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0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飞:“免费午餐”仍将继续 一天3元钱不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4 00:0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邓飞:“免费午餐”仍将继续 一天3元钱不够2011年11月01日 22:11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T|T4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半年前,邓飞等500多名记者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免费午餐”公益行动,倡议按照3元一餐的标准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掀起一股民间公益热潮。近期,新的好消息让这股“热潮”达到“沸点”。

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计划中首要的一项措施是: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约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

“免费午餐”行动还将继续进行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我们没什么影响,我们不会得到一分钱拨款。‘免费午餐’行动将照常继续下去。”经邓飞授权,“免费午餐”行动协调委员会成员党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在电话中,他并未对这个“好消息”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语气甚至有些轻描淡写:“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可能更多还是比较吸引媒体注意力,我们的计划其实还是照常进行。”

他分析说,一方面,国家政策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从中央作出决定到拨款变成午餐被学生吃到肚子里,还需要一段时间,“可能要到几年后也说不定”。

另一方面,国家给予的营养补助标准仅仅是一天3元钱,平均到一日三餐每餐才1元钱,距离“免费午餐”定下的3元一餐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无法取代“免费午餐”。

国务院自1997年便已颁布《中国营养改善计划》,2001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两免一补”,并逐渐提高补助标准。但据党军了解,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都无法做到“全覆盖”。因此,“只要存在贫困学生营养午餐需求,‘免费午餐’就一定还要做下去。”

“战略公益”达成第一阶段目标

“民间爱心很可贵,但民间力量毕竟很有限。民间筹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已经很不错了,而整体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资金却是以‘亿’为单位计算。因此,政府行为才是问题的根治之道。”先后发布《我国贫困乡村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状况分析报告》和《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儿童营养项目的由来和成效》两份报告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早已如此预言。

事实上,推动政府介入根治学生午餐营养问题,也一直是“免费午餐”团队的希望。

党军透露,“免费午餐”发起团队的计划便是“希望政府在两年内接手”。在发起人当中,众多的媒体人、人大代表从一开始便决定要做的是“战略公益”,第一步是影响公共政策,正如现在所取得的成果;第二步将公共政策上升到立法层面,将学生营养保障变成像义务教育一样的“国家责任”;第三步是由国家全面负责学生营养午餐事宜,而原来的民间公益团队则回到监督者的位置。

党军算了一笔账。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生就已达到3000万人,要让每人每天吃上一顿3元的营养午餐,一天所需经费将近1亿元。“我们的能力是最多一天募捐10万元,满足3万个孩子的午餐。这样的募捐能力在民间公益领域已经很好了,但相对于需求而言,仍然远远不够。”他说。

“免费午餐”计划实施至今,地方政府基本都是持支持态度,湖南新晃和广西马山两地政府甚至已经签约,为当地的“免费午餐”提供分别为1元/餐和2.5元/餐的财政拨款。

不是所有公益行动都能影响政府

“这是中国慈善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免费午餐”计划的成功,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前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所给予的评价可能比邓飞所想象的还要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免费午餐”是民间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成功范例,应该引起民间公益对照反思,期待政府与民间的这种“默契”出现更多。

对于如此高的评价,“免费午餐”行动协调委员会成员党军的态度还是一贯谨慎。“民间公益必须寻求政府允许、支持及合作,但决不是所有的公益项目都能够影响公共政策,如果真是那样,最后不是成了‘大锅饭’吗?”

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显示,自上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巴西、泰国、印度等国家便开始实施学校供餐计划,其机制从建立到立法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印度用了20多年,我们才刚刚开始。”党军说。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00:11:0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调查记者的人生转型:邓飞的“免费午餐”

一个调查记者的人生转型:邓飞的“免费午餐”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2011年08月30日00:37我来说两句 (0)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IMG=0,absmiddle]http://photocdn.sohu.com/20110830/Img317725962.jpg [/img]http://photocdn.sohu.com/20110830/Img317725962.jpg
[IMG=0,absmiddle]http://photocdn.sohu.com/20110830/Img317725963.jpg [/img]
  一个调查记者的人生转型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詹丽华

  邓飞不做调查记者了,却变得更难约,约了几次都不成。直到某天下午他发来一个地址,说明天一早“北京见”。第二天,他背着双肩包、拖着一个巨大的黑色行李箱匆匆而来,说下午3点的飞机去长沙,仍是为了“免费午餐”这个公益项目。

  十年前报道的事情,今天仍在发生

  不做记者,我选择做一个“行动者”

  邓飞,33岁,湖南沅江人,《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做了10年调查记者,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调查记者之一。只是现在,我不知这样介绍他,是否仍然合适,因为今年起,他的身份有了些许变化。

