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6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9 18:0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一篇好文章,不知转载过没有,反正好文章多看几遍也不为多.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作者[韩]张炳慧 翻译 李世鹏  


    我和我的丈夫是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他的前妻为他留下了三个孩子,因此,一结婚我就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当时我对家庭生活还一无所知,不得不一边完成功课一边学着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20岁到30岁的这段时间里,生活就如同打仗一样,过得十分辛苦。令人欣慰的是,这份辛苦并没有白费,孩子们就像预期的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大女儿爱丽丝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她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系。儿子彼得在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商业培训班以第一名的成绩结束学业。小女儿南希16岁的时候在别人的赞叹声中进入耶鲁大学,她是同年进入耶鲁大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三个孩子如此优秀,以至于有人认为我肯定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秘诀,甚至有人问我抚养孩子时应当遵守什么样的原则,每个年龄段该如何教育。
    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令我很为难,我只有对他们说抱歉了。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时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能令这些父母们满意,尽管他们十分热衷于这一点。


    不要盲从于理论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的故事。臭名昭著的妖怪普罗克汝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杀死过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来是个和善的主人,他将所有路经这里的人请到家里,让他们放松一下疲惫的筋骨。但当客人入睡后,普罗克汝斯特斯就开始折磨他们。他要求客人与床的大小正合适。如果客人的腿或脚搭在床沿上,他就将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将客人拉长,直兹将人折磨死。
    父母们都深信“无论谁只要努力就能将事情做好”,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父母没有自己的主张而是盲目照搬所谓的理论,一不留神就将自己心爱的孩子置于自己设计的“普罗克汝斯特斯”上了。

    在美国生活的时候,我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树木。相同的种子种到相同的地壤里,长出的幼苗却各不相同。但不管哪一类种子,只有当小苗长到一定高度后才能成活。在好位置扎根的种子要比其他种子长得快很多。同一种树,有的树枝很多,修整时要将那些多余的枝剪掉;而有的树枝很少,只是一个劲往上长,修整时应尽量剪断其顶部的枝芽。另外,因为生长的速度和生长的状态不一样,施肥的时候,也要有所区分。种植花草树木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教育人呢?
    我的三个孩子在幼儿时期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他们度过了一个平凡的儿童时代。但是,他们却个性迥异。爱丽丝性格活泼,具备领导能力却缺乏艺术细胞。彼得性格内向,却善于操纵机器,在科学领域很有天分。南希有出众的艺术才华,书法和逻辑思维出众。
    三个孩子的特点各不相同,我在教育他们的时候自然要因材施教。作为母亲,每时每刻需要有冷静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
    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要想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育方法,那就需要每天去观察孩子,同孩子长时间地在一起,然后创造出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只有母亲才真正了解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孩子最需要什么……
    因此,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是来自于什么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我们不要忽视自己的力量,扔掉自己的观点。如果只按照从书本和电视上看来的,或者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像给自己干渴的孩子,及时送上的不是水,而是令他更加干渴的面包。


    发现孩子的另一面


     "彼得孕期未满就出生了,是一个早产儿,他比别的孩子反应稍微慢一些,对他一定要有耐心。”这是结婚后,丈夫对我说的话。当时,彼得刚上小学,做起事来比姐姐和妹妹还小心,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很积极。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发起脾气来。这令我们很惊讶,于是把他送到医院接受检查。医生的话听起来令人沮丧,他说彼得小时候心理上受过打击,导致精神上受到了创伤。
    从那之后,我为如何教育彼得感到苦恼。两个女儿按照我的想法从细微的生活习惯上开始一点一点地发生转变,步入正轨。 但是彼得却始终不能融入其中。因此,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的判断出了问题。
    在长时间的苦闷之后,我开始不断地对彼得进行观察。苦恼的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直到有一天,我在厨房里整理餐具,彼得在旁边观看。当我从比较高的橱柜里将餐具拿出来的时候,彼得问我:“妈妈,为什么将重的碗放在那么高的地方呢?把轻的放在高处,把重的碗放在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不是更好吗?”
    怎么能说他是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呢?他的观察力不是很敏锐吗?
    就在那不久之后,我对彼得又有了新的发现。一次放学后,我看到孩子们在地板上聚精会神地玩着什么,我问他们在干什么时,他们说在玩一个彼得发明的游戏。
    “彼得,你是怎么发明这个游戏的?”
    “妈妈,你知道我喜欢看科幻小说,我发明这个游戏是从前不久看到的一部小说里得到的启发。妈妈,您不一起玩玩吗?”
丈夫经常为彼得沉浸于空想的科幻小说而感到担心。但是,我却从中发现了彼得不同的一面,我觉得他看科幻小说并不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在我看来,彼得不是那种脑子里充满各种想法的孩子。相反,他比同龄人更加喜好分明、更专注于一件事情。
    于是我将以前丈夫对彼得的担心和我先入为主的看法统统抛弃。彼得比与同龄人更具有出众的观察力,他可以自己发明游戏。他不是一个比别的孩子发育慢的孩子,也不是一个精神受过打击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
    从那以后,无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什么,我都会给予表扬。同时,我也不一味地将他关在家里,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带他出去,让他直接去听、去看、去做。
    无论到哪里,我都会选择这样做,而且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使我知道了彼得喜欢做什么,善于做什么。
    彼得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有着很高的天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天分越发明显。上高中的时候,他曾作为学校的代表在全美科学大会上领奖。可是谁又相信,十年前,他还是一个被人认为先天不足,放学后需要补课,处在父母格外保护中的孩子呢?

