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526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00:4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机构回来有八个月了,孩子情绪不能说很好,但相对以前,已经让我满意了,笑容多了,偶尔出现情绪也是很快就过,并且原因也显而易见,有时还主动逗我们。
可最近却莫名其妙地哭闹,时间之久,强度之大,已打破了他的纪录,也推垮了我的忍耐极限,我想与那天带他去幼儿园有关,一位好心的园长答应让陪读一段时间,观察再报名,但要先看看孩子,于是姐姐爸爸我一起带他到幼儿园,以为坐小轿车(他的最爱),有那么多人陪,幼儿园里有滑梯等好玩的,也还没有小孩上课,只是带他去玩玩,不会有什么,没想到却出乎意料,反应很大,只好让他坐车里,仍哭到爸爸回来。接下来的几天,有了预知,就带了他最爱吃的甘蔗给他吃,用渐近的方法,走几步停下吃,走几步又停下吃,当然期间是哭停哭停的过程,最后到了幼儿园门口,本想就在门口让他看看,改天再来,没想到他经不住我夸张的描述(哇!有滑梯耶,好好玩。看!后面还有跷跷板。。。。。。),看了几分钟就跑进去玩,还一边说:玩就回家。原来他是怕我们留他独自在那啊。第二次去,他就径直走进去了。再后来每天早上由姐姐带他在幼儿园上课一个小时就回家。没想到这样会影响他的情绪,我想是没安全感及接触新环境引起的焦虑吧。今天带他到很久没去的人民公园玩,他抗拒不肯进,以前是不会的。
他的进步进程受情绪和互动影响很大,这几天正试模仿,看互动是否突破;情绪调控,就努力作到温柔的坚持。
孩子,妈妈永远不会停下努力的步伐,哪天你能笑容满满,随时都能和妈妈互动,我就满足了。这一天还有多久?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00:27:09 | 只看该作者

re:凭在机构呆一年学到的皮毛,自己杂乱无章地...

凭在机构呆一年学到的皮毛,自己杂乱无章地在家教,担心会耽误了他.
现努力去找他的进步:认知,自理没太大进展;精细,运动方面进步了;社会性进步了,很容易逗乐,也会主动逗家里人,小朋友的逗弄不拒绝,偶尔会互动一下;语言进步了一些.下一目标:让他对人产生更大兴趣,能主动与别的小朋友简单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00:42:51 | 只看该作者

re:不知什么原因,今天他情绪很不好,我也烦透...

不知什么原因,今天他情绪很不好,我也烦透了,上以琳看看写写,现平静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14 13:16:06 | 只看该作者

re:我女儿前2周的情绪也很糟糕,是生完病去机...

我女儿前2周的情绪也很糟糕,是生完病去机构训练得她不喜欢吧。没有特别的办法,就是多和她玩,减少训练强度。多带她出去。现在情绪又恢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00:27:27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引导

每做一件事都要征得大人同意,直到你点头或说好他才做.例如他很想喝水,水就在他面前,他也要跟你说他要喝水,你不点头或说好,他就一直看着你说:我要喝水,但不敢拿水来喝。
这跟以前训练他提要求有关,他每做一件事都要求他看着大人并说:我要......才让他做,没想到成了刻板行为.该如何引导?请各位支支招.先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0:29:10 | 只看该作者

re:自闭症想要你知道的十件事第一,首...

自闭症想要你知道的十件事

第一,首先我是一个孩子,我有自闭症,但是我不只是个“自闭症”

    作为一个孩子,我还在发育成长,你和我都不知道以后我能做什么。要是你眼里只看见我是“自闭症”,你可能会把我看的太低了。如果我觉得你总是认为我这个也做不了,那个也做不了的话,我自然就会想:“要是这样的话,我还去试什么啊?我干脆放弃得了!”



