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3158|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6 20: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几天,我儿子缠着我踢足球,好在我家客厅也大,硬木地板,本来客厅除了沙发,电视就没什么了,留出空地让孩子们玩。踢球前,先把地板上东西清掉,免得踢到脚。



玩的很简单,就是你一脚,我一脚,但有些想法是可以融进去的,即使这么简单的游戏我们也可以体现高级训练所制定的目标。



1) 注意力的训练

踢球的目的不是踢球本身,而是想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孩子玩球中,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这样的过程越长越好。在踢法上尽量‘喂’他球,以持续他的兴趣。

2) 感统训练

我个人认为‘感统失调’几乎可以解释大部分自闭症的症状,从本质上说,任何有目的的体育活动都是很好的感统训练。

人的感觉系统除了五官外,皮肤也是一个重要的感觉来源。所以我要求儿子光脚踢球,但先把皮球放点气,免得脚痛,尽量让他身体多直接接触外界。

平时尽量让他光脚,但要他赤膊,最近才刚刚被他接受。

3) 挫折感

我觉得自闭儿童的情绪问题,发脾气,自伤等都源于其挫折感,这种挫折感来自其自身的语言交流缺陷及家人老师同伴对其不了解。自闭儿童对经受挫折感的脆弱,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在踢球过程中,万一我把球踢偏了,他会不乐意,甚至‘罢踢’(但比过去发脾气要好多了)。这时候,跟他好好说说,他也能接受了。以后掌握时机,试探踢一,两个坏球,他也能接受。

因为儿子暑期班老师有带他们去打保龄球,所以上星期天一家人都去了,我特别观察当儿子没击中一个球时的反应,却见他轻轻松松地说: I lost it .  我很感叹特教老师的本事,他把儿子当时没击中球时的失落和不安全感用一句话轻轻地带过,让孩子明白挫折也只是一件事而已,一句话就能搞定了。当孩子遭遇挫折感时,让他心理踏实,他的情绪就能化解。



今天先聊到这。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binfeng2000 on 2005/08/17  14:38:53</font>
48#
发表于 2006-10-8 10:36:46 | 只看该作者

re:我儿子在3岁以前很不敏感,现在却对大人的...

我儿子在3岁以前很不敏感,现在却对大人的情绪和态度非常敏感,不过很快就好.我们大人在训练孩子的时候,一定别太看中结果,要在过程中体会快乐,让他做什么事都有好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6-10-6 13:12:48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真有点紧张,机构里的老师就是认为对这...

看了真有点紧张,机构里的老师就是认为对这种孩子就的严,要不然就不听,我虽然看到听到觉得心里很难受,可我又期望这样会给儿子带来进步,所以对他也是最严的一个.他现在最不喜欢的就是我,可他有不良举动的时候,能制止的也只有我.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6-10-5 23:40:12 | 只看该作者

re:很好的讨论,顶上来

很好的讨论,顶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5-8-27 03:06:15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binfeng2000:

我正在看的两本书是,1:儿童人际发展活动手册(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with Yuong Childen),2:解开人际关系之迷(Solving the Relationship Puzzle).

可从RDI的网站订购,http://www.rdiconnect.com/resources/default.asp?cat1=1

台湾久周文化出版社已把这两本书翻译成中文,可通过博客来网络书店邮购.http://www.books.com.tw/

主要是看书,看DVD是加强理解和更加明白训练儿童人际关系的要点.DVD可在RDI网站订购,是英文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5-8-26 23:32:25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binfeng2000先生的思考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心理问题"虽不是自闭症的起因,但自闭儿肯定会有心理问题.对此,几个网友已说得很好了.



我想说一点体会,关于对孩子的夸奖,也不是越多越好.从心理学角度看,一种形式的奖励用得越多,其作用就会越来越弱化.因此,对孩子的鼓励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孩子当时的表现,给予适当形式和强度的鼓励,不要用千篇一律用"你真棒"作为鼓励.



