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74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吗——转帖科学松鼠会上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7 15: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前说几句:
因为儿子在科学松鼠会网站的论坛上贴了《探究翅膀发展的历史》和《元素周期表的战争》两篇文章,受到了一点点小鼓励,所以我偶尔也会去这个网站上看看一看。昨天无意间发现了这篇文章,也许对里面关于AS症状的描述和理解,我们这些小AS的家长们可能会不以为然,因为说实在话,我们可能比很多的研究者都研究得更多。我之所以想把这篇文章贴在这里,是想推荐里面推荐的几部电影,还有很多现在生活正常的人看完这篇文章后的回复。
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到底会怎样呢?这对我来说,是个无穷无尽的焦虑。文章里推荐的电影《亚当》和《MARY AND MAX》中的MAX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影子。
另:转帖文章的同时,把对原文的评论也转发在这里了。

你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吗?(上)
文 严锋[/ALIGN]

[编辑小庄按] 没错,这是那个在《万象》上写《好书》、《好棋》、《好天》、《好音》、《好玩》一系列好文的严锋,这次写起了文艺科普文,部分原因是他最近看过了几部电影,包括“秒杀《阿凡达》”(此言来自他和我的私下谈话)的欧洲动画片中的杰出代表《玛丽与麦克斯》,影片中的麦克斯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没错,一个古怪的名词,但非常有必要让公众了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也还记得自己上次听到这个名词,是在看《美国超模》真人秀节目第九季,里面有个美得简直不真实的姑娘Heather Kuzmich具有这个征。此处不用阿斯伯格综合症而用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原因是,症更具有病的意味,但他们中的很多其实还不算病人。

2009年,连续有三部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影片问世,预示着公众对这种神秘“疾病”的关注正在升温。一方面,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数字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这些“疾病”会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心灵的秘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认识自己。

亲爱的玛丽,我得告诉你些事情,解释我为什么不写信给你。每次收到你的信,我总感到很焦虑。前不久,我去精神病救助中心,他们诊断出我患了新的阿斯柏格综合征。那是一种神经不稳定性疾病,我宁愿简称为:阿斯皮。

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动画片《玛丽与麦克斯》中,玛丽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妈妈是个酒鬼,爸爸沉迷于鸟儿标本。孤独的玛丽没有朋友,某一天凭着电话黄页上的一个地址,心血来潮给美国纽约的陌生人麦克斯写信,向他询问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麦克斯已经44岁了,是一个肥胖古怪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从此两个孤独的灵魂开始了一段延续18年的笔友关系,在一封封天真而怪诞的信中,流淌的是对温情、交流、理解的渴望。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简称AS)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中的一种综合征,有某些特征类似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如人际交往障碍,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因而也被归入更广泛的孤独症谱系(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与孤独症不同的是,AS者并无明显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损害,智力正常,甚至有少数AS者具有某些方面的超常禀赋。正因为如此,AS往往不容易在患者身上发现,常人多以孤僻怪诞、自我中心或难以沟通的性格问题视之。

AS是维也纳医生汉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在1944年首先发现的,他将之表述为“孤独症样精神病质(autistic psychopathy)”,认为具有这种特质的儿童“缺乏与他人共享情感的能力,难以发展友谊,执著于单向性的谈话,沉迷于单一的兴趣,动作笨拙”。他把AS儿童称为“小教授”,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没完没了地谈下去,而且通晓大量技术性的细节。

在2009年的另一部以AS为主题的电影《亚当》(Adam)中,主人公亚当就是这样一个“小教授”。他是一个玩具公司的电子工程师,可是在设计玩具的时候,总是自作主张,一意孤行,不计成本,追求完美,最后被老板开除了事。亚当帅气而羞怯,平时沉默寡言,沉静在自己的天地里。可是在那些令他紧张害怕的社交场合,一旦别人触及到了他热爱的话题,比如天文,他就会从宇宙大爆炸的状态一直讲到望远镜的口径,完全刹不住车,讲到只剩下自己一个人,都不知道别人为什么逃走。

我把这种病的特征说给你听吧:第一,我发现世界混乱而令人困惑,因为我的思维严谨而又讲究逻辑。第二,我很难理解别人脸上的表情。我年轻的时候,做了一个本本,上面有好多表情和它们的意义,一有疑惑我就向那个本本寻找答案,可我还是不能和某些人沟通。艾薇的面部表情尤其难理解,因为她的眉毛是假的,脸上还有皱纹。第三,我字写得不好,敏感,笨拙……还会非常焦虑。第四,我喜欢玩魔方,艾薇说这是好事。最后第五点,我表达情感有问题。



adam

麦克斯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纽约。对一个AS者来说,可能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了,因为大都市有着绵绵不尽的人流,纷纭的事件,还会发出隆隆的巨响。AS者的感觉功能异乎寻常,他们往往在听觉和视觉上非常敏锐,能够在纷乱的图案中识别常人忽略的特征,或是捕捉到别人听而不闻的声响。在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科幻小说《模式识别》中,就描写了一个具有AS特征的女主人公,她能够对某种广告符号产生近似过敏的反应。跨国公司利用她的这种超级能力,测试各种广告的市场价值。但是对AS者来说,这种敏感却往往是灾难,因为过多的信息会使他们感觉超载,不堪重负,反而让他们的思维短路,进而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呈现出麻木迟钝的状态。

