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659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的免费讲座部分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6 19:0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的常见错误-以及我们如何改变现状》-艾尔塔博士[以色列]

下列全部信息来自2006-9-16上午,北大六院,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五彩鹿,联合举办的免费专家讲座。
我自己的笔记,不保证完整,系统和准确,只做参考。
只有上午的,下午我有事没参加。但那么多家长老师到场,我希望有人能补充自己的笔记,介绍一下。
主讲人:艾尔塔博士[以色列]。Dr. Eitan Eldar。应用行为分析专家
印象:大专家,理论到操作都高,经验丰富。另夸下五彩鹿,真下本儿,雇了包括英国澳国和他在内的好几个外国人,印象中犹太人收费不斐。

自我介绍,以色列ABA协会主席,有35年的干预实战经验,全球各种组织的会员等等。现在在五彩鹿受雇作指导专家,每年来华工作几次/月。
为何来华,如何来的等情况,对中国,对五彩鹿的评价。

BCBA认证。ABA资格的全球认证体系。美英多,香港有1人。国内,引用郭延庆曾说的:i have dream....,希望建立。

今天主题:日常生活中于孩子的互动。--为什么有时我们会出错?--〉孩子的行为都是我们教出来的

关于冒出来过有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多数无科学支持。
家长:Give the Best to Your Child
如一种理论:接触理论或称捆绑理论:源于“冰箱妈妈”理论--〉干预:清晰的干预技术--〉妈妈抱在怀里4-6小时/天--〉错误的理论和技术

在五彩鹿的工作:任务-理念
一种说法:从各种理论方法中提取精华--〉放在一起--〉更好--〉称它“中庸之道”
  听起来有道理,但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会出问题--〉孩子会被搞糊涂--〉不同的行为模式要求--〉家长也会糊涂--〉如:刻板的摇摆行为

关于自闭症谱:从重到轻:CCD-Rett's-Autism-PDD-NOS-Asperger's。当前的流行病统计:0.4%

仿说-回声: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仿说”,但是非常重要,它并非都是在“学习”

自闭症的3大特征:交流,社会互动,刻板行为。

刻板行为?--不当的行为--挖鼻子的例子--普通成人--会场上--会意识到不好--会克制--驾车时--北京车都贴膜--没人看到--挖
自闭儿:被要求互动时--〉不开心--〉采取行为--〉功能:终止互动
如同:室内闷热--〉开窗通风继续呆下去,或者离开--〉自闭儿选择的总是离开。
干预-教孩子交流-如几周时间教目光对视

自闭症的核心缺陷....

有治嘛?--〉我无法回答-->病因不明--〉早期干预--〉50%的可以与环境互动--〉但是,开始干预时,无法确定这个孩子将来进入哪个50%
  孩子经过干预:有进步明显的,也有进步了后来又退步的。

诊断:DSM-IV
强调一句话:
She doesn't do a behavior because she is autistic, She is labeled autistic because of these behavior.
她并非因为是个自闭症而有这样的行为,她因为有这样的行为才被打上自闭症标签的。
-->不能说:孩子做某事的原因是自闭症--〉这很重要

对孩子评估:ABLLS protocol 25个方面 - 格子柱状图 - 涂满到顶了:那孩子就正常了
Basic Learn Skill: Sections A-P
Academic Skill: Sections Q-T
Self-Help Skill: Sections U-X
Motor Skill: Sections Y-Z

语言方面,中文语言应有自己的一套--〉五彩鹿对此要做
ABLLS: The Assessment of Basic Language and Learning Skill (1998)
Teaching Language to Children with Autism or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998)

基因的因素:
Gene are only a part of the gene, our interaction plays a major role.
自伤,攻击--〉有遗传因素--〉更敏感与某些生理和环境因素--〉当这行为非天生,是学习来的。
环境是大脑的建筑师-Nash 1997

