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笑咪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闭儿教养宝典》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十四章 地板时间地板时间的两个...

第十四章 地板时间

地板时间的两个目的:
1.跟随孩子的带领或利用孩子的天生兴趣.这里有一些基本策略:
1)戏谑式干扰法.
2)试着加入孩子的游戏,必要时可以变成孩子的玩具,如孩子喜欢火车,大人可以变成火车让孩子玩.
3)帮助孩子达到自已的目的.注意不是包办,而是帮助,只提供必要的帮助
4)增加沟通循环,直到超过五十个为止.不过这个五十个我也做不到,书上也没有实例.自然教法中有一个"回合"的内容可以参照.

2.带领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4: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实在还是被孩子拒绝,就请李爸爸改变心态...

"实在还是被孩子拒绝,就请李爸爸改变心态,不将宝宝看做是必须听从自己的儿子,拿出当年年轻的劲头,百折不挠,给女孩递条子被拒绝,送花被扔,说话被给白眼,辛苦扛包没回应,苦苦思索对策,难道聪明如此的李爸爸,会没有招吗?"

醒悟.
我们要对付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沉迷的东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孩子的沉迷物竞争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孩子的沉迷物就如同我们的"情敌".
按理说,我们是没有理由竞争不过的啊,因为我们会调整自已,而物只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招.
竞争不过,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沉迷物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10: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2.带领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 "等...

2.带领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

"等到孩子开始以好奇或友善的眼光瞄你几眼,而不是感到被干扰显得烦燥或跑开远离你时,这就是共享世界的开始."

想让孩子主动地以好奇的眼光来看我们,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我个人认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1)跟随孩子的带领,让他接受我们成为他的玩具或玩伴
2)在一个专门的空间里(刚开始时不能有与教学无关的杂物,能力提升后环境可以杂些),给孩子一个玩具,然后父母在一边玩另外的玩具,可以是任何活动,玩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放下手中正在玩的玩具,来玩父母正在玩的玩具.哪怕只是过来看一眼,也说明孩子已经开始"好奇"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父母需要使出浑身数解,用一切办法让孩子过来,包括大呼小叫等等,但没有强化物,只能通过活动本身及父母的"表演"来达到.
3)孩子关注后,就是参与活动了,这时要让孩子感到参与活动是轻松愉快的,除非是活动规则的需要,否则不建议使用食物或其它玩具来做强化物.

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和父母的表演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选择的活动有关,要选到一个适合孩子的活动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9: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十四章还有一个小节,讲的是"地板时间学...

第十四章还有一个小节,讲的是"地板时间学习",其实讲的是在执行地板时间时,家长或老师要注意的几个关键.

1.地板时间无关乎做对的错或错的事,它指的是你跟孩子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我的建议是不要怕错,做了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等找到正确的方法再去教孩子,孩子可能已经长大成人了.
2.跟随孩子的带领,并非是在孩子做任何事时给予意见或只是模仿他,而是以他感兴趣的事物做为基础,介入并跟他互动.也就是自然教法中提到的"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3.当孩子不需要再担心你要打断他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他可能就会让你加入游戏.这点可以参见<自然教法方法三:识别孩子当时的状态并适当处理。>,当时我为了能够让李宝宝不把我推出个训室门口,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4.根据孩子当前的发展层次满足他的需求.
以下这段话是我个人看法,与地板时光无关.
"适当超前"的做法是不适合我们的孩子的.我特别不建议单方面拨高孩子某方面的技能,让他看起来象个神童.说实话,我们的孩子是往神童方面发展的次品, 他具备了神童的一些素质,却失去了更多,让他没有能力在发展神童技能的同时,发展一些最基本的能力,如对他人的关注等等.他的最大问题在于发展不匀衡,单方面拨高他的某方面能力会加剧这种不平衡,我不想要一个白痴天才,我只想要一个正常的小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9: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随想...

