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技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3 22:5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善智能障礙學生於實際職場中工作相關技能之研究

—以功能性評量模式為例



*林輝煌  *吳惠櫻  *蘇荷婷  *蘇儀婷  *姚威旭

*        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應屆高三16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於職場之工作相關技能行為表現、不適應行為成因與可能的解決策略。本研究以問卷調查針對家長、教師、職場人員進行學生於職場中工作相關技能表現與需要情形資料收集與分析,以功能性評量分析針對「請求協助」、「合作」目標行為之實地訪談及座談資料分析提出不適應行為可能成因與介入策略建議,研究結果發現:

一、家長認為「較為需要」的前三項工作相關技能行為依序為「習僻動作」、「節約」、「善用休息的時間」。

二、教師認為表現較為不佳的前三項行為依序為「善用休息的時間」、「與異性的合宜舉止」、「取用物品」。

三、職場人員則認為表現較為不佳行為是「衛生習慣」、「與異性的合宜舉止」、「出席」。

四、以上三類人員一致認為學生的前三項不適應行為是「請求協助」、「接受工作程序」、「合作」

五、在不適應行為的可能成因方面,可歸納為「缺乏認知」、「缺乏誘因」、「缺乏提示」等因素。

六、本研究針對「合作」行為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建議策略:

(一)在「缺乏認知」因素方面

1、多給與合作的機會與練習。

2、加強親職教育。

3、教授他與人合作的好處並給與增強(薪資、食物)。

(二)在「缺乏提示」因素方面

1、每五分鐘提示一次『有認真工作嗎?』幫助聚焦。

2、以競賽方式鼓勵激發受試工作的動機。

3、工作步驟做放聲思考,使工作內容自動化。

(三)在「缺乏誘因」因素方面

1、固定給予點心時間作為增強。

2、多稱讚其好的工作態度,增加成就感。

3、均衡飲食,並積極改善服裝儀容。

七、本研究針對「請求協助」行為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建議策略:

(一)在「缺乏認知」因素方面

1、請教師介入語詞練習。

2、讓其練習求助技巧。

(二)在「缺乏提示」因素方面

1、商請固定的職場人員給予提示指導。

(三)在「缺乏誘因」因素方面

1、職場人員應以堅持的態度嚴格要求。

2、適時給予讚美和獎勵。

   八、座談會建議:相關策略運用需考慮職場運作的適當性及正常性,職場規範的尊重與配合需一併思考,學生行為問題改進需個案化設計,建議依場所、時間、行為教學之合適性及適當性使用本研究建議。

關鍵詞:智能障礙學生、工作相關技能、功能性評量





壹、        緒論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工作相關技能是智障者就業率偏低,職業適應困難的重要因素;工作相關技能是指與工作直接或間接有關的工作技能,其內容包括(一)與生產方面有關的工作技能(二)與工作社會相關的技能。造成智能障礙者無法成功就業的因素可歸納為(一)與本身工作行為無關因素,如:健康不佳、交通問題、家庭影響;(二)與本身工作行為、態度有關因素,如:不準時、出席狀況不正常、缺乏工作動機與主動性、無法持續工作、工作效率低、工作品質差;(三)工作相關技能不足因素,如:無法遵循指導、無法對別人批評做適當反應、無法與上司同事適當互動、無法適當尋求他人協助、不合作、不當的溝通、不合宜的性行為、不當穿著、情緒性暴怒行為、古怪等。雲林特殊教育學校為協助學生順利由學校生活轉銜到成人生活,乃根據「社區化就業輔導模式」(陳靜江,民84)與「職業訓練方案」(邱上真,民84)觀點發展本校ICSM課程與教學模式,提出高三學生為期一年「支持性就業進場實作」實驗課程,為有效瞭解本校職業轉銜課程的成效,本研究將針對十六位智障學生進行改善其於實際職場之工作相關技能研究。

二、        研究目的

針對智障學生工作相關技能表現狀況進行研究,期能透過對職場人員、家長、教師的問卷調查與行為實地訪談,瞭解學生工作相關技能表現情況與行為成因,其目的具體而言歸納如下:

(一)        探討本校十六位應屆畢業生工作相關技能表現狀況。

(二)        以功能性評量模式探討本校十六位應屆畢業生最需介入處理之工作相關技能不適應目標行為「請求協助」、「合作」之可能成因與介入策略。

三、        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以下問題:

1、從家長觀點,探討本校智能障礙學生於職場中工作相關技能的需要情況為何?

