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9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CCTV-10 走进科学《雨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 15:2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88年,一部名为《雨人》的电影夺取了第61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在片中,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雨人”是个生活在个人精神世界里的怪人。然而,他对数字有着非凡的记忆力,甚至能准确计算出6副扑克的底牌。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却是事实。“雨人”所患的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自闭症。近年来,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发病数量逐年增多。但对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而言,他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们的无知。目前我国8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都曾被误诊为精神发育迟缓,以至于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终身残疾。

      这是一群奇怪的孩子。他们大哭,他们好动,但更多的却是沉默。

     他们拥有惊人的记忆力。2002年世界杯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就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就学会认识140个国家的国旗。

     他们也有着匪夷所思的固执行为。曾经有一个孩子,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面他看《泰坦尼克号》看了一千遍。

      但他们却不愿与人交流。他们被视为孤独的雨人。

      对广东惠州的程敏而言,1999年是最值得记忆的一年。这一年,她成为了母亲。她给孩子取名叫兰若,希望她像兰花一样美丽。但在程敏的心底却有一种担心。

      她觉得兰若怪怪的,跟其他的婴儿不太一样。她觉得跟兰若很难交流,特别难带,外人就更加没有办法走近她。

      兰若7个月的时候,开始开口喊爸爸,这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刻。这也让程敏松了一口气。但这段快乐的时光并没有持续下去。一岁以后,兰若渐渐不说话了。开始,程敏觉得可能过段时间就会正常。但很快她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无论她怎么叫兰若,她都无动于衷。这令她恐慌起来。兰若从7个月到周岁半,逐渐完全没有语言,后来程敏无论用什么办法她绝对不讲话,她没有什么反应,。   眼看着别的孩子都纷纷开口说话,而兰若仍然保持着沉默。全家人都非常困惑。他们不知道在兰若的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程敏带着兰若来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这里,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邹晓兵主任对兰若进行了诊断。邹小兵发现,兰若的记忆力很出色,但行为却很糟糕。

     邹小兵诊断兰若应该是一个很典型的儿童自闭症个例。完全没有语言,目光没有对视,情绪特别难以控制,总是在独自一个人玩着,对别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兴趣。

      这个结果令程敏几乎无法承受。因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很可能会给患儿带来终生残疾的疾病。从1943年,美国医生加纳第一次诊断出这类特殊的儿童至今,全世界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数量已经超过所有肿瘤性疾病患儿的总和,而且这一数字仍然在快速增长。美国的自闭症儿童发病率已经达到五百分之一,我国至今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但自闭症儿童的发病数量近年出现快速增长。自闭症儿童的最大不幸在于他们在生命的早期,就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运用语言。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要么发出怪叫,要么保持沉默;有的甚至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也毫不在意。

      有一些孩子,会出现一些鹦鹉学舌一样的语言,当大人们叫他们说叫阿姨好,他就会说叫阿姨好,他不会直接说阿姨好。这是一种叫鹦鹉学舌。医生们称之为回声语言,就好像人们在大山里面叫一声大山你好吗?大山发出了一个同样的回音。

      与语言的丧失相比,更令人费解的是,自闭症的孩子还有着种种奇特兴趣。伴随着这种兴趣,他们会有大量重复的行为。他们经常沉迷在一种情景之中,不知疲倦地反反复复地做同一件事。他们固守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在邹小兵的病例里,有一个孩子,已经5岁了。而在过去的3年里,他看《泰坦尼克号》看了一千遍。每次爸爸妈妈想让他安静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泰坦尼克号》那个VCD打开来,这个孩子就在那里安安静静地看三个小时。

      为什么自闭症的儿童会有这些怪异行为?科学家们发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存在着社交障碍,他们甚至与自己的父母亲都难以沟通。通常情况下,他们很少与周围人的目光发生接触。在对自闭症儿童的脑部进行扫描后,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有任何结构的异常,但却有一个奇怪的发现。 科学家们发现,出现这些功能异常的部位往往都位于大脑中的海马回。海马回 主宰着人类的各种交流行为,是控制情感的中枢。显然,极有可能是海马回功能的异常,导致了儿童的交流障碍。但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海马回功能的异常,仍然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谜团。

