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百谭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6: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一位孩子父亲演讲节选: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一位孩子父亲演讲节选: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


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1、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无论什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稳定;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就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的范围内,我们只有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她(他),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

2、也许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言成谶,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这不是诅咒,这是一种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优秀,你要教育,你反复教育,你要耳鬓厮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说的话多,我以为所有的天伦就在于在一起,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比对别人多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也许就是幸福,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长久。

3、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


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我们承认,升学率也没与这些,学校不因为这个而歧视,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万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家长朋友们,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学不会、长不高、跑不快一样他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

4、问题不要定性,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不用空谈方法,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具体的题目的过程和积累中。


这一点,之前我似乎已经说透。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知道太多,并不是他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经没有震撼和说服,只能转化为反感。其实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就像我前边做的那样。


我特别想说一句,孩子们报的辅导班,有没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觉得如果他在学校听不进去,他能在外边听进去么?而且,一周一次,间隔太长,内容自成体系,跟学校老师的内容不一致,得不到巩固,不如把每天的作业处理好,这跟老师的教学同步,而且互为巩固,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做到。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样,况且,我也离成功远着呢?

5、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刚见好转就有反复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当父亲越久,当老师越久,越觉得教育我几乎没有入门,这根本就不是谦虚,真是这样。要不你说说哪一种教育是成功的,要不为什么经常有那种教育方式忽然大热,我们还没有学会,它就销声匿迹了呢?


尽管我准备好了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效,也许我努力的时候见不到效,也许某一时刻我没有准备的时候孩子忽然成长,既是他成长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感觉是自己的成功,影响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谁能说得清?


但,我要坚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样发育有早晚,说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老人,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遗憾。


对孩子,如果我轻言放弃,那么万一将来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会内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


教之道,贵以专。既做了人家的父亲,只有执着的对孩子,别无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0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优秀孩子是怎样炼成的?201...


优秀孩子是怎样炼成的?

2012-03-19 07:37:43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

11.了解孩子的兴趣,支持并引导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10.陪孩子一起上网,不要简单粗暴地拒绝网络,疏大于堵。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831fbe0100zmz9.html?tj=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23: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媒体称高学历父母拼孩子更执著:变态教育成...

媒体称高学历父母拼孩子更执著:变态教育成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6日03:05  中国青年报

  “我要杀死你,然后让你下地狱!”6岁女孩宝儿(化名)冲着幼儿园老师和刚跟她发生过摩擦的小朋友歇斯底里地大喊。

  事后,宝儿的妈妈却很镇定地反问老师:“她说这话怎么了?本来这个世界就是强者生存的,不行就会被淘汰,我女儿是不是班里认字最多的,是不是班里最聪明的?”

  “我实在想不出来才6岁的小朋友怎么能说出这么恶毒的话。”班主任苹果老师说。

  令人吃惊的是,宝儿来自高知家庭,妈妈博士毕业,在一个金融机构工作;宝儿爸爸则是软件开发方面的高手。

  “知识、技能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文化素养就高。”北京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廖丽英说,这些高知、高薪家长的“心病”一点儿都不少,他们在教育孩子上更容易被“忽悠”、更容易产生焦虑,也更容易把这些负面的东西传递给孩子。

  在人口众多、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社会环境下,比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程度更让人瞠目的是家长们无处不在的纠结和焦虑。“入园难”、“幼升小难”、“小升初难”……在白热化的升学竞争面前,“变态”的家庭教育反而成了常态。

  而那些一边领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做皮纹测试,一边背着孩子托人情、找路子的“变态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职、高知、高薪的“三高”人员。

  小时候拼自己

  长大了拼孩子

  毋庸置疑,这些家长的“心病”是孩子。

  马女士在中关村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做公关总监,最近正在跟丈夫闹别扭。

  闹别扭的原因也是孩子。马女士一家住在北京市北五环附近,她主张把儿子送到自己家附近的幼儿园,而丈夫偏要把儿子送到离家几十公里远的公立幼儿园去。

  “其实,我们的矛盾不仅仅在送哪个幼儿园,”马女士说,她丈夫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县城,从“小县城到大北京再到全世界(马女士的丈夫是海归)”全靠他一个人考过来的。所以,他觉得孩子将来要成气候就得拼学习,他小时候没人给他创造更好的条件,现在他有这个能力了,所以要让儿子上最好的学校。

  马女士介绍,从儿子两岁开始丈夫就给他报了早教班,现在周末要上美术课、围棋课、钢琴课,还有一个半天是在家里上的外教英语课。“现在儿子快上小学了,他正劝我辞掉工作,专心接送儿子,辅导儿子家庭作业。”马女士说。

  很多高学历的父母都走过一条“拼自己”的路,他们一路上靠自己的刻苦和拼搏,在自己生长的人群中“脱颖而出”。

  成功的经验更容易被复制。

  于是,不少曾经“拼”过自己的父母会自觉地走上一条“拼”孩子的道路。

  每年“小升初”激战正酣的时候,一些著名升学论坛上都会有类似“我是怎样打造‘牛孩儿’”的帖子被众人传看。一位家长在帖子中这样写道:“别人拼钱,咱没有;别人拼权,咱没有;咱手里有的只有孩子,所以咱拼孩子。”还有人说:“拼孩子,虽然孩子苦点儿,但是至少孩子还留下了一身真本领,划算。”

  田老师是某著名外语培训机构的老师,她介绍,在北京同样的课程往往是设在西边的班,班班爆满,设在东边的班却招不上多少学生。

  其中的差距很明显:西边是北京的高校园区,这里的家长更相信“爱拼才会赢”。

  对社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更注重孩子的人生规划

  很多人都说工人背景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没那么苛刻,他们往往要求孩子“考上大学”就行,而高学历的家长“考上大学”背后的要求可能就是清华、北大、哈佛、耶鲁。所以,很多人说高学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家长对孩子最朴素的期待,无可厚非。而高学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期待之所以成为强烈的、不可释怀的焦虑其实还源于“他们有能力对社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更能现实地看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廖丽英说。

  杨涛的儿子去年小升初,他的大学同学正好在北京一所不错的中学当校长助理,几个电话过后,同学给他找到了一个共建的名额,通过几轮考试之后,儿子顺利地进入了不错的中学。“我现在想想就后怕,要不是我的同学能帮上我,我儿子现在可能也被派到哪所差学校了。”

  让杨涛受刺激的是,他好友的儿子小学成绩挺好,但这对夫妇就在学校附近的胡同里长大,下岗了在家也没什么社会关系。“小升初”事到临头眼见着周围的孩子都有了着落,他们心急如焚,后来知道杨涛有门路,就登门拜访了。“看着他恳求的目光,再看着塞到我手里的一信封钱,我真不好受。”杨涛说,虽然有心帮他,但是没能成功。从那以后杨涛更坚定了要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的愿望,“我得时刻拽着他”。

  中国的俗语“龙生龙,凤生凤”其实更符合“三高”家长的心理期待,他们最怕的就是“凤凰窝”里飞出个“三黄鸡”。

  “所以圈子很重要。”一位上市公司老总聊自己的教育观时这样说,他周围不少职位很高的朋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升学之苦,早早把孩子送到国外,“他们认为全球化的时代,孩子只有具有这种国际化的教育背景才能有竞争力,我却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这位有着留学背景的家长坚持把孩子送到中关村的学校,别的孩子上的辅导班他的孩子也上,别的孩子经历的种种痛苦他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承受。他看重孩子身边的同学资源。“随着中国的发展,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到其他国家发展,因此,到时候无论我的孩子在中国还是外国发展,他的竞争对手都有可能是他现在的同学。所以,我就要给他选择最好的中国学校。”

  如此高瞻远瞩的规划,家长能不累吗?践行这样的规划,孩子能不累吗?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风可以吹走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家长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教训浓缩在孩子的教育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样很大。

  虽然儿子已经上了不错的中学,但是杨涛却越来越不轻松了,他一方面在惦记着3年后如何给儿子顺利送入好高中,同时,还要抗衡儿子越来越明显的叛逆。

  “现在不少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需求是拧着劲儿的。”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都说孩子像小树,小树就有小树自然的成长方向,这就是成长的力量,家长的“修枝剪叶”就是教育的力量。如果家长一味依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修枝剪叶”的话,这两股力量就会相互抗衡,互相消耗。

  教育力量和成长力量的相互消耗也许就是让家长和孩子都焦虑的根源。而一些高学历父母自认自己是教育的成功者,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更加执著,他们的痛苦往往也更深更重。

  家长,请把你“优秀”的架子放下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冯女士一直很在意女儿文学素养的熏陶。最近,冯女士参加了女儿幼儿园的公开课,课上女儿背诵了李商隐的《锦瑟》,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5岁女儿一下背了这么艰深的诗句,冯女士脸上有光,暗想:“没必要那么显吧,简单点就行啦。”可下一个女孩站起来背诵的竟是《心经》!冯女士顿时感到了差距,不知是否又要给女儿加压了。

  这就是一个擂台,上台打擂的是一个个的孩子,而真正在乎输赢的却是家长。

  “现在不少家长动不动就会说:‘我这么优秀,起码要把孩子培养得跟我一样吧。’这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北京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梁雅珠说。高学历的家长确实希望孩子优秀,而真正让他们焦虑的是“如何让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优秀”。“这是把孩子当成了砝码。”梁雅珠说。

  问题就出在这个“优秀”上。

  “当家长把‘优秀’的架子放下了,做一个‘没出息’的妈妈了,孩子的教育就开始迈向成功了。”梁雅珠说。

  梁雅珠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休息日带着女儿去看父母,全家人经常一起照相、洗照片、看照片,拿着一本本的相册,回想着照片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这才叫生活,普通人的生活。”

  廖丽英介绍,一次去幼儿园听课。老师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教学任务是让孩子认识菠菜,结果一节课上完的时候,当老师拿出几张图片让孩子辨识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找出正确的一张。老师非常紧张,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其实,这就是一种焦虑,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焦虑在老师身上的一种反应。”廖丽英说。

  放松下来,生活本来就是一种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写给调皮孩子的家长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

写给调皮孩子的家长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来源: 瞎问瞎说 于 2012-04-14 09:19:40


这也是可以算作中年之后的一份反思吧。也许对家里有类似情况的家长也是一份借鉴。

回想自己小时候,就是个5分加绵羊的学生。心里面,老师就是天。总是在尽力做老师要求的事情,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为最大的快乐。自己的价值体系就是老师给我的价值体系。自己从根里面,就没有想过要有自己的独立的想法。这对我的个性,是个非常自然的事情。逐渐成熟以后,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但符合环境要求,仍然是一种主流意识。以至于成年之后,也是个好员工,而不是个领导者。我也安心,咱就是这么一块料嘛。

但儿子不同,从小就有自己的主意, 不管是好主意还是坏主意。他心里有着自己的世界, 有着他自己的好与恶,而且他心里的东西强大于外界给他的影响。也就是说,尽管外界说他不好,他还是闹他的。我记得他小的时候第一个他佩服的男老师, 我曾经问过他,这个男老师喜欢你吗? 他说, 不知道,我喜欢他的正是他对所有学生的公平。他如果只对几个学生好,就不值得敬佩了。 搞得我没话说了。现在想想看,这个对话非常反映我们两人不同的心态。

我常常说他是“滚刀肉”,就是无论你怎么样, 他会我行我素。记得他小时候,暑假,我让他做我留的作业, 我中午跑回家一看, 人家看了一上午电视。我气得七窍生烟, 把cable,game 都给锁起来了,大声跟他吼。晚上一定要做完我留的作业! 晚上回来一看,他还是没做,还和我笑眯眯的说:“ 妈妈, 你以为把TV,Game锁起来了,就是 the end of my world了吧? 不是的, 我还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可以做。

现在冷静下来想想,孩子从小不怕外界压力的本事挺强的。记得,老师因为他太调皮了,罚他抄写单词,之后当着他的面撕了,扔进纸篓。我听了以后气愤之极,要找学校。这是对孩子的心灵伤害啊,可他,耸耸肩膀,我抄的本来就是没用的东西,扔了就扔了呗。老师曾经给他关过小黑屋。当老师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了的时候,开门一看,他睡着了,还打呼噜呢。老师更是气疯了。

但到了高中,他的一些独立见解就显得更成熟了一些。有一次上化学课,有的同学课前拿老师的化学实验品玩,很危险。老师惩罚全班停了化学课。我儿子写条给老师, 说你这样做没有惩罚到那些闹事的学生,因为他们不在乎是否停课, 你是在惩罚那些想学的学生, 所以你不对! 老师后来给我儿子回条说,接受他的意见,恢复化学课。

从小时候的调皮,到大的时候的有主见, 其实有一条线在贯穿着 --那就是他心里有着自己独立的东西而不是太受环境所左右。在一件事面前,他马上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有一道心理测试题, 我问过他,你是通常愿意给别人建议,还是积极去听取别人的建议? 他是前者, 而我是后者。他那么小,我有着比他多的多的人生阅历。 这两种不同的回答,真是说明个性的不同。

我常常和他聊天, 聊他的那些好朋友的事。孩子有时不太愿意说自己,聊起别人来,顾虑就少了很多。从他的朋友中的事, 你会了解他的观点。我也常和他聊别的小孩。 我发现,孩子不愿意让你把别的小孩的优点和他的缺点比。但是,我要是问他,有个家长问我,孩子管不住自己花钱怎么办?(他这点做得很好)他就会滔滔不绝的告诉我孩子的心理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让他管住自己,等等。还说, 我要是家长 就会怎样怎样。话虽稚嫩,但是真的是可以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

我觉得, 只要他肯把心灵之门对你打开, 就会有办法。这前提是你认为你可以理解他。 但如果家长总是劈头盖脸的指责, 孩子是不会那样做的。 他会想, 反正你不懂, 说了也是白说, 不和你白费口舌。所以,有时候他和我说他的想法,我就是心里挺惊讶,脸上也装着没事一样, 在暗中盘算怎样的切入点可以让他接受我的观点。孩子是棵小树,不能硬干, 那就折了。身体没折,心里会折断的。让他有喘息的空间。在迂回中一点点的引导。能让他接受你的观点,也是一种“斗智”。你要真有说服力才行,而且是站在他的角度,他的高度。 这对许多家长真的是个挑战。你得全身心地投入, 很多的阅读和思考,尝试,反思,再尝试。不亚于一个全职工作。有做不尽的的事情。不要抱怨他不听你的。一定是你的方法还不够适合他,家长真的是需要一种韧性和耐性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是一个优秀的人。那是一种无形中的力量,会帮到你,会帮到孩子。每次,我都这样劝自己 --如果我抱怨,就是我的失败。 上苍给了我这个孩子, 是给我的礼物,也是对我的考验。在考验着我的智慧,爱心,和包容。在考验着一个母亲的所有优秀的品质。在这一切看似挣扎的过程中, 我,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但是, 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觉的吗? 没有比这件事更值得做的了, 对于一个妈妈来讲。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像一棵小白杨在阳光下,微风中挺拔地成长着, 还有比看着他更欣慰的事情吗? 尽管,在孩子长大以后我有很多的遗憾,有很多的地方我觉得我本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 更多的是感恩。感谢他对妈妈的理解,和对妈妈那些不恰当的做法的宽容。他现在尽管还是会有幼稚的一面, 但很多的时候,他会让我觉得那是一个稚嫩但又坚实的肩膀,必要时可以靠一靠了。有事, 我会找他商量, 他有事也会找我商量。不一定会采纳,但是是一个参考点。

记得他吹了第一个女朋友,回来和我们聊。他的反思,他的痛苦,他对自己的分析。他爸爸和我,自己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也说自己年轻时的事情, 年轻时的想法。三个人真是聊得很投机,很融洽。那种家庭气氛, 是让我难以忘怀的享受。

有时,我会突然间觉得孩子长得太快了,还没有享受够他成长的过程,他就已经长大了。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抓住机会, 好好享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6: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ZT) 做男孩的父母的路很长 (转载自...