  “你觉得怎么说合适?”邓飞说,他自己也讲不清现在到底是什么身份。或许他的朋友,《南方周末》专栏评论员笑蜀对他的定义比较靠谱——公益事业拓荒者,公益项目创始人。

  今年大概不是一个“慈善”年。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事件陷入信任危机,捐款额急降;“中非希望工程”又遭遇“是买卖还是慈善”的口水仗;杨澜、刘永好、陈光标……一个个公众人物先后受到质疑,牵出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今年大概是一个“公益”年。民间公益的红火不同以往,比如王克勤发起的“大爱清尘”,比如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我从不为筹集善款担心,我的工作只是告诉大家,我们将帮助什么人,为什么帮助他们,以及由谁去做、如何去做,请愿意帮忙的人参与,也请他们监督。”信息的透明度越高,进展就越顺利,邓飞说,有时候一个小规模的公益活动,从发起到完成募集都用不了一个小时。“然后我们将善款交给具体的执行人或团体,进行具体操作,并公布每一个进展,接受捐款人和公众的监督。”

  说起正在做的事情,邓飞眉飞色舞,完全不像一个只睡了不到6小时的人。直到我问他,为什么决定不做调查记者,转型做公益?他突然沉默。

  与许多正当年的记者一样,邓飞的大学时代,正是《南方周末》的全盛时期,他曾是《南方周末》的粉丝,受其影响颇深。做调查记者,啃硬骨头,是他的理想,他更一度视之为终身职业,一写十年。“直到我发现,十年前我报道过的事情,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发生,通过文字去影响读者进而影响社会,不如通过行动去直接谋求改变。”他说,中国不缺少写字的人,缺少行动者,于是,他选择做一个“行动者”。

  “免费午餐”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从爱和善良出发,去改变社会

  其实“免费午餐”并不是邓飞的第一个公益项目,第一个是“微博打拐”。这个活动最早从微博上开始,始于一场论战。今年年初,著名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解救流浪乞讨儿童”,号召网友用手机拍下有被拐卖嫌疑的街头乞儿,上传到微博上,以利解救。这项活动迅速铺开,引起极大关注。几乎是同时,邓飞亦发起了“微博打拐”,两个行动殊途同归,分兵并进,他以一个调查记者的姿态介入并推动着整个事件的进程。

  因为“微博打拐”的特殊性,其最终被公安部接手,但它却无意中为一个调查记者推开了一扇窗,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在我用微博打拐的时候,极意外的,一个我们找了3年的被拐卖的孩子通过微博找到了。”邓飞说,没有一篇调查报道曾经给过他那一刻的感动。

  那个孩子,彭文乐,邓飞在《国家的孩子》一文中的小男孩。2008年3月25日19时许,一个黑夹克男子趁彭家夫妻不注意,强行抱走3岁多的彭文乐。自此,彭家夫妻走上了寻子路,而邓飞则一直帮助这个家庭找孩子,他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找到。今年2月8日下午,孩子终于被找到。“我气喘吁吁,瘫坐在地上,发了一条微博:太牛逼了,孩子是我们的!”

  这个一直以舆论监督去推动社会的调查记者,突然发现了“把建设性监督变为建设性建设”的力量。“从爱和善良出发,陌生人之间很容易达成共识,实现改变,我们付出爱和善良,也收获着这些美好的东西,我想这是一种良好的改变社会的方式。”邓飞说,他是资深调查记者,公益“菜鸟”,“微博打拐”让他发现了一条新的路,而“免费午餐”的成功则让他信心满满。“我得到了太多帮助,有来自同行的,也有来自陌生人的。”

  《国家的孩子》最终发表在《凤凰周刊》上,或许以后会成为他书中的某一个章节。是的,他或许不再是调查记者,但并未放弃用文字来记录和表达,以传播那些正面的力量。

  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

  从中获得与之前十年完全不同的满足感

  据报道,国家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启动民族县、贫困县农村免费午餐试点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首批试点省区,宁夏南部山区9县区26万名小学生将在新学期开学时全部吃上免费午餐。

  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项目成为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范例。而在他最新的计划里,下一个公益项目是农村儿童、贫困儿童的大病医疗,已经在进行筹划。

  他踌躇满志:“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但我们还没有照顾好他们,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甚至缺乏并基本的生活保障,从我们开始做起,我相信有一天,这个公益项目会像‘免费午餐’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国家的支持。”

  邓飞完成了他的职业转型,从一个资深调查记者,转为笑蜀口中那个“公益事业拓荒者”,成为公益项目创始人。也有人认为,这不只是一次职业转型,更是一次人生转型,邓飞本人其实并不在乎如何被定义,他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做着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从中获得与之前十年完全不同的满足感。

  我离开的时候,邓飞开始与联合国青年年主题活动的一位执行人接触,他希望让更多年青人关注公益,不仅是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他希望通过影响年青人进而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

  他已经不再是一个调查记者,但调查记者的价值观仍在他身上起着作用——为公益谋,为更好的中国,更好的未来,只是换一种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2-14 20:47:46 | 只看该作者

re:真彪悍。

真彪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2-14 22:29:02 | 只看该作者

re:希望也能有这样的人为咱们自闭的孩子来做一...

希望也能有这样的人为咱们自闭的孩子来做一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9 10: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