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5-12-6 1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这个专题开得太好了!

很高兴有这么多家长一起讨论RDI,我们刚开始对孩子使用RDI没多久,很多东西还在摸索中,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上路!

--飞飞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2-6 13: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binfeng2000发表</b>。



至于这个网站,里面有些很好的东西,如 newletter,还有他们夫妇俩的chat,非常精彩,都是活生生的的理论和方法,这几天我正在赶紧阅读。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强烈推荐!<img src="images/icon_smile_approve.gif" border=0>

我现在看得最多的是NewsLetter,一篇一篇成专题,是对RDI的总结归纳,信息量很大,我是用“精读”的方式去阅读的,然后批注完给飞飞妈看的(没办法,她看到英语就怕,不是不可能看懂,自信心不足而已!<img src="images/icon_smile_blackeye.gif" border=0>)。

Chat Transcript是对话记录(Dr G亲自参加的!),通过整理后也分专题列出,我喜欢先对一些专题先有了总体的了解,再去看看人家对话中说什么,不然不知道人家谈话的背景,理解起来会比较费劲。

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这个网站!

--飞飞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2-6 17: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那两本书我在台湾四个网站上见到过

1,金石堂,http://www.kinstone.com.tw,我就在这买的

2,搜主义,http://www.soidea.com.tw

3,三民网络书店,http://www.sanmin.com.tw

4,久周文化出版社 http://www.jcpublishing.com.tw,就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

可以上去看看还有没有



飞飞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3-1 08: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font color=blue>“这算不算RDI?”</font id=blue>摘自“继续微笑”的帖子



<b>琳琳妈妈的帖子:</b>



……昨晚,我们看了RDI阶段一里有个高台训练,无奈家里除了那张玻璃餐桌比较高外就只剩下矮的茶几了。

我们灵机一动,把几个小矮橙加在茶几上,连接成一直线,茶几的一边地上放了个豆袋,琳琳煞是高兴地来回走了几趟,我们试探着让她看妈妈点头时才跳,当琳琳跳下来的一刹那,琳琳满面笑容地看着妈妈的双眼。

接下来变换着在小橙子上跳,每次要妈妈点头后才跳,跳了几次后,琳琳能自觉地看妈妈是否有点头来决定是否跳。这算不算RDI?

RDI书上是说要看表情,而不是点头,但对琳琳现在来说应是比较直接的示意。

有哪位家长可告知具体以什么样的表情来进行,暂停和中断等?



---------------------------------------------

<b>【飞飞爸的回复:】</b>



怎样才算RDI?我觉得关键是首先要理解RDI提出的人际关系发展的模型和具体的阶段功能/技能目标,然后从孩子当前的阶段开始,着力于训练当前阶段的相关功能和技能,一个阶段的能力掌握得比较好了,再把重点往更高的阶段转移,如此不断往上发展,只有我们心中清楚孩子将有的发展脉络,并且在活动中采用一些有利于阶段目标的原则和技巧,这样才可以说基本把握了RDI的关键。



其次是理解一些RDI训练技巧的原理,象鼓励多用肢体语言/夸张表情/夸张语气/放慢节奏/使用停顿等都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和理论背景的,如果不明白这些具体技巧背后的道理,就很难灵活地使用,也无法感受和评价这些技巧的使用效果了。



最后才是具体的RDI活动,RDI具体活动本身的内容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否通过在活动中合理地运用训练技巧,以达到训练孩子当前阶段能力的目标。



如果我们已经理解了RDI提出的人际关系发展模型,以及一些技巧的原理,再来理解琳琳的高台活动,情况是怎样呢?