(ZT) 做男孩的父母的路很长 (转载自李汪丽, 感谢Cloudrainbow介绍)


近段时间,无论是在QQ群里与家长交流中,还是在与家长面对面的互动中,我发现一个问题:男孩的家长咨询的问题比较多,比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爱动、 注意力不集中、字写的差、背课文难,喜欢看漫画书,爱看电视,爱上网玩游戏等等。老师和家长都采取了各种严厉的措施,但都是收效甚微。有的家长说孩子的这 些行为怎么就在我们的严格教育下反而更严重了呢?有一个家长给对我讲:她的儿子上课违反纪律,老师就叫家长,回到家爸爸就骂他或者打他。这个孩子不但没有 改正错误的行为,在课堂上更是大声说话,戳戳这个同学,动动那个同学,搞的他周边的同学都受影响。老师就再叫家长,儿子就再次挨打。有一次,爸爸又要打他 的时候,儿子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砍他爸爸。这个孩子只有8岁。

我看到一篇帖子,是这样说的“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长是女孩子,团支书是女孩子,学委是女孩子,语文与英语科代表是女孩子,乖巧听话的是女孩子,懂事体贴的 是女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是女孩子,课后认真作业的是女孩子,试卷干净整洁的是女孩子,计算准确无误的是女孩子,单词默写全对的是女孩子,英 语发音清晰的是女孩子,作文被老师拿出来诵读的是女孩子,阅读理解透彻的是女孩子,暗暗较劲互拼成绩的是女孩子。

成绩倒数的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干部的是男子,上课趴着睡觉东倒西歪的是男孩子,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却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是男孩子,老师出错大声质疑 不给老师一点面子的是男孩子,单词默写全错的是男孩子,口语训练沉默是金的是男孩子,作文分低的是男孩子,做阅读不看文章提笔就做的是男孩子,计算频频出 错的是男孩子,拿着相互喜欢的游戏与球队较劲的是男孩子。” 充分表现了目前学校“阴盛阳衰”的现象。(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中的少年仔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当是以男孩为主的,男孩是否强大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 来。也关系到我们女孩子的切身利益呀,我们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到了婚嫁的年龄都在感叹“我心目中的男子汉到哪里去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男孩究竟怎么了?因为我也是一个男孩的家长,老师也经常反映儿子在上课的时候喜欢做小动作,说他的手,一会摸摸书,一会摸摸笔。屁 股上像长了牙齿,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我也采取过一些纠正的措施,但没有什么作用。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就学习研究这个问题,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呀!原来这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男孩,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一,科学研究证明:男孩女孩是不一样的


近30年来,一门全新的科学------性别科学正在崭露头角,对性别如何影响男孩女孩的问题,包括美国、 英国、 加拿大、德国等35个发达国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的大脑之间差别至少有100多处。我总结了和我们家长经常问的问题有关的以下几项:


(一)、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流经小脑的血量更多,(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行动的。流经小脑的血流量多,小 脑就比较活跃,所以男孩就爱动。)这些因素是导致男孩在静坐和久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如女孩。男孩更有可能从肢体运动中学习。


(二)、男孩的胼胝(pian zhi)体(连接两个半球的纤(xian)维素束)与女孩的体积不同,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可以同时同质量地完成多 项任务。而男孩同时只能做一件事。比如:男孩在玩的时候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老师、家长叫他,他就像没有长耳朵似。很多男孩为此遭到老师和家长的训斥。 我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是大吼一声:“你听到没有?你没有长耳朵呀?”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他一脚或一巴掌。儿子经常被吓的一机 灵。现在我已经把儿子训练成:我一叫他,他赶快回答:“妈妈我知道了,”但是一个很惨痛的代价是:我打扰了儿子,破坏了他注意力的形成。


(三)、女孩在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存储,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的语调特别敏感。而男孩则较少听到回响在耳 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更是如此。所以用听课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时候,男孩就没有女孩的效果好。男孩需要更多的触觉型的体验,以便激发大 脑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那种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方式就比较适合男孩。


(四)、男孩与女孩大脑中的海马(大脑中的一个记忆存储区)的工作方式也不同。男孩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讲的内容,特别是写出来的文字内容。这就 是背课文对男孩是件困难的事一个原因。(我儿子有背的作业时,要背好长时间,很困难啊。给他想了很多办法,效果也不是太好。后来,我就让他在动中背诵,他 走着背,躺倒地上打着滚儿背,反正你愿意怎么动就怎么动,完全不必要老老实实地坐着背,效果就好了许多)。但是,因为男孩的海马更偏爱序列,在记忆大量序 列和层次分类(如:要点、子要点、子子要点等)的信息时就非常成功!如,我就发现我儿子写作文,经常是:一什么什么,二是什么什么,三怎么样怎么 样。。。。。。跟写总结似的。我想这就是男孩的特点。


(五)、男孩的额叶没有女孩活跃也没有女孩发育的早,所以,男孩容易作出冲动的决定。这种冲动,会使男孩在进行户外独立学习时效果更好。而我们是让很多孩子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学习,男孩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六)、女孩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心,发育得更早更发达。女孩还拥有更多的雌激素和后叶催产素(这些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男孩则具有更多的睾丸激 素(一种与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的激素)与后叶加压素(与地盘性和等级制度相关)。由于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含量较少,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导致男孩在静 坐或谈话时的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自然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的脑中学习那个键,常常通过行为反应、等级竞争和攻击性培养起来的。)


(七)、在完成任务的休息时间,男孩的大脑会进入一种“睡眠状态”,使自己恢复、补充能量后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这种对男性大脑的活动至关重要的睡 眠状态很可能在教室里酿成大祸。大部分未完成作业、在课堂上停止做笔记或睡觉,或者以摆弄铅笔(做小动作)或坐立不安等方式进行自我刺激的学生都是男孩,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清醒以便继续学习。看来我们都错怪了我们的男孩,总以为他们是故意违纪的。


(八)、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少15%,这种结构不利于同时进行多项任务的学习。因此男孩在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很好,此时深度学习在发 挥作用。如果非常频繁地变换任务,他们的表现就不佳。大脑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过度刺激的主要反应是挫折感,因此,男孩在课堂上容易发生更多的违纪问题。大 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学校的教育有深度学习的时间吗?有深度学习的方法吗?


(九)、男孩主要的荷尔蒙是睾(-)丸激素,它在中学和高中期间达到很高的水平。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每天通过大脑接受5—7次该种激素的刺激。睾丸激素可以 提高男孩空间—运动知觉的发育和右侧大脑中心的应用。男孩拥有的睾丸激素比女孩高20倍。所以毫无疑问,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的大脑和女孩是不同的。此时女孩 的荷尔蒙雌性激素和后叶催产素正不断提高左额叶的语言发展,而男孩荷尔蒙正推动男性大脑的攻击性行为、空间—机械和肌肉运动知觉的身体体验。(我的邻居家 的儿子,到上高中的时候,突然特别喜欢打篮球。家长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上高中了,要考大学,每一分钟都要用在学习上。结果和儿子爆发了激烈的****。有 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家长和儿子吵架的声音。)家长不了解,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让男孩有机会发泄掉由于荷尔蒙激素给他带来的烦 躁。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J.莱特伊说:“体育锻炼本身不能使你更聪明,但它能是使你的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十)、女孩在阅读和写作上平均比男孩超前1---1.5年,而这一距离从童年早期开始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很多男孩的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 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缺的。与男孩相比,女孩大脑中有更多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静坐、倾 听、语调和神经交叉串话,因而复杂的阅读和写作对她们而言显得比较容易。但对男孩而言就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


(十一)、从人类历史的遗传来看,由于男性主要从事狩猎活动,因而他们需要培养出一种更具空间—运动知觉能力的大脑,他们需要良好的视觉,但又不需要像负 责生儿育女的女性那样具有特别精细敏感的感知能力。男孩的大脑是及其兴奋的。与女孩大脑相比,血液更多地流过脑干。因此更适合身体运动,但不适合语言的导 入与输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男性通过狩猎等空间---机械运动原理、经济和贸易上的数字往来、发明与创造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进行有机的自我发展。男孩的 大脑是一个美丽的连接迷宫,正等待着连接数字、距离、大小、方位和方向。男孩的思维充满好奇,富于创造力。(想一想,这么好的大脑,教育来教育去,我们中 国的男孩怎么就落个没有创造力的名声呢?)


也正是由于男孩的大脑趋向于空间---机械游戏和学习,和女孩的大脑相比,它总是要“占有更多的空间”。当男孩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时,男孩就会像热锅上的 蚂蚁般坐立不安,感到困惑和焦虑,随之便会出现许多违纪问题。(包括男孩需要的桌子都要比女孩更大的桌子空间。男孩的大脑时常喜欢把东西铺开,这是男孩大 脑常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就是为什么男孩为什么学习的时候把书啊本子啊搞一桌子的原因)。男孩喜欢把东西展开或拆开,然后再重新组合或重建。这也是男孩为 什么喜欢搞破坏的原因。


有的家长问“为什么我家儿子不喜欢老师或家长给他推荐的书,喜欢看那些漫画,科学呀有关的书呢?”这是男孩的荷尔蒙、神经性、心理特点和他们空间----机械的大脑所决定的,他们只喜欢他们感兴趣的书,大多数男孩喜欢读:
1充满空间----运动知觉活动的书:如:恐怖电影、科幻小说、体育传记,还有那种令人兴奋、神秘、充满阴谋和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最终决一死战的内容的书。
2技术或机械类的书,如科技类的书。
3图解或视觉类的书,如漫画书。
只有当男孩进入大学时,他们的大脑发育趋于完成,这种现象才会消失。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子喜欢读书,就不要把你开的书单强加给你的儿子。
总之,男孩们在一时冲动惹出麻烦或做错事的过程中学习,成长为男子汉,成为律师、医生、运动员、飞行员、公司经理人等等,推动人类社会的改革与创新。


研究得出结论:不是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男孩天性中许多关键要素不适合目前的传统教育。研究人员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继续努力 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应当改变现行的教育体系?”他们可以这样问,我们这样问似乎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继续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改变我们的家 庭教育?”


二,目前男孩在学校的现状


我们通常说的性别歧视是指女性在职场和社会所受到的歧视。但在进入大学前,是男孩在受到性别歧视。虽然现在进行了新课改,一再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但学校 仍然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继续着应试教育之实,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利于女孩优势的发挥,而男孩的优势相对容易被压抑。学校的教育重记忆,轻分析,重灌输, 轻方法,纸上谈兵多,动手操作少。所以尽管男孩到初中阶段,逻辑思维、空间想像、动手动脑能力都明显优于女孩,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男孩不仅“缺少用武 之地”,还被认为“问题多的学生”,受到的批评多,打击多。(有的老师还打学生,挨打的大部分是男孩)。男孩的特性在学校得不到发展,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 康产生很大的困惑。爱因斯坦说:“对我而言,最糟糕的事是学校主要通过恐吓、强制和虚假的权威来维持运作。这些做法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情感,人与人之间的真 诚以及他们的自信。”“来自无知和自私老师的羞辱和思想压力对年轻的心灵造成极大伤害。这些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其恶劣影响甚至将伴随受害者终身”。童话大 王郑渊洁说:“我们的教育,就是给所有的学生穿上一样的鞋,然后让他们走不同的路。”他的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教育的特点,就是试图将孩子统一培养成 “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可能对女孩不会带来困惑,但对男孩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海科学育儿基地曾对前来咨询的4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统计,其中男 孩有问题的竟然占到70%以上。(我儿子的班级,有二十八、九个男孩,平时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学习好的男孩就2、3个,其他的男孩是很少得到表扬的。)然 而,这些“问题”真的是问题吗?他们真的应该当做问题来处理吗?对此,孙云晓说:“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 正、把手背在后面听8个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看,男孩每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而在我们的教育中,男孩能一天有一次就算不错了。前几天,有一个家长 给我说,她儿子下课10分钟,都舍不得上厕所,儿子说上厕所回来就不能玩了。


在学校里,男孩的天性没有得到承认,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视觉和空间技能、运动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们变的“安分守纪”了,但他们的特殊天赋也终于被 钝化或扼杀了。很多男孩由于淘气、违纪和学习原因被勒令“请家长”,而家长呢,回家后就气急败坏地把儿子“修理”一顿,谁都没有意识到男孩的行为背后隐藏 着深深的原因,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正在伤害着我们的男孩。我想问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


三、改善我们的家庭教育


(一)给男孩成长的空间


男孩需要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学习的空间和心灵的空间。我们家长要给儿子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由多一点,给男孩“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如果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长沙有个叫张微伟的男孩,他的成长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些。
张微伟刚上小学的时候,很喜欢看漫画书,爸爸就鼓励他给小朋友讲漫画故事,讲着讲着,张微伟就搞出了一部《校园水浒传》的漫画书。有段时间,微伟喜欢看卡 通片,妈妈不愿意,说这太影响学习,要对他采取强制措施。爸爸就陪着儿子看了一集卡通片,对妈妈说:“这些卡通片都是益智的,是儿子自己买的,我们不能制 止他,因为他学会了自己选择,而且选择的还很对,这一点难能可贵。”上二年级的时候,张微伟特别想要一台电脑,妈妈担心儿子玩游戏影响学习,坚决不答应。 爸爸说:“儿子虽小,但电脑知识是要掌握的,再说他想用就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要阻止他。”执意给儿子买了电脑。为此妈妈和爸爸大吵一架。用上电脑后,张微 伟居然发明了7款风靡校园的纸上游戏,成为学校知名的“儿童游戏专家。”看到这些,爸爸对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要给儿子充分的自由吗?因为在自由的天地 里,更有利用培养儿子的自主意识。有了自主意识,他才有创造力。”
高中一年级时,张微伟发疯似的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如:主持人培训,戏剧社的排练,做学校广播站的主持人,做校刊的美术编辑等等。结果期末考试倒数第 三。张微伟哭了,他对爸爸说:“爸爸,你骂我吧,我没有好好学习,把学习搞的一塌糊涂,得不偿失”。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说:“傻孩子,这不叫得不偿失,这叫 顾此失彼。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习虽然没有搞上去,但你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既然你现在应该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就在这方面努力吧,反正时间来得及,老爸 相信你。”张微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每天玩命地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张微伟对爸爸说:“原来我考试一塌糊涂 时,我还担心你会狠狠地骂我一顿呢,没有想到你对我这么宽容,你的宽容让我重建了自信,我需要你的宽容!”
后来,张微伟给自己定下目标:向清华、北大冲刺。爸爸不但不给他压力,还再三宽慰他:“考什么大学都无所谓,你不要太计较。即使考不上,在我眼里你也是最 优秀的。今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会给你极端的自由。”张微伟暗暗下定决心:“冲着爸爸的良苦用心,我一定要考上好大学。”
2006年9月的一天,张微伟在校长的办公桌上看到美国哈佛大学的介绍,深深地被吸引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我要上美国的大 学,美国的大学太诱人了,您支持我的决定吗?”爸爸吓了一跳,这孩子的标准怎么又提高了?这个爸爸可不是个有钱的爸爸,他也是个普通人,但他没有多想,就 对儿子说:“儿子,爸爸早就说过,你的决定只要是对的,爸爸就永远支持你,你就放心地去考吧,爸爸是你的坚强后盾。”
2007年4月,张微伟考过了托福,考过了美国的高考,而且成绩都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美国的大学不是高分就能录取你的,别忘了,张微伟曾经有过的那些小 作品,小发明,还有高中时的那些社会活动,特别是2007年,他先后参加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和“2007年全 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活动,主办方给他高度的评价:“你具备的外交家素质,远远超出了主席团的想象,我们希望将来在真正的联合国会议上能看到你的名 字。”这些都给他加了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他选择了奖学金最高的耶鲁大学。
2007年11月,张微伟到北京面试,又以出色的表现,给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2008年2月,他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给他提供了20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从这个案例中您有什么启示呢?如果你想把你的儿子培养成参天大树,你就要给他成长的空间,否则,你只能制作出一棵扭曲的小“盆景”。


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在《怎样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中说:“什么样的家庭更适合孩子的发展呢?最理想状态就是家长本身不墨守成规,家庭内部就有支持创新、鼓 励创新的氛围。如果家长本身没有创新精神,也应该凡事想的开,心胸宽广,不过分管束孩子。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束孩子,那就从客观上为孩子创造了一个 自由宽松的环境。未来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可能就出自这样的家庭。”


