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604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8 23: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蔡飞



一天下午,我到幼儿园接孩子,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孩子的哭泣声、大人的“叫骂”声。走进教室,就看到一幅“惨烈”景象:一个孩子满眼泪花,拽着外婆的衣服哭喊:“外婆!别走!别走!我好好做!我好好做!”,那外婆作势要走,没有几步,又回过身来,黑着脸,瞪着眼,喷着唾沫星子,声嘶力竭地吼叫:“谁叫你不好好做的?你怎么这么笨!你在家不是都会做的吗?今天怎么不会啦!”,说到“笨”字,还用手指戳了一下孩子的太阳穴。孩子疼得直叫,哭得更响了,那外婆似乎越发地恼怒,伸手又是一巴掌……;还有几个母亲,或蹲、或坐、或弯腰,一色恼羞成怒的样子:吼叫的吼叫,拍桌子的拍桌子,瞪眼珠的瞪眼珠,撕本子的撕本子。“你怎么这么笨啊!”,“人家怎么都会做,怎么就你不会啊?!”,“再不好好做,我就不要你了”、“看你怎么上小学”,声声责骂,不绝于耳。还有一位年轻的老师,铁青着脸,抖着手里的作业本,厉声训斥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孩:“你总是那么马虎”,孩子瞪着圆圆的大眼睛,饱含着泪水,绝望地看老师……“恐怖的地狱”,我脑海里一下子嘣出这几个字眼。幼儿园!本该是孩子幸福的天堂啊!

是什么使慈爱的外婆变成呲牙咧嘴的“狼外婆”?是什么使温柔的母亲变成“凶神恶煞”?是什么使美丽的女老师“花容失色”?又是什么使“快乐的天堂”变成了孩子的“人间地狱”?原来,老师在黑板上出了20道加减法,这些孩子都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

很不幸,我的孩子也在其中。20道题,他只做了8道。看到我走过来,他懵懵懂懂地望着我:“爸爸,我还没有做完”,显然,从同伴的遭遇中,他似乎感受到“厄运”快要降临了。然而,他是幸运的,我微笑着坐下来,帮他抄下黑板上的题目,带他回家了。回到家里,我们坐下来。拿出他爱吃的松子。“爸爸有9颗松子,你有8题松子,我们的松子摆在一起,看看我们一共有多少颗松子?”。“让我数一数,1、2、3……,17颗!”,“ye!你真棒,对了!”,我剥了2颗松子,“我要奖励你的聪明,宝贝!”,他张开掉了门牙的小嘴,幸福地吃了起来。“刚才是17颗松子,你吃掉了两颗,还有几颗呢?让我们数一数!”“1、2、3……,爸爸还有15颗,爸爸!”,小眼睛亮了!“爸爸,你再奖励我吃2颗,就只有……”他一边拿去两颗松子,一边数余下的松子,“就只有13了!”……就这样,我们很快地做完了剩下的题目。

回想起幼儿园里的那一幕,我真有一种“心痛的感觉”。“生命不堪承受之‘痛’!”幼小的心灵如何能够承受这般的煎熬,刚刚破土生长的幼苗,多么需要阳光和雨露滋润,怎禁得起这般风霜雪雨的摧折?!这些孩子还没有进入小学,就已经感受到学习是痛苦的,学校是恐怖的(未完待续)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8 23:39:26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接上帖)从外婆的叫骂中,从父母的责备中,从老师的批评中,孩子们感到自己是不可救言的笨蛋!更令他们痛苦的是,父母、老师的爱原来是有条件的,大人随时会撤回对自己的爱,就象自己不听话时,爱吃的冰淇淋随时会被拿走一样。

