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pastryj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依依宝贝--不求惊喜,只求坚持!

[复制链接]
2401#
发表于 2009-9-21 18:00:51 | 只看该作者

re:依的语言其实不错的, 还回自己上马桶...


依的语言其实不错的, 还回自己上马桶. 相对这个年龄来说很不错了..

"自闭儿在3-8岁间是低谷。症状加重期。尤其是3-5岁"。 很同意这种说法.  很多自闭孩子三岁前眼神不错的, 可年龄越大眼神越飘. 这一点你从给孩子拍照就会有感觉. 还有一方面是相对的症状加重, 就是说孩子的能力肯定提高了, 可惜和正常孩子比, 差距更大了. 孩子的一些行为越大越让人难以接受. 即便孩子没有所谓退步, 你也会觉得更严重了.

其实和正常孩子做对比真是家长的痛苦之源, 尤其对于一些还不算太差的孩子家长更是这样.  所以夫妻之间相互依靠就更重要了, 千万不要一个人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2#
发表于 2009-9-21 18:56:50 | 只看该作者

re:依不是中等的,三岁多的小孩语言这么好,依...

依不是中等的,三岁多的小孩语言这么好,依我看是很轻的了,是属于叫我流口水的那一类了,再加上妈妈这么用功,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3#
发表于 2009-9-21 19:02:26 | 只看该作者

re:不管现在在依依妈眼里依依有多少的不对劲,...

不管现在在依依妈眼里依依有多少的不对劲,在我看来,多年后的依依一定会出落成一个很健康很美丽的女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4#
发表于 2009-9-21 23:47:21 | 只看该作者

re:依妈,尽管依和成在某些方面不一样,但是好...

依妈,尽管依和成在某些方面不一样,但是好多时候,真的觉得你写的,和我的感受好相同!
一样的累,一样的觉得力不从心,一样的想要二胎却客观条件不允许。还有,同样的,我们要加油,我们还有希望。
PS:我是成妈。今晚用老公的电脑,老是忘记换ID。[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5#
发表于 2009-9-22 08:05:5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米...

下面引用由[U]小米妈妈[/U]发表的内容:

  


上次我和杨宗仁也探讨这个问题。我说为什么自闭症儿童会喜欢自言自语,他说,正常的孩子也会,那是因为她还没有办法区分想法和说话的关系,还不知道有些想法只需要想,不需要说出来,等大了以后,会知...

小米妈妈说的是呀!要耐心等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6#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2:32:19 | 只看该作者

re:昨晚去汤姆熊了。和大半岁的小哥哥一起手拉...

昨晚去汤姆熊了。和大半岁的小哥哥一起手拉手。小哥哥非常有气势,指导着,走这边走那边。不要踩在水里。不能摸栏杆,多脏呀。 依还算听话,老实的被拉着手。
我们打蚊子,所有按,拍的动作依都喜欢。所以打地老鼠也喜欢。 当然反应力还远远不够。我帮她。我们的叫声全然盖过机器的声音。
第一次抓毛绒玩具就连连得手的我,差点就自命为高手了。结果后面就连续浪费了二十几个币进去。两个小屁孩儿一人拿一个,很得意的样子。依对这种东西一般只是几分钟热度,不愿意拿,也没有从属观念。小哥哥很护着自己的东西。无论我们走在哪,他一定是寸步不离。 依要吃饼干,他也一样叫,当时我真有有儿有女的幸福感了。  我一说,要吃饼干的举手,就马上体会到幼儿园老师的感觉了。 哈哈,居然要轮流排队吃,互相喂对方,真相亲相爱。
小哥哥的模仿太强大了,依想用身子挤进栏杆去玩蜜蜂车,他也同样。我叫:乖乖进不去,要买票。他马上就过来拿卡去刷。。。。我只能说,口水呀口水。
薄弱的模仿能力还是有一些。持物模仿,比如怎么塞钱,怎么敲打,怎么拍屏幕,多投了币再退出来。这些基本是即时模仿的,但复杂些的,特别是追随还弱了一些。 我无数次要叫着她。沉迷于打虫子就把妈妈忘记了。
阿姨想上WC,依显露出对图片符号的记忆能力。指着带我们找到厕所,还一个劲儿的念:去厕所拉尿尿。  居然又是重复N次。
不是第二天两个孩子要上学,我真是不想回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05:56 | 只看该作者

re:亲子游戏A、警长的游戏...

亲子游戏

A、警长的游戏

  目的:学习仔细有效地倾听并照着指示去做。
  玩法:
  1、家长扮演指挥官,孩子扮演警长来执行任务。
  2、家长可以连续口述三四个指示,要求孩子依照所说的次序一个一个地做出来,这些指示要说得简明扼要,但只可以说一次,不要重复。
  3、指示的项要依照孩子的程度而有所加减。
  提示:
  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人,要他们去做些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忘掉其中一些,因此特别介绍这种游戏,希望孩子从小就有训练,以至于将来可以把事情做得完善。

  
B、我是手推车

  目的:训练孩子身体悬空,两手着地爬行。锻炼颈肌、臂肌、腰肌及腹肌。
  玩法:
  1、抱腰推行
要求孩子两手撑在地上,两腿伸直,妈妈双手托住孩子腰部向上抬起,使两腿离开地面,同时对孩子说:“宝宝是小推车,要用两手代替车轮向前爬行。妈妈是推车人,我向前推时,你要用两手掌在地上轮换着向前爬行。”然后,边推腰部,边指导孩子向前爬,向左或向右转弯。
  2、抱腿推行
要求孩子两手仍旧掌握在地上,妈妈站在孩子的脚后,用双手将孩子的小腿向上抬起,向前方推着,促使孩子爬行。同时说:“推呀推,推呀推,小推车向前走。向左走,向右走,到站了,停下来。”
  提示:爬行时间和距离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先玩游戏1,待孩子玩熟练后,再玩游戏2。在游戏中教认左右方向。



C、手帕猜谜

  准备:一条大手帕或毛巾,食物或物品(可以被毛巾遮盖住的)。
  玩法:拿出一样食物或物品,用毛巾或手帕遮住,然后让孩子触摸一下它的形状和大小,猜猜它是什么。如果这样东西太难了,你可以给他一些提示,例如:"它的味道很甜"、"它有很多水"、"它是铁做的"等。当谜底揭晓后,你可以进一步让孩子分类,例如:水果类、蔬菜类、文具类等。



D、玩纸箱

  目标:训练宝宝身体的柔软度,也可以培养宝宝的创造性。
  准备:一个大纸箱。
  玩法:爸爸、妈妈给宝宝准备一个大纸箱,可以做个山洞让宝宝玩。宝宝在缩身体钻过山洞的动作过程中,可以训练身体的柔软度。玩法可以由宝宝自己想,如把箱子当房子玩,开个小门,开个小窗;把箱子背在身上走路,扮成蜗牛的样子等等。相信您的宝宝一定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玩的玩法。



E、袋鼠和狗熊

  目标:训练孩子动作的控制能力,培养亲子情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玩法:孩子扮演小袋鼠站在前面,妈妈扮演袋鼠妈妈站在后面,双手搭在孩子的肩上,然后两人节奏一致地向前跳跃。扮演大狗熊的爸爸从另一房内走出,袋鼠妈妈和小袋鼠赶紧站住不动。大狗熊绕着他们转一圈,并做一些怪相。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不许笑也不许动,直到大狗熊走回房内才可以继续向前跳。



F、水果配对
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
  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
    2、果盆4个。
  玩法: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或字卡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进行水果配对,将水果放到相应的果盆里。
    4、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5、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G、鹦鹉学说话

  玩法:小一点的孩子都喜欢模仿周围的人说话,因此,父母可以和他玩这个游戏。要他仔细听父母说的话,然后再复述一遍。例如“你好吗?”“我很好。”“今天天气很好。”先从一些简单的话开始,再慢慢进展到较为复杂的,甚至也可以试试一些简单的绕口令,如:“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除了简单的话语外,也可以模仿各种声音,如动物的叫声、有节奏的
敲击声或几个简单的乐音等。



H、挤眉弄眼

  玩法:
  1、和孩子一起数“1、2、3”之后,轮流动动自己的脸蛋儿:皱皱眉
头、歪歪嘴、闭上眼睛、眨眨眼、拉拉耳朵、拍拍脸……变动得越奇特越
好玩。
  2、开始玩时,不妨父母引导孩子模仿,或是限定某个器官的变动;
玩得起劲后,大家一起自由发挥,随意地挤眉弄眼。



I、兔子跳圈

  目标:练习双脚离地连续跳,2岁半以上的宝宝可以连续跳2米,不宜距离太长,以免宝宝疲劳。连续跳是练习弹跳力的方法之一。
  玩法:头带兔子的头饰或者竖起两个手指放在头上代表兔子耳朵,双足离地跳跃,跳到终点。在院子里用粉笔画一个圈作兔子的家,让宝宝离开圈2米,用双脚跳到兔子的家。



J、我和爸爸踢足球

  目标:发展宝宝的腿部肌肉、平衡能力和空间感
  准备:彩色吹塑球(球内有小铃铛一个)
  玩法:爸爸站在一侧,双腿稍分开,胯下当作球门。让宝宝站在爸爸对面,距离为1米,启发宝宝将球踢进“球门”。如果宝宝采用推、滚等方法将球送入球门,也应鼓励。



K、玩拖拉玩具

  目标:锻炼行走能力
  准备:拖拉玩具若干
  玩法:家长在前面牵引发响的拖拉小鸡或小鸭边走边说:“快来追小鸡(小鸭)!”让宝宝在后面追着玩具走。家长可故意停下脚步,让宝宝捉到玩具。
  建议:家长和幼儿也可以互换位置,孩子拉着玩具车在前面走,家长在后面边追边说:“小鸡(小鸭)等一等。”



L、过小河

  目标:学习跨过障碍物,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性。
  准备:两条彩带
  玩法:在地上放两条彩带,两条彩带间需要有一定距离。家长告诉孩子:“这是一条小河。”然后拉着孩子的手一起从彩带上跨过去,并称赞他能干。练习几次后,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跨“小河”,并提醒他注意不要踩到彩带上。


M、接球

  目的:促进孩子手眼协调性和双手灵活性的发展。
  玩法:
  (1)成人与孩子相对,孩子蹲着接成人滚过来的球。
  (2)成人与孩子相对站立,间距1米,成人向地面呈45°角扔球,球落地后反弹起,让孩子接反弹起的球。注意,成人扔球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弹伤孩子面部。
  (3)成人与孩子相对站立,间距0.5~2米,成人把球呈弧线抛给孩子,孩子接住后再抛给成人,如此反复练习。



N、穿珠子

  目的:训练孩子双手精细动作的发展。
  玩法:用直径为1厘米的五颜六色的木珠、塑料管、塑料薄板让孩子做穿珠游戏。2岁后可以对木珠的颜色、形状、排列顺序等提出要求。如,可要求宝宝按红——绿——黄——红——绿——黄……这样的顺序穿珠。