AS者看上去有正常的语言,但是仔细观察,他们对语言的掌握运用还是与常人有区别。他们更多地拘泥于字面的意义,对字词有单纯的、直线性的理解,喜欢咬文嚼字,富有学究气息,对话语的弦外之音和微言大义难以掌握,对别人的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在非语言的交流领域,问题就更多了。他们难以领会别人的身体语言、手势、表情、姿态的意义,尤其明显的是缺乏目光的对视。这使得他们常常在人际交往中陷入困境,遭遇挫折。

电影《亚当》把AS称为高功能的孤独症,这是一种有争议的说法。在美国《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的第4版中,AS与孤独症分别列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亚型。一个通俗的说法是:孤独症的人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AS者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别人的世界中。但是孤独症中的高功能者与AS的分别就更加微妙了。中山大学广州附属医院的邹小兵教授等人对高功能孤独症(HFA)和AS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的HFA和AS儿童都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表现为难以进行计划活动、组织能力差、冲动、坚持不变、难以适应转变、自我调整困难、不能抑制无关信息干扰等。而AS组完成任务的成绩又明显优于HFA组。邹小兵教授认为,如果孩子早期语言能力正常,诊断通常归类于AS,而早期语言发展迟缓,尽管后期表现像AS,也诊断为HFA。运动笨拙可以作为诊断AS的重要条件,但是如果没有运动笨拙并不能排除AS的诊断。

与孤独症者不同,AS者愿意与他人交流,渴望友谊与爱情,但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单方面地进行。如果不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就会与常人发生误解和冲突,把他们推向进一步的自我封闭。在电影《亚当》中,亚当遇到了一个刚刚搬进公寓的女孩贝丝,他们在寒冷的冬夜,去中央公园等候浣熊的出现。亚当显然对女孩很有感觉,可是回到公寓,他竟然直抒胸臆,问贝丝:“在公园里的时候,你性兴奋了吗?”把女孩吓一大跳,还以为遇到了变态色狼。但亚当这种完全不得体的语言只是出于单纯和诚实,他坦承自己当时性兴奋了,所以想知道对方是否也同样如此,却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社会效果。不当的言行一旦遭遇交往对象的愤怒反应,又茫然不知自己错在何处,只有陷入新的困惑、焦虑和退缩。

AS的起因是什么?汉斯·阿斯伯格在AS者的家庭成员身上常常观察到同样的征兆,后来的研究者也支持他的这一结论,并由此推测基因在AS的发生中的意义。但是,AS者的家庭成员虽然可能表现出某种AS特质,但是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也比较轻微,例如对社交某种程度的拒斥。

1993年,瑞典神经心理诊所的斯蒂芬·埃勒斯(Stephan Ehlers)和克里斯托弗·吉尔伯(Christopher Gillberg)对学龄期的儿童进行筛查,发现7~16岁的儿童中可确诊为AS的有0.36%,男女比例为4:1。如果把疑诊AS的也包括在内的话,发病率达 0.71%,男女比例为2.3:1。有研究者认为,女性患儿的症状相对较轻,特别是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与女性天生具有补偿社交能力的优势有关。中国目前无该症流行病学调查,但是根据邹小兵教授在广东省几所幼儿园的调查,发病率可能不低,同时发现该症误诊率极高。

2009年10月5日,美国健康资源与服务部(HRSA),疾病控制与管理中心(CDCP)与马萨诸塞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发布对孤独症谱系的最新调查报告。统计显示,3~17岁的美国少年儿童中,每90人中就有1人诊断为孤独症谱系。这一数字明显高于此前的报告。1990年代初的估计是每1500名儿童中有1人患有孤独症,到200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每150人中有1人。

孤独症与AS的人数在增加吗?数字的时代和地区差异背后,有着公众认知、诊查标准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但是也有研究者在探讨环境、生活方式与药物影响的关系。整个社会都在给予孤独症谱系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了解,各国政府也以空前的力度加大了对之研究的投入。2009年一年就有3部关于AS的电影问世,也可以视为人类对自身精神状态关注的一个缩影。

(未完待续)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15:19:59 | 只看该作者

re:你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吗?(下)伯纳...

