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6-4-14 14: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这些天读着RDI的书,总感觉比较晦涩,有...

这些天读着RDI的书,总感觉比较晦涩,有些东西可能需要反复读,结合实践,才能慢慢理解。
每个宝宝的个性都不会一样,而且书中有些活动是属于“美式”幽默,恐怕不仅文字要翻译,游戏方式也要“汉化”。
很高兴能有这个帖子,这么多对RDI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进行交流。也希望能更多的看到大家精彩的例子,作为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7-3 14: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大家看一下:特殊兒教養寶典(上)(下...

推荐大家看一下:特殊兒教養寶典(上)(下)
书中强调假扮游戏、游戏式干扰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感觉可以跟RDI配合起来使用。

國內外專家齊聲讚譽,特殊兒療育的新嘗試   

         國際知名早期療育權威葛林斯班醫師和兒童心理學家薇德博士,首度攜手將獲獎的研究成果及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匯整成一套特殊兒童教養指引。這套教養指引適用於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包括自閉症、廣泛性發展障礙、認知遲緩、語言遲緩、智能障礙、唐氏症、腦性麻痺、注意力欠缺症,以及聽力障礙、視覺障礙、感覺統合障礙等所有發展障礙問題。

         本書作者提出一個全新的觀點,幫助讀者重新認識這些障礙的特性,跳脫診斷標籤的限制,具體了解每個孩子個別的優點或問題;同時也示範一些必備的技巧、具體方法,以協助孩子掌握重要的里程碑,充分發展智力及情緒潛力。此外,作者葛林斯班著名的「地板時間」療法,能夠協助家長、教師及相關人員,利用類似遊戲的互動方式,幫助孩子確實提昇發展層級,並掌握過去不被看好的創造力和抽象思考能力。書中也舉出一些真實的案例,深刻描寫養育特殊兒童的酸甜苦辣心路歷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際知名早期療育權威葛林斯班醫師和兒童心理學家薇德博士,兩人首度攜手將獲獎的研究成果及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匯整而成的一套特殊兒童教養指引。

這套有清楚步驟的統整方法,適用於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包括自閉症、廣泛性發展障礙、認知遲緩、語言遲緩、智能障礙、唐氏症、腦性麻痺、注意力欠缺症,以及聽力障礙、視覺障礙、感覺統合障礙等所有發展障礙問題。

作者提出一個全新的觀點,幫助讀者重新認識這些障礙的特性,跳脫診斷標籤的限制,具體了解每個孩子個別的優點或問題;同時也示範一些必備的技巧、具體方法,以協助孩子掌握重要的里程碑,充分發展智力及情緒潛力。

書中介紹了葛林斯班著名的「地板時間」療法,能夠協助家長、教師及相關人員,利用類似遊戲的互動方式,幫助孩子確實提昇發展層級,並掌握過去不被看好的創造力和抽象思考能力。書中也舉出一些真實的案例,深刻描寫養育特殊兒童的酸甜苦辣心路歷程。

上冊內容包括:「第一部份:發掘每一位兒童的個別優、缺點,發展能力及障礙」以及「第二部份:促進情緒和智力的成長」:詳細說明「地板時間」療法的獨特技巧,以及如何應用在幫助特殊兒童增進其注意力、參與及親密關係、雙向溝通、表達感受和想法、發展邏輯思考能力。

★作者簡介★

◆史丹利‧葛林斯班醫師   

        國際知名的兒童心智科權威,美國精神醫學、行為科學及小兒醫學領域的臨床教授,也是一位臨床兒童精神科醫師、兒童心理分析家,曾擔任過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臨床兒童發展方案的負責人。由於在工作上的傑出表現及貢獻,曾獲得許多學術獎項。有超過一百篇的學術著作,同時也是二十七本書的主編或作者,包括:《心靈的成長》(The Growth of the Mind),《嬰兒和兒童前期》(Infancy and Early Childhood),《發展取向的心理治療》(Developmentally Based Psychotherapy)等。

◆塞麗娜‧薇德博士   

        開業的臨床心理學家,擅長於嬰兒及年幼兒童的診斷及治療工作。是精神醫學院嬰兒心理衛生方案的教授,也是「零到三歲」方案負責人、委員、諮詢專家。有豐富的專業論著,帶領過三十次以上國內暨國際研討會,探討複雜發展問題的診斷治療。

 
◆羅冰‧西門絲  
         作家,著作包括《哭泣之後:父母親傾訴養育殘障子女的心路歷程》(After Tears: Parents Talk about Raising a Child with a Disability)、以及《互為一體的夫妻:療愈及轉化的故事》(The Couples Who Became Each Other: Tales of Healing and Transformation)。

★譯者簡介★

劉瓊瑛     

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研究院碩士,有二十多年兒童及家庭心理衛生臨床工作經驗,目前除在大學兼課及擔任臨床社工督導之外,並積極投入國內早期療育工作。譯有《ADDH兒童的迷思》、《結構派家族治療入門》、《回家》、《弱勢家庭的處遇》等多本專業書籍。

★精采內容摘要★

傳統上,我們常使用「症候群」的方式來檢視有特殊需求的兒童,譬如一些全世界通用的標籤如「自閉的」、「自閉相關障礙 」、「廣泛性發展障礙」、「智能障礙」、「唐氏症」等。同時我們也按照這些標籤來推斷預後狀況;譬如自閉的孩子,就被預期未來能發展的空間極為有限。這些孩子不被看好能進入大學就讀、或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智能障礙的孩子則被分類成不同的障礙程度,不同程度的孩子各有其既定的發展極限。

大部份的標籤反映出孩子的問題具有慢性化及終生障礙的特性;而伴隨這些標籤的障礙類型及預後狀況,也成為專業人員建議父母及父母設定未來目標的主要依據。

  這些假說的背後有一個支持的信念,認為被歸類為同一種症候群的孩子,彼此之間非常相似,且相同處應該多於相異點!不過最近幾年,當我們把研究重心由已經被診斷多年的大孩子轉移到才剛剛出現問題的嬰兒或年幼孩子時,卻發現很不一樣的現象──習慣被歸為同一種障礙類別的兒童,其實彼此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某些個案之間的相異處甚至多過於其相同點!我們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神經系統,以及獨特的發展頭腦;每一個孩子絕對都是一種個別的類別!因此我們根據這樣的發現,發展出一套新方法來觀察及治療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這個方法必須仰賴父母親及專業人員有能力處理每個兒童神經系統的特性,能夠根據孩子的獨特性建立適切的治療方法,而非遵循以所有相同診斷兒童為對象的標準方案。父母親及專業人員若要執行這套方法,必須充分認識孩子的獨特型態;這些型態不只包括孩子的生理層面,還要涉及孩子如何與其周遭環境及他人互動。有了這些了解,才有可能針對個別兒童的需要,量身訂做一套合適的治療方法。

這套方法對於孩子的預後及發展有顯著的效果。許多診斷為自閉相關障礙的兒童都變得能與人熱絡互動且神情愉悅──與自閉症的定義剛好相反的特質。許多診斷為智能障礙的兒童也都能發展出與人溝通、推理、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http://www.jcpublishing.com.tw/Products/Products_Detail.aspx?id=29
http://www.jcpublishing.com.tw/Products/Products_Detail.aspx?id=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17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