一般而言,我在孩子完成一些原已会做的,较简单的事情时,只是用"对了","很好","很乖"等肯定语.当孩子做出跨越性的举动时,才用"你真棒"\亲吻\拥抱等等"重奖",也就是说奖励也需有轻重之分,而且,你必须很真诚地去奖励,千万不要"言不由衷".请相信,孩子心中是有"数"的.



为社会分优;为家庭解难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小钦 重新编辑於 2005/08/26  23:34:53</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5-8-26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强化与辅助是ABA的主要内容。不只是在一对一的认知训练才用。ABA是一种原则,可用在很多场合,如行为矫正,社交等。孩子有好的行为,举动,动机就马上强化,那么这种行为,举动,动机下次还会出现的频率就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个聋儿的父亲写的“赏识教育”挺好。

RDI的网站有个短片给我映象很深,父子俩在喝水,没什么语言,只是在那哼哼哈哈及一些肢体语言,但交流得挺好,关键是一直看着对方。孩子小时从Son-rise学了一招,拿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放在眼睛附近引起他注意,他不得不看你一眼。孩子有语言后就忽视了眼神。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honghong18 重新编辑於 2005/08/26  22:44:17</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7:30:43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我在“初学者必读”中看到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帖子,很有启发,特转录于下:



" 王国光:其实教育和心理是分不开的。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不懂得人的心理无法对人施以教育,一般儿童如此,特殊儿童更是如此。虽然,现在不能说自闭症是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但是,由于是自闭症他们在家庭、社会、学校所遭受的挫折,所承受的压力是一般儿童所远不及的,这使得他们更脆弱。因此,我们在训练中首先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建设也就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那么,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呢?那就是强化与辅助。所谓强化就是鼓励孩子的点滴正确行为,诣在“你其实很棒”。所谓辅助就是帮助孩子做暂时没有能力作到的事情,慢慢撤消辅助以达到独立完成,诣在“你其实能行”。在自闭症的训练中,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心理治疗,而是是否有考虑自闭症儿童心理特点而训练的意识。 "



我想在这个话题上,老师和家长应该各有作为。孩子们可能在学校里很配合老师,却在家里不听话,当然家长会更了解孩子的经历,及内心世界。上星期六这里有个做家教的老师写了篇家长教育子女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当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要及时进行“心理支援”,这个词用得好,就象现在山东中俄军演,如果老师象火力威猛的俄军,那家长就像熟悉地形,顽强善哉的中国军队。

我想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脆弱,主要是出于其自闭症本身,但也出于家长方面的原因。我自己觉得处于一个很难打破的怪圈。孩子们的脆弱,也是我们的过分呵护和迁就所间接造成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很可能我们就达不到任何训练的目的。而当我们沾沾自喜为取得一点成绩而高兴时,我们却是以助长孩子的心理弱势为代价的。随着孩子情况的好转,我也开始渐渐地强硬起来,时时想打破这个怪圈,但也感觉到孩子越大越困难,我们必须这样做,否则,孩子即使从自闭症康复了,却还是一个心理不成熟的人。我们大概会永远走在这样永远不让我们喘息的漫漫长征上。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binfeng2000 重新编辑於 2005/08/26  19:55:46</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05-8-26 13:02:53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真希望国内能快点买到RDI的有关资料,我们太需要了



leicol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2:47:58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catherine 和 Leslie:



你们关于眼神交流的例证给了我很大启发,本来我认为眼神交流只对那些还没主动语言的孩子有帮助,现在看来即使有了主动语言,眼神交流仍然重要。要是想想我们自己是怎样进行语言交流的吧,我们难道不是话语未出,眼神先到? 看来,眼神是交流的探照灯。

下个月我们可能会有机会参加一个社交能力的培训班,我想,眼神交流是可以尝试一下去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我儿子的社交能力现在几乎为零。



