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秋爸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T校园枪击惨案,精神卫生,自闭症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5-8 00:08:42 | 只看该作者

re:美大学为何将枪手也列为悼念对象:以宽容分...

美大学为何将枪手也列为悼念对象:以宽容分担忧伤

(中国)桂龙新闻网  (2007-04-27)
发生校园枪击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停课一周后已正式复课。除出事的那座教学楼关闭外,教学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在停课的一周里,学校举办了多场悼念活动。令人意外的是,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
  据此间媒体报道,在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自杀的枪手赵承熙。次日,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弗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
  对凶手的宽容意味着什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薛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们认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疾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在悼念活动中,校方也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以体现人性关怀。
  在这次枪击事件中死里逃生的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告诉记者:“最初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问过我,‘现在还恨不恨凶手’,我回答说,“凶手都死了还恨什么’。”后来,这位女留学生参加了当地华人教会的祷告活动。“当牧师提议为33个遇难者和他们的家属祷告时,我深有感触。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凶手孤僻、性格扭曲,却没有被关怀和治疗,社区是有责任的,同时凶手的家属也是受害者。”
  旅美作家林达分析说,这次枪击事件的制造者,很早就被发现有极端的暴力幻想,学校和老师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相应的治疗和措施。社会应该从医学研究的特殊角度,去了解病患感受,以最大可能保护他们的安全,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同时也注重有效预测他们的行为,尽量减少他们和社会的病态冲突。
  一名专门给新移民上英语课的社区教师桑迪对记者说,凶手8岁随父母从韩国移民到美国,由于文化冲突,未能融入美国社会,最终抑郁成疾。这起惨案提醒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新移民的心理健康。她认为,宽容是医治心灵创伤的最好办法。
  曾经一度被误传为是“涉案枪手”的华人学生江伟恩在澄清真相后,没有纠缠于媒体的误报,而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呼吁关心事件中的死难者和他们的家属,并将他在线收到的一笔捐款转交给慈善机构。记者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官方网站看到,一个专门用于救济死难者家属并为他们的心理康复提供帮助的基金已经开始网上募捐。据悉,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也在积极开展募捐活动,目前已募得2100美元。
  记者注意到,枪击案发生至今已10天,美国媒体从多角度对此进行了充分的报道,但关于凶手赵承熙父母的信息几乎没有(除了有报道说赵的父母企图自杀外)。
  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一位教师认为,这是美国新闻界自律的表现。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采访处于深度内疚的凶手家人,就显得“出格”了。直到赵承熙的姐姐赵善敬在事发后第5天主动出面道歉,人们才有机会了解赵家人的想法。一位网民在赵善敬道歉信后回帖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
  对校园枪击案凶手及其家人的宽容,在美国已有先例。1991年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杀死包括自己导师在内的5名教师和同学,最后饮弹自尽。在枪击事件发生后的第3天,受害人之一、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就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公开信,称卢的家人同样是受害者,希望以宽容的态度分担彼此的哀伤。
  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看了媒体的报道后说,如果美国主流社会对凶手尚能持宽容态度,我们根本用不着担心亚裔学生会因这次枪击事件而受到歧视。因为理性的人都明白,像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国家都可能发生,它与族裔无关。

