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523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13 22:4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觉统合治疗(讲义)





1、 什么是感觉统合



?  概念:人体内部环境或周围环境的各种刺激,由人体的感觉器官接受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的一系列活动,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统一与合作,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以及调动相应的身体部位做出适当反应的过程。



?    数据显示:



    人脑内的密集的神经元相当于1,000亿棵茂密的大树;这些密如乱麻的神经构成了人体的严密的“通讯网”,精确完成大脑“上传下达”的指挥任务。而这个网络的核心部分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它接受周围神经系统传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就形成了感觉,然后中枢神经发出一系列的指令,对内外环境中的刺激迅速地做出适当的反应,通过密密麻麻、遍布全身周围的神经,又迅速地把这些指令传递到需要执行的身体部位,这些身体部位就立即行动起来,灭亡厂一些该做的动作或反应。







?  犹如马路上的交通:当一个人想顺利移动身体、进行学习或活动的时候,? 脑部就需要把这些感觉组织好,找出感觉所属位置和种类,  然后下命令(如同交通警察在路上指挥行驶的车辆一样)。当众多的感觉在脑里流通畅顺,统合得当,脑部就可驾御这些感觉来进行想要做的活动;如果感觉流畅性不良,人体的各种反应就象交通拥挤或堵塞一样,混乱不堪。



? 给大脑提供充足的养分:人体需要食物来保持营养,感觉就好比脑部的食物,提供能量和知识,使脑部能指挥躯体和心智。如果感觉处理失常,感觉消化不了,就无法营养脑部, 脑部出现“消化不良”,也就无法充当好指 挥的角色了。



?  感觉从哪里来:人从娘胎中就有感觉了,在母体子宫中,胎儿的脑感受到母体的运动,感觉就开始组合了。出生后,婴儿从手脚晃动发展到爬、坐和直立,接着是行走,孩提时代的各种玩耍,身体动作等等活动相继地把身体的感觉、重力、声音和视觉组合起来产生很多的感觉统合。







2、 感觉统合的三大关键系统及其神经生理学基础



1.       触觉系统----接受器



位置:(见资料)重点分布于全身皮肤、口腔、面部以及口内;



作用:保护人体对冷、热、痛痒的正确反应;



           辨别触摸到的物体的知底,以及感受压力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进食、穿衣解扣、握笔写字等动作进行处理和控制;







2.       前庭系统



作用:探测地心吸力及头部在空间的位置;



      控制身体进行移动、停止和速度及改变方向等;



      探测身体哪一部位正在活动;







3.   肌肉关节感(即本体感受):



   接受器位于肌肉、关节、韧带及骨骼等组织;当身体部分在进行活动时就刺激接受器,如:弯曲身体、伸直手臂等;







3、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  指 的是大脑内特别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地工作(“堵车”了),致使神经无法如常地把各种感觉、信息传送到大脑,使大脑及时地调动应该产生反应的身体部位作出反映。从而产生反应过敏或反应不足。







4、 感觉统合失调及表现



1.感觉统合失调



?  感觉统合出了问题不象发烧、感冒或者感染一样很容易根据特定的征兆来鉴定,也不 一定能从医学检查手段中检查出器质性病变(俱乐部咨询的案例)。只能从孩子平常的举动观察和感觉统合诊断测试来做脑功能的检查,?  有些孩子失调的情况很不明显,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仔细的观察才能确认;



? 在早期症状中,其表现可以从发育里程碑上找到一些线索(俱乐部咨询记录之“生长发育”及“动作发展”范本)。有些孩子在头几年的发展中没有值得怀疑的误差,等稍大一些才会体现出不同 之处;



? 当然,并不是所有运动障碍都是由感觉统合失调引起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运动神经受损或局部肌肉病变造成的,例如:唐氏儿童的低张力、脑瘫引起的运动障碍、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2.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触觉异常的表现:



     ――触觉不足或触觉防御;



     ――空间压迫感;



     ――小肌肉运动笨拙;







前庭失调的表现:



――跳跃、跑步、晃动身体时出现异常;



——视觉使用及阅读、书写困难;



——常常跌倒或撞倒,显得动作笨手笨脚,身体协调有问题;



