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6576|回复: 29

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5 2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newhorizonshk.com/htm00096.htm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jiqing on 2003/02/23  22:04:05</font>
 楼主| 发表于 2002-11-11 13: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各位好!



人气还不够旺,我又想站出来提醒大家:



彭先生的背景如何我们可以不看,他这份计划中最关键的“乙部”的具体内容也没放在网上,我之所以向大家推荐它,可能觉得比较适合“学习型”的家长,因为彭先生着意引导大家从自闭症特有的文化与所谓正常的文化的差异入手,来寻求帮助自闭人士的途径,对结构化好还是ABA好仍然很茫然的家长,我相信这篇文章应该可以帮助我们部分地解决一点认识问题,至于训练的操作中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确实还需要我们靠悟、靠摸索。



那些训练孩子完全靠“拿来主义”、不想自己亲自制定计划的家长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这并不是一份拿来就可以用的计划。我觉得在自闭儿家庭我们作家长的必须学会做“学习型”的家长,做有心人和苦心人!



请想想相对于孩子所需要的,我们所知道的和所能做的是不是太少太少?



真怕你们错过了这篇不错的文章。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jiqing 重新编辑於 2002/11/11  15:26:36</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11 16: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Jiqing,你好!

看得出您是一个“学习型”的家长,自闭症教育的有心人。我自以为也是这类型家长,总结五年来的学习实践体会,我觉得我们家长和孩子一样,也有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几个阶段,认识自闭症——实践自闭症教育——总结提高——再认识——再实践——再提高……,每个阶段也都需要我们努力实践和刻苦学习相结合。认识自闭症阶段就是先了解自闭症相关知识(本文和宋维村的“自闭症学生辅导手册”、林玉叶张正芬的文章这类基本知识介绍都是很好的学习教材),同时调适好心态。实践自闭症教育阶段就是先了解自闭症教育的各种方法并开始实质性教育训练,到可信的训练机构学习是这阶段的捷径,结构化教育、行为分析、感知运动教育等教育方法教材是此时的主要学习内容。总结提高阶段则重点在IEP(个别化的教育训练计划),此时除了了解IEP外要用心学习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这也是IEP的基础。高层次的再认识、再实践、再提高阶段则要求对自闭症教育的理论体系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此时除了体会自闭症教育的相关理论体系(如心灵理论、执行功能理论、中心聚合论等)的指导意义外,也要对自闭症及脑科学研究的进展有所了解,并指导我们的教育训练,这个阶段对于“非学习型”家长和机构是没有必要的,但对于你我这样不满足于“拿来主义”的家长是需要的。

谢谢您对宣传普及自闭症知识的热心,为了为孩子们撑起更晴朗的一片天空,我们共同努力吧!

晓东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晓东 重新编辑於 2002/11/15  11:26:54</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12 12: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繼青﹕真是好文章。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充滿理解﹐透徹的中文資料。 謝謝你。每一位家長都該好好讀一讀。它會幫我們更好的理解我們的孩子。只有理解孩子我們才能更好調整心態﹐更好的幫助他們。。建議曲春把它放到技術文章或推薦網站裡去﹐太有價值了。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            --哥林多后书四章八节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瑞雪 重新编辑於 2002/11/12  12:37:33</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13 0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有他们与生俱来的一面。自闭症的孩子首先是个孩子,他们虽然被划定在“自闭症”的大圈子里,但是我们仍要记住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有被尊重的需要,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训练对他们肯定是必要的,但是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特性同样重要。彭先生的这篇文章我相当喜欢,也许是解释了我心中一直的疑虑,也让我对自己的一些做法更有信心了。谢谢jiqing。<img src="images/icon_smile.gif" border=0><img src="images/icon_smile.gif" border=0>



黄花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15 1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谢谢JIQING!

