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06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治疗与自闭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7 13:3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医生对于就诊的儿童得出孤独症(自闭症)的诊断时,医生告诉家长:“儿童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对于确切的致病原因和发病部位目前仍不清楚。”诊断结论是依据孩子的行为表现的症状而得出的。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三大诊断标准是:人际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在诊断之后,面对询问如何治疗以及多久会好的家长,医生还会告诉他们:“站在医学的角度,由于找不到确切的致病原因和发病部位,所以是终身的;但可以通过教育训练来改善。越早开始干预,效果越好。”
于是,精神崩溃的家长找到训练机构以求获得奇迹般的改变。在各个方法不尽相同的机构里,家长们逐渐接受同样的观念: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是目前最有效的训练方法,而辅以其他如感觉统合训练、生物疗法等则会效果更好。
六年前,我第一次面对自闭症(孤独症)时,我认为这是个心理问题,是我对儿子的伤害与忽视造成的。
在求医与求教的过程中,许多的权威与资料都让我相信:是大脑的异常造成的,不是“冰箱妈妈”的错。是生理原因而非心理原因。于是,相信医生的我,开始使用ABA对儿子进行训练。眼神对视是第一步,还好,坚持不久,儿子可以看人了。教动作模仿也不错,学得很快。但教认知开始,挫败感打击得我几近崩溃。命名颜色教了一年都不会,也发展不出主动语言。
于是,为了更深地理解行为治疗,更为了解决我自身的需求,我开始学习心理学。
请教了无数的专家,都没有人能直接回答我,都婉转地建议我去找专科医生或专业教师。
这样一路学习一路摸索,困惑越来越大。突然,一次儿童心理治疗工作坊上,遇到了温州的陈敏老师。她是专业做儿童方向的咨询师。交谈中发现她的儿子一岁多时的状况与我儿子开始求诊时差不多,而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问题,她自己认为有问题,就自己开始教他。对比我们各自走的路,我们发现陈老师带儿子是以接纳、陪伴为基础,以重建安全感为重的,同时也使用行为治疗,但没有象我们大多数孩子在课堂机械地被教。而我象大多数家长一样,在医生告诉我是自闭症后就开始在机构间辗转奔波。结果,她在与我谈之前,从未想到儿子是自闭儿。她的儿子当时5岁,在幼儿园里还得了最守纪律奖,情绪情感的理解表达都没有明显异常,只是语言能力稍弱于同龄,(主要表现为语言清晰度差),主动学习的能力、配合能力、交往能力都表现正常。我们交流中她发现,原来她儿子学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原来是自闭儿的常见症状。(如理解课文时的刻板性)。而她一直以为儿子是依恋障碍。
此后,我与陈老师就我们两个孩子的状况做了具体的交谈。我们自己也很困惑,不知依恋障碍与自闭症有何区别、联系。请教专家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这是,我看到了施琪嘉老师的书,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人在不能独立的一岁以内,经常感到饥饿及孤独无助的恐惧,为了壮自己的胆,安慰自己,于是便开始吸吮自己的手指或者沉浸在幻想之中(婴儿也有他们的梦与幻想),如果不将注意力转向外界(开始是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亲人,以后则为社会性的人际关系),会很容易形成自闭,儿童孤独症或其他心理障碍在此时就埋下了种子。亲附关系理论表明,一个不关心孩子的母亲能够经常使孩子体验到分离、失望与无助,孩子也会以其母亲对他的态度应对外在世界(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的人,他会显得冷漠,无法体会与人交往时情感交流的方式。通过对来自孤儿院儿童成长的随访观察,均证实上述理论。
英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及精神分析师威林科特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概念,即我们每个人在十分幼小的时候有吸吮自己手指头(拇指为主,也可能是其他手指或足趾)的动作,稍大,他可能会喜欢某个玩具,并且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带它上床睡觉/跟它说话/带它上街等等。这些我们熟悉的行为威林科特称之为“过渡性现象”,而那些孩子们习惯的“对象”(手指、玩具)则为“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的重要功用在于它能够提供孩子想象的空间,缓解母亲不在时候的焦虑,并且能够将其作为具体的想象对象进行发泄或亲昵(撕、咬、拆散、拥抱)。很多孩子在逐渐长大后就将他们曾经钟爱的玩具抛之脑后。或者,准确地说,新的、符合年龄的“游戏”(学校、艺术创作、特殊的嗜好)取代了“旧的、原始”的游戏(讲故事、玩过家家的游戏)。
“过渡性客体”的重要性不仅仅使得孩子对不能控制空间的焦虑(母亲不在、害怕得不到照顾)——既那种性质上为空泛的、无可名状的焦虑(早期婴儿的焦虑或称精神病性焦虑)可由具体的媒介所传递,并可得到处理和缓解,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将一些当时不可承受的、难以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渐以抽象的象征手段——符号、语言——表达出来,若环境足够安全,则孩子由最初只能发简单的音,到准确地学舌,最后形成连贯的语言。由一般口语性的表达到写出语句隽永的诗句。有时,越是简洁的语句,越是能够传递丰富的内涵。
若是早年照顾不当(母亲或照顾者阙如、疏忽、虐待),孩子就会停留在对“过渡性客体”固着性的迷恋之中,即对玩具本身的兴趣大于因其衍生的对外界事物的一切兴趣(而非将其作为一种媒介),并且对此玩具的关注大到固执的程度,也失去了对其他事物关注的下去。如此,由于发育缺乏能够形成抽象思维的想象,他们也丧失了认知功能全面正常发展的机会。其结果为,不能在想象的层面将事物抽象化,而需要有具体的实物,用具体的行为去(立即)实施想法。
这些人在年幼时,可能表现为儿童多动、注意力缺陷障碍,或自闭症,言语发育迟缓;年长后,可表现为关系黏滞、过于服从或经常用具体的行为来表达情感。"
我们虽然还有困惑,但我们觉得似乎找到了理论支持。我们一致认为重建安全感可能对我儿子更有帮助。而且,处理早年的断奶事件引起的分离焦虑与依恋障碍,可能会有好的效果。
于是,我开始建自己的儿童治疗室。由于语言障碍,单纯以玩具为媒介的游戏治疗进行不顺,就做沙盘游戏治疗,辅以绘画治疗。
在初期的沙盘中,分离引起的愤怒与混乱是每次不变的主题。逐渐地,儿子的沙盘世界越来越有序,而同时,他的情绪问题也明显地改善了。从那时起,我很少给他坐在教室做训练(但在一切自然场景中随时随地教)。两年过去了,他的情绪问题已经很少,(只有因为沟通中无法被正确理解才会发作),语言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步,基本能理解别人的话,有需求也能够在提示下等待。(可以理喻,这在以前是不敢奢望的。)
陈老师则除了继续帮助儿子外,在她的工作室陆续接触了几个被医生诊断为自闭或自闭倾向的孩子。她用自己的经验加专业的技术,使这几个孩子都得到了质的变化(这是我们在专业的自闭症训练机构很难获得的进步)。概括地说,就是孩子通过陈老师的帮助获得(修复)了内在的学习原动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教认知,很快就学会了,甚至许多的知识似乎没教就自己学会了。
最近两年,许多机构也引进许多方法,如地板时光,RDI等,在今年的国际自闭症康复会议上,与会者也提出情感修复的论点。
我想随着大家不断地努力,会有更多的人认同我的观点:自闭儿的康复应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提下辅以其他训练。这样,我们才不会舍本逐末,甚至在为了教会某个课题,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与感受,给孩子带来新的创伤,使他们的情绪问题更加恶化。