——过度活跃和不专心;(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控制能力过于低下;以及皮质以下的低级神经活动过于活跃)



——行为问题;(孩子的脑反应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影响了他对环境的反应)







  肌肉关节感(即本体感受)失调的表现:



――视觉运用障碍;



――语言发展异常;口腔问题)



――对身体部位受到的刺激无法有正确的反应;



――肌肉的张力与协调有问题;(前庭及本体感受系统的感觉异常,表现在很容易感到疲劳,或者总是显示出懒洋洋的,喜欢挨在别人身上)







5、 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



?   针对孩子的状况,提高控制感觉刺激,设定清楚的训练或者活动目标,引导孩子的大脑组织功能。







6、 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原则



1. 训练或者活动的难度必须适合孩子的程度



? 孩子容易有成功的机会,从而愿意积极配合,产生作用;训练或者活动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只需要埋头苦练或者练习够了就有效,而 是要以孩子的神经系统对刺激的接受程度及整合能力来判断;



?   例如:碰到难的项目,孩子会不愿意做,老师需要及时调整难度,而不是强迫孩子进行,因强迫下孩子会产生反感或反抗,肌肉收缩,?  达不到效果。(沈阳中心的例子/项目卡难度设计范例);







2. 训练或者活动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



?  孩子如果主动投入训练或者活动中,才能发挥潜能,因此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  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让孩子有参与感与成就感,另一方面要把内容修改成能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予改善的项目(项目卡范例);



? 活动中强调儿童主动地控制治疗器材及环境,并非被动地接受别人加于其身上的刺激;



? 儿童的情绪是良好的,而非“被迫”的感觉,强调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3. 要按照孩子的反应来调整训练或者活动



? 孩子的反应是最真实、最直接的;



? 训练人员需要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出训练或者活动是否适合该孩子;如果孩子害怕,就要迅速调整难度,有些孩子一旦曾经有失败经验就不愿意或不敢再尝试了;(项目卡范例:抛接球-害怕或用手挡,可先拉近距离放慢速度,如孩子仍不能接受,可将难度降低到滚球);



? 训练所强调的是孩子在运动过程中脑部“消化”这些感觉,而不是强调技巧上的学习;



? 逐渐地进行一个或者多个系统的刺激,进而  增加动作协调上的难度,以加强动作计划;



? 随时留意孩子是否接受过多的刺激,特别对于旋转性的前庭刺激,异常情况往往在训练后1-2小时后才出现;



? 训练过程中要求儿童作出不同的主动反应;



4. 清楚的训练或活动目标5.  



?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儿童的大脑功能,使之更有效地接受及运用各种感觉刺激。因此,训练时不要直接教给孩子方法或策略。先让孩子尝试观察其错误所在,再逐步地给予提醒,让其自己纠正错误。对于智能较差的孩子,则可以给予身体上的辅助;



?  请记住,对于理解程度较好且配合的孩子,不必教他如何使用自己的肢体,只需要提醒你要求他达到的目标,如果孩子不能领会,可给予简单示范;







6. 环境的控制



?  要注意观察:环境中是否有多余的刺激让孩子分心?如训练室内人太多,太嘈杂;



?  孩子是否有其他情况影响注意力,如尿急、肌饿、害怕、身体不适,?  听觉、触觉过敏等等(列举各种智能障碍儿童可能有的问题:智障、脑瘫、唐氏、自闭症、癫痫、多动症等);



?  训练人员在训练当中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才能迅速地解决问题;







7. 重复8.的需要



?  任何一个训练项目或者说训练或者活动,只要孩子有兴趣,可以让他重复地玩,直到他厌倦为止;



?  重复的训练/训练或者活动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获得充分的经验,使其掌握得更好;



?  如果孩子只是一种单纯的自我刺激而未能针对目标做出适当的反应,?  则需要停止或调整训练或者活动设计;







9. 训练或者活动时间的长短或次数的多少要因人而异



?  每个孩子的体力及理解能力不同,同样的训练或者活动对不同的孩子而言,  难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所花费的力气也不一样多;孩子的身体或心理状况也会影响其表现;



?  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如果他累了,不想玩了,就不要勉强他。智障儿童通常容易受环境和气氛感染,可以想方法调动他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而不要强迫他去做。