这是非常好的一份资料,各位家长特别孩子刚刚诊断的家长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有助于深入理解自闭症。

最初建立正确的观念,可能会少走许多弯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2-6 13: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请问大家:为何我进这个网站没有字,只有空格,该如何进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2-6 18: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请问晓东我打印下来的资料全是乱码,增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2-6 20: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稍微改动一下,重播时间是每周二三四的下午3点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2-6 20: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COPY下文章后,应将字体改一下,最好改为全部是宋体。另外的原因就是病毒,用杀毒软件杀毒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2-7 07: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刘建树,你好!

最好先选择网页上需要的内容(可用鼠标拖动选定),然后选择“复制”,再打开一个新建WORD文档,选择“粘贴”,这时就可对此WORD文档按需要进行编辑后打印了。

晓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12-7 1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http://www.newhorizonshk.com/htm00096.htm

彭先生文章的乙部内容没放在网上,附录内容是诊断标准和训练计划的有关表格(无法在此粘贴)。以下是彭先生文章的甲部内容。



自閉症兒童之心理及教育訓練計劃

PSYCHOLOGICAL & EDUCATIONAL PROGRAM for

AUTISTIC CHILDREN

(P.E.P.A.C.)

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先生

Mr Fritz PA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香港羅富國教育學院教師証書(1984)

香港柏立基教育學院特殊教育教師証書(1986)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及特殊教育之深造文憑(1988)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育心理學之教育碩士(1990)

香港女青年會電腦專業文憑(1991)

香港大學教育心理學家之專業訓練碩士(1993)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 序 —

投身教育界已有十多年的時間,期間曾遇過不同的孩子,其中對於自閉症孩子及他們的家長感受特別深刻。因為以往接觸過不少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在面對社會大眾時,或多或少面需要各方努力配合,才能融入團體中,放下歧視的態度,慢慢接納他們。然而,自閉症孩子行為較難受控制,但基於外貌正常,體格健全,一般人難以接受及體諒這群孩子,反過來會怪責家長管教無方,才令孩子這麼頑劣。身為自閉症家長所承受的不是「歧視」的眼光,而是「鄙視」的態度,令人痛心又無奈,也更使我下定決心去鑽研這課題。

有不少人對於自閉症均抱有很多疑問,例如認為他們是弱智的,或是精神病,這些都是由於外間對自閉症孩子的心理及教育問題認知不足所引起的。其實他們是有才華的,只是情況有如「閉」字一樣,「才」能被鎖在「門」內,有待我們發掘。但又因為他們的天性不懂自我啟發,抑壓的才能時常引起情緒或行為問題。

為了破除大眾對於這一群孩子的誤解,希望透過此書,總結我對自閉症的經驗,與各位家長及專業人士分享,讓大家能夠掌握自閉症的問題。現時處理自閉症的方針,似乎是由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處理情緒及行為問題,而家長及教師則承擔教導孩子知識及技能。可惜,單從任何一方出發,均不能完整地了解問題,也就一直未能建立一套全面的訓練方法去改善他們的境況。作為專業的教育心理學家,由於有個人專業知識及相關經驗,且能同時從兩方面審視問題所在,因此能從教育及心理兩方面去解開自閉症的死結。相信各位教導自閉症孩子的人士,如家長、教師及其他有關人士最需要的是先調整自己對自閉症的觀感,再訂立訓練方法。但願這本書可帶給各位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認識這些可愛孩子的天賦能力。

此外,其實每個人或許都有些微自我傾向。因此,閱畢此書,不單是對自閉症孩子增加理解,思考如何與不同文化人士融合相處之道,也有一個人內省的功能。

彭智華2000年1月

目錄 頁數

序 2

甲部 : 訓練需要的理解

A. 自閉症的兒童 4

B. 自閉症的診斷 5

C. 學習及行為問題 6

D. 服務對象 7

E. 訓練計劃的背景 8-9

F. 了解文化差異的死結 10-11

G. 與自閉症文化對話 12

H. 心理及教育訓練計劃的精神 13

I. 學習能力的理解 14-15

J. 訓練目標的訂立 16

K. 教學環境的處理 17

L. 教導方法 18

M. 學習方法 19

乙部 : 訓練計劃的範圍

N. 專注力的訓練 20

O. 認知能力的提高 21

P. 不同形式的訓練咭 22

Q. 餘暇技巧的訓練 23

R. 社交技巧的訓練 24

S. 生活適應的訓練 25

T. 言語溝通的訓練 26-27

U. 情緒控制的訓練 28

V. 行為問題的處理 29

W. 感知機能的訓練 30

X. 生理需要的滿足 31

Y. 學校的安排 32

Z. 支援服務 33

附錄 :