2、從教師觀點,探討本校智能障礙學生於職場中工作相關技能的表現情況為何?

3、從職場人員觀點,探討本校智能障礙學生於職場中工作相關技能的表現情況為何?

4、探討本校智能障礙學生「請求協助」、「合作」目標行為之可能成因為何?

5、探討本校智能障礙學生「請求協助」、「合作」目標行為之可能介入策略為何?



貳、        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係以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九十學年度十六位應屆智障學生為對象,探討於職場中工作相關技能之表現情形與問題行為成因。茲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待答問題敘述如後。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十六位智障學生之每一名學生以家長1人、教師2人、職場人員1人進行問卷調查以分析學生在20項工作相關技能行為的表現情況,總共發出64份問卷,回收可用問卷率達100%。再針對所有學生共同發現之「請求協助」、「合作」二個目標行為以三個個案為例進行職場人員1名、教師3名之實地訪談,將訪談資料整理編碼,進行功能性評量分析,以提出行為可能成因及介入策略建議。

三、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一「中重度智障學生工作相關技能調查表」,分職場人員、家長及教師用問卷,問卷題目參考宋明君(民89)所編修成的,其信效度達非常顯著水準。本研究工具二「工作相關技能功能訪談表」經由專家效度,其內容包括(一)個案工作行為表現與人際關係表現狀況調查;(二)個案工作習慣、個人習慣、人際關係不滿意行為調查;(三)不良行為舉止對工作產能、人際互動等負面影響調查(四)不良行為舉止的成因調查(五)問題行為的解決策略調查。

參、        研究結果與討論

根據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所得資料,且依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進行SPSS統計分析及功能性評量分析,各項分析與討論,依序說明於後。

一、根據家長問卷資料,以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子女就讀本校女生最多佔62.5%,重度障礙最多佔56.25%。家長一致認為「較為需要」的前三項工作相關技能行為依序為「習僻動作」、「節約」、「善用休息的時間」。

二、根據教師問卷資料,以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分析結果,發現女教師最多佔72.73%,;專任、年齡20~30歲;服務年資1年以下;生涯累計工作年資1~5年最多。教師認為較為不佳的前三項行為依序為「善用休息的時間」、「與異性的合宜舉止」、「取用物品」。

三、經由職場人員問卷資料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分析結果,發現男性較多佔68.8%,雇主佔50.0%,製造業佔43.8%,30~40歲,40~50歲,50歲以上各佔31.3%,1~3年及10年以上服務年資佔37.5,生涯累計工作年資10~20年佔43.8%為最多,職場人員則認為表現較為不佳行為是「衛生習慣」、「與異性的合宜舉止」、「出席」。

四、家長、教師、職場人員在工作相關技能的意見經由平均 數、標準差分析,得知家長認為非常需要的三項行為:1.請求協助、2.接受工作分配、3.適應常規的改變;教師則認為:1.請求協助、2.接受糾正、3.接受工作分配;職場人員認為1.請求協助、2.合作、3.誠實。發現以上三類人員在「請求協助」、「接受工作程序」、「合作」有共同看法。

五、針對三個「請求協助」、「合作」目標行為較有問題之個案,經由功能評量實地訪談每位個案以一位職場人員及三位教師,將所得資料加以分析,發現目標行為的可能成因,可歸納為「缺乏認知」、「缺乏誘因」、「缺乏提示」等因素。

