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我个人认为,这不是问题行为,无需关注。...
我个人认为,这不是问题行为,无需关注。
什么是问题行为?
并不是所有的自闭儿常见的怪异行为,就都要把它当成问题行为!
如果那样,你就老想着怎样去制止孩子,不让他去做这做那的,仅仅因为那些行为在正常儿童身上并不多见,你就很看重。这样,干预方向就偏了。
干预的出发点是建设性行为。应当看重的是如何让孩子能够进行一项有意义的行为,而非制止孩子做不该做的。
其实ABA项目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具体指导,比如教孩子“坐到椅子上”或者“停”“过来”,而非“不要乱跑”。比如告诉孩子将要有什么课程多长时间,而不是让他不知所以、无所事事。
再比如,玩手,很多孩子都有这毛病,不干预的话,他自己能够把手放在眼前捏玩半个小时。
这算问题行为吗?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宣判。我们不应该总是那么紧张,一看到他玩手就呵斥“不要玩手”。
除非当你希望他去做一件事情,而他不能完成,却去玩手的时候,我们才把它当作问题行为。
因为这时候,他的这个行为对任务有干扰了,才需要加以制止,而干预的重点,此时也依然侧重于那件需要完成的任务上,而非简单地制止。
哭闹如此、发脾气如此、走神如此,还有另一个贴子里喜欢用下巴磕大人也是,很多行为的矫正都应该这样考虑。我家孩子也是如此,扔东西。手机,眼镜,遥控器,都经常到楼下找回来。幼儿园里更是让我丢脸,他们爱往厕所里扔积木,我曾2次帮工人掏下水井。好在幼儿园院长批评的是老师,怪老师没有看住他们,让他们抽出空当来做这勾当,我虽然反复道歉,说孩子的不懂事,但是我心里暗喜园长这样做,因为这至少不是简单地不许孩子乱扔积木。
我想原则上,如果你没有计划让孩子做什么,就别不让他做什么。
针对一项问题行为,最常用的就是忽视法。如果做行为的功能分析,常常把它们归类为,逃避类、寻求关注类、自我刺激类,等等,一般经过分析、撤除维持该行为的强化物,可以达到有效的干预。
但是其中一类最难矫正的是自我刺激类的行为,因为行为的后果往往给于孩子自身的异常感知觉带来异常的刺激,从而得到自我强化,像转圈玩手,忽视法此时难以奏效。
这时最好的做法也是让他有事可做。
如果时间被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占满了,他哪里还有机会再做不该做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