(二)成就欲是促进男孩的充分发展潜能的主要动力。


消极的评价对男孩的伤害很大,它可以毁掉男孩的自信、乐观,会变的懦弱和自卑。一个对自己丧失自信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所以对男孩进行适时的肯定是 很重要的。大多数情况下,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越努力,这种表扬和肯定会使男孩确认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他的下一次 努力就会更有信心,当成就欲一步一步地得到提升,男孩的潜力就逐步地被挖掘出来。所以说,表扬和肯定对于男孩就是给他提供了最大的机会。男孩通过父母的眼 光看待自己,父母的爱、理解、鼓励是男孩的强心针,特别在男孩遇到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他们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总结原因, 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这需要我们家长处理好两个问题:


1、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怎么办?
这里讲两个案例,看看智慧的家长怎么做的。
有个男孩因为考试不好挨老师罚了,一直站到中午近1点才让回家。一进门,妈妈特别着急地问:“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他如实向妈妈说明原因。心里想:“大人 都是和老师一条心的,今天,妈妈肯定要对我发火了。”但他听到的是:“你们老师也不能不让孩子吃饭呀!儿子快吃饭吧,要不耽误下午上课了。”吃着妈妈做的 可口的饭菜,儿子忍不住地流泪了,妈妈拿出纸巾给儿子擦着眼泪说:“没有什么大事,别哭了,吃饭吧。”后来,儿子在作文里写道:“我哭是因为我看到妈妈心 疼我的样子,我不愿意让妈妈为我伤心和担心,我应当让妈妈高兴。”家庭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最好的做法是体贴和安慰, 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分出个是非对错来。
有一个高考状元的男孩讲述了他爸爸的做法:刚上小学时,我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问题男孩”,妈妈和外婆都被老师叫去训怕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学校了,于是 就改成爸爸频繁地被老师“请”了。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叫爸爸去,把一堆字条摊在桌子上说:“看看你儿子写的,都是骂同学的。”老爸拿起字条一看,上 面是些“某某是小乌龟”、“我是某某某的爸爸”。等幼稚可笑的话。爸爸禁不住笑了:“骂人也没有水平,满纸的错别字。”老师满脸惊愕,生气地说:“我没有 见过你这样的家长,这么放纵孩子,会毁掉孩子的。”爸爸连忙说:“老师说的对,回家后我一定好好批评教育他。”
回家后,我提心吊胆地等着狂风暴雨的来临。没有想到爸爸根本没有提这件事。我有点沉不住气了:“爸,老师是不是找过你了?”爸爸正在看电视,只是“啊”了 一声。“我还以为你会骂我打我呢。”爸爸问:“你是不是觉得好玩才这么做?”我赶紧点头。老爸接下来说的话让我吃惊的一辈子难忘。他说:“你这纸条上的错 别字太多了,这很丢人,你这些骂人的话也太没有水平了”他从兜里掏出纸条,逐字逐句地纠正我的错别字,哪些句子不通顺,哪些用词不当。爸爸说:“其实骂人 不一定用脏话,可以写的艺术些,如你懒得像只兔子,你胖的像只企鹅。”
那两年,爸爸每次从学校挨训回来,都没有再接再厉地批评和训斥我。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样做是为了不想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而破罐破摔。老爸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比较成功的,后来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爸爸,在孩子没有对自己形成特别的客观认识之前,他避免了过多的负面评价对孩子的不利影响,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可是,我们的大多数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家后,说的话大部分都是“你怎么这么笨?”;“这都是你不听话的后果,活该!”;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真给我丢脸”;“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我再也不想见你到了”;“要你这个笨蛋有什么用”;“再考这么点分,你就别回家 了!”……。等等恶毒的语言,像剑一样刺伤儿子心。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拳打脚踢。这样的做法大大地加剧了男孩失败的情感体验,沉重地打击了男孩的成就欲。 慢慢地,一个问题男孩就诞生了。当你想挽救一个意志濒临崩溃的男人的时候要比你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男孩困难的多的多。(跟踪案例)


2、要正确对待儿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本身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在许多家长的眼里,学习成绩被当做追求的第一目标,张口闭口都是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好---奖励,考试不好--- 惩罚,甚至打骂。很多孩子一听到学习就紧张,甚至产生了厌烦、恐惧、逆反心理反应。孩子们没有快乐的童年,不能看动画片,不能上网,不能玩耍,不能游戏。 (我家儿子班里有几个同学,最喜欢到我家来玩,因为我家里能看电视,能上网,回家给家长说:我到何佰潼家看书了或做手工了。有时我想:我们的孩子真是过着 苦行僧(seng)的生活,还比不上人家和尚呢,少林寺的和尚都能看电视,上网)。过去出现厌学情况一般到青春期,在小学高年级或升入中学后,而现在有些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厌学了。这些情况,男孩发生的比例要比女孩多。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儿子很多次地给她说:“妈妈,我最多活到20岁,说不定活 不到20岁,就被学习累死了。”我的儿子也多次给我说他好想快点长大,长大就不用上学了。我问过儿子的几个同学“喜欢上学吗?”没有一个说喜欢的。这个问 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啊!

是的,现在应试教育在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要孩子们从分数和名次的压力中摆脱出来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家长要端正观念,采取正确的方法来面对这个问题,孩子的压力就小一点,孩子的成长空间就大一点。
美国著名的学能专家梅尔.列文教授在《破茧而出,发现孩子的先天优势》中说:“一个孩子在小学赢得众多的表彰,绝不能保证他在23岁时事业顺畅。而有时某 些让你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备受困惑的特征,到他成年后却可能转化成他的骄傲。语文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做白日梦,是注意力不足的缺陷,但也许是创造性思维 的早期表现,令他将来有望成为作家或音乐制作人。某个孩子理解语言有困难,这迫使他很少用话语思考,而促成他的视觉思维和空间思维,注定他20年后成为设 计核工厂的工程师。所以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兴许预示着他未来的事业与众不同。因为成人生活为不同思维提供机会比孩童生活多。”


近年来,有国内以“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有关研究进展说明:90%左右的家长培养孩子是失败的。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弄清孩子的遗传天 赋,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大人的心愿去培养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最后花了很多钱,收效却甚微,甚至培养失败。最可怕的是浪费了孩子的本应有的天赋,这不只是 学校教育的损失,也更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家长首先要坦然地接受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那我们就要无条件的爱他,不管考的成绩好还是不好,我们首先要以坦然平和的心态接受 他,这样我们就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孩子,会理解孩子考试不好的心情,会实事求是地善待孩子,就会自觉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然后,我们要独具慧眼发 现和发展儿子的特长。梅尔.列文告诉我们说:“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宝藏,来引发他隐藏的才能。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成功是能够实践自己的长处,而不是 被强迫去做适合别人的事。”人的能力存在类型差异,有的孩子学习不好,但却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人总是有强项和弱项的,于其担心孩子的缺点不如发挥孩子特 长,在孩子的特长上下功夫培养,使孩子的强项得到长足的发展,孩子就有望成才!


大画家毕加索在学校里数学常常不及格,成为老师批评、同学嘲笑的对象,同学们常跑到他面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然而他的父亲没有责备他, 而是耐心地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爸爸发现孩子喜欢随手画东西,于是他开始教毕加索剪纸、绘画,并鼓励孩子:“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 天才,你可以去绘画。”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最终成为画坛巨匠。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语言迟钝,三岁才开口,呐呐不成句,九岁还说不流畅,还有诵读困难。小学经常考试不及格,被老师直接视为低能,校长曾劝家人放弃希望: “不必操心,反正他甚么也做不成!”但是,父亲发现他很喜欢数学和物理,就让他身为工程师的雅各布叔叔和犹太大学生泰米尔对他进行教育引导,最终成为世界 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死后科学家对爱公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他的左脑部主导数学──空间推理功能的部位面积大,挤压了毗邻的语言区,造成语言能力迟钝,但这 却造成了超常思维功能。
菲尔普斯小时被诊断为“多动症”,老师说他“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在学校别人的嘲笑成了他的噩梦,但他酷爱游泳,因此,他忍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游泳运 动员所经受的都要更‘魔鬼’的训练”,在7年的训练中,他只有5天没有下水,他说:“我还在呆在水里比较舒服,那里才是我的家。”在2008年奥运会上, 一人囊括8枚金牌,成为“奥运王子”。
前段时间,我在中央电视台十套“人物”节目中,看到一个叫梁子庚的人,他是个退伍军人,没有上个过大学,但他精通厨艺,并且善于创新,对传统菜系进行创新、改造、包装,使多家频临倒闭的饭店起死回生、生意兴隆。成为上海滩年薪最高的厨师长,他的年薪是百万元以上。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尊重男孩的大脑,尊重男孩内在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的意愿,我们的男孩就一定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9: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美国父母送给孩子的“安全手册”...


美国父母送给孩子的“安全手册”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
    这次节目引起了父母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心,政府与民间想出各种办法,竭力保护儿童的安全。我所在的幼儿园,也策划了一次造访警局的“远足日”活动。活动中最吸引孩子们的就是警方精心制作的那本独自在家安全手册了。因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涂色的画册,孩子们在涂涂画画的同时,能领悟到很多道理。

    —如果独自在家,陌生人来敲门,可以隔着门告诉他,爸爸妈妈正忙着,或在睡觉。不论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开门。

    —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要到哪里玩,一定要让爸爸妈妈知道。

    —不可独自行走,出门总要与朋友相伴。

    —不要独自到加油站、戏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

    —空空的大楼、安静的门道,虽是好玩的地方,但不可独自到那里玩。

    —有任何不对劲的事,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特别是食物。
    —无论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车,哪怕他说是爸爸妈妈的朋友,或是爸爸妈妈让他来接你的。

    —如果陌生人对你说:保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不要相信,千万不要跟他走。

    —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或高叫:火警!(专家认为,这样叫会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任何人听到“火警”都会救助。)

    —不要公开说出家里近期的外出旅游计划。

    —学会打开和关上家里所有的门窗。
    当然,仅仅一次填色游戏还不足以让孩子们牢记这些安全守则,所以从警局回来,我们又把经常在幼儿园玩的“假设游戏”教给父母们,让“安全守则”成为亲子游戏的一部分。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更能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比如父母充当陌生人—— 

    1、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他能用他的车载你回家,你该怎么应付?

    2、在游乐场,一个陌生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问你“能帮我找一找吗?”你怎么办?

    3、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一个陌生人来敲门:“我的车坏了,想借个电话用用”,你答应吗?

    4、如果一个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对你说,你妈妈受伤了,嘱咐他来接你,你跟他走吗?
    此外,我们还建议父母在大众媒体播出的节目中寻找教育孩子的机会,比如看到孩子被绑架的电视新闻,就可以借此问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如果晚报上报道,某个孩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玩被骗子带走了,也不妨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哪些地方对小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在这种探讨的过程中,孩子多会比平时更认真地听大人的话。
    不过,不管事先怎样灌输,“演习”中还是有不少孩子会作出错误的回答,所以我们会明确告诫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即使经过你的纠正,仍不尽人意时,也不必过分担心,以大人应有的智慧,加上足够的耐心,多几次与孩子一起找出恰当的回答堵塞“漏洞”,孩子最终会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多给孩子买书,少给孩子读书200...

多给孩子买书,少给孩子读书

2007-08-05 20:01:45

乐维

我们中国家长对小孩教育很重视,大部分孩子学钢琴,小提琴,画画,游泳等等,
当然还有中文。我们家长天天就像在打仗一样,周末和晚上送孩子到这个老师那里
上课,然后再送到那个老师那里训练。晚上上床前还要给孩子读故事书。因为我们
坚信:这对开启孩子智力有好处。只有坚持,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果真如此吗?

最近有ABC有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说研究发现:睡前给孩子读书与睡前不给孩子读
书对孩子的学习好坏没有影响。但家里有较多的少儿读物的孩子比家里没有什么读
物的孩子学习上要明显好一些。这使我想起了早些时候另一则报导,说是调查结果
显示:经常看教育电视如教育频道,教育DVD的小孩的学习成绩和看此类电视少的孩
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经常用计算机教育游戏(CD)学习的小孩在学习表现上要明显
好一些。

这里说明了什么呢?家长给孩子睡前读书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
有点难以接收,可却是事实。想想也有它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你读书给孩子,
他是在被动的听。可能你选的故事他根本就不感兴趣,也可能他很累了,根本提不
起兴趣听你的故事了。但让孩子自己读书却不一样。家里有很多书,孩子可能因为
好奇去翻。看看有趣的就看下去了,没有趣的就扔了。什么时候又翻开了另一本,
说不定就喜欢上那上面的图和文字,就翻下去了。这个过程孩子虽然是随意的,但
却是主动的,有兴趣的。即使在大人看了,这点主动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计算机游
戏也是一样。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孩子必须自己去想,去完成挑战。而不是被动
接收。当然效果就要好多了。

我们有时候太想把孩子教成神童了,不由自己的越俎代庖。本应让孩子自己做的,
我们都大包大揽。效果当然不好。

来美国久了,我们也习惯借书而不是买书。我们可能应该做的就是多买些适合小孩
的好书放在家里,让孩子在自自然然的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被书所吸引。使他
们在这种文化气氛中熏陶,变成一个自觉的,有思想的,主动的读书人。

我们也会轻松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5: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青报:功利化阅读催生最愚蠢一代...

中青报:功利化阅读催生最愚蠢一代

2012年05月02日08: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樊未晨

.
“我们已经把母语教育下降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下降为对听说读写的单纯训练,而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支离破碎的学习中儿童不断被异化。”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深感语文教育中阅读的缺失不仅危害了语文本身,更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每到“世界阅读日”前后,社会舆论就开始关注青少年阅读话题,然而,这种“应景”式的关注,并没能提高“阅读”的地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反而越发严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

  最聪明的一代可能会变成最愚蠢的一代

  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砚楠的情况是当下大多数孩子的真实写照。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现在孩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应试训练占据着,剩下的时间用来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学围棋……

  “有十八般武艺在身,孩子们是强大了,但这是一种孤独的强大。”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的周其星老师说。

  因为在各种“术”的学习中,孩子们的心灵并没有被唤醒。

  “儿童具有灵性思维。”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索者和倡导者周益民老师说,“儿童期就是文学期,阅读是一种对儿童天性的唤醒,好的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相结合。”

  虽然没有一页一页地看书,但是孩子们对书的内容并不是不了解。“我没看那些名著,但是我看电视剧了,《红楼梦》中的人物我也都知道。”砚楠说。

  眼睛永远没有心走得远。阅读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单纯的视觉享受无法提供的。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

  “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蒋军晶说,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功利化不仅会毁了阅读也会毁了孩子

  其实,家长们并不是总反对孩子阅读。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

  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显然,在读书这件事上,家长的做法带有功利色彩。

  砚楠的书桌上摆放的书并不少,基本都是辅导书和作文选,“辅导书做题时经常用,作文选写作文时也会用。但是,只要不学习的时候,我肯定不会碰这些书。”砚楠说,她喜欢看的书全在手机里,可以随时打开看两眼。

  “只有‘低压迫’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周益民老师说,即使是那些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图书,当你宣称读了它就能提高作文成绩时,孩子对它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其实,当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并喜欢上阅读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目前,周益民老师所在的学校就有两个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分别写出了几万字和十几万字的小说。

  童话书中蕴藏着大智慧

  让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图书为伴,不仅仅是语文教育和提高孩子文化素养的需要,还因为一本好的图书本身蕴藏着宝贵的人生智慧。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介绍,有一本简单的图画书叫《失落的一角》,主角是一个缺了一个角的圆,它觉得自己不完美,于是便想找回来。

  它在寻找这失落一角的时候,走得慢慢的。它看到了一朵花,它走到花前面闻一闻花的味道;它看到了一个小甲壳虫,便跟甲壳虫一边走一边聊天儿;它又碰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它便经历了一段美丽的爱情。后来它终于找到失落的那一角了,它把自己拼成了一个圆。于是它走起来飞快,像一个火车一样快,停都停不下来。它看到花,可再也闻不到了;看到朋友甲壳虫,也停不下来了;又看到了蝴蝶,可是它跑得太快了,扑了一个空。寻找了半生的圆,却发现还是失掉一角比较好。于是它慢慢地让自己走到路边停下来,然后轻轻地把好不容易找到的角放下来,它现在又可以唱了:缺掉一角真好。

  “我读过很多很多的儿童文学,你要问我哪一本书没有哲学,我简直想不起来,因为优秀的儿童文学里面到处有哲学,如果你达到了比较高的阅读水平的话,你想看不见这个哲学都很难。”梅子涵说。

  “世界上没有圆满,任何以为自己已经圆满的其实都误会了。这是一本很简单的没有多少字的儿童文学告诉我们的。”梅子涵说。

  梅子涵教授曾多次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到过斯蒂文森的诗《The lamp lighter》(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

  “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们这些人,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梅子涵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22: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父母功过,听孩子如何评说2012...