下面引用由[U]随想[/U]发表的内容:

我不是以琳老师,承受不起。陪同孩子学习之余,看看宝典,渐渐有点想法,恰好笑先生开了此贴,一时兴起,随手打字。所述观点并非以琳观点,只为探讨之用。
笑先生读书是很有心得的,能从书籍中读出自己观点来,那...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网络世界,这一点更加表现明显。

随先生对宝典的领悟,已达到“老师”的水平。能有这样一个老师一起探讨,是我的大幸。

因此我仍尊随先生为师,与以琳无关。当然我更希望以琳的老师也能来说几句。

当然,在这个帖里,还有忘老师,K老师,F老师,燕老师......等等,让我能从各个角度发现孩子的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8: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地板时间的干预频率:每天至少八次,每次至...

地板时间的干预频率:每天至少八次,每次至少二十分钟.随时随地进行,这点和自然教法一样.原来我去接李宝宝回家的时候,在车上的时间也就是进行干预的时间(一边开车一边干预,其实效果是打了折了,但总好过没有),我有时把握不好,让李宝宝很不高兴,表态不坐爸爸的车.

地板时间的目标:让孩子能进行十到十五分钟的互动及沟通.如果有主题的话,李宝宝和父母还是可以做到这点,但跟其它人,就一分钟都不到了.这次回老家,和表哥在一起好象可以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笑先生似乎对“干预”一词情有独钟,每时...

"笑先生似乎对“干预”一词情有独钟,每时每刻均有此念头,从签名亦可看出。"

不错,检讨我干预李宝宝二年十个月的时间,在我发现我也能教会李宝宝一些东西后,确实是每时每刻均有此念头。只是刚开始时,孩子问题点很多,那时很容易找到干预的方向(因为不会或与众不同的地方太多了)与内容。然而在最后的半年里,我发现这种干预的点越来越难以找到,而且尺度也越来越难把握。一方面是孩子自我意识与原来相比强了很多,另一方面是孩子表面上的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少,然而他与正常孩子的隐性差距,仍然是很大的,但这一点从孩子的表面行为已很难识别,因此我迫切需要一些能让我从更深处识别孩子的理论,我发现《宝典》能解开一些疑惑。

干预一词,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的。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即使是正常的孩子,如果他只感受了非常亲密,非常温暖的关系,而没有学校的教育,成功的机率仍是很小的。一个自闭症孩子,只要他仍然处于自闭症谱系当中,他的进步,是不可能赶得上正常孩子进步的速度的,不管我们的方法与手段是多么的高明(当然,有些家长会采用牺牲孩子的大部分资源而专于一项,那么在这一项上,是可能越过一般的正常孩子的,但我不愿意这样做)。对正常孩子而言都显得不够的话,对我们的孩子而言当然是更加不够了。

有时我也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例如我全部停掉孩子的认识训练,进而改为在家里只进行游戏,而且是相方设法让他能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这样做的前提是他的认知相对于其它方面而言已经突出在前,再教下去的话,会超过他现阶段的识知能力,这样他会感到很吃力,会以为爸爸总是在“为难他”,进而对“温暖的关系”的建立造成障碍。经过三个月的调整,发现李宝宝对“人”的信任度和从“人”那里得到乐趣的能力有所改善,不再总是以警惕的眼光来关注所有父母以外接近他的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09: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曾经设想,孩子是在玩和吃中逐渐成长的...