你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吗?(下)

伯纳德医生说我大脑有缺陷,但总有一天能治好。我真不喜欢他这么说。我不觉得自己残疾,不觉得自己有缺陷,不觉得自己要治疗。我喜欢做个阿斯皮,就像不喜欢改变眼睛颜色一样。然而,有件事我倒是想改变。我希望我能在适当的时候哭出来。我挤呀挤呀……但什么都没有。切洋葱时才哭,但这不算。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治疗AS和孤独症谱系的灵丹妙药。药物只有辅助作用,主要是针对一些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如哌甲酯可减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乐定可用于治疗合并的多动行为和抽动障碍,氟哌啶醇可治疗攻击行为,也可减少多动、刻板行为,氟西汀能改善患者的情绪和抑郁症状等。近年来运用利醅酮治疗AS的多动、兴奋、攻击等行为取得了较佳效果,但是这些药物也具有较为强烈的副作用,使用时需要非常谨慎。

对于AS和其他孤独症谱系,对异常行为的纠正和社交能力的训练是目前最主流的治疗方式。但这也是争议的所在。玛丽长大后考入医学院的心理专业,因为她有一个人生的梦想,就是要治好麦克斯的“病”。麦克斯得知以后,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勃然大怒,情绪失控。AS者管自己叫阿斯皮(Aspies),他们及其支持者呼吁整个社会改变对AS及孤独症谱系的认知,不是把他们视为病人,而是看做是神经特质差异和精神状态多样性的表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他们在网上组成了自己的社区,构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圈。他们呼吁“孤独者权益”(autistic rights),并为自己的孤独感到骄傲(autistic pride)!人的大脑天生有一个“标准的”原型吗?一个社会,难道要大家的大脑没有差异才能和谐吗?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同性恋婚姻,为什么就不能接受AS,非得把他们转化成“正常人”呢?

“我的大脑和NT不一样。”

“NT?”

“neuro-typicals(神经标准的人)”

“绝大多数阿斯皮是非常诚实的,心理学家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想象力,可心理学家们都是些NT。爱因斯坦,莫扎特,托马斯·杰佛逊……他们都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人。”

“他们都有阿斯伯格综合征?”

“有可能。”

阿斯伯格本人就强烈地捍卫孤独症者的价值:“我们坚信,有孤独症倾向的人应该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占据自己的位置。他们能够担当自己的角色,甚至能比其他人完成得更出色,尽管他们在孩提时代遭遇了最大的困难,给他们的照顾者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阿斯伯格认为AS者中的许多人,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作出杰出的成就,贡献独创性的思想。

亚当与贝丝在进行磕嗑碰碰的沟通,亚当提到他和爱因斯坦是一类人。这也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当AS和孤独症谱系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者发现影响人类历史的伟人中,许多都难逃AS和孤独症谱系的嫌疑,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爱因斯坦和牛顿。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的西蒙·巴伦-柯恩(Simon Baron-Cohen)和牛津大学的依安·詹姆斯(Ioan James)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都是AS者:他们都对各自特定领域的知识有强烈的兴趣;他们都有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方面的困难;他们在投入地工作时,都能沉迷到忘记吃饭的地步。牛顿很少说话,对朋友冷淡,还乱发脾气。开讲座的时候,大厅里即使空无一人,他也会一个劲地讲下去。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在4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孩提时代十分孤独,到了7岁还有强迫性的重复话语。在一本名为《他自己的世界:爱因斯坦的故事》(In a World of His Own: A Storybook About Albert Einstein)一书中,美国作家意兰娜·卡茨(Illana Katz)提到爱因斯坦“是个孤独者,经常发脾气,没有朋友,不喜欢人群”。爱因斯坦在讲座中常常语无伦次。关于爱因斯坦的刻板行为,有一个耸人听闻的传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从研究所回到寓所的路上,他要数路边栏杆的数目。一旦哪一天他数下来数字与往日的有异,他就要回到起点重新数一遍。

小说《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也被认为是个AS者,他多灾多难的一生充满了社交方面的问题。他晚年写了一本回忆儿时寄宿学校痛苦生活的书,名为《这就是快乐》(Such, Such Were the Joys),书中揭示的人际关系非常符合AS的诊断。加拿大著名钢琴家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也是一个合适的候选人,有关他孤僻的故事已经被写成一本本书。在晚年,古尔德对社交的弃绝到了这样的地步,电话与通信成为他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他热衷于不变的程序,一把椅子要用到坐坏为止。他讨厌被别人碰,对冷热的感觉与常人不同,在演奏音乐的时候身体前后晃动。

2007年,都柏林三一学院的迈克尔·菲茨杰拉德(Michael Fitzgerald)教授与维多利亚·里恩斯(Viktoria Lyons)博士在《孤独症与发育障碍杂志》(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上指出,阿斯伯格本人可能也有AS者倾向!阿斯伯格很早就对语言有特殊才能,一生喜欢引用奥地利诗人弗朗茨·格里帕泽(Franz Grillparzer)的诗,而这诗人本身也是有AS倾向的。阿斯伯格在提到自己的时候,常常使用第三人称,这也是某些孤独症谱系的特征之一。据后人回忆,阿斯伯格沉默寡言,动作有些笨拙,交友困难,但是对他的病人非常宽容和热忱,能够洞察其心理,甚至是埋藏很深的动因,并在一切场合为他们呼吁和辩护。难道是阿斯伯格把对自我的认识,投射到他的病人身上,因而才能作出划时代的发现,最终帮助了千千万万焦虑困惑、备受歧视的AS者?如果阿斯伯格真的是AS者的话,那么在他身上,就闪烁着AS者最温暖、最动人的光芒。

亲爱的玛丽,请接受我搜集的全部Noblet(玛丽与麦克斯共同喜爱的卡通玩偶),作为我原谅你的信号……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我也不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我门外乱扔杂物的人。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伯纳德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我和椰子。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包括我的缺点。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伯纳德医生还说,每个人的生命就像很长的人行道,有些很整洁, 还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样,但是大概没有我这么多裂缝。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人行道会相交。我们可以分享同一罐炼乳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你的美国笔友:麦克斯·杰瑞-霍洛维茨。

贴士: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是一系列以社会交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通常伴有狭隘的兴趣范围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孤独症(Autism),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广泛性发育障碍未注明(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简称PDD-NO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15:28:40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者的回复:路人甲 说: 20...