11. 动态与静态训练或者活动相结合



? 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做完了刺激的训练或者活动后应该进行一些静态的训练或者活动,一方面可以缓和身体的机能,另一方面也让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兴奋度逐渐地减低。智障儿童很容易兴奋进而失控,因此更加需要注意动静交替地进行训练训练或者活动。可以在训练训练或者活动结束后玩一些如叠积木、玩拼图、涂涂写写、剪纸等训练或者活动帮助舒缓神经。







7、 实际操作及范例



1.   器械介绍及其功能 (相片展示)



2.   器械的多元化使用



3.   安全性



4.   动作的准确性(沈阳爬行的例子)



5.   训练方式多元化



6.   孩子本身情况及年龄发展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感觉整合与儿童发展:理论与应用》—台湾



2.《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台湾:郑信雄



3.《大脑黑匣揭秘》—陈宜张



4.《感觉统合学习班讲义》



2002年12月18日广州芳村康迪学校





2#
 楼主| 发表于 2003-6-13 22:51:43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孤独症教育训练之我见(一)-源源爸转载





一、 早期干预是关键。



早期干预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实施于5岁以前的发展略偏离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儿童(如:弱智、脑瘫等儿童)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手段。其方法、原则等均可供孤独症教育工作者(家长、老师)借鉴。对于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孤独症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进行干预尤其重要。要是发现的早,再早一点进行干预效果会更好。干预方式有三种。其一,家庭干预,即在特殊教育,尤其是孤独症教育老师的指导下,家长学会方法后在家中进行教育训练。其二,集体环境中干预。即在医院、特殊学校及专门机构的群体环境中进行专门教育训练。其三、家庭与学校共同协作方式。第三种方式集中了前两者的优点,使用得当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大量的实践证明,早发现、早干预更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把握原则,严格训练至关重要。



第一、行为矫正是关键。孤独症儿童大多数会因为语言沟通障



碍、逃避要求、环境改变等原因而引发严重影响家庭、学校正常秩序和训练教育的哭叫、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问题和其它怪癖行为。因此,在教育训练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把稳定情绪、矫正行为作为教育训练的基础,并以次为契机,采用正向培养原则,将良好的行为、技能培养与行为矫正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行为矫正融入家庭训练和学校班级管理以及良好行为的培养活动中,以教代改,多层次、多角度矫正其儿童的不良行为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只有情绪稳定、问题行为减少才能进行其他项目的训练。



    其一、正确认识问题行为是矫正的前提。



    问题行为是指儿童、青少年比较稳定且扰乱性较大、 既妨碍品格发展 (如:可能导致儿童自伤、攻击他人、损坏周围环境等),又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如影响儿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与社会更加疏远等)的行为。但是,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只要儿童的行为带来以下不良影响的时候就可视为问题行为。



    1、影响儿童学习或接触新事物。



    2、影响儿童与其他人的相处及与其它社会环境的接触。



    3、对儿童自己或其他人的生命或财产构成危险、损失或带来极大不便。



    具体说,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常见的有:



    1、自我伤害行为:主要指对儿童本身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如:咬手、打头、挖眼珠、碰头及伤害身体其他部位等。



    2、攻击性行为:主要指对他人的身体伤害和对财产的破坏。如:吐口水、抓人头发、推人、打人以及抛掷物件等。



    3、固执及刻板行为:即反复地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反复地问同样问题、坚持将物件摆放成特定的方式、按某种固定方式饮食起居、出门坚持走同一条路线等等。



    4、自我刺激行为:指手指或身体的反复晃动、独自傻笑、拍手、发怪声、玩弄生殖器等等。



    5、多动:指儿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刻不停地动。



    6、徘徊:指儿童多次独自离开座位或在学校、家庭的某些特定或不特定区域频繁走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孤独症儿童心理和生理等方面与其他儿童有较大差异,以及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问题行为在每个儿童身上所表现的方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问题行为的种类也有别于其他儿童。同时,问题行为本身并不是儿童的终极目标,它只是儿童用以表达其想法的手段和媒介。