父母功过,听孩子如何评说

2012-05-03 08:06:16

乐维

作者说明:

这是2007年写的两篇采访中的一篇,都曾在当地的中文报纸登载过。今天因为准备周末的中文课,想到了这篇文章,觉得给孩子们(九年级)读读会有好处。后来一想,给各位做家长的大人看看也会有些启发。所以就放上来了。


父母功过,听孩子如何评说

绝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希望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千方百计地搬到好学区,让孩子上好学校。送孩子去学钢琴,小提琴,游泳,画画,SAT等等。有关如何培养孩子成才的书热卖。不少关于如何培养小孩的文章也频频见诸报端。不过几乎都是从家长们在谈经验说体会,和专家们多角度来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而主要当事人,孩子本身对这些教育的反应却缺少关注和了解。我们家长们为孩子设计的教育计划,常年为孩子的教育奔波,考上了大学的孩子们自己是怎么看的?我们的孩子们对家长们所做的有什么评价?带着这个问题我最近走访了几位考上大学的中国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听了他们对自己的成长回顾,以及评价爸爸妈妈的功过。现在公布出来,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访赵鹏


赵鹏,男,1986年11月生。


92年4月随父母到日本千叶县柏市,就读于柏市第一小学。


98年9月到北京清华二附中上初中。


2000年秋随父母来美,就读于新泽西WW-P(West-Windsor Plainsboro) 北部高中。


2004年秋,考入康奈尔大学。






因为打太极拳,很早就认识赵鹏的妈妈胡梅。她的作品“生日贺词背后的故事”在


“多维时报”举办的“和睦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这篇文


章就是写赵鹏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和他成长的一些事。知道赵鹏考上了大学,就和她


说想和她儿子谈谈。胡梅对我说:“他没有几句话是正经的,就怕他不好好跟你谈”。我说:“没有关系,只要他愿意谈,肯定会好好谈的。和你‘贫嘴’那是他和你的关系好的象征”。


赵鹏其实是一个不爱张扬的人,也不喜欢将自己变成别人的榜样。真如胡梅在她


“生日贺词背后的故事”中所说:“有朋友让我问问他是如何做的,他以一句话


‘那家中国人又要摧残孩子呀?’回绝了我”。


还好,电话中,正在休假的赵鹏很爽快地答应和我聊聊。不知是不是因为他读过或


听说过,我曾发表过一些强调让孩子自由发展的文章,让他接受了我?


我按约定的时间,来到赵鹏家。他们正在吃饭,让我在客厅稍候。抬头刚一坐定,就见胡梅在文章中所说“生日贺词”:赵鹏给妈妈生日的大对联就贴在靠门边的墙上的家庭“文化之角”两侧。上联是:“抡拳舞剑赶不走涛涛岁月”,下联是:“施肥弄草却生出缕缕白发”。上面还有一横批:“热烈庆祝老娘XX岁华诞!”。幽默中透着对妈妈的爱,毛笔字写得也有板有眼。显然是赵鹏的杰作。我还是第一次在美国看见一个中国孩子能有这么老练的中文功底。


吃完饭,妈妈陪爸爸出去练车去了。原来,赵鹏爸爸在香港工作,一年很难来几回。现在是因为过节来与家人团聚,抽空练练车。


我和赵鹏坐到了客厅的桌子旁。瘦瘦高高的赵鹏戴一副眼镜,看上去在生人面前有


一点腼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时还夹带点北京味,不由得对他的中文刮目相看了。


老实说,和赵鹏这样的大孩子正经谈话我还是的一次。我心里有点没有底,因为我


经常发现我和我14岁的女儿就常常“话不投机半句多”,更何况是别人家的大孩子。而他妈妈也警告我,他讲话没有几句正经的。不过,话匣子一打开,赵鹏虽不乏幽默,但是却很认真。


问:赵鹏,你现在是大学二年纪的学生了,今天想让你谈谈中学时期的你父母对你


的教育对你考大学和现在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先来谈谈你的中学时期爸爸妈妈


对你的教育,哪些对你帮助很大?哪些没有什么用处?


赵:在高中时,他们基本上没有怎么管吧,当然也不是什么放任自由。只是在学习


上没有怎么催。顶多就是考试考砸了骂一顿。我也不会太在意。到了大学后,根本


就没有人管。反正在高中时没有受到太多的约束,也没有太多的依赖,所以到了大


学以后感觉就是很自然。


问:除了这个以外呢?


赵:有一点不太好的是没有太鼓励我去参加活动。各种CLUB参加比较少。他们主要是带我去中文学校。我基本上是被逼着去的。刚开始对义工没有兴趣,做了三年,觉得做义工也不错。所以适当管一点还是可以的。去鼓励去做一点事。


问:没有参加俱乐部,是不是影响你在大学时很快成为活跃分子。


赵:后来我逐渐也改变了。参加CLUB越来越多。


问:如果父母当时鼓励你一些,可能会跟好一些


赵:对。


问:你提到高中时,父母没有怎么管,主要让你自己做决定。养成了你独立自主的


精神。对你从适应大学生活有没有帮助?


赵:刚开始上大学,有的同学还不能把大学当成自己家的感觉。而我觉得大学生活


幸福得就像天堂一样。


问:从家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过渡你没有什么不适应


赵:有些人自己给自己加压力。我认识一些从国内来的同学,他们习惯了有压力的


生活。自己给自己选很多课,参加很多活动,把自己累得有点精神恍惚。其实没有


必要。


问:你谈到你做义工开始不愿意,后来觉得也挺好。能不能谈谈哪些方面对你有帮


助?


赵:可以和人交流。在做义工时,人与人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人对你都比较好。看


到自己对别人的服务,会得到人家的好评,人家会感谢你。你会认识到,给人予以


帮助的好处。


问:上大学以后,你觉得与中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赵: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人管了。除了没有人管以外,就是大家都按兴趣参加各种


CLUB,中学可能顶多几十个,但大学可能有上百个各种各样的Club。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还有教授专家来讲课。


还有一下有几千上万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聚集在一起。而中学一般都是一个学区


的人,基本上是比较封闭的。而大学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比如,我的室友就是


埃塞沃比亚来的,我的对门是孟加拉来的,还有一个是南美洲来的。


问:你曾经在日本,中国,美国都生活过,是不是你的这种经历使你在与不同背景


的同学在一起时,交流起来容易沟通一些。


赵:对。容易包容一些。


问:你有没有发现其他中国孩子,比如说,直接从中国来的孩子,他们是不是有些


不一样?


赵:他们容易和中国学生在一起,比较封闭,不太愿意和美国同学交流。


问:是不是因为他们英文不太好?


赵:有的是有些怕自己的口音,有些自卑或胆怯。但有的英文非常棒。这些人和美


国人打交道要自信一些。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喜欢在自己的团体里边。


问:中国家长大多对SAT看得很重。你觉得SAT分数在录取时占的比重有多大?


赵:很大。如果州立学校,每年招两万人,那么占的比重就非常大。它不可能来看


每个人的背景。但对于私立学校,高中成绩,参加各种活动,义工,领导才能等更


被学校看重。SAT只要考得不赖就可以了。但是SAT考得很好,其他都是空白的话,也可能不会被录取。


问:中国家长普遍对孩子学钢琴,小提琴特别热情。


赵:我也纳闷。


问:学钢琴,小提琴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多大帮助?对上大学有大多帮助?


赵:对成长来说,学音乐,不管学什么都差不多。学钢琴,或学一些冷门,如竖琴,大号,管风琴。反正培养你对音乐的兴趣。我现在在大学一个合唱团。唱歌也就自然而然地对所有的音乐感兴趣。比较喜欢去听各种各样的音乐。


问:你小时候学过钢琴,小提琴?


赵:没有。


问:为什么没有?是条件不够,还是爸爸妈妈认为不一定要学?


赵:他们从来没有提起过。我的同学也没有学。当时我在日本。日本孩子搞体育活


动多一些。在国内初中也没有什么人学,学校不会搞,只有课外班。


问:在美国的中国同学学钢琴,小提琴的特别多。


赵:好像是。


问:你觉得他们学了钢琴,小提琴后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赵:好处还是很多。人更丰富一些。如果你在比赛中得过奖,应该对考大学有帮助。不过,这么多人学钢琴,小提琴好像没有什么必要。不知是他们真喜欢,还是钢琴,小提琴得奖容易


问:你参加体育运动吗?


赵:我没有参加校队。但是比较喜欢在周末和同学一起打打球,比较爽快。大学队


都是比较专业了。


问:一个学生的体育好,或是画画好,还是音乐好,大学会看得更重一些。


赵:那中国人来说,当然是体育好。因为中国人大多数是学习好,钢琴好,小提琴


好,体育不太好。很少听到过,有中国人拿过什么奖。虽然他们不搞种族歧视,但


是一看你的名字,就会知道你不行。我没有看到那个中国孩子体育特别棒。但感觉,如果体育好会对考大学会很有帮助。


问:大学强调领导才能,你是怎么锻炼你的领导才能的?


赵:在参加义工时,老师安排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去负责做些什么事。这些可以在


自传中写上。


问:主要是通过义工提供一些机会。


赵:学校的话,做学生领袖的竞争很厉害。在中学我只是Club的成员。而在大学我现在是数学俱乐部的主席。


问:别人投你的票,是因为你的数学好,还是因为你的人际关系好?


赵:一般不会看你的成绩好不好,还是看你的沟通能力。


问:你小时候,是腼腆还是大方?


赵:小时候没有意识到害怕。到了中学才感到害怕,害羞。


问:你觉得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


赵:中国教育管得太严。老师天天给学生训话,我们很怕老师。当然教的内容比美


国的要扎实一些。学生只是在学,思维不是太活跃。在美国,千奇百怪。老师也比


较古怪。可老师不会当众羞辱你。老师会鼓励你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义工,走向社会。我比较讨厌中国的教育,只教不育。


问:你对日本的教育感觉呢?


赵:日本的小学吗,非常快乐。


问:日本是不是比较接近美国?


赵:日本有接近美国的,也有接近中国的。日本是一个很独特的教育体系。日本和


美国和中国完全不一样。日本有一个“年功”系列,如果你年长些,你就是前辈。


初一的学生,对初二的学生要服从。他们有集体观念。和中国不一样,气氛要活跃


一些,压力不是特别大。


问:一般十几岁的青少年和爸爸妈妈的矛盾比较大。好像你和你爸爸妈妈沟通比较


好。  


赵:也是时好时不好吧。他们不是特别严,我对他们说话比较随便。有时他们让我


去洗碗,打扫什么的,我懒得去做,就会吵起来。不过吵一架,瞪瞪眼,两天不说


话而已。也没有把它当成太大的事。


问:有没有一个例子,和爸爸妈妈矛盾闹得很僵。


赵:我刚刚来的时候,喜欢玩电脑。他们要管。我经常会跟他们吵架。但是现在好


像不管了。


问:你现在学什么专业?


赵:数学。


问:你为什么要学数学?


赵:主要是来劲。觉得学数学好玩。


问:你想学数学是现在决定的还是上中学时决定的?


赵:上大学以后最终决定的。但上高中时,兴趣就往这方面偏。主要是遇到了很好


的老师。我高中的最后两年,哪些老师都非常非常棒。他们很懂激起学生的兴趣。


等到大学以后可以选课去探索一下各种各样的学科。


问:大学老师都非常棒,但你为什么选数学呢?


赵:因为其他的课,都是大课,很少有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数学班比较小,


提问题不会有拘束。老师鼓励学生到他的办公室去问问题,看他怎么做数学,而且


他非常享受数学。我也去过物理老师那里,但发现他只关心他的研究。老师的影响


非常大。


问:虽然你在中国上学的时间不多,但你的中文很好,我认为相当于中国高中毕业


生中成绩比较好的那种水平。你是怎么学的呢?


赵:家里一直说中文。在日本时我喜欢说日语,但他们逼着学中文。小时候逼也没


有什么逆反心里。他们从中国买了一些教材,我从来没有看。他们给我带来了一些


录音带,有孙敬修先生的故事和刘宝瑞的相声。我特别爱听这些。感觉我从相声学


到的中文最多。


问:所以你现在讲话比较幽默,是不是受相声的影响?


赵:是这样。后来上中学时,他们将我送回国,上了两年中学。中学时期对人生影


响非常大。在一个中文的环境中,当时中文突飞猛进。初二时,我们读金庸小说,


把金庸小说全部读完了,花了一年时间。这个非常非常好。读金庸小说前,作文满


分40分,我的作文从来没有得过高于32分的。读了金庸以后,一下得了37分。金庸小说对我写作帮助太大了。


问:你现在写的一些东西都有金庸书上的味道。


赵:是的。我感到有兴趣,都一些好玩的东西。


问:你现在读中文没有问题了。你喜欢读哪些东西?


赵:当然金庸。现在我就在听评书“三狭剑”。还有历史的,比较感兴趣。


问:你爸爸妈妈也喜欢这些。


赵:妈妈喜欢写作。爸爸喜欢历史。妈妈在日本写过几十篇在当地的中文报上发表。但在美国很少投稿。


问: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父母都想孩子进名牌大学。你觉得进名牌大学和不进


名牌大学有什么不同?


赵:差别还是很大。名牌大学整个环境不一样,同学素质好,也有心理上的因素。


问:有没有同学因为没考上名牌大学,现在见面有些抬不起头或不好意思?


赵:他们是不是不好意思,我看不出来。


问:你感觉的不是很明显。


赵:主要是心态要正。我就觉得我没有哈佛梦。象有些同学虽然进了康奈尔,但是


因为没有进入哈佛,而耿耿于怀。


问:你报了哈佛吗?


赵:报了。当时报哈佛,没有把它放在心里面。感觉就像跟买彩票差不多。我的第


一志愿是普林斯顿。没有进普林斯顿比较失望。不过也没有把这事特别放在心上。


我到十一年级才考虑大学。有些人从刚上高中就开始为上大学操心。


问:当时你觉得你上那所大学的可能性最大?


赵:康奈尔吧。


问:康奈尔是你的第几志愿?


赵:第五。当时是按照大学排名报的。普林斯顿为第一志愿。现在到了康奈尔,我


觉得康奈尔是最好的大学。


问:你对自己的什么性格特性感到最自豪?


赵:比较想得开。不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不太在意得失。


问:对中国家长们有什么希望?


赵:希望多给孩子鼓励,顺其发展,不要给过多的压力,不要拔苗助长。






后记:



谈话记录整理好以后,我让赵鹏和他父母看看有什么差错或补充。妈妈胡梅提到,


赵鹏在上大学前的夏天,在一个留美孩子的夏令营“英华在北京”当了一个月的辅


导员,并在网上写夏令营日记给孩子们在美国的父母看。她还给了我赵鹏用中文写


的一些文章的复印件。有赵鹏谈他回中国上两年中学的体会“我回国两年以来的体


会”,有2001夏与爸爸去澳大利亚旅游观感,发表在当年日本当地的中文月报“柏叶之窗”上。赵鹏介绍他在悉尼,墨尔本时的所见所闻。细致详尽的景物描写,生动准确的文字,将澳大利亚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使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的一张写给父母的借款“保证书”,文笔简练,幽默风趣。现抄录如下:



保证书



今吾欲购一笔记本电脑,望父母出资三分之二。


如若买到,吾将保证于二周之内荣获商家青睐,得到打工机会;


并预先交纳吾之买份,美元四百七拾整外加日元一万整;拟定通过打工等方式,


日后悉数赎回。赎金不加利息。


尚若今后,惹得老母发怒,笔记本电脑可交公,自由处置。






                                                                                                            保证人:赵鹏



                                                                                     (加盖自制的圆形“赵鹏”专用章)


                                                见证人:爷爷,奶奶(钢笔书写)  二OO三年六月三十日






这就是赵鹏,不失年轻人的风趣,也深知如何“融资筹款”,但又不做完全的“伸


手派”。看到这样“保证书”,当父母的能不“借钱”给他?