很显然,感受到痛苦、遭受挫折的不仅仅是孩子,“外婆们”、母亲们和老师们,也感受着同样的挫折和痛苦,教育、教学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幸福可言。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痛苦和挫折可以发泄到弱小无助的孩子头上,那孩子又该向谁诉说呢?显然,这种让所有人都感到痛苦和挫折的教育,有什么人道可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5-8 23:52:53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接上帖)对教育来说,这是一个爱和功利混合的时代。外婆们、家长们、老师们真诚地相信,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感到人生就象一场接力赛,一棒落后,棒棒落后,于是就抡起鞭子让孩子偷跑,而忘记了偷跑是“犯规”的,最终会被罚出场外的。犯的什么规呢?犯了教育、教学的规律的规,急切地想赢,最后往往输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00:23:3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接上帖)我不喜欢“教师是园丁”这一比喻。一说到园丁,我们就会联想到园林工人手持大剪刀、“咔嗒、咔嗒”地将蓬勃生长的小树苗剪成各种样几何图形,就会想到扭曲小树的枝条做成盆景的人。这样的园丁,考虑的并不是小树本身的茁壮生长,考虑的只是如何取悦游园的人们。我宁愿将教师比作农夫。农夫像个朴素的哲学家,在播种的时候,他就知道每一颗种子里都包含着生命的全部可能性,就知道只要适时播种,只要风调雨顺,种子就会发芽、就会长叶、就会开花、结果,长出更多的种子。黑格尔说绝对精神包含其自身全部的可能性,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异化,最终都会回归自身,农夫从种子里,早就悟到这一点。只要循生命生长之道,生命就会欣欣向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5-9 16:02:4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好文!



我小时看到一本书,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阿彻》(现更名为《窗边的小豆豆》,已再版)



小豆豆是个学习障碍的孩子,上一年级就被退学,但她是幸运的,因为妈妈为她找到一所“巴学园”,那里的校长和老师真正了解教育的意义,小豆豆快乐地完成了小学,后来虽然她在数字方面一直很差,(成年后仍不会口算2位数减法),仍然成为著名的节目主持人。



最近我又重读了这本书,觉得那些教育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孩子,真正是一本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5-9 20:53:06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我们的教育体制让孩子再也没有快乐可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时髦的一句话,于是有那么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班,美其名曰素质教育。可是孩子没有了游戏的时间,也没有了天真与快乐。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强迫孩子学习小提琴,可是孩子完全不感兴趣,在一次课程中,孩子突然爆发,举起琴弓猛砸旁边孩子的头,状若疯狂。我们替孩子决定什么好,我们的爱让孩子艰于呼吸视听,我们亲手扼杀了孩子的快乐。

生长于教师家庭的我就总在考虑,到底什么是因材施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22:53:3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接上帖)因此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因为儿童所有生命的种子一样,都有自发成长的潜力,教育需要的顺应这种成长的天性,提供适当的条件。

植物的生长须臾离不开土壤、水分、阳光、空气,孩子的成长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父母的无条件的关爱、理解和赞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人唯一的动机就是自我实现,吃喝拉撒睡的生理欲求,刻苦奋斗、自强不息成就动机,无一不是自我实现这一动机的体现。促使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无条件的关注、真诚和神入的理解是不二法门。马斯洛强调,只有满足孩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自尊的需要这些缺失性需要,孩子才会出现更加高级的成长性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要。如果这些缺失性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病态,遑论成长性需要了。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说,如果父母不能施以真爱,不能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就会对产生父母敌意,并且会泛化成对一切人的敌意,而这种基本敌意的压抑会引发基本焦虑,让孩子感到整个世界危机四伏,充满敌意,他会终身生活在惶恐之中。沙利文也认为,如果没有父母的出自内心的热爱、呵护,孩子也会出现病态,家长、老师的焦虑会象传染病一样传染给孩子,使他们丧失安全感。精神分析的新范式——自身心理学的创立者海因兹·科赫特认为,孩子有得到父母赞赏的需要(即所谓镜映性需要)和把父母当作偶象的需要(即所谓理想化需要)。如果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导致人格缺陷,就会导致种种心理病态。由此可见,父母无私的爱、真诚的理解和欣赏,对孩子人格的健全成长来说,就象空气、水分阳光一样重要。只有人格健全,才会有幸福的人生。不要忘记,幸福应当是一切伦理的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孩子幸福地生活。因此,决不应该以孩子明天的幸福为借口,让孩子生活在恐怖的地狱之中;决不应该以孩子明天的幸福为借口,让孩子丧失追寻幸福生活的能力。

