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899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集中讨论一下关于ABA教学的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6 22: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人非常推崇ABA的教学 平时也比较喜欢看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感觉ABA让我受益很大!因为这门技术不但对特殊孩子有效果 就连我们平时生活当中也无时无刻都在运用ABA方法原理!最好大家举例说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运用ABA方法的最大收获!欢迎各位家长来和我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我们共同进步......
2#
发表于 2007-6-30 23:23:48 | 只看该作者

re:以前贴中有一些零散的介绍,我找了一点,让...

以前贴中有一些零散的介绍,我找了一点,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些精华收集在一起.
ABA简介

方静的留言:
听说过ABA吗?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为自闭症孩子设计的教育训练体系,在我们国家做得最好的是北京的星星雨。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去参观过许多自闭症训练机构和学校,我毫不夸口地说,星星雨的老师甚至于比他们做得还好。要想使孩子康复,必须投入大量的训练,这种训练最好是一对一的,并且每天保证6个小时以上。谁是最好的训练师?只能是妈妈你自己。如果你还没有去过星星雨,赶紧去吧,两个半月的学习加上你自己的悟性,特别是与生俱来的母爱,已经能使你担当训练师的责任。
CFEI1的留言:
ABA是实用行为分析的简称。实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斯金纳所发展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反射)原理。斯金纳认为,个体先出现某些行为,如果这一行为受到强化,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中,这一行为出现的机率就会提高。所谓强化就是奖励,包括给予某种能满足孩子生理需要或社会性需要的刺激物, 前者如食物, 后者如微笑、亲吻等等。实用行为分析适用于教自闭症的孩子一些实际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如穿衣、吃饭、洗脸等。 其基本的策略是将某一行为分解成多个小步骤,然后一个一个步骤地教孩子去掌握。 步骤的多少要根据孩子的功能状况灵活地确定。 一般是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教起, 当孩子熟练地完成这最后一个步骤之后,再教倒数第二个步骤、以次类推,直至孩子掌握所有的步骤。之所以倒过来进行, 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要注意,每完成一个步骤就要同前一个步骤连起来。当孩子完成某一个步骤的动作时,就要进行及时的强化。此外,患自闭症的孩子,动作模仿的能力和动机都不如正常的孩子, 所以,在开始练习某一个动作时,家长可能要用肢体辅助孩子完成动作,当孩子完成这一动作时,及时给予奖励。然后,逐渐提高奖励标准。
AMBLER留言:
用ABA方法训练你的孩子,三到五岁是训练的最佳年龄。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完全长成,如果你的孩子是轻度的自闭症,完全有可能痊愈。重度自闭症的孩子,也能得到改善。使用ABA方法的同时,再去寻找其它的办法。即使服用维他命B6或节食,ABA训练也不能停。我们住在美国医学非常发达的东北部地区,美国至今也没有找到治疗自闭症的灵丹妙药。我只见到我孩子的一个同学对节食反映很好,但也得用ABA方法让他学和他同年龄的孩子相比他拉下的东西。训练的确太苦了,但孩子是上帝让我们托管的财产,我们根本没有选择。
方静留言:
看到网上有很多家长关注ABA,而分解式操作教学是ABA的精华部分,今天摘录以琳个别老师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分解式操作教学有以下特点:(1)将每一项技能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2)强化性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3)使用提示帮助孩子作出正确的反应。(4)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分解式操作教学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给孩子发出指令和要求。(2)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回答作出反应。(3)结果。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来训练,这样孩子在学习中容易得到成功,应该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强化和提示,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反应,并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注意泛化,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案例:教刷牙
(1)正确使用牙刷
和孩子面对面坐在一个水盆旁,让他观察我如何使用牙刷。(不停地说小牙刷,刷刷牙。)看到他感兴趣时,给他一支没有牙膏的牙刷,鼓励他和我一样做。一开始需要辅助,慢慢撤掉辅助,不时的对他进行鼓励,直到完全掌握。
(2)漱口(关键是吐水)
我们各自端一杯水,(他用的是矿泉水),我把水喝到嘴里,然后用夸大的动作把它吐出来,示范给他看,(不停地说吐吐吐出来),可他还是把水全部吞到肚子里。经过反复训练,他开始把水吞到肚子里的同时能吐一点点唾沫,进行鼓励,并有食物奖励,使他有积极性再进行练习,直到能完全吐出水来。接着我做漱口的动作给他看,嘴里发出声音,腮不停地鼓动,他能做以后再和吐水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漱口动作。
(3)使用牙膏刷牙
一开始我用指尖沾一点牙膏,轻轻给他按摩牙床,降低他的敏感性,是他习惯牙膏的味道,然后在牙刷上放少量的牙膏,让他慢慢地刷牙,见过反复训练使孩子能完全正确地刷牙。

宋宇摘抄的总结:
ABA是Applied Behavior Analyses的缩写,是一种常被用来对有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早期行为干预与训练的操作性方法体系。ABA在实践操作上形成一套结构化的方法体系:个案行为状态的观察与记录、患儿能力结构的划分与测试,IEP(个别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者的操作规范与原则,训练计划执行效果的评估等都形成了规范与标准。
ABA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1、分析(分析每个行为和能力,将它们分解到最小单元,一步一步地教,如CFEI1所述)。2、强化(奖励、表扬)。3、辅助(帮助儿童达到正确的反应)。而DTT(Discrete Trial Teaching)即“回合式操作教学法”或“分解式操作教学法”则是ABA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是非常具体、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自闭症儿童学习任何一个课程时几乎都可以用到它:
任务分析→发出指令→给予辅助→及时强化
发出指令后必须对孩子的反应马上给予反馈,反馈有两种,一是正确反应给予奖励(物质与表扬),二是没有反应或错误反应时的应对。没有反应时需分析是不会还是不合作,不合作(但没有不适当行为,只是不理睬)时,可强行辅助其完成然后给予奖励,如果是任务太难,不会时则考虑是否重新分析任务适当降低难度或直接辅助他完成然后给予强化或鼓励他。错误反应,若是故意做错,采用“忽视”的方法。若是畏难,告诉他“不对,再试一次”。若是不合作并有哭闹等不良行为时,制止并重新开始。若制止困难,就应该改换任务,将任务改为不哭闹得奖励(个人总结不知对否)。
总之,ABA是可以应用到生活、学业的全部学习过程中的一套方法,也可以应用与不良行为的改善。是教育我们孩子的法宝。具体可参照本网站的技术栏,其中<<米歇儿的家庭训练计划>>就是非常实用的训练参考材料。另外,还有很多书籍可以参考,我将在下个题目中介绍一些书籍及其购买方式。


Edited by - 宋宇 on 2002/05/09 10:37: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6-30 23:33:17 | 只看该作者

re:梅知老师推荐的ABA和儿童心理学书目...