“我曾经设想,孩子是在玩和吃中逐渐成长的。正常孩子能够自行去理解、扩大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经常说孩子“调皮”,就是孩子不断认知外界的行为。但他们具有自我调节的强大能力,即使被家长训斥,很快知道此行为要调整,又重新换成另外一种行为来愉悦。当然,故意破坏引起家长注意的行为例外。而且,当一种行为得到的快乐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就会转而到更高一个层面的快乐追求上去。反之,相当一部分自闭儿的快乐阈值低,而且偏重于单调行为的愉悦感,不能调整,不能迁移。所以,即使是1组孩子,即使有很好的对答,即使有很好的认知能力,很多家长仍然困惑,仍然觉得与众不同,仍然忧心忡忡。看宝典后,我的一个认识就是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观察孩子的内心,观察孩子当前的认知程度,更注重观察孩子追求快乐的方式和有无自我调整并追求更多快乐的能力。”

随老师的话很专业,怎么看都不象一个普通家长。但不管怎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还是要谢谢你。”
在吃与玩中长大,不是设想,而是现代幼教的理念。宝宝妈妈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因此我们在不知道什么是自闭症的时候,对孩子是放任了。那时李宝宝确实是很容易高兴,高兴了就不转移,我们还以为孩子“专注”,专做让孩子高兴的事,结果却是越沉越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09: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十五章 无时不在,无处不见的地板时间...

第十五章 无时不在,无处不见的地板时间

一、将兄弟和同龄人包括进来.我们的处境和书上所说刚好相反,是找不到相处的的人,而不是找不到和孩子独处的时间.(所以说也不能迷信进口的).一旦找到了一个玩伴,书上给出了一些建议.

1.让孩子轮流当领导者.不过这对程度差的孩子很难,让他来领导的话大人还可以配合,别的小孩来领导的话我们的孩子可能就跑到一边去了.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话,可能一个游戏重复很多次都无法让孩子真正提高.因为游戏当中是包含规则的,孩子要上升到可以从利用规则而得到乐趣才行,只是从不断地跑跳中得到乐趣其实从我的观点来说是意义不大的(这是我说的,书上没这个意思).
2.要求每一方全天候成为另一方的信息传递员.这个项目好办,一般而言从底到高可以这样做:
1)帮教者拿东西.
2)按教者的指令拿东西给别人
3)按教者的指令向别人要东西拿来给教者
4)正确传话
5)正确传话并将传话结果告诉教者
6)正确传话并将对方的回答传回来给教者.
这段时间开始给李宝宝做这个项目的专项训练,李宝宝只能完成到第三步,第四步往往要别人主动问他:"你想说什么?"的时候,他才会将话传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0: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二、在不同场合进行的地板时间1.超市...

二、在不同场合进行的地板时间
1.超市:可以利用推车推孩子,然后让孩子指挥你到哪里,走哪条路等
2.私家车:在后排做游戏,分享窗外的美景,认知各种可见的东西
3.公交车:不同的人物,站台,体会惯性,各种声音,见到的各种东西,表情交换等
4.洗澡:澡盆里玩各种玩具.(我的意见:对水过于沉迷的孩子不适合)
5.睡觉:背后认字,讲故事,回忆等.
6.在学校进行的地板时间:国情不同,难以操作.但李宝宝在幼儿园还是得到的相当的关注,我们的做法是请老师家访,吃饭,K歌,在这个过程中把李宝宝的问题及特教的处理方法与老师交流,注意不能否定老师的任何做法,一定要在先肯定老师的的做法(做恍然大悟状),让老师充分表现他的专业技巧后,再适当的小心地加点料,几个回合后老师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特教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说白了只能用在李宝宝身上,不存在前在载树后人乘凉的问题(其实就是有人乘凉也没关系)

三、让孩子动手并思考.这是中间部分的内容,我放到本章的最后来了.书上举了一些例子,我就不打出来了,主要有:
洗完澡
会冷吗
改变平常的做事方式
外出游玩前的准备
协商

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这次也把我吓了一大跳,前两天刚把一些精彩...

这次也把我吓了一大跳,前两天刚把一些精彩点评考出来.下面的章节我也加快速度放上来吧.

第十六章 地板时间最困难的部分;跟随孩子的带领,同时也能挑战孩子

1.跟随孩子的带领,跟什么?跟情绪!我们要问:"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什么事会带给他快乐?".我发现这点和自然教法惊人的相似,自然教法的切入点其实就是孩子的问题行为或刻板行为,这些其实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或困扰所在!