胡梅后来与我说起,对于赵鹏,她还是操了不少心。小时候赵鹏有一只眼睛不好,


很难看清东西。但是发现时已经都六岁了,医生都认为没有什么希望了,而且那只


眼很可能会失明。但胡梅坚持治疗,慢慢将赵鹏的眼睛改善了。所以那时就没有送


他去学什么。因为主要精力就放在了治眼睛上了。后来上中学,赵鹏迷上电脑,天


天玩电脑,连书包都扔在家门口。妈妈讲他也不听。真让胡梅为他担心。对于上各


种俱乐部,胡梅一直就鼓励赵鹏去参加。但当时赵鹏并不很积极,不是很想去。倒


是现在有些醒悟了。她其实并没有像赵鹏所说的那样“考试考砸了”而骂过赵鹏,


因为赵鹏几乎就没有考砸过。可能有时见有小错什么的问一下,或提醒一下。大概


因为连这样的提醒也少,所以赵鹏就当批评了。面对妈妈的抱怨,赵鹏也就笑笑。


从他的言谈话语中,看得出他心里是感激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帮助的。而父母虽然对


孩子比较宽松,但还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赵鹏就这样从中国到日本再到美国,一路走进了康奈尔。也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但


是一个自自然然,快快乐乐的阳光男孩成长起来了。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新的朋


友,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2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父母功过,听孩子如何评说(2)2...

父母功过,听孩子如何评说(2)

2012-05-07 13:11:48


-阎杰印象


阎杰是我大学同学阎文斌的儿子。1997年夏天,我从威斯康星来东部玩,专门来新州的大学同学家玩,包括阎杰的爸爸阎文斌。当时阎杰大约才十岁,一个怯生生的小毛头,红着脸打个招呼就玩去了。


过了四年,2001年春,我们搬到了新州,阎杰的爸爸帮助在离阎杰家一英里左右的地方租了一个公寓住下了。新来咋到,人生地不熟,求助阎文斌就顺理成章了,而且阎杰妈妈关小娟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他们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阎杰也一下窜到了和爸爸差不多高的半大小子,只是还是很腼腆,话很少。


我和他妈妈周末在普林斯堡太极俱乐部打太极,有时聊起小孩体育的事。关小娟年轻时在内蒙是地区排球队队员,阎文斌在大学期间和我一样是班上4X100米接力队员。阎杰在遗传上应该有些天赋,可是关小娟告诉我,她让阎杰试过很多项目,不是阎杰不行,就是他不喜欢。当时发现阎杰对击剑还有兴趣,所以她就送他去学击剑。


后来她妈妈说,他代表学校参加了奥林匹克Science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又在Kumon当辅导员。有一次他妈妈有事,让我去送他去Kumon然后再接他。见他自己上餐馆买吃的,给人辅导时挺大方自信。


阎杰不知不觉地长大了。前年冬天,她妈妈说阎杰申请了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告诉我“提早决定”申请没有批准,但是放在了等候单子上。开春后,阎杰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小伙子要读大学了。我觉得他还挺神的,97年还是一个小毛头,2005年就成了大学生了。真是“男大十八变”啊!后来见到关小娟时我说,我什么时候和阎杰聊聊如何?


她答应了,阎杰也同意了。没有多久,在阎杰上大学前,我来到他家,和阎杰谈了两小时。时间大约是2006年夏天。阎杰的中文能听懂,但说起来很吃力。所以他基本上使用英文说,而我是中英文夹杂着说。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问:阎杰,你现在上了大学了,祝贺你! 你看到的大学和你原来上大学之前对大学的想象有什么不同?上大学后,你感到最大的惊奇是什么?


答:最大的惊奇就是,大约有50%学生考试只能考50%的分数。现在学校有规定,顶多只有30%的学生能得A。(看来这名牌大学上起来也不轻松啊!)


问:现在回头来看,在中学时,你觉得爸爸妈妈在哪些地方对你帮助很大?


答:参加CLUBS,比如像科学俱乐部和飞盘俱乐部。


问:参加俱乐部是你爸爸妈妈让你去的还是你自己要去的?


答:我自己的决定。因为我爸爸妈妈不喜欢强迫我去什么,包括强迫我参加CLUBS这样的事情。只是鼓励我参加各种活动。


问:这些俱乐部的活动对你帮助很大?


答:是的。


问:除了俱乐部活动,我听说你曾代表学校参加了Science奥林匹克比赛,还获奖了。


答:是的。去年我们获得了分区比赛第一,新泽西比赛第六。


问:参加飞盘俱乐部也是你的主意?


答:对。


问:听你妈妈说,你是队长?


答:是的。原来是有校队的,后来因为经费问题,被裁掉了。


问:但是你们还是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答:是。我们得过一个第二,第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次。参加这些活动,给了我们很多愉快的时光。


问:在科学俱乐部,你做什么?


答:我开始是一个一般成员。到了高年级,我当了主席。


问:加入这些俱乐部对你的交流能力有没有帮助?


答:肯定是的。


问:你妈妈试图找到一个适合你的体育运动,但找了很多你多都不太喜


欢。最后这个飞盘俱乐部是你自己找的,你为什么找这个呢?


答:是。因为我以前曾经试着玩过。


问:你妈妈说你还练过击剑,而且还比较喜欢。


答:是的。


问:怎么又不练了呢?


答:我不算很好。加上我的大多数朋友后来都不练了,练的人我都不太认识了。


问:你爸爸妈妈曾让你学过钢琴吗?


答:是的。


问:你觉得怎么样?你后来是不是一直学呢?


答:我停止了。因为我学贝斯(大提琴)了,我没有时间学钢琴了。


问:学贝斯是你的决定还是你父母的意思?


答:那是我的决定。


问:你觉得你喜欢贝斯。钢琴你练了多久?


答:三个月。


问:只有三个月?那是很短的时间。小提琴呢?


答:我从来没有学过。


问:你学贝斯加入过什么俱乐部吗?


答:学校的乐团。


问:你练了多久?


答:七年。


问:学贝斯是不是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答:丰富了我的业余活动。但是对考大学没有什么直接帮助。


问:你现在还拉贝斯吗?


答:不拉了。我没有时间参加乐团了。玩贝斯只有参加乐团才有意思,不然没有什么意思。


问:什么时候开始不练的?


答:高中三年级,因为时间安排不过来。


问:中国家长很看重SAT,你觉得SAT和其他比较,比如四年的成绩,体育运动,参加俱乐部。什么更重要呢?


答:我不太清楚。因为我不是招生人员。


问:你认为小孩应该学多少乐器合适?是不是钢琴,小提琴都要学呢?


答:家长不能主观臆断地去让孩子学,而是要根据小孩的兴趣。


问:你的意思是,如果小孩对某种乐器没有兴趣,那他就不应该去学。


答:是这样。


问:你现在看,假如你能重新上高中,你觉得你是不是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计划呢?


答:肯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计划。


问:那些地方不一样呢?


答:我会早一些参加飞盘俱乐部,也会早些加入冬季田径俱乐部。


问:你什么时候参加的田径队?什么项目?


答:上高三和高四的时候。跨栏。


问:110米栏?


答:55米。夏季田径是110米和400米。


问:55米栏?


答:对,是室内。


问:是不是冬季田径就是室内田径?


答:是。


问:你参加过室外田径赛吗?


答:高四的时候。但参加不多。


问:是不是太晚了?


答:是的。


问:为什么你那么晚才参加田径俱乐部呢?


答:因为我对田径知道得太少。


问:那你怎么后来又参加了呢?


答:我当时是想有一个好的身材,还有就是玩飞盘要跑得快,我就去跑步。才知道自己跑得快。


问:你参加过比赛吗?


答:在春季,我们在Mercer县得到了110米高栏接力的第二名。


问:你的成绩是多少?


答:55米栏,我的最好成绩是9秒02,110米栏我的最好成绩是17秒7。


问:我也跨过110米高栏,那是在大学的时候。我的成绩是18秒4。不如你。当时我不是专门练跨栏的,只是参加十项全能时其中的一项。但我知道你的这个成绩是很不错的。除了田径俱乐部,还参加什么呢?


答:我还将早点参加科学俱乐部。我是到了高三才参加科学俱乐部的。我只到高二才参加科学夏令营。


问:你做了一些什么义工?


答:中文学校,SFS。


问:SFS?


答:就是Students for School,是我们自己成立的组织。


问:那你们都做什么呢?


答:课外辅导,社区活动。


问:中文学校你做什么呢?


答:中文学校放学后检查整理教室,课外辅导,教授英文,编辑《小语世界》。


问:义工是不是很重要?如果考大学不考虑做没有做过义工,你想还做一样的义工


吗?


答: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受益很多。我并不是很有兴趣做。如果不用做义工,我可能会做些别的有兴趣的事。


问:你觉得你的参加体育CLUB对你考大学很有帮助?


答:我认为参加体育运动对考大学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你要表现出你的兴趣和长期坚持下去的承诺。


问:你现在住在学校,和以前住在家里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不适应?


答:我没有觉得什么不适应的。


问:我原来也是大学生,我觉得大学讲课教授讲得多,讲得快。一般学生在课后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搞懂。不像中学老师尽量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听懂。


答:这是因为在高中,学生没有什么课后时间。在大学,学生的课比较少,课后时间多。你可以在教授的答疑的时间去问问题,得到帮助。


问:你喜欢这样吗?


答:我想这很好。


问:你现在还参加什么俱乐部吗?


答:飞盘俱乐部。


问:你们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你和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答:很好。


问:有没有和爸爸妈妈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答:有。不过只是一些小事情。


问:生过气吗?


答:当然。主要是小时候。


问:你爸爸妈妈不太管你,你会不会常常控制不住只顾玩而不好好学习了?比如,玩你很喜欢的电子游戏?


答:不会。因为如果我学得不好,我会觉得很不好。我就会努力。


问:看来,你很有自我控制能力。


答:有时也有失控的时候。不过一般还可以,不会太糟糕。


问: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答:有时有一点点懒。


问:对将来有什么打算呢?


答:还没有确定。可能做科学家,或教授,老师什么的。我喜欢学科学。


问:我知道。你什么方面最好?


答:数理化都好。最好的是化学。


问:你爸爸就是学化学的。你是不是得到过你爸爸的帮助呢?


答:我从来没有向他问过化学问题。


问:看来你不需要问了。你觉得你的什么方面是你最值得骄傲的?


答:我认为我总是保持能愉快的心理状况。


问:如果有不顺心的事呢?


答:我尽量不去想它。想事情的好的方面。


问:所以你总是感到高兴?


答:对。


问:对中国父母们有什么希望?


答:希望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他们不喜欢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这还是去年夏天的事了。回来后,整理了一下,Email给关小娟。她看了,说很真实,也不错。但是显得只是一问一答,没有展开,比较单调。我也有如此感觉,后来找了一个时间与她专门聊了一次。


聊起如何培养阎杰的,关小娟说,阎杰从六年级起,每年都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的夏令营,那里有各种各样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课程,阎杰非常喜欢。几年来,他在那里学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在高中期间,他学了高中速成化学和速成物理。回到自己的高中后,他通过了学校的考试。凭此考试成绩,他高中的普通化学课和物理课就免修了, 直接进入AP班。他对科学的热爱基本上是从那时开始的。所以她认为,送孩子去那个夏令营对挖掘孩子的潜力会有帮助。


她的另一个经验就是要鼓励小孩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活动,但不要太多。因为参加得太多,没有一项很突出,会占用太多的时间,耗费太多的精力,使孩子的学习受到影响。所以她鼓励阎杰在保证学习好的基础上,找一些适合的体育项目及课外活动,充实自己,丰富生活。她曾帮阎杰找适合他的体育项目及课外活动,但最后还是阎杰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


一晃一年多过去了,2007年暑假前阎文斌告诉我,阎杰选了中文作为他的外语课。暑假要参加 “普林斯顿在北京”(Princeton in Beijing) 的中文课培训项目, 在北师大学了两个月,可以当成普林斯顿大学学分。阎杰过去学中文都是应付父母,没有好好学过,所以一直是只能听,不能说,更不能读写。现在,他竟然主动要求去学中文了。这次是他要学,为了自己学,而不是为爸爸妈妈学了。


几天前,我听关小娟说,阎杰在北京学习期间,老师全部用中文授课,而且要求学生们只讲中文,不讲英文。两个月下来,阎杰的中文突飞猛进。他的会话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让爸爸妈妈惊喜万分。过去和大人们说话几乎全用英文,而现在已经可以用说很流利的中文了,用中文写的文章也让父母刮目相看。


阎杰的变化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树大自然直”。你操了半天心,没有用。如果他


哪一天懂事了,他自己就知道怎么做了。当然每个孩子醒悟的时间早晚与程度是不同的。


10/3/06 初稿,
5/7/12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4: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真好、真棒、真感谢庄维敏...

真好、真棒、真感谢

庄维敏

May 05, 2012 06:00 AM

阿义兄嫂要去凤凰城度假了,他们高兴的不仅是可外出游山玩水,最感动的是做律师的宝贝儿子,在工作那么忙碌下,还抽空为他们夫妇打点好所有旅程的安排。我们赞不绝口地对他们夫妇说:「汝家有儿初长成,不但学有所成,在工作上飞黄腾达,还如此体贴懂事!」

「君有所不知,他读高中时,我们之间还真有冲突呢!记得,有次他拿回只考九十分的成绩单回家,我很生气地责备他『怎么还差十分?你就是不够努力嘛!还得继续加油,向着目标满分前进!』」义嫂说,当时儿子愤怒地反驳,「妈妈,妳的话实在很刺耳,让我很受伤,妳似乎只在乎那不足的仅仅十分欠缺,却从来没有看到我做的九十分的努力啊?我觉得很悲哀,我什至幻想若生长在墨西哥家庭,将是多么幸福呢!因为班上的阿米哥只考一个『D』,父母都很开心地带他们去吃麦当劳庆祝,他们认为没有得『F』,没被当掉就很满足了。为什么妳的要求那么高?以后请不要再给我任何压力,我的前途就由我自己负责吧!」

义嫂被儿子的义正词严给震醒,才设身处地考量到儿子的感觉,也才思虑圣经所言:「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温良的舌是生命树,话说其时,何等美好」的意义,终于体悟多鼓励,用言语造就人的重要。每当再要挑剔儿子不如所愿​​时,总要经历几番压抑、克制自己的舌头,才免去和儿子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状况。没想到放手让儿子用自己的方式读书以后,果然看到儿子越来越优异的表现,听她和我们娓娓分享切身体悟,无疑是醍醐灌顶,给我上了一课。

巧的是,今天在台上讲道的杰森弟兄说的正是「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他又引用另一段圣经话语劝慰我们:「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或是词穷的时候,慢慢地说就会选择适当的词句,正确表达出心中的意念,慢慢动怒就不至于说后悔的话,做伤害人的事。当然这个时候舌头就要受到管制了,不要小看舌头只是身体上一个小器官,却具有无限的影响力。它可能会带来危险、破坏,但用得巧妙更可带来安慰和鼓舞,岂可不慎啊!

在大学任教的杰森说他最近一周都在外地考察,很是忙碌,尤其每天下班前必定要发电邮给主任,报告一天的工作状况。然后主任再汇报给他的上司大老板,他原先以为这是例行公事,固然有些麻烦琐碎,但是职责所在,也只有尽力而为。没想到,有天竟收到大老板的回邮,内容仅是一行他签了名的话语:「谢谢你这么充满智慧的完整工程,你做得真好、真棒,真令人感谢!」

杰森说大老板其实是不须回信的,这封信也不在意料之内,可是即使这是封短得不能再短的回应,却是令人振奋的鼓舞,让我知道他很关心我,并且知道我所做的一切。

原来短短的「真好、真棒,真令人感谢!」,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却是包含许多激励的字,不仅放在上司和属下间好用,即便是行之于同事、朋友和亲密的家人间,它都将是绝妙好词,我们怎可不「话尽其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带儿子看美国心理医生Cathy...

