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仰望山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标题装老帖,不拉风、不显摆、不喜欢方舟子

[复制链接]
2099#
发表于 2011-9-15 16:54:43 | 只看该作者

re:哦,abstract中表明,child...

哦,abstract中表明,child interaction就可以导致这个老T的下降。 这是个有趣的事情。看来是精神影响了物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8#
发表于 2011-9-15 16:50:35 | 只看该作者

re:http://www.pnas.org/...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1/09/02/1105403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7#
发表于 2011-9-15 16:46:38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睾酮,还有点不解。男人的身体,怎么知...

关于睾酮,还有点不解。男人的身体,怎么知道他射出去的液体最后造出了一个孩子?“参与抚养孩子”是指什么?是体力的付出?如果家里实际没有孩子,那个男人专门替隔壁邻居洗尿布、喂奶,也会有这个结果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6#
发表于 2011-9-15 16:43:15 | 只看该作者

re:乔布斯这句话是矫情的典范。

乔布斯这句话是矫情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5#
发表于 2011-9-15 16:34:18 | 只看该作者

re:[B]“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 乔布斯


(继续视AQ为空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4#
发表于 2011-9-15 16:33:34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一点和女性雌激素非常类似”这句话什么...

“这一点和女性雌激素非常类似”这句话什么意思,楼上读得懂吗?我得批土摩托,他文字表达比方舟子差一大截。
楼上的文字表达也退步了,都开始喊“让...吧”的口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3#
发表于 2011-9-15 16:18:33 | 只看该作者

re:我同意老V的看法,这里太雄性荷尔蒙了,要...

我同意老V的看法,这里太雄性荷尔蒙了,要来点轻薄飘逸的才好。

另外:@土摩托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在PNAS上发表文章称,男人在有了孩子后睾酮的水平便会显著下降,参与抚养孩子越多,下降的速度越快。另外,男人一生的睾酮水平越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这一点和女性雌激素非常类似。看来,生孩子以及参与抚养后代是人的本能,男女都一样!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少吵架,多带孩子,多打美女麻将,多做饭。
舟子同学明显不是好榜样,让他自己陪狡猾的美国人玩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2#
发表于 2011-9-15 10:21:41 | 只看该作者

re:说回方舟子吧。方大圣这几天的微薄,那...

说回方舟子吧。
方大圣这几天的微薄,那才叫有聊,专聊维基解密的中国内容,太好玩儿了!全是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密电内容,拿那把贺卫方、于建嵘等一帮子给顺了一遍。于峥嵘这次很乖,一口一个方先生,方先生地讨饶。

贴几条:顺便学习英语,(楼上那些意大利语,谁学啊?)更多内容可去看,都惊动了《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纷纷撰文。

@方舟子  :
根据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大使馆密电,贺卫方在2007到2009年间共与美国官员面谈过8次,次数之多在公知中排第一,但其级别还只是“保护”。于建嵘只面谈过一次就成了“严格保护”。密电称贺卫方为“大使馆关系人”(embassy contact),不是外媒和国外网站说的线人( informer)或协作者(collaborator)

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使馆密电中,消息提供者分四类:无注明、注明“保护”(protect)、“严格保护”(strictly protect)和“完全严格保护”(strictly protect throughout)。获得最后一级的中国人只有一个,是一个企业高管,把什么公知都给比下去了。【老V吧,我猜】

英语学习:美国国家安全法把informant定义为“在保护其身份不被公开的机密关系中,向谍报特工提供消息的任何人”。按照此定义,那些在维基解密的密电中的消息提供者属不属informant要看有没有机密关系(注明“保护”算不算?)。该法案中informant被归为秘密特工(covert agent)。真是不小心就被特工

英语学习:美国使馆政治官员(即维基解密密电中的PolOff)的职责之一是“为增进美国政治利益在政府及政治领域内外发展外国contacts”。此处contact是指其所处的位置能够给你特殊帮助的人,相当于“关系网”中的“关系”。所以密电把王小东称为使馆contact,王则说其军事消息源自武警中的私人contac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1#
发表于 2011-9-15 10:21:14 | 只看该作者

re:老V好!中秋我没敢开口道贺,怕一搭腔就有...

老V好!中秋我没敢开口道贺,怕一搭腔就有人乱联想:明月当空,桂花树下,玉兔在那儿捣啊捣啊...