1. 參考資料 34-35

2. 自閉症的診斷指引–美國精神科學會之精神錯亂診斷及統計指引(第四版) 36-37;3. 自閉症的診斷指引 –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病菌分類(第十版)1994 38-39

4. 自閉症兒童症狀檢視表 (家長專用) 40-43

5. 自閉症兒童訓練紀錄量表 44-56

6. 自閉症兒童訓練目標範本 57

甲部 : 訓練需要的理解

A.        自閉症的兒童

1.        一九四三年Kanner, L. 界定自閉症這類人士的問題,使更多人明白他們的處境。

2.        自閉症之英文學名為 “Autism” 。這詞由兩個希臘字根所組成,‘aut-’的意思是自我,‘ism’則是指一種傾向或狀態。顧名思義,自閉症所指的是這類人士會不尋常地沉醉於自我世界之中。

3.        他們的才華潛能正因為他們的症狀,好像被一道門鎖於他們的世界裡,而這種現象並不是因為外在因素影響,而是因為自己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

4.        自閉症的成因,各國眾多的專家經多年之研究,已有不同的推論,發現他們的腦部有輕微受損,但暫時沒有確定的成因。

5.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他們的成因並不是後天環境所造成。這計劃的重點是因應他們的已有問題,而設計合適他們的心理及教育訓練計劃。

A.        自閉症的診斷

1. 根據 <Fauman, M.A. (1994) Study Guide to DSM-IV, American Press.>的指引,假若在一名兒童身上同時發現他有以下的問題,該名兒童便可能患有自閉症的問題。

一. 社交障礙

二. 言語遲緩

三. 固執行為

四. 以上的問題在三歲前發現

2. 他們的智能程度也由極之超卓的智能以至極之嚴重的弱智。而智能問題並不是判斷一位兒童是否有自閉症傾向之準則。

3. 由於自閉症兒童有以上的特性,他們在日常學習及行為方面都產生很多的問題,令我們關注。

4. 雖然我們可以將他們歸類於自閉症,但他們自閉傾向的程度可由極之輕微以至極之嚴重。

5. 如需要這方面的專業判斷,可向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尋求專業的診斷。

圖(一)

自閉症的特徵

C. 學習及行為問題

1. 與人溝通產生障礙,未能達致思想交流。

2. 鸚鵡式說話,重覆使用某些語句。

3. 推理及假想的能力弱,學習能力較差。

4. 缺乏了解別人感受的能力,不懂與人建立關係。

5. 學習興趣並不廣泛,專注力短暫。

6. 不平均的個人發展步伐,令人難於認識他們真正的能力。

7. 長久失敗的生活經驗,失去自信心。

8. 錯用行為問題表達意念,使人產生反感。

9. 對感官刺激有過敏反應,造成滋擾。

10. 容易被環境影響情緒,情緒波動幅度很大。

11. 天生固執的性情,難於適應生活上程序的轉變。

12. 時常做重覆的動作,自我刺激。

13. 體格正常,較同齡兒童活躍。

14. 偏食行為嚴重,每天容易產生適應困難。

15. 其他有別於一般人士的行為。



D. 服務對象

1.        此項心理及教育訓練計劃的內容,是本人希望總結自己對自閉症兒童的專業知識及與他們一起成長的生活經驗,與不同的專業人士和家長分享如何有效地發展自閉症兒童的潛能。