  

第二,我的感知是混乱无序的

    这就是说平常的那些视象、声音、气味、味道、触觉,那些你或许根本注意不到的细微末节,却对我来说是痛苦的折磨。我每时每刻必须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却是充满了敌意。在你看来我好象是在逃避退缩或是暴躁反抗,但其实我只是在保护我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简简单单地去一趟杂货店,对我来说却象下趟地狱一样。

    我的听觉超级敏锐:几十个人一起讲话,广播里放着今天的特价广告,音乐来自音响,收银机咣铛作响,咖啡机嘎嘎有声,切肉机刺耳尖利,婴儿放声大哭,日光灯翁翁而鸣,我的大脑不能同时过滤掉这些信息,我受不了,超载了!

    我的嗅觉太敏感了,水产部里的鱼不怎么新鲜,我身边的那个人昨天没洗澡,熟食部挂出了腌香肠样品,排在前面的那个宝宝拉屎在尿布里了----我能把这些气味都分辨出来,我真是恶心到底了。

    因为我是视觉能力占优势,视觉常常就成为第一个让我受不了的感觉,日光灯灯光太亮了,而且它还翁翁作响,光线太强了,屋里的东西看上去都变了型,好象整个是界也在不停地移动着。所有这些都在影响着我的空间感,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在哪里了。



第三,请记住你要能区分“我不想做的”和“我不能做的”

    不是我不想听指令,而是我不能理解。当你在房间的那一头远远地叫我名字的时候,我听到的却只是:"#$%&*@!+&*%#&*@!",你最好走过来,用最简单的词直接对我说:“比利,请把书收好了放在桌子上,现在是吃饭时间了”。这样你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现在该做什么,接下来又该做什么,这样我就能欣然从命了。



第四,我是个“死板思维者”,我会望文生义地理解你的话(I am a concrete thinker, that means I will interpret your languange very literally。)

    有时侯会让我很困惑,当你说,“小牛仔,勒紧你的缰绳!”,你其实是想说,“别跑了,停住!”;也别告诉我“这是一块蛋糕(this is a piece of cake,英谚:很容易的事)”,但我面前却没有蛋糕放在眼前,其实你是想说:“很容易的事”。

    比喻、暗示、双关语、多义语、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等等,让我不知所措。



第五,请你耐心,因为我的词汇量有限

    要是我不知道那些词可以用来描述、表达我的意思的话,我就很难和你讲清楚。我或许是饿了,困惑了,害怕了,糊涂了,但这些词超出了我的能力。请你关注一下我有没有身体语言、退缩逃避、易怒和其他迹象,来显露出我有麻烦了。或者是另一个极端:我可能象个“小教授”或是“演员”一样,能大段大段背诵超出我年龄的文章或词汇出来,那些是我从周围世界里记住的东西,是用来补偿我的语言能力的不足,因为我知道我是需要有问有答的。这些内容来自于书本、电影,或是别人的讲话,这叫做“鹦鹉学舌”(echolalia),我其实并不真的了解那些术语的含义。我就知道这样的话我就不用来回答你了。



第六,因为语言对我来说很难理解,所以我是以视觉能力优先的

请你演示给我看怎么去做,而不要仅仅告诉我怎么去做。也请你准备好要教我好几遍,这些连续的重复能帮助我学习。一个视觉型的时间表,能很好地帮助我了解天天的日常生活,它能让我不用脑筋去记住下一个要做什么,这样我能比较顺利地从一项任务转向另一个任务,我能更有效地安排我的时间,也就能更好地满足你的期望。



第七,请关注和培养那些我能够做到的事,而不是那些我做不到的事

    象所有的人类一样,要是我总是觉得我老是做不好,老是需要“纠正”的话,那我就没法顺利快乐地学下去。要是我一尝试新的方法,就会招来批评的话,以后我就不会尝试了。你找找我的长处的话,你就会发现它们的。世界上本来就不是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的。



第八,帮我学习社会交往

    看起来好象是我不想和别的孩子们玩,但其实有时候很简单,是我不知道怎么样去开口,怎么样去参加到别人的游戏中去,如果你能鼓励其他孩子让我去踢一下球,投一下篮,我会很高兴地被接纳。我喜欢玩那些有明确结构,有始有终的游戏,我不知道怎么去解读脸部表情,身体语言,情感情绪,所以我很感谢你如果能一直指导我怎么做出合情合理的社交反应。比如说,要是我看到了爱密莉摔下滑梯,我却笑了,这不是我以为这好玩,而是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反应。这时候,请你教我说,“你摔痛了吗?”