带儿子看美国心理医生

Cathy http://blog.sina.com.cn/charlesanderic  2012-05-22 23:20:39


在美国上小学四年级的昊昊,给一位女生留下暴力威胁纸条后,面对愤怒的女生家长,我们不得不一再道歉,配合学校的各种教育,并且带昊昊进行心理鉴定,确保他不会对自己和其它孩子造成威胁。经过各种努力后,我们以为事情已经平息,谁知接到了学监办公室的电话,学监要见家长!美国一般以镇为学区,学区的最高长官是学监(Superintendent)。女生家长不满学校的处理力度,把校长告到了学监那里。因此有了双方家长,校长和学监的会议。




学监说,学区将给家长发一封信,要求对昊昊进行全面评估,从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各方面评估,根据结果,再讨论下一步方案。老公坚决反对,认为学区把一个小事件过度处理,会对昊昊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希望尽快给事件画上句号。作为家长,我们能同意的是,带昊昊参加一些心理辅导。学监同意暂时不发信,等心理辅导后,再决定。




会后,我们给校长打电话,再一次表达了希望尽快结束此事,并且询问了全面评估的问题。校长表示,家长可以在信上拒绝评估。之后,如果孩子有任何问题,学校将不负责任。如果在平时,我们并不介意评估,反而是了解孩子情况的一次好机会。但这件事情,已经拖得太久,女孩家长步步紧逼,我们不想一味退让了。因此表示,即使学校发信,我们也会拒绝。




我们公司给员工和家属提供心理辅导计划,每年每人可以免费见8次心理医生。我在选择心理医生时,能了解的情况只有医生的专长和学历。美国的心理医生大多是硕士毕业,我特意找了位有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医生。可是他不看青少年,把诊所的另一位专门面向青少年的医生推荐给我。




这位白人女医生50岁左右,特别和蔼。在第一次见面时,对我说明,家长不能旁听,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医生与孩子的谈话是保密的。她将教昊昊如何控制愤怒,最少需要6次辅导,每次45分钟。我在外面等待,厅里放着音乐,以确保无人听到办公室内的谈话。她让我放心,说孩子们都喜欢跟她聊天,还可以吃一种零食,得一个小玩具。




昊昊每次跟医生谈话后,都比较开心。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会问他一些情况,并且告诉他,如果觉得不喜欢,或者任何事情,都跟我说,我可以终止见面。通过跟昊昊的交谈,我大概了解了心理医生的辅导方式。每次辅导,先跟孩子谈谈身边的事情,最近有什么让他担心或者关心的事等。然后,一起读一个小故事,根据故事的内容,讨论一些问题。故事都是在家庭或者学校发生的,孩子们可能遇到事。讨论的问题,是打印好的,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




在7次辅导结束后,我跟昊昊讨论收获时,昊昊认为没有学到很多,医生教的他都知道。我请他教给我,帮助我更好的控制愤怒。他说,遇到生气的时候,要深呼吸,要尽快跟父母讲,不要有行动等等。我认为,辅导的关键是通过几个实际事例,让孩子思考实践,学会控制情绪。这是家长很难在家里做到的。




在整个辅导结束时,我跟心理医生讨教,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改进?心理医生认为,昊昊是非常正常,非常自律的孩子,她唯一的建议是,家长应该更多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我很惊讶,她一下子指出了我的问题,这也是华人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批评教育过多,夸奖不够。我要好好思考,如何改进了。




在4次辅导后,校长曾经给我们打电话,说学区决定不对昊昊进行评估了,暗示事情已经结束。在所有辅导结束后,我给学校打电话,校长不在,我留言说,已经完成束辅导,如果需要,请给我回电话。之后,一直没有消息,估计这件事是真的过去了。




最后,我想对北美的家长说点体会。美国的中小学,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特别重视,提供一定的服务,但不愿负太大责任。一点小问题,都会建议去看心理医生。美国的心理医生是经过系统教育的思想工作者,可以更加专业,独立的教育孩子。只要家长慎重选择,随时监控,看心理医生有助于孩子的发育。在孩子们即将来临的青春期,如果需要,我会考虑寻求心理医生的更多帮助。


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e23a10102dxbw.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美龄老师】(...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美龄老师】(2011-11-17 09:13:12)


咨询室里,14岁的女孩小童跟心理咨询师说:“妈妈今年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每天疑神疑鬼,查我的电话,日记本,去我房间里乱翻。还特别敏感,我在家说什么做什么她都挑刺儿,莫名其妙的就会骂我一顿!有一次同班男同学打电话向我问作业,我妈揪住不放,在电话里一个劲儿的追问人家的名字,家庭住址,为什么要给我打电话……我都要崩溃了!我现在不想回家,只想躲她躲的远远儿的!我没病,是她有病,她跟魔鬼一样,我再也忍受不了跟她一起生活了!”

妈妈和心理咨询师沟通的时候也满腹的委屈:“我这样做有错吗?她这个年龄正是学习的关键时刻,我不管她她要是谈恋爱吃亏了怎么办!我不管她谁管她!我管自己的女儿还有错了吗?”

母女俩谁都没有错,而是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母亲和女儿同时处于动荡的两个人生阶段,在家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坏情绪的张力如此之大,一旦碰撞到一起,就会发生各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固然跟特定的人生阶段有关系,但不是不可调和的。有几种小方法,遭遇到类似问题困扰的家庭可以尝试一下。

首先:妈妈毕竟是家长,是成年人,在家庭当中处于主导地位,应首先从自己的言行上作出表率,发出和平的信号,赢得孩子的理解,平复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和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例如:进孩子的房间先敲门,不再追查孩子的电话日记等,当孩子想要和同学出去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问问孩子的需求,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帮助。

其次:妈妈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听听孩子在学校的趣事,听听孩子讲讲自己的理想,讲讲自己的朋友,兴趣爱好等等。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上时代的步伐,去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找到和孩子更多的共同语言,建立沟通的桥梁。

第三:妈妈要学会鼓励和支持孩子,每天需找孩子表现良好的方面,无论大小事,都多再言语和行动上支持鼓励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挑剔出来的。一味的指责和挑剔,只能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对家感到恐惧和怨恨。

第四:妈妈不妨不要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紧张和焦虑并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允许孩子的成绩有起伏,鼓励和帮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在学校里有老师每天在监督学习,家长需要做的是在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当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家长又对孩子信任和支持,尊重和理解,我相信孩子自己懂得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相信你的孩子可以把自己安排的很好。


第五:不妨和孩子签订一个小协议,相互约定几项可操作性的条例,积极的去执行。例如,当一方出现情绪不稳定时,双方各自冷静三分钟,之后再互相心平气和的交流;允许对方犯错误,犯错误的一方及时向对方道歉,并争取下次改过等等。


第六:在这个时候,家庭当中的重要角色“父亲”,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父亲就是润滑油和监督者,监督母亲和孩子之间遵从上述的几条,积极执行。

  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能够很有效的平复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动荡。

谁都经历过青春期,妈妈们想一想,自己青春期的时候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呢?有很多家长都说:正是因为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所以希望当我们的孩子不再重蹈我们当年的覆辙,希望能够尽力为孩子扫平前方的障碍,人生之路更顺利更平坦。殊不知,不亲口尝一尝,永远不知道桃子是什么滋味。何况时代不同了,人和人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当你认为前面的河流是一种障碍,孩子却可能认为是一道风景,或者孩子希望自己打造一条船,去游览一下河流的美景。不要用自己的经验束缚住孩子自由成长的心灵,这样只能让孩子的路越走越窄,重复家长的人生,而不是创造自己的人生。

(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    商业用稿请联系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2: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来...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12-06-06 14:08:07


Rich Addick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和许多男孩儿一样,家住乔治亚州诺克罗斯市(Norcross)的雅各布•巴德尼茨(Jacob Budnitz)与诺亚•巴德尼茨(Noah Budnitz)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而且他们还喜欢拆东西。

一开始他们玩的是拼插积木Bristle Blocks,之后是机械积木Tinkertoys,再往后他们玩起了乐高积木(Legos),而且玩过的数量相当之多。不过,现如今10岁的雅各布和八岁的诺亚已经转向了其他类型的建造材料──从门把手、闹钟、电话,塑料瓶、纸板箱到透明胶带、布基胶带再到缺锁的钥匙和缺钥匙的锁,各式各样的材料都有。

若说有一样东西他们没用到的话,那就是父母的指示。

每当雅各布和诺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手头能找到的任何东西来做手工时,他们的妈妈蒂娜•巴德尼茨(Tina Budnitz)总说他们是在“瞎捣鼓”。他们最新一项创作名为“Cricketnator 5000”──一个用来为诺亚的宠物鬃狮蜥斯百奇(Spikey)喂食的新装置。

这个新发明的装置可将活蟋蟀运经盛有钙粉(有助于蜥蜴骨骼的生长)的容器送至斯百奇的食槽中供它食用,在这个喂食过程中男孩们不必用手触碰那些蟋蟀。

蒂娜说,他们对运送管道进行了多次实验,其间出现了不少失误,有几只蟋蟀还从管道逃到了房中,但是这些失误都属于探索过程的一部分。

家长们一直以来都在担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把更多时间花在玩电子游戏、手机和电脑上,但是做手工的时间却变少了。如今,为改变这一状况,包括蒂娜在内的越来越多持相同理念的家长们开始鼓励孩子们从事自由组装的手工创作活动。

美国玩具业协会(Toy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潮流研究专家艾德里安•阿佩尔(Adrienne Appell)说,几年前,各玩具公司承诺要专注于开发能够吸引孩子们长时间玩耍的玩具。

玩具公司的努力或许取得了成效,去年积木玩具成为玩具业为数不多仍在增长的几个零售领域之一。市场调研公司NPD Group的数据显示,虽然2011年美国的玩具总销售额从217亿美元降至212亿美元,但积木的销售额却从13亿美元升至16亿美元,升幅达23%。

不过,真正的手工创作不仅仅是按照说明来组装预先包装好的部件。蒂娜•巴德尼茨认为,儿童们正被逐渐剥夺自由组装的体验。她说,在玩大多数积木时你不可能会组装失败,但自己捣腾、失败、然后再想出解决办法要有趣得多。

《MAKE》杂志创始人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称,该杂志在2005年出版之时,其读者为对电子产品、金工活、机器人技术、木工活以及电脑感兴趣的喜欢手工创作的成年人,“但后来我们很快就听说家长们也开始与孩子一起动手做东西,如今十几岁的青少年常常自己动手做东西。”

多尔蒂说,“自己动手做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理念,这一点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不仅仅是消费者,我们还是制造者。”

《MAKE》杂志还会在加州圣马特奥市(San Mateo)举办“Maker Fair”──一种面向业余发明者和参观者的大型科技博览会。2011年,其参与人数已经从2006年首届博览会举办时的20,000人增至逾100,000人。此外,每年世界各地还会举办50多场经《MAKE》授权的区域性博览会,组织方称去年有近半的参观者带上了自己的孩子。

多尔蒂说,“自己动手做东西或修东西会给人带来一种拥有学识和能干的感觉以及自信心,这一点确实很重要。”

长到十几岁或者年龄更大时,许多男孩似乎已经不适合玩乐高积木,他们丧失了搭建东西和修修补补的兴趣,转而喜欢上捣鼓电子产品。

尽管零售店有少数适用于年龄更大一些的男孩的手工创作用品出售,但这并不能起什么作用。相比之下,针对年龄更大一些女孩的手工创作用品为数不少,既包括编织、缝纫、串珠和剪贴用品,也包括更时髦的像喷墨打印纹身、自己动手化妆和美甲这样的手工创作。

既要满足男孩与女孩不同的手工创作风格,又要不会妨碍家长的参与,这对玩具生产商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即使是其精妙的拼砌玩具广受万千家庭喜爱的乐高公司在去年12月也遭到了责难,其针对小女孩推出的名为“乐高女孩”(Lego Friends)的系列积木惹怒了一些女权主义博客作者,该系列玩具的主题包括“艾玛的设计工作室”(Emma's Fashion Design Studio)和“蝴蝶美眉商店”(Butterfly Beauty Shop)等。该系列中人物玩偶凹凸有致的身材和马尾辫让那些博客作者感到恼怒。


乐高称,该系列产品只是提供了女孩和家长们一直想要的东西。该公司品牌关系总监迈克尔•麦克纳利(Michael McNally)说,“女孩们一开始可能会选择‘女孩’系列,然后可能会转向‘乐高城市’(Lego City)或其他系列的产品。如今兄妹或姐弟一起、或者父女一起玩乐高积木的情况比以往要多得多。”

俄亥俄州夏克海茨(Shaker Heights)劳雷尔学校女童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Girls at the Laurel School)主任、心理学家丽莎•达穆尔(Lisa Damour)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拿乐高区分女孩玩具与男孩玩具这个事来把矛头指向这个丹麦玩具业巨头是没有意义的。

达穆尔说,“我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所有的东西都是成套设计的,这对男孩和女孩都造成了限制,他们只需要一大袋倒在地板上的乐高积木。”

她还说,保留手工游戏的强烈兴趣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让男孩和女孩们都要自己动手做东西,因为它可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它们对于学习几何学和工程学非常重要。”

是什么激励手工创作者在十几岁期间继续这种活动?很多人是为了避开爱立规矩、对于安全问题非常在意的妈妈。

在妈妈断然拒绝送给他一把软弹气枪作为生日或圣诞节礼物之后,华盛顿特区12岁的罗伯特•斯卡尔佐(Robert Scalzo)不得已开始了手工创作。他用瑞士军刀修剪了一根V字形树枝,在树枝上系上了两根橡皮筋,然后再加上一个用冰球摩擦带做成的子弹袋,就这样他为自己做了一个弹弓。他说,“我用了很多冰球摩擦带。”

伊利诺伊州阿灵顿海茨(Arlington Heights)的吉姆•丹尼尔森(Jim Danielson)则是在妈妈不同意在他的卧室中安一台电视之后迷上了手工创作。当时他问道,“如果我能自己造一台电视,我能把它放在我的房间吗?”他回忆说,也许父母认为他没这个能力,于是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他在读高二期间为自己的房间建了一个投影仪系统,还和朋友们用它来玩任天堂64位机游戏。后来妈妈不允许他把这件发明物带到大学去,担心它放在狭小的寝室中可能会造成危害。

不过,没关系,丹尼尔森(如今已21岁)在去年从大学辍学,接受了贝宝(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设立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奖学金项目──泰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它向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提供100,000美元的资助,供他们离开学校从事两年的创作工作。

宾夕法尼亚州韦恩(Wayne)的帕特里克•科莱里(Patrick Corelli)读六年级时,他的妈妈禁止他玩电子游戏,于是他转而关注YouTube和维基百科(Wikipedia)。现在他学会了组装家具,修理电脑和改装自己的遥控汽车。他最喜欢的受YouTube启发的一个小发明是空气炮,他和朋友们在几年前的夏天利用四英寸的PVC管完成了这件作品。

如今已是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的帕特里克回忆道,“我们把Gobstoppers硬糖放在管道下方,用自行车打气筒把它抽上来,然后再把它朝着街对面的目标发射过去,到目前为止那是我做过的最酷的东西。”也许不久之后它就不是了。帕特里克将于今天秋季进入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就读,他获得了工程学类奖学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4: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如何让孩子成为聪明消费者 浙江在...