肆、        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智障學生工作相關技能表現狀況及目標行為成因與介入策略建議,將所得的研究結果與發現,歸納整理為研究結論並提出建議,依序陳述如後。

一、        結論

(一)        家長認為「較為需要」的前三項工作相關技能行為依序為「習僻動作」、「節約」、「善用休息的時間」。

(二)        教師認為表現較為不佳的前三項行為依序為「善用休息的時間」、「與異性的合宜舉止」、「取用物品」。

(三)        職場人員則認為表現較為不佳行為是「衛生習慣」、「與異性的合宜舉止」、「出席」。

(四)        以上三類人員一致認為學生的前三項不適應行為是「請求協助」、「接受工作程序」、「合作」

(五)        在不適應行為的可能成因方面,可歸納為「缺乏認知」、「缺乏誘因」、「缺乏提示」等因素。

二、        建議

本研究針對「合作」行為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建議策略:

(一)在「缺乏認知」因素方面

1、多給與合作的機會與練習。

2、加強親職教育。

3、教授他與人合作的好處並給與增強(薪資、食物)。

(二)在「缺乏提示」因素方面

1、每五分鐘提示一次『有認真工作嗎?』幫助聚焦。

2、以競賽方式鼓勵激發受試工作的動機。

3、工作步驟做放聲思考,使工作內容自動化。

(三)在「缺乏誘因」因素方面

1、固定給予點心時間作為增強。

2、多稱讚其好的工作態度,增加成就感。

3、均衡飲食,並積極改善服裝儀容。

本研究針對「請求協助」行為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建議策略:

(一)在「缺乏認知」因素方面

1、請教師介入語詞練習。

2、讓其練習求助技巧

(二)在「缺乏提示」因素方面

1、商請固定的職場人員給予提示指導

(三)在「缺乏誘因」因素方面

1、職場人員應以堅持的態度嚴格要求

2、適時給予讚美和獎勵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內政部(民89):障礙者生活素質研究。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提要報告。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王欣宜(民87):輕度智能障礙就業青年工作相關技能訓練效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教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王志全(民84):智能障礙者之社會技巧訓練。特教園丁,10卷,4期,頁5-11。

宋明君(民90):運用功能性評量模式改善中重度智障學生工作相關技能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論文。

宋明君(民89):啟智學校中重度智障學生工作相關技能之表現與需求研究。教育部行動研究。

李怡倩(民85):啟智學校高職學生工作相關技能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李崇信(民82):中重度智障者支持性就業模式。中華民國啟智協會會刊,10卷,頁19-22。

李健浩(民83):殘障者之工作適應與輔導。就業與訓練,12卷,6期,頁81-85。

K.T Holowach(1989)李淑貞譯(民86):中重度障礙者有效教學法: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ICSM)。台北:心理出版社。

辛宜倩(民90):智障青年職場溝通技能需求與表現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宏熾(民88):智能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研究學報,17卷,頁59-83。

林宏熾(民87):身心障礙者之生涯訓練與發展—就業轉銜面面觀。就業與訓練,16卷,3期,頁25-33。

林宏熾(民89):身心障礙者生涯與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林寶貴策劃主編,頁715-777。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輝煌等(民90):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學校本位課程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部行動研究。

林千惠等(民85):台灣區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與意願之調查研究。台灣省政府勞工處。

林世瑛(民89):就業服務員及督導員對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意見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D.R. Shaffer著/林翠湄譯(民84):社會與人格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花敬凱(民87):自然支持:重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新趨勢。特殊教育季刊,69期,頁8-16。

胡永崇(民87):嚴重行為的功能分析。特教園丁,14卷,1期,頁9-13。

孫瑋英(民89):啟智高職教育成果本位評鑑之比較研究~以彰化地區為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徐享良(民85):適應行為量表使用手冊。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陳文順(民84):身心障礙者之雇用問題。就業與訓練,13卷,3期,頁77-81。

