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443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让孩子把一句话连在一起说完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4 15:4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觉得我的孩子是会数数的,但只有大人带他,他才说,比如:我说12345,他会说678910,我说:松鼠有几只?他会说:12345。我说1,他2,我3,他4。。。。但怎样才能让他自己说出呢?我说:小白兔,他说:白又白,但他从来不会一句话说完整,是不是我们平时的方法有问题?
2#
发表于 2007-12-24 16:13:01 | 只看该作者

re:我家睿睿也是这样的。他会好些童谣、儿歌,...

我家睿睿也是这样的。他会好些童谣、儿歌,有时自己也很想说。可是说完一个词或者前几个字后,他就会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等着我们重复他所说的后,他自己再继续。如果我们不搭理他,他就会执着的念叨那几个字,一直到我们回应他为止。我总感觉孩子是记住了整个童谣,可就是无法一次性的表达出来。就像茶壶的嘴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于是倒水的时候就老是断断续续的。想了好多办法,还是无果,不知道这算不算刻板行为? 有经验的高人能指点一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24 16:58:10 | 只看该作者

re:最好的方法就是示范.第三者示范.

最好的方法就是示范.第三者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2-24 17:18:39 | 只看该作者

re:这样的表现我的孩子也有,我想几乎所有的家...

这样的表现我的孩子也有,我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比如我的孩子的:
看着月亮就一定要说月光光……,然后就看着你,如果我们不搭理他,他就会执着的念叨那几个字,一直到我们回应他为止。
这就是自闭儿的特点!因为她并没有把说话作为一种表达方法。她不知道她的话能表达什么意义,她的话更多的是一种习惯,说了也就说了,并不是和你在交流。
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他能够背很多的课文,但是,没有用,他只是在执行一个任务。
也就是说:会说不代表着会表达。


如果我的孩子能知道自己做的事(包括说话、动作等)的意义,即使她少说话我也觉得是一个正常人了。但是这个目标太大了。
我想起一个医生说的话:“自闭儿童的最大问题不是语言,而是交流。”我们对孩子的语言训练是为了他们能有正确的发音,但重点是不能放在语言训练上的。
我个人认为教孩子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尽量从表达方式入手,即使能说出一句很短的主动语言,也比说出一大段无意义的话更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2-25 00:11:34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讲得好.

楼上讲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2-25 11:07:03 | 只看该作者

re:张老师说的其实是正常孩子的仿说学话模式,...

张老师说的其实是正常孩子的仿说学话模式,想起别人的小孩子,从小学说话,就是仿说;或者并不能说话时,听着你的话,看着你,他/她的心里是在心里仿说。我家对面的小女孩子现在就在这个时期,11个月大就能听懂不少话了,并且嘴里叽里咕噜的,像在学说话。

而我们的孩子这个阶段,几乎都还不能开口或者在说无意义的词语。

大量有意义的仿说之下,孩子才能建立起语感,也学会在什么情境下说什么话,示范真的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2-25 11:34:41 | 只看该作者

re:更正一下,上面的“仿说”是指用于实现沟通...

更正一下,上面的“仿说”是指用于实现沟通的意义的仿说,不是有自闭症特征的无意义的仿说行为。下面专门转一个贴。

孤独症特征之仿说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特征之一就是无法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虽然很多自闭的孩子会模仿别人的说话,把别人的话再覆诵一遍,或是能模仿电视的广告词,但他们大多无法和一般人做正常的沟通,这种现象称为「仿说行为」。

有些家长和老师因为自闭症儿童有不错的记忆能力,并且能以仿说的方式说出来,所以就试图教它们一大堆的字词和句子,希望他们背下来后就可以和人沟通。可是几年之后,许多自闭症儿童不但仍不会沟通,连学过的字词和句子都忘得差不多。

另外有些家长教师则认为仿说是一种不适当的沟通行为,而尝试着去消除和改变这种行为,而以一般正常的语言来代替。可是有些自闭症儿童不但学不会一般人所使用的语言,反而因仿说行为遭到改变而大发脾气或无所适从。

所以美国的学者Prizant等人认为仿说行为也有他在语言发展上的过渡性功能。较低层次的仿说行为可能是自闭症儿童焦虑或不舒服时出现的语言行为,或是一种自我刺激的行为,所以家长或老师可能要注意的是,是否孩子对目前的活动没有兴趣或感到焦虑?