梅知老师推荐的ABA和儿童心理学书目

这里把梅知老师给我的回复重新贴一遍,方便各位家长查阅。
再次感谢梅知老师的帮助指导!


梅老师,您好

很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我对实用行为分析学和儿童心理学都很感兴趣,在实际教育女儿的实践中也从中受益。我觉得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太大,不能简单地用ABA一种模式解决。所以我觉得掌握原理性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上加以应用更有效果。如果您有上述资料,请帮忙指导我购买,谢谢!

小陈:
您好!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有关实用行为分析方面的系统的教材,但是还是有一些相关的读物,您可以参考使用,具体如下:
1、《儿童行为矫正方法——洛瓦斯训练法(LOVAAS METHOD)系列讲座(附训练方法演示)》 钱秋谨 译 孙敦科 译校 杨哓玲 审阅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1998年5月
2、《早期行为干预疗法及操作》 张庆长 杨晓玲 北京市孤独症康复协会 2001年3月
以上两本书可以在康复协会购买。其中,第一本书把行为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讲得比较清楚,而第二本书则侧重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回合教学,请尽量领悟。此外,最近协会举办了一期“中美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高级研修班”,有一份培训纲要,内容也比较全面,唯一的不足是没有详细的说明,只是一些名词解释,如果没有听课,即使听课而没有实践,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还有一本书《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美]R.G.Mitenberger 著 胡佩诚等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本书可以在六院西侧的润苑书店购买到,可以打电话询问:010—62022415。这本书不是特别针对儿童也不是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但是它更加详细地说明了行为主义的内涵,全面详尽,极易理解。
其实,有一本书是非常好的,是英文的,书名为Cathe Mauriceetal.Behavior Iintervention forYoungChildren with Autism –a Manual for Parent andProfessionals.Austin,Texas.PRO-ED.Inc,1996.
本书的第一作者就是Let Me Hear Your Voice作者,是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据说这两个孩子都恢复得相当不错。本书绝对是一本优秀的教材性的著作,据说青岛的家长已经把其翻译成了中文,另外国内的一家专门从事孤独症早期干预的机构已经购买了中国的版权。
2、关于儿童心理学
1)、《婴儿心理学》 庞丽娟 李辉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幼儿心理学》 高月梅 张弘 浙江教育出版社
3)、《认知发展心理学》陈英和 浙江人民出版社
4)、《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上这几本书可以到书店里查找。
依我的经验是许多医学著作中对孤独症无法解释的问题在心理学中基本上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孤独症儿童的许多所谓的行为问题都不是他们所特有的,许多的正常儿童多多少少都存在,只不过是出现的年龄较小,存在的时间短而已。另外,这些书将指导我们如何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我们的教育和训练,这样才会设定合理的项目和分解步骤,避免给孩子超过其能力太多的项目。
以上各书,仅供参考!
常读常新,最好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梅知
2002、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6-30 23:39:16 | 只看该作者

re:作者:rebecca_chen :2...

作者:rebecca_chen :
2002.12.11


ABA的课程分类(个人笔记摘录整理)

上次北京中美ABA培训班后,一直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心得,奈何工作忙,经验少,一直没有发言。后来我又看了些国内训练的资料,结构化的教材和ABA的原理等,我个人认为,上次培训班中对基本课程的分类比较容易理解和落实,现在把我的笔记和心得写下来,请大家讨论,指正。

应用行为分析(ABA)干涉将基本课程分成如下几类:

一、作要求

“要求”是我们孩子开始和外界沟通的主要目的,在早期甚至是唯一的途径。捕捉孩子的动机是第一位的,抓住动机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作“要求”,是每天必须作的课程。通常需要每天至少给孩子30个以上的机会作要求,如果不够,需要“设计动机”。如果孩子可以正确地作要求了,那么孩子的功能性沟通能力就增加了;如果“作要求”这一课我们可以成功,则可以说孩子已经康复了50%。

教导孩子作要求,对没有语言的孩子可以用图片交换系统,相对比较麻烦。对于有语言的孩子可以用言语提示或手势示范来实现分段式教学,但一定避免犯下述错误:

A、强调语言
如果家长一定要孩子说出要求,孩子说不出,就不满足孩子,会导致孩子不提任何要求,结果封闭得更紧,非常不利。
B、没有强化物
家长会以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是为了激发孩子提要求的兴趣,我们应该给孩子适应的强化物,鼓励他提要求的行为。强化物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口头表扬。

二、非言语性模仿
让孩子模仿简单、粗大的动作,最终目标是孩子看到别人怎么作,自己能模仿怎么作
开始时只让孩子模仿非常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摸鼻子等,关键是让孩子理解模仿的概念。等孩子掌握5-6个单一动作后,就可以自然教学,模仿相对复杂和成串的动作,循序渐进。
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口令问题,如教孩子模仿“拍手”动作时,口令应该是“学妈妈”而不是“拍手”。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孩子可以跟着阿姨学各种舞蹈动作,不要让口令成为最难褪掉的言语提示。

三、匹配/分类

教给孩子相同种类物品的分类

如配对盘子,碗,筷子;配对相同颜色;在一堆鞋子中找出另一只等。最终扩展到能分类衣物,水果,文具等大的种类。

四、听从指令

目标是孩子可以听懂并遵从1到2步的指令。
最先教导的指令有下述几个:

看着我、起立、坐下、手放下、过来
在教导中要先设计好强化和提示方案,非常讲究教学技巧。

五、物体名称听力训练

教学要非常功能化,从孩子常用的东西教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可以用“摸摸。。”、“给我。。。”来测试孩子是否认识。

六、声音模仿

让孩子模仿大人的声音,对没有语言的孩子力度稍大。注意这种课程对孩子可能相当困难枯燥,在教导仿说的过程中,不能用“不”来否定孩子,有时需要先模仿孩子的声音,逐步过度到让孩子仿说。

七、表达、命名物品

用不同的提示形式,引导孩子主动表达他看到的物品和情景。大人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示当前的状态,物品的名称,形状。开始就要求孩子回答“这是什么”的问题是错误的。到一定程度后,才达到自然教学,孩子可以回答“这是什么”的问题。主动提问或表达他看到的东西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上述是对笔记的整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6-30 23:40:37 | 只看该作者

re:rebecca_chen :感谢你将...

rebecca_chen :
感谢你将笔记和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有些概念与我以前的作法确实不同。如“如教孩子模仿“拍手”动作时,口令应该是“学妈妈”而不是“拍手”。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孩子可以跟着阿姨学各种舞蹈动作,不要让口令成为最难褪掉的言语提示。

我以前的教法是:“象妈妈这样做!来拍拍手!”结果孩子总是依赖指令,对发展主动模仿很不利!