假设琳琳从事的是第二阶段的活动,第二阶段重点是孩子的“参照能力”,参照能力简单的说就是看眼色,就是孩子在遇到不确性时候会瞄你一样,寻求你的意见的动机和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孩子要做一件明知父母不会让他做的事情时通常会狡猾地看看你,试探一下你的反应,那就是一种“参照”。



明白了阶段功能的重点之后,在活动中就要注意创造“参照”的机会了,肢体语言/夸张表情/社交分享式的语言等属于“间接提示”,使用间接提示的道理在于直接提示特别是反复的直接提示实际上是父母过分地承担了维持交互的责任,从而减少了孩子主动感知/主动转移注意力的机会,因此RDI强调尽量使用间接提示。



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再回头想想,活动的高台是否足够高重要吗?不重要,只要能够创造“参照”的机会,原地跳瓷砖格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使用什么表情来表示进行/暂停和中断重要吗?不重要,只要是足够简单的间接提示就可以了,眼色/表情/指手画脚/示范跳下去等所有可以想得到的方式都可以,关键是让孩子感觉到在那一刻,他需要进行“参照”,并且成参照后获地了一个兴奋的分享通过不断让他感觉到成功进行参照所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建立牢固的参照能力和动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3-31 22: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楚砚寒的问题让我想起了RDI网站上有一些关于“娱乐(Entertainment)”和第一阶段“情绪分享”、第二阶段“社会参照”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特意收集整理了一下,这是一些从Chat Chanscript摘录的内容,值得参考一下:



Productive uncertainty is the key

有益的不确定性是关键。



emotion sharing is a result of a shared anticipated of an upcoming unexpected event

情绪分享是对不确定性共同期待的结果。



Try to make the anticipation the highlight and not the production

尽量突出期待的过程而不是兴奋的结果。



stage one is "emotional feedback" You can test it by eliminating your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see if the child even notices

第一阶段是“情绪反馈”,你可以通过突然停止你的情绪反应看看孩子是否察觉的方法来检验孩子是否有“情绪反馈” 。



You try the activity but change your facial expression so that you look bored, perhaps. If your child still is laughing, there's probably an element of entertainment

试一下木无表情地重复先前兴奋的活动,如果孩子依然会笑的话,则先前的活动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娱乐”(而不是情绪分享) 。



One way to check is to replicate the thing that made the child laugh but keep you face void of emotion and see if the child continues to enjoy it

一种检验的方法是用毫无表情的方式重复之前兴奋的活动,看看孩子是否还会觉得乐。



if you play the same game and the child enjoys it even though you are simply going through the motions, it's probably entertainment, not emotion sharing

(这句和前两句是一个意思)



请注意,这种所谓的“检验方法”同时上也就是训练的方法—飞飞爸



When working on emotion sharing, you want to set up a pleasurable activity; often something without objects. Because you're working on sharing emotions during pleasurable activities, you can use productive uncertainty to highlight that the enjoyment is what's happening between you, not getting something for eye contact

从事第一阶段的训练,需要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而且最好不要使用玩具或物品。用“有益的不确定性”来突出愉悦之处在于双方的互动,而不只是目光的对视。



You set something like this up and then break the rhythm--when he gets curious you laugh and then do it again--it's something you have to build

建立一种活动的规律和节奏,然后打破这种规律,当孩子惊奇地看着你笑的时候,你再次重复——这是你需要建立的。



RDI的活动给人的感觉往往就是嘻闹、玩、兴奋等等,虽然确实表现上就是如此,但是其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些嬉闹、活动的背后的关键是“间接提示”和“有益的不确定性(Productive Uncertainty)”,了解这些对我们更好地进行活动会有所帮助。

-------------------------

飞飞爸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baiyuyoung 重新编辑於 2006/03/31  22:47:40</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5-19 18: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以下摘自【宝贝进步--飞飞的帖子】...

以下摘自【宝贝进步--飞飞的帖子】

生活化协调练习三例

昨天晚上和飞飞妈在讨论如何进行“协调”的活动,谈话过程中我举出了三个例子,然后飞飞妈就如恍然大悟“哦,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天啊,我以为你一直都明白呢!)
明白什么呢?我可以感觉到飞飞妈对“协调”的理解从模糊突然变得具体了,是顿悟了。
我举的三个例子是--

挤牙膏/倒水
有几次早上飞飞抢着帮我挤牙膏,我便抓住这个机会,我拿着牙刷,让他挤给我弄,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需要“协调”的“共同活动”,当然我还故意不很配合,如把牙刷那远一点,如此创造更多需要协调的机会,然后还让飞飞帮我倒水给我漱口,不止是倒水,还喂到我口中