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请尽情播洒你的爱意,你无私的爱,将是孩子人生温暖的底色。在漫长的人生之途,这温暖的底色,使他无畏地面对各种挑战,克服种种险阻;这温暖的底色,会滋养他养成博大的心胸,无私的情怀和浩然的正气。

钻石之所以熠熠生辉,正因为它是多面的。孩子的心灵也是多面的。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无可厚非,但切不可偏废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培养。开头所描述的教育场景,不正是只重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恶果吗?“唯智的教育”孕育出高分低能的怪胎,教训还不惨痛吗?孩子的心智是个蕴藏丰富的宝藏,不要忘记,除了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之外,还有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和人格智能,切不可捡到一个宝贝而丢弃更多的宝藏。

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正因为它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决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的智能结构各不相同,天赋各不相同,心理发展的速率和进程各不相同。因此,外婆们、家长们、老师们,请不要只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把孩子当作现代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要求它们发展得整齐划一,泯灭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凡是不符合那个唯一标准的,就当作次品来抛弃,而恰恰忘记了人的心灵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沾染上古希腊神话里的强盗普罗克拉提斯的怪癖——抓到一个俘虏就放到他那张床上,比床长的砍掉脚,比床短的要拉得和床一样长。你愿意你的孩子躺上普罗克拉提斯之床吗?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细心发现他们的潜能和天赋,让他们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让每一个孩子按自己的速率学习。只有坚信孩子的天赋和成长的潜能,只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到这一点。

就象植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培植和肥料一样,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使培养孩子认知的发展,也要遵循伟大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教诲,教育、教学应该遵循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应该契合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否则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就是缘木求鱼。让五、岁的孩子做没有任何具体事物辅助的数学题目,根本上违反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耳闻目睹多少愚蠢的培养“神童”的方式:让两三岁的孩子背百家诗、三字经、认几千个汉字,所有这些都是无知者无畏的结果。只是拿孩子作了牺牲品。我为刀俎,孩子为鱼肉。

当然,这种违反规律的、缘木求鱼式的“唯智教育”,有其更加深刻的社会原因。“应试教育”象疯长的癌细胞,四处扩散。“南京高考之痛”这一民粹主义式的大讨论,迫使教育精英集体失语,迫使教育当局无奈让步,素质教育的初步尝试胎死腹中,死揪式的“县中模式”大举入侵,攻城掠地,无往不胜。军营化的校园生活,军事化的学校管理,军事演习式的考试训练,就象一股激荡的浊流,席卷一切。所有人似乎都陷入高考的焦虑和狂热之中,那种狂热和焦虑沿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一路传递,传到初中,传到小学,直至幼儿园。于是在幼儿园出现了所谓“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小学化”的教育、教学。于是从上到下,面对教育,大家都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癫狂状态,从而在幼儿园里上演了一出出我所看到的癫狂悲喜剧。这样的教育,最大的功绩,就是泯灭了孩子的追求真理的热情,泯灭了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泯灭无畏的冒险精神,泯来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一个个聪明、灵秀的孩子训练成思维呆板、因循守旧的、厌学厌生的庸才。面对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开玩笑:“你们扼杀了多少个天才?”。于此,我才体会到,《笑林广记》里一则笑话,嘲笑医生杀了多少人,我想一定是隐藏着许多的沉痛。