行为的功能性:刻板行为--〉无实用的功能性
窍门:敏感地捕捉“天分”--〉“刻板行为”挂钩“功能性”--〉如:摆手--〉弹钢琴:自我刺激--〉美妙音乐的强化

休息:一种说法,自闭症要休息,别逼他做事--〉不对!--〉常多动--〉8hr/d的学习不会累--〉学习期间不刻板--〉而且学会知识
给他自由--〉刻板行为多出现在此时

教学:没有有效的强化物之前,不会开始
我们的问题之一:缺乏强化物--〉要敏感寻找
教学:让孩子建立一种公式“努力-学习-更好”

ABA:前提-行为-后果
教室孩子哭--〉母亲走出--〉不哭

关于“人性化教育”:Give the child anything he wants,
不对:生活本身不是这样的-->这样我们会失去他
要建立:努力工作--〉获得。
否则,不能获得,孩子--〉非正常方式,沟通上的问题--〉自伤

总体原则:像修车。但是,专家只能指点,家长自己要修。
家长与专家:责任,合作。
家长做得不够,因为:做起来,困难多。

困扰之下:情绪行为,另,对应的,交互行为
情绪化状态下:大脑的反应-应急,多天然的,非理性的,失控的。
自闭儿受更深的影响,更趋于本能性的表现--〉1减少困扰状态;2教孩子控制
一方面:教孩子做事,另一方面:保证成功率--〉ABA辅助原则--〉家庭中的错误--〉家长多次斥责不见效






2#
发表于 2006-9-16 19:14:54 | 只看该作者

re:CCD 是什么啊?

CCD 是什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6 19:30:11 | 只看该作者

re:CCD,数码相机的数字感光成像的最重要元...

CCD,数码相机的数字感光成像的最重要元件。
版主好锐利的眼光,赶上CCD了。

我写错了,应该是CDD,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当时就有个老外即席提问那是什么,以色列人说不做细致的解释,那样的划分只是名词上的,Rett's严格上也不属自闭症。
在一本贾美香的“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书里,好像把它们都列为容易与自闭症混淆诊断的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9-16 19:36:56 | 只看该作者

re:Rett症似乎不应列入自闭症谱系。这个病...

Rett症似乎不应列入自闭症谱系。这个病病因已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9-17 09:15:55 | 只看该作者

re:老调啊!没什么新意,爱你、恨你ABA!

老调啊!没什么新意,爱你、恨你A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9-17 16:50:35 | 只看该作者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9-17 18:44:49 | 只看该作者

re:近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周围人中,听说...

近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周围人中,听说过自闭症这个概念的人数增加了不少。这几天和同事一起出差,他偶尔看到我在上以琳网,就说“这个问题的发生率好像在上升。”只可惜,我们国内的诊疗水平还是比较低。

5i52提到,国内的诊断不够细,一股脑儿诊断为自闭症,一般没有能力再做细分。我想,因为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非常难以把握的,往严里判也未尝不是好事。据我了解,国内某专家就是往严格的方向诊断的,意图是让家长重视起来。5i52提到“婴幼儿暂时性精神障碍”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名词,不知道和ASD有什么关键点上的区分。但愿有很多较好的孩子都属于此类吧!不过,谁也打不起这个赌。大人在孩子发展的关键几年里把自己的事情耽搁一些,是值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9-17 19:11:49 | 只看该作者

re:幼儿暂时性精神障碍?我在一特教专...

幼儿暂时性精神障碍?

我在一特教专家那里听说过这一名称,但具体我还是打听不出这应该如何来界定,或许这本身就是个模糊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9-17 19:21:56 | 只看该作者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8:36:08 | 只看该作者

re:~55555, 没有收获? ~~~Oo~...

~55555, 没有收获? ~~~Oo~,不要紧,但是不要因此生“恨”的啦! 看在我敲了这么多字的份儿上,很辛苦的呦!