倒龟粮
飞飞养了两只乌龟,龟粮用一个安利瓶子装着,飞飞抢着喂乌龟,我让他把手伸出来我倒在他手里,我拿着瓶子把龟粮抖出来,你可以想象那一颤一颤地过程,要能顺利接住我抖出来的龟粮,自然是需要持续的参照和配合,飞飞很好地做到了,一只手不好接还懂得两只手一起来,其实这就是协调能力

扫地
扫地其实不是我实际做过的活动,但是可以想象也可以用于训练协调能力,例如让飞飞拿垃圾铲、我拿扫把,两人配合着把垃圾扫起来

我举这几个例子,是想说明第三阶段的协调是指“微观活动”的协调,就是说是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的事情,而不是指宏观上的配合或听从指令如独立完成“倒垃圾”这样一项“大”任务,看来飞飞妈先前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有点模糊,因此我这么一说,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限制性参照

飞飞很喜欢喝益力多,前天晚上吃饭不到一半的时候,就说要喝益力多,我们当然不让喝,但是相对于从前过敏式地立马声明反对“不行!”,然后噼里啪啦解释一大轮什么“要吃完饭才能喝!”“喝完就吃不下饭了!”之类的话而言,我们现在更注重非语言参照的运用,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飞飞说完要喝益力多后就跑进厨房准备到冰箱去拿了,在他刚踏入厨房的一刻,我“呃!”了一声,飞飞退回半步回头看着我,再看到我没有继续表示反对后才进去哪里益力多。
接下来的参照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直通过眼神,声音来限制他喝益力多,他拿着管子,想插又不敢插,在那里拨弄来拨弄去,时不时看我的反应,最后打擦边球——悄悄插穿了一点点,在那里舔管子,可爱极了!整个限制参照的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最后还是提前让他喝了。整个过程生动、有趣!

对此我的体会还是——间接提示。要减少直接语言提示,改用间接提示。对于类似的限制其实时常发生,回想以前的做法(包括现在有时自己心情急躁时候的做法),我们常常是很严厉地“不行!”,然后没等孩子反应就噼里啪啦解释一大轮什么“要吃完饭才能喝!”“喝完就吃不下饭了!”之类的,而飞飞更多地会坚持,然后我们还是重复类似的话,几个回合之后大家都越来越暴躁,最后飞飞就进入失控的状态,感觉很不好。
不是说使用间接提示就可以直接解决这种问题,而是觉得我们坚持更多地使用间接提示对于飞飞的进步,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另外一点体会是——老生常谈。谈什么呢?谈理论、讲道理。大家也许觉得我好像经常都在说“间接提示”,好像我就只知道间接提示,是的我是经常反复说的间接提示的,我帖子发得少,飞飞妈会听得更多。为什么呢?因为我对学习和实践有自己的体会——一个概念只有经过充分地展开才可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改变自己和改变别人也有自己的体会——老生常谈,有些道理其实很“简单”了,可是还是无法融入到生活中去,一遇事就冲冲冲,把种种理论抛到九霄云外,为什么呢?理解没有真正深刻之故。够“简单”了还不能“理解”,那还能怎么样?只好反复说了,正面说、反面说、结合例子说、直接说、间接说、明说、暗说......啰啰嗦嗦——哈哈,这就是我向飞飞妈灌输概念的方法,希望道破了这一“天机”不会让我的方法失灵!

——飞飞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8-13 23: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COLOR=blue]【转贴】浅谈RD...

【转贴】浅谈RDI (1) (把感恩推荐的帖子内容帖过来)

我住在美国, 孩子在三岁时诊断出自闭症, 之后接受了一年半的ABA治疗, 学区提供一个星期十五个小时的ABA, 加上一星期九个小时的特殊儿童的幼儿园, 孩子在细动作方面的进步最大. 会自己扣扣子, 剪贴, 等等. 可是在人际互动和在语言方面几乎停滞不前. 在他三岁时, 我一点都不担心他的发展, 但是到四岁左右的时候, 我非常担心. 忧心不已.