O、学用筷子

  目的:让孩子学用筷子夹菜吃饭,并遵守用餐的规矩。
  玩法:
  1、可先教孩子学会拿筷子,教宝宝用拇、食、中指操纵第一根筷子,用中指和无名指控制第二根筷子。然后让孩子用玩具筷子练习夹起盘中的带壳的花生、红枣和纸包的糖果等。
  2、要求孩子独立用筷子夹菜和扒饭,把饭吃完。家长可以把孩子要吃的菜先夹到他旁边的一只小碗里,再让孩子自己夹着吃。只要宝宝能将食物都吃完就应大加赞赏,不要怕饭菜撒在桌上。


P、模仿画画

  目的:训练孩子对画笔的控制能力。
  玩法:
  1、在孩子模仿画好横线、竖线、“十”字型等基础上,教孩子画圆圈。可先握住孩子的小手,在纸上做环形运动,再让宝宝自己画。开始画出螺旋形的曲线,反复练习,逐渐学会把曲线封口,形成圆圈。
  2、给未完成的画添上几笔,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完成一幅画,既可启发孩子想象力,又增添了宝宝作画的兴趣。


Q、折纸

  目的:训练孩子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
  玩法:准备好大小不等的各种彩纸,成人先折成简单的形状(1-2个步骤),先让孩子仔细观察,再让孩子将彩纸折成同样的形状。逐渐要求孩子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对齐边,再用拇指和手掌把纸压平。


R、“空气宝宝”

  玩法:父母取旧塑料袋1只,兜满空气使袋子膨胀后,把袋口扎紧,如气球状。让宝宝拿着这个“空气宝宝”,自己向上扔并连续拍打,或与父母对拍,“空气宝宝”下落后,再扔再拍,重复进行,最好不要使其落地。
  提示:宝宝与父母对拍塑料袋有一定难度,父母需耐心细致,不但要创设条件尽量让宝宝拍到,还要设法救起宝宝拍过来的袋子,这样袋子不落地,宝宝会很有成就感。如果塑料袋拍破了,可启发宝宝将它丢入垃圾箱,这是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S、胖子、瘦子、捏鼻子

目的:促进宝宝听觉与视觉的协调性,促进宝宝反应能力的发展。
玩法:
  1、请宝宝跟着妈妈一边说“胖子、瘦子、捏鼻子”,一边做动作。胖子的动作是学大胖子走路的样子。
  2、等宝宝熟悉上述的动作后,再变化成互做相反的动作。如:妈妈说“胖子”,并做胖子的动作,但孩子必须说“瘦子”,并做出瘦子的动作。



T、捉影子

  2岁左右的孩子运动能力较好,父母可以拿一面稍大的镜子,在阳光下射出亮光,照在地上不同的位置,先让孩子注意到这个光影,然后让他去捕捉,父母可以不断地变换位置,鼓励他随着光影的移动去捕捉,他会玩得很开心。
  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注意力,增强孩子动作的敏捷和灵活性。




U、小摇船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增进母子亲情。
  玩法:妈妈和孩子面对面坐着,孩子双脚分开,坐在妈妈两腿上。两人手拉手,轮流翘起,形似摇船。一边摇着,一边唱着儿歌。


V、荡秋千
  目的:此游戏可锻炼孩子身体,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玩法:爸爸在家里门框上拴一根绳子,用沙发垫当座垫,孩子坐在上面便可以荡秋千了。爸爸在一旁帮助推,并和孩子一起念儿歌。

《荡秋千》
荡呀荡,荡秋千,
一上一下荡得欢。
像只蜻蜒来回飞,
像只鸟儿飞上天。




W、松鼠运松果(2-3岁)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灵敏度。
  游戏材料:(1)废报纸若干张(约15张)。(2)大塑料筐1只(有条件可在筐外挂一串能发声的小玩意,如铃铛)。
  游戏方法:
  (1)家中的桌椅橱柜是一片“松树林”,孩子做小松鼠,妈妈做松鼠妈妈,爸爸做松鼠爸爸。“小松鼠”和爸爸妈妈各拿5张废纸,一起把报纸捏起团做松果。各自把“松果”在松树林里藏好,藏松果的地方可任意(如冰箱上、书橱里等等)。
  (2)松鼠爸爸拿大塑料筐,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在松树中找松果。找到松果后,由小松鼠把松果扔到松鼠爸爸的筐内,然后再跟着松鼠妈妈去找松果,直到把松果运完。
  注意:游戏过程中,爸爸始终要跟妈妈和孩子跑,相隔一段距离站在他们的对面,随时调动方向,可将筐放在头顶上、胸前、腰间、肩上、脚边等等。如孩子够不着,妈妈可托他一把。



X、拔河比赛(2-3岁)

目的:
  增强手臂及全身力量,学习配合动作。
方法:
  用一条毛巾,成人与小儿各抓住一端,成人来回拉动毛巾,使小儿的上身随着毛巾前倾后仰,脚原地不动。在小儿学会配合运动后,让小儿主动拉毛巾,成人根据小儿的力量调节自己的力量,一张一弛,来回拉。



Y、网鱼(2-3岁)

目的:
  训练反应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
方法:
  两个成人(或两个孩子)手拉手,做成渔网,开始不动,让小儿钻进钻出。等小儿熟练后,在小儿钻的同时,成人不时地提起、放下手臂,网住小儿。小儿尽量躲闪,避免被网住。一边做游戏,一边念儿歌。


鱼儿鱼儿你快跑,
我已撒网把你捞!
鱼儿鱼儿你别跑,
天罗地网跑不掉!




Z、油珠和水珠赛跑(3岁左右)

准备:
  塑胶布1张,1小匙食用油,1小匙水。
玩法:
  (1)把塑胶布铺在平整的地上。
  (2)滴几滴油和水在塑胶布上。
  (3)用力吹,看看油珠水珠谁跑得快。
说明:
  油的内聚力较大,可一直维持凝聚状态,呈圆珠状,受到压力易滚动,跑得比较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07:11 | 只看该作者

re:认字游戏1、游戏名称:问好目...

认字游戏

1、游戏名称:问好
目的:学习生字(第一次学习)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逐个出示字宝宝并以字宝宝的口气做自我介绍:"我是X字宝宝,小朋友好!"幼儿说:"X字宝宝好!"




2、游戏名称:长高了、变矮了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上移动一个字卡的距离,然后随着教师"一、二、三"的数数声,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长"高" 了;反之,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下移动,请幼儿说出谁变"矮"了。




3、游戏名称:小动物真爱玩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把字卡出示在黑板上,教师边说儿歌:"小X小X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Y字宝宝跑回来"边轻轻的摸某几个幼儿的头,这几名幼儿就跑到黑板前,摸摸这个字宝宝并学着这个小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回到座位。




4、游戏名称:蚂蚁搬豆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蚂蚁头饰
方法:请幼儿当小蚂蚁,字宝宝当豆豆。
游戏开始,教师以妈妈的口气对小蚂蚁说:"孩子们,天冷了,你们去地里搬豆豆回来过冬吧."幼儿学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到黑板前取一"颗""豆豆",跑回"妈妈"身边告诉妈妈自己"搬"回了谁,说对了,请全体幼儿给他拍拍手,说错了,请小朋友纠正过来。




5、游戏名称:捉迷藏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黑板上的一个字宝宝拿走,请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藏起来了。教师拿出该字宝宝,验证对错。




6、游戏名称:你来做,我来猜
目的:复习学过的能用动作表示的字、词。
准备:字卡 
玩法:游戏开始幼儿全体起立,教师一张张出示字卡,幼儿看字卡上的字词做动作。




7、游戏名称:小猫捉鼠
目的:复习生字
准备:小猫头饰 字卡
方法: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宝宝分散放在某个地方,幼儿睁开眼睛,请几个幼儿戴上小猫头饰扮演小猫去捉"老鼠"(字宝宝),"捉"到后,告诉小朋友自己捉到了谁。



8、游戏名称:盲人摸字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
教师或一幼儿扮作盲人(闭上眼睛),用手去摸某个字宝宝,说出该字宝宝是谁,说对后全体幼儿鼓励:"Yes,Yes,它是X,"说错了,请全体幼儿给予纠正:"No,No,它是X。"




9、游戏名称:开火车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火车头头饰 字卡
方法:教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教师请几名幼儿扮作火车,其中一名带上头饰当火车头,让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一个字宝宝上火车(说出自己带谁方可上火车)。在《火车快开》的音乐声中幼儿在室内跑一圈。"呜-"火车停下,幼儿边说 "X字宝宝下火车了",边把字宝宝放回原处。




10、游戏名称:找朋友
目的:复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幼儿手拿字卡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X和 Y是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手拿X 和 Y 字卡的幼儿走到圆圈中间随着儿歌互相敬礼、握手后,分别指着对方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再分别回到原处。




11、游戏名称:大风和树叶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扮演大风,字卡当作树叶。游戏开始,教师伸展开两臂从黑板前走过(或原地转一个圈),边走(或转圈)嘴里边发出"呼呼"的风声,当手从黑板前经过时,随手拿走一个字卡藏好,请幼儿说出大风把谁刮走了。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该字卡验证对错。




12、游戏名称:考老师
目的:复习生字
过程:教师将刚认识的生字贴在黑板上,背对黑板站好,请个别幼儿上来指字,教师说出幼儿指的字,说对了幼儿给老师拍手说"对对对",请其他幼儿再来指;错了说"错错错",幼儿继续指字,直到老师说对,游戏继续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07:40 | 只看该作者

re:发展语言的游戏A、广播电台 ...

发展语言的游戏

A、广播电台

  玩法:家庭每个成员作为一个广播电台,如:奶奶广播电台、爸爸广播电台,孩子电台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一位家长打电话,当拨到豆豆电台时,豆豆电台就播放歌曲、相声、讲新闻等节目。这样每天练习,可促使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益处:培养孩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和朗诵诗歌。  

  
B、传电报

  玩法:成人在孩子耳边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如小猴在电灯泡里跳迪斯科;小老鼠打败了大老虎等。孩子听后传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讲出电报内容,发电报人进行验证。如无第三个人,则要求孩子在成人耳边再复述一遍。

  益处: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C、咕噜咕噜

  玩法: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空拳、两拳交错上下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出示1个手指)”,家长说:“一头牛”。两个人再绕圈并念:“咕噜咕噜2(出示2个手指)”,孩子说:“两只鸟”。依次说数字组词到10,游戏结束。

  益处:学习用量词组词和即兴说话,培养孩子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D、小小营业员

  准备:孩子的玩具5~10件,围裙。

  玩法:将玩具逐一放好,家长先系上围裙当营业员,向孩子介绍商品。如指着玩具狗说:“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会闻气味,它有4条腿,有一条卷卷的尾巴,它会帮人们看门,你喜欢它吗?你想买它吗?”孩子听营业员讲得好,就将小狗“买”回去,然后由孩子当营业员介绍商品,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的变化:可以出现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娃娃等各类物品;还可以让顾客描述自己要买的物品特征,不说出名字,让营业员猜,猜对了就把物品“卖”给顾客。

  益处:培养孩子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讲述的能力,巩固其对物品特征的认识。


E、用音乐和宝宝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让宝宝听音乐的习惯。但是家长们千万不要忽略口语音乐的重要。尤其在宝宝1岁之前,由家长口中自编自创出来的口语旋律及歌曲,是一般音乐所无法比拟的。家长们千万不要放弃这美好的,自然的歌声。用音乐和宝宝说话,对宝宝智能提升与性格稳定成熟也有很大的助益。

  有句老话,叫做“贵人语迟。”

  事实上,孩子说话的早与晚,的确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家长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关心,孩子的语言能力必然会随成长而加强。但是,有些孩子说话时吐字不清,家长也未加注意,那就可能造成语言障碍。

  造成孩子语言发育障碍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孩子有先天性发育异常,例如软腭或舌系带过短,影响正常发音。这可通过早期发现和医疗处理矫正。

  其二,后天环境不良,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教育差,孩子的不良语言习惯未被及时纠正,也会有语言发育迟缓和发音不准、口吃等问题出现。

  对于无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存在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家长要及早着手进行纠正。因为越早纠正,越容易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语言时)便有一个发音清楚、条理性强、语法规范的基础。如果到孩子有一定语言能力,并形成习惯以后,再矫正错误就比较困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0#
发表于 2009-9-22 14:10:07 | 只看该作者

re:把小哥哥拉拢过来, 最好每天都能陪着依,...