   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妈妈会怎么做?是给他一个玩具,还是跟他说别浪费时间了?妈妈不要一看到孩子发呆就一副忍无可忍的样子,至少也应该关心一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妈妈似乎最看不得孩子呆着没事干。
    彼得就格外喜欢沉浸在空想中,特别是什么都不做,自己一个人沉浸在遐想之中。大多数人肯定会认为他不会在想什么重要的事情,而我看到彼得这样,却非常想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但是我没有干涉彼得。其实,不只是彼得,爱丽丝和南希在做完功课后,我也让她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事情。彼得经常发一会儿呆后,就开始捣鼓一些组装品,还掏出笔来,在纸上画着什么。爱丽丝和南希则有时编织一些东西,有时画画玩。
    他们有时候就呆呆地坐者。但是,不管孩子们做什么我都不会去干涉。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画画、看书,还是玩玩具,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们也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除了一些规定的事外,绝对不干涉我们,给我们的时间就彻底由我们自己支配。小时候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这么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父母这样做,对我们又多么大的帮助。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压力,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示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有那时,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个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紧。但是,越是这时候,我给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就越多。因为孩子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妈妈们总津津乐道于那些学习起来废寝忘食的孩子。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吗?大概学习好、听话的孩子会这样。但是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课本上的孩子,就失去了在自由时间发现自我的机会。
    我相信在给孩子的自由时间里,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奋斗的方向。自由时间越多,孩子越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彼得小时候总喜欢拆东西。上高中时,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发明奖,这都是因为给了他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如果只是一味地督促彼得学习功课,不要浪费时间,恐怕彼得自己都不会发现自己有那方面的才能吧。
    韩国的妈妈们都有奇怪的强迫症。她们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从早到晚跟在孩子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为了能超过同龄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像牛一样,在各个培训学校之间赶来赶去。
    妈妈无法忍受孩子有空闲的时候。孩子失去了仰望蓝天,享受阳光的快乐,甚至学习的时候,笔一停都要招来妈妈的批评。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别说树立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才能,处在这种没有喘息之机的生活中,他们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发展的机会。
    不只如此,总是处在妈妈的监视之下,孩子会变得做事畏手畏尾,对世界有着极端的看法。
    孩子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塑造自己。只有给了孩子适当自由的时间,孩子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父母不能剥夺孩子的自由,更不能去强加管制。无论谁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
    如果真的为孩子的人生担心,就要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一个没有任何人干涉,可以自己思考、享受、塑造自己的世界。


    劳动的价值


    有一天,从小就身体虚弱的彼得突然对我说:“妈妈,请您同意我从明天开始去送报纸。”
    当时彼得在夏威夷最有名的普纳胡高中上学,在那里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单只在学校的功课就相当繁重了。
    但是,彼得为什么忽然想起要去送报纸呢?在这么重要的时期,彼得提出这个要求让我很为难。经不住彼得诚恳的请求,我最后给他提出了要求:“如果你真的喜欢,那你就去做吧,但是,你要坚持到底不能中途退出。”
    几天后,彼得真的去送报纸了。送报纸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每天凌晨3点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就要去报纸配送站领报纸,然后骑着自行车将报纸送到各个居民点。送完报纸后再去学校上学。
    那时候恰巧孩子的奶奶住在我们家。奶奶很担心孙子,彼得起床后,她也一起起床,一定要为孩子准备吃的,否则她自己也睡不着觉。而且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她还责备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指责我让一个刚刚15岁的孩子做这么辛苦的事情。我是这么回答她的:“妈妈,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彼得以前身体很虚弱,通过送报纸,他现在身体变结实了,精神也很好,这不是什么坏事。”
    我虽然对妈妈这么说,其实自己心里也非常担心。爱丽丝和南希也非常担心彼得,每次下大雨或者刮大风,她们都悄悄地跟在彼得后面,看着他离开家门。     在一边学习,一边送报纸的过程中,彼得从没有说过放弃。在彼得送报纸的时期,我没有开车送过他,也没有劝他:“别干了。”彼得送报纸一直到中学毕业,足足坚持了3年。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每次心里实在忍受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安慰自己说:“这将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彼得就像了解我的心思似的,在高中时期,他的成绩没有一点退步,身体却越来越强壮。送报纸也是一份需要讲信用的工作,彼得在结束这份工作时,被评为“最优秀配送员”。我现在还经常想起彼得像演杂技似的握着车把、踩着脚蹬送报纸的样子。
    在这件事情后不久,我的病频繁发作,不得已需要住院。正在我收拾东西时,彼得递给了我一沓钱:“妈妈,用这个钱住最好的病房,不要用别的钱,一定要用这个钱。”
    彼得递给我的钱是他3年送报纸挣来的,我对他说:“这是你辛苦挣来的钱,你自己留着用吧。”彼得摇了摇头说:“如果只是想着这是3年送报纸挣来的钱,这钱没有一点意义,妈妈用了的话,我才会高兴。”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孙亮摘自海天出版社《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一书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2期(1月B)。

http://www.dzwx.net/2007/Article/20070112013700.html
2#
发表于 2007-1-29 20:37:46 | 只看该作者

re:太好了。中国的家长们应该都来看看。

太好了。中国的家长们应该都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6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