2.如何挑战孩子?
1)加入到孩子的行列,成为他的"同伙",至少不要让他一看见你就把你推出门去
2)寻找挑战的孩子的"线索",而这些"线索"往往就藏在孩子的问题行为或刻板行为当中,我的建议是重视孩子的每一个表现,给我们惊喜的当然要重视,也要重视他不可原谅的行为,如尖叫,攻击,沉迷等等.例如李宝宝的沉迷行为:推滑板车,就给我提供了他喜欢火车的线索,也提供了他追求视觉刺激的线索,结果是喜欢火车,就加入火车的内容,到站,红绿灯,进遂道,火车司机,乘客等等,追求视觉刺激,我加入了躲避大龙球的内容.我还发现其实孩子的"尖叫"也是一种语言,也有一种表达,如果我们注意去听的话,可以有很多线索.李宝宝有段时间也喜欢尖叫,总是不经意地尖叫一下,不合时宜.我们经过观察,认为他是无法控制自已内心想法的一种表现,干预的方法就是加强他的自控能力,结果是编了一个谎言:"小孩子尖叫是要去看医生的,医生会给小孩打预防针,打了预防针就不会尖叫了",借助医生的威严来加强他的自控能力,结果两个月下来,这个现象基本消失.不过只是李宝宝的尖叫可以这样处理,我见过其他孩子的尖叫,其能力与原因不在这,不能照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9: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3.以下举出几个案例,说明如何同时能跟随...

3.以下举出几个案例,说明如何同时能跟随孩子的带领并挑战他(书上是这样来译的,我看了半天看不出"案例"的味道)
1)以注意力做为基础,家长或照顾者最好先花五分钟时间取得孩子的注意及参与,接着带孩子进入互动对话的情境.(我觉得建立共同注意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长的干预水平,打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自真象个老师)
2)建立参与能力:只要是能让孩子高兴的东西,我们绝不跟它较劲.为了建立参与能力,你必须要求孩子做些积极的动作.
3)延展双向沟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目标的伙伴,可以开启并结束许多沟通循环.我们尽量不对孩子说"不可以",除非他有伤害自已或别人或是破坏东西的行为.
4)积极主动以及共享的问题解决:帮助孩子采取主动,跟你一起解决某个问题.不管你制造出什么挑战或问题,都应该立基在孩子的兴趣,并且让他必须进行一段持续的到动过程,才能跟你一起解决问题.
5)鼓励创造性及逻辑性思考:目标在于继续跟随孩子的带领,此时还要进一步挑战他能发展并精心设计假扮游戏.

我也在思考中,这几点只能抄书,找不到合适的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十七章及第十八章是针对较大儿童及青少年...

第十七章及第十八章是针对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的,暂时和李宝宝没有太大的关系,略过.

第四部分是评估与介入.

第十九章:评估

这时的评估只有理念,没有量表,让家长很难操作.这个量表在书上有提到,叫"葛林斯班社会--情绪成长图表",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必须按以下问题来了解孩子的能力(太虚了,我以李宝宝的状态为例进行回答试一下):