宽容彰显美国民族理性

是美国开放的社会培养了美国民众博爱的情怀,还是美国民众包容的胸襟造就了美国相对开明的社会?如果非要我作出一个选择,我情愿选择后者。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我希望你的家人能克服你的作为带给他们的痛苦。希望你对其他那么多人的生活造成的破坏尽快复原,而这类事也不再重演。希望许多人心中对你的怨恨化为宽恕。大卫。”……
  4月16日,震惊世界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中,凶手赵承熙杀害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32名学生,后自杀身亡。4月21日,美国民众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操场上,纪念包括凶手赵承熙在内的33个遇难者时,给凶手赵承熙写下了以上的祈祷话语。
  美国民众认为,虽然凶手犯下了残忍的罪行,但学校和社会此前没能对精神有问题的他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心理咨询,人们对此感到遗憾,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了安慰失去他的家人。(新华网4月24日)
  无独有偶,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事件”发生后,受害人之一的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公开信,信中追忆了安妮•克黎利女士的成就,并以宽容的态度希望能分担彼此的哀伤。美国人的宽容曾经感动了很多中国人。美国人宽容的情怀有其社会传统,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则是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和怜悯,表现在社会上则是政治的开明和思想的自由。
  而这些,都是国人所欠缺的,记得案件发生时,中国的网络上的很多讨论都充斥着狭隘的所谓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他们不是麻木不仁,就是人幸灾乐祸,有的甚至说“为什么才杀了32个?” 在他们的言语中我看不到半点对生命的怜悯与敬畏,他们始终没有站在人类的高度上看待生命的可贵,丝毫没有表现出对生命应有的尊重。有的只是对“异族”的敌视和愤慨。对此,我曾经做过一个最坏的假设,假如一个美国学生在中国或者韩国的枪杀了32个学生,他将会受到这样的对待?还有,在马加爵案件和邱兴华案件中,同样是凶手,但他们却没有得到中国人的宽容,更不用说虔诚的祈祷了,甚至连精神病鉴定的正常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使亚裔人大为尴尬,而美国人的宽容则努力化解这种尴尬。笔者不禁深深佩服美国民众敢于原谅的勇气,一个民族的理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我看来,宽容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成熟民族所必备的基本品格。一个成熟的民族,不会把“个案”上升到民族主义,不会把“个案”看是国家耻辱,不会借“个案”来煽动国家仇恨,更不会 把“个案”无限延伸,借题发挥。而是对自己工作的疏忽进行反省,对自己的失职进行谴责和追究,并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避免悲剧的再次重演。
  斯宾诺沙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而我以为,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对是生命的怜悯和敬畏,无论他是被害者,还是凶手。也许,正是这种“宽容”的情怀,才成就了今日美国的民族理性,成就了美国包容开放的社会,成就了美国今天的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5-8 18:25:36 | 只看该作者

re:我会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所有我认识的朋友。

我会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所有我认识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9-2 23:11:58 | 只看该作者

re:调查报告披露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杀人动机...

调查报告披露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杀人动机

发表时间:2007-09-02 07: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31日报道,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调查小组8月30日正式公布调查报告。报告首次通过赵承熙家人详细叙述,揭示赵承熙如何走上不归路。
赵承熙的父母和姐姐先前在律师安排下接受了调查小组3个小时的问询。
调查小组说,他们和警方一直未能查明赵承熙杀人动机。赵承熙的姐姐赵善卿(音译)提出了一条关键线索。
她说,赵承熙刚进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时主修商业信息技术,但大二时决定转入英语系。他坚信,自己能成为著名作家。
但赵承熙的作家之路却屡屡受挫。赵善卿曾发现一封来自纽约市一家出版社的退稿信,赵承熙自从接到这封信后变得更加消沉自闭。他觉得没人理解自己,没人能看到自己的才华,怒火在沉默中与日俱增。
心碎母亲
在母亲赵香林(音译)的回忆中,儿子极少讲话,即使开口,也不过低声说只言片语。他从不直视别人。
他就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作为母亲,赵香林曾尝试进入这个世界,带儿子一次次去咨询、看心理医生、接受各种治疗,却无果而终。
她知道儿子孤独、受困扰,但直到他制造美国历史上最惨痛的枪击案,她才明白儿子内心世界已何等扭曲。
家人在赵承熙死后,才知道他大学三年级时曾被送往一家精神病治疗机构,确诊患有精神疾病。
在悲剧发生前晚,家人照例和赵承熙打“周日电话”沟通。赵承熙在电话里像往常一样重复着那几句话:“我很好。我不需要钱。”通话结束前,父母说:“我们爱你。”赵承熙没有回答。 吴铮(新华社专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9-2 23:28:3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对于楼上这个 标题 的新闻很是诧异...