阅读者的回复:

路人甲 说: 2010-02-04于17:04综合症的定义是什么? 不合群就是吗?

回复
乐 说: 2010-02-04于17:16怎么越看越像我。。特别是不敢与人进行眼神交流,和用自己表情来表达感情。说到喜欢的话题收不住。。。

回复
BK201 说: 2010-02-04于17:45玛丽与麦克斯 是澳大利亚的吧,怎么算是欧洲动画的代表?
谢耳朵和莱呆子的老妈是不是有可能有这病啊?

回复
苏照影 说: 2010-02-04于18:08如果患有这个病怎么办呢?

回复
韬光养晦 说: 2010-02-04于18:30秒杀阿凡达。
我喜欢这个说法~

回复
小七 说: 2010-02-04于19:47《生活大爆炸》里智商187的谢尔顿

回复
julho 说: 2010-02-04于20:27参照这个标准,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ton很象AS。

回复
snova 说: 2010-02-04于20:36AS,Boston Legal里的Jerry也是,不过蛮可爱的。

回复
江南金丝燕 说: 2010-02-05于9:39那个木头香烟也很cute,hoho~~~

回复
wanda 说: 2010-02-04于21:39我在美剧《波士顿法律》中就知道了这个说法,其中有一个哈佛毕业的出色律师就是这种症状,很多集都有夸张的特写。
这是先天的病吗,相对于雨人,我觉得这应该是后天成长环境造成的心理障碍吧。

回复
江南金丝燕 说: 2010-02-05于9:42电视剧里描述的该病征应该是先天性的,jerry的爸爸也有这种病人,而且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特别

回复
kiki 说: 2010-02-04于22:53这种症状能自愈不?小时候有典型的AS症状,但长大后慢慢囧多了就察觉出来之类的……还是说,这个是伪AS……

回复
老牛拉车 说: 2010-02-04于22:57有那么一点点像我……可能松鼠会里的同好们大都患这个…呵呵…

回复
白左 说: 2010-02-05于0:43简单来说就是白痴天才必备征兆

回复
GOLDENE 说: 2010-02-05于9:15玛丽马克思是澳大利亚的。看了第一段就看到这么囧的错

回复
闲看 说: 2010-02-05于9:46下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呢????等

回复
eGust 说: 2010-02-05于9:50mary and max 不是澳大利亚的片子么,怎么成了“欧洲动画片中的杰出代表”了?

回复
未醒 说: 2010-02-05于10:02这两部片子都看过,都挺不错的……

回复
咚咚锵 说: 2010-02-05于10:52我好像是

回复
Eldorado 说: 2010-02-05于13:27收集好电影来了。看后再说

回复
Ariel 说: 2010-02-05于13:42我也有一点自闭,不合群,社交能力差,对某一东西很着迷; 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很多独生子女都有这一现象,这只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进化。

回复
周宏沛 说: 2010-06-01于8:04同意

回复
jaty 说: 2010-02-05于14:28某个楼上说的对,,貌似沉迷科学的人群中 ,有疑似症状的不少。。本人小时候也是如此:运动能力很差,阅读能力很强,渴望被接纳但就是无法融入其他孩子的世界。安静,孤僻。— 我记得整个小学时候,每天回家都会跟父母说今天跟谁谁玩了什么,很快乐的样子 — 但其实都是自己编出来的,事实上我永远是个旁观者。现在想想,挺难过也挺悲哀。不过当时不觉得太难受,可能心里认为世界就是如此吧。

回复
庄 说: 2010-02-05于14:35按语用了“欧洲动画”,是因为澳大利亚一直是英属的,这部片子有很强烈的欧洲动画风格,它的艺术根基是从欧洲那边过来的,和美国的那套东东相对。

嗯,声明一下,不是狡辩,一早知道这是澳大利亚拍的。

回复
sg895 说: 2010-02-05于18:14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人类的不断地探索,精神疾病被越来越多受到各国的关注,实际上中国的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应当也不低,只是限于国家的投入和医疗的发展水平,以及该类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在这一领域与其他疾病相比进展比较缓慢,和发达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有资料显示中国人的精神疾病的实际人数应当是一个较大的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特别是在一个人类生存空间不断减小,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各种社会矛盾剧增的时代,精神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这和人类的健康、疾病、家庭社会和谐及暴力、犯罪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应当引起国人和政府的深思。