(2005/5/8夜9点——2005/5/9凌晨一点;2005/5/9晚8点至11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5-10 08:47:1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我曾经参加一次考试,有一道选择题,题意:老师是(  )答案A:园丁 B:导演  C:师长   很多人选择了A,但标准答案却是B,导演。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说明了中国的教育体制在变,不再是以前那种一味的灌输思想了。对我们的孩子也一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了。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一定要注意我们的教育方法。不能再把我们小时候用的教育方法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一定要随着时代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5-10 12:06:5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记得霍妮的那句“由于周围人的神经症对孩子的影响,使其不能健康成长”让我特别有感触,老师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我曾经习以为常,家长的面子总是很重要,老师的脾气总是牛得可以,稍不顺心骂两句那是关心你,殊不知多少学生成了这种极其糟糕的教育方式的牺牲品。每次回忆这么多年所受的教育脑海里总是浮现一些不堪的场景,一些老师的可以说是恶毒的话语总是抹不去,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有多少?我们师范生在学校里拥有的热情、抱负真的会像有一位中学老师说的“不教他们看他们总是很好的,一旦教了就不这样了”终有一天会减退或消失么? 这学期去致远中学搞实践活动,我所在班的班主任实在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开班会时一位学生由于找的资料太多,站在讲台前一时没翻到要念的那一页,就被她一声严厉的“早点干吗的?滚下去!”赶下了讲台;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上课捣乱,而这个学生又没有母亲,也被这位班主任斥为“母爱缺失症”,难道老师就真的都只能这样对待学生吗,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多少身心健康的学生,而这样的老师又何尝是少数?痛心! 有些家长总认为老师才是对的,对自己的小孩严厉是对他好,对老师的行为采取绝对支持的态度,因为孩子是他们获得周围人赞誉和羡慕眼光的赌注,他们脑子里也根本没有与孩子平等相处、给孩子自由的观念。 我们是否要呼唤人们一起来“救救孩子”?~~~~~~~~~~~~



**当你在我面前时我就开始怀念,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5-10 16:42:2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窗边的豆豆》的片断:这是豆豆第一次到巴学园的情景: 

校长把椅子拖到豆豆跟前,和豆豆面对面坐下来说:

  “好,随便给老师说点什么吧!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全都讲出来。”

  “心里想说的话?”

  豆豆本来想,大概是问到啥就回答啥吧?可听到校长说“讲什么都可以”,便立刻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虽然讲得有点颠三倒四,但豆豆还是一个劲地讲着。她讲的内容有:

  来时乘坐的电车开得很快。

  曾向电车检票员叔叔要一张车票,但是没给自己。

原来上学的那个学校的女班主任老师长得很漂亮。

  那个学校有一个燕子巢。

。。。。

……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豆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而且在这么长时间里连一个呵欠也没打,丝毫也没有厌倦的表示。就像同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听她把话讲完。

  豆豆这时尽管还不会看表,但她似乎也感到讲了不少时间。如果看看表的话,她一定会感到吃惊的。而且也肯定会感激校长。这是因为,豆豆和妈妈是八点整到达学校的,等到在校长室里让豆豆把话全部讲完并决定收她入学时,校长看了看怀表说:“啊,到吃饭的时间啦!”这就是说,校长听豆豆讲了四个小时。

  无论过去还是后来,再也没有那个大人这么认真的听豆豆讲话了。

。。。

“若是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也不错呀!”

  这就是豆豆第一次见到校长小林宗作先生那天的感想。而且难得的是,校长当时也和豆豆一样有着相同的感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5-5-10 16:44:1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继续:



最特别的还是这个学校的上课方式。

  一般的学校里,如果第一节课是语文就上语文,第二节课是算术就上算术,都是按照课程表的顺序上课的,但这个学校却完全不是这样。

  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女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都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们说:“好,就从你自己喜欢的那个题开始作吧!”

  所以,不管是语文也好,算术也好,学生们都是按自己的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作文的孩子在写作文。坐在后面的孩子爱好物理,就点燃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地往上直冒泡儿,或者又把什么东西引爆了。这种情形在每个教室里都能看到。这种上课的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是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个性。

  再者,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也可以从自己喜爱的学科做起,这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即使那些不喜欢的学科,只要在放学以前做出来就成,所以他们总是能够想办法完成的。而且,自习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如果确实搞不懂了,就或者到老师那里去问,或者请老师到自己的座位来讲解。一直到完全领会为止。还可以从老师那里领来例题,再继续自习。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因此就等于根本不存在学生呆呆地听老师宣讲这种情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5-10 16:47:38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继续:

般情况下,人们提到饭盒里的菜时,总是说“请注意培养孩子们不要挑食”,或者说“麻烦您不要让孩子们的营养太单调了”等等,但校长却是一句话:

  “请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给孩子们带来。”

校长对孩子们的家长就是这样拜托的。

  “山”指什么呢?打个比方说吧,就是指蔬菜啦,肉啦什么的(请注意,肉虽然不是山上产的,但是若按大的分类的话,牛啊,猪啊,鸡啊,这些都是在陆地上长的,所以归入“山里的”这一类)。“海”呢?就是指鱼啦,以及用鱼、贝类、紫菜等海鲜制作的菜肴等等。这就是说,要求中午带的饭盒的菜里,必须有这两大类食品。

  豆豆妈妈心里非常佩服。她暗自想到:“在成年人里,能把必要的事情表达得如此简单扼要的,除了校长先生之外,是不会有第二个人的。”不过,对于妈妈来说,也有觉得不可理解的地方,因为只要求分成海和山两大类来考虑副食,倒也十分简单。更何况校长还亲口说过,虽说要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但“不要勉强”,“不要太高级了”,因此,山里的东西带上牛蒡丝做的菜和烧鸡蛋,海里的东西带上调味的“鱼肉松”就可以了。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两类东西只要分别是咸梅干和紫菜就成了。

  而且,正象豆豆第一次见到时觉得非常羡慕一样,吃午饭的时候,校长瞧着同学们饭盒里的饭菜,口里问道:“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么?”孩子们对校长一个一个地查看自己的饭菜感到特别快活,接下来每个人自己再找出哪是海里的,哪是山里的,这本身就带有十分新奇的味道。

  不过,由于妈妈忙,或是一时腾不出手来,偶尔也有小朋友只带来了山里的东西或者只带来海里的东西。这时候该怎么办呢?那位小朋友完全不用担心。为什么呢?因为正在逐个查看饭盒的校长先生的身后,跟着扎着白色炊事围裙的校长夫人,她两手各拿一只锅。只要校长在哪个缺一样的孩子面前说了声:

  “海!”

  校长夫人就立刻从“海”那只锅里夹出两块烤鱼肉卷放在那孩子的饭盒盖上。如果校长先生叫一声:

  “山!”

  校长夫人那另一只“山”的锅里就会跑出一块煮芋头来。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谁也不会说“不喜欢吃烤鱼肉卷”,也不会在心里捉摸“谁的菜高级,谁的菜不带劲”了,反而会高兴自己两样都齐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6-8 14:57:4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我在网上找到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http://www.dreamkidland.com/cpgs/xgl/index.html,不能下载,可以阅读,我是一页一页的保存下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6-8 16:09:5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真高兴有人也喜欢这本书,我真觉得是个好东东啊<img src="images/icon_smile_tongue.gif" border=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6-10 09:54:49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颇多感慨,颇多感伤!我也何尝不羡慕巴学园里快乐的小豆豆!可是当自己的孩子是个自闭症患者时(尽管他才3岁,而且是非典型的),我却真的很困惑,若让他自由发展,那么他就整天玩风扇!有明智的家长说,要把兴趣和强迫结合起来。我正在努力尝试。而要在强迫他的同时面对他的哭闹保持冷静,还要面带微笑编出他喜欢的歌来哄他看故事书,真是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自己,当我也不带丝毫焦虑地和他一起游戏和探索时,我发现他才会是快乐的,因为他其实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而并非人们以为的自闭症孩子对人没兴趣。真的希望我可以多一些时候抛却我的焦虑!说实话,若没有焦虑我又怎么会这样上网寻找帮助他的办法!现实 是,普通幼儿园不愿正式接收他,我只能放弃工作每天陪他去半天,另外半天做训练。当然我仍相信小林校长的爱心和耐心对所有孩子都是最好的教育态度。希望我们的社会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焦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15:14:3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我这里谈的是正常孩子的教育。我认为有些自闭症的孩子在经过很好的训练以后,是能够融入正常的学习环境的,我的孩子即是一例。而且他完全能够享受集体生活带来的乐趣。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当然不能同正常的孩子完全一样,应该有特殊的策略和方法,而且需要持久的耐心。但当他基本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时,就应该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其潜能,顺应其天性。