    其二、全面把握理论是矫正的基础。



    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包括四个方面。即经典条件反射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认知行为矫正和社会学习理论。前两者是行为矫正的主流,后两者是在行为矫正理论发展后逐渐渗入的。



    其三、正确掌握行为矫正的程序、方法是矫正的关键。



    一般来讲,问题行为矫正程序常常包括观察、记录的阶段(即基线阶段)、处理或矫正阶段、跟踪阶段。



    问题行为矫正的优先顺序:首先是矫正会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的行为。其次是矫正会给他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造成精神卫生压力或危机的行为。再次是矫正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行为。



    问题行为矫正的方法。



    行为矫正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方法。根据有关理论,目前已形成、发展出许多具体方法。如:正(负)强化法、惩罚法、消退法、间歇强化法、链锁法、代币法、示范法、脱敏法和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和观察学习法等等。一般来讲,增强、塑造新行为时选择正强化法、示范法、代币制、塑造法和链锁法等;消除或矫正不适当行为时,多选择消退法、正强化法和示范法,少用负强化和厌恶制约法;改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时,用脱敏法和系统脱敏法与示范法、消退法;维持儿童某行为或使行为降到低发水平时,用间歇强化法等等。



    第二、语言训练是核心。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表现之一,且绝大多数儿童以语言问题首诊。在国外,语言训练一般都由病理语言学专业工作者操作,而在国内目前还达不到如此高的要求,只有家长、老师来操做。因此,家长、老师一定在充分认识和儿童的语言障碍本质,了解儿童的语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儿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第三、自理和适应社会是训练目标。孤独症儿童由于病程、教育训练等原因,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遍都比较差。但是,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不管父母如何照顾他们,最终他们是要离开父母、融入社会生活。因此,从小进行生活自理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应成为孤独症儿童训练目标。







三、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者     



    家长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批老师,也是长期的、全方位的老师。 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最了解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而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家长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孩子的生活本领,要靠家长耐心地、反反复复地、点点滴滴地教;孩子在学校(幼儿园、普通小学、特殊学校、专门机构等)的教育训练,要靠家长的配合保持和巩固。



    1、养成日常生活规律。



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与家庭每天的活动安排、孩子训练内容、孩子及家庭日常生活规律。很多孤独症儿童都有一种相对固定、刻板、不易改变的生活及活动模式。环境或生活常规的细微变化,就可能引起孩子的极度的烦燥和不安,这就说明了孩子生活规律性的高度渴望和需求。因此,家长一定要在不被孩子的特殊生活规律需求牵制的情况下,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和有规律性的生活秩序。养成日常生活规律对孤独症儿童来说至关重要。



    2、养成行为规范



    许多家长往往被孩子的“反常行为”手足无措。这是孩子尚未养成行为规范的结果。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只有行为矫正方法才是改变孩子“反常行为”和养成孩子良好行为的有效方法。因为任何行为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学习得到的。如果孩子喜欢某种行为的后果,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如果他不喜欢那种行为的后果,以后就不会再那样做了。因此,在行为矫正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科学的行为矫正,通过对规范行为的奖励和对不规范行为的惩罚,就有可能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并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合作教育是教育训练成功的前提。



合作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在教育思想、方法和教育手段上的高度统一和合作。这对于孤独症教育训练,尤其重要。目前,有的儿童幼儿园,有的儿童在特殊学校,有的儿童在专门机构训练,无论是在何处接受教育训练,家长都要当好孩子全方位的老师,而且要成为学校(幼儿园、普通小学、特殊学校、专门机构等)教育任务的执行者,再通过家庭教育训练,巩固孩子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老师和家长之间还需要通过电话约谈、家长会、家访、联系册等形式或手段充分讨论教育训练目标、手段和方法,真正作到相互沟通、彼此尊重、相互配合,共同提高,以全面实施对儿童的教育训练。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xchy_59 重新编辑於 2003/06/13  22:52:33</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3-6-13 22:54:44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家长的应有态度--孤独症教育之我见(二)-源源爸转载





孩予被确诊为"孤独症",对绝大多数毫无思想准备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这对家长、家庭都将是严厉的打击和严峻的考验。正因为如此,家长的责任就更加重大,家长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勇气来面对现实、面对孩子。