我对于楼上这个  标题  的新闻很是诧异,要是你想说明白,那么很清楚的说,我想应该您在这里的影响也不算小吧,那但是你要是非要把  这个论题放在自闭症里面,也不能说不对,只能说我们面临的更加残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9-3 14:52:49 | 只看该作者

re:这是一条新闻,从别的网上转过来的,我没有...

这是一条新闻,从别的网上转过来的,我没有加一个字,包括标题。

其实我本意是想让家长知道:凶手并不是因自闭症而成为凶手,而是确诊有精神病,并且事出有因。

“她知道儿子孤独、受困扰,但直到他制造美国历史上最惨痛的枪击案,她才明白儿子内心世界已何等扭曲。”“家人在赵承熙死后,才知道他大学三年级时曾被送往一家精神病治疗机构,确诊患有精神疾病。”

————整个社会包括父母是有责任的,他们根本不了解或者说没有去真正地关心过凶手,给他需要的帮助。这是当时新闻带给我的感想。

可能因为孩子大了,我会特别担心他的心理是否健康,每天是否快乐,所以可能会更加关注这样的信息,以警示自己。也许对我来说是警醒,我没有想到会给别的家长负担。对楼上的,我就说抱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9-4 22:15:25 | 只看该作者

re:我觉得东方的家长都有一些通病:看中孩子一...

我觉得东方的家长都有一些通病:看中孩子一些外在的成绩而忽略他的精神状态,根本不去考虑他的心理成长。很多孩子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出了心理问题。他们长大以后也会如法炮制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子女。----但愿我们能够避免制造这样的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9-5 03:52:24 | 只看该作者

re:赵承熙的一些远亲认为他就是自闭症,但是他...

赵承熙的一些远亲认为他就是自闭症,但是他家里的人以及所有的医学档案,都没有明确地诊断出他真的是自闭症,依我看,他也不是自闭症,而是心理扭曲.就象张雁讲的那样,那孩子从小就有很多的问题,社交问题,心理问题,暴力问题,他父母也寻求过牧师帮助,但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不错,最终家长没能在他小的时候,在一切还能改变的时候,没去寻求真正的帮助,求医,心理辅导,等到了高中时,那人已经是不可救药的了.
韩国人在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一点上,比中国人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初我们放这个帖在这里,是舆论有流传赵承熙是自闭症这一说,我们想列举些事实,说明他不是真的自闭症,等事情越来越清楚后,我发觉即使他不是自闭症,这一人间悲剧还是能给我们很多的教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9-9 11:39:35 | 只看该作者

re:绝对不是自闭症,即使他有自闭症,也一定是...

绝对不是自闭症,即使他有自闭症,也一定是与其他精神疾病并发的自闭症。

爱与宽容,也只有爱和宽容才能慰籍恐惧与震撼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9-16 08:17:12 | 只看该作者

re:知子莫若父 家人揭开赵承熙血案之谜 ...

知子莫若父 家人揭开赵承熙血案之谜

  时间:2007-09-14 17:14


  

今年4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造成32名师生死亡,凶手本人也开枪自尽。这起案件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血案发生几个月来,美国从警方到媒体,一直在追索凶手、韩国籍学生赵承熙的作案动机。但由于作案者本人已经死亡,留下的案件线索又少得可怜,所以,不同的调查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最了解赵承熙的应该是他的父母。据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31日报道,8月30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调查小组公布了调查报告,赵承熙的父母提供的资料,终于揭开了赵承熙制造血案的真正动机。

1.凶手一直与各种治疗为伴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在悲伤之余,赵承熙的母亲赵香林(音译)感到从未有过的灰心和失望。多年来,她一直设法帮助儿子赵承熙走出自己的那块狭小天地,结果每次均以失败收场。赵承熙很少说话,即便说话,也只是寥寥数语,声音小得可怜。他从不直视别人,似乎生活在只有自己的孤独世界中。尽管赵香林尽了最大的努力——带着儿子无数次走访咨询师、心理学家,接受抗抑郁或艺术疗法治疗,陪着他在篮球场、跆拳道馆或教堂里寻找朋友,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赵香林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健健康康地生活。如同其他任何一位移民那样,她觉得,为了让儿子可以在一个崭新的国度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付出任何代价都不过分,甚至包括承认儿子患有精神疾病。