    我的孩子已经发展到能让我开始考虑如何顺应他的天性、发展他潜能的时候,或许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安慰。

   





教育之道,顺天应人

            ——由一个幼儿教育场景引发的思考一天下午,我到幼儿园接孩子,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孩子的哭叫声、大人的“叫骂”声。走进教室,就看到一幅“惨烈”景象:一个孩子满眼泪花,拽着他外婆的衣服哭喊:“外婆!别走!别走!我好好做!我好好做!”,那外婆作势要走,没有几步,又回过身来,黑着脸,瞪着眼,喷着唾沫星子,声嘶力竭地吼叫:“谁叫你不好好做的?你怎么这么笨!你在家不是都会做的吗?今天怎么不会啦!”,说到“笨”字,还使劲戳了一下孩子的太阳穴。孩子疼得直叫,哭得更凶了,那外婆似乎越发恼怒,伸手就是一巴掌……;还有几个母亲,或蹲、或坐、或弯腰,一色恼羞成怒:吼叫的吼叫,拍桌子的拍桌子,瞪眼珠的瞪眼珠,撕本子的撕本子。“你怎么这么笨啊!”、“人家怎么都会做,怎么就你不会啊?!”、“再不好好做,我就不要你了”、“看你怎么上小学”,声声责骂,不绝于耳。还有一位年轻的老师,铁青着脸,抖着手里的作业本,厉声训斥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孩:“你总是这么马虎!”,孩子瞪着圆圆的大眼睛,饱含着泪水,绝望地看老师……“恐怖的地狱”,我脑海里一下子嘣出这几个字眼。幼儿园!本该是孩子幸福的天堂啊!

是什么使慈爱的外婆变成呲牙咧嘴的“狼外婆”?是什么使温柔的母亲变成“凶神恶煞”?是什么使美丽的女老师“花容失色”?又是什么使“快乐的天堂”变成孩子的“人间地狱”?原来,老师在黑板上出了20道加减法,这些孩子都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

很不幸,我的孩子也在其中。20道题,他只做了8道。看到我走过来,他懵懵懂懂地望着我:“爸爸,我还没有做完”,显然,从同伴的遭遇中,他似乎感觉到“厄运”快要降临了。然而,他是幸运的,我微笑着坐下来,帮他抄下黑板上的题目,带他回家了。回到家里,我们坐下来。拿出他爱吃的松子。“爸爸有9颗松子,你有8题松子,我们的松子摆在一起,看看我们一共有多少颗松子?”。“让我数一数,1、2、3……,17颗!”,“耶!你真棒,对了!”,我剥了2颗松子,“我要奖励你的聪明,宝贝!”,他张开掉了门牙的小嘴,幸福地吃了起来。“刚才是17颗松子,你吃掉了两颗,还有几颗呢?让我们数一数!”“1、2、3……,爸爸还有15颗,爸爸!”,小眼睛亮了!“爸爸,你再奖励我吃2颗,就只有……”他一边拿去两颗松子,一边数余下的松子,“就只有13了!”……就这样,我们很快地做完了剩下的题目。

回想起在幼儿园见到的那一幕,我真有一种“心痛的感觉”。“生命不堪承受之‘痛’!”幼小的心灵如何能够承受这般煎熬,刚刚破土的幼苗,多么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怎禁得起风霜雪雨的这般摧折?!这些孩子还没有进入小学,就已经感受到学习是痛苦的,学校是恐怖的。从外婆的叫骂声中,从母亲的责备中,从老师的批评中,孩子们感到自己是不可救药的笨蛋!更令他们痛苦的是,外婆、母亲、老师的爱原来是有条件的,她们随时会撤回对自己的爱,就像自己不听话时,爱吃的冰淇淋随时会被拿走一样。

很显然,感到痛苦和挫折的,不仅仅是孩子,外婆们、母亲们和老师们同样感受着挫折和痛苦。对他们来说,教育、教学没有一点幸福可言。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痛苦和挫折随时可以如暴风骤雨一般发泄到弱小无助的孩子头上,而承受所有痛苦和挫折的孩子又能向谁诉说呢?显然,这种让所有人都感到痛苦和挫折的教育,有什么人道可言呢?!

