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聪明 别乱夸
给孩子贴上「聪明」卷标,往往反而会让孩子害怕失败,容易在课业上表现落后。(法新社)
【文:范咏轩】
自从汤玛士会走路以来,听到的夸赞可说不计其数。不仅是他的父母,几乎曾跟他接触过的大人都惊讶于小小年纪的他所展现出的聪慧。
但在汤玛士的求学过程中,这种「我很聪明」的自我意识并没有赋予他同等自信接受课业挑战。事实上,汤玛士的爸爸发现恰好相反。「如果他认为一件事情无法成功,他根本就不会花任何功夫尝试。」汤玛士的爸爸说,「有些事情对他来说很简单,他很快就能上手,但对于稍有难度的项目,他几乎马上就会放弃了。」于是,汤玛士的学习世界一分为二,不是他天生就拿手的项目,就是他不拿手的项目。
错误的夸奖 阻碍学习
为什么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会没有足够自信接受学习的挑战?专家指出,问题就出在父母「夸奖孩子的方式」。
「错误的夸奖方式会造成孩子不自觉自我打击的行为,适当的夸奖才能激励孩子的学习心。」布碌仑105小学的副校长李惠玲说。父母如以孩子智商为基准,一味夸奖孩子「很聪明」,而忽略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这样的孩子只会去做他们认为会成功的事情,觉得有风险就不会去做了。」她表示,长期接受这种夸赞的孩子,学习新事物的动机很弱,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换句话说,这些孩子低估了「努力」的重要性,却高估了自己寻求父母帮助的需求。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作的一项调查,约有85%父母深信赞美孩子「你很聪明」是很要紧的事情,环顾四周,可说几乎没有父母不这么作的。「但这些夸赞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很聪明的,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呀!」很多父母很难理解,原本应给孩子助力的夸奖,怎么反成学习的阻碍?
过去10年,心理学家卡洛·杜维克(Carol Dweck)与哥伦比亚大学一组团队合作,在纽约多所学校从事一项「赞美对于学生表现的影响」研究。根据她的研究结果,给孩子贴上「聪明」卷标并不能防止他们表现落后,反而可能成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一项试验中,杜维克安排助理至一个5年级班级,让每个学生作一样很简单的测验,然后马上告知结果与评语。评语分成两种,一种是称赞学生的努力,例如「你一定很用心答题!」,另一种则是称赞学生才智,例如「你一定很聪明!」。做完第一项测验后,他们紧接著让学生接受第二项测验,但这次学生有两个选择:一个题目比较困难,但他们跟孩子说在答题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多学习上的收获;另一个题目难度则与第一项测验雷同。
结果,杜维克与她的团队们惊讶发现,先前被夸赞「很努力」的学生,有90%选择了较困难的题目作答,而被夸赞「很聪明」的学生,多数选了简单的测验。
这是怎么回事呢?杜维克解释,「称赞孩子很聪明,就象是告诉他们这场游戏是这样玩的:『放聪明点,不要冒险犯错』!」因此那些学生得到了这个讯息,他们想让自己看起来聪明,避免回答困难问题时遭遇窘境。
反之,强调孩子过程中的努力,他们也会对自己成功与否感到较有掌控能力。「如果仅强调孩子天生资质,他们很难认为自己多作努力能改变什么,也无法帮助他们面对失败。」杜维克说,「这些孩子会想,『我很聪明,我不需要作那么多努力』。」对他们来说,花费心思多作努力,只是更加证明自己的平庸而已。
李惠玲也表示,很多聪明的孩子在犯了错误或是面对有挑战性事物时,会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变笨了」。当学校课业越来越难,这种感觉有可能让原本聪明的孩子不爱学习,进而影响孩子学业表现。另一方面,强调孩子用心、不气馁与精益求精的精神等赞美言词,才有机会培养出孩子长期的学习动力。
虽然许多研究已证实这个论点,但有些父母仍坚持己见,抱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吉儿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孩子都有很好的在校表现,因此她认为从孩子身上已验证夸赞聪明的功效,压根不信专家说法。「我才不在乎专家说些什么,」她说,「我照样过得很好。」
即使接受了这个论点,很多父母面对选择夸赞言词的那一刻时,也可能发现自己仍难以付诸实行。苏同时身兼母亲与小学教师的角色,在学校中,她已学会如何用更具体的言词夸奖学生,让他们确切知道自己到底哪里里做得好。但当她回到家中,旧习惯一时还是改不过来。有时,苏听到她自己告诉孩子:「你做到了,你好棒!你真聪明!」她坦承,学术界的论点总令她觉得不太真实,她最初读到关于夸奖方式的论点时,内心反应竟是:「拜托,太老套了吧!」
改变家长观念 不容易
要改变长久以来的观念与做法,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杜维克的理论仍有著难以轻忽的信服力。
在杜维克执导的另一项研究中,她将700名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接受8堂课程的教学。其中一组学生只上跟学习技巧有关的课程,另一组学生则多上一堂「智力并非与生俱来」的特别课程。不消多久,老师便可轻易辨识哪里个学生上了特别课程,短短一个学期内,他们的数学成绩获得显著改善。而其中的差别,就是两堂总共 50分钟的特别课程,内容仅在传达一个简单讯息:头脑就跟肌肉一样,多用脑你就会更聪明。
让孩子了解努力的重要
改变夸奖孩子的方式,除了能让他们了解到「努力」的重要性,与事情成败「操之在己」的概念,也培养孩子接受失败的技能。
在人生诸多转换时期,例如小学进入初中,再进入高中、大学等,很多孩子会感到适应不良,离开原本轻松自在、如鱼得水的环境,他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小社会。
认为从前的成功是因为自己天生好资质的学生,在新环境中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一直都很笨。他们的成绩一但下滑,将很难拉回,因为努力用功虽是提升表现的方法,但对他们来说,却是进一步证明了自己能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忽略孩子内心的挣扎,坚持孩子表现「下次一定会更好」,可能更加剧问题的严重程度。一位密西根学者珍妮佛·科瓦克即说,剥夺孩子正视错误的权利,他们将永远无法从错误中学习改进。
2008-1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