从韩国文化背景来看,“精神疾病”一词是对韩国人莫大的侮辱,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赵香林知道儿子心有困惑,也知道他非常孤独,但直到传来儿子于当地时间4月16日枪杀弗吉尼亚理工大学32名师生的噩耗时,她才清醒地意识到,原来儿子的内心深处已变得如此扭曲,自认为很了解儿子的她其实了解得太少了。

赵香林和丈夫赵成泰、女儿赵善卿,接受了由蒂莫西·凯恩领导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调查委员会的讯问。该委员会于近日正式公布了调查报告,对赵承熙的心路历程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描述:赵承熙童年体弱多病;初、高中时代心存希望,却与频繁的心理疗法、药物治疗为伴;曾怀有成为一位知名作家的梦想;梦想破灭后,几近疯狂。

调查报告还首次披露了赵承熙家人对他的一些看法。家人看到赵承熙充满了暴力的文章时,深为震惊。一直以来,赵承熙的行为都“鬼鬼祟祟”,躲在一边,在电脑上打字,从不让家人看他写的东西。家人根本就不知道,赵承熙在大学三年级时,曾一度被送进一家精神病治疗机构,并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赵承熙本人、医院以及法院从未将此事告诉过他们。赵承熙的父母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调查委员会说:“倘若我们知道这件事,我们会将他接回家,让他休学一个学期,观察一下情况再说。但是,我们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

2.当不成作家,他的心灵开始扭曲

时至今日,对于这起校园枪击案,赵承熙的家人惟一一次公开表态是在悲剧发生的几天后发表的一份深表自责与懊悔的声明:“我们永远无法想像,他会做出如此暴力的事情。”

自今年4月发生校园枪击案之后,赵承熙的家人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赵承熙的姐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本来已与国务院签了合同,到那里供职,但如今已辞职回家。

赵承熙家人请的律师韦德·史密斯,安排他们一家人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调查委员会见面,接受了长达3个小时的讯问。尽管调查委员会和警方均未找到赵承熙的作案动机,不过,赵承熙的姐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赵承熙刚上大学时,主修商业信息技术。大学二年级时,他决定转到英语系读书,而英语是他最弱的学科之一。他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

调查报告写道,赵承熙曾写过一部小说,他的老师这样描述这部小说:“有几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风格,除了内容悲惨、无聊之外。”

当年晚些时候,赵承熙的姐姐发现了一封来自出版社的退稿信,其后,她注意到弟弟更加郁郁寡欢,英语成绩从之前的B滑至D,他认为没有人欣赏他的才能,变得更加狂躁。

3.内心封闭而痛苦

赵承熙可谓命运多舛。在韩国出生后不久即患上了百日咳,又因肺炎住院治疗。3岁时,医生对他的家人说,他的心脏有问题,检查时,医生采用了一种“侵入性程序”(invasiveprocedure)。从此之后,赵承熙再也不喜欢别人碰他。在韩国时,赵承熙身边就少有玩伴。1992年,赵承熙的父母为了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一家人移居美国。

但是,他们没想到,赵承熙的性格从此变得愈发内向,愈发孤僻。身边没有朋友,姐姐成了他惟一的倾诉对象。即便如此,他也从不会告诉姐姐自己的所思所想。赵善卿知道,弟弟的英语不行,讲英语时带着浓厚的口音,为此没少遭同学们的嘲笑。可每当姐姐问及此事,赵承熙总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回答说:“没什么事。”

