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1660|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融合教育的一次尝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5 13:5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5.14.下午,青岛东胜路小学的10位老师带着10位一年级的孩子来到以琳。李国香老师调出以琳最高组别一(1)A的10个孩子,和他们一起上了三节课。第一节是美术课,第二节是数学课,第三节是音乐课。因为没有多余的教室,三节课的融合教育只好在餐厅进行。座位安排是这样的:每张桌子配两张小椅子,他们的孩子在右边,以琳的孩子坐在左边。

第一节是东胜路小学的刘老师给这些孩子上美术课。她这节课的课题是:感受色彩——认识橙色。她在上课前准备得非常充分,首先,每张课桌上都放好了兑好了的红色和黄色两半杯水彩和一些待用的空塑料杯,还有一张大大的已经经过她细心加工了的水彩纸,还有两支长长的毛笔供他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一起使用。在这样的小细节上,真的非常感谢她们的细心和爱心。

刘老师在前面先演示了红黄两种颜色勾兑后变成了什么颜色。这激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老师做完并讲解后,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并提醒同位的两个小朋友一定要互相帮助。然后,孩子们热火朝天的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我观察以琳的孩子们,一个不知道为什么站起来,一个在玩毛笔,一个在东张西望。不过,还好,老师提问的时候,大家踊跃举手。以琳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上还是没有落后他们的孩子的,并且有点地主的味道。

接下来,刘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涂色。她利用了水油分离的原理用蜡笔在水彩纸上先画出一些图案,用水彩笔涂色时,被蜡笔画出的笔画处就因无法着色而凸显出事先画好的形象。等她画完了,她鼓励孩子们也拿起桌子上的毛笔去尝试。这时候她的指令语为“请小朋友们拿起笔,两个人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画”。孩子们又热火朝天的忙活开了,纷纷拿起笔,蘸饱了刚才勾兑的水彩,下笔如有神了。我们的孩子,大都一把将二人共用的那张纸拉到自己的身边,仔细地、一笔一笔的涂起色来。而东胜路小学的孩子们,大多绕过以琳孩子的手臂,好不容易伸长自己的手努力够着去涂色。——我们的孩子的合作性出现了问题!没有好好的执行老师的指令“两个人合作共同完成”。这是需要我们的集体课上多多练习的。

在这期间,我和身旁的东胜路小学的教数学的毕老师聊了几句。她说:以琳的孩子们上课非常专心,偶尔有走神,这都是非常常见的。他们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时走神和下位的也有的是。她大大的赞扬了我们的孩子,她认为我们的孩子出乎她的意料,发言积极性非常高,参与度都超出她的想象。随后她又问了一下这几位孩子的大致数学能力。她说她对下一节她要上的数学课非常有信心。这让我非常感动,甚至松了一口气。

孩子们的画画完后,刘老师将孩子们的作品分别贴在黑板上,让大家说一说有哪些图形。刘老师的表情极其热情与和蔼,语调极有亲和力,但语速远远超出以琳老师们的惯用速度。提问时,刘老师就让孩子们说出那个物品在生活中是什么颜色(刘老师设计的都是橙色的物品:胡萝卜、南瓜、柿子、秋天的树叶……)随后,刘老师把两位小朋友叫到前边,奖励给他们每人一粒橙色的糖果,并问每个人吃糖的感受。以琳的那位孩子回答的非常不错。回答后,老师让这两位孩子给坐着的所有孩子分发糖果。这里也出现了一点区别:以琳的那个孩子走到每个人面前分糖时,都是将糖果扔给别人并机械地说着“吃糖”。而他们的那个孩子是一直浅笑着、动作很轻地给别人糖。

美术课在刘老师的表扬和祝福中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很开心。稍事休息的功夫,我找到刘老师,问问她作为课堂管理者和操作者的亲身感受。她说:“以琳的孩子们都能积极地回答问题,配合还是非常不错的;确实有个别孩子可能管不住自己,但感觉还是蛮好的,我们学校的孩子也有很多管不住自己;个别孩子不大看我,我就没敢叫他回答问题,担心他不会;上课时,家长们不需要管太多,要放开手,未必坐下来就是好的,活泼起来也很好的,我们一年级的孩子都那样;可能有的孩子不太知道什么是合作,需要加强。(是啊,合作,人家说得多么含蓄啊!)