回复
wanda 说: 2010-02-05于21:46我觉得中国人的这种精神疾病应该不算多,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中国人活得太踏实太现实了,这样产生的精神问题其实应该是很简单的,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是生存压力,很好理解,就是压抑、累,然后爆发。真正的精神疾病我觉得是有想象力人才会发生的,所谓“走火入魔”,源于情感或者源于文学艺术之类的,或者遗传。

回复
黑白 说: 2010-02-05于19:22这个算病吗?真是搞笑。

正常的社会人都是在家爱父母,在外听领导的话,和同事亲密无间,回家恩爱老婆。

问题人的精力就这么多,都用在协调社会关系上了,自然在事业上就少一点。有的人一心扑某件事情,自然对外界,对其他人的心情的关注度要少一些

果然心理学是最软的自然科学,这要是病的话,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该进医院了,还要加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家,所有的的工程师,等等各种成功者

回复
黑白 说: 2010-02-05于19:22这个算病吗?真是搞笑。

正常的社会人都是在家爱父母,在外听领导的话,和同事亲密无间,回家恩爱老婆。

问题人的精力就这么多,都用在协调社会关系上了,自然在事业上就少一点。有的人一心扑某件事情,自然对外界,对其他人的心情的关注度要少一些

果然心理学是最软的自然科学,这要是病的话,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该进医院了,还要加上几乎所有的艺术家,所有的的工程师,等等各种成功者

回复
CyberKnight 说: 2010-02-06于1:32Mary and Max啥时候成“欧洲动画片中的杰出代表”了,真搞笑。莫非澳洲也是欧洲的一部分?而且这位先生看过多少欧洲动画片啊,就认定这是杰出代表了。Jan Svankmajer的片子看过么?Mary and Max比之还是差多了。
另外说Mary and Max“秒杀”Avatar就更搞笑了,好比我说巧克力能秒杀酱肘子,你觉得有道理么?
别拿部自以为很另类的“小片”来打击下Avatar就似乎能显得有水准有品位了,这是多傻的一个说法啊。

回复
CyberKnight 说: 2010-02-06于1:42按语用了“欧洲动画”,是因为澳大利亚一直是英属的,这部片子有很强烈的欧洲动画风格,它的艺术根基是从欧洲那边过来的,和美国的那套东东相对。

嗯,声明一下,不是狡辩,一早知道这是澳大利亚拍的。
——————————————————————————————————-
小庄同学,真没有这种道理。你这说法就是狡辩。
难道我可以把马来西亚或者新加坡也算进中国电影么?
何况澳洲电影跟欧洲风格那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跟好莱坞没准还更近乎点呢。
这几句真的是没道理而且不懂电影的说法。
sorry for my tone

回复
庄 说: 2010-02-07于21:09这句话来自wiki上面本片导演Adam Elliot的词条,非我杜撰——
His company, ADAM ELLIOT PICTURES, produce the films and Elliot’s work practices adhere to the French auteur methodology.

另,知会一下,本人在写科普文章之前写过数年影评,看过一点最优秀的欧洲动画,甚至连美国的奎氏兄弟我也会归入欧洲动画,毫不犹豫。

回复
方潤 说: 2010-02-06于11:49當成病,只不過是為了讓他們較受諒解而已。因為他們的社交問題,不是因為他們自己把重心放在「那些事情」上而忽略社交,而是因為他們的社交「功能」本身就有問題。

一直以來,他們就是被誤會為「有意」去忽視別人。稱之為病,令大家明白這是不由自主的,對這些人要多一點諒解和輔導。就是這樣。

回复
go on 说: 2010-02-06于22:17我总觉得这是 现代人的大多数的通病

回复
小姬 说: 2010-02-07于0:42严老师此文秒杀了我……
玛丽和马克思也是秒杀我的电影,太难过以至于难以形容。

回复
庄 说: 2010-02-07于21:21秒杀这个词,真是太带劲儿了,哈哈哈。

回复
第三波 说: 2010-02-07于11:15医院实习的时候见过一个这样的小朋友

回复
goldene 说: 2010-02-07于15:12玛丽马克思被欧洲了。。

无法接受。。

回复
赛昂蘑菇柔 说: 2010-02-07于22:37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

回复
jio 说: 2010-02-08于11:47那啥,第三部是哪部………..???????

回复
jaylee 说: 2010-02-08于18:22阿斯伯格综合“征” 是症喔

回复
jaylee 说: 2010-02-08于18:24额 我错了

回复
christy 说: 2010-02-09于15:11严锋~我还转载过《好音》~

回复
Joanna 说: 2010-02-10于8:54咋么觉着偶也是那其中的一个?纠结。。。。

回复
~喵~ 说: 2010-02-10于12:21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在说我……我还以为我是社交恐惧症呢。看来这个更符合。虽然上大学后开始有意识的自我调整。但有的东西是改不过来的啊。

回复
juri酱 说: 2010-02-10于19:04我好像有点····不过比较轻微

回复
alialice 说: 2010-02-11于17:42我那死去的垂耳兔科瑞亚就有这个病。。。

回复
sky 说: 2010-02-14于18:13我有点害怕

回复
linda_cxh 说: 2010-02-18于13:29真的真的,Mary and Max 真的很好看!我都看了两三遍了。
自认为这比阿凡达强多了,且不说特效,用秒杀一点也不错。
阿凡达那个烂俗的剧情还比不上风中奇缘

