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爸爸]
“对妻子用ABA”
常在一些交流、讲座上和其他家长见面时,人家夸我,你真是个好爸爸,看,这里基本上都是妈妈来。我自己的感觉不是得意,而是一丝隐痛:我做的多的原因是孩子的妈妈做的不好啊!带她去家长沙龙交流,她也不愿意进去。上个月在六院评估时候,是孩子妈妈带去的,竟没带强化物。而且还在追着贾大夫不停地问:我孩子是孤独症吗?贾大夫都很意外,毕竟诊断干预了快1年了呀,告诉她是典型的时候,她又一下子难受的不得了,叨叨唠唠地说为什么让自己碰上了。就是这样,她一会儿非常自信孩子没问题就是发育慢一些,一会儿哭哭啼啼认定孩子完了没救了,即使到现在,孩子妈妈的来回反反复复的行为还常常出现,也许这种心态在别的家庭中并不少见吧,(说实在的,我自己也还不能彻底排除这样的恍惚呢!有时甚至从心底里也爱听听她说孩子好好之类的话,顺耳啊!)。她不会ABA,也厌烦重复的训练操作,算了,就鼓励让她多多地用她自己那套,只要多多地和孩子一起互动和游戏就好。所以我想了解RDI呢,就是让她能够利用更为轻松的亲子活动来干预。总的来说,我妻子在对孩子的干预上不反对,很支持,看到孩子的进步也很高兴,很认可我所做的。但是,她自己是个急脾气,缺乏耐心去学习干预方法和训练孩子,她自己都认为带着“孤独症的遗传根源”。所以会做出惩罚孩子的行为。加上这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我们经常发生争吵。六院的郭大夫在和我交流时,也算是给我也做了点心理治疗,指出,你学的ABA方法,别光对孩子,干嘛不用到你妻子身上呢?多强化她的正面行为啊!不要老去责备她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规范啊!可是,夫妻之间太熟悉了,不能做到好话好说,按ABA的理论叫塑造,小争变成了容易升级的大吵。比如春江水建议的让她来做“指妈妈的鼻子”。我这两天就给她示范,可是,一看到她的操作不对,我就急,俩人就吵,最后是我来做,她不做了。
她不常来网上,但愿她不来看这个贴。“看到也不许回贴,要吵回家吵,不许在这吵!”管理员:见她的贴子就删啊!
"儿子也会用ABA"
老婆看到了这个贴子果然不高兴,几次家里争吵时提到“把我说成恶魔”。没有啊,老婆,你近来真的做得很好啦!每天对孩子的训练抓得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有水平了,也越来越认同ABA的原则并能自然地应用了。还把一些儿歌和家中互动活动打印出来,日常参照。这些我都是很高兴的。“网络归网络,现实归现实,别在意”,不过,如果你一定坚持的花,我就删了好啰。“你为什么不对我用ABA?”。用了,可就是对你的强化物不好找啊,不知道你最近喜欢什么,花衣裳?不是!陆毅或“靓汤”?好像也过气了!哦,剩下一个乔什•哈奈特?还行吧!其实,这些都不够强,最让你开心的,还是孩子的进步。记得当初你让孩子听话地过去亲亲你时你是多激动,以至现在每天都还好多次地向他们发出这个指令呢!这个指令也是泛化的最好的,大声要求,小声要求,“亲亲我”、“去亲亲爸爸”、“你还没亲我呢”、“你得亲我”、“再来一下”、“亲亲我的鼻子”等等,甚至只要你轻轻地扬扬脸,都能得到儿子们热情的回报,而你每天也就最爱表演这个指令了。可见,不仅我,儿子也在给你用ABA呀!他们带响热吻,让你乐此不疲。!
我一直认同这样的说法,不是我们现在训练时多给孩子互动,就比别人家对孩子要付出很多很多,而是我们本身就互动得不够。我们的孩子对指令“不反应或者错误反应”总是反过来让大人感到失望,没有乐趣,不愿意去教他,如此,恶性循环。而正常的小孩子比较乖巧听话,反过来,接受的“训练”机会要多得多,是良性循环。所以说,不要以为我们现在训练时为孩子付出的超出了常人许多,而是我们做得太少。这样考虑,就知道,“训练”,是我们“欠”他们的。
老婆的坚强程度上说实话也是比我要强的,当年多家医院认为其身体状况不宜继续怀孕都坚持了下来,后来更知道是双胎,负担更重,也都冒险挺了。对于孩子的未来,她一方面有信心,一方面即使认识到可能需要终生干预的,但想到他们如果将来孩子能够永远留在身边,她觉得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呢。相比之下,我到是没有她那么坚强和有信心,不愿意想象“灰色”的将来,甚至忧心忡忡地不愿意现在就把他们送入幼儿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