      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自闭症患者的思维与我们正常人是很不一样的。正常人不需要思考,就会对语言作出反应。但是你对自闭症儿童说话,说上十遍,她也无动于衷。你必须画出一个图像,她才会明白。也就说自闭症的儿童把许多事物像照片一样存在大脑里,但至于它们叫什么,自闭症的儿童完全不知道。所以他们对图像能做到过目不忘,但对语言却没什么反应。这就医生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可不可以将图像与文字结合在一起,对患儿进行训练。

      在中山三院,邹小兵对兰若的各种能力进行了详细评估,发现:兰若虽然已经三岁,但她的模仿、知觉和行为能力都严重滞后,只相当于两岁儿童的水平。

      程敏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由于引发自闭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对于自闭症的治疗十分困难。这意味着兰若很可能无法恢复语言的能力。由于自身存在交流的障碍,兰若也很难进行模仿,最终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诊断的结果无疑就是最后的宣判。现在要让兰若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去上学,简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邹小兵坦言,目前实际上是没有一种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自闭症的,其实在1980年以前,世界各国对自闭症的愈后都是非常悲观的,认为一旦诊断这个孩子是自闭症,那么这个孩子将成为一种终身的残疾。但邹小兵告诉程敏,如果让兰若马上接受系统的教育训练,还有希望。因为这是目前能让自闭症儿童恢复正常的惟一方法。2个月后,程敏重新回到了中山三院,她参加了第四十六期家长培训班。短短四年来,已经有四千多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这里接受家庭训练培训。和其他家长一样,程敏第一次知道儿童自闭症并非不治之症。如果兰若在5岁前经过长期高强度的科学训练,她仍然有可能恢复正常,这给了程敏极大的信心。回到惠州后,程敏就马上开始制作教材。

      程敏把兰若每天的活动,都制作成一张张的图片。兰若每去一个地方,每做一件事,程敏就给她看图片,让她理解,然后去完成。这种方法被称为结构化教学法。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吃饭,穿衣这些人类的基本行为分解成一个个环节,来引导自闭症儿童。   比如说,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训练叫,宝贝看妈妈的眼睛,家长们发出一个指令:宝宝看妈妈的眼睛,然后孩子看了,就可能给他一块饼干吃,如果他不看,家长们可能会帮助他,把这个头扶正来看着妈妈。这样的一种过程,但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动作,很可能要重复上百遍,才能使自闭症孩子理解语言的意义,最终使她逐渐接近正常儿童。因此整个训练过程,需要程敏付出极大的耐心。邹小兵要求,每天必须重复不断地进行刺激。每个星期必须保证40个小时以上的家庭训练。但一年过去了,兰若并没有出现任何转机。兰若还是没有办法攻克这个语言难关,没有办法说一个字。

      每天,程敏都会带着兰若到附近的公园走一走,但眼前的路却似乎越来越漫长。对于一个自闭症儿童,五岁以前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她们的神经系统具有极佳的可塑性。一旦超过五岁,治疗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十岁以后再接受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必须抓住这段宝贵时间,争取让患儿在五岁之前恢复语言。为了让兰若尽早走出孤独的世界,程敏甚至让她接受了海豚疗法。

     2003年6月,程敏无意中看到一条消息,是深圳海洋世界用海豚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她就给水族馆写了封信,这封信深深地打动了水族馆的周运新馆长。不久,她就通知程敏带着兰若来看海豚。万万没想到,兰若第一次进水族馆就被吓坏了。但程敏并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周馆长也劝她再作一次努力。   当她第二次带兰若来的时候,兰若似乎很平静。驯兽师把兰若放在救生圈里,然后推到水池中央。海洋世界有4条黑背白腹海豚,见到有人来了,那两条小的海豚用尾巴拍打着水面,快速游了过来,见不好玩,便又游走了。那两条大的海豚在水池里转了一圈之后,就贴到驯兽师和兰若的身边。从此以后,4条海豚乐意跟兰若玩耍了,它们在“内心”里把兰若当成了朋友。每次兰若一到水池边,它们便会一一游过来,在她面前嬉戏、做各种动作。当兰若把脚伸下水时,海豚们便会用嘴碰触她的脚。这让兰若很开心。每次接触的高潮,是海豚们在驯兽师的召唤下纵声高歌。这时海豚会发出高频超声波,刺激人的中枢神经。这时的兰若显得异常平静。看着兰若,程敏突然有一个乐观的想法,她觉得对于兰若来说,她并不烦恼,孩子应该是孤独而快乐的,可能痛苦的只是她的亲人。从这时起,每个星期,程敏都要带着兰若从惠州来深圳。一个月后,兰若的情绪似乎有所好转,但她的语言能力并没有任何突破。眼看着兰若就要满5岁,时间一天天过去,治愈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程敏顿时陷入了绝望的边缘。