快三岁时, 会说一点话, 偶尔有句子出现. 认很多的图片, 大多是中文, 会约两三百个常用英文. 大多是妈妈教的. 喜欢找妈妈玩, 偶尔跟哥哥玩. 眼睛看着人的时间还蛮多的. 认得所有英文字母, 认数字1~10, 认大部分的形状和颜色 会数数到二十(中英文都会). 其它的发展和其它两三岁小孩差不多, 除了说话表达能力差了些.

四岁时, 还是只会说一点点话, 认图还都是中文, 认知方面增加很少, 越来越少眼神接触, 因为口语表达不好, 因为沮丧就大哭的机率增加很多.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以他三岁的程度, 四岁时却没有进步太多. 后来发现孩子并不适合用ABA来教导. 那用什么才合适呢? 自己做了 一些研究以后, 决定做RDI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RDI 是由一个或是一组顾问来指导父母, 保母或老师来和小孩做治疗. 中文方面的书籍有下面两本(解开人际关系之谜和儿童人际关系发展手册) . 在台湾还没有认证的RDI顾问, 美国也不是很多地方都有. 往往有些父母要开车一两小时去做治疗. 在台湾如果想做的话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买上面两本书来研究一下, 照着手册上面的方法和自己的孩子做练习. 另一个是找一个机会带孩子来美国或是离台湾比较近的地方找有认证的RDI治疗师做RDA(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Assessment), 看看小朋友是在哪一个程度, 应该由哪一个阶段开始作. 之后每个月或是每两个星期寄录像带给顾问看, 用电话讨论应该再做哪些新的活动, 旧的活动有哪些应该改进的地方. (要找顾问请到http://www.rdiconnect.com/RDI/consultants.asp)

我的孩子做了五个月的RDI, 姑且不论进步多少, 就光是每次孩子眼神发亮的盯着我, 很开心的要求我跟他一起玩RDI的游戏时, 我就非常感激这种治疗方法. 用这种融入生活 (life style) 的治疗方法, 我们一起洗衣服, 洗菜, 煮饭, 擦窗户, 洗澡, 散步……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 让我觉得和这样一个小朋友一起生活有着无限大的乐趣. 更何况他现在开始会用眼神询问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用眼睛解读别人的脸上表情的认同或不认同.

我很想把一些我上的课和做的一些游戏, 在网络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小孩由第一级(Level 1: Novice)的第零个阶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 )开始, 现在大部分在做第一阶段(stage1: attend 专心)和第二阶段(stage2: reference 参照能力)的活动.

书上没有第零个阶段, 第零个阶段是让孩子注意到游戏的惯性(pattern), 突然终止, 让小孩要求游戏继续下去. 例如一个大人抱着孩子做下来, 轻轻的前后摇摆, 好像抱着小婴儿摇晃一样, 嘴里说着’摇呀, 摇呀, 停止.’ (rock, rock, stop) 摇两下就停下来, 再摇两下再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摇晃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摇晃, 看看孩子的背会不会试着往后压或是往前摇, 这就是互动的开始, 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所以大人再继续帮他摇.

下面有一些这个阶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的活动给大家参考
1 rock, rock, stop (摇呀, 摇呀, 停止)同上
2. roll, roll, stop (滚呀, 滚呀, 停止) : 让小孩趴在花生球, 大龙球或是大一点的充汽球上, 往前滚, 往后滚, 停止, 嘴里说着’滚呀, 滚呀, 停止.’ (roll, roll, stop) 前滚后滚就停下来, 再滚两下再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滚动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滚, 看看孩子会不会试着球上滚动, 这就是互动的开始, 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所以大人再继续帮他滚.
3. walk, walk, walk, stop (走, 走, 走, 停): 大人牵着小孩的手, 走几步路, 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走路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走, 看看孩子会不会拉着大人往前走, 这就是互动的开始, 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所以大人再继续牵着他的手往前走. 如果孩子可以做的很好, 就不要牵手, 改成两个人拉着手帕, 如果拉着手帕也做得很好, 就不要牵手了, 让他自己走. 只是, 现在如果他要你继续走, 必须要有眼神的接触, 必须要抬起头来看着大人, 才能继续刚刚的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8-13 23: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COLOR=blue]【转贴】浅谈RD...