一、勇于接受、用心去爱



对于每个完全缺乏孤独症知识的家长来说,孤独症的症状既难捉摸又不容易对付。任何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过分的奇特行为而感到失望,在感情上疏远孩子,忽视孩子的问题和特殊需求,这样对孩子和家长都不利。相反,只有勇敢地接受事实,只有用心去爱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病症,才能一点一点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家长一开始就有了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用心去爱孩子,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为孩子制定合理计划和奋斗目标,这对孩子、父母、家庭都有好处。











二、信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



无论您对做父母有多少思想准备,从不会想到要做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家长。这可能是对家长的自信和自尊的很大打击。一开始,恐怕没有几个家长知道怎么处理孩子发脾气等情绪、行为问题,甚至觉得无法容忍,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处理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就觉得自信心又回来了。可是,孩子常常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原因是家长一时难以明白的)发生情绪、行为问题,甚至有可能在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行为问题。这些都是对家长的考验。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恒心,而且缺一不可。











三、切忌过分投入



因为孩子的特殊疾病,许多家长注意孩子的特殊需求,把所有时问都用在对孩子的照管和教育上。一是过分关心和疼爱孩子,对孩子百般保护,衣食住行都包办代替,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过分依赖,而缺乏独立性,因此一定要从生活小事着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二是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教育训练上,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和家人。这是不正确的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不仅会使家长精疲力尽,还会对婚姻和家庭的平衡与和谐造成危机。因此,家长一定要给自己和家人适当的私人时间和空间。











四、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来具有体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只不过是孤独症会使孩子眼下的能力发挥受到局限,至于以后他的潜力也很难预料。因此,家长既不能觉得孩子这也学不会他,那也做不到,又不能盲目高估孩子的能力,甚至脱离孩子能力的实际状况或盲目地与别的孩子攀比,而为孩子制定出脱离孩子能力状况的训练计划和今后的发展目标。一定要结合孩子的病程、目前的能力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实际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短期训练目标、中期训练目标和长期的训练目标以及孩子今后的发展目标。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也更有利于自己。











五、合理训练



1、在指导下进行训练



孩子的训练应该是科学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在专业人仕的指导下,通过规范的评估确定孩子的训练基线和能力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而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2、掌握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与正常儿童的训练有共同之处,但是,在训练方式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家长必须掌握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才能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



"个别化教学"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最重要的特征和手段。因为每一个儿童的语言及其相关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选择训练内容、沟通方式等方面都要根据儿童的现有语言状况和发展潜能来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



"二人互动"示范模式。所谓"二人互动"就是在语言训练中,有两个训练者参与,其中一个扮演指导者,另一个扮演儿童的模仿者,以此构成"一来一往"或"一问一答"的互动沟通模式。



"一对一"教学与"开放式"教学有机结合。"一对一"教学侧重"示范----模仿",让儿童学习较为固定的内容。而"开放式"教学则是在较自然的生活、活动情景中或在其他项目的训练活动中,大量地、紧密的结合当时的活动内容给儿童提供语言的信息,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意义,并为儿童使用语言提供广泛的空间。



在偶发事件中教学。在生活(家庭、学校、社会)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中,指导者要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展示已经的为、习惯;抓住机会,顺其自然的教给儿童沟通的知识、技能,并养成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3-6-13 22:59:03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自助感统游戏项目-源源爸转载





1. 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 能抓着滚动的球,3. 并把它推回去;(1-2)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4. 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

5. 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 头5-10次;(1-2)

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7. 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

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8. 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9. 擦背游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0. 呵痒痒;(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难度设置: ——

帮助给予:——



11. 刷子脱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2. 阳光隧道;(1-2)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13.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 定地方;(2-3)

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

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



15. 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

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

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



16. 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



17. 拉物走2-3米;(2-3)

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

帮助的给予:

A 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18. 单手投中型球;(2-3)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



19. 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

难度设置: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

帮助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20. 单手扶栏上、下楼梯,21. 两步一级;(2-3)

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DS BOOK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22. 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

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 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23. 坐在童车上被推,24. 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



25. 会走S型的线段;(2-3)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21、坐上大龙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



22.治疗球—坐姿动作;(2-3)