朱作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6-30 23:48:35 | 只看该作者

re:whd 3003年发幼儿园...

whd  3003年发


幼儿园上学及家庭ABA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目标及注意事项:
幼儿园 榜样的力量以及工作人员明智的态度,会使孩子得到帮助,产生向上积极的作用。

※孩子模仿、配合、情感方面的进步比单纯知识更可喜。
※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语言训练为核心,以提高社会适应力为目标。
※理解孩子的意思,替他表达出来,体谅孩子的心理情绪,建立信任意识。
● 理解孩子:他还是个孩子;他有障碍;他需要帮助。
● 了解孩子:了解他所存在的障碍;了解他所需要的帮助。
● 有效地帮助孩子
● 要教孩子理解时间观念,学会等待,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是最好的训练时机。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概念,学校行为规范,重点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模仿、配合、自理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语言、认知能力等)。
● 对孩子要多采取肯定态度,培养成就感、自信心,让他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注意保持自己稳定的情绪。
● 积极鼓励孩子,给其自信心。学会欣赏孩子的一点点进步,说一声“真棒!”表扬时要尽量看他的眼睛,真诚、注意声音大小、节奏感(有时要夸张),让孩子感到区别。
● 把握课题的难度,减少孩子的挫折感,用心体会他的希望,用爱的眼神给予鼓励。
● 创造学习机会,设置学习环境。
● 想在分分秒秒,教在时时刻刻。(参与孩子的活动,用有意义的事情去填充他的时间,引导他参与到小朋友们的活动中去,少给他留空白时间)
● 分解目标,循序渐进。
● 语言训练,贯穿始终。
● 坚持原则,惩罚得当。
● 在训练孩子时,要注意发现并且使用强化物。(表扬、拥抱、食物、玩具等)
● 在给予孩子提出要求时(发指令),要坚持原则。(指令一发出,就要完成,以建立训练者的威信。)
● 经常进行喊名字的对答练习。如叫**”,要求他答“哎”,并有5秒钟的目光对视。注意在他应答后,应有问题问他(或有事让他去做),以增强孩子对训练者的信任感。
● 发指令的概念: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所说的话。
● 发指令的意义:让孩子理解(通过语言)别人的意愿,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意识。
● 发指令的原则:及时、适时;准确、扼要;有必要性;可实现性。
● 发指令的技巧:环境单一,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的刺激;观察孩子的反应,给予必要的辅导;根据孩子的语言能力,把握恰当提高的原则。
● 在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就要制止。
● 给孩子提要求要简单、清楚、不重复。
● 应准确地对孩子说现在你应该做什么,而不只是说:你不能怎么怎么样。
● 上课时,注意吸引孩子的眼神。
● 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如无故不停地哭、笑),可采取忽视态度,避免他强化这种行为。等到他安静后,再给他表扬。
● 通过指令,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交换意识,完成指令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合作配合能力。

语言与交际:
※ 利用每一个场合,帮助孩子努力去说话。要达到理解和使用词语,以及打好正确发音的基础。使用简单的语言,强调每一个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 最好不要过早要求孩子在说话时特别注意发音,这会使孩子感到泄气。
※ 开始帮助他说出整个句子“我要吃一块饼干,行吗?”逐步只要轻声给出最少的提示。
※ 在日常生活情景中持之以恒地练习,结合情景施教。

教育原则:
※ 奖善抑恶:及时表扬强化正确的行为;发现不对行为,一有苗头就要制止(说:“不行”),并转移他的注意力,做些有意义的事。但有时也可用忽视法,不理睬,让这种行为自动消退(如无故不停地笑)。
※ 循序渐进,培养自信。
※ 提示鼓励,逐渐减少。
※ 把新的学习与已经熟悉、并带来愉快的一些技能联系起来,把已熟练掌握的技能作为掌握新概念的教具。(如认识红色的后,可将其作为参照物,教他认识其他颜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6-30 23:50:22 | 只看该作者

re:ABA训练参考阶梯注意技能 ...

ABA训练参考阶梯

注意技能
1) 独立地坐在椅子上
2)听到叫名字时有目光对视
3) 听到“看我”的指示时有目光对视
4)听到“放下手”的指令时有反应

模仿技能
1)模仿粗大动作
2)模仿使用物品
3)模仿精细动作
4)模仿口唇动作

接受性语言技能
1) 听从一步性指令
2)识别身体部位
3)识别物品
4)识别图片
5)识别家庭成员
6)听从动作指示
7)识别图片中的动作
8)识别环境中的物品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给物品功能性归类
11)识别所属权
12)识别环境中的声音

表达性语言技能
1) 当问到“你想要什么”时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2)自发地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 模仿声音和单词
4)说出物品的名字
5)说出图片的名字
6)声音要求所需物品
7)对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物品用语言或手势来表示“是”和“不是”
8)说出熟悉的人的名称
9)做选择
10)交换问候
11)回答社交提问
12)说出图片中的,别人的,自己的动作
13)通过功能说出物品
14)说出所属权

认知技能(Pre-academic Skills)
1)配对
相同物品 相同图片 实物对图片 图片对实物 颜色 形状 字母 数字 不相同的物品 相关的物品
2)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区分颜色
4)区分形状
5)区分字母
6)区分数字
7)按顺序数到10
8)数出物品的个数