【转贴】浅谈RDI(2)  

人际关系的发展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重要性, 当我买了解开人际关系之谜和儿童人际关系发展手册的书籍回来, 也买了DVD影片( Going to the heart of autism, http://www.rdiconnect.com/resources/viewResource.asp?pid=200), 照着里面的活动跟自己小孩玩, 很奇怪的是, 小孩的反应有的和预期的一样, 有的和预期的不一样, 自己土法炼钢, 练了一阵子, 效果并不好. 找了RDI顾问以后, 才知道还有一个第零阶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 ). 没有第零个阶段, 做第一阶段(stage1: attend 专心)的效果也就受到了影响. 跟游戏治疗(floor time)以小孩为中心不太一样, RDI是以大人为中心的活动. 要得到孩子的注意以前(第一阶段stage1: attend 专心), 必须先让它能够跟大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第零阶段的活动, 大多在教导孩子们习惯大人的存在与相处的模式.

再介绍一些第零阶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 )的活动
帮忙家务
1. 洗衣服: 带孩子洗衣服, 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边, 孩子站在洗衣机前面, 如果孩子不够高的话, 就让他踩在凳子上. 大人把脏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给小孩, 小孩再把衣服丢进洗衣机. 大人一边递衣服, 嘴巴一边说, ‘洗衣机, 洗衣机, 洗衣服’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给小孩的时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有的孩子在这时候会用力拉衣服, 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给他, 让他把衣服放进去. 如果你的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 你就要给他一个很大的微笑, 再把衣服给他, 当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的次数愈来越多时, 这时候表示, 你已经可以加入一些第一阶段的活动了.
2. 擦桌子: 拿一条大的抹布, 可以让大人和孩子一起把手放在上面, 刚开始可以抓着孩子的手, 轻轻的擦桌子, 一边擦一边说’擦桌子, 擦桌子, 停下来’ 擦两下就停下来, 再擦两下再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擦桌子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擦, 让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所以大人再继续帮他擦. 熟悉了了以后, 不要抓着他的手, 让他把手放在抹布的另一边, 两个人一起做.
3. 打蛋: 把蛋打在容器中, 握着孩子的手拿筷子或打蛋器打蛋. 一边搅拌一边说’打蛋, 打蛋, 停’ 打两下就停下来, 再打两下再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打蛋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搅拌, 让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在顾问(RDI certified consultant)那里做的活动和书上的活动不太一样, 而且针对我的孩子的情形坐一些修改. 我陆陆续续会把每星期学到的东西贴出来和大家分享, 下次我会贴一些第一阶段的活动. 家长如果有孩子年纪在四岁以下, 非常建议从第零阶段开始. 如果觉得自己孩子程度很好, 也要从他的能力以下的一两个阶段开始. 不要急, 做得过程, 大人要能够享受和他一起玩的乐趣. 孩子很敏感, 把RDI当功课做和把RDI当作一起玩的活动, 效果差很多. 本来RDI就是要教孩子体会人际互动的乐趣, 如果连大人都不能体会和享受和自己孩子互动的乐趣, 那要如何让孩子知道走出自己的世界和别人互动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和自己互动时发亮的眼神和开心的笑容, 这就是对孩子们最大的鼓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8-13 23: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COLOR=blue]【转贴】浅谈RD...

【转贴】浅谈RDI(3)

做RDI特别注意的 一点是要常常小小变化一下内容, 例如上次提到的洗衣服,
洗衣服:
带孩子洗衣服, 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边, 孩子站在洗衣机前面, 如果孩子不够高的话, 就让他踩在凳子上. 大人把脏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给小孩, 小孩再把衣服丢进洗衣机. 大人一边递衣服, 嘴巴一边说, ‘洗衣机, 洗衣机, 洗衣服’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给小孩的时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有的孩子在这时候会用力拉衣服, 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给他, 让他把衣服放进去. 如果你的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 你就要给他一个很大的微笑, 再把衣服给他,
做了几次以后, 可以稍微改变一下, 例如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给小孩的时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 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或是丢给他, 或是把衣服抛高让孩子接住, 或是孩子本来看准了, 就眼神离开, 只是伸手过去拿, 在孩子伸手的时候, 大人突然把衣服抽离开, 让孩子扑个空, 再把衣服拿在靠近眼睛的地方, 等他瞄你一眼的时候再给他衣服等等, 最主要的是抓住他的视线, 让他能够看着你.