把小哥哥拉拢过来, 最好每天都能陪着依,依一定会在社交上有飞跃的. 我们啊到现在也没能找到这样一个小贵人.

另,感觉依在汤姆熊的表现真的很不错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17:06 | 只看该作者

re:让沟通能持续进行父母或其他照顾者...

让沟通能持续进行

父母或其他照顾者要不断自问的关键问题

1.“我是否能以他的兴趣为主,跟随他的带领?”永远要假定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即使是看似随意的行为——对他而言都绝对具有某些目标。你要试着插入他的活动之中,帮忙你的孩子进行该项活动;并且开始让它变得更复杂一些。

2.“我是否能诱导孩子采取主导?”刺激孩子——搔痒、用言语表达、发出声音等等——或为无法产生互动的孩子做些事情。鼓励孩子指出想要被搔的地方——肚子、背部或手臂。装疯卖傻或做出不知该往何处的迷惑表情,也许是指出两种可能性;接受孩子的任
何一个动作,并视为一种指标,指出孩子想要你去的方向。最初时,要把最微小的沟通视为有特定目标。

3.“我的声音、表情动作和仪态是否都能展现我的期待?”如果你说:“你要苹果吗?看!我把它藏起来了!在这里——你要吗?你要吗?”以上这段话就是“期待”。如果你只是问:“你要苹果吗?你要苹果吗?”这样的声音就少有期待。你的声音越有活力,孩子就越能以有目标的方式回应你的声音或你的脸部表情。孩子每一次开始缩回自己的世界时,你就必须更强调声音的活力(不需变得大声)且更生气勃勃——态度要更强制且有期待。

4.“我们之间的互动是否能配合孩子的神经系统?”如果孩子属于低肌肉张力且反应过低,你是否会努力激发他的活力?如果孩子过分敏感或过度反应,你是否会特别加强安抚他?孩子若是倾向视觉学习型,你是否会特别注重视觉方面的协助?若是孩子有听觉讯息处理问题,你是否会特别强调声音的部分?除了让自己的每一个发音都字正腔圆之外,你还必须保持声音的节奏规律、期待和活力。

5.“我努力将游戏内容调整到适合孩子的感觉能力发展状况时,是否会尽量提供最多样的感觉讯息给他?”提供各种视觉、听觉、触觉及动作的刺激以吸引孩子,同时留意哪些刺激会激怒他或取悦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17:28 | 只看该作者

re:促成注意力及参与能力 第一个步骤...

促成注意力及参与能力

第一个步骤:参与

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是让孩子产生兴趣与人互动的第一个基本步骤。使用各种感觉刺激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这个方法相当有效,因此做为照顾者的你,应该要蹲下身子,跟孩子距离更近,让他可以看到你、感觉到你的存在,然后开始将你的表情、说话的节奏与你说的话连结在一起。一旦你能获得孩子的注意力,就可让他有越来越多的参与。

跟随孩子的带领!让我们可以得到线索,知道哪些事会令他感到快乐及兴奋,或能使他冷静且放松下来,这样我们就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接近他及拉他进来。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跟随孩子的带领,并不是限制照顾者只能做孩子做的事情。紧跟在孩子后面,模仿他做的事情——譬如搓揉一块布;然后你可以慢慢把手移到他正在搓的地方,这时候,他就可能搓到你的手了。因此,经由他的带领,你开始进入他的世界,或许就可诱使他进入你们之间的互动。

跟随孩子的带领只是一个起点。要把孩子拉入共享的世界,需要能有创意地想出好方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了解如何让他动起来,并且挑战他能迈出一小步进入共享的世界。

等到孩子能进入共享式的问题解决,他就不再只是专注于固着性的活动。上面提到的每一个案例,在六个星期之内,孩子都能放弃重复性的动作,且加入比较愉快、有互动的活动。孩子喜欢参与别人,就不再需要自我刺激了!碰到压力或过度负荷的状况时,他们也能持续参与这些活动。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快放弃,不过确实有很多孩子做得到,且转换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17:48 | 只看该作者

re:为了强化孩子形成各种想法的能力,要求他表...

为了强化孩子形成各种想法的能力,要求他表达自己的需求、欲望或兴趣;酝酿孩子想要表达感受或意向的各种情境;鼓励孩子在玩想像游戏或进行实际口语互动时,都能运用各种想法。请记住“字汇、行动、情感”(words,action,affect,WAA)的指导原则:绝对要将你的字汇或想法与情感(情绪的表达)及行动结合在一起。鼓励孩子运用各种不同的想法;开放孩子有意探索的所有情绪或主题。将图片、符号、 复杂的空间设计及字汇纳入孩子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聊聊天:如果孩子已经会说话,看看:若你们运用单字、片语或短句,并以孩子的兴趣为主题,这样可以进行多少个沟通循环。你甚至可以将孩子的单字反应转换成一段较长的聊天内容。譬如:一家人在公园里,孩子爬到秋千上,说:“推!”你可以回答:“谁该推你?”他可能会说:“妈妈推!”你可以摇摇头说:“妈妈现在没有空,还有谁可以推?”他可能会转向爸爸要求:“爸爸推好吗?”等等。
·让我们一起假扮:一开始,协助孩子在假扮游戏中演出自己熟悉的互动情境,以鼓励他的想像力;接着以新的曲折情节诱使他加入:你可以扮成猫、狗、超级英雄或其他角色,加入由他起头的剧情;尽量夸张表演,看看你能持续演多久?要求他的玩偶或泰迪熊互相喂食、拥抱或亲吻、烹调或一起去公园玩。有时,你也可以从孩子剧情中的某个角色,转换到旁白者的角色,或以实况播报员的角色出现。你的播报会使得情节变得更复杂。你可以定时为剧中的动作做摘要,并鼓励孩子继续发展剧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18:15 | 只看该作者

re:17问题行为的处理原则 问题行为...

17问题行为的处理原则
   问题行为出现,他为了引起你的动机没有错,错在他的手段不对。感观上的要求不能强行压制,先观察他需要什么?用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满足他
18RDI的几个要点
⑴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⑵形成规律性
⑶中断以引起注意。
⑷对于能力较好的孩子,比如有目光对视,则要求是把孩子有目光对视变为,经常的目光对视,变成一种习惯。
⑸提升动机,然后增加理解。要注意孩子的自发性,有能力而孩子没有自发性,则一切无效。
⑹要让他的动作、行为、语言等交流载体得到回馈,则自发性可能增强
⑺在所有的RDI游戏中,最常见的失误是没有耐心等待,要在一个动作之后等待5-10秒,不要催促,不要辅助。

19杨教授关于RDI的言论
   ⑴可以用一些手指操和类似的活动来提升注意力,然后开始。
⑵加入突然的变化,就会有情绪的分享。比如突然有一只大老虎“啊呜”出来咬他,或者突然的搔痒他,这种不确定性比较有乐趣的。再比如“打手背”,速度和位置都可以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也是一样的。
⑶要回应他的手势所指,要让他知道我们有反应,在关注他。
⑷可以在玩以前,让儿童自己选择玩具,这样更有兴趣
⑸家长常犯的错误①等待时间不够长②玩具的玩法没有新意③孩子失去了兴趣
20实践中如何操作?如何选择游戏?
可以在游戏进行前,出示一些玩具和游戏方案,问孩子想玩什么?孩子选择后在玩的过程中加入预定的内容(精细、大运动等)场地不要固定,地板、床等随时可以进行。最好不要有教的痕迹。学生的兴奋、兴趣是活动成功的判断指标。

RDI的核心是游戏和日常化,实际操作中要以孩子的表现来调整,不能一成不变。
各个节段的活动可以交替进行,这个没有问题。但是要以孩子能接受为前提。其实一个才刚刚接触0节段的孩子很难去做6节段的东西,(能力达不到)大概相邻阶段的活动的交叉比较多。
21如果孩子沉迷于刺激行为,不想做RDI怎么办?
如果为高功能的孩子,先家长和别的孩子玩,兴高采烈地玩,可能吸引他过来一起玩。他喜欢什么玩具?游戏?可以带入游戏活动中来。
  能力差地孩子,可以从他喜欢地感观刺激开始诱导,比如吹泡泡。
22孩子要控制游戏怎么办?
  游戏时候,最好要轮流,如果不行就告诉他说“不玩了”。也可以在游戏前先和他讲明“你一次 我一次好吗?”同意后再开始游戏,一般可以遵守。
23有的孩子一上车就发脾气,怎么办?
   首先分析原因,有什么视觉、听觉地刺激?还是难闻的气味诱发了敏感的嗅觉?还是孩子把坐车和某些负面体验联系到了一起?(培养他的表达能力,讲不出就哭闹也是问题行为。不会说话的孩子用图片交换系统,会说话的孩子,训练他表达自己的情绪――要和情景配合起来做)
   转移注意力,给他替代品(书、pda)
   上车前先和孩子讲清楚:坐几站、多长时间、有无拥挤。让孩子先有预期,让他安心。
   (其实我们的孩子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思路来解决)。
24孩子的刺激行为多怎么办?
  可以将刺激行为转化为有意义的行为和互动的活动。比如:撕纸可以变为一起飘雪花。(DIR的思路)。
  这种行为此消彼涨,很难严格限制。最好大量增加有意义的和休闲的活动来取代它。
  千万不要强力压制,否则他不在你面前出现,在其他场合会变本加厉。
   25要求某个东西在得到以前会反复说怎么办?
   给他三个小旗,提示他只能讲三次;转移注意力(购物、听音乐等);
  26有的孩子兴趣力低下,只是关注吃的东西怎么办?
    警惕你的训练方法有没有关系?只是把食物当成奖励物?还有,要仔细观察仔细看,找出孩子的兴趣点―――一定有食物之外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20:20 | 只看该作者

re:模仿介入的几个层次:1、完全的模仿儿...