是老调,如果在这个圈子里呆上个把年头,读来读去,就是那些基本理论,都算是老调了,还能学什么呢?
孩子的问题却是层出不穷,我也很想像查字典一样,到时候按字母一翻,就连俚语都学到了。

关于ABA,其实仅仅在以琳网上就已经从理论到操作,从教案到技巧,有大量的文字介绍了,版主置顶的“以琳导航(针对新来者)”里就够读上几天几夜的了。

郭延庆算是目前国内有ABA教学证,在美国学过2年,也有上千小时实操纪录的专家了吧,但他说起去年北京的ABA年会,上面国外ABA的水平展示让他也只吐舌头,感叹国内只是皮毛的皮毛。在这个以色列人面前,他也只能谦虚+佩服谦啦,毕竟30多年的经验啦。

从上面的文字上读,很难把这个以色列人看成是个大专家,我的印象是来他自现场表现,以前的接触,孩子老师受训后的评价。

比如,会上放了一段录像,一个7-8岁的孩子,在教室里,做各种自伤打头的行为,他的周围是一群精神科专家,先观察,后撤离。
最后精神课的医生判决,这个孩子必须关入精神病院。但是艾尔塔把这个录像反复放了几遍,分析孩子行为的各个细节,包括他拿出苹果来击头的细节,给出的结论,孩子可以继续留下来,他自伤的行为功能就是为了驱赶精神科大夫们离开,而且这一行为尚在可以控制的程度。

再比如,在机构一次大家在楼道里交谈时,一个孩子走过来,突然大声哭闹起来,大家茫然之时,艾尔塔说他想让我们给他让路。

还有在具体技巧上,他在孩子个训过程中,提到了个概念“高频行为动量”,并以此理论实践于教学,有点类似于“闪卡”的方法,提高效率。

还有,比如,孩子在个训中,完成了任务却紧接着尖叫或者刻板地玩起手来,这时你的强化物是给还是不给?原本要奖励的行为之间插入了这么一个问题行为,怎么办?忽视不?还奖励不? -- 嘿嘿,卖个关子,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9-18 12:16:20 | 只看该作者

re:哎呀,秋爸爸,你就别卖关子了,赶快继续吧...

哎呀,秋爸爸,你就别卖关子了,赶快继续吧。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9-18 13:11:02 | 只看该作者

re:感谢秋爸爸的分享!请教你文中的:...

感谢秋爸爸的分享!

请教你文中的:

仿说-回声: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仿说”,但是非常重要,它并非都是在“学习”

就此,能解释再多一些吗?特别是后两句,看不大明白?因为信信的仿说一直在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13:59:29 | 只看该作者

re:憋不住了,不让我说都不行。我家老...

憋不住了,不让我说都不行。

我家老二就有过这种情况,动作是完成了,但他似乎心思突然就飞走了,怪叫一声,有时好像强化物不是特别吸引他,但有时候即便很吸引他,他也会在特别兴奋的状态下,去做拉拉人家的头发之类的。

对于这种情况,早先郭大夫的建议是,不去关注,像没有发生那样,继续给奖励,因为那是针对于目标行为而给与的强化。
但后来这以色列人给的建议是,要么及时在意外行为发生之前给与,否则就要严格地坚决地不给,这时的紧随问题行为的强化物会误导混淆, 也不利于整体课堂规矩的训练。

信信:意思是,回声式的仿说,自闭症孩子中常见,可以充分地利用这来教学,比如,命名,让孩子学习学术认知,学习说复杂句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小心,孩子“回声”惯了,可能张口就来,不入心,那时候他虽然仿说了,但却不是处在一种学习状态,没有用,你若强化,反而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9-18 14:25:51 | 只看该作者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9-20 00:27:57 | 只看该作者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9-20 09:36:53 | 只看该作者

re:秋爸爸,请继续.

秋爸爸,请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9-20 10:17:1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秋爸爸发表的内容:

总体原则:像修车。但是,专家只能指点,家长自己要修。

举双手双脚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1:45:13 | 只看该作者

re:没有啦。我的记录就那么多,希望下午参加了...