不能请顾问, 自己做RDI也可以做得很好. 只是有一些循序渐进的窍门不好拿捏. 还有一些顾问重视的地方, 我们自己却忽略了. 自己做的时候, 如果有可能的话, 把它录像起来, 自己看自己哪里做得好, 哪里做得不好, 作一张表自己填写, 主要有下面几个问题:
1. 孩子是否投入活动中
2. 孩子是否眼神接触的频繁
3. 大人是否对孩子的反应给予适当的鼓励
4. 活动的难易程度如何, 孩子是否由活动中得到互动的乐趣
5. 大人是否由互动中得到乐趣

有时候我们急着要教孩子一些技巧而忘记了我们本来的目的, 那就是让孩子享受到互动的乐趣. 活动的程序是否正确并不重要. 例如有一次, 我们在做”我的想法是……”的活动. 我和小孩一起画一张图, 是一个人. 大人先说’我的想法是…脸’, 然后再纸上画一个大脸. 大人把蜡笔递给小孩, 小孩接着说’我的主意是…眼睛’, 然后小朋友会自己画一个眼睛, 画完以后会把蜡笔递给大人, 大人接着说’我的想法是…耳朵’, 然后再纸上画一个耳朵. 大人再把蜡笔递给小孩, 如此这般, 完成一张图画. 我活动的时候, 孩子常常漏说”我的想法是……”, 我要记得提醒他说”我的想法是……”, 而且, 当小朋友画完一个部位时, 没有把蜡笔交出来 还想在自己一直画下去, 我常常提醒他, 换妈妈画了. 我自己觉得这个活动孩子并没有参与得很好. 可是顾问一看到录像带, 就一直很高兴的说, ‘太好了, 太好了, 你看小朋友一直有很好的眼神接触, 而且他非常注意大人在画什么, 互动实在是太好了’. 这时候, 我才知道, 我自己太专注于要孩子照着游戏规则玩, 而忽略了他的眼神接触和互动的乐趣. 所以, 如果有可能的话, 家长把活动录像起来, 再看一次, 感觉会很不一样.

书(解开人际关系之谜和儿童人际关系发展手册)写得不错, 只是有一些活动是一连串上去的, 像是在第零阶段的一些活动可以一直延伸到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一直上去. 同样的活动因为小孩所在的阶段不同, 而稍稍有些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8-13 2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COLOR=blue]【转贴】浅谈RD...

【转贴】浅谈RDI 4

自己做RDI时, 做一张check list, 有哪些活动, 每天纪录. 每个星期更新一次活动, 看看哪一个可以继续做下去, 哪一个太难了先暂停, 哪一个已经驾轻就熟, 可以换下一个活动, 对刚刚开始的人很有帮助.

刚开始第零阶段的功课要做得扎实, 我们做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 网络上有人说他们做了六个月的时间还在做第零阶段. 尽管我们现在大部分都在第一和第二阶段, 每天还是多少做一些第零阶段的活动.

下面是一些stage0, stage1的活动, 有一些活动, 我自己分不太清楚, 哪一个是第零阶段或第一阶段.
1.把第零阶段的活动串在一起, 最开始可以两个, 再来三个串在一起. 再来四个串在一起. (请参考浅谈rdi1和浅谈rdi2) 例如: rock, rock, stop (摇呀, 摇呀, 停止)+ roll, roll, stop (滚呀, 滚呀, 停止). 先做rock, rock, stop (摇呀, 摇呀, 停止)做一两分钟以后, 换到roll, roll, stop (滚呀, 滚呀, 停止) 做一两分钟以后, 再换到rock, rock, stop (摇呀, 摇呀, 停止), 再换到roll, roll, stop (滚呀, 滚呀, 停止) 做一两分钟, 刚开始由大人引导变换活动, 如此重复几次以后, 大人和小朋友都很熟悉这样的频率了, 在变换场景时, 不要由大人引导, 等待小朋友自己走到下一个场景.