2.        雖然,此計劃最終的服務對象是針對自閉症兒童,但此計劃主要是直接訓練與自閉症兒童接觸的人士,然後,間接地處理他們的學習及行為問題。

3.        另外,是項計劃是針對自閉症兒童而設的,雖然大部份內容適合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但請各家長及專業人士留意,有部份資料是完全不適用於其他弱能學童或一般孩童。

4.        雖然自閉症兒童需要一個完整的訓練計劃去發展他們的潛能,但各個自閉症兒童的表現都有很個別化的發展,他們需要在應用這個計劃時有較詳細的個別化訓練計劃。

5.        這個訓練計劃可適用於不同年齡的自閉症人士,但應用此計劃的人士需要留意選取合適的項目,絕不能盲目使用。



E.訓練計劃的背景

1.        世界各地的專家已發展了很多不同的自閉症治療計劃,嘗試處理他們的問題,如聽覺綜合治療、圖畫交換計劃、特別眼鏡、音樂治療、溝通及行為治療計劃、TEACCH計劃等。

2.        有些方法只針對部份問題(聽覺綜合治療、圖畫交換計劃、特別眼鏡、音樂治療);而有些方法過份遷就他們的文化(TEACCH計劃);另外一些則完全否定他們文化特性之用處而使用人工化的獎勵(溝通及行為治療計劃)。

3.        可惜,這些方法暫時還未能全面有效地解開自閉症兒童發展計劃之利弊。

4.        本人於八四年開始教導情緒及行為問題的學生,並於一九八九年開始在學校環境教導不同類別的自閉症學生。

5.        在九三年曾在醫院學校直接處理自閉症學童的教育及行為問題。自九四年開始專心研究自閉症的訓練計劃,並深入查閱不同之處理方法和應用不同的特殊教育方法,已有效地教導自閉症人士的成長。

6.        本人95年到美國參加北卡萊連納洲之自閉症兒童的訓練課程(TEACCH)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for Autistic an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重點是引用他們先天視覺溝通的能力和程序結構的偏好,令我們更容易和他們溝通。  

7.        本人96年參加美國加洲自閉症專家Dr. Leaf(Dr. Lovaas‘s Successor) 來港主持之自閉症家長課程 : Parent Partnership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重點是使用行為更易原理及密集訓練的成效,強化他們溝通能力及行為適應。

8.        本人在九六年結合以上兩項訓練課程方法之特長,完成整理這個「自閉症兒童之心理及教育訓練計劃」的所有內容,使我們更有效率地處理自閉症人士的心理及教育問題。

9.        此計劃(P.E.P.A.C.)之重點是強調自閉症訓練計劃的理念及訓練的範圍,詳細的訓練內容並不包括在內。訓練計劃的執行者必須學懂教育及心理分析,然後選取合適的內容。