  其实,对于每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不论任何一种治疗,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效果,她们也都抱着百分之百的希望,都愿意去尝试。海豚疗法最早是在1978年,由美国的大卫纳坦松博士提出的。在佛罗里达的海豚治疗中心,他甚至让自闭症的儿童搂着光滑而又可爱的海豚在水中滑行。他发现,在海豚的陪伴和水流的刺激下,自闭症儿童的學習能力有所改善。但納坦松博士也承認,海豚疗法不可能让患儿完全康复。治疗自闭症惟一证实有效的办法还是教育训练。但仅靠家庭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对程敏而言,现在她最大的希望,就是为兰若找到一所特殊的学校,让她能快乐的成长。这也是许多母亲共同的心愿。

  2003年9月,一所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学校在惠州成立。听到消息后,程敏马上为兰若办了入学手续。开学的第一天早上,程敏带着兰若来到学校,但刚进大楼,兰若就不愿再挪动半步。接下来是早操时间,别的孩子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各种动作,但兰若始终都无动于衷。通常环境的改变都会让自闭症儿童觉得危险。兰若的固执很快就让老师们领教了。因为她很容易发脾气,那时候兰若的嘴巴不是完全没声音,但她发出那个音是很奇怪的——撅儿,老师们都知道兰若就是发这一个音。要让兰若开口说话,训练的第一步,和家庭训练一样。老师发出一个指令,让兰若去做,兰若听到后完成,如果做得好就老师就给予奖励。在护苗中心,老师们把兰若从早上做操,到下午放学之间所有的活动,都用这种形式串联起来。通过这样循环往复的训练让她理解语言的意义,训练发声器官。但是这个过程既漫长又痛苦。

  兰若逐渐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再也没有最初的抗拒感。在这里,她最喜欢上的是音乐课,她能够得到自己喜欢的一些乐器。在音乐课上,老师们不仅叫她唱歌,同时也对她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模仿能力进行训练。眼前的一切和家里完全不一样,但兰若并没有害怕。可是3个月的训练过去了,她仍然没有开口说话。就在所有的人都觉得完全没有希望的时候,奇迹终于发生了。 一天,兰若在卫生间洗手,程敏开水龙头,她已经对教兰若说话灰心丧气了。当时程敏说兰若洗手了,就在这时兰若突然就跟着说了一个字,洗,顿时把全家都惊呆了,半天程敏才反应过来,当时全家一片欢腾,像过节一样。

  兰若不仅奇迹般地恢复了语言能力,模仿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当她有需求时,她甚至可以直接表达出来。兰若正在慢慢走出孤独的世界。为了这一天,程敏等待了整整三年。   兰若的表现令邹小兵感到吃惊的,就是她从没有语言到了有了语言,从过去不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到能够表达一部分需求,那么在和人的交往方面,至少和她的一个很亲近的人她能够进行一些表达。但是就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她的这种交流方面,还是很被动。通过进一步的训练,她还是会有进一步的改善的但是能不能说把她治好,我们现在还不能够下定论。

  程敏又一次带着兰若来到深圳海洋馆,眼前的世界似乎令兰若充满了好奇。但要兰若完全告别孤独的记忆,还需要一段时间。幸运的是,这一天已经并不遥远。

  每年兰若生日的时候,程敏都会制作一张图片,告诉兰若,她又长大了一岁。不同的是,今年生日那天,刚满5岁的兰若显得特别开心。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被证实小的时候也曾患有自闭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语言,以至于被父母认为是个傻子,此外像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也都曾是自闭症儿童。但他们最终也都走出了孤独的世界,成为一代大师。因此,对于许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千万不能对自己的孩子丧失信心。坚持就意味着给孩子们一个完全不同的明天。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7 2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