如何让孩子成为聪明消费者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你的宝宝是否觉得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你是如何向宝宝解释钱的问题的?其实,只要仔细想想,问题并不难解决,把金融课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下面的五个建议会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培养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玩硬币游戏

  3岁的孩子不能理解不同硬币的相应价值,但是他依然能够通过玩硬币的游戏学习很多只是给孩子一些硬币玩(提醒他不要把硬币放在嘴里),向他指出不同硬币的面值、大小和颜色,让他去找出你藏起来的硬币,或者让他数硬币的枚数,并把这些硬币存入小猪储蓄罐里。玩硬币游戏可以提高他的运动技能,还能教他数数儿、分类等数学技能。

  一起购物

  4岁的时候,孩子开始对钱和购物之间的关系有所感知。这个时候就可以向他传达这样的观念:我们无法拥有我们想要的一切东西。

  在去超市之前,和孩子一起列一张购物清单,让他提供一些购买建议,比如果汁、牛奶、麦片等。

  4岁的孩子还很喜欢收集优惠券。和孩子一起将优惠券分类(比如罐装食品优惠券、冷冻食品优惠券),同时向他解释,这些优惠券可以让我们在买某种商品时花更少的钱。让孩子懂得借鉴合理的消费

  专家的话:建议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做出买东西的决定。在买东西时,问问孩子的意见,或者给他钱让他去挑选一种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让他挑选一盒果汁,在他挑选的时候向他指出果汁的口味和品牌,并告诉他看看今天是否有某些果汁在促销,可以节省一些钱。

  让孩子明白和观察你是怎么做出买或者不买的决定的。当你不希望在某样东西上浪费金钱的时候,你可以在孩子面前说:“我很喜欢它,但是我并不需要它。”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在消费时理智地说“不”。

  给孩子零花钱

  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孩子需要有机会来控制自己的钱。专家建议,当孩子5岁的时候,你可以开始给他一些零花钱。应该给多少呢?通常的“周薪”是0.5~1元乘以孩子的年龄(以5岁的孩子为例,每周给他2.5~5元) 。

  专家的话:有的家长把零花钱和家务活联系在一起,但专家建议不要这样做。孩子应该意识到像收拾玩具、擦桌子这样的家务活是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即使做了也不应该获得额外的奖励。不过,孩子可以通过完成一些“奖金任务”来获得额外的零花钱,比如收集旧报纸以回收利用等。

  在给孩子零花钱之前,要让他明白,他可以马上把钱花掉,也可以为买一个他已经期待很久的玩具而把钱积攒起来。《孩子与钱》的作者Jayne Pearl说:“不要担心孩子在走过第一个小摊子时就拿钱买了最没用的小东西。”他很快就会真正意识到,当他把钱花掉了,钱就没了。

  小贴示:鼓励孩子把零花钱存在一个透明的储蓄罐里面,并且在旁边贴上他真正想要买的东西的图片。小爱侬每周都把零花钱积攒起来,当他积攒的零花钱够买一辆小自行车的时候,妈妈就带他去买,并请他好好吃了一顿,以庆祝他买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自动取款机解密

  5岁的孩子可能已经看到过家长使用自动取款机,但他不明白钱是怎么到机器里面去的。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这个道理:“这个机器就像一个巨大的小猪储蓄罐。当发工资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钱存到这个储蓄罐里。当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们就从里面取一点儿。但是,我们要尽量保证储蓄罐不会变空。”

  专家的话:当你的孩子差不多6岁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告诉他有关信用卡的概念。当你刷卡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这样说:“我现在可以用这个卡来代替钱买东西,但我必须在几个星期内用真正的钱来付清。”

  分享财富

  孩子想要某些东西,这很正常。但是,你可以通过让孩子去帮助贫困的人的方式来降低他的物质欲望,并向他灌输一种意识——将慈善捐助作为家庭生活中的一件事。这会让孩子懂得金钱不只能消费,还能帮助贫穷的人改善生活状况。

  专家的话:为了让孩子珍惜他所拥有的,你可以让他也捐出自己积攒的财产。一些家长让孩子将一部分零花钱捐给慈善机构;另一些家长则在节日里给孩子一些钱,并帮助他选择一种最有意义的捐助方法。这可以帮助孩子懂得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拥有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9: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孩子青春期:家长易犯的5宗罪ht...

孩子青春期:家长易犯的5宗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2日 15:44   钱江晚报


  刘弘白、徐方忠两位专家,特地为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微博),开了一张方子。这方子是开给家长的:青春期,家长不能做的那些事。

  1、不要对孩子的每个小细节都横加指责,拿出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这会使较小的争吵,升级为全面战争。因为,孩子最厌恶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管得太多、干涉太多。

  2、不要以没钱作为理由,对青春期孩子“崇拜”名牌、追求奢侈品等“症状”进行批评。

  家长要检讨自身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如果反对孩子买某样东西,就应心平气和地和他讲反对的理由。如果对孩子有所承诺,事后必须兑现。还可以让孩子用家务劳动换取报酬,买自己心仪的物品,让他知道钱来之不易。

  3、孩子认真学习时,不要在一旁看电视、玩游戏,这很容易令孩子对您不信任。

  对于孩子的成绩波动,尽可能避免用惩罚措施。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急躁,表现在孩子面前,您的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4、不要在带孩子出门时,强迫孩子与他不喜欢的人交往。

  带青春期的孩子出门,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在和别人交流时,也要随时和孩子交流一下,不能“冷落”他们。

  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犯错误时,不要当场翻脸、严厉批评,或者事后惩罚,这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5、不要偷看日记、偷听电话,粗暴干预孩子与异性之间的交往。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会趋于成熟,在这个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9: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青春期交友:注意避免“安全隐患”...

青春期交友:注意避免“安全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2日 15:24   新民晚报


  本报5月23日本版曾经报道了黄浦区教育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向全校师生征集“我身边的安全”金点子,并汇编成册赠与全区各中小学,作为同龄人安全手册。在安全金点子征集活动中,除了常见的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外,同学们提出,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还是网络上和陌生人沟通,同样有不少安全隐患。这里继续选登部分学生在如何避免交友隐患的心得。

  和同学相约出去玩时,应该事先说好下车的地铁站,以及几号口集中。如果有人被拦在了屏蔽门外,别慌张,等他乘下一班地铁过来,人到齐了再走。还有,别忘了带好手机。

  四(2)班陈妍喆

  独自乘电梯时,如果电梯突然停住不动了。首先不能慌张,要冷静,立即背部紧贴电梯内壁,膝盖弯曲,脚尖踮起,吸气,以防电梯因故障突然坠落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果电梯还是不动,按下电梯里的警铃,不大喊大叫,保持体力耐心等待救援。

  四(1)班徐润怡

  我放学回家独自走在路上的时候,曾经被陌生的大孩子拦住要钱。我灵机一动,对着远处的一个阿姨大喊“妈妈”,果然吓走了那个大孩子。我觉得这办法不错。

  四(2)班王鑫

  碰到别人问路,我会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他指路。但不要给别人带路,特别是偏僻的小路。当有不熟悉的人给我东西吃时,我会先拒绝,如果实在推脱不了就拿几个回家再做处理。当有陌生人说是我父母的朋友,要求进家门时,若没有父母的电话或嘱咐,绝对不能让他们进家门。

  七(4)班卞艾珺

  曾经有男生约我去看电影,我提议约上三五好友同行,最后大家说说笑笑度过了快乐的时光。遇到异性邀约,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一定会觉得有些异样,最好请几位同性朋友一同应邀,别人也不会有什么胡思乱想了。

  七(5)班张昕瑜

  网上添加聊天好友时,要谨慎地判断对方资料的真实性。或可在朋友网中查询此人是否是校内的,才同意添加。若网友并非为本校的,可在平常交流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避免谈及个人隐私问题。若对方谈及见面,心中有不愿就当果断拒绝。如果要去见面,一定选在人群较密集的地方,并保持手机畅通。

  七(5)班陈舒颖

  浏览网页时,有时会弹出“您获奖了”的小窗口,并提示你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如果贪图“奖品”,填写完成,便极有可能造成自己大量财产的损失。

  八(4)陶泉清  

  我们应该安装主流安全软件,也可以使用带钓鱼网站提示功能的浏览器。同时,不要轻信网页上所谓的“获奖信息”。多留一个心眼,多与家长(微博)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9: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妈妈施“斗女法宝”与青春期女儿“作战”...

妈妈施“斗女法宝”与青春期女儿“作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1日 12:01   扬子晚报网


  女儿网络签名“爱情一瞬已千年”让她心惊,手机里下载了16部小说让她“开战”

  前不久,记者在南京版西祠网站上看到一个“斗智斗勇”的帖子《和青春期作战》。搜索发现此“作战”系列已写成“战1”到“战4”四部曲。其中记述了以往乖巧的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种种表现,比如半夜偷看爱情小说,无视父母拒不沟通,开展“地下党”工作,金钱意识的产生,等等等等。这可是让当爹妈的烦透了,不过发帖的妈妈在每次“战斗”中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策略,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在南京一家小茶厅里,扬子晚报记者约见了这位向青春期宣战的妈妈胡女士。她告诉记者,目前看来她的作战策略还是很有效的,她会根据女儿的具体情况,继续记录“作战”经历。

  记者 陈婧

  导火索

  女儿偷偷托人买历史言情小说

  “知道我不愿意让她看一些比较低俗的书,她就采取地下的方式——叫别人帮她买书,买的书名字叫《祸国》;关键是,一不小心,她的QQ签名变成了“祸国一出倾天下,爱情一瞬已千年”,让你的小小心脏颤巍巍地抖了一下。”这是胡女士在《和青春期作战1》中的一段话,轻松幽默是她帖子的一贯风格,偶尔来点文艺小清新的词调。

  女儿小雨(化名)今年15岁了,上初二。关于女儿的青春期,胡女士清晰记得是从2012年春节露出端倪的。“今年过年后的一天,小雨的姑姑突然递给我一本书,说是小雨之前托她买的”,胡女士当时完全莫名其妙,什么样的书需要托别人买呢?胡女士拆开一看书名是《祸国》,神秘的、不明所以的封面已经让胡女士心里一沉,看了提要,原来是一本历史言情小说。

  “我当时就很伤心,不是因为她看这样的书,而是她已经不信任我了啊”。胡女士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最明显的就是特地把父母拒之门外。然而更让胡女士胆颤的还在后面,几天之后她打开QQ好友列表,看到女儿的签名变成了“祸国一出倾天下,爱情一瞬已千年”,胡女士的内心像被击了一下,女儿已经在考虑“倾天下”、“爱情”之事了,“我这个妈妈竟然完全不知道”。买书及签名事件绝对可以算小雨变化的标杆,也是开启她同女儿青春期作战的导火索。胡女士在“作战”系列中写道,“我知道,我和青春期还要打一段时间的交道。没关系,我有心理准备,我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斗法1

  女儿半夜偷看小说,手机下载16部

  主策:重拾戒尺再谈判——有效

  辅策:适度恐吓,挑她在乎的讲——非常有效

  小雨从小到大,胡女士一直习惯在睡前去看看她,再给熟睡的女儿掖掖被子。今年小雨寒假的最后一个晚上,胡女士再次来到女儿的房间,竟然隐约看到被子里的一丝亮光,走近发现,女儿一脸的慌乱、紧闭双眼,明显是假睡。“我揪出来一看,她躲在被窝里用MP4看什么《仙人快上线》,是什么网游故事,终于挑战了我的极限,我彻底生气了”。一再追问之下,女儿承认最迟一次看到夜里两点,而且手机里也有各种网络小说,一数有16部,基本都阅读了百分之七十。“原来在《祸国》之前她已经背着我们看很久了,这在以前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啊!”胡女士又气又心疼孩子的身体。她冲出去找责罚工具,动用多年不用的戒尺,拽出女儿的手,狠抽了两下手心。

  “她也心甘情愿被打,因为女儿本质上是个很懂事的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恨不得我多打几下,弥补自己的错误。”胡女士说,当时小雨可怜巴巴地说自己管不住自己,还很诚恳地哀求妈妈多给她点压力。

  随后胡女士与女儿进行了一场立场分明的谈判,双方达成三点意见。第一,妈妈把《祸国》还给女儿,由后者自己决定是否看;第二,删除手机及MP4里所有电子小说;第三,女儿电脑、手机等所有电子设备暂由父母保管,归还时间再定。“我跟孩子说的很清楚,这些小说营养价值不高,但也不是完全不允许她看,而是要有节制,熬夜、占用学习的时间就太不值了”。当晚胡女士收管了小雨所有的电子产品。

  除了原则上的约束,胡女士还利用女儿的单纯,使出了“恐吓”这一招,她发现这招非常好使。胡女士知道女儿偷看小说最迟看到夜里2点,又生气又心疼,故意吓她:“你这个时候,正是发育的时候,这么晚睡觉对身体伤害有多大,你知道吗?这个时期长不好的话,以后生孩子都困难啊!”结果,女儿真相信了,一个劲地问:“妈妈,我现在改来得及吗?”女儿的单纯和傻气,让胡女士顿生怜爱。在他们的教育下,女儿一直都很在乎自己的身体,有时看到跳楼的新闻,她会认真地说,“跳楼摔下来多疼啊”。胡女士觉得,之所以这个连骗带吓的策略比说大道理更有用,是因为孩子都有怕性,挑她最在乎的讲,就能触到她的反应点。

  斗法2

  女儿数学题对过答案再让老妈改

  老妈策略

  主策:明松暗紧——有效

  辅策:发现孩子的兴趣,陪她一起玩——非常有效

  从“挑灯偷读”之后,胡女士发现女儿的确“收敛”了很多,基本回到从前状态了。胡女士在批改女儿数学练习题的时候,发现正确率几乎达到了99%,心中不免生出佩服,看闲书、开夜车并没太影响女儿的学习,也证明小雨已经彻底回归状态了。记者看到胡女士在自己《战3》中还暗自开心,但很快就发现了“暗箱操作”的痕迹。

  “有一天帮她收拾书桌,忽然发现桌上有一叠复印的数学题答案,心里一愣,她为什么要复印答案?”为了检验女儿新学期以来的学习效果,她就收走了数学题的答案,女儿背着她印答案又是一个意外,“这些事情都是她小时候再也不可能去做的事情,现在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不得不让你感叹——青春期太强大了。”面对妈妈的质问,女儿解释,“做完后我先对一对答案,然后再给你改,免得我错得多又被你骂”,但小雨强调,的确是自己先独立完成再核对答案的。

  胡女士和丈夫一合计,决定采用明松暗紧的策略。“明松”是归还没收的电子设备,所有的情况基本恢复到从前一样,把自由还给女儿。“暗紧”包括两条,首先,每天晚上女儿睡着了,悄悄去查看情况;其次,再次收回数学和物理作业题的答案,暂由爸妈帮她改作业。“她这么依赖答案,说明对自己没信心,那考场上没答案,不就会乱了阵脚吗?”

  “明松暗紧”的策略总是有点对抗性,胡女士的丈夫陈先生发现了另一个打入女儿内心的“武器”,那就是“陪她一起玩”。他们觉得青春期原本就是孩子有更强自主意识的时候,时间和情感都不会那么完整地给父母了,而父母的“不来电”会把孩子推得更远。“有的父母感觉青春期孩子太叛逆,可能是因为孩子兴高采烈地说任何事情,家长(微博)都不感兴趣,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对父母关上心门”。

  上了初中以后,小雨对排球很感兴趣,还报了学校的排球比赛。体育是陈先生的强项,他每天指导女儿摸高训练、如何发球,也增多了女儿的信任。“青春期的孩子在产生能量,他们是需要发泄的,运动就是一个方式,同时又是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回望

  曾想多给女儿空间“不闻不问”失败了

  回头想想,胡女士觉得女儿的青春期从2011年的夏天就开始了。“那时女儿放学回家总喜欢跟我说,哪个男生喜欢哪个女生这样的话题,”胡女士和丈夫觉得女儿上初中了,周围的环境使然,也没见有什么负面影响。但很快他们发现乖巧活泼的女儿像变了一个人,跟她说话,她总爱理不理,给她一个好的建议,以前小雨总会很乐意的接受,但现在她总能找到理由拒绝。

  “问她上课怎么样、吃饭如何,她就两字‘还好’或‘还行’,想让她多说一个字都难,再问什么,她都不乐意说”。夫妻俩意识到孩子可能进入青春期了,但还是措手不及,觉得孩子在跟自己划清界限,“很无助,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该怎么去改变呢?”