F. 了解文化差異的死結

1. 自閉症兒童在起居飲食各方面的生活環節,都自有一套很獨特的文化,自閉症的文化有如外星人的文化一樣。

2.        他們的文化並不如我們一樣,是從後天學習得來;他們的文化特性是與生俱來的,這一點是很難在我們生活經驗中體會得到的。

3.        由於雙方文化的基本差異很大,令雙方在了解及適應上產生很多問題,同時消耗了雙方很多的資源、時間和精神,造成莫大的失敗感。

4. 我們在未能充份了解他們的問題時,而要求他們依從我們的文化準則生活,造成很多適應上的死結。

5. 大部份家長都會發現在一歲之前,他們是沒有太多的情緒或行為問題,但為何他們在我們努力教導之下,反而問題惡化了。

6. 我們期望他們好像一般兒童地說話,但因他們對我們的教導長久沒有回應而令我們容易放棄。

7. 我們覺得他們重覆我們的說話是一種行為問題,因此儘量制止他們這種行為,但我們又希望他們語言有所發展。

8. 我們因為他們的行為問題難於控制,而刻意減少戶外活動的機會,但我們又抱怨他們的理解力及適應能力沒有進步。

9. 由於他們的弱能問題並未受到普遍人士所認識,因此我們減少他們接觸陌生人,避免產生的誤會,但又希望發展他們與人接觸的技巧。

10. 我們時常指責他們不專心學習,但他們又能很專注地投入他們的嗜好,可惜他們的嗜好又未為我們所發展。

11. 他們欠缺自信說話或社交,使我們非常同情憐憫,但他們又勇於在不同場合做出很多破壞性行為,使我們極之憤怒。



G. 與自閉症文化對話

1. 想了解自閉症人士在我們的生活環境所面對的困難,試想像我們被迫到異地定居,例如: 洪都拉斯、危地馬拉等,或新移民來自新彊、內蒙到港所面對的困難及感受便可。

2. 在文化差異極大的地方生活,我們肯定產生溝通問題,社交問題,飲食問題,繼而產生情緒問題,並重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3. 因此他們和我們需要語言、社群、起居生活、教學、環境各方面的全面調整。

4. 為了令自閉症文化和我們的文化能融洽相處,他們和我們都需要互相了解及適應雙方的文化差異。

5. 我們需要全面了解並接納他們的文化特性,但絕不能長時間遷就他們,因為他們最終要在我們的文化生活環境長時間居住,使用我們的語言、社交模式是必須的。

6. 我們更需要儘快引導他們學習並適應我們的文化,但亦絕不能以強迫的方法,因為這只會令他們產生焦慮,對我們存有敵意,繼而表現出一些不適當的行為。

7. 雙方文化何時才能亙相融合,則視乎文化差異的多少和雙方改善自己了解和適應對方文化的能力。

8. 雖然自閉症兒童有學習及行為問題,他們同樣受到基本人性心理的影響,根據我們的心理及學習需要可推算他們的需要。

 

H. 心理及教育訓練計劃的精神

1.        只強調行為適應的訓練,最終可能因忽略了學習能力的發展而產生情緒問題;只強調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可能因行為適應的問題而被迫退學。

2.        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行為適應問題亙相影響,他們的訓練需要包括教育及心理兩方面的元素,缺一不可。

3.        訓練計劃必須要考慮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心理治療、行為矯正、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等,融合一起使用。