每次家中有客人来访时,话本就不多的赵承熙更是惜字如金。家人发现,与客人说话时,赵承熙竟然手心出汗,浑身发抖,有时甚至会哭出声来,只能点头表示“是”或“不是”。赵承熙的父母当时在一家干洗店工作,每个星期要工作6天,他们一开始还给赵承熙施加压力,让他大胆与别人交流。调查报告称,赵承熙的母亲鼓励他“多些勇气”,不要害怕陌生人。赵承熙上小学的时候,家人见他们的鼓励和压力不起作用,加上工作繁忙,索性决定“由着他的性子去吧”。

1997年,在赵承熙上中学前的那个暑假,按照学校的建议,家人带他到“多文化公共事业中心”接受治疗,一位临床医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为他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咨询。那位心理学家认定,赵承熙患上了严重的“社交焦虑障碍”。一位精神病学家告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调查委员会:“看到这一切,真的令人很心痛。”

每个星期,赵成泰夫妇都会轮流带着儿子去治疗。在接受艺术治疗时,治疗师让赵承熙用橡皮泥制作一间房子。结果,他制作的房子既没窗子,也没有门。治疗师对他的这幅作品解释说,这可以说明他内心有多么封闭,多么痛苦。这番话似乎说到了赵承熙的心坎里,他的双眼顿时噙满泪水。

1999年春天,赵承熙在治疗中将泥房子加以改造,结果,用泥制作了一个个令人困惑的洞穴。赵承熙还在课外作业中写道,他想要“重演科伦拜恩高中校园枪击案”。精神病学家诊断他患有“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mutism) ,即因严重的社交焦虑症,在某种条件下失语。这是一种奇怪的言语心理障碍。医生给他开了抗抑郁药帕罗西汀。一年后,鉴于赵承熙的病情有所好转,药物治疗随即停止。

4.美丽的校园变成一座监狱

在尚蒂伊维斯特菲尔德中学上学时,赵承熙因无法与同学沟通,缺乏社交能力,被要求参加一个特殊的教育项目,以帮助他迅速融入校园生活。在学校里,赵承熙以各种借口逃避班级讨论,只接受每周一次的语言疗法。在这个特殊教育项目的帮助下,赵承熙终于以3.52的年级平均分毕业。后来,他拒绝再去接受治疗。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调查委员会的报告称,赵承熙当时向父母抱怨说:“我一切正常,为何还要去那儿?”

高中毕业后,赵承熙的指导老师强烈建议他在离家较近的一所名气不大的高校上学。但赵承熙自作主张,选中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并如愿获得了录取通知书。按照惯例,他的中学档案也被送到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但里面并未提及他接受的特殊教育项目以及他的心理状况。

在大学里,赵承熙变得更加孤僻,举止异常,曾在聚会上用水果刀划破地毯,冲勒令他转班的老师吼叫。他写的东西,字里行间愈发流露出暴力倾向。

去年夏末,赵承熙的父亲走投无路,想到了教会,希望通过这条途径来帮助儿子。他和妻子跑到一座小教堂里,请教了那里的神职人员。神父告诉他们,可以使用“魔力”治好他儿子的精神问题。可是,还没有等到教堂开始治疗,暑假就结束了,赵承熙匆匆返校,错过了最后一次“心灵洗礼”的机会。

对赵承熙来说,学校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地方了。在家里,家人比较了解他,有父母和姐姐陪伴、开导、管教。可是,进了大学,美丽的校园顿时变成了一座监狱。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承熙感觉越来越压抑,心灵越来越扭曲,校园里的教师、同学毫无道理地都成了他眼中的敌人,看到“敌人”们在校园里自由自在地学习、交友,赵承熙的心里像着了火。

在震惊全美的这起校园枪击案发生前夜,赵成泰夫妇照例给赵承熙打电话。赵承熙像以往一样,还是重复着那几句话:我很好,也不需要钱。通话结束前,赵承熙的父母说:“我们爱你。”可是,这个时候的赵承熙已经化身为一个魔鬼,他不再需要爱,不再需要任何东西,他的枪,子弹已经上膛,一场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即将上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16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