接下来,第二节是东胜路小学的毕老师上数学课。课题是:厘米的认识(测量概念)。——这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毕老师准备时做了大量简化。上完课她跟我讲,她一边上课一边讲准备了的内容又做了一些简化调整。

数学课之初,毕老师让孩子们练习一种“拃”的手形:只伸出食指和中指,其他三个手指都关闭。并鼓励孩子们用手测量小课桌的宽有几“拃”。分别提问。孩子们大多回答 “4拃”,只有以琳的妞妞回答“4拃多了1拃”,老师立即启发:那就是几拃?提问完毕后,毕老师用自己的手测量她面前的小桌子的宽,并让孩子们数着。结果,她量了“3拃”。她就问孩子们“为什么我们测量出来的不一样?”启发回答,巡回检查和提问。争取给每一个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不打消任何一位孩子的积极性。

这时候,以琳的一个孩子受挫了(或许这个数学课题有点难了,也可能不习惯老师的速度),哭着去找后边的妈妈。毕老师马上回到讲台,面向所有的孩子们说:“现在老师要表扬了,那,我要表扬谁呢?”孩子们都是急切地回答“我”、“我”、“我”,那位哭着的孩子听见老师要表扬了,也赶紧回到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师表扬的降临。好可爱的孩子!

毕老师前边这个课题为后边都是做铺垫的。老师问大家:你的衣服是买的还是做的?以琳的孩子积极回答:买的;做的;送的……毕老师尽可能地提问以琳的孩子。接下来,毕老师放了幻灯片《阿福做衣服》,要求孩子们都趴在桌子上,听她讲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叫阿福,他到裁缝铺去做衣服,老师傅给他量了量,对身边的小徒弟说“身长3拃”,小徒弟就在纸上记下“身长3拃”。后来,小徒弟按照记下的数字做衣服,结果阿福穿上后,非常小,一点都不合适。老师傅也很惊讶,量了量阿福穿在身上的小衣服,竟然连“2拃”都不到!于是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很委屈:明明刚才做衣服的时候量的是“3拃”,怎么做成后又变成了“2拃”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毕老师启发孩子们思考和回答。
东小A:老师的“拃”和小徒弟的“拃”不一样。
东小B:小徒弟的“拃”太小了。
老师引导并总结,问孩子:你们出个主意,小徒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阿福的衣服正合适呢?
东小C:在剪时让老师傅来量“3拃”。
东小D:再接上一块。
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用尺子来量?
PPT展现各种尺子。老师解释:卷尺,皮尺,直尺……

老师:请举起你的尺子!——孩子们都把自己的尺子举起来。
这时,以琳的一个孩子A说:“下课!”
老师:你的尺子上有什么?
以琳的孩子B大声回答:有数字。
老师立即请他到前边大声领读,其他孩子都跟读。完后,老师奖励他一个小贴画。
老师问:还有什么?
以琳的孩子C答:还有这个!(他说不出“刻度”这个词语,用“这个”代替)
老师总结:对了,还有“线”。
以琳的孩子D:老师,我也想说!
老师点头。D说:还有尖尖!(老师的幻灯片上的尺子是一把坏了的尺子,自然有尖尖的断痕)。老师表扬孩子观察很仔细。
老师启发并总结:为什么会有尖尖?——尺子被弄坏了。
老师:还有什么?
东小E:还有两个字母——CM!
老师:谁知道这两个字母CM叫什么?
东小F:CM就是厘米。
以琳E:CM就是数字。(以琳的孩子都没有学过CM,答错了也没有关系。)