第九,请努力找到哪些是让我情绪崩溃的陷阱

    情绪崩溃、脾气发作,其实我比你们更怕,它们发生是因为我的某一个感觉过度地超载了。如果你能分析出我为什么会发作的话,下次你就可能帮我预防它。拿个本子,把每次发作的时间、环境、人物、活动都记下来,或许时间长了你能发现有些规律可循。也请你记住,任何的行为都是一种交流的形式,在我无法用语言交流的时候,我的行为在试图告诉你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些什么重要的事。



第十,如果你是家庭成员的话,请你爱我无怨无悔

    请不要去想:“要是他这样那样多好啊”,或是“要是她不那样多好啊!”。你也没有实现你自己父母的全部期望,你也不想别人老是提醒你这个吧。我也不是自愿得的自闭症,但这确实是发生在我身上,而不是你身上。没有你的支持,我成功的希望、我自立的梦想,就很渺茫。有了你的支持和引导,我的前途会比你想象的更宽广。我向你保证,我会让你的所有努力得到丰厚的报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8 15:53:51 | 只看该作者

理解人生

田惠平理解苦难享受“孤独”

    1989年,她31岁。儿子杨弢不满4岁,医生诊断他患有自闭症。

  1993年3月,她在北京创办了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中国第一家服务于自闭症的民办非营利特殊教育机构。

  1994年,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全文转载了《南华早报》关于“星星雨”的报道,并寄来一纸奖状,称她是“hero for today ”(今日英雄)。

  2008年,“星星雨”在“全球公益慈善论坛”上当选“壹基金典范工程”。同年,她选择从“星星雨”所长的位置退下,但继续担负教职至今。

  她说:“残障人士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怎样理解平等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就是昭示——我的这种不同是不可改变的,你们怎么办?我们最后就发现,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改变得我们能够去尊重和接纳更多的人。”

  

  ■这是生命的新阶段,不仅觉得充实,而且觉得幸运:如果没有弢弢,我会过如此有意义的人生吗?

  记者:我怎么觉得你状态比我1997年看见你的时候好。

  田惠平:我活过来了。

  记者:怎么就活过来了呢?碰到什么事儿吗?有人爱你了吗?

  田惠平:爱我从来没缺过。我老说,在我的生活中,所有的人都是过客,好像只有弢弢跟我是永远的。

  像我同龄的朋友,他们的孩子头些年上大学,今年好几个大学毕业找工作。我就说,你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福气在享受,你的儿子他在离开你,这是你的成功也是他的成功,对不对?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有这样的机会——他的儿子有一天说“妈,我忙着呢,你该干嘛干嘛去吧,我有我的事儿呢”。

  但反过来呢我又想,我倒是没有他们那份失落哈。我跟人开玩笑说:我儿子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惟一会永远爱我,也是我可以坚持永远爱他的那个男人(笑)。一般女人认为她一辈子爱的,只有儿子她可以不变,但未必儿子这一辈子,他妈就是他最爱。但是我自闭症的儿子,一辈子我都是他的最爱(笑)。他们就说,你看吧,杨弢看到他妈妈的时候,那种眼神,那种笑容……那个东西他只给他妈。我觉得就够了。有一个人可以执着地,毫无条件地,永不变化地这样爱你,我觉得也挺好的。

  记者:你这种想问题的方式倒真是……

  田惠平:人年轻的时候容易从其他的原因来解释生活,从他人的角度。我记得我早些年,那么梦想去做家庭主妇。我们五零后从小受的教育都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后来我去德国上学看到了那么多的家庭主妇,我觉得这个才是我想过的一种生活。然后心中总有一种抱怨,比如说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嫁一个好丈夫可以养我,让我去过我想过的生活。