我特地等了3天,就看LV如何有聊,可不光我,估计你友军也都盘腿坐着大眼瞪小眼,莫名其妙中。

我琢磨上楼莫非是LV在向T版致意?却又不好意思贴到T版的《做点儿好吃的》里,扭捏地放在这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0#
发表于 2011-9-13 13:24:03 | 只看该作者

re:上来一趟不容易啊!给这是非之地添点‘有聊...

上来一趟不容易啊!给这是非之地添点‘有聊’的东东。


【风流馄饨憨厚饺】
作者:殳俏

      我生长于馄饨为主导的南方,现在则居住在饺子为主导的北方,按照个人的感觉,馄饨和饺子最大的区别还是在气质上——馄饨风流婉约些,饺子憨厚壮硕些,两者分属女性和男性两种气质。就算馄饨在南方,有大馄饨和小馄饨之分,但那也只能看做是熟女和小萝莉的区分。个头再大的菜肉大馄饨,比起普通身材的猪肉白菜水饺,仍透着一丝柔美之气,抵不过饺子那份鼓鼓囊囊的雄浑之气。

      而馄饨皮和饺子皮也对应着这两种气质,口感迥然不同。馄饨皮讲究的是轻薄飘逸,像是姑娘家的裙装一般,要柔软,要透光。江南有种小馄饨名为“绉纱馄饨”,吃的重点就在于飘飘欲仙的馄饨皮,有如绉纱一般在鲜美的馄饨汤中轻舞飞扬,最迷人的莫过于馄饨皮混合着汤汁,滑入口中的那一瞬间轻盈活泼的感觉,而其中包的一点点纯为提鲜味的肉馅,倒是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饺子皮讲究的则是恰到好处的韧劲,其厚薄也要掌握得当,不能厚到没有嚼头,也不能薄到失去了骨架。在我的理解中,饺子皮就像一位将军的上好制服一样,要硬挺,但又要舒适,这其中微妙而复杂的度的拿捏,确实值得兴师动众一番。所以北方人一包饺子,全家都得参与,面到底得擀到什么境界,馅料的咸淡调制得如何,这都得让长辈说了算。从这一点出发来看,一枚饺子的诞生,也更像是中国人对男丁出生般的众望所归。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另一个民族的人,如中国人一般对馄饨和饺子这两样东西有着说不完的爱恨情愁,那就是意大利人了。在意大利,有名叫“Tortelli”和“Ravioli”的两种包馅食物,前者更像我们的馄饨,后者更像我们的饺子。但实际上,这两个词也相互通用了好几百年。虽然意大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方形的鼓鼓囊囊的是他们的饺子,有个对折的是他们的馄饨,但在很多地方,Tortelli也会变成方形,Ravioli也可能心血来潮地被对折。从技术上来说,Ravioli是重馅料的,因为这个词的意思便是“里头包的东西”。时至今日,你还能吃到“裸饺”,也就是没有皮的Ravioli,那看上去就像是一颗一颗的丸子。而Tortelli则更重视面皮本身,因为它在意大利文里的意思便是“饼皮”。

      有意大利人说,意大利馄饨里大多包肉馅,而意大利饺子则多素馅,但据我观察,显然这是个有失偏颇的说法。因为在欧洲,那些包着乳酪、蘑菇、防风草根或番红花的意大利小馄饨显然正大行其道,而在美国,你甚至可以吃到龙虾肉馅的巨大的意大利方饺。当然,这些对传统食品的颠覆并不能改变我的口味——我最喜欢的意大利馄饨,依然是包着帕尔玛火腿的秀气的Tortelli,它们能依稀让我想起我家乡玲珑的鲜肉小馄饨。而我最喜欢的意大利饺子,则是浇汁为牛油和蜂蜜的大个儿的南瓜方饺,馅料是烤过的南瓜搅和了帕马臣干酪,还加了少许的肉桂和番红花。咬一口这松软厚实的方饺,满嘴都会充盈着甜蜜的秋意。据说,还有一种比Tortelli更为迷你的小馄饨,被称为“爱神肚脐”的,是意大利馄饨派人士的心头好。传说这种小馄饨虽被命名为“爱神肚脐”,实则却是一位与某面点师傅有染的已婚妇女的肚脐。面点师傅由于将这肚脐模仿得太逼真,竟然当场被当事人的老公认了出来,暴打和追杀之后,流传千古的则是这形状暧昧的小馄饨,不说这馄饨风流都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9#
发表于 2011-9-11 19:04:2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云鹤...