陳台瓊(民89):活動目錄課程對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靜江(民84):生態評量在支持性就業之應用。殘障者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之理論與實務,職業訓練類55輯,頁271-309,台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陳靜江等(民84):殘障者社區化就業輔導模式之發展與成效分析/第一階段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陳靜江等(民84):殘障者社區化就業輔導模式之發展與成效分析/第二階段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陳靜江、胡若瑩、李崇信等(民85)。殘障者社區化就業輔導模式之發展與成效分析:第二階段成果報告。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陳靜江(民85):身心障礙學生發展「從學校到社區」轉銜服務系統。臺灣區八十五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從學校到社區』轉銜服務研討會手冊。

陳靜江、鈕文英(民86):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心理生活素質之研究(Ι)。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靜江、鈕文英(民88):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心理生活素質之研究(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靜江(民86):重視高職階段智障青年邁向成人生活的轉銜需求。特教園丁,13卷2期,頁19-22。

許天威(民84):推動殘障者職業訓練與就業安置之途徑。頁1-22,職業訓練類55輯,台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鈕文英(民81):國中啟智班學生的職業社會計巧教學。特教園丁,7-3,頁40-42。

鈕文英(民88):自然探究法之理論與方法分析。高雄師大學報,10卷,頁61-83。

鈕文英、陳靜江(民88):智能障礙就業青年工作相關技能訓練方案之發展與成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鈕文英(民89):如何發展個別化教育計劃:生態課程的觀點。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鈕文英(民90):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台北:心理。

張正芬(民86):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輔導—功能性評量的應用。特殊教育季刊,65,1-7。

張蓓莉、胡梅編(民88):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法規彙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黃裕惠(民87):功能評量對國中生嚴重不當行為之介入方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黃月霞(民82):教導兒童社會技巧。台北:五南出版社。

趙麗華(民82):台灣地區實施智障者支持性就業模式之現況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鳳華(民88):功能性行為評估之意涵與實務。特教園丁,15卷,1期,頁19-25。

蔡淑桂(民86):重度障礙者的職業統合方案。就業與訓練,15卷,1期,頁91-93。

謝健全(民82):智障者支持性就業模式之探討。就業與訓練,11卷,5期,頁40-45。

韓福榮(民75):中重度智能不足職業社會技巧教學成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Argle, M. (Ed.). (1981). Social skills and health.. New York: Methuen.

Chandler, L. K.Fowler, S. A., & Lubeck, R. C. (1992).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setting events on the social behavior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249-263.

Chadsey, J. G., Linneman, D., Rusch, F. R., & Cimera, R. E. (1997). The impact of social integration interventions and job coaches in work setting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2-1997, 283-292

Davies,R., & Rogers, E.S.(1985).Social skills training with persons who are mentally retarded. Mental Retardation, 23,186-196.

Goldstein, H. & Cisar, C. L. (1992). Promoting interaction during sociodramatic play: Teaching scripts to typical preschoolers and classmates with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256-280.

Goldstein, H., Kaczmarek, L., Pennington, R. & Shafer, K. (1992). Peer-mediated intervention: Attending to, commenting on, and acknowledging the behavior of preschoolers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289-305.

Haring, T. G., & Breen, C. G. (1992). A peer mediated social network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person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319-333.

Hundert,J. & Hopkins, B. (1992). Training supervisors in a collaborative team approach to  promote  peer  interaction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integrated preschool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385-400.

Hartwig, Eric P., Ruesch, Gary M. (2000). Disciplining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3, 4 , 240-247

Haring,T. G., &  Breen, C. G. (1992) A peer-mediated social network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person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ysis, 25, 319-333

Iwata, B. A., Pace, G. M., Dorsey, M. F., Zarcone, J. R., Vollmer, T. R., Smith, R. G., Rodgers, T. A., Lerman, D. C., Shore, B. A., Mazaleski, J. L., Goh, H.-L., Cowdery, G. E., Kalsher, M. J., Mccosh, K. C., & Willis, K. D. (1994). The functions of self-injurious behavior: An experimental-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7, 215-240

Kamps, D. M., Leonard, B. R., Vernon, S. Dugan, E. P., & Delquadri, J. C. (1992). Teaching social skills to students with autism to increase peer interactions in an integrated first-grade classroom.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281-288.