模仿介入的几个层次:
1、完全的模仿儿童。
2、完全模仿儿童的动作,以相同的玩具示范熟悉的动作。
3、完全模仿儿童的动作,以相同的玩具示范熟悉与新奇的动作。
4、完全模仿儿童的动作,以不同的玩具示范熟悉的动作。
5、以相同或不同的玩具示范熟悉与新奇的动作。

模仿介入是打开与孩子交流的缺口,打开孩子封闭的内心的一种方式,并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是促进和孩子互动的一种手段。孩子的注意力在那儿,你跟着模仿时,你的注意力就和孩子一样了,所以容易找到和孩子沟通的渠道,你们站在平等的高度上,所以容易沟通。只有让他对人感兴趣了,他才能自发性的去听,去看,去做,去学,去感觉。



模仿介入

我们知道,自闭症孩子缺乏关注的能力,我们要激发孩子关注的能力,让他能模仿别人,自发的学习。可是有些时候,在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且津津有味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即通过模仿孩子让他来模仿我们,让他做自发性的模仿。以达到我们相互了解、沟通的目的。
年龄大的、高功能的、口语好的不适合模仿
年龄小的、低功能的、口语不好的适合用模仿来与成人沟通交流
模仿介入两个注意点:
1、模仿他。他会注意到:有个人与我一样?他是干什么的?我该怎么办?激发了他的兴趣,会激发他与别人的互动。他能觉察到别人的存在,而不是单单沉浸在自闭世界里。
2、表情夸张。能吸引他的注意办。


模仿介入方法的注意事项:
甲、环境。要简单,不要复杂。避免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乙、玩具。要选择孩子不是太喜欢的玩具,否则孩子容易沉迷于玩具里。要选择孩子中度喜欢的玩具最适合。
丙、难度不要太大。所与孩子的程度相当,不要太难,太复杂。
丁、最好是跟孩子在地板上玩耍。类似以floortime,最好是眼对眼。
戍、准备两套一样的玩具。可以是球类、乐器。有声音的玩具容易引起儿童注意。
己、模仿十分钟。夸大式的模仿效果会比较好(一开始不要太夸张,要跟孩子保持一致)。然后再用五分钟的时间在儿童旁边玩。但要制造欢乐的气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庚、介入期要完全的模仿儿童的行为及声音。但要放大殖民地夸大儿童的动作及声音。
辛、儿童有主动行为时,要响应他,与他互动,不要再模仿他。在介入的过程中,可以穿插其他的肢体、动作游戏。

JA介入

JA(joint attention)是指两人与一事件或物品之间,在分享注意或是确认对方讯息时,所使用的能力,也就是儿童能够注意他人正在注意的事物,或是透过行为可以分享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给他人。---摘自讲义




JA介入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图卡作息表建立固定作息---开始唱歌、游戏介入、中间唱歌、结束
2、每次活动进行前,先进行玩具喜好选择,让儿童自行选出3-5项
3、每次只呈现一个玩具,玩完后即收好,再呈现第二样玩具
4、第一次展示玩具前,先吸引幼儿注意教学者脸部(眼睛)
5、确认幼儿注意教学者脸部(给予提示)
6、展示玩具时,呈现离教学者脸部约15公分距离
7、示范每一样玩具的教法(依孩子状况而定)
8、儿童熟悉玩具后教学者会变化表情与声音以吸引儿童
9、确认幼儿注视后,将玩具移至桌面操作
10、操作玩具时,配合夸张的表情与声音
11、教学者操作数次后,每次中间停顿约5秒,等待幼儿反应
12、与幼儿轮流操作玩具
13、提示以非口语方式为主
14、若操作三次幼儿皆无兴趣,即更换玩具
15、活动进行初期,教学者与幼儿眼睛位置高度应相当
16、减低环境中其他刺激
17、介入时间以15-25分钟为原则
18、玩具选择儿童容易学会与操作者为原则
19、玩具依幼儿兴趣作增减


其实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去管什么RDI,什么PCI,什么JA,什么FLOORTIME,只要能将孩子的注意力抓过来就是成功了。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局限于什么形式,即象我们的孩子那样将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刻板化了。在我们做感统训练时、在做认知训练时,让生活中充满游戏,让训练中充满快乐,才是我们训练的最高境界。就象打太极拳时无招胜有招,我们也要做到这点


想一想我们中国人的教育也是,从小到大,我耳朵里经常能听到很多家长跟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某,你看谁谁谁。”可悲的是,我们的家长们也根本认识不到自己错在了哪里,想想,假如,我们的身边天天有个人这样在说我们,多痛苦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无形中却给了孩子好多压力,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到日思己过,但求最好。有个笑话,是父与子的对话。父:“你看你,不好好学习,林肯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子:“爸爸,林肯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当国家总统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他能做到哪些?他需要哪些帮助?
总之,我们家长要做到下面这些:

一个核心: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欢笑,充满乐趣
两个基本点:以孩子的需求为主;以孩子能做到的为主。
三个一些:期望值恰当一些;心态平稳一些;生活中的训练灵活一些。

广泛性介入:目标要广泛;人员要广泛;要点要广泛;时间要广泛;游戏要广泛。
游戏分几种:
1、沟通性游戏
2、认知性游戏
3、社会性游戏
4、肢体动作游戏
5、规则性游戏
6、追逐性游戏
社会性游戏有5个层次
1、自己玩
2、旁观
3、平行游戏
4、共同交流,有互动,但没有共同的目标
5、共同目标的游戏
肢体动作游戏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游戏。随时随地可以跟我们的孩子玩最简单的游戏,以达到互动的目的,不要以为玩简单的游戏就是功能低而放弃。只要达到孩子与我们互动的目的就OK。要以孩子的兴趣点为,并扩大大。
游戏的几个层次
1、不玩
2、感官操弄(视、听、味觉去操弄玩具)
3、功能性游戏
4、假装性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6#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20:35 | 只看该作者

re:一、有关RDI的理论1。处理自闭症的...

一、有关RDI的理论
1。处理自闭症的第一件事情是:首先观察小孩在各种感观活动上喜欢什么?从这些点上切入则容易成功。比如有的小孩对流水、旋转感兴趣,则把玩具放到水里,喜欢这个活动后,再把玩具放到高处,进一步互动。一般要观察一个月才能(思考:宝宝对什么玩具、声音、光线、触觉等有兴趣?)
2。正常的小儿许多事情不需要教,自己就学会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能呢?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力。学习首先要注意别人做的事情,才会有模仿。从注意到模仿,是正常认知发展的必然阶段。六个月大的儿童就可以看玩具,看家长的反应,反复参照。正常儿童随时随地可以注意,不断学习进步。而我们的孩子需要教才能达到,这是问题的关键。这种一岁以前的能力,非常重要。
3。关于自闭症孩童引导的一些原则:
  (1)模仿孩子的动作,使他能对你笑,这可以启动好多机制,帮助他开始理解一些东西。(这是他的动作,他可以理解所以没有困难)首先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看他怎么想,才能把他带出来。
   (2)专注在人身上或者专注在物身上,是一个很多的分界点。
   (3)要让他感觉是在玩,而不是在教。如果他主动要求“妈妈,来玩”那就成功了。
(4) RDI的要点在于:动作要慢,表情夸张(这一切都要突出你想要突出的重点),要坚持一来一往。
(5)模仿对低功能的孩子较好,游戏则适用于高功能的孩子。如果自发性的模仿发生了,那说明这个孩子进步较好。有时候孩子的情绪问题可以用模仿来制止。比如他哭你也模仿他哭,他就会看着你,想“大人怎么也象我一样啊”,逐渐就不哭了。(有趣的思路)
(6)你的活动比他自己无聊时间的自我刺激活动好玩多了,才能有兴趣。乐趣永远排在第一位,没有兴趣的不作。同时不是你认为有兴趣的去做,要观察孩子的反映,如果他用充满兴奋的笑脸看着你,那就是一个好的活动。(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4新的研究表明,一胎为PDD,二胎也是PDD的几率为2-10%,平均为6%
5 一些有用的书《困难时刻》《黑暗的力量》《。。蝴蝶》《大手牵小手》,有些在当当网上的特殊教育书可以找到。
6一个测试:两个碗一个饭团,看见操作者把饭扣到其中的一个碗下面。问“看见了放饭,在那里找,如果没有看见放饭,在那里找?”
二个测试:一瓶酒,看见后问“这是什么?”回答“这是水”。让他闻,再问“是酒”。现在问“先前认为是什么?现在认为是什么?”第一个回答是“酒”(对自己的心理不了解)
7极为重要的两个问题的思考:
(1)      宝宝对什么玩具,什么声音、光线的刺激感兴趣?对什么触觉的感觉最为敏感?要先观察一个月
(2)      在 日常生活中,你做了哪些RDI泛化的游戏?
(3)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泛化的社会参照?
8有关经验分享
⑾经验分享和社会参照看似类似,但是前者要难度多,因为需要的支持东西很多。
⑿分享分为:注意力分享-情绪分享-经验分享三个层次。
⒀对方知道的不算分享,对方不知道的才是分享;注意力和情绪分享要结合在一起作:教学者要先示范,不用玩具是最高境界。一般来说,玩具要中等难度,太难或他太感兴趣的都不好。他的乐趣在人身上,不应该在玩具上。
9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阿斯博格症的区别:前者易于转化场景,但是注意力不持续。后者则注意力很好,但是不易场景转化。
10 RDI作的时候要注意的三个细节:
①制造不确定性,增加分享的机会。
②家长的错误之一是:等待孩子的响应的时间不够长。
③家长的错误之二是:游戏进行时候,刻板按照流程来作,让游戏变得索然寡味。
11分享式注意力的重要性:
①是正常人主题交往的基础,否则就容易跑题。因为没有看别人的表情,不能接受非语言信息。
②幼儿必须具备三项大的能力,才能进步:分享式注意力、精确听指令、象征性游戏。
③关于上幼儿园:单纯上幼儿园可以学会一些口语、班级常规和规则:排队、吃饭、游戏。但是核心的能力仍然没有进步。但是当孩子具备了观察、共享、参照能力后的话,再去幼儿园,就会自己学习很多。
12有关游戏:
①指物和取物:儿童和妈妈变换指和取的角色,如果他不会指可以辅助他。(延伸活动,可以指物的复杂化,可以用描述语言,装水的(桶),停电时候用(蜡烛))
②套圈圈:可以轮流套,熟练后可以一个人拿着座子,稍微变动,可以增加套的难度。小孩子的兴奋动作可以模仿他一下,以制造气氛。(有趣的分享)。
③洗牌:左右手、两叠牌,制造意外,比如把牌子掉在地下。
④学习机和类似的学习笔:声音的刺激
⑤数字心脏病:12345。。。。,一边念,一边发出数字卡片到桌子上。如果发出的卡片和念的一样,就拍它一下。有两个小朋友在竞争,看谁先拍到,。也可以变成颜色心脏病。
13体会:①动作游戏比固定在座子上的游戏更能制造效果
        ②动作夸张的家长更能让孩子发出笑声,孩子用充满愉快的笑脸看着你是成功的指标。
       ③这种目光参照需要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才能成为一种本能,不需要提示就可以自然的流露出来。
      ④Floortime是一种极端发展学派,涉及自闭症患者的核心,但操作不容易。
      ⑤早期判别自闭症的俩个指标:(12个月以内)叫名字有没有反应,会不会看人。
14关于剧本
  ――――人生就是各种剧本的集合
①剧本是一种最高程度的游戏形式。要求孩子有相关生活经验,再演出类似的戏剧。这样可以将这些经验形成完整的印象结构。
②小孩子一般不易理解时间的概念。可以先把空间、人、事件加入,熟悉后再加入时间的概念。
③剧本可以从不同成员的角度去表达对同一时间的理解,要求先熟悉了再演出。比如:警察抓小偷游戏。家人――看见小偷-打电话-给警察指出小偷;小偷-偷东西-藏起来-被抓住-求饶
④要注意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会有自己的创造力,要让他自己尽量延伸、扩展,不要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小偷受伤了-作手术
⑤要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各个人物的心态,增加体验。孩子们一般都不愿当小偷,可以讲“我是大小偷,你是小小偷,我来保护你”这样比较有安全感。
⑤表演中要有适当的道具,场地布置,让孩子从视觉上容易理解,有困难时候复习剧情。
⑥要把剧本当成一个小型的广泛介入:进行中孩子可以社会互动
15孩子的游戏能力不强,兴趣不多怎么办?

