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wonder19798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维导图——图解孤独症谱系障碍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3-8-16 21: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ABA与行为干预,DTT,泛化教育,随机教学,VB

讲座期间,听一个家长问赖老师,ABA里的A是什么,B是什么。受其影响,我也想把自3月份到现在听的这若干场讲座彻底理一理。

ABA,英文全称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的首字母缩写,中文全称翻译为“应用行为分析”。
行为,必须是一个活着的人才能做的事情。这是coco老师的原话。我们把行为分为适当行为和不适当行为,不适当行为又分为过度行为和不足行为。

对于过度行为的干预,短期内都要给其找到合适的替代行为,长期目标是把替代行为进一步改成适当行为,即能被社会接纳的行为。所有行为(B)都是有其发生的前因(A)和后果(C)的。这就是行为的ABC分析。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功能的。行为有四种功能,寻求实物或活动,寻求注意力,逃避和感官刺激,对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就是行为的功能分析。正确的行为分析是过度行为干预成功所必须的。——这是三月份猪猪老师讲座以及四月份Coco和Jenny老师理工大学讲座的核心内容。

对于不足行为的干预,其实就是教导的过程。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把目标分解为小的不能再小的单元,然后分别用经典的DTT(discret trial training)教导每一个单元。最后再把每一个小单元链接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以琳家长培训的最大收获。虽然当时没有人提ABA。
DTT有几个层次,新知识的引入一定是MT(mass trial,密集训练),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直接教导最核心的内容,并重复若干次,以保证孩子真正掌握。比如教红色。当孩子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入ET(expanded trial,扩展训练)。ET就是把干扰物(通常是孩子已经掌握的,比如绿色,蓝色等)依次加入,让学生进行分辨,干扰物可以从1个增加到6个,即ET1到ET6。学过的东西要常常拿出来作为干扰物出现,这也是对学过的东西的阶段复习,和心理学的遗忘曲线理论是一致的。ET的准确率达到80%之后就可以进入DT(discrimination trial,辨识训练)。辨识训练是把教过的相关课程一起进行考察(如所有的颜色),相当于总复习。
这些都掌握之后,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泛化阶段。泛化有几个层次,分别是人物的泛化,教材的泛化,指令的泛化,环境的泛化(有干扰的结构化环境,模拟的场景,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其中包括有干扰的结构化环境之前的泛化都可以在桌面做,而模拟的场景可以在家里做角色扮演游戏或主题活动时做,而最后一层的泛化则要走出家门,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和场景进行泛化。这也是我们教导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走向社会。指令的泛化之前的内容都可以以DTT的形式进行教导,而后面的泛化则多采用随机教学的形式。——这就是这次泛化教育讲座的核心内容。

对于我家这位,指令的泛化是第一个难点。因为这涉及到词汇量的问题。所以在今后要多进行同义词和同义句的练习。而在生活环境里的泛化,引申意义和言下之意等是ASD的普遍卡点。
第一次来以琳参加家长培训的时候,老师们常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教所有的东西都要按“感知-理解-表达-泛化”这个顺序教。其实和从DTT到随机教学的思路是一致的。只不过,这里的泛化,如果仅限于桌面的话,那就最多到了有干扰的结构化环境这一层。老师们课后常常要求家长做泛化,其实说的就是后面几层。


三月份北京工作坊张苗苗老师的主题就是VB MAPP。其实这只是一个评估孩子语言能力的工具,并不能教导什么。而Coco和Jenny老师这次讲的是语言这个行为该怎么教。
VB,是verbal behavior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即语言行为。这个概念的定义就是,用ABA的方法来教导语言沟通。要注意的是,在这里,开口说话本身被当作与其他行为并列的一个行为,所以可以用应用行为分析的方法来教。而这里的开口说话,不包括自言自语,重复发问等(这些语言行为是不适当的,不被社会接纳的过度行为),仅包括以与他人沟通为目的的开口说话(这才是适当的语言行为,但又是孩子们的不足行为,所以才要通过VB这个方法进行教导)。——很多家长一听是语言行为,认为自己的孩子会说话,所以想当然的认为对自己孩子没用。这个想法很明显是不对的。
但我觉得也不必过于把VB神秘化。Coco老师的讲义里有一句话我标了重点号,那就是,所有ABA方法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降低不适当行为,同时提高适当行为,包括学习、自理、社会沟通和互动技能。这句话也把我们迄今学习的ABA的几大主要板块涵盖进去了,降低不适当行为与ABC分析和功能分析息息相关,提高学习和自理技能和任务分析及DTT等密切相关,而沟通和互动技能则与VB有关。但这三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比如降低不适当行为不能只是被动干预,主动干预方案里就有教导新技能,替代行为里就有功能会话这一条。
VB里面把语言进行了行为的类型分类,主要包括六大块,(听得懂)听从指令并执行,模仿动作,模仿语言(=仿说),提要求,命名和描述,互动语言。
从这六方面的内容看来,其实在家长培训时的课程以及老师们实际上课中都有涉及,只是没有起这么个名字而已。前三个自不必说。提要求,VB里强调动机构建(MO),也就是吃饭不给碗,有碗不给盛饭等老师们常常让家长们做的。这样孩子有提要求的动机,提出的要求就是有功能性的会话。命名和描述的内容,老师们也都在教。
真正有价值的就是互动语言这块。但是他们讲的,也就限于能回答6w的问句就算是互动语言了。实际上,这种交流还是非常不自然的,几个回合下来孩子就会像被审问一样不耐烦了。我记得家长培训的时候,老师们强调,要少用祈使句和问句,多和孩子用陈述句进行分享式对话,其中镜像对话就是分享式对话的一个很好的起步练习。而且,以琳的老师有的已经做到了教孩子们对陈述句进行应答(包括镜像对话)和对陈述句中的不确定信息进行提问的程度,非常接近自然的语言沟通和交流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高功能的孩子要努力做的,一方面是指令的泛化,多做同义词和同义句的练习,多做引申义的泛化。在生活中观察到孩子任何一个卡点后,都可以把这些拎出来单独做DTT。这也是某毒人说的陪碎的意思。通过打通这些卡点,他们才能真正把脑子里碎片的东西串连起来。另一方面,在语言沟通方面,除了能回答6w问句,还要学会对陈述句进行应答(包括镜像对话)和对陈述句中的不确定信息进行提问。除了这些,孩子还要进一步进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的学习,既要看得懂别人的非语言,也要逐渐学会使用非语言沟通。
这些都是让孩子看起来普通所必须的。如果这些也做到了,那就进入更高级的层次,就是思维方式的普通化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2-11 15: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柳茵...

下面引用由[U]柳茵[/U]发表的内容:

  
这个例子很形象有趣。楼主真是高手!


谢谢S老师认可!得到你这样的评价,我很开心,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4 13: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