回复
sony 说: 2010-02-25于22:43现实中接触过这样的病人,这样的孩子真的不会与人交流,他们不理解这个世界人的行为方式,很多想法语言很天真。也许真正的天才就是这样。以为他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

回复
Lucide 说: 2010-03-10于11:50挑个错~
【沉浸】的“浸”写成“静”了。(也许我也是个AS~

回复
yaii 说: 2010-03-13于22:46看那个片子就觉得压抑得很,尤其是从始至终的灰色。
也许是我神经粗大,总觉得这种或那种的综合症都是所谓心理学的忽悠。在心理学健全其逻辑结构和理论模型前,不把它称为科学。就像牛顿三定律出现前的“物理学”表述更接近于哲学和个人经验总结。

回复
高哥哥 说: 2010-04-02于9:23那多重人格中会不会产生阿皮斯!!如何去调整。

回复
什锦饼干 说: 2010-05-02于19:59啊,这么看来我也有点了。

小时候疯狂热爱阅读,后来爱上漫画和生物学,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从未融入过同学之中,所有同学会的名单上都不会有我的名字非常正常,个人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正我也忘了他们的名字,毕业就木有联系)。

现在好点了,虽然装得很像那么一回事,但是其实社交上心里总是怯怯的,比较喜欢把自己关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

回复
chshchy 说: 2010-05-08于10:25我觉得我和我老婆都有轻微的AS症状。。。但,仅仅也是轻微的,可能这类人还是比较多的吧。

回复
lucia 说: 2010-05-22于13:37貌似这个症状小时候比较明显,我现在已经好多了。

回复
capsray 说: 2010-05-28于14:06我………………阿斯伯格了?人际交往障碍,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这就是在说我啊!

回复
Schrei 说: 2010-05-29于14:07第一反应就是TBBT里的谢耳朵~~~
仔细看了看,看来我人际交往还是很正常的~~

回复
wei 说: 2010-05-31于15:22我快发展成这个征了,要预防一下了~~

回复
疯兔子 说: 2010-07-30于23:40晕,原来我有病????!!!!

回复
Kirk 说: 2010-02-05于19:41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很高兴看到这两篇文章,另外

“2009年10月5日,美国健康资源与服务部(HRSA),疾病控制与管理中心(CDCP)与马萨诸塞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发布对孤独症谱系的最新调查报告。统计显示,3~17岁的美国少年儿童中,每90人中就有1人诊断为孤独症谱系。这一数字明显高于此前的报告。1990年代初的估计是每1500名儿童中有1人患有孤独症,到200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每150人中有1人”

恳请作者将这个数据的原始链接或者文献地址回复我,不胜感谢

回复
sg895 说: 2010-02-05于20:59从严格意义上说,作为人类最恐惧的也许就是孤独,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那些伟大的人物难道不都是一些非常孤独的人吗?只是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这些孤独的人是较少受到社会的排斥而相对具有较多的自由和权力,因此他们当中的极少数可能会有所作为,成为举世闻名的学者或艺术家,相反,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却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抛弃,鲜有成功的机会,因为就算是一个所谓的正常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其成功的机会也会大打折扣的,遑论那些另类?从某些方面来讲,孤独是人类避而不及,但是孤独也是人类的最高最求。

回复
wanda 说: 2010-02-05于21:35如果一个人因为经历的于众不同,或者成长路上受到的启发不同,或者成长环境太单一,生活得相对自我,对自己的梦想很唯一很执着很坚守,到底离这种艾斯伯格的说法有多远呢?从另一方面,难道不可以诠释为一个活得单纯的人吗?活得觉得孤独的人很多吧?有脑的人都会觉得孤独吧,相对的不孤独,绝对的孤独。

回复
starfocus 说: 2010-02-05于21:47只有在孤独的状态下,摒弃了外界,人才能与自己对话。
想不到在这里看到了客观与主观的交叉点。
探究自身之外,便是科学;探究自身之内,便是艺术。
人的思想本身就有无数疑问值得探询。不过,这些就不是科学涉足的范畴了,
因为,不可重复,不可证伪。

回复
三体 说: 2010-02-06于11:47中国之所以没有发现AS的病例也许只是咱们没有关注,或许我们旁边有很多AS患者,请各位允许我用患者,但,现在大众们就是这样,”It’s not fair!”
我看了此文才知道这一类人也有专有名词,也许这也是全球化进程系统分化的一部分。我自己便从身边发现了几个“阿斯皮”,他们的举止也像以上所说,亦像上文所说,与某个人交谈时和蔼又热情。也许我们不应当把他们当作病人,而更应该把他们看作一个善良的朋友~~

回复
Kirk 说: 2010-02-07于16:39中国的教育投入不允许我们去关注AS,而只能停留在盲聋智障的阶段,对ASD的关注上处于开始阶段,而在大部分地区人们(包括)根本都没听过自闭症这么个事情

回复
墨愚 说: 2010-02-09于14:45全球化进程系统分化?什莫意思,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吗?