①游戏能力不强,可以做PP简报,让他从视觉上先了解游戏的过程和做法。
②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主题,比如在做饭游戏之前,先看怎么做饭
③一般可以开始先示范各种玩具的玩法,让他熟悉,必要时用情景卡片
④想象性游戏的层次:物体替代(2岁)—属性赋予(它是甜的啊)――无中生有(没有假装有)――角色扮演,这四个层次渐次增高。
⑤有时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分不清真实和虚拟,以及自己在玩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玩烫伤游戏会大哭),一般在涉及情感时,都是先了解自己再才能了解别人
⑥心智理论: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别人的想法。比如他喜欢吃糖果,我给他糖果,他会高兴。他做错了事情,爸爸打他,他害怕会哭。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是对日常生活的辅助理解,不是替代,还是要泛化到生活中。
⑦首先要懂他的心,才能讨他的喜欢。你认为很好玩,他不喜欢,越作越违反他的本意,不会有兴趣。
16反复动作和语言的处理
大量增加休闲娱乐的能力,大量的游戏,培养兴趣。改变引发的情景(更换玩伴玩具,移开于场所之外)。大家不要理睬他,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你的笑、打骂),可能不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21:27 | 只看该作者

re:雨时的评估报告,很好的资料。 火...

雨时的评估报告,很好的资料。

火马智力乐园郭釢玉医生语言功能专项评估检测咨询记录
   2009年8月10日
  (根据郭釢玉医生讲评录音及评估报告整理)
   雨时。评估时6岁7个月,与同龄的孩子做比较。初步诊断结果:
   1、语言表达发展不良。
   2、沟通互动不良。


语言\言语\沟通发展分析
   (一)语言能力分析: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幼童需要两者并进发展才能在6岁前习得基本语言概念,并以语言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主要工具。
   雨时的语言能力整体分数(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PLS)(注,评估报告上有常态分布图。)雨时的分数刚好在中间值超过一点。代表她的整体语言能力在正常范围里,赢了55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1、语言理解:语言理解包括词汇理解、句型理解以及事件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不佳可能使幼童无法听懂他人的话语,间接导致沟通效度不良。因而出现答非所问以及语意曲解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入学后的阅读学习表现。
   雨时的语言理解分数。往后一点,但还是属于正常范围。赢了38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再细化。
   A、看语言理解中的词汇理解能力。雨时的词汇理解很棒。赢了93个。问题又出来了,明明懂得那么多词汇,为什么语言理解的整体分数拉下去了呢?我们再往下看。
   B、语言理解中的句型理解能力。幼童对句型理解能力发展顺序为:0-1岁可以理解单词(例如:嘴巴),1-2岁可以理解简单句(例如:爸爸在骑车),2-3岁可理解复杂句(站着的妈妈有头发),3-4岁可理解复合句(例如:爸爸吃饭的时候妹妹在看电视),4-5岁可理解连接词复合句(例如:因为妹妹没有球,所以她抱走了一只猫)。
   雨时目前的句型理解能力还算可以,相当于6岁6个月。没有词汇理解那么好。
   C、事件理解能力。幼童对事件的理解发展,3-5岁可以在没有具体提示下理解简单事件(例如:弟弟和妈妈要去游乐园玩,他们想坐火车去,爸爸就开车送他们去火车站)。5岁以后可以在没有具体提示下理解复杂事件(例如:我家门前有一条大马路,以前这条大马路很干净,但是自从大家乱丢垃圾之后,就变成一条肮脏的道路了。隔壁邻居张妈妈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她看见这个样子以后,立刻请了许多清洁工人把所有的垃圾都运走,并且贴上告示要大家爱护环境整洁,以后才能持续保持干净)。
   雨时理解这两个故事得的分数5/5=100%。(当时郭医生就上面两个故事讲完后提问,每个故事5个提问,全部对了,就是100%)。雨时对事件的理解能力的发展符合该年龄幼童的表现。
  
  2、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包括表达词汇量、句法架构以及叙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佳可能使幼童无法将自己的意见完整陈述出来,间接导致沟通效度不良,因而出现不爱说话以及有苦难言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入学后的书写学习表现。
   雨时的语言表达整体分数。赢了79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A、词汇表达能力。雨时的词汇量良好,显示个案口语表达内容的词汇变化量与丰富性可达沟通需求。
   B、句型表达能力。雨时相当于6岁6个月的发展标准。
   C、叙事能力。
  故事文法:完整的故事文法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例如:有一天,有一个爸爸带着一个小弟弟自己划船到湖中间钓鱼)、引发事件或问题(例如:爸爸钓到一条大鱼,可是大鱼力气很大,爸爸用力拉,弟弟也帮忙用网子捞鱼,可是根本没办法,不小心船翻了,爸爸和弟弟钓到河里了)、内在反应(例如:湖水很深,爸爸和弟弟都不会游泳,就快要沉下去了,真危险)、计划(例如:岸上在玩球和跳绳的是哪位小朋友看到了,赶快想办法救人)、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岸上的小朋友把跳绳丢到湖中间,让爸爸和弟弟抓住绳子,再把他们往岸上拉)、尝试后的结果(例如:岸上的小朋友把爸爸和弟弟救上岸了。真是千钧一发,没有人受伤)、响应(例如:大家都很高兴,爸爸和弟弟向三位见义勇为的小朋友道谢),结束(例如:所以以后划船去湖里钓鱼要更加小心,一定要穿救生衣,才不会有类似事件的发生)。
   雨时在看图描述这个故事时,可以描述(故事背景6/7),引发事件或问题6/8,内在反应0/4),计划2/7,尝试解决问题2/3,尝试后的后果1/2,响应0/3,合计陈述17/37个故事重点内容。其中较缺乏内在反应、计划、响应、结束。些微容易导致叙事内容的不完整。
   故事结构:目前雨时描述的故事结构属于非焦点性连贯方式。尚无法达到焦点性连贯。故事结构发展约达5岁的发展标准,略微落后该年龄幼童的表现。

  (二)沟通能力分析:沟通互动不良可能使幼童说话不着边际或用语不恰当,导致人际关系不佳,间接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因而出现固执己见以及不会变通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在团体活动中的参与度与适应性。
   根据行为观察,雨时沟通方式以口语为主,在沟通功能上可以表示情绪,表达需求、表示拒绝、传达讯息,但缺乏社交互动的适切性,对于熟悉的沟通者沟通意图较为主动。但是不同的沟通对象有不同的改变,沟通效度尚可。但只有熟悉沟通者可以全部理解,一般互动对象约可以理解80%。

  (三)言语能力分析。
   1、噪音、音声表现。根据音声知觉评估,雨时音质正常,一般日常生活对话音量正常。但是可能由于描述的内容不熟悉或自信心不足而偶有音量略微过小的情形。音调适当,相较于同龄幼童属正常的音声表现。
   2、言语流畅度表现。正常。
   3、音声/语音共鸣能力。雨时在说话发生时不会使用鼻腔共鸣。
   4、构音/音韵发展。雨时的语音清晰度良好。
   5、口腔功能。正常。

   语言/言语/沟通能力初步诊断
  1、语言表达发展不良。(差距在叙事能力的表达)
  2、沟通互动不良。(差距在亲疏关系的沟通)。

居家活动建议:
1、语言表达训练。
   一、增加词汇变化量。在学龄前表达使用的词汇多寡可以预知学龄后的知识学习表现。在孩子还没发展出大量词汇时(3岁前),教导孩子可以利用手势动作结合单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意见。将可以有效增加词汇量。
  词汇量的广度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性息息相关。藉由各种环境中有系统的多变刺激,可以让孩子习得各种概念以及各个领域的词汇,并且在自然对话情境中引导孩子练习说出来,不管正确与否都应给予正向回馈,或是示范正确的词汇运用方式。
  在还是出现词汇不足所导致无法顺利说出自己的意见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给予协助,例如:今天是不是有跟小朋友玩?是玩车子还是盖房子游戏?让孩子还是可以藉由问题中词汇的提示练习在回答问题中词汇模仿的运用。
  二、增加句长。在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后,可以在日常生活对话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丰富的陈述内容,最后辅助将讯息整理成复杂完整句型后,示范一次正确的说法,最后再引导孩子说出。例如:你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东西?今天有吃饭还是面?是干面还是汤面?是里面放有很多牛肉的牛肉面吗?会不会太辣?好吃吗?-------所以,你今天中午在学校吃了一碗有一点点辣的牛肉面喔!所以你去跟爸爸说你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如果孩子仍然感到困难。可以以接句型的方式先让孩子练习句型结构。例如:今天(在-)学校吃了(一碗—)(一---点点辣(的---)牛肉面。并且在尝试练习后给予立即的赞赏,避免过度的给予修正。
   可以经常利用开放式的问句让孩子练习连接词复合句的运用,例如:为什么妹妹一直在哭?——(-因为--)刚刚妹妹想要开门出去玩,(但是)奶奶说不能去,(所以)他就很生气的一直在哭。家长也可以给予其中可能运用到的连接词提示,引导孩子可以使用较长的句型来回答开放性的问题。   
  三、提升叙事与说故事能力。叙事能力的提升与阅读习惯建立有关。除了增加亲子共读的良好经验以外,可以让孩子练习在倾听并理解故事后,在故事重点提示下看图描述故事内容,若是在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或是细节陈述不完整的情形时,家长可以辅助适度给予拉回,并且让孩子可以补充说明。给予多次的正向练习后,将可以建立完整的故事文法架构。
  针对年龄较大的幼童,可以直接以具体重点的方式教导孩子故事文法的重点,让孩子了解在陈述事件以及故事中,应该清楚说明“人事时地物”以及发生事件的原因以及经过,在事件转折的细节上也需要详加说明,否则可能让听者无法完全理解,需要额外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辅助听者厘清。
  家长可以利用观看卡通影片或是电影动画的内容,在观看时利用放映机的暂停功能,将影片内容依剧情演变分为多个小段落,在观看每一段落后给予暂停,请孩子练习自行重述出前一段落的影片内容,家长可以藉此解说并且厘清孩子曲解的概念,在完整陈述后才给予继续观看。可以作为正向增强的奖励。
  每天都建议利用固定的亲子相处时间与孩子讨论当天发生的事件以及特别事项,家长可以作为主导的角色。先告知孩子自己当天的作息以及心情。让孩子有模仿的参考架构。尔后在提供情景让孩子魔方陈述的方式:例如:我今天上班的时候身体很不舒服,还一直流鼻涕喔。你呢?----我今天去学校上课没有这样,但是我跑出去玩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