  暂时找不到答案的胡女士决定采用一贯的策略——多给信任与自由。“当时就
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她不想说就不问呗”,每天女儿吃过饭就回房关门的情景,在这个三口之家继续上演着。但几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改善不说,到了寒假过年女儿竟偷偷拜托别人买了《祸国》。女儿不理不睬,爸妈“不闻不问”的策略显然失败了。

  反思

  孩子的青春期也是父母的成长期

  在与青春期作战的这段时间,胡女士不停地在接招拆招,但也遇到了一些找不到理想答案的问题。这让胡女士很担心。比如她对女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要学会管理自己”,但女儿一再背着她做事这是让她很不能接受的。“可是我心里也在打鼓,这么大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有点自己的小秘密,或者小隐私什么的?”

  再比如“坦诚做人”这个话题,她对女儿的最底线的要求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撒谎,隐瞒别人包括父母,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我心里又打鼓,其实女儿还是挺实诚的,但这么大的孩子,正是挣脱爸爸妈妈的怀抱往外跑的时刻。不对爹妈隐瞒对谁隐瞒?”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女儿让她一愣的发问。“有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错事,我以后怎么才能判断我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呢?”这个问题让胡女士觉得有点突兀,想了一会儿,她说:“这样吧,下次做什么事情之前,要是自己把握不住的话,你先想一想,你做的这件事情能不能让妈妈知道,如果能让妈妈知道,基本就是没问题的吧。”不过她对自己的回答并不满意,其实女儿的青春期也是促进父母学习的机会。

  胡女士觉得,目前和女儿“斗法”效果还挺好,下一步将根据具体“战况”,再做一些调整并及时与网友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04: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电子产品玩的度…家长和青少年小组...



电子产品玩的度…家长和青少年小组今年的第一次聚会 (下)

2012-09-18 09:35:03





谈完父母和子女间相互的期许,我们开始给孩子们打分,从一到十作为对电子产品(包括电脑、电玩、手机等)上瘾的程度从弱到强,孩子们自己给自己打分,家长们给自己的孩子打分。



先说说一般对上瘾的评断:如果一个人每天花三小时以上的时间玩电子产品,并逐渐有增多的趋势,不玩的时候会无所事事,发脾气、情绪不稳等症状,那就是上瘾了。



对于青少年在这方面的瘾头,专家描述的很详细:



第一, 全神贯注沉溺其中,整天脑子里都是有关游戏的东西,无论谈论还是玩耍都是这些电玩,一旦离开电玩,就会烦躁不安,情绪不稳。



第二, 撒谎,找借口如需要电脑做功课等让父母允许自己使用电脑,却伺机上网玩游戏。



第三, 没有自控能力,本来是想只玩三十分钟,结果两个钟头还下不来。



第四, 花大量的时间,有的青少年甚至无法控制地玩通宵。因为浪费太多时间,他们可能不做/交家庭作业,成绩下滑,甚至忽略个人卫生,不洗澡不刷牙等,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第五, 逃避生活中负面的感觉,有些孩子用这种忘我的沉溺去逃避现实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和事情。比如在学校里没有很好的朋友,被别人欺负等。



第六, 有些游戏或电子产品的硬件是需要更多的金钱去更新或升级,孩子会想方设法去弄钱,有的孩子甚至偷父母的钱去购买这方面的所需。



青少年专家也指出,其实很多孩子如果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也会有内疚感,而我们家长如果适时伸出援手,可以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比家长用高压手段制止更能解决问题。



周末聚会的十个家庭的十五位孩子有几乎一半不到的孩子自己把自己定位在1到10的之间的5以下,他们的父母和他们的打分十分接近,这些孩子是值得庆幸的,家长无需担心,孩子自己有其它的更值得他们享受和喜欢的活动。一半多一点的孩子或者是他们自己觉得有些上瘾(打分打在5以上),或者是他们自己并不认为有问题,但是做父母的觉得孩子有瘾(父母给孩子打分在5以上)。



我们让没问题的孩子先自由活动,后面对电玩有瘾的孩子留下来,与他们的父母交换意见。



以我的孩子举例:我的儿子很成熟,自控力很强,虽说有时他也会一下子几个小时在电玩上,但是他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所以我觉得他即使玩得再多,也不是上瘾,我没给他打分,还开玩笑,要打就打零分。可没想到的是他自己给他自己打了7分!这还真让我跌破眼镜!女儿在一旁听到我们母子这么大落差的分数,连呼:“看,我说的吧!”她的意思当然是我总把她哥哥想得太好!问儿子为何给他自己那么高的分数,他笑着说,每天放学回家,通常他就会开了电脑,一直到睡觉才会关机,这期间,他一般都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用电脑播放)也一边随时可能与同学好友在网上聊几句。算时间每天他在电脑上的肯定不少,所以给自己七分。如果上瘾是按时间算,他确实算得上上瘾了,但是如果从自控能力上算,他绝对不是!因为我知道如果第二天他有个比较重要的考试,他会非常专心复习,再好的朋友让他出去玩他如果没有复习好,他是不会答应的。但是比如暑假里,他有很多空余时间,几乎每天都看见他在玩X-box。



到了我女儿,她自己给自己打分只打了5分,我算给她留面子,说至少7分以上(后来她爸爸给她打了九分还说十分也不过),女儿抗议我们对他有偏见。问题是:她没有自控能力!所以我们硬性规定:周一到周五,她不能上网和看电视。除非用电脑做功课才能用。她自己一算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就很有限了,所以只给自己打了五分。我们打分高是因为一直以来,只要她在电脑上或电视前,不让她关机,她从不会自己主动关掉,她可以一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些肥皂剧,可谓废寝忘食的投入,还曾经偷用爸爸的信用卡在网上买玩游戏的筹码。这样的行径当然是上瘾,当然需要戒瘾!但是确实,孩子慢慢长大了,靠强制的手段很容易造成她和我们的冲突和争吵,这也是令我们比较头痛的问题。我问女儿:按理说平常你没电脑也不能长时间看电视,你还自己打了五分,这五分是哪里来的呢?她回答:每天放学回家我在房间里会玩一个多小时的ipod。通常她会以此上网看youtube。 如今的高科技无处不在,为人父母者还真的有的时候不如孩子在这方面精通呢!有另一家的父母也是像我们一样的惊讶,那个家庭管教比较严格,不仅平常孩子不能用电子产品,连晚上睡觉时,孩子还得把电话放在楼下的客厅不能带进房间,为防止孩子不好好睡觉偷偷在床上玩电话,感觉上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所以父母给孩子打了三分,没想到那孩子自己却给自己打了6分,父母也是大惑不解:你哪来的时间和机会玩啊?孩子老实回答: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都会上网查伊妹儿。父母问:用什么查?查几次?孩子回答:用手机查,平均每小时要查两次。



孩子和父母的落差就是这样造成的。



感到兴慰的是:因为我们的这样一个聚会给了我们双方父母和孩子相互了解的机会,而且孩子们会一个影响一个地愿意敞开并说真话,而父母们在一起发现我们并不孤单,我家的问题他家也有,原来我们有相似的烦恼。



问这些分数在5分以上的孩子们,我们做父母的怎样能帮到他们减少花在这些电子产品上太多的时间,我的女儿说希望能多增加家庭成员一起活动的时间,比如:周末去纽约城里玩。第二天我们果然带着她去了纽约,她也玩得很高兴。



我也注意到有孩子说因为没有事情做,就去玩电玩,真正离了电玩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的我们当中的孩子还没有,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做父母的,怎样能带动家庭的气氛,多安排孩子们和家庭成员一起做一起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家最近刚在YMCA签了家庭卡,这样全家可以一起去运动锻炼身体。 我也很想组织一个家庭式的Bible Study小组,用英文学习,这样有助于父母的英文提高,也有益于孩子的信仰建立,当然得等女儿完全同意再说。总之,家庭成员一起度过有质量的时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也能帮助孩子们减少浪费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和精力。


由BeautyinAutumn张贴 @ 2012-09-18 09:35: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04: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 ....

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 ...青少年和家长第三次聚会

2012-10-22 17:22:27



当我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会为他们安排同伴或玩伴,慢慢的,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在学校里,他们开始自己选择兴趣爱好性情相近玩得来的同伴做朋友,这样的朋友圈在初中时开始显现,初中的孩子们每天的午饭时候,就会自动地按照他们自己组成的小圈子,在一起吃饭聊天,课后校外一起约了看电影出游等,形成一个比较亲密的朋友圈。

除了这种比较亲密的朋友圈,孩子们还会在教会、运动队、中文学校、社区等常去的场合和地方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在这样的社交圈和朋友圈中,他们之间会相互影响,比如对某种事情的态度,对衣装打扮的相互影响等等,这种相互影响和认同是很自然的,因为少年人也好成人也好,都希望被认同,尤其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认同心理尤为强烈,他们希望适应新的环境,希望被同伴欣赏,别人拥有的东西他们也能拥有。

别说孩子,就说我们身为父母的也面临着所谓的同伴压力,比如,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钢琴,我家的孩子便也不能落后,全然不管我家的孩子是不是喜欢音乐。别人家的孩子考进了哈佛,我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单,所以天天唠叨: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像那谁谁一样也考进哈佛!这大概是最普遍可见的老中家长们的同伴压力!

很多时候,有些同伴压力,不是坏事情,可以促使人们之间的良性竞争,一同向上,只要不过分。可是很多时候,这个度或者说平衡点很不容易掌握,看着看着就会演变成纯粹的负面的压力了。

周末,我们青少年和家长沟通的小组讨论有关同伴压力的聚会,很有意思。

让我们先看看孩子们怎么说?

同伴压力有正面的和负面的,正面的压力包括:
getting good grades  取得好成绩
participation in certain activities 参与某种活动
standing up to bullies 对抗被欺凌
fashion 时尚
community service/charity 服务社区
fitness 健身

负面的压力包括:
drugs and alcohol  毒品和酗酒
apathy  冷漠不关心
fashion 时尚
food  食物(垃圾食物)
excessive gaming 沉溺与电玩游戏
piracy 盗版
relationships 男女朋友(约会)

孩子们也意识到同样的东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比如:时尚,追求时髦,漂亮的衣装、得体的谈吐是好的东西,只要不过分,可一旦超过了那个度,比如说过分追求化妆,反而会失去这个年龄的纯真美丽。

我女儿从今年开始,问我要化妆品,一会儿是润肤霜,一会儿是香水,接着又要睫毛膏和清洁液,我很高兴她那小小的女人天性在觉醒,润肤霜也好、清洁液也好、香水也行,我都会陪着她去购买挑选,但是睫毛膏我坚持她还没有必要,平常十三岁的女孩子还无需化妆,如果参加舞会化个淡妆她可以用我的化妆品,睫毛膏我也教会她如何使用,但是我也讲到化妆品对皮肤也有刺激的作用,如果不清干净,也会堵塞毛孔损伤皮肤,所以年轻时尽量少用,等到了我这把年纪,出个门都得使用,因为没有资格素面朝天了。我这样说,她嘻嘻哈哈笑着还算能接受。但是,从这件事情中,我感觉的她的同伴影响是巨大的,在我眼里十三岁的小女生还没到考虑这些化妆品的时候,可是,这些同年龄的女孩子在一起,就会谈论这些事情,相互影响的结果就是回到家跟我们家长说她要某种东西,因为别的孩子有。

在上面孩子们讨论的负面的同伴压力中,首当其冲的是:毒品和酒精。可见孩子们也很清楚,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这个问题是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教育专家却说很多青少年高估了毒品和酒精的影响力,而很多家长却低估了毒品和酒精会对自家孩子的影响。

据统计,71%的青少年在高中毕业前都尝试过酒精。可是,喝醉的青少年很少。2010年的统计显示,27%的青少年说他们曾经喝醉过,34%的青少年说曾经用过毒品,但是只有27%的用过毒品的孩子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用过。

今年春,我读高中的儿子去荷兰游学一周,他们学校同行的孩子中有一半的孩子在荷兰又喝酒又吸毒,因为在荷兰孩子从十六岁开始就可以合法的喝酒,吸食大麻也是合法的,所以美国去的孩子喝的糊里糊涂,大麻抽得太High,就像下饺子那样从桥上往水里跳,即使平常懂事的儿子,在那样的场合下,也被影响尝一口啤酒,他说他不喜欢那个味道,就趁大家喝的太高之际,跟一个荷兰同学逛乡间小路去了。但是,这件事可以看出,孩子们自己不觉得他们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随队去的高中老师心知肚明,有些美国的高中生深知荷兰的法规,就是冲着这种规定去的。很多孩子会尝试(大麻和酒精)那么一次,但是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喜欢,也不会再去反复地使用。

我们做父母的不需要反应过度,但是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并能与孩子有很好的在这方面的沟通。专家们就建议,当这种同伴压力来临之际,孩子们用父母做借口是最好最容易的脱身之道!比如说:你开玩笑吧! 你知道我老爸的,他如果知道会要我的命的!或者这个时候用善意的谎言也可以脱身:我头痛得厉害,对不起啊,我得走了!

孩子们怎么说该如何处理这些负面的压力的了?他们说:
think long term 想远点(我有些吃惊孩子们能说出这个)
think: "am i going to do something stupid?" 想想“我是不是在做一件很愚蠢的事?”
strong resolve 有一个强大的决心
talk to adults 找成人个谈谈
be smart in choice of friends 聪明的选择朋友(圈)

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孩子交的朋友!中国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非常有道理的。人通常以类聚,孩子们也会,性情相近的孩子也容易成为朋友,但是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孩子,今天的好孩子可能成为明天的坏孩子。

记得我曾经有位朋友的儿子,这个孩子一直是个比较懂事听话的孩子,可由于高中三年级的学业压力,和交了几个喜欢周末聚会喝酒的孩子,开始是醉酒,后来就是老不去上课,翘课到一定的程度,学校打电话给家长,家长才知道孩子冒用家长的名义请假不去学校。父母迷惑,不懂为什么以前一直很乖的儿子忽然变成谎言连篇的翘课生,还是学校让父母注意孩子是否在吸毒,父母觉得不可能,但还是偷查了儿子的书包,结果确实是孩子在抽大麻,这便引发了家庭的战争。不过,幸运在这个孩子是在高中四年级才走了岔道,那时考试等决定大学的东西都已成型,他仍然被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了,现在上了大学的他据说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

提起这个事例是想说明:我们中国人通常会觉得吸毒这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老美家庭里,不会发生在我家和我家的孩子身上,所以往往掉以轻心;一旦事情真的临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往往把孩子想得过于糟糕,认为这孩子这辈子都完了!其实,人孰能无过?孩子犯个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要处理好善后,不要一锤子把人钉死。  

周末晚上的八个家庭的聚会,八位家长的有关同伴压力的讨论,总的来说有个趋向,就是大部分的孩子让家长感觉没受太多的同伴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有些孩子内向的个性,跟父母的交流有限,给外界的交流也有限,故而,父母觉得孩子既没有受到外界正面的影响也没有受到外界负面的影响。

教育专家证实,通常易受被影响的孩子个性上可能弱一些,或者自信心上欠缺,而能影响别人的孩子通常比较强一些或者说容易引导领导别人,这个世界说到底,人的影响力比较大或者说能造成足够大的影响的人才是主流,能不受主流影响,我行我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的。没成熟的孩子不容易做到这点。

作为父母,如何对待父母间的同伴压力,比如,你的好朋友说我家的孩子课后又送学钢琴又送学跳舞,你的孩子怎么都不学什么东西呀?你这不是耽误孩子吗?你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压力?

专家建议:

首先,Educate yourself  自我教育,报纸杂志书籍网路都是可以使你获得知识、常识的源泉,了解不同的父母方式,针对自己的孩子的特点,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家的一套方法。

其次,Accept change,接受变化。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们更是如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孩子的变化而变化父母的教导方式,承认自己的错误,跟着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还有,Believe in yourself,相信自己。为人父母是非常私人的一件事情,你的为人父母的角色做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好几方面的因素: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和教导,你的朋友同伴给你的影响,你的生活方式,你的教育程度,你的文化背景等等。你需要发现一个适合你们家庭的教导方式并以此为荣,不要跟别人或别家去比较,人与人不一样,家与家也不同。

最后,Find common ground,找到共同点。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我们也都能成为好父母,只要我们停止加压养育,用爱心、用容忍和接纳去倾听和相互学习,我们就能胜任父母的角色并绰绰有余。








[打印]







由BeautyinAutumn张贴 @ 2012-10-22 17:22:27 (被阅读699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3 11: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