训练目的:平衡调整力、保护反应、肌力、协调、速度等。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于治疗球上双脚分开自然垂下,双手扶于球上或腿上, (1)保持放松做动作(绝不可在肌肉僵直状态下操作)。  (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难度设置: (1)移动治疗球;(2)弹动身体并移动治疗球;(3)主动移动或弹动; (4)平衡及保护反应之诱发;(5)用两手交互拍球;(6)用两脚的脚跟交互踢球。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23. 跳起并接触悬挂着的物件10次;(2-3)

训练目的:腿部、膝盖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跃时可及的地方悬挂一个玩具(气球或会弹跳的玩具),鼓励孩子跳跃并伸手触摸该玩具。

难度设置:A 悬挂物开始时挂得稍低一点,让孩子容易触到;B 孩子掌握了这一技能后,把悬挂物稍微挂高,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弹跳起来。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体的力量,可先用双手扶着他/她的腋下,帮助他/她练习弹跳;2 通过跳弹床和在床垫上跳跃来掌握弹跳;3 给予鼓励和奖励来促进孩子练习的兴趣。



24. 扔球3米远;(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 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 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25. 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中;(2-3)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

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中。

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

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投掷;B 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助。



26. 互动式投篮:(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27. 一步1级上、下楼梯;(3-4)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撤消所有协助。



28. 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29. 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

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DS BOOK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0. 双脚原地跳;(3-4)

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DS BOOK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1. 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

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DS BOOK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2. 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33. 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

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DS BOOK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4. 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

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DS BOOK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5. 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3-4)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36. 单脚原地跳;(3-4)

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DS BOOK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7. 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38. 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3-4)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置: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39. 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3-4)

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B 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 足够的身体协助;2 必要的身体协助;3 偶尔的身体协助。



40. 能来回滚动身体;(4-5)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助给予:1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41. 转椅游戏;(3-4)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帮助给予:



42. 做5次前滚翻;(4-5)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43.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44. 乒乓球不45. 掉下来;(4-5)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46. 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 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47. 能用脚尖站立10次,48. 每次站立3秒钟;(4-5)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49. 能在20厘米宽,50. 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51. 保持平衡;(3-4)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难度设置:A 只走一半的距离;B 走完全程;C 单手持物走;D 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52. 能连续拍球3次而53. 球不54. 弹走;(4-5)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A 只拍1次;B 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55. 挥动球拍打悬挂在儿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悬挂物(玩具或挂球);(4-5)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企画能力,空间概念。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儿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涨气的棒球棍,挥拍(棒)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悬挂物。

难度设置:A 先让孩子练习挥拍(棒)的姿势;B 手把手地教孩子击中悬挂物体;C 让孩子独立练习;D让孩子连续练习。

帮助给予:——



56. 双脚被提起时,57. 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

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58. 跑向滚动着的球,59. 把球向前踢;(4-5)

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A 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 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

帮助给予:——



60. 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1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3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帮助给予:——



61. 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

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62. 用脚尖向前行3米;(4-5)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2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



63. 单脚向前跳5步;(4-5)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B 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C 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

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愿意参加游戏;2 随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的帮助;3 及时引入奖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



64. 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4-5)

训练目的: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双手放在腿上,保持双腿垂直,腰干挺直的坐姿势。B家长蹲下与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传球游戏;C让孩子右手前平举,右脚向上踢并碰到手心。再换成左手重复以上游戏。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给予身体指导,帮助孩子学会保持平衡,然后在每一个(难度)环节中给予适当的帮助,直至该环节通过,再进入下一环节的训练。



65. 照镜子游戏;(4-5)

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



66. 吊床游戏;(4-5)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

训练要求:让孩子躺在吊床上,两位成人将吊床前后摆动。

难度设置:A让孩子仰卧在吊床上,必要时请第三位成人协助。B让孩子俯卧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后摇晃时让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

帮助给予:孩子在初始时可能会紧张,请家长蹲下给予安抚,避免孩子在吊床内挣扎。如果孩子无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长可把玩具握在手里,等孩子靠近时放到他/她手中。



67. 疗球—平衡调整;(4-5)