自理技能
1)用杯子喝水
2)用叉子和勺子吃饭
3)脱鞋
4)脱袜子
5)脱裤子
6)脱衬衫
7)用纸巾
8)小便的如厠训练


中级课程指南
注意技能
1) 听到叫名字后保持5秒目光对视 2)玩的时候听到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隔一段距离时听到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4)听到叫名字时问“什么”
模仿技能
1) 模仿站着时的粗大动作 2)模仿连续的粗大动作 3)模仿有物件时的连续运动
3) 模仿有声音的运动 5)模仿堆积木 6)模仿简单画图
接受型语言技能
1) 识别房间 2)识别表情 3)识别地方 4)听从两步指令 5)给出两个物件
6) 找出视线外的物品 7)识别特征 8)识别职业 9)假扮
10)识别种类 11)识别代词 12)听从介词指令 13)按照描述找出眼前的相应物品
14)按顺序排放序列卡片 15)识别性别 16)识别藏起来的物品
17)就实物和图片回答wh问题 18)就实物和动作的问题回答是和不是
19)通过触摸说出物件的名字
表达型语言技能
1) 模仿说出2-3个单词构成的词
2)被问到“你想要什么”时用句子来回答所需要的物品 3)自发地用句子表示所需物品
4)在一段距离外叫父母 5)按照功能说出物品的名字
6)说出物品的功能 7)根据功能说出並指出身体的部位 8)说出身体部位的功能
9)说出地点 10)说出表情 11)说出类别
12)用简单句型
? 它是一个… 我看到一个… 我有一个…
13)互换信息
? 我有… 我看… 社交信息
14)被问到不知道的东西时回答“我不知道”
15)问“wh”问题:“这是什么”和“在哪…
16)说出介词
17)说出代词
18)回答一般知识性问题
19)说出性别
20)用句子描述图片
21)通过特征描述物品
22)回忆刚刚发生过的情景
23)回答“哪里”的问题
24)说出房间里有什么
25)说出房间的功能
26)说出不同职业者的职业
27)回答“什么时候”的问题
28)描述序列卡片
29)传递消息
30)用手偶扮演角色
31)提供帮助

认知技能
1) 根据相同种类归类
2)给出物品相应的数量
3)将数字和数量配对
4) 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配对
5)配对相同的单词
6)区分多一点和少一点
7)排序数字和字母
8)完成简单的工作单
9)复写字母和数字
10)区分手写的名字
11)画简单的画
12)写名字
13)涂抹
14)用剪刀剪
15)不需要边界上色

自理技能
1) 穿裤子
2)穿衬衫
3)穿外套
4)穿鞋
5)穿袜子
6)洗手
7)大便的如厠训练
8)自己洗澡的入门训练


高级教程指南
注意技能
1) 在会话中有目光对视
2)在小组训练中有目光对视

模仿技能
1) 模仿复杂的顺序
2)模仿玩伴玩
3)模仿玩伴的语言

接收性语言技能
1)听从三步性指令
2)一定距离外听从复杂的指令
3)当人,地点,事情被描述时能说出名字
4)只看到部分时能说出物体名字
5)识别同样的物体
6)识别不同的物体
7)识别不属于同一特征和类别的物体
8)识别复数和单数
9)就短故事回答wh问题
10)就一个题目回答wh问题
11)听从“问…”和“告诉…”指示
12)当给出方位线索时能找出所藏的物品
13)区分什么时候提问和什么时候互换信息

表达性语言技能
1) 对不熟悉的问题回答“我不知道”
2)说出物品属于哪个种类
3)类别里说出物品名字
4)复述故事
5)不通过特征来描述物体
6)回忆过去的事件
7)描述题目
8)讲述自己的故事
9)表达迷惑和寻求帮助搞懂
10)说出高级物主代词
11)运用正确时态
12)提问並复述信息
13)听一段对话並回答有关问题
14)描述消息
15)回答高级的普通知识性问题
16)描述如何做某事
17)描述物体间的相同处和区别
18)回答“哪个…”问题
19)根据所提供的模糊信息提问wh问题

抽象语言
1)回答“为什么…?”
2)回答“如果…?”
3)逻辑地完成句子
4)描述图片里的不规则性
5)回答是/不是(真实的信息)
5)预言结果
6)用别人的观点
7)提供解释
8)根据特征和类别将一个物品排除在外
9)在故事和对话中识别主题

认知技能
1)将人物,地点,事情归类
2)完成图案
3)字词与实物配对/实物和字词配对
4)读出一般单词
5)说出字母发音
6)以某个字母发音为开头说出一个单词
7)说出首,中,尾辅音
8)拼写简单单词
9)描述单词意思
10)识别简单的同义词
11)识别时间关系
12)识别序数
13)识别押韵词
14)根据记忆写出简单单词
15)一位数的加法

社交技能
1) 模仿玩伴的动作
2)听从玩伴的指令
3)回答玩伴的问题
4)回答玩伴加入游戏的邀请
5)和玩伴玩棋类游戏
6)邀请玩伴加入游戏
7)和玩伴互换信息
8)在游戏中给玩伴解释
9)寻求玩伴的帮助
10)给玩伴提供帮助

学前准备
1) 轮候
2)根据观察描述新的答案
3)在小组中听从指令
5) 在小组中互换社交信息
6)在小组中唱童谣
7)被叫到时回答
8)举手回答问题
9)听故事並回答故事中的问题
10)显示並告诉

自理技能
1)刷牙
2)拉链
3)纽扣
4)按扣

摘自“慧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6-30 23:55:07 | 只看该作者

re:BBS 2004年10月发ABA...

