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7-9-7 11:27:02
|
只看该作者
re:经验交流材料:以人为本多措并举 健全完善...
经验交流材料:以人为本多措并举 健全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为解决重度残疾人托养护理和就业困难问题,我市从“九五”期间开始研究探索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有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形式,可以基本满足残疾人多种托养需求的服务体系。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残联牵头,社会参与,共同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
广州市共有各类残疾人55.6万人,其中智力残疾占5.04%,约2.8万人,精神残疾占9.72%,约5.4万人。加上其他重度无业的残疾人,全市共有10多万残疾人长期依靠家庭的供养和照料。长期以来,他们不仅难以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给其家庭和社会也带来很大的负担。为解决这部分残疾人及孤残人士的托养、康复、特殊教育、医疗保健以及适当参加生产劳动等问题,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一是对街道、乡镇工疗站的性质、归属、责权和运行模式进行规范。在市政府的协调下,全市工疗站统一确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民政部门对工疗站实行行业管理,残联承担具体业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卫生部门提供卫生诊疗和精神卫生教育。形成各部门责、权、利明确,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管理模式,我市残疾人工疗站建设工作得到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并运营的各类工疗机构20个,计划于2008年底前,完成130个工疗站的建设,为广大智力、精神残疾人就近通过工疗服务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二是积极将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纳入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建设工作。2000年3月,为配合我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建设,经市政府同意,市编办批准成立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并确定为市残联直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2001年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广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将残疾人职业训练与保障性安置工场(庇护工场)建设及残疾人安养院建设工作纳入其中,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和重要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广州市安养院逐步发展壮大,内设工作人员编制由最初的150人增加到250人,服务对象由82人增加到近500人。同时,为满足不同残疾人的托养需求,经市政府同意,市残联还先后建立了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广州市康宁农场、春晖庇护工场和广州市康怡之家等托养服务机构。不仅解决了各类中、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还为精神残疾人接受康复治疗和托养服务以及中、轻度智力残疾人参与适当劳动和日常托养提供了组织保障,既有效解除了智力、精神和其它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的后顾之忧,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二、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广州实际,多措并举地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在智力与精神残疾人群中,由于残疾程度不同,他们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为此,广州市残联针对不同残疾程度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针对除精神残疾人以外其他各类中、重度残疾人提供的终身托养服务需求,建立了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针对精神残疾人康复工疗需求,建立了广州市康宁农场、春晖庇护工场;针对轻、中度智力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的愿望以及托养服务需求,建立了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和广州市康怡之家;针对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工疗需求,建立了康园连锁工疗站等。在机构性质上,安养院、康宁农场、展能中心属于市残联直属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康园连锁工疗站、春晖庇护工场和广州市康怡之家等机构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补贴。针对托养需求内容和托养时间的不同,全市各类托养机构分为终身托养型、全托型和日托型服务机构。其中残疾人安养院实行终身托养制,康宁农场实行全托制,残疾人展能中心、康园连锁工疗站、春晖庇护工场和广州市康怡之家等实行日托制。
1、建立残疾人安养院,开展残疾人终身托养服务。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主要是为身体严重残疾和中重度智力障碍,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及孤残人士提供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职业训练、医疗护理和保健的终身托养机构。根据园内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年龄、能力、兴趣等特点,安养院将工作区进一步细化为综合区、成年区、少儿区,根据每个区残疾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开展不同的康复服务,并逐步拓展到职业训练、特殊教育等项目。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实践,安养院已发展成为服务内容全面化,护理、训练个性化,支持系统健全化的综合性托养机构。
2、建立残疾人展能中心和康怡之家,开展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职业康复。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是为轻、中度智力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训练和就业服务的职业康复机构。中心根据智力残疾人的特点采取“依特性施教的模式”,把生活技巧、劳动技能、劳动意识、产品制作、市场需求等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开展了以印刷、车缝、手工制作、清洁庶务、绿化维护、餐饮服务为主要特色的职业培训和康复项目。积极拓展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于一体的残疾人服务新模式,加强与市残联就业中心及用人单位在岗位需求信息上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定向培训和在岗培训的方式,帮助有就业需求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解决其就业难题。目前中心有学员133人,推荐就业60多人次,成功就业20多人。随着中心运作模式日渐成熟,中心已将打造广州市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训练基地和支援性服务基地作为中心未来的发展目标。康怡之家是市残联最新成立的为智力残疾人提供日间托养、医疗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各种康复训练服务于一体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康复服务机构,是市残联服务机构社会化发展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目的是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专业化的康复服务,进一步落实2008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3、建立康宁农场、春晖庇护工场,为精神残疾人实现就业创造条件。广州市康宁农场成立于2006年,是广州市残联直属、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是一所专门为病情稳定的精神康复者提供生活照顾、生活与劳动技能训练的康复培训机构。 春晖庇护工场是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于2006年3月试办的以精神病康复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庇护性就业训练场所。工场现有学员59人。为学员提供日间托养、过渡性的就业训练,协助学员在工作训练中建立规律性的生活及工作习惯,并学习适应一般的工作要求,发展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最终实现公开就业。
4、建立康园连锁工疗站 ,为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亦工亦疗综合服务。康园工疗站是融社区服务、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多种功能于一体、立足于社区的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机构。2006年,市残联、民政局、卫生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共同拟定了《广州市康园工疗机构实施方案》,规定:在各区(县级市)残联成立民非企性质的区(县级市)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在各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设立康园工疗站作为中心下属的具体服务机构。中心与工疗站所需资金由市和区(县级市)两级分担。市对每个中心和工疗站拨给一次性开办费补助;工疗站日常办公费用和工作人员费用由市福利彩票收入中的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和区(县级市)财政分别承担30%和70%;服务中心的办公费用和工作人员费用由区(县级市)财政承担,每年每区约为24万元。中心和工疗站除专业工作人员外,可聘用轻度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作为服务管理人员。为支持全市康园工疗机构的运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等使用的低值易耗办公用品(如信封、信纸等)委托康园工疗机构生产提供。预计全市工疗站网络建成以后,至少能安置3780名精神病康复者和智力残疾人,为社会提供564个社区就业岗位,同时可以缓解残疾人亲属的后顾之忧,在残疾人康复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发展的长效机制
明确公共服务的主体是政府,建立健全各类别、各种性质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制度保证,是进一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改善残疾人状况的基础。
1、 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协同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长效发展机制,切实把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体制的优势,理顺财政转移支付关系,真正意义上体现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使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经费与人员得到保证。
2、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在大力发展机构服务与专业服务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法,不断强化残疾人工作中的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残疾人托养服务事业的发展。
3、加强专业服务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对托养服务机构的管理,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工作者的素质培养,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服务奉献精神的专业人员队伍,为良好的托养服务提供人力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