4.        前線工作人員或家長在教導他們時,需要貫通不同專業的知識及技巧,才可有效地減少他們的適應困難並發展他們的潛能。

5.        抽離他們於生活常規所進行的治療之效果並沒有高效能,只會增加他們的理解困難及減低應用治療效果的機會。

6.        訓練計劃應該在最自然的環境及人物下進行,所以,應不需聘請額外人手或刻意改變常規。

7.        不應以醫學模式處理自閉症的問題,他們的問題並不像一般病症能在適當的醫治下,在短時間完全康復。

8.        自閉症的主要問題並不是精神病,他們的問題相對我們的文化而言,主要是學習及行為兩方面的問題。

9.        訓練計劃不應以復康的角度處理他們的問題,應參考兒童一般發展歷程推算出他們的各項發展需要。



I. 學習能力的理解

1.        我們必須善用他們的天賦強項去改善他們適應弱項,引發他們天然的學習興趣,逐漸克服先天的學習困難。

2.        他們學習能力的相對優點是視覺溝通、資料記憶,而相對缺點是口語溝通、抽象推理。

3.        一般兒童需要先理解分析,然後操作運用,才有概念記憶,但他們的學習程式剛巧相反,他們需要先強記概念,然後操作運用,才能理解分析。

4.        如要理解他們的學習或應變能力,可與電腦的問題作出類似的比較;他們欠缺社交及推理的能力,但他們有超級的記憶力和體能。

5.        假若電腦被適當地輸入正確而合用的資料,真正棋王也可能敗給電腦;相反,該電腦是被投閒置散或被輸入錯誤程式,他們便失去應有的價值。

6.        他們理解力能否改善,要視乎他們是否有該些資料的記憶和他們是否被提供運用該些知識的機會。

7.        他們的記憶力相對其他個人能力強,而視覺記憶又比口語記憶良好。

8.        因他們的口語表現明顯比認知程度差很遠,不能單憑口頭反應判定他們的真正能力。

9.        不論他們智能程度是否有問題,他們的學習能力應以其實際智齡計算。

10.        他們的學習能力或表現,會因人物或環境因素有很大、很大的折扣。

J. 訓練目標的訂立

1.        為了全面發展他們的能力,要仔細分析他們的學習及行為需要。

2.        還要準確評估他們的已有知識和學習能力,才可訂立訓練目標。

3.        一般的訓練重點首要是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開放自己;其次是加強溝通能力,使更有效地開放自己;再其次是建立餘暇技巧,使他們加強專注不同事物的能力。

4.        行為問題可能嚴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但絕不是訓練首要處理問題。

5.        每個個案的訓練重點,都要因應他們個別的已有能力,才能訂立他們的訓練需要。

6.        應用學習程序或教學內容的分析技巧,將他們的學習目標分拆,直至配合他們的學習步伐。



K. 教學環境的處理

1. 訓練環境最好由家居環境做起逐步伸延至學校以至其他不同的地方。

2. 安排環境結構有清楚的界線或規範,減少他們適應環境的問題。

3. 應儘量減少他們學習環境的聽覺、觸覺或視覺刺激使其更能集中學習。

4. 不同人士盡量提供即時現場環境教學,可明顯加強其直接理解及運用。

5. 要為他們提供個人獨立的工作空間,最基本是提供一張書桌和椅子,藉以提高學習興趣,習慣及效果。

6. 他們需要面對種種學習及行為問題,極之需要一個有情緒支援的生活環境去減除壓力。



L. 教導方法

1. 因應他們的能力,使用不同程度的指令渠道,例:現場實物、實物代表、相片、圖片、文字、言語。

2. 為了提高他們的專注力,使用清楚簡潔的指令及強調指令的重點。

3. 不論在學校或在家,要使用最常用、最常見的物件和環境進行教學。

4. 當任何人向他們發指令時,需要同時提供一個明顯完結的指標或概念。

5. 在必要時,可使用增強物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強化他們的學習效果。



M. 學習方法

1.        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及效能,絕不可摒棄他們固有的特別學習方式。

2.        引導他們使用模仿學習的方式,可減低因溝通障礙而產生的學習困難。

3.        容許他們強記學習是有利的,他們最後可通過密集運用知識或技巧而加強了解事物。

4.        他們大多數都未能有效地主動學習,自由自主的時間多數未能構成有益、有建設性的學習效果。

5.        他們會因我們未能提供充足的正面學習機會而形成一些不良的學習興趣及習慣。

由於他們體能及精神較好,適合極長時間而密集的心理及教育訓練計劃。







继青

------------------------

1999年2月1日出生的博博,我自闭的儿子,曾创下从六楼坠下而大难不死的奇迹,我要带着孩子再创走出自闭的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2-13 13: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看到大家似乎较少关注这个主题了。



我觉得了解我们的孩子、尊重他、接纳他,并不单纯是一个起点的问题,更应该贯穿于我们陪伴孩子一道成长的整个过程中。



敬请大家跟帖发表你的心得。



博博妈妈

-------------------------------------------------

1999年2月1日出生的博博,神的手托住他创下从六楼坠下而大难不死的奇迹,我要伏在神的面前求神引领他为他再创更大的神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13 18: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彭先生的这篇文章我看过好几回,非常认同他的观点。特别是他谈到的,自闭症文化跟我们的文化的融合,非常精彩。

了解孩子、接纳孩子、关注孩子、改变孩子,唯有了解他、接纳他,知道他的困难在哪里,才可以改变他。

但那12个量表我却未能好好地用上,倒是将所有的表都整理好了,却好象用不起来。看来对孩子的用心还不够。

谢谢纪青给了大家这么好的文章,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带着儿子(98年4月3日出生),行进在重返意大利的路途中--