2、沟通能力训练。
  一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照顾者需要先观察孩子的个别能力,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进行教导。例如:手势动作、图片或是文字。而非一味的要求孩子只用说话的方式来沟通。可以在孩子发展出口语能力前先让孩子学习其他替代的方式,并且是孩子自己也喜欢的方式,并且作为有效的沟通模式,在沟通模式建立后便会逐渐增加沟通动机,提升孩子想要主动模仿的能力,对沟通产生兴趣,才能引导孩子想要模仿语言,进而转变为口语方式的沟通。
  在选择沟通方式时,可以先观察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如果孩子喜欢大动作的肢体游戏,可以在肢体互动游戏中引导还自建立手势动作沟通的方式;如果孩子喜欢看书或是相片,可以再初期阅读活动中引导孩子使用图片交换的方式沟通;如果孩子喜欢观察简单符号,例如商标或是数字,也可以就此建立简单文字沟通的方式。然而无论选择何种沟通方式,都需要在情境中配合语言刺激的输入,并且在教导中也一边给予机会引导孩子模仿口语,让孩子可以将口语与其他沟通方式合并运用,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沟通,并且间接建立口语的沟通方式。
  二是增加沟通功能。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功能包括:控制、表态、传达讯息、表示想象力。在生活中制造可以表达不同沟通功能的情景,(如戏剧表演游戏)并且为孩子示范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可以类化到其他的沟通对象。
   控制代表运用沟通的方式取得对环境以及沟通对象的主导权。例如:命令、威胁、拒绝、争论----等都可以作为控制的形式。控制行为能力与孩子是否可以在该行为后得到正向的增强有关。若要教导孩子正确的控制方式,照顾者必须清楚自己的底线,并让孩子清楚哪一种方式是错误的控制行为,而哪一种方式才是有效的控制行为,才可以避免孩子发展出错误的沟通控制权。
   表态则是表达情感以及对于他人情感的接受给予回报,例如:尖叫、告密、不赞成、责骂----等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由于中国人过去思想以及文化情感都习惯不擅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很少有示范者可以模仿以及学习的对象。所以照顾者首先要每天都想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情绪。例如:我今天买到了一件便宜的衣服,真是幸运。刚刚我不小心把雨伞忘在车上了,真烦!尔后在孩子出现情感的当下引导或是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感:例如:弟弟抢不到玩具很生气,弟弟好想玩那个玩具哦!
   传达讯息是沟通中最基本的行为。例如:陈述事实、询问、回答、命名、展示、解释、承认事实----等都可以作为传达讯息的形式。要让孩子提升传达讯息的广度。照顾者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沟通对象,先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喜欢的事物,避免使用上对下的命令方式,而改采对等式的沟通伙伴关系,并且静心的等孩子把话说完,形成两者间的沟通默契。
   表示礼貌是为了保持社会关系并增进交流。例如:问候、使用合于文化背景的俏皮话,表现礼仪----等都可以作为表示礼貌的形式。在生活中照顾者应该多带孩子到其他社交圈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对象,示范并让孩子了解对于不同亲疏的关系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当孩子的表现不恰当时以修正取代责骂。并且告知对方给予孩子较大的包容和协助,让孩子可以在修正错误的经验学习到与人应对的方式以及社交性礼仪。
   表现想象力是属于各项认知表现的一环。例如:表演、思考、解决问题、说故事等。都可以作为表现想象力的形式。可以藉由绘画、劳作、歌唱演奏以及故事改编的活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并且建构自己的异想世界,给予孩子创作的空间,在开放性的活动中若表现出小小的变化,照顾者应该敏锐的观察出来,并且给予立即的正向鼓励。
  三是提升沟通意图。沟通意图的培养需建立在各项需求的无法满足。照顾着需要提供孩子无法完全自我满足的沟通情景,并且适时以假装不懂或是不急于立即回应的方式引发满足他所有的需要,并且不要再孩子以拉手方式要求时给予相应,让孩子主动以眼神注视沟通者时,才表现出了解的意思。
  四是提升沟通效度。沟通效度的提升将以上沟通方式、沟通功能、以及沟通意图三者关系建立连接。此外,孩童的互动除了语言的教导与沟通外,更要强调其他非语言性的互动沟通。在于孩童互动时/前,须要求孩童有眼神接触与面对面行为后,方开始进行口语互动。
   可观察孩童的行为,找出其他非口语沟通的可行管道,诸如特定姿势、动作、手势、位置、甚至声音等等。诸如有些孩童害怕时会以搓手表示。行为种类与意义视不同孩童个别而定。但藉由对于行为的观察与了解,可以帮助照顾着与孩童间的沟通与互动,并进而引导与改变其沟通行为与模式。
  促进孩童主动表达频率,藉由先前教导之词汇、发音以及辅助手势,经常与普遍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互动之中。尽量避免过度保护或预先猜测的协助动作,务必要求孩童清楚表达之后(口语、手语等并进)方才给予并满足其要求。   
若孩童在手语清楚表示之后但唯有主动之口语表示时,可回应孩童了解其意思,并再次示范标准的沟通模式(含口语和手语)并鼓励孩童务必要模仿发音(能主动发音为主要,能否正确发音为次要)。
  
  3、社交互动发展
   一、改善生理与智力发展与成熟程度。身体机能与动作行为受到限制或发展迟缓等等,都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概念发展与同伴们的接受程度。而认知能力更直接影响儿童的观察、分析以及模仿他人行为的进程发展。此外,语言功能的提升与发展亦可增加儿童游戏的复杂程度,加深孩童与他人沟通的品质。
二、强化自我概念。儿童对自己的感觉与信念会影响着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与成果。建立个人的重要性与成就感能促使孩童更主动自信地与人交往,而藉由培养孩童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使他们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交互动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三、增加与同侪的相处经验。孩童会藉由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同侪的接触经验,透过观察、模仿以及冲突等过程、快速且有效地学习到各种社交的技巧。而藉由与兄弟姊妹们的生活共处,亦可促使孩童学习如何相互照顾、妥协、忍让、以及分享等能力;此外,藉由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与互动,更是孩童学习轮流、遵守规范与认识社交礼仪的大好机会。
   四、合理的期待与要求。父母为孩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者,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期待以及对孩童的照顾与限制,都会影响孩童的社会经验取得与社交行为发展。父母必须依据孩童的发展进程,逐渐给予机会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使他们学习照顾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并遵守社会常规。
  五、照顾者的良好示范。学校与家庭都是教导孩童成熟行为的理想场所,照顾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孩童的管教者以及发展行为认同的对象,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感情、态度、行为以及问题解决技巧等等,皆是孩童模仿学习与潜移默化的重要对象与素材。


郭釢玉医生讲评录音整理:
  日常生活中要多用戏剧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她。当然不是娃娃式的角色扮演,而是真的进入那个角色里面,真正的投入。可以用DV拍下来,促进她自我修正的类化。
  不是让她仿说,而是让她感觉自己在当下应该怎么说。增加她社交互动的成功。用提示,不要太多指导语:“如雨时你怎么说。”不要这样子,要像一个小天使一样,在她耳边说话。使她能自己知道当下该用什么语言取得社交沟通上的成功。
  常找几个包容心强,人格特质比较友善的伙伴来发展亲密关系。送一点糖果,鼓励她们帮助雨时,成为雨时的好朋友。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象一个大姐姐一样,让小伙伴觉得跟雨时妈妈在一起有好处,有吃的,有好玩的。要尽量在她的班级当中找一个,最好是两个小伙伴,做这些亲密关系的培养。
  亲友不太合适。因为太了解她。

郭医生回答我的提问:
  一、雨时总是以我们说她的话来反驳。比方说我说她乱画,她立刻说:你乱画!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教她表达?
  郭医生:这是她反驳的方法。她理解的“你乱画”是为骂人,而不是把这话与事件联系起来。你就这么说:“我没有乱画啊,你看。是你才在本子上乱画了!”她自己会知道,你确实是没有乱画的。你要把话语与事件联系起来。让她明白。

  二、雨时越急越不会表达,有时啪的把东西扔了,人跑走了。这时可不可以象小天使一样在她旁边教她怎样正确表达?
  郭医生:情绪来的时候教语言很难教。负面情绪来的时候,要待她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后再为她修正。

  三、雨时常常以问的方式来期待我们说出她想要说的话,实际上她自己能表达出来。比方说她摔了一跤,不直接告诉我:妈妈我摔了一跤。而是说,妈妈我刚才怎么啦?然后等待着我说,你摔了一跤。这是为什么?
  郭医生:是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总是以问话的方式开启话题。开启话题的方式很多。不要总是问问题。要改变。(后来我仔细听了一下我们的录音,确实,不论是我还是雨时爸爸,还是家人,大多都是以问问题的方式和雨时开启话题的。所以她学会了这样)。

  四、怎样和雨时聊天。
  郭医生当场示范。
  郭;哎呀我们不是昨天有去海底世界吗?嗨,听说你有去海底世界啊?
  雨:是啊。
  郭:雨时请坐,我想跟你聊。你的衣服很漂亮呢!
  雨:还是我在新化买的呢!
  郭:啊,新买的。(郭医生没听懂)我喜欢上面的蝴蝶结。在衣服上面呢。
  雨:是可以拆开的。
  郭:可以拆开的吗?我不知道。我看看。不行啦,你乱说,是缝死的了。
  郭:听说,你有去海底世界啊?
  雨:有。
  郭:真的,我好想去啊。
  雨:是啊。
  郭:一定很好玩啊。
  雨:当你去到海底世界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大的海底隧道,你就会说:哇,好漂亮的海底隧道啊!
  郭:海底隧道啊,我没有去看过哎。我看看。可是我工作要到六点以后。六点以后!可是六点以后很晚了,关门了怎么办?
  雨:下午。
  郭:可是下午我没空吗。
  雨:可是你可以去跟人家请个假。
  郭:对了,我可以去跟人家请个假,这样我就可以去了。你真棒,给了我一个好主意。谢谢你,我的好帮手!
     唉,我好烦恼啊。雨时,我好烦恼啊。
    我烦恼的是,即使我可以去海底世界,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啊。谁可以教教我啊。墙壁?
  雨:(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安慰郭医生)。别。
  郭:啊?桌子?她吗?妈妈你可以教教我。
  我接话:我也不知道。
  郭:雨时怎么办啊。
  雨:你可以搭一辆车啊。
  郭:我不知道哪种车。地铁吗?哎呀,雨时你想睡了吧。
  雨:不是。
  郭:来吗,原来是坐地铁啊。坐到---坐到---坐到----坐到睡着。
  雨:不是。
  郭:坐到----坐到----雨时,你不喜欢我了,你一定不爱我。我那么喜欢跟你聊天。坐到哪呢?你知道吗?你知道坐到哪呢?
  雨:目的地。
  郭:我知道了,坐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坐地铁,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我知道了,下午我去请个假,出门搭地铁,然后坐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就可以看到你说的海洋世界的隧道了。
  雨:是啊!
  (非常高兴与郭医生击掌庆贺)

  郭医生又当场示范了一些另一个主题聊天活动。
  郭医生评价:跟雨时可以很轻松的聊的,因为她脑袋里有东西。尽量引导她说,即使她总是是啊,好啊也可以。量要大,要多。这样日积月累跟人家的沟通才会改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觉得听郭医生的语言讲座及后面的语言评估讲评,收获是非常大的。给我释疑解惑,并且大大纠正了我曾经的错误方式。改变起来我还非常不适应。但正是因为听了讲座,我才开始懂得如何选择故事书。完整的故事文法应该是怎样子的。在讲故事的时候我要如何更多的引导雨时互动并看图讲述。而以前,我还困惑过雨时能识字了为什么不自己看字,只是看图。但现在,我觉得看图未尝就是坏事,至少这样可以增加她的理解。论剑回来,我们每天讲一本《鼹鼠的故事》,都是以接话或者停顿的方式讲完的。讲完后,雨时基本上能自己阅读并且能在偶尔提示下复述出故事的主题。我收获最大的还有如何与雨时聊天。郭医生现场示范让我启发很大。感谢郭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22:07 | 只看该作者

re:古人云:偷书不算偷。。偷帖子应该也不算吧...