老师:要学习CM,就先要知道什么是1CM。请同位一起找一找尺子上1CM在哪里?
以琳F自告奋勇走到老师面前:从0到1(就是1CM)。
老师表扬了他,问:还有吗?
以琳孩子踊跃回答:3-4  /   8-9   /  14-15  /  26-27  /  30-31  /  99-100   /   108-109  
这时候毕老师俯下身对以琳的一个孩子说:你已经回答得很多了,给别人一个机会好不好?
老师:伸出左手,拿起桌子上的小方块,捏好,千万别让它跑了。下面,用你的右手慢慢地从左手中拿出来,左手一直不能动。左手的食指和大拇指之间的“空”就是1CM。(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指令)
演示完后,老师再以自己的手形逐个问孩子:这个“空”有多长?
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固体的长度是1CM。在这个教室里、在自己的身上、在周围的环境中,都可以找得到。同学们,现在请你到周围的环境和人群中去寻找什么是1CM的长度。
指令下达后,孩子们纷纷下位寻找和询问。东小的孩子比较有目的的去寻找,以琳的孩子们有点无所适从的样子,这跟他们没有相应的认知面有关。
然后,老师提问。孩子们回答。
以琳A:妈妈包上的拉链是1CM。
以琳B:我的袖口边上有1CM。
东小A:指甲盖的宽度。
东小B:眼睛的宽度。
以琳C:从眼睛到头顶。——许多小朋友说“不对”!
老师没有表态,而是启发:大家想一想,从眼睛(上眼睑)到哪里可以有1CM?
东小C:从眼睛到眉毛。
老师又回到以琳C面前,请他重新回答这个问题(多么有经验的老师,给孩子一个重新认识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己纠正自己的机会!)。顺利通过,老师表扬。

老师启发大家进行总结:“拃”——不准确;CM——准确。请孩子们回家后再找找什么物品是1CM。
老师顺利而流畅地结课。

数学课上完后,孩子们稍事休息。我找到毕老师,问及她的感受。她笑了笑,说,还好。但明显得感觉到美术课和数学课不一样了。(我将她的话分条整理)
1、以琳的孩子们在美术课上特长显示得好些(言外之意,我心里清楚)。数学课上,以琳的孩子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的难度。
2、这个内容虽然是一年级下册的,但在备课的时候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难度已经降低了很多。1CM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内容,本来约5分钟的教学,在这里贯彻的时候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还是需要循序渐进,再过一年的话(是啊,我们的孩子才大多只有5岁多),再学这个课题,或许会好很多,一定会是另外一种景象(毕老师说话真安慰人)。
3、以琳的孩子,的确有点坐不住。不过,这在一年级很普遍。大多数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都象小野马似的,需要慢慢调教一段时间。

我的观察:在数学课上,以琳的一个孩子站起来喊“下课”;一个孩子说完“老师,我要去厕所”未经老师同意就出去了;一个孩子忘记了在上课,把整个身体转到后面,不知道在看什么。我的总结:东小的孩子的走神是“偷偷的走神”,就象考试时怕老师看见的作弊一样;以琳的孩子的走神是“公然的走神”,他不知道谁在看他的。当然,这跟对环境的关注能力不够有关系。

第三节是音乐课,是以琳的常建英老师和吴敏老师一起上。常老师的总结是:前两节感觉人家的孩子在明显地照顾我们的孩子;音乐课上表现出来的差距还是不小的,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在自律方面,自己管理自己方面,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他都不知道害怕老师,都不知道会让老师批评后害羞。争强好胜的心理需要培养。独立上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需要给予机会。不会听。角色定位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和老师的关系。这还是我们最好的孩子哎。

在此,非常感谢东胜路小学的老师们,也非常感谢台六小学的团委。她们都为这次的融合教研活动做了精心的准备,付出很大的努力。今后,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她们的帮助下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做更多的尝试。也特别的感谢青岛电视台的宣传和支持,让更多的人来理解我们,关心我们,帮助我们。

融合教育,任重而道远。


2#
发表于 2008-5-15 14:08:47 | 只看该作者

re:太好了,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张老师、...