1.孩子进入到分享式注意力的状态了吗?(可以进入,会叫我们一起看他感兴趣的东西,对自已的"杰作"如弹琴完成后会要求别人认可,会邀请我们参与他的游戏.可以在班级上参与小朋友的游戏,但需要老师组织.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肯定.存在问题:兴趣不广,只会叫我们注意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不会主动注意别人感兴趣的东西,相反,别人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不是他感兴趣的,或是他感觉有一定难度的,会有一种本能的回避.)
2.他能够以温暖且亲密的态度引起你的注意吗?(可以,对熟悉的人会用拥抱的方式引起注意,存在问题是不善于运用表情来传递信息,会哭,会大叫,但不会用表情来表示生气,尽管我们已经示范过很多次.他的笑容很少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喜爱,只有在妈妈去幼儿园接他的时候会笑着叫妈妈,不会在日常的交往中使用笑容,例如不会在看到熟人的时候笑一个表示友好.会用语言表问候别人,但明显看出是应付.想玩别人的东西时不会正确表达,不会先给一个笑脸再开口,开口时的表达也不正确,只会说"要不要玩滑板?",需要进行专项训练方可.)
3.他能否以有目标的方式与你互动:如点头表示要或不要,或以某种手势或声音表示自已要干什么?(可以,存在的问题是不愿意参与他没有把握的的项目,也不愿意接受这个学习-掌握-熟练的过程,除非我们对他提出要求,有时甚至是强制要求才可以)
4.他可以依序开启并结束沟通循环,并在他的协助下解决问题?(还没有通过多个沟通循环来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可以在父母发起的沟通循环中协助解决问题,但他本人无法主动发起.而且也不明白一件事要多个循环才可以得到解决的.例如想去玩游乐场,要先问大人要钱,要到钱后要将钱收好,然后出发,到了游乐场后买票等等,但他以为只要要到钱就可以了,拿到钱后随手在桌子上一放,就去玩别的,等着别人安排下面的工作)
5.他可以创造出想法,将意向,欲望,愿望,感受或目标化为话语,假扮或图片?
6.他能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连结各种想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08: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5.他可以创造出想法,将意向,欲望,愿望...

5.他可以创造出想法,将意向,欲望,愿望,感受或目标化为话语,假扮或图片?(可以做到,他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已的大部分需求与想法,因此基本上没有问题行为.存在问题是有些感觉他无法描述时,不是象正常孩子一样用多种方法,如用手比划,用图画表示,或用近似的语言来表示,只要对方能明白就好,对李宝宝而言,他不会表达的内容他要么干脆不说,实在不行只好大叫,等我们去读懂他,例如昨天肚子子饿,他不会表达饿,就在哪里大叫.这也是我们干预的失误,李宝宝基本上没有机会表达饿的感受,我们不会让他饿着,结果就是真的饿了,饿到难受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
6.他能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连结各种想法吗?(可以连结,例如我进行关联词的训练,一般示范两次他就会明白规则,例如我设定,公共汽车和乘客,站台是关联的,和小桥车不关联,他可以按要求说出关联的东西.可以完成一些推论,如A比B长,B比C长,所以A比C长.存在问题是范围小,不会主动去想事物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上课"只才去想,平时就只注意他很熟悉的东西,也不会关注别人的谈话,不会从别人的谈话中获取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08: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答了问题之后,就要进入DIR疗法的评估...

回答了问题之后,就要进入DIR疗法的评估工作,共有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都是一些孩子的生理状况,环境因素,感觉更象是体检,与孩子的能力与现状没有太大的关系,做为专业评估的一部分是必须的,就好象一个病历一样,对家长,好象没多大的用处.

接下来是要做能力分析图,书上画了一个大纲,比较务虚,需要专业人士才可以完成,但有一个要点我们需要记住:
"DIR模式的一个特性,是非常重视独特生理因素所造成的信息处理障碍.这个重点,使得临床工作者及父母会虑到协助孩子精熟基本能力的内在信息处理模式,而不只是检视孩子的症状或行为,此外也必须检视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影响到孩子生活的程度有多深."

有点难读,没办法,原文如此.但我觉得要注意的是"信息处理障碍",自闭症孩子都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正是这个问题使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自闭症症状.但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原因,不仅仅是听觉,视觉,触觉,前庭,本体失调等的原因,在我的印象里,没有一个自闭症专家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孩子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他们只能说:"孩子的表现符合自闭症症状"

在信息处理障碍上,李宝宝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不会或不愿使用多管道来思考或处理信息.当他习惯于使用听觉记忆时,他只用听觉,好象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管道来处理信息是一件很难的事一样.例如做数学,刚开始时他是用听觉记忆来处理,一问他数学题,他就会张口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后来教他用数手指的方法来做数学,他就不再...