古人云:偷书不算偷。。偷帖子应该也不算吧。。

关于阅读,KY继续给了很好的建议。记录在此,以备忘。特别感谢KY。(两次的谈话内容,基本未作整理)

(KY)康妈,我继续来说几个阅读的事情。

孩子现在只爱看菜谱,是受困于他本身的综合理解力的。阅读理解和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人类先发展的语言是母语的口语,而后才是书写个别单字,最后是句子,最后是篇)。如果在口语中还不能理解一些逻辑关系的话,阅读可能就有困难了。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口语水平的发展来确定。

我觉得,孩子现在的阅读(这是一个推断),可以在家读一些对话式的,贴近于口语场景的。比如您的blog里曾经写道,小孩曾经在早上和人打招呼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就可以找一找低年级的语文书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课文?重新读一读。每个句子拆开,和他做回合的练习。初级不要太难的泛读,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我说的“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日出很好看)可以让他想一想,他在小玄家,也为了吃早餐,不睡懒觉,然后造这个句子。

既然他生活中,已经能理解了“别人爱吃面包,我就给别人做”。说明。他现在是对现象和感情有了一定的能力。

我觉得,认知和语言和阅读等等,都可以在一个“主题活动”内进行。比如说体育课(或者其他课)

这样的孩子一般是描述一些体育课有什么器材。然后可能略带一两句地说一说,我很高兴。这个时候,先肯定他,确实有这些。但是这只是是什么的阶段。然后启发他,比如说跑步了。然后再问:跑步什么感觉?“累,困”。怎么就累了呢?因为腿在不停地动。动的很快。所以累了。累了以后怎么样呢?休息。先不写作业了。这样的话,串起来了:做了什么?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些感觉?有了这些感觉怎么办?最后,串起来说出来。今天,我跑步了。跑步的时候。腿总在动,所以我很累。我很想休息。先不写作业了。(我这里举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可能和他的程度有差异。但是是一个框架)我觉得,大人在设定训练的计划的时候,要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和其他现象的联系”几个层次慢慢推进。由浅入深。

再比如如果打了篮球。先给他一张图片:打篮球用什么?手那打篮球的时候,手总在动(大人做几个拍球的动作)。会怎么样?启发他:手很累(很疼)这时联系跑步:跑步的时候,腿总在动,做动作。腿也很累。再问:很累了之后呢?(给一张床的图片),睡觉,休息。

另外孩子会说你我他了。可能他只是记住了。而没有“感知到”。我在学第二外语的时候,就被发现混用代词和鹦鹉学舌厉害。一紧张就重复别人的提问。根本不理解意思但发音居然像学过好多年的。
我自己把那些问答句式画在两个半圆的纸上。练习问答的同时,拼拼图。拼成一个圆。以此表示之间是相互“对立”的。
单独的长句(用英语举例I am a student),就是写在长方形的纸上,切成主谓宾三部分,剪下来,I , am, a sutdent
自己再动手给纸条排序。之后再把主谓宾替换成相近的词语,造句。

我看了您曾经写的康康练习情景说话的时候急得不会说倒茶。我觉得可以把他不会说的这个句子记下来。比如:康康用茶壶倒茶。先练习词组:倒茶,倒水。然后做三张颜色不同的纸条,纸条背后是图片。



精读和泛读的结合:

首先,精读的目的是提高能力(如同数学书上的例题)。其最后的目的,必然是提高泛读的能力。所以,精读是一个模型和钥匙,不是终极目的。目的是读更多的泛读。

如何把精读扩展到泛读?

注意泛读的材料的选择:一是和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相当。二是他的兴趣所在。三是泛读材料应该和精读的材料的内容和语言摆到有一定的重合。(注意第三点,这是一种巩固和强化,并且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巩固和强化。)

泛读的几个步骤:

1.让阅读者随意去看。

2.无意中提问一些关于主题或者句子用法的问题(这并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因为读任何文章,必须要对主题也就是“topic”或者subject有意识去把握。

比如菜谱:鱼香肉丝。这个鱼香肉丝其实就是“主题”。也就是阐释的对象。如果教给孩子理解“结构”和“程序”的话,其实菜谱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

3.自己融会贯通,甚至能阐发。(这个太难,先不考虑了)

2和1我认为仍然应该是结合的。是家长在一旁点一下。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在他似是而非的时候,指点一下(当然不是严格地提问)。起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会让他的泛读变得也很有水准。

菜谱是理解“程序”。“任务”。“结构”。“主题”的好东西。

【我:不过,我还是有些困惑,目前以他的情况,是应该以精读为主还是泛读为主】

我觉得,是每周精读少量的,然后反复强化精读过的“剑法”。

他的泛读一方面是感知,另一方面也要加上互动。就是他的泛读等于用来实践精读学过的语言和方法。他现在,肯定接受不了很多精读的。

因为每一次精读,可能有对他而言,是意味着大量的新方法的涌入。

【我:好主意,围绕精读的内容,用泛读的手段强化。只是需要自己编一些教材,比较难】

泛读的内容,语句和主题都可以选和精读文章类似的。

其实。。。怎么说呢,一些简单的故事书,其实编的是有水平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可能都是类似的内容。课本(至少我看过的新教材的英语课本)肯定是每个课文的语言点和思想有联系。这是肯定的无论一年级的还是三年级的,都是如此。教材都是这样编的

【我:我不知是否误区,给康讲阅读,一直用的课外教材,因为他不能够同步。我也在想是否应该把低年级的课本捡起来用。因为课外阅读书后面题很全面,不用再自己出题,所以就一直选择用这样的书。而课本反而没用上。】

如果低年级课本他没有吃透的话,当时就上的懵懵懂懂的话,是可以用的呀。课本编的有科学性:一个单元接一个单元的。哦。。。这个。。。做题这个事情。。。我觉得。。。对他而言可能有点痛苦吧?如果到了一定的能力,题是自然做出来的

【我:是的是的,所以我把这个阅读强加给他,令他十分反感,现在我头痛不知如何进行,所以才开始动脑子。正好看到你的建议,我还得降低要求,先培养他的兴趣。以前完全抱着讲一遍就要考他的态度,让他反感,因为对他难度太大。】

不用考的,让他掌握了方法,他最后自然而然,不考也会。不用追那个结果,而是要追一个正确的“剑法”

【我:我以为不考他就不知道他是否掌握,其实惘然】

嗯。。。如果他掌握了方法,不考也会知道。。。

【我:他理解这块很低很低,所以,每讲一篇,难度都很大,无论是内容,字词,还是句型等】

我明白,现在不应该讲一篇。而是应该讲一二年级的三四句话的文章。写文章,写三句话的规律和写100句话的规律其实一样。

【我:所以我得想好,现阶段怎么教。】

降低密度。把几句的片段,反复做类似的泛读。(也可以家长模仿着那几句话写个别的文章)他只有理解了几句话的小文,才有可能理解后面特别难的,对不对?

【我:是的,假期就是这么做的,先讲片断短文,然后仿照短文,写一些类似的小文章给他,再讲。但由于没有整体正确的思路,还是比较乱,东一下西一下的。现在在逐渐理清思路】

主要是,练习泛读的时候,反复要强调精读学过的剑法。这样就不乱了。这样的话,就有的放矢了。就会快。这看起来慢,其实最快。康妈,一定不要着急。掌握了一套科学规律之后,按部就班,不断微调。等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其实不知不觉走了很远。

阅读也是一套剑法。做菜也是。其实最主要的部分是:主题和过程。主题:文章有文章的主题,菜谱有菜谱的主题。我见过好多好多到我家来补课的“聪明小孩”。我看到他们都晕了。他们的老师没教他们,看书先看目录。看文章先看题目。

【我: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东西,教起来并不简单。需要很深的功力】

对,其实功力也不用很深,关键是“科学方法”没有。看书不看目录,等于看菜谱不看菜名!比如说,得知道鱼香肉丝是四川菜。再看川菜的菜谱看。那么教阅读的,得先看题目。再看题目的专题所属(比如:关于写家人的还是写景色的?)。再自己好好想想。这类文章有什么特点。才能开口和学生说吧?

一年级语文里面经常有小猫和小狗的故事(我随便编的两个动物)就应该上来先说:这个故事里面肯定要有两个动物:小猫和小狗这就等于看了菜谱:我要做的是鱼香肉丝,而不是宫保鸡丁

小猫和小狗的故事。这里就可以提问了:这是关于谁的故事?复习的时候,加一个环节:小猫和小狗的故事。问孩子:看到题目:应该提什么问题呢?让孩子自己提(关于谁的故事?)

【我:这个康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他还只能回答。不过,你正好提醒我应该提前做这样的训练。】

也可以家长先提一遍,他答出来之后。马上问他:我刚才提了什么问题?然后第二天如果还复习这个文章的时候,可以尝试着问他:咱们昨天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来着?你帮我想想?这样的话,他答不出来也不至于恐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22:35 | 只看该作者

re:挖两个小游戏<捉小鱼> 角色...

挖两个小游戏

<捉小鱼>
角色:网--两个人站立,面对面拉双手,手拉起来,小鱼可以从下面游走。
      小鱼--其他的人,人数不定。小鱼们排成队,依序从网下走。
玩法:网和小鱼们都一起唱“许多小鱼游过来,游过来,游过来;许多小鱼游过来,快快捉住!”用《伦敦铁桥垮下来》的曲子唱。唱到“捉住他”的时候,网落下来,网住的小鱼轮着当网。

《切西瓜》
“切,切,切西瓜,不切一个就切俩儿!”
角色:刀--一个小朋友
     西瓜--其余的小朋友都是西瓜。很多小朋友,坐在板凳上,手拉手成一圈,一圈西瓜。
“刀”围着圈圈走,每走到两个小朋友拉手处,“刀”的手掌就切下去;唱到“俩儿”的时候,刀落下切到哪个小朋友,那个小朋友就起来追“刀”;刀如果被追上就继续当刀,没被追上并且抢先坐到板凳上,那个没板凳坐的小朋友就来当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2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4:23:12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一个游戏:刷刷停;撕撕停;荡荡停 ...