训练目的:放松、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感、调整肌张力、促进保护反应。

训练要求: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手脚均离地,捉握双手/双脚;注意手握关节的位置;能放松手脚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难度设置:A前后左右各方向的移动弹动;B双手的交互屈伸。(靠近时弯曲。推出时伸直)前后移动及直线加速;C双脚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异常机张力的移动弹动;E双手或双脚撑地维持平衡;F倒置双手迅速撑地的反应;G倒置运动(手不撑地);H训练者用脚将治疗球挑高大大弹动,以达垂直运动的目的。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59.治疗球—肌力训练;(4-5)

训练目的:肌力、速度等。  

训练要求:仰卧/俯卧/站立;(1)以倾斜度控制难易度;(2)运动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时实施。

难度设置:(1)治疗球上侧滚翻;(2)仰卧抬头训练加强颈屈肌; (3)仰卧起坐; (4)俯卧撑双臂屈伸;(5)俯卧后弓身; (6)仰卧/俯卧抬腿;(7)站立治疗球上用脚弹跳;(8)球靠墙,面对或侧对球站立,单足举腿置于球上; (9)坐在治疗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帮助给予: :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60.治疗球—月球游戏;(4-5)

训练目的:体能要素的提升,身体意识的培养,兴趣与幸福感等。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循序渐进,配合音乐,配合协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

难度设置:(1)以治疗球压挤全身;(2)推大笼球前进,或拨球后退走;(3)依规定路线推球前进或回避障碍物推球前进;(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帮助给予: :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61. 用力拉着绳子时,62. 仍能拉动绳子;(5-6)

训练目的:增进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

训练要求:成人用力拉绳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动绳子。

难度设置:A 成人开始时只稍微用力拉着绳子,让孩子容易拉动绳子;B 成人用力地拉着绳子,鼓励孩子用力拉动绳子。

帮助给予:1 可在地板上两人之间画一横线,孩子把成人拉过横线就得奖;2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尝试和成功;训练时,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当用力而受伤。



63. 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的绳子5次;(5-6)

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画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将一条约两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象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地从上面跳过。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到绳子;B 快速地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

帮助给予:——



64. 跳脚印;

训练目的:训练两侧性、空间距离、平衡、协调、柔软、眼─手协调、注意力、抑制异常 肌张力、矫正姿势(内外旋、内外反)、步态训练。

训练要求:按照图形所示,双脚立定跳向下一目标脚印。

难度设置:A可先用双脚交替走几回,让孩子熟悉大致的距离。B双脚立定跳,按图形要求跳;C听着家长的口令(指令)跳;

帮助给予: 开始时家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帮助其完成凌空双脚跳起和落下的姿势,指导孩子跳向下一目标,等孩子的判断和目测水平提高后让其自行练习,家长只给予口头提示即可。



65. 能在双脚离地时,66. 双手同67. 时拍一下;(5-6)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和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在双脚跳离地面的同时双手举过头顶拍一下。

难度设置:A 先熟练双脚跳;B 再在跳的同时鼓励孩子拍手。

帮助给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给孩子做示范,边做边讲解;3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只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



68. 拿着不同69. 的物件走过20厘米宽的平衡木;(5-6)

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平衡木。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拿小件的物品;B 逐渐地拿大件的物品;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70. 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5-6)

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的物件向前走。

难度设置: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71. 能两眼睁开双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单脚站立5秒;(5-6)

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睁开眼睛(或者双手交叉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帮助给予: 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让他/她先尝试扶着椅背或握着训练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长进,则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时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视平线的位置给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东西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



72. 能两眼闭合双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单脚站立5秒;(5-6)

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闭着眼睛(或者双手交叉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无法自觉地闭上眼睛,可尝试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先让他/她尝试习惯不练习的时候蒙上眼睛的感觉;2 充分运用奖励的原则来激发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



73. 滚筒游戏(3-4)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让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双大腿贴住豆球,探身取玩具。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俯卧在球上;B鼓励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家长应用手扶着豆球,帮助孩子均匀用力,避免球滑离孩子的身体。C鼓励孩子边划动双手,边向前移动,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让球滑走。

帮助给予:完全身体指导;必要时给予身体指导;



74. 袋鼠跳;(5-6)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难度设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

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



71.平衡与协调;(5-6)