BBS 2004年10月发

ABA的基本内容 (1)
罗瓦滋在1981年的书中就阐述了他的方法家庭强化训练项目:孩子一般在三岁半开始训练,每星期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按照各个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五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另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加?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一周的工作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可是大学生或亲戚来帮忙。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较师。也可能是家长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也可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家长可以自己看书了解方法,再开始做。只要有信心,兴趣,和耐心就可以学会。
ABA教学训练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即DTT,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1、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步骤,然后一步步练习;
2、强化(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
3、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4、使用强化物和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 (2)
因为它具体由三个环节组成
1、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
2、促使孩子对之做出回答或反应;
3、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
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作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指令)。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第二步,可以把每项技能分解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
再比如,要教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只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只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将仔细介绍)来促进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这一步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只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必须在摆放之前辩别和区分两件物品,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些,ABA把每项技能分解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
ABA的回合式教学(DTT)与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传统的教学法是被动的听和看,无需作出明确的反应。ABA教学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比如两张动物的卡片和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是那种消极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每次操作孩子必须做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合孤独症的训练,因为他们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课就能学会新的技能。
为了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的教育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回答不出或不正确,可以再问另外一个孩子,如果别的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就可以回答出来。但是孤独症儿童就不一样,必须提示,得到反应在强化如此过程。ABA这种方法更强调对孩子指令后,孩子必须马上做出反应,因此提示的技术更具意义,比如,教一个孩子学会完成两步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站起来,把书放在桌子上”)时,孩子很可能只听从第一项动作指令或后一项指令,所以,给了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孩子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指令,哪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是要对他的正确反应给以强化,强化孩子的正确反应就是操作的第三环节----结果。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提示,他也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3)
强化的使用也是有区别的,对一项练习几天的技能,使用赞赏,(对、很好、好。)如果没有经提示就做正确的反应,就要多给强化,包括更多的夸奖及他喜欢的东西,(好吃的,玩具之类)。
上面这个例子提到ABA另外的两个特点[除了把技能项目分解成很小的步骤和使用提示帮助外),就职是强化和反复练习的重要性。
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他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孩子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对他笑,并拥抱他,孩子可能因此叫更多的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开始对孤独症的孩子的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逐渐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教孩子难的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强化可以放在使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但不要说:"如果你听话,指出哪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这样好象是讨价还价,最好是通过孩子完成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这种操作方式.
强化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愿训练,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对孩子进行名词的理解和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如果孩子真的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反复练习是ABA的重要特点.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孩子才愿意反复练习,因为反复练习,孩子才能更好更快掌握新的技能.不反复练习,就没有达到无须提示也可以正确操作.这样的训练无效.
在美国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孩子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每天了解百分之几的反应是正确的,有百分之几是错的.不过,连续的十遍问同样的问题可能没有意思,可以在正没有提示正确的反应的情况下问几次后再问一些不同的问题.然后回到目标问题上.
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个项目中的几项内容后,比如学习情感的认识时,已经对"高兴","生气"、“难过”有了认识,下一步要求了解“不好意思”了,除增加和练习新的内容(反复给他出示一个孩子在做错事后而感到不好意思的图片,并问他觉得怎么样?)以外,还要随时穿插他已经练习过的话题。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使练习不觉得单调(更有意思);(2)有助于他记住学过的东西;(3)加强他对旧的和新的图片辨别能力。
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孩子所学的技能能够得到泛化。另外,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如果他在学习“分类”,把不同分类的东西(水果、动物、交通工具、文具类或它们的图片)排好,找好几个水果,也找好几个苹果,西瓜,等的例子,这样用不同的例子,反复练习,也是ABA最强调的一点.
或后面一项指令,所以,给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项动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孩子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了指令(哪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要对他的正确反应给以强化.强化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就是操作的第三环节_____结果.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提示,他也能正确做出反应.
ABA一些训练项目
具体操作方法步骤: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包括多种类型的操作,不论你想做什么,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操作,他们包括模仿、理解和表达语言,认知概念,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玩(游戏)能力,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可以用回念式教学(听)来从最基本的能力去教,在美国孩子一般同时学龄前10至20个项目,包括刚提到的每种项目,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下文20—40小时的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一开始,训练是以一对一为主,但ABA也强调泛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作练习课。
开始训练时,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少的环境,比如,找家里睡觉的房间的一个角落,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把小椅子,按照你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选几项要教他们技能或概念(可以参照下面提出的一些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具体概念(名词、物品名词或图片里的物品、动词;自己的动作和图片里人的动作;比较抽象的概念(形容词:大小、颜色、长短、数字、情感等)。训练技能的顺序应该是从容不迫简单到复杂,开始应教与孩子自己有关的内容(比如身体的部位,对家里人的称呼,房间里的物品),然后教更广泛的内容(如房间或社会场所的性能,常识......,在动物园里有什么?什么时候睡觉?医生是干什么的?等等).开始训练前应该先简单地"测查"一下孩子对选定的项目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如果做几次,孩子都能够完成,这项练习技能就算通过了).比如对<<社会角色(医生、警察......)的认知和表达>>的测查,先将几张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指给你看哪个是医生,哪个是警察,哪个是农民...... 。如果这些他已经能够认识,再试他的表达能力
一个一个地问“他是谁?”,如果他还讲不出来,就可以安排社会角色表达》的项目训练。
选择项目应该包括模仿项目(一步模仿,二步模仿,声音模仿,口型模仿等等)理解语言与听指令(一步指令,二步指令,认识东西和图片等等),表达语言(讲出物品的名称,描述图片或复述故事情节,回答有关对此问题的询问);



(4)
认知概念(包括颜色、形状、形容词、代词、性别、物品的作用;相同和区别,分类回答“为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的问题等);社会交往(社交问题,交流社会信息......,学会问问题,转告语言等).生活自理(洗脸,洗手、做饭等,都可以分在目标,分成很小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训练);休闲、游戏(排列积木、讲故事......等)。每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例子去教。
项目: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1)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你了,就可以开始了)。
(2)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拍桌子、拍手、挥手(象招呼似的),握双手,拍腿摇头,点头,转身。用手捂脸,拍肩膀,跳,抱臂,拍肚子,踏步,伸手,敲椅子,*腰,拍头,摩擦手掌等。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予强化,
(4)逐步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或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指令反应正确才给他强化。
项目:摹仿口形的运动。
(1)和孩子面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2)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形动作包括:
张嘴、伸舌头、噘嘴,嗑牙齿、吹的动作,笑、吻、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摹仿动作。
(3)跟别的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步减少到孩子听到口令就能正确反应。
项目:A配对(一双、一对物体)
(1)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力集中。
(2)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 )放在桌子上.
(3)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同时叫配对:"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4)提示他作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第一个物品旁__较近)给以强化.