2.放气球: 把气球吹满气以后, 在小朋友面前说’1, 2, 3, 放’, 如果小朋友喜欢的话, 放了几次, 他捡气球回来给大人时, 做一些吸引他注意的声音, 确定他有眼神接触, 才开始吹气球, 吹到一半, 吸一口气, 可是不吹出去, 等小朋友也学你吸一口气, 吹吹吹时, 在继续接下去吹. (或者是有眼神接触也可以, 看哪一个小朋友比较容易做到, 就选那一个做)

3.擦玻璃: 材料: 报纸或抹布两份, 清洁剂(喷玻璃用)两份. 在公寓得落地窗, 小朋友和大人一个人站在室内, 一个人站在室外. 一个人拿着一个抹布和一瓶喷玻璃清洁剂(如果怕危险, 里面可以装水让小朋友喷), 小朋友要能一上一下, 或是一左一又跟着大人擦玻璃, 大人擦到哪里, 小朋友要跟着擦到那里, 大人喷玻璃, 小朋友也要跟着喷. 透过玻璃, 眼神的接触, 分享情绪, 在擦玻璃时都可以加进去. 如果小朋友只想透过玻璃跟你击掌, 亲一下, 或是做鬼脸, 那也非常好. 如果他还没有办法跟着大人隔着玻璃做, 最开始就让他跟在大人旁边乱抹乱擦就可以了, 那也是很好玩的.

另外, 我把回复一位访客的问题也贴在里面, 给大家参考

眼神训练慢慢来

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
stage 1 Attend
讲话讲到一半, 突然听下来, 让他看着你再继续
(先假装失声, 如果他不看你, 做一个很夸张的抽气声, 口吃或奇怪的声音, 如果他还是不看你, 你就假装手抓着喉咙, 说不出声音, 把自己的脸慢慢贴近他的脸, 确定他的眼神和你接触, 给他一个奖励的微笑, 再继续说下去)
多做一些RDI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游戏, 参考书籍有两本: 解开人际关系之谜和儿童人际关系发展手册

stage 2 Reference
Mr. Potato Head 是美国小孩常玩的玩具, 一个马铃薯形状的头, 上面有一些洞洞, 可以插入眼睛, 鼻子, 等五官. 大人坐在旁边, 刚开始时, 大人手里拿着马铃薯头, 小朋友前面有一堆五官, 要小朋友看着大人的脸部表情, 决定哪一个五官是大人希望小朋友放在头上的, 大人不说话, 可以点头或摇头表示是或不是, 可以用微笑或哭脸表示, 也可以挤眉弄眼的来表示. 如果小朋友不看你就自行决定五官要插进去, 你可以把马铃薯的头抽走, 有可以大声咳嗽或抽气提醒他注意, 如果你抽走马铃薯头, 小孩很疑惑不知道怎么做下一步, 你可以口头提示他试一试拿另一个, 所有的五官都是大人决定要拿哪一个. 如果这一个步骤做得很好, 多玩几次以后, 下一步就要连放五官的位置都是要参照大人的表情决定. 所以到后来, 小朋友需要拿起一个五官---参照大人的脸部表情---试着不同洞的位置, 一边试, 一边参照大人的表情, 不对要一个洞换一个洞, 继续看大人的脸---再拿起一个五官---参照大人的脸部表情---试着不同洞的位置, 一边试, 一边参照大人的表情, 不对要一个洞换一个洞, 继续看大人的脸---一直到所有的洞都插好了----看看成品, 用力的大笑或嘲笑他的眼睛长在脚上, 嘴巴长在头上, 手长在鼻子上等等. 活动中, 一个小朋友要看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有可能完成. 哈哈, 他多看你一眼, 你就多赚到一次.

多做几种这些活动, 几个月下来, 他的眼神就会进步很多. 我们弟弟现在每次都有事没事就跑来看我是不是有什么好笑的表情, 他的aba治疗师也都大力称赞他的眼神接触增加, 时间拉长很多.

没有Mr. Potato head, 我用积木也照玩, 拼图也照玩, 随便剪个纸或是碎布当作是五官, 在纸上或是布上画一个圆圈当作脸, 也可以玩得很开心喔.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1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