训练目的:平衡、协调、肌力等。

训练要求:仰卧/俯卧。

难度设置:(1)仰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2)俯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3)俯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4)仰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5)仰卧/俯卧双手做模仿或规定动作; (6)仰卧/俯卧双脚做模仿或规定动作;(7)俯靠治疗球,双手抱起治疗球并推出;(8)仰卧垫上,双脚屈腿或直腿将球夹起。

帮助给予:(1)每一动作次数或时间不能太久(视其肌张力而定);(2)动作由易而难、次数时间由少到多;(3)注意协助(他动─协动─主动)。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72.抓痒;(1-2)

训练目的:触觉刺激,减轻触觉过敏,促使大脑细胞活跃,改善脑细胞之间联系,促进全身趋于平衡。

训练要求:抓挠孩子的脚心,重点是脚心不着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钟,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开始时可每次只挠一下,逐渐地让孩子习惯这样的触觉刺激。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3. 按摩穴位(0-1);

训练目的: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保护儿童健康

训练要求:主要按摩的两组穴位:1健脾和胃的穴位,如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筋骨外大筋内)和中院(位于脐上四寸)。按摩足三里可使小儿消化系统旺盛,促进消化吸收;按摩中院则能行气和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对治疗食滞瘀积,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常见病有良效。

2是能补肾的穴位,如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二马(位于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及涌泉(位于脚心前凹陷中)。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4. 跳数字

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及重力感。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外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

难度设置:A 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B 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C 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胜。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他(她)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她)跳跃;2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的提示。



75. 打保龄球(3-5)

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 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 C 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3次通过。

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



76. 运小球(4-5)

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B 孩子的技巧纯熟以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 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3次球没有掉地通过。

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的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



77. 滑雪(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

难度设置:A 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B 双脚踩纸前进;C 赤脚踩纸前进;D 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

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



78. 鞋子走路(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9. 跳跃(3-5)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 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 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 单脚跳;D 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



80. 拍气球(4-6)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画能力。

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

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



81. 软骨功(5-6)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画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置:A 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 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



82. 摇摇船(5-6)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82.A抱球翻滚(5-6)

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置:A 滚3-4下;B 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



83.糊壁纸(5-6)

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画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靠墙壁站立,以身体当做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象在糊壁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向反方向滚动。

难度设置:A 只滚动3-5下;B 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



84.压马路(3-6)

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5.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难度设置:A 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 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

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



86.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

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她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

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



87、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调节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摩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她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



88、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摇动;B逐渐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作摇晃,并观察他/她不同的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运动。

帮助给予:1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其信心。



89、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

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以张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

帮助给予:1 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 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



90、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

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

帮助给予:1 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



91、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难度设置:A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展,以保持身躯平衡,并且可以闭眼尝试不同的感觉,或在平衡台上缓缓移动身体,以调整不同的平衡反射;B开始时可练习10-20下,习惯到60下时,平衡效果较易发挥;C再逐步练习到100-200下,以加强对前庭固有体系的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4-11 14:55:43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感觉统合训练确实有帮助。希望自己进行训练的家长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方案。



山山妈妈



山山——98年10月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5-9 17:32:04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非常感谢楼主提供的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5-10 15:39:18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谢谢XCHY-59提供的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3-8 01:19:22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好文章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4-3 17:05:45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前些日了看到过有位家长提供过感统训练的网站,现在想给孩子购置一些却找不到了,有知道的家长希望再给提供一下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5-13 17:41:47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千雪发表</b>。



本栏目中的感觉统合治疗(讲义)一文的内容属于广东省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的老师多年前的辛勤劳作,感谢各位家长和同行的认同和关注。目前游戏项目卡正在更新改版当中,相关的培训课程也会在年底举办,敬请留意。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5-5-13 23:09: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4-4 15:05:08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頂上來這個好貼。



文文,2002.4、24生的小男孩。兒子,跟著媽媽挑戰生活吧!超越是媽媽寄預你的希望,跟著媽媽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4-5 16:57:34 | 只看该作者

Re:感觉统合治疗(讲义)-转载

谢谢了, 我已下载打印出来了,得好好看看,对我家沁沁试试。<img src="images/icon_smile_approve.gif" border=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4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