太好了,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张老师、李老师和所有的以琳人为孩子做得太多太好了,抱一下!
至于方老师嘛,太骨感了,不如少抱多KISS,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4:10:39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张雁姐真幽默.

呵呵,张雁姐真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15 14:22:07 | 只看该作者

re:还有啊张老师,我们的孩子其实也怕老师,但...

还有啊张老师,我们的孩子其实也怕老师,但就是表现得那么不“怕”。我知道自己的孩子听到音乐响一点就捂耳朵,可是上课老师他却一会趴一会跷腿一会朝后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老师提醒只能管一会。而且老师如果不严厉的话会越来越肆无忌惮。现在老师有时会凶一点,据说他倒好些了。老师平时讲课不可能总像公开课这样精细和精彩,也不可能时时照顾到每个孩子,教他们守规矩可真是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4:29:19 | 只看该作者

re:是啊,你说得太对了.我们的一些孩子,如果...

是啊,你说得太对了.我们的一些孩子,如果老师对他稍微凶一点,会比较管用.但如果班里孩子很多,老师的确照顾不过来.普通学校的班里大多是40人以上.有的学校甚至是70多!昨天的公开课仅仅是20个孩子.这是什么概念啊,孩子多和孩子少,太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5-15 16:54:54 | 只看该作者

re:张老师给我留言说两个女人抱一起会是亲吻会...

张老师给我留言说两个女人抱一起会是亲吻会是什么光景?原来是张雁在恶作剧。

这个活动早就开始联系了,真的很感谢代主席牵头,也感谢东胜路小学的校长和老师并孩子们。

昨天活动结束后我给我弟弟电话,因为昨天让他帮忙拍一下午的录像。
大方:弟弟,下午情况如何?
小方:不怎么样?
大方:为什么?
小方:为什么?你还问为什么,明摆着,没法融合的事情。
大方:怎么会没法融合呢?下午出的是我们最好的孩子啊。
小方:你以为你最好的就强过别人了?
大方:你能不能好好跟我说。
小方:我心里难受。差得太远了。
大方:我理解。
小方:为了安慰你,我觉得首先是那些孩子比我们的孩子大了一点,半岁到一岁之间。年龄已经优势了,而脑子......
大方:你具体地说。
小方:第一节课是美术,还凑合吧。不过人家孩子都知道这是上课,我们的孩子可自由啦。好在平时训练有素,总算上下来了。第二节是数学,真的没法比了,姐,你别问了,真的没法比。你下次找比我们孩子小2岁的孩子来融合看看吧,说不定都合不起来。
大方:你不要这么打击情绪,总有个过程。、
小方:我只想说姐,你太不容易了,石头有今天。但世上没有几个你的。
谈话进行不下去,我也沮丧了很久。精心准备这么久的活动,在一个门外汉的眼睛里就是这样的评价,还做下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5-15 17:17:59 | 只看该作者

re:掌声鼓励!!

掌声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5-15 17:27:43 | 只看该作者

re:方老师,你就是太追求完美。别忘记这才...

方老师,你就是太追求完美。
别忘记这才是第一次啊。演习和实战当然有区别,要是第一次上战场就立大功那不是太运气了吗?
在我看来孩子们都很棒,如果我们一直这么融合下去,也许普教也可以不那么粗糙和功利,向一条更贴近孩子成长需求的路靠近。这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贡献,独一无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5-15 17:34:55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鼓励。这个活动定好一个月一次,无...

谢谢鼓励。
这个活动定好一个月一次,无论付多少代价我们会继续下去。
回去我再去找幼儿园,找小的孩子看能否融合起来。
ABA----DTT,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方法。
可惜的是因为要录像,有些家长拒绝了这样的活动,他们说他们的孩子不能曝光。我的石头可以曝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5-15 18:25:59 | 只看该作者

re:和6楼的小方抱一下。

和6楼的小方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5-15 19:42: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5-15 22:32:28 | 只看该作者

re:用心良苦!!

用心良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5-15 22:49:41 | 只看该作者

re:小方说世界上没有几个方老师,方老...