Leslie: 是不是能请你提供一下你看的书名和DVD名,你觉得关于 RDI, 是看书好呢 还是 看DVD 好?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5-8-26 02:30:07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binfeng:

不知你有否看过RDI的书?最近我正在看它的两本书和DVD,深受启发.他们认为要成功训练儿童的社交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训练眼神交流,通过双方的眼神交流,让孩子领会训练者的意思.DVD共有五个小时,其中有38个录像,由RDI创始人逐一解说如何训练孩子的眼神交流.看完之后,我惊觉原来训练眼神交流可以这么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5-8-25 17:05:42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BINFENG:

    首先要谢谢你发给石头的文章,他非常喜欢。我也让他看了关于“公仆”的帖子,他理解大人们的看法。石头是一个是非观非常明确的孩子,还特别忧国忧民,成天对腐败痛心疾首,倡导廉正,倡导爱国。他马上要开学了,忙着准备功课,还让我转告你,希望明年能见到你,切磋关于物理和数学的问题。

    看到你提出来的拿来主义,非常赞同,以目前的情况,拿来主义是最省事的。

    最近忙于准备一个《联情系意----提高自闭儿的社交能力》的大型培训,天天看讲员提前给我的有关资料,有很多的启发,也有很多的思考。希望这个培训不仅能提高以琳老师的专业水平,更希望这个培训能给家庭训练带来帮助,因为我自己认为这个课题更适合在家庭中去做。到时我会整理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一起讨论。

    寄过去的资料到你手中了吗?希望对你有帮助。

    方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5-8-25 16:44:22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提到孩子的眼神,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的一件事儿。我个人认为孩子有眼神交流也许有时候比仅仅会对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更为重要,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标志。哑巴不会说话,但是他们会用眼神和动作进行交流。盲人虽然看不见,但是他们跟人说话时,脸也是对着声音的方向的。语言是载体,本质在于交流的欲望。

儿子是秋天时去医院诊断的,当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没有目光对视、不理人和喜欢旋转物、天气预报及广告。

最初的日子里,我一直想办法让他能做到有问必答,从一次次地教他回答,到让他会自己回答,总算是知道要回答问话了,但是总觉得孩子还是跟原来差不多,因为他回答时是不看着问话的人的,给我的感觉孩子只是在机械地回答,很不自然,更谈不上有灵气了。而正常的孩子回答问话时眼神也在跟问话的人进行交流,所以让人觉得孩子很灵活。终于,在初冬的某一天,我跟孩子爸爸为一件事争执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儿子跑过来,看了我一眼,又盯了他爸爸一眼,说了一句我们老家的口头语:“十三点。”孩子爸爸发现儿子终于会盯着他了,开心地说:“儿子,你骂谁呢?”儿子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瞪了爸爸一眼:“爸爸!”我们夫妻两个对视了一下,发现了各自眼中惊喜的目光。

虽然孩子当时跟我们对视的时间非常地短,但是有了眼神的交流,让我们感觉到了儿子是自己想说这句话,而并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机械地回答。

我叫孩子的名字,孩子会答应我,我的感觉只是孩子听到了我叫他,他自己并没有被我的叫声吸引过来,总是要我继续给他发指令,他才会有回应。到了有一天,我叫孩子的名字,孩子会在答应的同时,疑问地看我一眼,直到有一天,孩子会在答应的同时,看着我问:“干嘛?”或“什么事?”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在跟我交流,觉得我自己的问话得到了真正的回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5-8-25 14:06:42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所希望看到的回音,很多家长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平时不一定有时间和心情整理回味一下,当我们共同就某一个具体问题集中讨论时,我们自己也会对此有进一步的认识。说实话,我知道有时候我的一些感性帖子会 “赚” 一些眼泪,但老实说我自己都有点内疚,我还远远不到 “抒情” 的时候那,我到非常愿意这样坐下来细细地讨论一些问题,于己于人都有用。



先作点回复:



1) chenchen 的 “挫折教育” 的口号很好,我也在想如何有语言帮他们把受挫感表达出来,而且将之淡化,另外 真羡慕你能找到 “憧憧和曦曦” 来帮你,不知你是否运用一下方老师讲的 “玩伴理论”?