后来教他用数手指的方法来做数学,他就不再用心算了,哪怕是1+1也要数一下手指,再后来买了一个计算器,他就连手指也不数了,做1+1的时候也要按计算器.弹琴也是一样,不识谱的时候靠背,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背不下的时候就不弹了.

没办法,只好在训练的过程识别他到底是用什么管道来处理信息,然后设计一些需要不同管道来处理信息的活动.如果他做不到同时利用多管道来学习的话,上小学是没有意义的.

经过这几天的观察与回想,发现李宝宝确实存在着将注意力同时放在两件事之上有困难的现象.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李宝宝会看起来对感兴趣的事非常专注.当他注意到一件事之后,很容易就沉迷下去,而且也容易只注意到事物的某个特征!

我们在干预的时候,在这个方面的关注是不够的.例如我们发现他的机械记忆比较好,就会利用他的这个能力教会他大量的东西,结果就是他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只用机械记忆来学习,而且表面上看起来他是真的学会了!

李宝宝去学了跆拳道,我去看了几次,发现他只能模仿一个部分的动作,例如只能模仿手部动作,教练在示范手脚同时用的动作时,他要么只能模仿手部,要么只能模仿脚部(同在一起学习的正常小朋友无论年龄多小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难道是他的手肢动作协调能力有问题吗?但他在很多需要手脚协调的项目其实是很强的,例如自行车,还有一些无意识的需要手脚配合的动作如垫步,都可以完成得很好.因此在找出其它原因时,只能将其总结为"同时接收两个方面以上信息有障碍",怎么解决,只能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孩子的持续能力分析图书上也没有给...

孩子的持续能力分析图

书上也没有给出实例,只是画了一个图表,要点列举如下,但没有量表.
1.听觉讯息处理能力(听统)
2.视觉-空间讯息处理能力(视力,视觉广度,空间感觉,视觉刺激等)
3.感觉调节及讯息处理能力(感统)
4.注意力
5.参与能力
6.有特定目标的姿势表情
7.复杂的问题解决互动(这点翻译得好象有点问题,要查一下正版书)
8.创意使用相法和象征性游戏
9.象征性游戏
10.逻辑性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十章 利用DIR/地板时间疗法建立...

第二十章  利用DIR/地板时间疗法建立整合性介入方案

"除非我们能为孩子安排一个最佳的方案,否则谁也无法判断孩子进步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发展取向疗法主要是在协且孩子建立与人连结、沟通及思考的良好基础,而行为取向疗法则是采用结构任务以改变表面行为......被统称为"发展关系疗法"的介入,则倾向利用自然学习,也就是通过互动和发现来学习;主要的成效在于增进社会互动能力---能参与想象游戏、建立友谊、对于依赖及温暖态度都能感受到自在等等,以及促进思考的能力”

“DIR并没有指定任何一种特定的介入方法,而是提出一套系统的评估,用以建立一个致力于关系、特定行为、创意使用想法以及各种信息处理领域等议题的整合性方案......请记住一个关键,不是让孩子去适应介入方法,而是要打造一个适合孩子和整个家庭的介入方案......即使两个孩子的诊断一样,也有很多相同的症状......DIR模式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很悠久的传统,包括: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特教及早期儿童教育,以及与父母进行“地板时间”的互动类型”

本章太长,只好摘一些要点如上。从以上的文字来看,地板时间只是一个方法,在DIR的系统当中,是可以包括ABA在内的其它的干预方法在内的,其重点,其是评估,也就是前提到的九个阶段的评估,然后根据这些评估,选择相应的训练项目