回复
kiki 说: 2010-02-06于13:49我觉得“接受我自己,包括我的缺点”那句才是重点吧,道理很正确,可是谁能完全做的到呢。所以那些建立网站出来说要捍卫AS利益的人其实并不是很AS

回复
cat14991 说: 2010-02-06于14:17“那些建立网站出来说要捍卫AS利益的人”为什么不属于AS?因为建立网站来捍卫AS利益?

回复
amaybe 说: 2010-02-06于23:56因为建网站与合作的行为,是neuro-typicals(神经标准的人)的行为……或者说悖论,听说过“我现在说的是句假话”吧

回复
vbvb 说: 2010-02-07于12:18wrongplanet.net是不是aspie建立的啊

回复
司马玉龙 说: 2010-02-06于15:19我8懂

回复
葵 说: 2010-02-06于22:10AS也好,非AS也好,我还是比较同意,懂自己就好,积极的面对,有不好的就改,改不了的,在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坦然接受。

回复
pathintegral 说: 2010-02-07于17:32这两篇连载不错

回复
@@ 说: 2010-02-07于20:46请问除了 《亚当》 和 《玛丽和马克思》 之外的第三部电影什么?

回复
Kirk 说: 2010-02-08于21:48我猜测是《莫扎特与鲸鱼》

回复
nushou 说: 2010-02-22于19:37恩.我也想知道第三部电影是咩?

回复
不是马甲 说: 2010-02-08于15:03我觉得我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倾向……..

回复
Todd 说: 2010-02-09于15:39我觉得我也有点倾向…

回复
淡淡风 说: 2010-02-09于15:55一一对照下来,发现我老公99%有阿斯伯格综合症,好在,不知道这个病之前,我已经非常非常适应他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在就好。我不勉强他去改变,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他觉得自在就好了。

回复
Adon 说: 2010-02-12于15:00我也喜欢自己待着

回复
yeux 说: 2010-02-12于22:20总觉得独生子女会更容易有这样的症状,先天或者人为的,我记得小时候暑假长期一个人被父母上班时锁在家里

回复
yeux 说: 2010-02-12于22:21总觉得独生子女会更容易有这样的症状,先天或者人为的,我记得小时候暑假长期一个人被父母上班时锁在家里

回复
vampire 说: 2010-02-13于11:57前一段时间我是看到一个电影网站介绍过《玛丽与马克思》,因为是定格动画,所以下了看了一遍,有些地方我不明白,只是觉得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困惑,也从来没觉得是一种心理问题,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

回复
鸟鸟 说: 2010-02-16于14:06美文!

回复
罚蹲 说: 2010-02-16于21:29neuro-typicals…
标准与非标准…
感觉就像在自己身上盖一个标签

回复
xiaorong 说: 2010-02-20于6:16现在有一个RMET(reading the mind from the eye test)可以测是不是asperger。虽然学术上对这个测试颇有争议,不过大家可以去试一下,还是很好玩的,并且由于英国人的高傲和。。。我们一起做的几位同事都说,这不只是心理学测试啊,还是语言测试。在网上可以搜到在线的免费测试的。

回复
猫头鹰 说: 2010-02-26于4:45作者的文章写得很好,大家的各抒己见也非常好,然而目前对这种病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使一件很悲哀的事.我的孩子就是孤独症,她的不幸几乎把我的整个身心都压垮了,对于它的未来生活我不敢想象,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地方渺小的我是无能为力的.

回复
anticlimax 说: 2010-03-15于17:04烦人,我也自闭,有社交障碍,但是我又很浮躁,没有对特定领域的强烈兴趣,杯具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回复
云海繁星 说: 2010-03-19于13:53文章很好!深受启发!

回复
CC 说: 2010-03-28于22:52寒假时,因为考研与找工作前途未卜,感觉自己是不是自闭了.后来看了相关介绍,发现不是.看了这个,感觉那段时间有点像AS.也许人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时刻吧.不过,还是不能放弃发展自己的想法,这样才会有期盼

回复
dd 说: 2010-04-14于18:38AS是一群人,社会上这样的人太多了。

回复
LivelikeYves 说: 2010-04-30于9:36“有脑的人都会觉得孤独吧,相对的不孤独,绝对的孤独.”
“探究自身之外,便是科学;探究自身之内,便是艺术.”

非常喜欢这两句话,要顶一顶.

从小被人说成有自闭症,觉得自己的世界是静止的,外部的世界是运动的.很难表达感情.总觉得自己的世界和外部的一切是隔绝的.
现在有意识地与人交往,但总觉得别人和难信任,觉得别人很蠢,很难真心喜欢上他们.(因为他们讲出来的话一点幽默感也好象脑子很迟钝的样子)
可以参加人际交往,但无法真正融入.
不过有亲密的朋友,不过他们也都是潜在的天赋人群,深受抑郁,焦虑困扰.
也不是说找到了平等的朋友,生活气息相投的朋友.
只不过,我们的对话和感悟是发自内心和脑子里的.
We understand we understand each other.