  但这种事情很快就没有了。因为做“星星雨”这件事太充实了,充实到了后来你除了为自己每天忙碌的东西感到骄傲之外,就没有别的了。你就会觉得,我真的是每一天都没有白过。哪怕是做一个很细节的事情,比如我没事把那个池子刷干净一下,把那边帮着整理一下,那我也知道我是在为一件美好的事情在忙活。

  再后来,现在算起来也有五、六年了,我又进入一种阶段,就是,不光是不再觉得自己不幸,觉得我活得很充实,而是忽然发现自己真是好幸运,命运真的很宽待我。你知道吗,就是那种感恩。这种感觉很舒服。我从那时候就活出来了,不再挣扎了。

  再看弢弢就会觉得,如果没有他,我会过如此有意义的人生吗?我觉得我不会。所以我很感谢弢弢,感谢生命中有他。

  

  ■越来越多的人为自闭症人工作,不应该意味着他们身边有越来越多要杀死自闭症的专业“刽子手”

  田惠平:其实自闭症人成年以后带给社会、带给周围照料群体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我这些年全世界地去访问,发达国家有很好的社会服务体系来承接他们。我们去参观国外的这些机构他们都是讲,怎么样面对成年自闭症人,怎么样让他们有适合生活的空间,怎么样通过培训他身边的人们,来让人们知道怎样跟他们去融洽地共处。

  记者:可是,这些东西在中国都不存在呀。

  田惠平:对,就像你说的,因为在中国不存在,所以中国的家庭,在孩子长大以后,面对的挑战就非常大。在没有支援体系的情况下,那是孤独的一份挣扎。这份挣扎都不是你愿意和不愿意的,这是无可选择的,那就是你有这么一个孩子的生活。

  那我就特别感谢我的弢弢,我觉得弢弢安静、耐心、甜美。我一个朋友每次到北京出差匆匆忙忙到我这儿见一面,他就说“我看到弢弢的那种满足,就觉得田惠平你真伟大”。我说不是我伟大,是我感谢弢弢,他在用何等的耐心来包容周围这个其实一直在排斥他的社会和世界。所以我很感谢弢弢,感谢他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我的弢弢行为极其干净,就是没有那些行为问题什么的。偶然地他会焦躁,可所有人不都是这样吗?正常人难道没有吗?所以我很感谢。随着年龄增长你肯定不可能身强力壮,照顾他本来应该成为很重的负担,那么很幸运我有弢弢这么一个可爱的自闭症人。

  记者:他天性如此是吧?有的孩子可能是狂躁型?

  田惠平:这东西现在从科学数据上来说很难解释。但是有一点,从事“星星雨”以来我们一直用的这套科学对待自闭症人的方法,我二十多年来一直贯彻在我跟弢弢的生活当中。不是说我坐下来给他上什么课,而是用一种接纳他、理解他、读懂他、给予他最适合的空间,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对待他。

  今天在中国,自闭症的服务机构可多了,官方的、民间的。但是大部分人抱着一种错误的理念,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纠正自闭症人,让他不这样,让他去那样,让他们怎么样像正常人一样”。

  记者:他们觉得那样是在“教会”他。

  田惠平:这个是错了。越来越多的人为自闭症人工作,不应该意味着他们身边有越来越多拒绝者和专业的“刽子手”——要杀死自闭症,要把他们变成非自闭症人。而是应该意味着他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告诉社会,怎么样去跟他们共处。所以“星星雨”提出的口号就是——不是为了消灭,而是为了共存。

  只要有机会,我就到全国各地去讲座,在“星星雨”我每个学期还是要上四次课,我都会跟家长们说:“你知道吗,你今天这样贯彻你的意志,会有一天导致一个暴躁型的孩子、暴躁型的自闭症人?那时候你就不要抱怨你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因为那真的是我们当初种下的一个果。”

  能不能纠正整个行业里边这种偏颇的倾向,我本人没有太多的野心,但是只要我能做我一直在做。很多自闭症人成年以后那种攻击行为、暴躁行为,是因为他真的是跟周围社会冲突到实在没法沟通的地步。那么我觉得弢弢没有,他身边有我。

