|
re:第4周 6月11日 星期二 晴...
第4周 6月11日 星期二 晴
小鱼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这几天已经完全习惯了做作业,并且主动要求做作业,逐步熟悉了独立工作的流程,但相对于独立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这正是独立工作锻炼的目的,需要继续努力,希望在这两个月能有提高。
鱼妈周一来北京看小鱼,提前几天就把小鱼激动的不得了。见到妈妈的小鱼,更是高兴的不知道怎么才好了。周一下午上社交课的时候,小鱼说:“爸爸妈妈都陪着我,我真幸福啊。”
小鱼的学期计划制订好了,我觉得难点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叫名应答、别人与自己说话时目光对视、见到熟悉的人主动打招呼。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突破这些。
笔记与收获:
一、关于独立工作。顾名思意,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
原则上注意几点,一是给孩子安排的工作一定要是他能力范围内,完全不需要辅助的;二是注意不要每天都一样,变成刻板;三是及时手势辅助,尽量不要让孩子有走神的机会;四是不要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尽量不要让他一抬眼看到你。
内容一般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认识字的从书本上找很熟悉的;2、分类、归类;3、组装、拆分类玩具;4、配对(名称、关联、颜色、形状等等)5、拼图;6、穿珠、精细操作类;7、书写绘画;等等
二、问题行为
1、ABA与行为改变
(1)行为改变是ABA的核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孩子建立社会适应性行为;二是消减孩子的不适应性行为。
(2)行为改变公式:刺激----反应----结果 其中刺激和结果是可以控制的,反应是可改变的,就是可以改变的行为。
(3)三个基本的步骤:a、安排情境(就是减少可能引起行为问题的外部刺激)
b、控制结果(就是避免对行为问题的强化)
c、改变或调整三个元素中的一项或两项
重点是:做什么会让一个行为出现?如何使得它再次出现或逐步消失?
(4)著名的DTT:五要素 (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强化、停顿)
2、问题行为
(1)问题行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的刺激,比如视觉、听觉刺激等;另一类是外部的刺激,比如发脾气、自伤、攻击等。
(2)分析问题行为的功能,就是通过问题行为想表达的愿望和感受。
一般分为四类:一是回避/逃避;二是吸引注意力;三是自我满足;四是感觉强迫(应该就是刻板吧)。
以上四类,一二是行为矫正的重点,三四如果不满足下边问题行为的定义,就尊重他们吧。
3、正性行为支持法PBS
(1)问题行为改变(削减)的原则:支持正性行为,避免问题行为。
(2)问题行为的定义:三个原则,一是该行为对孩子本人或他人有伤害性或危险性;二是该行为直接干扰孩子的学习活动;三是该行为阻碍他进入社会生活。
满足上述三个原则的任意一个,即定义为问题行为,需要矫正。不满足的异常行为,不等于问题行为。
(3)观察记录问题行为的基本数据,行为ABC法。A,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发生;B,行为的表现形式;C,行为发生的后果。
(4)对行为问题进行功能评定。分析行为问题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5)做出行为改变的计划。环境变化?人的变化?安排情境?
(6)用较安全、健康和有益的行为替代原来的问题行为。
三、关于DTT回合记录
包括以下内容:时间、具体的内容、当时的反应、正确率、训练方式。
感觉记录有点麻烦,在上课的时候,估计需要相当熟练才行,目前的能力没有时间与精力记录这些,应该是对系统的训练与评估有好处。
四、关于课堂行为的控制
1、不要随便碰别人的东西;
2、没有提出要求前不能动,要求听完后,再做出反应;
3、先控制好动作,再去控制注意力;
4、课堂行为控制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5、随着孩子行为控制的改进,注意辅助的消退,以便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控制的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