B.配对(两双.两对物体)
(1)和孩子面对面坐好,使他注意力集中.
(2)把两个不同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两件东西要从开头上不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距离孩子一样远.
(3)拿另外的一件东西方(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给孩子,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在一起".
(4)如果他摆的不对,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说:"不对"并重复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的提示,让他正确摆放好.
(5)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予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步减少帮助和强化.
(6)在孩子学会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后,再练习随意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配对(对两件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1)和孩子面对面坐好,使注意力集中.
(2)和B项操作一样,只是要随时把桌子上的东西位置变动,为的是不要使孩子只是记住固定的摆放位置(比如:杯子在左边,勺子在右边的放法).
注意:在做好了A.B.C三项练习后,可以练习用三.四对的物品相配,教他区别更多的东西.
项目:图片(领悟和表达)
A.领悟:认出图片里的物品.
(1)把图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确定他已注意.
(2)说:"指出(图片上的)......".
(3)用现实提示帮助他正确反应(指出),并予以强化.
(4)强化和提示逐步减少(如以上项目).
B.表达:能够说出图片里的物品名称.
(1)和孩子面对坐好,确定他已注意.
(2)拿起一张图片给他看,问:"这是什么?"
(3)提示孩子说出正确的名称.
(4)给予强化,强化和提示和以前项目一样渐少.
所属关系(领悟与表达)
A.领悟
(1)在孩子的附近有熟悉的人(他能够看见),要求孩子:"去摸摸......比如:去摸摸华华的手").
(2)提示他正确的反应(去摸摸华华的手),给以强化.
B.表达
(1)你指着一个孩子认识的人的衣服或身体的部位说:"谁的衣服(或身体某部位)?
(2)提示他作出回答(比如:"这是毛毛的衣服"并给以强化.
(3)和以上的操作一样,逐渐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要,不要(比较喜欢,比较不喜欢)
A.不喜欢的东西.
(1)和孩子面对坐着.
(2)把一件东西不想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拿给孩子,问他:"你要不要......(某物品)?"
(3)提示孩子摇头或讲出"不要".
(4)孩子做到时,就立刻将东西拿开(最好是再也看不见了),给孩子以强化.
(5)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步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喜爱的东西
(1)和孩子面对坐好.
(2)拿给孩子看他喜爱的东西(玩具.食物等),问他:"你要不要......(物品名)?
(3)提示孩子点头或者讲"要".
(4)孩子表达后马上把东西给孩子.
(5)逐渐减少提示和对他强化.
C.要和不要的区别
(1)和孩子对坐.
(2)随意交替地将孩子有兴趣的东西拿给他,询问他:"你要不要......(东西名称)?"
(3)提示正确的表达,并以强化.
(4)逐步减少帮助和强化.
社交问题
(1)对面和孩子坐好,让他注意你.
(2)问他一个社交性问题,帮助孩子讲出正确的回答.
(3)给他强化,并逐步减少提示与强化.
可以问的问题包括: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你(今天)好吗(高兴吗)?"
"你住哪里?"
"你的(兄弟.姐妹.)是谁?"
"你喜欢玩什么?吃什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
"你在哪里上幼儿园?"
"谁是你的朋友?"
"你的家住哪里?"
"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你的生日是哪天?"
"你的老师叫什么?"
选择技能
(1)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2)拿两件他喜欢的东西,(拿在你的手中)给他看.
(3)问他:"你要.......还是......?"
(4)提示他讲出或者指出他最喜欢的东西,马上给他.
(5)逐步地减少提示,他每次讲对时,都要把东西给他.(开始时用来选择的两样物品应该一件是他十分喜爱的物品,另外一件是他稍微有兴趣的,这样做,有助于他们理解(分辩)和(选择)的概念.
注意孩子还不会说话,可以教他用手指点所选择的物品,他如果已经能够较快地选择摆在他面前的物品时,可以让他对一些看不见的物品进行选择(比如:"你要苹果还是饼干?....."还要注意,每次问话时要变换名字的顺序,避免他只讲后面的物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6-30 23:57:13 | 只看该作者

re:ABA的基本内容-2(5)项目:...

ABA的基本内容-2
(5)
项目:描简单的画
1、把纸和笔放在桌子上
2、做示范画一个东西,同时要求孩子画同样的
3、提示孩子画这样东西,并给与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所画的东西可以是:
竖线,横线,十字架,圆圈,数字,各种形状,笑脸,花,车,房,人,彩虹。。。。


项目:孩子给你两样东西
1、把几件东西放在桌上]
2、要求:“把....和......给我”
3、提示孩子把那两样东西给我,并以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你提示合作最好是同时拿起两件东西。一手一件,如果他的理解比较困难,可以将你的用语简单化,比如说:“球,小车”,而不用“把球和小车给我”,也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很自然的要求他拿两样东西,比如:“去拿袜子和鞋子”之类。

项目:分类(配对,认出,说出名字)
A配对
1、把几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卡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2、拿出一张卡片(卡片上面的东西和以上的卡片中的一组是一类,让他配对,(放入相同种类的一组中)
3、提示他把卡片放入适合的一组中(比如:桌上有菜、汽车、椅子、.....等卡片,提示他将拿到的火车卡片放入汽车上---同属交通工具一类),并以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认出分类
1、老师在一堆卡片中将相同的卡片归为一组
2、要求孩子:“指出.....(比如:食品/交通工具/.....)的卡片组”
3、提示他指出相应的一组,并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C讲出分类名称
1、老师在一堆卡片中将相同的卡片归为一组
2、问孩子:“这是什么?”
3、提示孩子讲出分组名称,并以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如果你的孩子对相配图片分类有困难,可以使用实物。


(6)
项目:代词(我的,你的)
A领悟
1、和孩子面对面地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2、让孩子摸摸(你的,我的)(衣服或身体的部位)
3、提示(或手把手)或示范他正确地做出反应,并强化
4、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5、先教使用“你的”,再教“我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领悟)

B表达
1、和孩子面对面地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2、问:“谁的.....?”。
3、提示回答:(比如:“我的手?”)给以强化
4、、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5、先教“我的”在教“你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表达)
注意:
你的孩子学会领悟代词以后,连续几个星期后再教他练习说出代词,这样会对他更易掌握,更明确



项目:想出(猜出)/讲出你描写的物体(看得见或看不见)
A看得见
1、把几件东西(苹果,香蕉)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使他注意
2、说:“我在想吃一个长在树上的,红红的,可以吃的东西”。
3、提示他讲出苹果,并讲出他的名称,给他苹果以强化
4、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看不见的
1、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著你
2、说:“我希望有个(描述)园园的,可以踢的东西”
3、提示他(猜出你所描述的)说出东西(球),并给以强化。
4、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开始时,放的东西不要太多(2、3件),东西之间的区别特征要有显著的不同(颜色,形状,功能.....),以后逐步选择比较有相近特征的东西,可以提示按场所,地方区别


项目:回答关于物体和图片中的问题
A物体
1、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著你
2、给他看一个物品,问他一个问题(见提示内容)
3、提示孩子正确回答,并给予强化
4、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 图片、照片
同上,物体改成图片、照片
询问和回答的范例:
A关于物体
一、
1、这是什么?是香蕉。
2、这是什么颜色?黄色
3、你拿香蕉干什么?我吃香蕉
4、香蕉是什么?水果
二、
1、这是什么?是棒棒糖/冰棒
2、这是什么颜色?红颜色
3、你用他可以干什么?我舔他
4、你在哪里买的冰棒?在商店
B 关于照片
1、这是谁?妈妈
2、她在什么地方?她在客厅
3、她怎么样?她很高兴
注意:开始时只要求他回答两个问题,然后再逐步教他更多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这个项目很困难,可以先按一个固定的顺序问问题,然后逐步改变成不同的形式。