另外一种的仿说行为具有沟通上的轮流功能。大多是他无法理解别人的话,所采用的一种回答方式。例如,老师问:「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自闭症儿童回答:「什么用的?」这种方式的仿说代表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的沟通行为有反应,也有沟通的意愿,只是他听不懂别人的问话的内容或问话的方式,所以教学者可能要改变一下问话的方式或了解他的语言理解能力。

还有一种仿说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已经能理解别人的话,但还是用仿说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妈妈说:「拿一瓶饮料给我」自闭症儿童回答:「拿一瓶饮料给我。」但他却拿一瓶饮料给他的妈妈。这种仿说就具有理解和沟通的双重功能,所以教学者要注意的不只是自闭症儿童说话的内容,还应包括他说话的情境及说话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最后,要强调的是家长和老师不要急着去改变自闭症儿童的仿说行为。而是应该先了解他的仿说行为是否具备语言理解或沟通互动的功能?试着先去鼓励他的沟通意愿及加强语言理解的能力,然后以他的仿说行为作为沟通的开始和未来语言的发展基础。有时,不妨也告诉其它的孩子,他的仿说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也可促进他和其它孩子的沟通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2-25 14:03:38 | 只看该作者

re:何子的贴子对我很有用,让我心中的零碎思维...

何子的贴子对我很有用,让我心中的零碎思维有了一个科学而系统的总结。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来归纳:
我的孩子经常自言自语,她会一边玩一边说。比如:“搭起来”“放下去”“剥开”“扯一下”“打开”“玩绳子”“打小鼓”……,而这些话是和她所做的事是相符合的。这种表现是有意义的吗?
如果说有意义,但她并不是在和你交流;如果说没有意义,她确实又在表达自己的意思。
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2-25 15:14:11 | 只看该作者

re:睿睿也喜欢自言自语,但大多是我无法听懂...

睿睿也喜欢自言自语,但大多是我无法听懂的音节。在我看来那些音节毫无意义,可我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在用这些音节表达着什么。有时他很认真地看着我,嘴里很清晰的嘟囔着几个字,可我却听不懂。当我告诉他:“妈妈没听懂,能再重复一遍吗?”儿子会认真地再重复一遍或几遍,可无奈我还是不明白。看来自己还得加强与儿子的交流互动,做到了解孩子的每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2-25 15:16:47 | 只看该作者

re:可是,他也能听懂我的一些指令。比如:把手...

可是,他也能听懂我的一些指令。比如:把手机拿给妈妈。过来坐下。站起来。再吃一口饭就可以出去玩等等,儿子都会很顺从,和平时的淡漠完全是两码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12-26 13:29:13 | 只看该作者

re:说自己正在做的事,当然是有意义的.这...

说自己正在做的事,当然是有意义的.
这说明她已经完全理解话的意思并能应用了。
可以在游戏中和日常生活用这些话。

我没有很多的经验,我只带过自己的孩子.
小时候,我觉得主动性的交流,都是在玩中为多.
孩子自己玩自己说的时候,我会想办法介入进去.
我儿子喜欢玩车,我也玩.
总有一天他也注意到我.
有了互动,说话的机会就多了.

不过现在有RDI\地板时光的指引,可能可以更巧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2-28 12:10:0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浪子...

下面引用由浪子林夕发表的内容:


我的孩子经常自言自语,她会一边玩一边说。比如:“搭起来”“放下去”“剥开”“扯一下”“打开”“玩绳子”“打小鼓”……,而这些话是和她所做的事是相符合的。这种表现是有意义的吗?
如果说有意义,但她并不是在和你交流;如果说没有意义,她确实又在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些话当然有意义!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来交流的,但只有认知、理解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就要求孩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是不切实际的。

孩子能在玩的时候进行表达,至少有两点好处:
1、说明孩子已经理解了这些词组的含义
2、孩子能主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对于这种行为,既不要着急去制止,更不要任其发展成为刻板语言。最好能抓住这个机会参与进去,大声赞扬增加孩子的自信和成就感,配合她的语言作出相应的动作,并伺机加以扩充和引入新的知识点,把孩子的自娱自乐变成一个互动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互动的过程中,相信能引发很多的交流机会: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方面,还包括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1 15: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