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二三年的流水
越越小学的环境比较好,尤其是五六年级的接近青春期阶段,是一段非常平安美好的时期。
越越小时候我们说他比较敏感,而在青春期表现出来的是恐惧,这跟外界环境的关系大还是自身大脑的问题呢?
青春期的三年,我们是以放松情绪为主的,这也是形势所迫。
猪猪来深圳,我们都没有讨论行为问题,她认为这个时期应当是情绪代价最小化的。
因为激素的作用和内心的冲突,加上外界的环境发生的几件事,越越真的出了问题。
我一直在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样,恐惧也一样袭击了我。
恐惧在不断泛化,孩子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从学校撤了回来,至今我感觉这个决定只是不够及时,但绝对正确。
尽管学校一再表示接纳,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希望我们重返校园。
网友给了我一本天宝《星星的孩子》,我们也想药物是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还有,天宝和越越是不是一样的情况呢? 一切都是悬念。
我们最终没有使药物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还要感谢越越自己的自知和勇敢。
我们把一些情况如实地告诉他,让他来选择解决的办法。
他经过尝试,最终选择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
我没有撤掉中考的压力,是考虑到:如果不参加中考,是对他的心理更有帮助,还是会造成他更多“特殊”的感受,从而再次否定自己?
当时是两难的问题。
这个放要放到什么程度,是对孩子是刚好的。
然后需要面对的是:回不回到校园生活里去。
当时我没有很多信心。
回头看,越越前进的步伐实在是很小的,走一步看一看,停一停,再走一步。
如果当中有情况出现,我马上会让越越退回来。
我们回家休息了半年后,转到了另一个学校。
我租用了一个小办公室,使越越有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地方。
他的名册在九三班,有了一个归属。
我告诉他:想参加班级的课就参加,不想参加就在这里自由呆着。
我也自己请了老师,一个越越以前认识并喜欢的老老师。
老头每天都来讲笑话。
他疑虑我为什么花钱请他,我告诉他,是想脱敏,除了父母之外,孩子可以接受其他的人。
一切不为学业,只是为了过渡。
社交焦虑泛化后带来的是社交恐惧。
脱敏做起来很不容易。
所幸这个学校非常质朴,因为民办学校都不是正编的,来的老师都不是大城市的,所以他们更加热情和朴素。他们路过我们门口,总会来打个招呼,说几句关心和鼓励的话。
大概一个半月后,问越越的感受,他认为这个学校可以接受。
我们经常去看校园里的风景:菜地、牵牛花,越越也会去心理室拿报纸看,里面通常没人,即使有人他也不愿打招呼。
之后,我请体育老师来帮我们的家教,也是在学校里,上课的时间或课后。
杨老师经常会来问问:小伙子,想不想放松一下,一起打打球。
同意就去,不同意就算。
有时放学后,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大学城体育馆走一走,运动一下,看一看风景。
后来是杨老师慢慢让同班的男生小组一起来做运动。
这个组里的人,是越越看着不烦,老师认为人比较好的男生。
越越外表上不为所动,但心里是受用的。
当时越越还是易激惹,尤其在家里,情绪起伏很大。
但在外面的状况似乎好一些了,老师们都是以赞赏为主。
之所以在家逆反,是我在前面的时间里改变得不够快,他还有印象。
还有,因为中考的压力还存在,内心的冲突还在,所以焦虑还是存在的,而最合适的情绪的渲泄对象是我。
比较有转折是三模考试,越越参加了。
这个破落的学校,考试的时候需要大家全都搬着桌椅到操场上,蔚为壮观,这让越越感到的有趣和放松。
越越参加了二次模拟考和一次毕业考,因为民办学校学生的成绩普遍不太好,所以压力不大。
越越每天的学习时间很短,大部分的时候在看报纸,做放松活动,但他不想去教室坐着。
有一次被请去了一节课,但他觉得有压力,就再也没想去了。
老师依然很热情,也没有人强求他去上课,反倒让越越放松下来。
所以,毕业聚会时越越进了教室,他充分认同了这个班级。
班主任张老师邀请我作为同学家长的代表,真是个很地道的好人。
越越甚至还唱了一首周杰伦的歌,这是非常好的起点。
在家里,有时还是刺猬一个,我是见了就躲,小心翼翼的。
无论越越怎么起伏,我都要保持状态,以至于越越恨恨地说:妈妈变成了机器人,从来不生气了。
我在想有什么更好的变化来代替不生气,但有时也想不出来。
再次的转折是体育中考,我送了他一双新鞋子,他自己去参加并肯定了自己。
然后是英语听力模拟考,他跟班上一个女生打了招呼,这是一个突破。
中考完了之后,压力减小,但叛逆依然在。
因为他对于将来,依然有焦虑,不肯选择志愿,因为他想不出一个答案,纠结中。
再度入学,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压力。
如果环境不好,见光死,不但重蹈复辙而且肯定是积重难返。
如果越越不是因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说入学必须先考试,弹不流利老师就要发难了,而且还要学舞蹈,越越就报读音乐专业了。
我肯定听他的选择。
但真是上帝的安排, 我们就遇到了这么一个女生,而且越越听她的建议,说不如换个专业。
因为越越要换专业,我就决定说服他选择从分部换到本部。
如果越越换成计算机专业,他就要在另一个分部,而不是现在的学校本部,那么也不能有这么多老师可以知根知底了。
越越来到这里上学,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
当然,越越也是疑虑丛丛的,他在上个学期,甚至在这个学期初,都怀疑过专业正确不正确,上职校正确不正确。
他对将来的不确定,并有很多的担忧。
但随着这个学期的进行,他遇到了好些正向的事情,也遇到了一些小挫折,但结果都算不错。
他自己好像也稳定下来了。
或者他已过了情绪的最高峰。
我们的关系在这些日子里变得好起来,就象今天,我开车错过了转弯道。我说:“你看,我实是个不识路的笨妈妈。”他说:“NO,你实在是个好母亲。”
我给了他更多的肯定、温暖和鼓励,他也会同样回报我。
我的改变最大的,是理解他,放下过高的期望,改善与他的沟通方式。
1、注意不引起他的羞愧,当有不当时,不即时指正,待有时机再说;而表扬和肯定要及时、经常、夸张地进行。
2、我自己认错,认得很快,而且诚恳。
3、尽可能多相信他,给他信任感。
4、说话尽量用温和的语气。
5、让孩子把话说够,因为没地方说太可怜了。
6、外出活动增多,主要是去图书馆和大自然,这比在家听家长说话舒服多了。
7、不用限制性、否定性的词语来刺激孩子。
8、不提从前的事,就当没有发生过。
不过,环境的影响依然是让我时刻关注的。
以后肯定还会遇到负面事件、或者不确定的选择或者其它冲突带来的焦虑和恐惧。
还有,将来又如何?
但我告诉自己不能想太多。
带着孩子是过日子,把日子最实在的是简单有序,并找到乐趣。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遇到低点,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给孩子爱的陪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