  我带弢弢去过德国,在北京也带着弢弢跟美国、日本的专家一起搞各种活动,他们都说:“你和杨弢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杨弢成就了你,但你也成就了弢弢。弢弢很庆幸有你这样一个妈妈,这是他的福气。”那么我也很庆幸,如果我一定要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的话,我能拥有杨弢。我们两个一定是互为塑造。我和弢弢两个人是幸运的一对结合,我对命运的这项安排充满感激。

  

  ■赋予生活意义和价值的能力特别重要,把经历变成财富还是变成垃圾,那真的是靠你自己

  记者:你刚才说中国现在跟自闭症有关的机构非常多,这些是不是开始于你啊?

  田惠平:应该是我。在我做“星星雨”之前,自闭症只是中国的儿童精神科医生诊断当中的一个名词,或者极少数专业人士的专业术语。那么是从“星星雨”开始,自闭症变成一个社会性的词汇,意味着它背后的一个社会的需求,他本人所需要的教育机会、教育权利,他的家庭的这种权利,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有没有权利仍然坚持美好生活的愿望,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是从“星星雨”开始的。这足以使我骄傲一辈子了。

  我骄傲不是因为我,我骄傲主要因为弢弢。有次到美国去访问,一个人看了我半天说:“我觉得上帝选中你,在这个时期做中国一个自闭症人的妈妈,是有他的道理的。他给了你一个使命。”后来我想,可能有点儿道理。上帝在这个时间把杨弢派到中国来,就是赋予了他一个使命,那杨弢的使命是要通过我去实现的。所以我每次看到杨弢的时候,就觉得杨弢是最伟大的。他似乎跟一切都没有关联,但是他真的把所有的关联,所有哲学的东西都抛给了这个社会。但是由我去做这个工作的。我内心的感受就是,我没有辜负杨弢,没有辜负他以这样一种生命状态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我觉得这个使命我完成了。你知道吗?这就是活出来的感觉。

  记者:那你觉得杨弢来到这个世上,他是要提示我们什么呢?

  田惠平:我们的存在是要帮助孤独症孩子身边的人更好地接纳他们,而接纳他们是需要技巧的。家长来到“星星雨”,第一堂课我们就说:“你带着一个自闭症孩子来,你也带着一个自闭症孩子走。那你为什么来?来和走时候变化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你自己。你原来想‘我要有一个没有自闭症的生活’,而你走的时候你就想‘有自闭症,我该怎么生活’。”

  因为我们在,自闭症人有更多的空间,而不是有更多人拿着刀枪去逼迫他们,甚至还有人以此为职业。现在“星星雨”也在努力通过老师培训、通过“心盟孤独症网络”的活动推广这种理念——“因为我们在,他们没有孤独”,而不是说“因为我们在,没有孤独症”。孤独症是客观现实。我们要做的是“让社会接纳这些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社会”。

  我经常跟家长说,我们老怨天尤人,有没有想到过,其实孩子比我们还难?真的,他比我们难多了。杨弢对待这个社会要付出的耐心、承受力,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的。

  日本一个专业的朋友到“星星雨”来过很多次,我们结识了十几年,他看着我因为杨弢生活发生的所有转变。有一次他就特别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家长你要这么想,这个世界上如果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人是自闭症的话,那么幸好他是我的孩子。”

  为什么?因为上帝选中了我就是因为我比别人更懂得尊重他、给他爱、保护他。在中国今天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一定要有些孩子是自闭症的话,那我家杨弢幸好有我不是吗?对内,我是一个合格的、经受了命运挑战的母亲。对外,在中国今天这个阶段,我还让我儿子的效益发挥到了最大。这都超出了我追求的。我本来都不敢那么奢望。

  记者:我觉得你有一点很强大,你好像善于给自己的遭际赋予意义。

  田惠平:对啊,我觉得这是一种能力。我早年也抱怨过,我不是一生下来就这么超脱的。我们有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1993年时就说过这么一句非常棒的话:“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孩子是自闭症,你没有陷进去过,你就不是一个人;你如果只陷进去没有拔出来,那你就不是一个好人。”这句话如果把它再扩展一下:生活中你不管遇到什么挫折、艰辛、挑战、灾难,你如果没有陷进去过,我觉得那也不是人。最重要的是,你能走出来吗?人常说经历是财富。但是,是把它变成财富,还是把它变成垃圾,那真的是靠你自己。