    小方说世界上没有几个方老师,方老师太不容易了。相比较之下我感到惭愧,我太容易了,也就是说将来我的林林就不会恢复得很好!!
    qq群里也有个北京的妈妈,她的儿子上初二了,普通中学的初二,我们羡慕的时候,她的回答是一样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儿子有今天她太不容易了。

    看了这个帖子,才让我明白这才是融合教育,这才是我想看到的教育。比我之前想的融合困难多了。

    我的班最多上到明年就辞职,带林林去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5-16 00:02:18 | 只看该作者

re:虽然我昨天不在现场,但整个下午我如坐针毡...

虽然我昨天不在现场,但整个下午我如坐针毡,不停在网上问相关消息,但没有人理我,大家都在忙。
从组织到最后的开课,以琳的一些老师付出太多太多,他们要逐个做家长的工作。这么珍贵的机会,我们肯定要录像,而为了让社会给我们更多的同情和理解,也为了东胜路小学他们的付出,我们需要媒体。谢谢那些同意来上课的家长,同时我虽然可以理解那些不肯来的家长,但我要说,如果你是这样的态度,你已经为你孩子的康复之路垒上了一堵墙。
我想起了石头在幼儿园,在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有异常的时候,老师找我们去谈话就说:他好像没有带耳朵来。那就是他根本不听老师的指令。
我想起了石头上小学,我天天站在窗外,多少次我真想把他拎出来从三楼扔下去。他在教室里摇头晃脑、抓耳挠腮,眼睛里没有老师没有同学更没有课堂,人家都是偷偷走神,而他真是公然明目张胆走神,以走神为荣地走神。
我想起了石头,老师要听写,听写都快结束了,他还没有把本子拿出来;老师要数学测试,同学题都抄完了,他还没有下笔;老师在领读,他突然冲到黑板前写下男厕+女WC;老师让大家默读,他突然脱下鞋子扔了过去。
我想起了上初中的石头,你可以看到他在课堂上不由自主笑了,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可以笑得那么灿烂;你可以看到他突然起来,原来阳光刺眼他不经老师同意就去拉窗帘;他可以被同学骗着冲进校长室:校长,你昨天去找坏女人了,是不是拿的公款,而且扬言打死也不说出是谁教唆的;你可以看到他突然在走廊里飞跑,原来有人作弄他说你跑得比刘翔还快,他就真的跑给大家看。
在深圳,我干儿子的父母对我说:劲的水平已经是一个极限,比他差的真的不要去学校上学,没有用的。我一再地对好友说,有多少孩子可以以目前所要求的去正常上学呢?凤毛麟角。昨天以琳的三节课说明了这一点。
这次在上海,我见到一个家长和他的孩子,很不错的孩子,可家长对我说:前两天学校组织春游,家长陪同,我汗颜那,伤心那,怎么能比呢?
怎么能比呢?不要去比,这是我们经常听的忠告,但不比又怎么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差呢?难道我们要做井底之蛙吗?
融合是可以的,就像很多人说以琳昨天三堂课的融合就是我们希望和期望的。但是各位朋友,清醒一下吧,看看主体是谁?常老师总结得好,别人的孩子明显让着我们的孩子,无论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问题是你一直可以是主体吗?
我在香港跟过几天的资源教室。几个不普通的孩子由特教老师带着做一些他们能做的事情,里面有几个大小不同的其他的普通学生,他们就好像临时义工,帮助这些不普通的人做作业,有时老师组织一下游戏,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老师会在他们交上的一个本子上签字盖章,表示他们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听说香港要评优秀学生,里面有个硬指标是你参加了多少类似这样的公益活动。资源教室里的孩子们只是部分享受学校的资源,而实际上他们是和其他孩子分离开来的。
我们要去努力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地,但是如果不用科学的可行的办法,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5-16 00:04:30 | 只看该作者

re:怪不得油麻菜短信说今天以琳有活动,他在大...