康康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16 1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和康康妈妈一样,我们对前半部分的内容认真地读了两遍,对自闭症有了一些观念上的重新认识。真值得一读,谢谢纪青。



小满爸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27 00: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谈起理解尊重孩子,有时我想,我们是否在犯一个错误:上帝把星星宝贝送到地球上来,我们恍惚我们痛苦,然后我们开始所谓的“训练”,强求宝贝们融入地球人的生活方式,其实宝贝们为自己所作的选择也许对他们而言才是最快乐最明智的,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理解尊重星星宝贝们孤独的快乐,一定要求他们作为地球的孩子来生活?星星宝贝有权利成为地球的观光者!对此,宝贝们无言,而上帝或许在暗自叹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2-27 06: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如果你有办法让所有他周围的地球人都对这个观光者始终很友好,或者我们也能允许他们对观光客有那么一点好奇心但绝不会伤害他,并让这个观光客觉得自己是受欢迎的以后愿意再来地球。那有何不可呢?



问题是观光客不来地球时他去哪儿?他不接触地球人时他在干什么?



我觉得家长们不象你想象的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恰恰相反,家长怕的是其他的地球人不能象自己一样接纳并帮助这个观光客。如何帮助观光客去适应和地球人相处,帮助观光客变得更容易让地球人接受,这肯定应该是我们做家长的方向。这个世界的规则决不会因为孤独而可怜的这个特殊的群体而有大的改变,我们也更加不能奢望由我们来制定这个规则。



孩子如果不能掌握这个规则你当真能放心,当你不可能再继续陪伴孩子的时候?



------------------------------------------------------------------------------

1999年2月1日出生的博博,神的手托住他创下从六楼坠下而大难不死的奇迹,我要伏在神的面前,求神引领他并为他再创更大的神迹!



博博妈妈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jiqing 重新编辑於 2003/02/27  14:09:02</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28 0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继青:

    你说得我都明白。我只是表达一下自己偶尔的顾虑,或者说是不忍,因为我们是在按地球人的规则、自己的想法来“训练”(老实说我很不喜欢这个词)孩子,不晓得这是不是让无助的孩子烦恼。而我多么希望在我和她牵手共度的日月,能给她快乐和满足!至于我们离开地球的那一天,你觉得,即使经过了重重“训练”,我们就能够放心把我们孤独的宝贝留在这个他们所不愿意走进的世界了?这是个非常忧郁的问题,我们不要去想了。放心,我会也一直在努力教育我的宝贝,大家共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2-28 07: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我想表达的是:观光者这个身份是并不存在的,我们应该要正视我们的孩子必须生活在地球人的中间这一现实。我们和孩子共同的努力方向都应该是让孩子和地球人能够互动,互相接纳。你所忧虑的可能是我们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法对自闭文化也许是极不尊重的?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地球人而且是所有孩子可能会长期接触的地球人,我们就只能来改变我们的孩子。在我们改变孩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是同时兼容自闭文化和所谓正常文化的。孩子不排斥我们改变他的要求和这一过程,这也是我们始终要注意的,也可以说是我们改变孩子过程中的中间目标。



太过强调对自闭文化的完全接纳,对我们的孩子是一种真正的帮助吗?对其中一些无法逾越的部分障碍我们是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地球人来接纳他们,但决不可能是全部。



不管这种努力的成效有多大,我们不能不去做,做了我们就有可以放心放手而去的希望,不做我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希望。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地球人的宽容和善良上,因为文化的隔阂有时并不是宽容不宽容、善良不善良的问题。



------------------------------------------------------------------------------

1999年2月1日出生的博博,神的手托住他创下从六楼坠下而大难不死的奇迹,我要伏在神的面前,求神引领他并为他再创更大的神迹!



博博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28 16: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香港彭智华:训练需要的理解

~{@mB[2;4mND1JR22;4m!#DcJGNRTZ4KHOJ65D5ZR;8vEsSQ!#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6: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