对教育来说,这是一个爱和功利混合的时代。外婆们、母亲们、老师们真诚地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感到人生就是一场接力赛,一棒落后,棒棒落后,于是就抡起“鞭子”逼着孩子偷跑,就是忘记了偷跑是“犯规”的,最终会被罚出场外的。犯了什么“规”呢?犯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之“规”。急切地想赢,最后往往输掉!

我不喜欢“教师是园丁”这一比喻。说到园丁,我们就会联想到手持大剪刀、“咔嗒、咔嗒”地将蓬勃生长的小树苗剪成各种样几何图形,就会联想到扭曲小树的枝条做成奇形怪状的盆景。这样的园丁,关心的并不是小树本身的茁壮生长,而是如何让游客感到赏心悦目。我宁愿将教师比作农夫。农夫像个朴素的哲学家,在播种的时候,他就知道每一颗种子里都包含着生命的全部可能性,就知道只要适时播种,只要风调雨顺,种子就会发芽,就会长叶,就会开花,就会结果,就会长出更多的种子。黑格尔说,绝对精神包含其自身的全部可能性,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异化,最终都会回归自身。农夫从种子里,早就悟到这一点。只要循生命生长之道,生命就会欣欣向荣。

因此,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因为儿童像所有生命的种子一样,都有自发成长的潜力,教育需要的顺应这种成长的天性,提供适当的条件。

植物的生长须臾离不开土壤、水分、阳光、空气,孩子的成长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父母无条件的关爱、理解和赞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人唯一的动机就是自我实现,吃喝拉撒睡的生理欲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成就动机,无一不是自我实现这一动机的体现。促使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无条件的关注、真诚和神入的理解是不二法门。马斯洛强调,只有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即只有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自尊的需要,孩子才会出现更高级的成长性需要,即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需要。这些基本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个体就会出现病态,遑论成长性需要的出现了。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说,如果父母不能施以真爱,不能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敌意,这种敌意会泛化成对一切人的敌意,而这种基本敌意的压抑会引发基本焦虑,让孩子感到整个世界危机四伏,充满敌意,他会终身生活在惶恐之中。沙利文也认为,如果没有得到父母出自内心的热爱、呵护,孩子就会出现心理病态,家长和老师的焦虑会像传染病一样感染孩子,使他们丧失安全感。精神分析的新范式——自身心理学的创立者海因兹·科赫特认为,孩子有得到父母赞赏的需要(即所谓镜映性需要)和把父母当作偶象的需要(即所谓理想化需要)。这些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出现人格缺陷,就会出现种种心理病态。由此可见,父母无私的爱、真诚的理解和欣赏,对孩子人格的健全成长来说,就像空气、水分、阳光一样重要。只有人格健全,才会有幸福的人生。切不可忘记,幸福应当是一切伦理的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孩子能够幸福地生活。因此,决不能以孩子明天的幸福为借口,让孩子生活在恐怖的“地狱”之中;决不能以孩子明天的幸福为借口,让孩子丧失追寻幸福生活的能力。

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请尽情播洒你的爱意,你无私的爱,将是孩子人生温暖的底色。在漫长的人生之途,这温暖的底色,将使他无畏地面对各种挑战,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这温暖的底色,将会滋养他的心灵,养成他博大的心胸,热爱生活的情怀和浩然的正气。

钻石之所以熠熠生辉,就因为它是多面的。孩子的心灵也是多面的。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无可厚非,但切不可因此偏废孩子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培养。本文开头所描述的教育场景,不正是这种只重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恶果吗?“唯智的教育”孕育出高分低能的怪胎,这样的教训还不够多吗?还不够惨痛吗?孩子的心灵是个丰富的宝藏,切不可忘记,除了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之外,还有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和人格智能,切不可捡到一个宝贝就丢弃整个宝藏。