项目:简单句式
A它是.....
1、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著你
2、给他看一个物品,问他:“这是什么?”
3、提示孩子正确回答:“这是球......书等",并给予强化
4、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我看.......
1、和孩子对面坐好,,给他看一个物品,
2、问他:“你看什么?”
3、提示孩子正确回答:“我在看(图中的物品)",并给予强化
4、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C我有......
1、和孩子对面坐好,,给他一个物品,
2、问他:“你有什么?”
3、提示孩子正确回答:“我有一个(手中的物品)",并给予强化
4、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学会B项内容后,可以教他说出图片中的几样东西(如:我看到了一个房子、一棵树、一部汽车....等),使用儿童画册的内容来泛化这项技能



(7)
项目:简单的相互交流
A我有.....
1、和孩子对面坐好,,给他一个物品,你自己手里拿另外一件物品
2、举起你的东西说:“我有一个......(你的东西的名称)”强调东西的名称,讲的慢些
3、提示(示范)孩子也说:“我有一个....(他的东西的名称),他能够正确的表达就给予强化
4、几次练习之后,可以更换物体再练习,然后可以让他自己从盒子中挑选物体来练习句式
5、在他学会了“有什么....”之后,教他其他表示(形容)物体的句型
6、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我看....
1、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看物体B,你看物体A
2、说:“我看物体A”
3、提示孩子说:“我看物体B”,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实际例子:物体
1、我有一只鸭子,我有一头牛
2、我的鸭子是黄色的,我的牛是黑色的
3、我的鸭子叫“呱呱”,我的牛叫“牟牟”
4、我的鸭子生活在水中,我的牛生活在牧场

图片和书
1、我看球,/我看花
2、我看车、树,/我看人和蛋糕
3、我看红耗子/我看蓝色的球
4、我看男孩在走路/我看女孩在做游戏
5、我看汽车里的女孩/我看滑梯上的男孩子


项目:询问:“.......在那里?”的练习


项目:回答常识问题
动物题目:
1、狗是怎么叫的?
2、什么动物“汪汪叫”?
3、狗可以做什么?(看门)
4、牛住什么地方?
5、.......
颜色题目
1、太阳是什么颜色?
2、什么东西是黄的/红/绿/蓝色的?
3、.....
社会职业题目
1、(救火员/医生/司机....)是做什么的?
2、谁给我们看病?
3、.....
节日题目
1、(....节)是什么时候?
2、(十月/五月/....)里有个什么节日?
3、春节我们做什么?
4、.......
物理特性题目
1、糖有什么味道?
2、讲出什么东西是酸的?
3、你摸冰有什么样的感觉?
4、雪是什么颜色?
5、什么东西是软的?
6、什么东西大?
7、.......
季节题目
1、四季是哪四季?
2、热的一季?
3、冷的一季?
4、夏寄做什么?



(8)
项目:回答“........在哪里?”的问题
这类问题有:
1、你在哪儿睡觉?
2、你在哪儿洗澡?
3、你在哪儿吃饭?
4、你住在哪里?
5、在哪里买菜?
6、炉子在哪里?
7、妈妈在哪里上班?
8、哪里有滑梯?
9、哪里可以看到老虎?
10、到哪里可以游泳?
11、生病了到哪里去看病?
12、到哪里去买书?
13、到哪里可以买到油条(汉堡包.....)?
14、你去哪儿理发?
15、........
注意:除了口头(示范)外,还可以使用照片/图片来提示孩子


项目: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
A用图片
1、和孩子对面坐好
2、给他出示一个人在做动作(在某种场合从事某种活动)的图片/或照片(比如:一个小朋友在海滩游泳)
3、讲述图片中的故事“比如:“有一天阿毛去海边游泳”“
4、询问孩子关于故事中的问题(阿毛去哪里了?谁到海边去了?阿毛到海边干什么?)
5、提示他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6、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B 简单地讲故事
1、和孩子对面坐好
2、给他讲一个简单的故事(比如:“有一天,妈妈去商店买冰淇淋”)
3、询问他有关故事的问题(比如:谁去了商店?妈妈到哪里去了?妈妈在商店里买了什么?.....)
4、提示他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5、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C简单儿童故事(书)
1、和孩子对面坐好
2、给他念儿童故事书的一页(一二句话)
3、询问他关于听到的故事内容的问题(不是要求他复述,而是回答询问)
4、提示他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5、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D讲比较难的故事
1、和孩子对面坐好
2、给他 讲一个四句话的故事(比如:“有一天,一个叫阿毛的小朋友到公园玩,他发现一个红色的球,他把球带回给了妈妈,晚饭后他玩了一会球就睡了)
3、询问孩子有关故事的内容
4、、提示他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5、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有困难,可以从更简单的故事开始(如:”妈妈去了商店“”谁去了商店“?


项目:听从“问”和”告诉“指令
A问
1、在遇见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问.....”(“问毛毛他多大了”)
2、在实践中提示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示范他询问:“毛毛,你多大了”)
3、那个小朋友回答后,你马上给孩子一个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B告诉
1、在遇见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告诉.....”(“去告诉毛毛你多大了”)
2、用实践提示和口头示范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旁,并且说出(要求说的话):“毛毛,我六岁了”)
3、孩子说完马上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C问、告诉随意练习



(9)
项目:解释(描述)话题
1、和孩子对面坐著。让他注意你
2、要求孩子:“给我谈谈(关于....)内容见下面实例:
3、用提示帮助他说出有关题目内容中的三件东西并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可以用的实例:
1、节日、春节:是一个节日。在冬天过 。大家那天在一起吃饭。
2、地方、学校:我在拉萨路小学上学。我的老师是王老师。我的同学是王昆
3、家庭,妈妈:我的妈妈是马林,她在学校里教书,她很爱我
4、运动,溜冰:我和爸爸去溜冰,我们在夫子庙溜冰场溜冰,我滑得很快
注意:开始先讲一句,逐步增加到两三句



项目:回答:“为什么....."?和“如果......?”的问题
A为什么
1、和孩子对面坐著,让他注意你
2、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吃饭?”)
3、提示他作出正确的的回答(“因为我饿了”)给以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如果
1、对坐好
2、问一个问题:比如:“你如果觉的饿了,你会做什么?”
3、提示他正确回答(“我会吃东西或吃饭”)并强化
4、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询问的内容可以包括:1、吃饭/饿了
2、喝水/渴了
3、睡觉/困了
4、哭/难过
5、笑/高兴
6、看病/不舒服
7、洗澡/脏了
8、穿大衣/冷了
9、打伞/下雨
注意:用日常生活的情况,比如孩子要喝水(或饮料)时,问他为什么要喝水?