2) 我对油麻菜所说的 “感统的问题在自闭症孩子中可能有普遍性,但是我不认为是决定性的因素。”表示理解。对你这个 “象绕口令”似的看法,我有段时间也在想。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如果感统失调理论真能全面解释自闭症问题,那我们大家都还在这里玩什么高深哪,一门心思做感统好了,正象耶鲁大学一个很有名的自闭症专家讲的,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或实践能全面解释和治愈自闭症,即使象ABA,我看过其创始人洛瓦斯教授发表的第一次关于 ABA 的论文,其所谓的有效率也就是相当于40%左右。

各种各样的理论总能解释一些自闭症现象,但有对其它束手无策,用在你身上行,换成我就不行。

我觉得自闭症本来就不是一个定义很清楚的概念,儿童发育方面的问题,本来就不象器官性的疾病,可以找到单一的病因。如果你看一下医学上诊断自闭症的标准,你会看到他们列举了十几条的标准,如果符合其中六条,就可以判断为自闭症 (至少美国是这样的), 而其中的很多都是与其它症状类似的,如 语言障碍,多动症,重金属中毒,强迫症等等,这种重叠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也给我们多种多样的理解和方法。应该说本质上脑神经是根本原因,可能某一部分的神经系统共同造成了这些不同的症状,从这一点看,尽管汞中毒与自闭症的某些方面相似,但要得出汞中毒也是自闭症的原因,还是有点不大很令人信服,这有点象数学上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同父异母的兄弟或许有一半基因一样的,但你无法得出结论说他们也来自同一个母亲。



另外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儿童发育性疾病本来也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并不是说自闭症的孩子他们自身的脑神经,及生理上的发育就停住了,他们绝对地或快或慢地成长着,所以根本上说如果有哪一个孩子治愈了,从逻辑上我们也无法确切地得知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内在的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基于这些认识,我想我对于自己孩子的方针就是鲁迅的 “拿来主义”,只要是人家提出来的,我自己在头脑里过一遍,觉得能解释一些现象的,我就去尝试。



3) 我对秋爸爸那种用科研作学问的精神去深入到 ABA 中去的体会一直很受益,个人来讲,因为当初没给儿子搞到ABA训练,心里一直惶惶不安,希望ABA对你孩子有神效。 你说的 “在孩子没有语言时,“逼”的办法根本就不可能起作用” 很赞同。

语言能力应该是最关键的发展标志。我在猜想,对于还没有主动语言能力的孩子,眼神的交流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语言本身是交流的一种手段,载体,而人类之间的交流并不仅限于语言,其实,婴孩的第一次交流是眼神对视,或许我们可以用加强眼神对视,让孩子加强了交流的需要和欲望,然后我们引导他们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愿望。

只要语言关过了,其它的症状就有办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5-8-25 12:31:12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Kids learn by examples. 父母的言行是会影响孩子的。不是常说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孩子的行为问题常常让我们头疼,对我们是个挫折,我们如何面对给孩子竖立了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5-8-25 09:39:20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惩罚

打孩子,尤其是对年纪小的孩子,是十分不妥的。ABA中的确有惩罚的操作手段。但是ABA的惩罚与我们日常理解的惩罚有所不同,平时用的惩罚手段来管理复杂的社会行为,说起来是为了“挽救”,其实,有很多的报复、补偿的成分。如果你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时使用了惩罚,你是否带有这种“报复、补偿”的心理呢?你是不是有“气不打一处来”,嘴上虽然说着“不管不行了!不打你,你记不住!”。实际上,这是还在“出气”,是报复。这与ABA的行为矫正中的惩罚不是一回事儿,变质了。ABA的惩罚是指让行为的后果(惩罚)导致该行为的再次出现的频率下降。所以如果你能够让孩子意识到,惩罚是他某项不当行为的后果,这才好。但是,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比如,孩子咬人,你能否做到迅速地甚至在他没有咬到人时,及时地罚他坐到墙边的惩罚椅上坐上1-2分钟。让他把罚坐联系为咬人的行为的结果,而不再把原先的夺取到某些玩具或食品作为咬人的强化物。及时与否,力度如何等对于小孩子不好把握。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其他问题,如逃避,对抗的情绪,模仿你的攻击行为,等等。