没有啦。我的记录就那么多,希望下午参加了1-3点讲演,3-4点提问的家长有人能补充。

从以色列人那里还能分享的就是,几个月前他来华时的一次当面交流,我当面提过几个问题:
关于家长的角色问题。是否作为家长要有别于专业老师,这种区别要明显些好呢?还是要淡些好。或者,我作为父亲在家里对孩子训练是严厉些好呢,还是宽松些好。因为我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作为老师要严厉些好;而作为家长则更需要亲和些。
说起来,由于在家、在机构或学校,场景和规则是有差别的,让孩子意识到不同环境下的氛围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一环节。
那么这样说起来,在家里做DTT是否就不如地板时光或RDI之类的干预方法更亲和,更接近生活呢?

以色列专家的回答简单而坚决。有几层意思。
1,父亲的角色,不可取代,父亲就是父亲样子,不在乎你的职业身份。
2,家庭训练,家长如果能选择严厉,就严厉为好,如果能做DTT,太好了。
3,不确定DTT与地板时光的比例,但是他建议DTT的比例占多数,因为它的教学效率高。
4,严厉是指的严格吧(我推测他的意思),举例他自己教育孩子(一大堆,正常的),下达的要求最多说两遍,第二遍就上前引导了。
5,区分不同环境场合对自闭儿是很重要的,很好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学习环境。
6,生活中的泛化和即时教学也应该遵循严格ABA环节

关于前一段我家老二停滞的问题,他说,一方面考虑教学中的操作上能够作改进,别让孩子摸清了你的某些弱点利用来逃避学习,一定让孩子知道,对抗绝得不到好处的,顺从的结果好处多多。另一方面,自闭儿停滞退步的想象不少见,不确定原因,只能面对。

再有,“高频行为动量”的一个应用例子,比如,孩子的红色命名老教不会,长期处在50-80%的状态(其他状态也有相应的操作技术)。
教学时,连续高频地让孩子做完全掌握的项目,比如,拍手,摸头,跺脚,指眼睛,指鼻子,突然“指红色”。孩子就能够非常准确命名红色。有点类似“闪卡”,他非常肯定“闪卡”,很了解杜曼的那一套,认为那是有科学实践支持的理论。
他还比较反对“感统”,不相信感统,甚至怀疑某些项目是否会加剧孩子的自我满足的刻板行为。但是,他很推崇体育项目的训练,把许多室内室外的体育项目应用于自闭儿的教学活动中,不过我看那些录像,更像游戏课程,不会和DTT联系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9-20 14:51:32 | 只看该作者

re:引用:“他还比较反对“感统”,不相信...

引用:
“他还比较反对“感统”,不相信感统,甚至怀疑某些项目是否会加剧孩子的自我满足的刻板行为。但是,他很推崇体育项目的训练,把许多室内室外的体育项目应用于自闭儿的教学活动中,不过我看那些录像,更像游戏课程,不会和DTT联系起来。”

感统的问题,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也不是可以由某个专家可以反对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儿童身体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撇开自闭儿不谈,普通孩子中,由于现在有些城市儿童的带养环境过于优裕,该爬的时候没有爬够,该跑的时候没有跑够,由此造成的感统不良比例也在上升。

这个专家推崇的体育项目训练,其出发点又是什么呢?孩子的体育活动,除去其中包含的行为组织能力、规则意识、模仿能力等等之外,大而言之,就是感觉统合的训练(因为我们不要求孩子短跑速度到多少,肌肉练出块儿)。既如此,针对感觉统合不良的各个方面专门设计的练习项目,有什么理由排斥呢?当然,需要斟酌的是训练的量、频度和孩子的接受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1-4 11:03:3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好像什么都没听明白啊,好苦恼

我好像什么都没听明白啊,好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9-28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