回复
anniedya 说: 2010-07-06于18:02“我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

于是我不停地寻找标准,按部就班,希望能够成为“常人”
慢慢地我却找到了喜欢自己,认可自己的理由。

虽然还是无法融入人群,但至少能够找到平衡点。

《内向者的优势》这本书很不错,有理论,有方法。

回复
ksin 说: 2010-05-19于22:53我好像很符合上面讲的症状,对移动开发和数据挖掘有强烈的兴趣,有时有些自闭,不爱讲话,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呆着,有时特别喜欢刺激的东西。郁闷,我大学有一年时间自闭

回复
mingho 说: 2010-05-21于12:09那应该和 老大的幸福 里的小孩是一个症状~?

回复
celeri 说: 2010-05-21于16:36有些东西只有主观理解 而要具体用语言表述的话却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完成 如果说一个普通人要去理解AS的话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对于AS而言所谓的普通人其实都是很肮脏的 比如自私(并非完全对自己的自私 而是对小群体的自私)和肤浅 以及只懂皮毛却感觉良好的大放厥词 一个成年的AS 他的经历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 他经常会绕一个大圈子去解决一个问题因为他要解决的不是这一个问题而是这个问题以及因为这个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其他问题 在普通人看来那个问题只需要简单两步 参加聚会和到新环境工作对于AS而言更是噩梦 就像你非常想要柜子上的的蜂蜜却怎么也钩不到一样

回复
Martin 说: 2010-05-21于17:18这整个就是一些平庸的人称一些不平庸的人不正常,有病。

实际上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你获得了某些能力,也同时就会失去某些能力,这很公平。

AS在早期发育缓慢,其实就是另一方面超常发育的代价,但问题是早期缓慢发育就是“有病”吗?

我们可以把人和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比较一下:如果经常看动物世界,可以知道食草动物一降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会站立并行走,那些不能在很短时间内站立和行走的,它们就是“有病”,不正常,最后的下场就是被食肉动物吃掉。

按照食草动物的标准,所有人出生时都是“有病”的,不正常的。他们不能自己站立和行走,按照食草动物的标准,他们与残废无异。

但是对人类来说,情况完全不同,因为有群体的保护,人类早期这种完全没有行动能力的状态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生存,相反地,他们利用这一段时间发育他的大脑,最后他们以自己的智力,而不是他们的跑动能力,获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有很多电影电视描述下一代的人类:X-MAN,HERO,这些人每个人都具有超常能力,但实际上,真正的下一代人类,其实就是AS.

回复
draw 说: 2010-07-08于1:11赞成你的观点,但是不赞成你的例子,再怎么比较,也得跟灵长类的其他动物比,比如猩猩、猴子。
人和食草动物在这点上没啥可比性。一个是树上生活,母亲可以把婴儿带在身上,生下来不用马上就会跑,倒是生下来就会抓东西;一个是平原上生活,母亲没法带着跑,所以需要生下来就会跑。
并且,“强制”的加一个食草动物的标准本身就不合理,人类开始从树上下来就不再是食草动物了,已经向着掠食者发展了。

回复
迟晓 说: 2010-05-27于17:48我在想是不是很多人都会有类似“阿斯伯格”样的病征吧。可不可以把这种所谓病征看成是一类人的特殊才能呢?

回复
tea 说: 2010-05-31于10:23正常和不正常其实是没法界定的,只要不伤害到他人,那么跟别人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人类的外表千差万别,那么精神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才对

回复
mama 说: 2010-07-12于15:59文章很好,客观而具人情味,因为我也是一位AS孩子的母亲,谢谢!

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17:56:07 | 只看该作者

re:贴这篇文章,也只是想展示一下不同的人从不...

贴这篇文章,也只是想展示一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是如何看阿斯伯格的,其实,作为一个阿斯伯格孩子的母亲,每天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孩子,真是每天死几次的心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27 22:14:02 | 只看该作者

re:文章不错.谢谢.

文章不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9-28 09:08:22 | 只看该作者

re:症和征,读音一样,字也像,但是含义不同。...

症和征,读音一样,字也像,但是含义不同。
如果这个社会看AS或者自闭是征,而不是症,那就真的是和谐了。
感谢ZH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9-28 09:12:40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 这个网站我要去看看。

谢谢。
这个网站我要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9-28 09:26:03 | 只看该作者

re:作者严锋(如果不是同名同姓的话),是复旦...

作者严锋(如果不是同名同姓的话),是复旦中文系教授,当年的文科状元,网络上很活跃,我看他的微博。他写的东西范围很广,也涉及音乐、文艺、影视这些。

所以这篇文章很可能就是这个严锋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9-29 10:20:40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严峰,我也很喜欢。一度是我的偶像。据...

这个严峰,我也很喜欢。一度是我的偶像。据八卦,他爸爸是辛丰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9-29 15:58:2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适彼...

下面引用由[U]适彼乐土[/U]发表的内容:

这个严峰,我也很喜欢。一度是我的偶像。据八卦,他爸爸是辛丰年。?


哦,是吗?我以前买过一本辛丰年的书。辛丰年是Symphony的谐音,这么说,辛先生的本姓是“严”了。

楼上有笔误,是“严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6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