挫折感

大家谈到的挫折教育都是指对稍大的孩子的,很有道理,很必要。而对于2-3岁的孩子,我觉得还是要让他尽可能的减少挫折感。平时在训练交往过程中的挫折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逃避对抗,甚至出问题行为。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已经很脆弱了。对低年龄的孩子,还是以及时强化正向行为的手段来训练培养他的互动能力为好。我觉得ABA回合训练中的方法就非常好,从高到低辅助和从低到高辅助的技术,保证了孩子在每一个回合教学中,最终能够正确完成,即所谓“无错误”教学。我在训练中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摸鼻子”这个项目,孩子已经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但是某一次,他摸到耳朵上了,我觉得他应该能够完成,就重新发指令而没有做辅助,但他还是做错了,此时家长的心里就有点急,常常会表现出不满,并立刻再次发指令,却不辅助孩子,寄希望于他能马上做对。有好多次,我的小孩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脾气了,他也许着急,“为什么要我老做,而爸爸还不满意。”所以,这种训练中为了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如果不成功,就应当及时进行辅助。语言训练上,我觉得特别不好做,在孩子没有语言时,“逼”的办法根本就不可能起作用,半个小时下来,只有搞的家长伤心孩子哭闹,两败俱伤。如今有些语言了,可是,也没有办法进行全躯体辅助,我不能掰着他的嘴去让他发出正确的音啊!这我觉得是ABA的一个盲点。但是,可以利用其他的手段,比如降低要求,换一个他能够做好的项目,来恢复他的自信心,减少他的挫折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5-8-24 17:05:24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方老师的一番话给我感触很深,我也是一个性情急躁且争于求成的人,平时我也知道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孩子,但每当她对我的指令充耳不闻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抡起我的双手,但每次打完孩子以后又后悔不已,不断地告诫自己下次再也不能打孩子了,可总是屡屡破戒。看来,我也要让主耶稣来净化我的 

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5-8-24 16:25:12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我对付我儿子的“厌学”的方法是:

在还没去上学前先不断地告诉他:你要是乖乖的,过几天妈妈去帮你报名上学。

上学后,虽然明知他并不是那么想去,但故装糊涂,经常在他不达到大人的某项要求时告诉他:“你今天要表现好,明天妈妈才让你去上学”。让他认为上学不是大人逼着去的,而是要通过自已努力才能去。

这个方法是我从一个让孩子自觉弹琴(现在已成为一个大家)的妈妈偷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5-8-24 13:05:40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binfeng2000的文章是一定要看滴,而且是要认真地看,仔细地想。

1)关于感统。NEMO坚持了大半年,天天做感统,效果还是显著的,至少我们全家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们还将继续下去。



2)关于游戏中的挫折教育。NEMO整个暑假几乎天天都在下飞行棋,和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挫折教育。正常孩子的忍耐度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记得刚开始,憧憧和曦曦也经常为吃子争执不下,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子看得牢牢的。后来我们发明了一句话,一到吃子就说:“挫折教育!”,就这样慢慢地正常孩子已经全然能接受了。可我们的自闭儿们,时不时还要闹些情绪。一到吃子,赶紧都抢着说:“不要挫折教育!”<img src="images/icon_smile.gif" border=0>但总体感觉:在每天不断地强化刺激下,孩子们的忍耐度越来越好!(昨天,一家三口在家还下了飞行棋,NEMO被吃掉三次,一抹眼泪也就过去了。)