怪不得油麻菜短信说今天以琳有活动,他在大连,这会儿刚到青岛,可惜!
要是他去拍,看法一定和小方不一样。
还有,这个比较本身也不在一个起点上——5岁vs6岁,上学孩子vs幼儿园孩子,就算全是正常孩子,差距也会很明显。

融合教育是漫长而痛苦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耐心、恒心和感悟力的综合考验。以琳的融合教育尝试至少可以给将要上学的孩子一个比照,让我们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虽然知道了方向,还需要费更大的力气来明白怎样调转方向跟上别人。
眼下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大家都孤军奋战在痛苦融合的漫漫征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5-16 00:50:11 | 只看该作者

re:鼓掌融合教育!这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但是我...

鼓掌融合教育!这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但是我个人觉得应该让同年或者比我们的孩子小一岁的孩子来融合比较好,这样更能够有互动的共同语言(孩子们之间)。因为我们的孩子的发育要比一般同年的慢一些。本人愚见。希望继续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5-16 02:32:28 | 只看该作者

re:真的体会方老师和以琳的用心良苦。真好。以...

真的体会方老师和以琳的用心良苦。真好。以琳的孩子做的很好了。

不好意思的说,我的孩子天天8小时都在“融合”,他们的问题是(是我的问题)是从来没有特教过。我肯定的说,我的孩子融合表现远远不如以琳孩子此次的表现。如果要我写他(们)的问题,可以写一天一夜,就算我打字累死了,也写不完啊。但是我这样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特教)的唯一好处是,时时刻刻都在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差别,训练着自己的心理,接受现实,心平气和,并不放弃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5-16 03:56:38 | 只看该作者

re:融合教育真的难哪,如果学校里没有好的老师...

融合教育真的难哪,如果学校里没有好的老师的话,将来就是能随班就读会不会也变成了随班混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5-16 07:27:4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家的小子现在在特殊教育班上课,9月,要...

我家的小子现在在特殊教育班上课,9月,要全天去普通班上课,我也是焦虑的不得了。我每个星期带他到教会的主日学上课,顺便练习融合。虽然老师客气,说他能回答问题,也和小朋友玩,但我一看他们的录像,臭小子整一个格格不入,别的小朋友对着镜头挥手,非常兴奋,他倒好,坐在一边玩沙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09:21:06 | 只看该作者

re:这是以琳最好的孩子在尝试融合.初次进行前...

这是以琳最好的孩子在尝试融合.初次进行前,他们的老师都给孩子嘱咐要爱护这里的弟弟和妹妹.所以,发生了常老师看到的"人家的孩子一直都在照顾我们的孩子"一幕.他们的孩子在年龄上比我们的孩子略大一点,以后我们会考虑在同龄中进行实验.当然,得人家愿意.在这个途径上,总是感觉在求人.那天当我对上数学课的毕老师说谢谢的时候,她说她今天听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词儿了.想想李老师说到的那个拒绝参加的家长,我心里就难过.虽然理解她拒绝的理由,但我真的好遗憾.这么一次好的机会,她怎么就放弃呢?当青岛电视台采访妞妞妈的时候,她的孩子那么好,都被选为这次六一活动的小主持了,她仍然说:我要为这些孩子们尽可能地做点什么.这个片子就是放到我老家放去,我也不怕.

在我们对孩子的特殊教学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很重要.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事情.有的孩子不是不想遵从课堂常规,而是一会儿就忘记了,或者他真的有时候的确管不住自己的手和脚,甚至小嘴巴.在特教阶段上,老师们应该有意识地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这个能力.这对他以后进入普通学校非常重要.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能建立自律意识的.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样.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目标,随时鼓励和表扬孩子为自己管理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象我带的一个四组的孩子,在正常情况下,他可以一直不停在发一个特殊的音.如果有意识地引导,他可以有意识的管自己的小嘴巴,及时的表扬会让他非常高兴.尽管他不能整节课都管住自己.他的表现好象在告诉我:我也不是故意的,我只是管不住自己而已.请理解我.----是啊,一方面多理解孩子,一方面也要给孩子管理自己的机会.合理要求永远是要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0 22: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