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正因为它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决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孩子的智能结构各不相同,天赋各不相同,心理发展的速率和进程各不相同。因此,外婆们、家长们、老师们,请不要只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把孩子当作流水线上的产品,要求他们发展得整齐划一,泯灭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凡是不符合那个唯一标准的,就统统当作次品加以抛弃,而恰恰忘记人的心灵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沾染上古希腊神话里的强盗普罗克拉提斯的怪癖——抓到一个俘虏就放到他那张床上,比床长的砍掉脚,比床短的要拉得和床一样长。你愿意你的孩子躺上普罗克拉提斯之床吗?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细心发现他们的潜能和天赋,让他们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让他们用自己最感兴趣方式学习,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率学习。只有坚信孩子的天赋和成长的潜能,只有具备充分的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到这一点。

就像植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培植和肥料一样,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即使培养孩子认知的发展,也要遵循认知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教诲,教育、教学应该遵循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应该契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否则,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就是缘木求鱼。让五、六岁的孩子做没有任何具体事物和表象辅助的数学题目,从根本上违反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耳闻目睹多少愚蠢的培养“神童”的方式:让两三岁的孩子背百家诗、三字经、认几千个汉字,所有这些都是无知者无畏的结果。只是拿孩子作了牺牲品。我为刀俎,孩子为鱼肉。

当然,这种违反规律的、缘木求鱼式的“唯智教育”,有其深刻的原因。“应试教育”象疯长的癌细胞,四处扩散。“南京高考之痛”这一民粹主义式的大讨论,迫使教育精英集体失语,迫使教育当局无奈让步,素质教育的初步尝试胎死腹中,“死揪”式的“县中模式”大举入侵,攻城略地,无往不胜。军营化的校园生活,军事化的学校管理,军事演习式的考试训练,就象一股激荡的浊流,席卷一切。所有人似乎都陷入高考的焦虑和狂热之中,这种狂热和焦虑沿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一路传递,传到初中,传到小学,直至幼儿园。于是,幼儿园出现了所谓“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小学化”的教育、教学。于是,从上到下,面对教育,大家都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癫狂状态,从而在幼儿园里上演了一出出我所看到的癫狂悲喜剧。这样的教育,最大的“功绩”在于泯灭了孩子追求真理的热情,泯灭了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泯灭了孩子无畏的冒险精神,泯灭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一个个聪明、灵秀的孩子训练成思维呆板、因循守旧、厌学厌生的庸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扼杀了多少个天才?”。这一吊诡式的自问,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笑林广记》里一则嘲笑医生杀人的笑话,一定是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沉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6-13 10:06:03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这篇文章是蔡飞写的吗?写的太好了。

以琳论坛上的好多家长都非常懂教育,比一般的家长和一些教育观念陈旧的老师更懂教育,也许正因为孩子的特殊使得孩子也成就了家长。

《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就是一位失聪孩子的家长写的,他的赏识教育观对我们的启迪很大。

另外有关多元智能教育方面的书籍对我们家长也会有启迪的。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东南风 重新编辑於 2005/06/13  10:18:40</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6-28 00:21:52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窗边的小豆豆不就是我们自己孩子的写照吗,我很喜欢这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7-19 16:15:1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在幼儿园看到的一个场景

看到这里的贴子,我觉得我真的很惭愧,我也是一个很凶恶的妈妈,在我儿子生病的时候,我会因为他不肯吃药,不肯吃饭,发他的脾气,有时候还会打他,因为他的脾气太像我了太倔强了!不肯就不肯,所以我打了他,但过后我很后悔,因为我知道我不应该打他,但他太让我生气了,他不肯吃药,病就不会好,我很焦急,他不吃饭,身体的抵抗力就更差,我更焦急,那种心情真的很不好受!我很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了!请问我可以用什么方法控制一下情绪呢?我很怕这样做,因为这样对我,对孩子也不好!



孩子就是我的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4-29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