3)关于学业上的挫折教育。这是一个让我非常头痛的问题。玩是孩子喜欢的,我可以让他天天下棋,他也愿意接受这种教育。可读书却是正常孩子都不太愿意的事情,更何况我的自闭儿。

  由于语言的贫乏,交往技巧的笨拙,他只能用“我不要做作业!”或大哭来反抗。(我仔细观察过憧憧和曦曦,他们俩一到做功课时间,也不愿意。但他们会悄悄地偷懒,变着法地自己找玩的办法。这样做,既不用得罪大人,也能给自己释压。这就是正常孩子的聪明之处。)

  自闭儿的不安情绪,又往往会影响到大人,大人如再一发火,那孩子就更紧张、更不愿合作了(即使做了,也是强扭的瓜不甜)。我们家几乎天天都在上演这样的一幕。小儿的心理肯定是问题多多的,“厌学”则是首当其冲的一项。我一直在反省,在他还没到可以读书的程度时,我们逼着他去读,去做和其他同学一样多的作业。现在他的厌学,应该是对我们的“回报”<img src="images/icon_smile_sad.gif" border=0>



这个主题的讨论,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学业上的问题,有些该放弃的地方真该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儿子取名NEMO,寓意:一条终于可以回归大海的小鱼.我期盼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8-23 22:50:42 | 只看该作者

Re:与儿子在家玩足球的一些想法

感统的问题在自闭症孩子中可能有普遍性,但是我不认为是决定性的因素。有一些感统非常失调的孩子,在运动方面笨拙无比,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都没有问题。相反,我也看到过许多感统项目做得非常到位而自闭症状包括行为问题仍然极其严重的孩子。而且,据我有限的了解,自闭程度越深的孩子,感统训练对他的影响越小,而对一些自闭症状很可能是由于感统失调引起的孩子,感统训练的效果非常显著。

像绕口令一样,不知道有没有把大家绕糊涂。



说到挫折教育,我想到最近和小玄下的飞行棋。



我买了飞行棋想要教会小玄。飞行棋规定骰子要扔到6才可以出棋子。这个规定真是折磨人,因为很可能我都出了好几架飞机小玄还出不了一架。为了防止兴致顿失,刚开始的时候我经常悄悄允许他多掷几次骰子,直到出现6。



然后是吃子的问题,每当他打回我的棋子他自然高兴得要命,可是我若是吃掉他一个子,天就要塌下来了。情急之下他会又哭又闹,用他认为的最狠毒的语言骂我。然后游戏终止。



所以我要很小心,不能吃掉他心爱的棋子。有时候装作没看见让他的棋子继续横行。每当我的子被他打回去的时候我就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再扔6给你看。



慢慢地我就可以在他全都出来的棋子里打回其中的一个。他会有些难过,但是还有其他的棋子可走,所以还能忍住。



接下来可以连续地打回他的棋子,但是要记住,一定要替他留一个可以走的子,要不他会哭诉并且到处告状:妈妈把我的棋子都打回去,我没有棋子可以走了!



再接下去,他可以和小朋友玩这个游戏了,刚开始的几次他忽然又不能忍受被人家吃掉棋子,几次开导之后,他开始平静地接受各种结果,包括最后的输棋。



到这个阶段我们差不多用了大半年的时间。



有一次,四个孩子一起下棋。场面非常“残酷”,好不容易扔出的棋子片刻又被杀回。大约40轮过后小玄仍然一子未出,这实在超出他的忍耐。

又忙了几轮之后,另外一个不如意的孩子忽然站起来说,我不想再玩了。小玄看了他一眼,也站起来说,我也不玩了。然后他走到旁边开始玩其他的玩具。

他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学着用合理的方式表达他的失望,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掀翻棋盘,又哭又闹。

我终于明白,正常的孩子同样有忍耐极限,不能忍受挫折不仅仅是我的那个有些刻板的孩子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 03: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