Kert, M. M.&Nelson, C .M. (1998).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behavior problem in the classroo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oegel, L. K., Koegel, R. L., Hurley, C. & Frea, W. D. (1992). Improving social skills ad disruptive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through self-manag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341-353.

Kern-Dunlap, L., Dunlap, G., Clarke, S., Childs, K. E., White, R. L.& Stewart, M. P. (1992). Effects of a videotape feedback package on the peer interactions of children with serious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challeng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335-364.

Likins, M., Saizberg, C. L., Stowitschek, J. J., Lignugaris, B., Kraft, B., & Curl, R. (1989). Co-worker implemented job training: The use of coincidental training and quality control checking on the food preparation skills of trainee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2, 381-393

Matson, J. L. (Ed.). (1990). Handbook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withthe mentally retarded. New York: Plenum Press.

Morgan, R. L., & Salzberg, C. L. (1992). Effects of video assisted training on employment related social skills of adults with severe mental retard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365-383.

Morgan, R. L., & Salzberg, C. L. (1992)         Effects of video-assisted training on employment-related social skills of adults with severe mental retard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ysis, 25, 365-383

Nelson, J. R., Mathur, S. R., & Rutherford, Jr. R. B. (1999). Has public policy exceeded our knowledge base? A review of the 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literature Behavioral Disorders, 24(2), 169-179

Neef, N. A., & Iwata, B. A. (1994). Current research on functional analysis methodologies: An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7, 211-214

O’Neill, R. E., Horner, R. H.Albin, R. W.Sprague, T. R., Story, K.& Newton, J. S.(1997).Functional assessment and program development for problem behavior.California,B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Odom, S. L., Chandler, L.K., Ostrosky, M., McConnell, S. R. & Reaney,S. (1992). Fading teacher prompts from peer-initiation interventions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307-317.

Park, H.-S., & Gaylord-Ross, R. (1989). A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to social skills training in employment settings with mentally retarded youth.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2, 373-380

Quinn, J. M., Sherman, J. A., Sheldon, J. B., Quinn, L.M., & Harchik, A. E. (1992). Social validation of component behaviors of following instructions, accepting criticism, and negotiating.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 25, 401-413.

Rogan,P.,Hagner,D.,&Murphy,S.(1993).Natural supports:Reconceptualizing job coach role. Joi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 woth Severe Handicaps, 18(4), 275-281.

Szymanskim, E.M. Rubin, S. E. & Rubin, N.M. (1988). Contemporary Challenges:An introduction.on S. E. Rubi & N.M. Rubin (Eds.),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to the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Profession. pp 1-14, Baltimore:Brookes.

Sprafkin, R. P., Gershaw, N.J.Goldstein, A.P. (1993). Social skills for mental health: A structured learing approach. Needham Heights:Allyn And Bacon.

Sackett, G. P. (Ed.). (1978).Observing behavior volumeΙ: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mental retardation NICHD- Mental Retardation Research Centers Series. Maryl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

Stewart, G., Houten, R. V., & Hounten, J. V. (1992). Increasing generalized social interactions in psychotic and mentally retarded residents through peer-mediated therapy.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s Analaysis,25, 335-339.

Schalock, R.l., & Harper, R.S. (1978). Placement from community-based retardation program:How well go clients do? American Joirnal of Mental Deficianecy,83, 240-247.

Storey, K., &  Horner, R. H. (1991). Social interactions in three supported employment op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4, 349-360

Wehman, P., &Kregel, J. (1995). At the crossroads:Supported employment a decade later.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c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ps, 20, 286-299.

Wacker, D. P., Fromm-Steege, L., Berg, W. K., & Flynn, T. H. (1989).  Supported employment as an intervention packag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functional variables .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2, 429-439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8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