DIR疗法从基础到高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的金字塔,列举如下,括号内是我的看法:
1.具有保护、稳定、安全关系的的环境,包含:提供安全感的基本服务和家庭支持,例如:身体和情绪接触、合适的食物、住房及医疗照顾。(家庭关系要好,父母双方都要能参与干预,不要激发孩子的情绪,调整自已说话的方式和用词、语速,要说孩子听得懂的话,同时要明白孩子反应的意义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不管这种反应是尖叫,还是语言或其它的奇怪的行为。对孩子感到不安的东西,声音或其它,不能给予过于强烈的刺激,不要以为孩子适应几次就会好,只能以一种让他感到安全的方法去慢慢接触与适应。要带他接触这个世界,要让他感到外面的世界也是安全的,跟着父母在一起是安全的)
2 与固定的照顾者及同龄人建立持续、情感滋养、信任的关系。(要关注孩子,用他可以明白的方式和他进行沟通,珍惜孩子的每一个反应,每一个声音,即使是孩子尖叫或以其它不可理喻的方式来做出反应也要珍惜。在孩子能力不到的时候,不要试图和孩子说道理,一般情况下只会是你越说他就越紧张,要多用示范和及时强化的方式来让孩子明白道理。要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加上适当的声音让孩子明白你在赞扬他(注意:但有时候我们表示高兴的声音会让孩子感到紧张),不要引发孩子的任何问题行为,如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切不可进行惩罚性刺激)

3。配合以下原则,打造发展取向的实务及介入计划:
1)孩子的功能性发展层次(可进行PEP-R评估,家长可以参考家庭自我评估一帖)
2)感觉信息反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动作计划及顺序排列能力的差异(感统评估及训练,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强度要到)
3)居家方案、早期介入及教育场所(家庭训练,机构训练,自然环境训练)
4)促进服从性及设定限制(听从指令的训练,遵守规则的训练)

4。特殊介入方法,包括:语言、治疗、教学方案、生物医学疗法、持续发展及家庭咨询、特定的临床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去中山公园五十个回合的交流 括号...

去中山公园五十个回合的交流

括号中为李宝宝的回答
1.建立共同注意:李宝宝,(哎).
2.等一下我们要去哪里玩呢?(去中山公园)
3.去中山公园要玩什么呀?(玩小火车)
4.你去中山公园都不玩小火车的,都是去玩翻滚排排坐(我要去玩翻滚排排坐)
5.那你第一是玩什么?(玩翻滚排排坐)
6.第二呢?(玩青蛙跳)
7.第三呢?(去玩游戏币)
8.玩游戏币是去玩投球还是玩电子游戏?(玩电子游戏,小猪快跑)
9.那还玩不玩投球啊?(玩)
10.我提议去玩滑冰,到滑冰场去玩(好)
11.玩完滑冰我们要回家了(还要去玩飞椅)
12.玩完飞椅我们去哪里呢?(快看,公共汽车)

注意力已转移,交流中止,未能完成五十个回合交流. 本次五十个回合交流失败.

如何调整交流内容,才能实现五十个回合的交流呢?请大家出出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0: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去中山公园五十个回合的交流 括号...

去中山公园五十个回合的交流

括号中为李宝宝的回答
1.建立共同注意:李宝宝,(哎).
2.等一下我们要去哪里玩呢?(去中山公园)
3.去中山公园要玩什么呀?(玩小火车)
4.你去中山公园都不玩小火车的,都是去玩翻滚排排坐(我要去玩翻滚排排坐)
5.那你第一是玩什么?(玩翻滚排排坐)
6.第二呢?(玩青蛙跳)
7.第三呢?(去玩游戏币)
8.玩游戏币是去玩投球还是玩电子游戏?(玩电子游戏,小猪快跑)
9.那还玩不玩投球啊?(玩)
10.我提议去玩滑冰,到滑冰场去玩(好)
11.玩完滑冰我们要回家了(还要去玩飞椅)
12.玩完飞椅我们去哪里呢?(快看,公共汽车)

注意力已转移,是否需要跟着孩子转移到谈论公共汽车?我当时的做法是中止,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如何调整交流内容,才能实现五十个回合的交流呢?请大家出出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6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