同时帮助他回答:“因为我渴了”
也要教他从图片上回答问题的方式(比如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孩子从自行

车上摔下来,哭了,问他:“他为什么哭?”提示他说:“因为从自行车上摔下

来了”

如何叫给自闭儿童中枢行为(1)
如何教给自闭症儿童以中枢行为:训练手册(1)


谁应该使用这一手册

这一手册运用范围广泛,这一手册中的例子主要关注的是自闭症儿童和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家庭互动。之所以使用这类例子,是因为这些例子显示了这一程序适用于社区。但是,最初的研究是由大学生、语言治疗师和从事严重残疾的无言语的自闭症儿童作出的。 其后的研究是针对大一些的孩子和有残疾的成人,包括有语言和无语言的。从事治疗的人有父母、教师、心理学家。小儿科医生、社会福利工作者等等。因此,对学生、教师、语言治疗师、心理学家和兄弟姐妹以信其他同自闭症个体和其他患有严重障碍的、不同年龄和不同功能水平的个体进行互动的人来说,使用这一手册是十分有价值的。 最希望得到改变的目标行为包括:说话、语言、社会行为、破坏性反应。但是,正如手册中的例子所显示的那样,许多行为都有希望得到实现。


现场测试程序和结果
这一手册是以一系列公开出版的经验研究为基础的。此外,这一手册经受过反复的检查,以保证这一程序适用于大范围的人口。 现场测试包括下列各个阶段:首先,手册的室内检查。将这一手册提供给来自我们的大学的人,这些人并没有参与写作。在他们进行阅读之后,提出反馈意见并作出修改。接着,他们应用从自闭症儿童手册上学到的技术。为了评估临床医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技术,设计了一个操作准确度计分系统( a Fidelity of Implementation scoring system),并对每一个治疗师的成绩作了计分。准确度评估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指导必须是清楚的、适用于任务的、连续的,孩子得注意治疗师或任务;
(2)需要经常布置的维持性任务;
(3) 如果适合于儿童的发展水平,需要呈现的多种线索。
(4) 在选择刺激项目时,应该给予儿童以重要角色。
(5)奖励应该及时、 依随性的(contingent)、连续的、并且是有效的;
(6)在大多数时间运用直接强化物;和
(7) 奖励应该依随于反应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7-1 00:11:00 | 只看该作者

re:秋爸爸的小阶段奋斗史:http://...

秋爸爸的小阶段奋斗史:
http://www.elimautism.org/lead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5&ID=7663

http://www.elimautism.org/lead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83&ID=8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5:49:52 | 只看该作者

re: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ABA为中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ABA为中心,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体技能,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时,在融合其他的方法,比如FLOORTIME & RDI的方法。这样对于全面指导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7-21 10:57:3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闪亮...

下面引用由闪亮的石头发表的内容: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时,在融合其他的方法,比如FLOORTIME &amp; RDI的方法。这样对于全面指导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
下面引用由闪亮的石头发表的内容:
有很多关键点 国内很难做到,所以在国内有好多人做ABA都走样了。

你上述说的都很有意思,有具体的事例吗?愿闻其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5:46:02 | 只看该作者

re:1、在众多的教育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是有...

1、在众多的教育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在孩子没有接触过训练的时候,最初的学习能力  配合能力 都比较差,孩子也没有最基本学习规范,即便是能力,孩子也很难表现出来,这样要求我们用一种方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有良好的行为规范,ABA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出我们孩子的这些能力。当孩子能够配合了  能坐的住了  有学习的积极性了。这个时候我们在结合一些其他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这些方法应用起来 也比较顺手。如果孩子根本不坐下来,怎么能用地板时光教学,而且这种方法的精神也得不到体现。RDI也是如此。不过不管那种方法,只要对我们的孩子有用  就是好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要死定住一种方法  也不要什么方法都要学  最好我们要学会一种对我们孩子最适合的方法,然后在学习其他的方法  取其精华。这样可能对我们的学习更有利。
2、在众多的机构都在提倡ABA ,也有很多的老师也说自己用的是ABA的方法,可是有的人,ABA翻译成中文是什么。他们的都不知道, 有的虽然知道简单的ABA ,但是在操作上  会出现很多细节上的错误,其实ABA 本身要求的很高  而且把任务分解的很细致,如果我们在细节上在犯些错误,岂不是对孩子犯了更大的错误。比如关键点的  指令  辅助   强化   停顿等等的  他们对老师操作的要求很严格,只要把握住了这样的关键点,孩子才能做出很好的反馈,孩子才能一点点的进步,而且细心的观察孩子我们才能发现孩子  下一步的要求是什么。在国外做ABA的都一个治疗小组  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有合理的分工  以及专业的指导,而且在细节的操作上  国外的治疗小组都有比较科学严格的指导。所以大环境都在提倡ABA   都在使用ABA教学,做的专业与否,这就需要我们斟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7-23 11:35:54 | 只看该作者

re:赞同楼上的观点,有些家长听课后觉得ABA...

赞同楼上的观点,有些家长听课后觉得ABA很简单,自己在家也能做。其实不然,在操作过程中有很多要点,怎样发指令,辅助的等级,辅助程度的降低等等,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包含了很多技巧。有很多家长也在教孩子剪纸,教孩子发音,但是进度很慢,是孩子能力低吗?不是,是教的问题。家长会觉得在机构孩子进步快,这就是ABA操作专业与否的区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7-27 09:51:16 | 只看该作者

re:我问个问题,如果孩子一刻都不能安静下来,...

我问个问题,如果孩子一刻都不能安静下来,那就不可能对他进行ABA的训练啊,如何让他安静夏历坐在小凳子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7-29 10:45:29 | 只看该作者

re:记得好像是谁说过,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先用A...

记得好像是谁说过,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先用ABA练习“安静的坐在小凳子上”。具体操作也讲过,搜索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17:01:41 | 只看该作者

re:老师在和孩子接触的时候,我们刚开始不急于...

老师在和孩子接触的时候,我们刚开始不急于给孩子训练项目,而是要对孩子有个直观的了解,然后在根据评估结果,做个客观的了解。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时候要和孩子进行快乐的游戏,让孩子首先接受你,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精神统合的方法 或者地板时光,当孩子对老师有了一点感情,我们在慢慢的引导孩子坐在小椅子上,进行训练。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当孩子可以坐下来了,我们在慢慢的进行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27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