下面引用由[U]云鹤[/U]发表的内容:


T版:如果不是燕子给你薄面,你说的没人理你!所以,我坚决认定燕子是我们五毫党派去的卧底!当然,燕子必须反对或否定或坚决不认可滴,因为这是立场与策略决定的哦,O(∩_∩)O~


又喝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8#
发表于 2011-9-11 00:05:5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thankstoyilin发表的内容:

闾丘的这篇文章较早,当时方舟子被打案件还没破,这才有她最后一段的说法。

这篇文章谈不上闾丘“投入了方舟子的怀抱”,看得出是保持了一个冷静的中立的看法。这已经算是理性和难得。

同意的也是我之...



T版:如果不是燕子给你薄面,你说的没人理你!所以,我坚决认定燕子是我们五毫党派去的卧底!当然,燕子必须反对或否定或坚决不认可滴,因为这是立场与策略决定的哦,O(∩_∩)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7#
发表于 2011-9-11 08:33:16 | 只看该作者

re:咦,奖励我干完活了,又上来两分钟。...

咦,奖励我干完活了,又上来两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6#
发表于 2011-9-7 21:05:13 | 只看该作者

re:闾丘的这篇文章较早,当时方舟子被打案件还...

闾丘的这篇文章较早,当时方舟子被打案件还没破,这才有她最后一段的说法。

这篇文章谈不上闾丘“投入了方舟子的怀抱”,看得出是保持了一个冷静的中立的看法。这已经算是理性和难得。

同意的也是我之前说过的,搞垮媒体的决不是这么一个无权无势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5#
发表于 2011-9-7 18:20:11 | 只看该作者

re:柴静、闾丘露薇....一个个知名的、优秀...

柴静、闾丘露薇....一个个知名的、优秀的、媒体的女生,文科的,纷纷投入方舟子的怀抱,张雁,你还等什么呢?晚了,只能在外围尖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4#
发表于 2011-9-7 18:14:16 | 只看该作者

闾丘露薇 ROSE GARDEN:

方舟子和媒体人  

2010-09-06 09:23:00|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原文:www.my1510.cn



看到方舟子又开始把一些媒体和媒体人称为无良,他列举了这些媒体刊登的报道中所存在的事实陈述的错误。也看了被指责的媒体人在网络上和他的来回。很遗憾,没有看到对这些事实陈述本身的回应,争论看上去很义正词严,但是却偏离主题,严重口水。

方舟子还有一份无良记者名单,无良这个词有些扎眼,因为大家的定义不同。不过一些媒体不注重细节,在人物描写上更像是文学作品倒确实存在,也许读者读起来赏心悦目,具有冲击力,对于被访者本身也没有产生负面的效果,但是细节错误就是错误,不能否认。

我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对方的很多细节陈述来自于多年前另外一家媒体,虽然有面对面采访的机会,但对方却没有想过进行核对,也许是以为,既然别的媒体登过了,那一定就是真的,于是,错误没有纠正的机会。也因为这样,我再敬重对方,却也不妨碍我认为,对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却不是一个专业的记者。两者并不矛盾,不因为前者而全盘肯定,也不因为后者而全盘否定。

至于记者或者媒体是否有意无意的设定立场,然后选择事实放在里面?这也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立场先于是非存在,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见解独到。

至于有媒体刊登文章,提醒大家小心方舟子麦卡锡主义倾向,让方舟子在自由和法西斯之间进行选择,只想说,太夸大方舟子的力量了。仔细想想,他又有怎样的能力?网站随时可以看不到,专栏随时可以撤销,书可能过不了审批.让他搞NGO?是不是对一个已经很努力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人,要求实在太高?

方舟子有一个网站,提供一个平台,但是他是不是应该为网站上所有的观点和陈述负责?方舟子也好,或者其他的个人打假也好,严格来说,他们只是爆料人,媒体不应该是单纯的转述,至少应该对于他们所提出的证据进行一次求证。如果说,如果被打假的涉及到企业,媒体会非常小心,花时间人力进行核实,为何涉及到个人,就会舍弃了这个步骤?

其实不需要关心方舟子的动机,他的为人,他的个性,只要他提出的证据是错的,当事人也好,媒体也好,证明他的错误。一个被社会认定是坏的人,如果他说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事实。

言论自由当然也有底线,正如方舟子指出媒体的错误,当他出现错误的时候,当然也应该遭到批评,如果错误太多,那末媒体在引述他的打假证据的时候,更应该小心求证。至于被打假的对象,可以心平气和的对质,也可以诉诸法庭,求助媒体,讨回公道。

其实,如果把方舟子和媒体人来对比的话,我觉得媒体人更加强势一些。也因为这样,如果方舟子错了,告诉他错在哪里,如果自己错了,就承认错误。如果觉得他的指责夸大,甚至刺耳了,也应该有包容的态度,不要害怕方舟子会把自己搞垮了。搞得垮的自己的,从来不是这样无权无势的个人。如果媒体人没有这样的气量,又如何指望自己想要监督的对象,能够显现包容的姿态?