第一个游戏:刷刷停;撕撕停;荡荡停
方法:刷刷停:用牙刷刷小朋友的小手,边刷边说:刷刷--停(这时停住),重复。
      撕撕停:用手撕纸,同样边撕边说:撕撕--停(这时停住),重复。最后把撕下的小纸片向小朋友头上洒下来。
      荡荡停:两人一人抓胳膊,一人抓脚,把小朋友抬起来左右荡,同样边荡边说:荡荡--停(这时停住)重复。
注意事项:家长和小朋友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情绪及语言要有热情,要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调动起气氛,让小朋友真正的乐在其中,在你停的时候迎合你并要求你继续。
第二个游戏:未完的拼图(让小朋友学习理解:完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方法:第一步:拿走几块拼图,把余下的让小朋友来拼,等他拼完后,告诉他:好,完成了,(这个时候,他会发现少了,会找,你要再次强调完成了,不用找了)反复做,直到他听到你说拼完了,虽然不完美,但是停止再拼下去,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拿出几块放到另一边,他能看到的地方,同样等他把其余的拼完后,及时的说:好,拼完了,(这个时候他会把另外一边那几块要求拿过来继续要拼上去,你要再次强调,现在已经拼完了)反复做,直到他听到你说拼完了,虽然不完美,但是停止再拼下去。
注意事项:事先交待这几块是不用拼上去的。(此游戏可训练小朋友的自控力,理解力及改善一定的刻板行为。

第三个游戏:角色扮演,角色互换
方法:拿7-8个杯子及另一个杯子中放有同样数量弹珠,然后告诉他,妈妈放一个空的杯子在桌子上时你把一颗弹珠拿出来放进空杯中,而且我们都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来放杯子及弹珠,所以妈妈放完杯子后离开那个指定的位置闪开,让小朋友站过去放弹珠,然后提示小朋友放完后离开,闪到一边,妈妈继续把另一个杯子套在第一个杯子上;如此轮流反复,直到手中的杯子及弹珠放完,第一步完成,重复几次小朋友要是做得很好,那么妈妈和小朋友互换,由小朋友放杯子,妈妈放弹珠。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警觉性,让他知道避让。
第四个游戏:鲨鱼来了!
方法:找几个垫子或是“懒骨头 ”放在不同的地方当做是岛屿,岛屿间是大海,大家先在大海间走动,也可做出游泳的样子,要做出很清闲的样子,忽然,妈妈大声尖叫:啊!喊:鲨鱼来了!快躲呀!跳上岛屿,并且要露出很害怕的表情。然后做出左右看看的样子,轻松的兴奋的说:鲨鱼游走了,安全了,接着走下岛屿,继续重复。
第一步要做出害怕的表情并尖叫:啊!喊:鲨鱼来了!(反复,如果小朋友能做到跟着快速跳上岛屿的话,就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做出害怕的表情并只尖叫:啊!要求小朋友在只听到尖叫就知道快速跳上岛屿,那么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
第三步做出害怕的表情,小朋友从你害怕的表情上就判断出鲨鱼来了,主动快速跳上岛屿。
注意事项:做这个游戏时一定要表情夸张一些,形象一些!此游戏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及观察力。

第五个游戏:躲闪
方法:老师的道具是用“懒骨头”,我们家里做的话,我想大一点的枕头也合适。拿枕头丢(咂)他,并提示他躲,通过游戏让他学会躲。
第一步:直接咂在他身上,并提示他躲,让他明白,不躲闪的话就会被咂到。
第二步:给他个范围,能随意躲,但不能跑出这个范围。这一步让他能做到,你才拿着枕头做出要咂的样子,他就开始跑闪着躲避。
第三步:也给他一个枕头,但是他不能用来咂你,而是用来挡着你咂过去的枕头。这步让他学会遮挡。
这个游戏可以让小朋友学会用躲避及遮挡来保护自己。
    第六个游戏:还击(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的观察力及自我保护意识!
方法:同上老师的道具仍是“懒骨头”,我想在家里和小朋友可以用餐椅来代替,两人都躲在餐椅后面,找机会(毛绒玩具或是报纸团做为攻击武器)咂对方。做这个游戏是要让孩子知道在要保护自己不被咂着的情况下抓好时机攻击对方。
通过这个游戏自己的一点想法:我想在能做到上面这一步的话,可以把攻击武器换成玩具手枪,虚拟战场。做出假装被枪击中后倒地或是夸张的痛苦的叫声。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想像力。

第七个游戏:察颜观色(哈!没听清老师所说的名称,自己起的)
方法:面对面和小朋友坐在桌子旁边,桌子上放几块积木,要求孩子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小手背后不能乱动。整个过程不能说话,游戏开始前先讲规则给小朋友听。
第一步:先告诉小朋友妈妈指那块,你就拿那块,看妈妈的手势要求来做。先做简单一些,妈妈用手指其中一块积木,如果小朋友没动不明白,可以提示他拿起来,妈妈伸开手,意思是让他把积木放到妈妈手里,如果孩子不明白,第一次做时可以用语言辅助。往后就只用手势来做,先要求他放入妈妈手中,可再要求指桌子的另一个位置,要求他把积木放到所指的位置,还可以要求他把积木一块块搭高,做这些都用手势来要求,不用任何语言。能做到这步再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让小朋友看妈妈的眼睛,告诉小朋友妈妈的眼睛看那块积木你就把那块拿起来。然后开始,做这个时刚开始眼睛看时头也随着转向那个方向,给他明显一些的提示,方法同上,但是这次是把手势改为眼神。(这个游戏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及观察力)
第三步:小朋友来直接拿积木,但是在拿起来之前看妈妈点头与摇头来判断是否拿的对,如果妈妈点头就拿起来,如果摇头就换另一块试,然后妈妈加上眼神及手势来要求小朋友把所拿的积木按妈妈的要求放或是搭。
第四步:同第三部相同,但是角色互换,由妈妈来拿积木,让小朋友用点头和摇头的方式来表达妈妈拿的对否。
注意事项:刚开始做时,妈妈可以用手势,眼神及语言来辅助他做,直到只用眼神来做。
第八个游戏:我要弹珠
方法:第一步:妈妈拿着空杯子,小朋友拿着装着半杯弹珠的杯子,然后妈妈说:我要弹珠,要求小朋友快速的把弹珠倒到妈妈的空杯子中,刚开始妈妈可以抓住小朋友的手来辅助,然后问小朋友:你要弹珠吗?“要”,妈妈快速把弹珠倒入小朋友的空杯中。(做这个游戏时要快,防小朋友被弹珠吸引而没心思做游戏)重复做,直到小朋友可以自己和妈妈说:我要弹珠,并把杯子拿到你前面要求你倒进去,而在妈妈说完我要弹珠时会不加思索的倒回到妈妈的杯子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二步:再加一个装有雪花片或其它东西的杯子,两杯不同,放到小朋友面前,然后妈妈说:我要弹珠,小朋友拿起装有弹珠的杯子把弹珠倒入妈妈的空杯中,同上一步做法相同,只是轮流要雪花片或者是弹珠,如果这步能做到小朋友会根据妈妈的要求拿不同的杯子快速的倒入空杯中,而且也可以要求妈妈把不同的东西倒入自己的空杯中,那么再可以加成三个装有不同物品的杯子同样的方法来做。(这个游戏主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控制力及主动性)
第三步:用点头和摇头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判断妈妈想要的是那个杯子里装的物品,要求小朋友把那个杯子中的物品倒到空杯子中,同样让小朋友用点头和摇头来表达妈妈所拿的那个杯子中的物品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大至方法同上面那个点头摇头的做法一样)

第九个游戏:鬼鬼祟祟的同伴
    理念:观察同伴;发展社交意识和警觉性;步调统一,路线统一
    方法:二人版:先和小朋友一起按统一步骤统一路线把“懒骨头”从这个位置抬起来放在另一个稍远一点位置(如同运货),在抬第三个时,你忽然自己拿起来就走,看他会不会拉你回来?
第二步:两人抬的走一半的时候妈妈松手,仍给他一个人,走开,看小朋友会来会回来拉你继续。(他没反应时,让别人提示一下他应该去拉妈妈回来)
          三人版:第一步方法同上,第二步:第三个人偷偷拿走一个,妈妈要告诉他是被偷走了,离开再去搬时,小偷会鬼鬼祟祟准备又想偷的样子,看他会不会注意小偷的动向,会不会在搬过程中看住自己已经搬来的“懒骨头”,防止被偷走。     
注意事项:在孩子做不到或是想不到的时候让第三者来提示一下。这个游戏主要是训练孩子的“一心二用”及警觉性对周围环境的关注。
第十个游戏:敲鼓
第一步:告诉孩子妈妈从1数到3后就开始和妈妈一起敲,妈妈喊“停”时这不敲了。
第二步:看妈妈的嘴型,妈妈用嘴型来数123,不出声,手伸高就停。
第三步;妈妈点头,点三个就开始敲,手伸高就停。
第四步:妈妈 数出声来,但是123数的时候音调拉得长一些。
第五步:看妈妈嘴型,不出声用嘴型来拖长音数,手一伸就停。
第六步:妈妈可以随意从1数到几,然后再敲,喊“停”就停不能再敲了。
注意事项:以上都能做到后可以由小朋友来主导,妈妈来随小朋友的口令来做。

第十一个游戏:跑,停
方法:第一步:妈妈说:“跑”小朋友开始跑,“停”小朋友就停着不动。
      第二步:让小朋友看妈妈的手势,妈妈伸手,小朋友就开始跑,看到妈妈停着不动,就马上停下不动。
      第三步:换角色,让小朋友来发指令,妈妈来执行,方法同上,先做第一步,再做第二步。
注:个人感觉这个游戏很生活化,没有道具,随时可以做,可以跑的地方跑跑,不方便跑的地方可以用走来代替,这个游戏主要训练小朋友的听觉及视觉观察对指令的执行。
第十二个游戏:交换位置
二人组:当两人同时点头时就可以换位置。
三人组:要求三人同时点头时换位置,只要有一人摇头就不可以换。
方法:第一步:告诉小朋友规则,如果你想换位置时点头,不想换就摇头,只有妈妈和你同时点头时我们就站起来换位置。
      第二步:再加入一个人,三人同时点头才可经换位置,告诉小朋友,想换就点头,不想换就摇头,也要同是观察另外两个人是否和自己的想法一样,都是同时点头时,快速交换位置。
      第三步:躲起来,老师是用“懒骨头”,我想我们在家时可以利用家里沙发侧面,桌子侧面,椅子后面,等等,步骤及方法同上面两步一样,这一步是要求小朋友能做到既要躲起来,还要偷偷去观察别人是点头还是摇头。
注意事项:做这个游戏时,要干净利率,要注意到照顾到小朋友的心理,要让换位置的速度快一点,要是一直停留在点头摇头上,小朋友注意力就会跑掉,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7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