  我从小是个被宠得一塌糊涂的女孩儿。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我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乌云。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爱我而建立起来而存在的。后来,虽然“文革”中经历了很多,但“文革”一结束我原来拥有的很多东西又回来了,我父亲官复原职,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然后又第一批公派留学……然后,告诉我孩子是自闭症。我觉得上帝可公平了。如果在生活的某一个阶段,你拥有得比同龄人多,你就会在另一个阶段,也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挑战。如果上帝只让你拥有一辈子也没挑战的,我觉得一定就是因为你太愚蠢,上帝觉得不值得去挑战你。

  现在我们谈这些,很多东西当然都是主观的,客观上怎么着我们不管。但是,你怎么样去赋予你的生活以价值和内容,这个特别重要。

  

  ■我很享受看弢弢是怎么在这个社会里面制造不同。他又没有害别人,这画面有什么不好

  记者:我喜欢你那个故事:有次一个家长说想不通,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是残疾。我们两家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丈夫的兄弟姊妹有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有的是牛津的……你冒火了,说:“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如果你认为你受过的良好教育只能使你把人分类、分等级的话,那我认为你比文盲都不如。你要自认是精英,那就学会平等待人吧!”

  田惠平:我这么骂过好几个家长,骂了以后他们还特感激。其实如果不是杨弢,我觉得我跟他们一样。原来的我有太多的优越感可以去看不起很多人。当年从德国回来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种恐惧,感觉出国让我浮起来了。所以我们那一代大学生大部分都不回来,回来的都变成愤青了,就很尴尬。杨弢真的就把我拽下来了。杨弢是我的一面镜子,因为他我知道了,我们身上有那么多垃圾的想法,我们要打扫。

  比如杨弢走路很慢,在地铁站他慢慢走,后边就会堵路。开始我有过这样的时候,“杨弢快点”,你没看你把别人堵上了。那现在你猜我会怎么想?“你们不知道吧,有自闭症人在身边,他就不会走那么快。你们绕过他就好了嘛。”我现在会很享受地看着这样一个画面,看杨弢是怎么在这个社会里面制造不同。他又没有害别人,这画面有什么不好,很和谐嘛。

  所以你就会理解残障人士的价值。他们的价值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地理解平等和尊重。如果没有他们以这样一种不可改变的不同的方式存在的话,我们真的会在专制这种路上走到一个无极限。如果社会有资格要求大同、要求人们都一样,那么有一天连你我都会被排斥,因为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所以说,现在就有一些人,他的存在就是昭示——我的这种不同是不可改变的,你们怎么办?

  我们最后就发现,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改变得我们能够去尊重和接纳更多的人。人就是不一样的,对弱者我们就是要去帮助他们。他们存在就是提醒我们,哦,原来我们还有些事情没有做到。这是他们的意义。

  当年罗马帝国崩溃的时候,末代皇帝的女儿、女婿决定上战场,说“我们不惜生命和爱情,我们要为帝国”,皇帝就对女儿说:“个人是在帝国之上的,所以为你、为你的爱情而不是为帝国活。”那个时候人们就明白了——社会为人活着。所以从我自己做起,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我身边的人也去尊重,就从杨弢这样的孩子开始吧。

  我本来不觉得女人一定要在社会上做事情。但是弢弢发掘了我的潜力,没想到我还真把它做成了。所以说到底,女人是为爱而活着的,你爱所有的人,你就会尊重他们。反过来,你尊重的群体越多,你爱的人就越多,你获得的爱也就越多。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这是我的一种信念。我不知道是不是本性如此,我至少感谢弢弢,他让我永远不会只为自己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0-28 17:45:12 | 只看该作者

re:每次看田老师的讲话总是那么受益,谢谢楼主...

每次看田老师的讲话总是那么受益,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1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