如果大家都选择站在墙的对面,能否抛弃相互诛心的指责?抛弃那些主观的判断和标签,先搞清楚真和假,是和非?

最后,关于方舟子被打,虽然很多人,包括方舟子自己,认定是因为打假而遭到报复,他也因此得到无数的赞美。但是这毕竟只是主观认定,或者说是一个合理的论断。就算推理的过程如何的完美,如何的合乎常识,也只能为警方提供一个查案的方向。在找到证据和凶徒前,就只能是一个谜。真的,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3#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2:47:58 | 只看该作者

re:这几天怪了,一般都打不开,要么翻墙,这会...

这几天怪了,一般都打不开,要么翻墙,这会儿能进来是个奇怪迹。啊Q,唉!对你的“定点清除”云云,就留在这千年一叹里了,你还是继续写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2#
发表于 2011-9-3 21:43:58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这个^^你那个重点在前面的人名,我光...

这个这个^^你那个重点在前面的人名,我光看后面的百分比了.好吧,文科生不喜欢也没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1#
发表于 2011-9-3 19:19:55 | 只看该作者

re:2080: 真是希特勒和犹太人那样不共戴...

2080: 真是希特勒和犹太人那样不共戴天也就罢了,但真要仔细去推敲,发现争论双方很可能70%甚至90%的观点是相似的,但即使是30%甚至10%的分崎...
对不起,张雁,看到这里看不下去了。

1•0   咱文科生写东西能不能不学方舟子,70,90,30,10这样地精确到个位数?

2•0  希特勒是人类公敌,全人类共诛之,不是骂娘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0#
发表于 2011-9-3 15:40:13 | 只看该作者

re:偶喜欢这个。希望理科生也喜欢,不喜欢也没...

