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甄老师家庭指导小记说实话,甄老师...
甄老师家庭指导小记
说实话,甄老师到家里来看康康,我是有压力的。就像要被审查一样,心里发虚。如果不是甄老师打来电话,这次见面我可能还会拖拉时间。躲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提前两天告诉康,甄老师要来我们家作客。他几年前见过甄老师,最近常听我们说起,也看过照片,因此对甄老师很熟悉。我告诉他,跟甄老师一起来的还有一个韦老师,韦老师我没见过,也不认识,不知道是男的还是女的,有可能是男的也有可能是女的。我想趁此机会巩固他“可能”的概念。
他都听进去了。顺着我的话说甄老师要来,韦老师不认识不知道是男的还是女的。然后,十分肯定地看着我说:“甄老师可能是女的。”后来我把这个“甄老师可能是女的”当笑话讲给了甄老师,其实是想从不同的方面让她了解,康就是这样的一个程度。
本来,康爸说他去接甄老师,他担心我不认识路。但我坚持自己去,并且要带着康康一起去。我是这么想的,车上是很好的观察了解康的地方。当然,康小子自己也强烈要求去接甄老师,早晨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甄老师要来。他是社交型自闭症人士。
那天早晨我和康很早就出发了,通常我要留出找路的时间。10月10号是好日子,没迷路,太顺利了,顺利得一脚油就走过了,花了半小时才找到北掉回头来。迷路的事按下不表。
甄老师下楼的时候,康迎了上去,但头微微低着,表现出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不像跟那帮混熟了的叔叔阿姨在一起的样子。看来,他还是有一点生疏感的。过了一会,他说:“甄老师像温洪阿姨一样。”然后正着反着反复说了几遍,甄老师像温洪阿姨,温洪阿姨像甄老师。甄老师笑着说,他倒挺能观察,我们都老。然后问他哪里像,他伸出手摸摸自己的脸,但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甄老师又问,“你看甄老师像多少岁?”他不能回答,提示,像20岁吗?还是不能回答,再提示:“我的女儿都25岁了,你看我应该多少岁?”我明白,这样的问题他是回答不了的,因为我没有教过。他以前的数学有类似这样的题,但他没有过关。我开始后背冒汗。那一天下来我没少冒汗。
韦老师没到,甄老师拨通手机,让康康问韦老师到哪了,基本能够说明白,韦老师快到楼下了。韦老师到了,甄老师问康:“韦老师跟我是什么关系?”康康很迷茫地说:什么关系。这个对康肯定难。我后背又冒汗了,不是因为康不会,而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生活中时时处处抓住机会这么灵活地教。
韦老师拎着一盒给甄老师的糕点,甄老师接过之后说她还得拎上楼去。然后我们就在楼下等着她。下来的时候,甄老师没让我们立即走,而是拉过康问:“刚才我上楼去了,你知道我上楼干什么去了吗?”康想了想,说:“吃早饭。”甄老师又说:“我上去马下就下来了,时间很短,不是吃早饭。”让康继续想,然后康又开始迷茫了,自己说:“好好想一想干什么去了。”当然我知道他肯定想不出来。我提示他:“甄老师上楼的时候拿什么了?”他说是稻香村糕点,接着又提示:“现在甄老师手上还有糕点吗?”他说没有了。然后再问他上楼干什么了,这次终于答出来了。我又冒汗了。
路上大约半个多小时,甄老师一直跟康聊天,当然,这个聊天基本上是康回答问题,无数的问题。不一一记录。总而言之,路上,甄老师对康有了个大致了解,认知、理解和思维。
到家的时候,我停车,让康带着甄老师他们进屋。我停好车,看到甄老师和韦老师都站在门外面。甄老师说,康已经进去了,出来看了一下,又进去了,我们站在这里,看他会不会出来叫我们。我知道,他惦记着外婆做粉蒸肉,所以到家立即冲进厨房看,把客人忘在了门外。话刚落,小子出来了,拉着两位老师进了屋,在我的提示下,拿了拖鞋。然后让她们坐在沙发上。她们坐下他就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我故意大声说:“哎,甄老师和韦老师都渴了。”小子立即明白,说:“泡杯茶。”然后问甄老师:“喝茶还是咖啡?”我忍住没笑,他竟然知道问茶还是咖啡,真逗。甄老师要了茶。
泡好茶,他递了一张纸巾给甄老师,因为他看到甄老师在车上嚼的口香糖还在嘴里。甄老师很吃惊,觉得康真是不错,这样的细节都能够观察到。其实我是觉得他过分关注了。确实是。因为接下来他又要求甄老师脱掉外套。甄老师告诉他里面是秋衣服,在你们家作客穿秋衣是不礼貌的。之所以记下这些细节,是因为在这些细节上康总是关注过度,不知道是不是随了我。
康惦记着头天做的凉糕,趁机让他给两位老师品尝。他盛好送过来时,甄老师没接,本来是想让他用语言表达,他确实表达了,是这样说的:“甄老师把手伸出来。”我们全体笑得不行,但他看我们笑一点反应都没有。他根本没有关注到大家是在笑他,当然,他更解读不了大家为什么笑。甄老师问他:“我们刚才为什么笑?”答:“因为很激动。”我后背又冒了一回汗。想法解读表情解读难道只是在图片上书上么?