2#
发表于 2009-7-17 13:54:56 | 只看该作者

re:您说的陈敏老师是谁呀?有联系方式吗??沙...

您说的陈敏老师是谁呀?有联系方式吗??沙盘游戏治疗。具体办法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17 13:59:51 | 只看该作者

re:我感觉我儿子不象是单纯的心理方面的问题,...

我感觉我儿子不象是单纯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我更倾向于相信自闭症是属于大脑中先天性的某些损伤引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17 14:17:17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是温州的,请问有陈敏老师的联系方式吗...

我也是温州的,请问有陈敏老师的联系方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17 15:04:23 | 只看该作者

re:这是不是就是从ABA方法发展到RDI方法...

这是不是就是从ABA方法发展到RDI方法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7-17 16:57:11 | 只看该作者

re:精神分析?在自闭症干预上没有作为。在其他...

精神分析?在自闭症干预上没有作为。在其他精神科疾病的治疗上也可以说日益没落。

更谈不上“从ABA方法发展到RDI方法的原因”。谁发展谁?谁被谁发展?呵,像是在讨论入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sdd7201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09-7-18 15:16:3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7-18 21:42:39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主是在说箱庭疗法吗?我听说过,好像有一...

楼主是在说箱庭疗法吗?我听说过,好像有一定的效果,但医师也建议我们仍要在机构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7-20 14:47:27 | 只看该作者

re:在下愚见:沙盘游戏需要带动者或陪伴者有一...

在下愚见:沙盘游戏需要带动者或陪伴者有一定得心理学基础和PCI或RDI基础才能玩得很好。且沙盘游戏的主动权都在孩子身上,进程没有RDI或PCI来得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16:04:30 | 只看该作者

补充

可能有些家长读了有误解,因此补充如下:

一,我个人认为自闭症这个大的诊断中,有很多类型,应分别对待.我写的其实并不是说训练无用,而是就一些被诊断为自闭症但确有早期创伤事件的儿童,可能首先介入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再辅以科学的训练,可能效果会更好.也就是我文章中提到的我的疑惑:类似我儿子的情况,是自闭症还是依恋障碍?我就此问题请教过许多有心理学背景的老师,但目前仍无明确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是依恋障碍,也已经导致大脑的神经有损伤\病变(即使科学技术目前查不出发病部位)
二,箱庭疗法和沙盘游戏疗法是一回事,箱庭是日本的称呼。这种治疗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洛温菲尔德在《地板时光》之上发展出“世界王国技术”,而卡夫卡师从洛温菲尔德后发展出沙游治疗技术。
三,尊重、接纳、陪伴是心理治疗中最基本的一些治愈因素。
四,这是我与同行交流写的一篇文章,贴在这里时,未加检视,没有想到文中写出了陈老师的名字。未经她本人同意,表示致歉!刚才与陈老师通过电话,知有人已经致电于她,才发现此错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还是有困惑,但她在谨慎地尽己所能帮助她认为可以帮助的孩子,同时,她与我都还是建议孩子同时要接受专业的训练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7: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