偶喜欢这个。希望理科生也喜欢,不喜欢也没关系。呵呵。

诸善之间
刘瑜
《公正》书评,《彭博商业周刊》约稿
----------

这是一个暴躁的时代。在微博上我见过几个经济学爱好者吵架,说起来也是真名实姓、有头有脸的人物,吵起来竟然也时不时冒出“你这个傻叉”、“XXX这个蠢货”、“你吃XXX的屎去吧”这样的用语。如果真是希特勒和犹太人那样不共戴天也就罢了,但真要仔细去推敲,发现争论双方很可能70%甚至90%的观点是相似的,但即使是30%甚至10%的分歧,也往往导致“一言不和就掀桌子”。
这样的暴躁显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家。在一个不习惯于就公共议题展开公开辩论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易燃易爆品。在一个有着悠久的“你死我活”传统的文化里,真理永远是独家经营。
我对迈克·桑德尔的喜爱,与其说是因为他的某个具体观点,不如说是因为他对所有论敌抱有最大程度“同情性理解”的态度。作为一个当代政治哲学家,桑德尔被划分在“社群主义”这个理论阵营里,但是在他著名的哈佛公开课里,以及根据课堂讲义整理出来的《公正》一书里,桑德尔对社群主义的竞争对手——功利主义、右翼自由至上主义、左翼平等自由主义、康德式的普遍人权学说——都作出了最善意的阐释。当然他的论证最终引向了对这些理论的批评,但这是在对其作出最充分的辩护之后。
正是因为桑德尔这种“厚此不薄彼”的公允,《公正》一书教给读者的与其说是真理,不如说是困惑;与其说是信念,不如说是迟疑。但困惑和迟疑并不一定是坏事。当思想太多地被权力用来当作棍棒,困惑就成为宽容的前提。当人人争当杀气腾腾的真理代言人时,迟疑则是一种智性的成熟。“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比如,有个恐怖分子嫌疑人,可能掌握了一个会导致成千上万平民死亡的恐怖袭击秘密,只有拷打他才可能获得该信息。为了获取信息,应不应该对他进行刑讯逼供?应该?那么好,你是哲学上的功利主义者——因为你认为为了多数人的福利,可以牺牲一个个体的权利。但是,如果无论你如何拷打他,他都不会招——除非你对他三岁的小女儿实施酷刑——你还愿意做那个功利主义者吗?在成千上万平民的生命和一个小女孩的权利之间,你大约感到了迟疑。
再比如,篮球巨星乔丹在运动生涯里,年收入曾高达数千万美元。政府应该对他强制征收高税收,以促进经济平等吗?你也许会说,应该,因为他每年交出100万分给100个贫困家庭,对他自己来说,不造成什么大的损害,却可能大大改善100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甚至可能改变100个孩子的命运——这里促进的可不仅仅是结果平等,而且是机会平等。可是,那么,政府有没有权力——出于同样的理由——强制我们献血甚至献骨髓呢?毕竟,在体检合格的情况下,捐点血甚至骨髓不会真正影响我们的健康,对于那些急迫需要这些医疗救助的人,这却是雪中送炭。在平等和权利之间,我们再次感到了迟疑。
又比如,一个叫比尔的人,碰巧知道一个叫威蒂的人的下落。由于威蒂是个毒贩,正被政府通缉。比尔应该向警察供出威蒂的下落吗?当然应该,你可能会说。可是,如果威蒂是比尔的亲哥哥、并且从小两人相亲相爱呢?事实上,这个叫做比尔·伯格的人宁可为了哥哥而辞去麻省大学校长的职位,也不肯配合警察揭发哥哥。事实上不少人被他对哥哥的忠诚及其牺牲所感动。可是,难道一件正确的事情,仅仅因为适用于你自己的亲人,就变成一件错误的事情吗?在康德式的绝对命令和桑德尔式的共同体忠诚之间,我们再次陷入了徘徊。
这样的例子可以无限举下去。如果“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愿意为了降低高速公路上的车祸伤亡率而将最高时速降低1/4甚至1/2吗?如果只要不伤害他人,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女性可以将自己的子宫作为一个工厂,在淘宝上出售自己的婴儿吗?如果政府应该保持价值中立,那么政府应该花同样多的钱资助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垃圾肥皂剧吗?……根据心理学上的“认知冲突”理论,人有追求逻辑一致性的本能,但是这些令人困惑的情境似乎又提醒我们,没有一个正义标准可以放之四海且贯通古今,每个人实际上都在特定情境下“因地制宜”地选择正义原则。在读《公正》之前,我们也许清楚自己的原则是什么,读完之后,可能反而变得糊涂,因为每一种观念似乎都有它的道理。
每一种观念似乎都有它的道理,未必导致相对主义。它只是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构成冲突的未必仅仅是“善恶”之间,一种“善”和另一种“善”也可能构成紧张关系。权利和福利之间,“绝对命令”和“人之常情”之间,平等和效率之间,自由和安全之间,常常存在着取舍关系。我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念,论证哪种取舍更合理或更合乎时宜,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存在着一种没有代价的选择,那也许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从立宪派到革命派,从复古派到西化派,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从市场原教旨主义到民主万能论,有太多的观念传销者试图告诉我们存在着一种“包治百病”的药方,遍体鳞伤之后,也许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冲锋陷阵之前,表现出一点点的犹豫?
犹豫不是为了逃避选择,但是它令选择之后的制度设计更加审慎和包容。也许我们的观念会被四通八达的“同情性理解”所模糊,但模糊下去的论点之下会显现出更清晰的论证。每个人最终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但这应该是通过穿过论敌的观念,而不是绕过它们。有人在形容美国的立宪经历时指出,这不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而是一个伟大的妥协。的确,在诸善之间,妥协比胜利更值得庆祝。
《公正》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思考哲学的方式。这本书并不讨论一个个抽象的哲学问题,而是引领我们发掘生活的哲学性。在桑德尔的带领下,我们发现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里都暗藏着一个“哲学按钮”,按下那个按钮,庸常事物收拢的意义就会“孔雀开屏”。大到言论自由的边界何在,小到餐桌上的AA制是否合乎伦理,都可以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反思。亚里斯多德、康德、罗尔斯、诺齐克的思想不再是学派派的概念游戏,而是照亮现实生活的手电筒。
在这个意义上,桑德尔可以说是受人以渔而不是受人以鱼。当然 过于频繁地掏出“手电”也可能败坏生活的兴致。有一次我和城东的两个朋友聚会,在选聚会地点时,我情不自禁地思考:难道不应该在东边聚餐吗?一个人跑胜过两个人跑,这符合功利主义原则……但是凭什么要为两个人的利益牺牲一个人的利益,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多数暴政?……看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哲学家,千万不能轻易惊醒它,因为所谓理性,就是一场伟大而漫长的失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2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