之后,他自己在餐桌那边吃完后过来说,凉糕很好吃。甄老师说,如果他能够过来问我们“凉糕好吃吗?”那他的思维就是另外一个层次了。当然,他没有做到。他只是自己强调凉糕好吃,根据自己的判断,把感受分享给别人。他还不能够换位。
然后,康就坐在甄老师和韦老师中间,听我们聊天,他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甄老师说,其实像这类接待礼仪,从不规范到规范后,应该往深度走。比如普通孩子在家接待客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肯定是跟客人打个招呼,然后自己该干吗干吗去。说到我心坎上了。我建议康自己去玩,也可以到厨房帮外婆做粉蒸肉。他给两位老师打过招呼后,高高兴兴地离开了。甄老师说,这种时候,一定要把自主导入。
关于他没有自主太乖太顺从太听话这个老问题,甄老师给了几点建议:给他选择;细节不纠缠;放松;给他做计划的机会;给他责任。由于她看到爸爸过分关注康的细节总是当场批评康,特别提醒我们不要纠缠细节,因为康很在意,很紧张。她说,即使要说,最后总结时说。甄老师说,康到了该放的时候了。
关于康总是喜欢把心里所想全部说出来,即思维外化的问题,甄老师说,这是孩子每个阶段都必经的,我们需要把握的是这个阶段过去了,下一个阶段该是什么样子。这个阶段应该多鼓励,只是需要引导他辨别场合,分清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讲什么话,包括声音的高度等。具备观察能力之后,让他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通过别人所做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甄老师也提醒我们,说我们不停地问他问题跟他讲话的时候,也应该尊重他,比如先问问他想不想说,换位想一想。另外,目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他所说透视到他的思维活动。
在聊的过程中,我记下了甄老师随时对康的总结。在前面接待之后,她说,如果外人(意指不知道自闭症的圈外人)跟康康接触,估计会认为康康是一个智力落后的孩子。已经不止一个人有这样的评价。
她说康的礼仪规范都很好,调节他也不难。他后面的学习速度可以是加速度。康的主动性,语言内化,思维提高,都可以期待。我问多长时间,她说:五年。又强调说,康康要提高,必须妈妈先达到。我不止是冒汗了。
午饭后,甄老师和韦老师用李老师那套教具,让康分类,不给条件的那种,让他自己给标准,完全一塌糊涂。我直冒汗。
在送甄老师回家的路上,我要求甄老师对康的情况做个总结,请她千万不要客气,意思是我都受得了。
甄老师是这样总结的:康康的情绪很稳定,社会礼仪规范都很好,但认知理解能力还是非常低。我心里抽了一下,就一下,然后就缓过来了。
我说,他的认知理解是我们拼命努力地教了这么多年以后的情况。意思是我们都拼命教了,他才只是这个水平。
甄老师想来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她说:“那就是啊,你想想如果你没有这么教他呢,他会是什么样。”
是的,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教,原生态的康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象电视上看到的铁链男孩?象东北那个自己把自己视网膜打得脱落,平时在家一丝不挂的大孩子?想当年他理解力极度低下的时候,不也会因为突然停电哭得死去活来把舌头咬一个大洞么?不也会在大马路上迎着飞速的汽车冲上去么?
想到这里,我平静了。
PS:那天,甄老师来家有两个目的,一是看康,更主要的是指导我做康的思维训练计划。讲思维的时候,甄老师让我先说说自己怎么想的。几句话下来,看我语无伦次的样子,说我的问题在于太过感性。她说她偶尔看我的博,都是记录的片断和过程,没有总结和提炼。就是就是,我连忙点头。我跟康一样啊,形象思维,不擅长逻辑推理科学论断。所以啊,关于思维训练的内容,抽象概括推理判断对于我来说太难太复杂,容我慢慢理解消化。
无论如何,我得进步,我不进步康就不能再前进。表决心比做计划容易。
最后,我的汗是瀑布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