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katela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BA实战,期待高人指点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8-3-10 17: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苹果和香蕉,碗和笔。。。抱歉,没搞清你现...

苹果和香蕉,碗和笔。。。抱歉,没搞清你现在说的是识别物品训练还是receptive languag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3-10 17: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因为你之前说,位置轮换的时候,筱筱的识别...

因为你之前说,位置轮换的时候,筱筱的识别物品是个坎。我想知道的是,即便孩子听不明白“碗”是什么,“笔”是什么,或对你的指令不能迅速做正确的反应,但你是不是已经能确定,孩子已经能辨别“碗”和“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3-10 17: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还有,如果他“拿苹果”没问题,“拿香蕉”...

还有,如果他“拿苹果”没问题,“拿香蕉”也没问题,但指令一轮换就错,这正是咱们以前讨论的“区分学习能力”discriminate。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3-10 17: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比如配对,他肯定不会做对”??肯定会做...

“比如配对,他肯定不会做对”??肯定会做对还是肯定不会做对?这可很重要啊。
receptive language是接受语言的训练。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他接受语言的能力紧密相关,如果receptive language做好了,会很有利用今后语言的发展。当然,如果一个孩子的语言接受能力强,他做receptive language也会比较顺利。
receptive language训练不仅和孩子的语言接受能力有关,还和识别物品的能力相关。在他还不会说,不会听时,他要能用眼睛“识别”他们。配对分类练习是否做得好会影响receptive language训练。
“真正考验的是指令轮换时,他会拿错,说明他还是不认识这个物品”----并不一定是这样。这和孩子的物品识别能力有关,和孩子的听指令有关,和孩子的语言接受能力有关,即使这三点都做到了,还特别和孩子的“区分学习能力”discriminate learning有关。
说得不对的,请jing老师和其他家长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3-10 18: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当孩子还需要辅助才能拿对苹果和香蕉时,就...

当孩子还需要辅助才能拿对苹果和香蕉时,就还不是时候做指令的轮换。
当孩子还需要辅助才能拿对苹果时,就还不是时候去让孩子拿香蕉。
最早操作的时候,苹果香蕉不要一左一右的放,要离孩子一远一近的放。如果先练习拿苹果,就把苹果放在孩子的近处。当他拿近处的苹果没问题了,把苹果换到远处。这两步都做熟练了,再随机轮换位置。如果不管苹果在什么位置,孩子都能拿对,再去练香蕉。切忌从一开始就随机的换位置和换指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3-10 18: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确切的说,这个训练是receptive...

确切的说,这个训练是receptive label. 针对这个训练而言的语言接受能力,就是指口头语言的接受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3-12 15: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Lovaas的最新做法是,probe的时...

Lovaas的最新做法是,probe的时候即使孩子有指错的倾向,也不要block,不要阻止孩子的错误。孩子指错了之后,不说no,而是要说ok.
估计katelam要头大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3-12 15: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既不说拿碗,也不说给碗,就是“碗”。这个...

既不说拿碗,也不说给碗,就是“碗”。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做的只是辨别和指认物体,太多的口语信息反而让他不知所措,让他记不住这个词,他在这个阶段需要知道的就是“碗”这个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3-12 21: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秋爸爸发表的内容:


相比原来明确的否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只是缓和些,给他体会的机会?减少挫败感吗?
原来的轻声否定,和这个ok(升调吧?),适用细节上有什么讲吗?

愿闻其详。


秋爸爸你够厉害的,升调也猜得出。
且慢,我不知道现在大家讨论的是不是一个问题。我刚又回过头去看一遍,似乎考拉妈说的是对已经掌握的项目的温习。39楼提到的probe是“初介绍训练的时候”,不知和我说的probe是不是同一回事。

解释一下我们的PROBE是什么意思。比如,在给我孩子引进图片分类的时候,虽然这是个新项目,经过几个回合,我们知道她已经有能力将不同样子的汽车归一类,不同样子的鸟归一类。。。不用每一样每一样去教去做大量回合。那么怎样知道她究竟已经掌握了多少,我们还需要教多少?这时可以找一些不同类别的图片做PROBE.

这个PROBE是一个摸底测试,既不是mass trial,更不是random rotation。如果秋爸爸和wenwenma理解的也是这个意思,咱们才没说拧。

这时才用我说过的“即使孩子有指错的倾向,也不要block,不要阻止孩子的错误。孩子指错了之后,不说no,而是要说ok”。

这个PROBE有三个回合,“NO”的含义是明确的告诉孩子“错了”,“OK”意味着不表态,不更正,下回再看,这才是真正的测试。这三个回合不是一下子做的,是分在三次的训练中。如果孩子在三次测试中做对了两次,这个单项就没有再做mass trial的必要。如果前两次都做对了,第三次测试也不用再做了。通过这样的PROBE,我们知道了接下来哪些图片分类需要巩固,哪些分类是完全不必要再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3-13 0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抱歉,更正一下,PROBE不是在新的训练...

抱歉,更正一下,PROBE不是在新的训练项目正式引进之前,是在引进之后,当孩子已经掌握了几个单项时做的。刚才写了一些都不见了,只好把57楼重新编辑了一下。希望不影响大家的理解。

其它的训练也是完全一样的。例如有的孩子模仿大动作的能力很强,你教了他几个动作之后相信他已经具备了模仿的能力,没有必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大量回合,这时可以测试一些其它从没教过的动作,看他是否能做对。然后只巩固那些他真正需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3-13 15: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Li...

下面引用由LittleKoala发表的内容:

如果probe用在新项目引入时,可以理解,但放在引进之后,对我而言,有一点费解。
...


这话不知道怎么说好了。这么说吧,probe是在新的训练项目引进的时候,但又是在孩子掌握了几个单项之后。考拉妈的理解完全正确,自闭孩子很多东西的确要一点一点教,能力的提高是慢慢的,所以对probe有费解也是非常自然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用得上,或者说能用上这个方法,一个孩子也不是每个项目都能用上这个方法。这的确是少数的情况,就是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的确很突出,几乎在新项目引进的同时就很快掌握了一些单项,通过probe还能测试出已经掌握的其实更多。在LOVAAS的书里,甚至也忽略了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但LOVAAS的人还是把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补进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3-13 15: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probe的原文如果不是在"A Wo...

关于probe的原文如果不是在"A Work in Progress"里,就是在"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里。不过这个话题还是打住为好,免得把很多家长搞糊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3-21 01: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考拉妈妈呀,今天才发现,你怎么把60楼的...

考拉妈妈呀,今天才发现,你怎么把60楼的帖子给删了呀?这个probe 的问题咱们讨论了有一阵了,但一直有点模糊。考拉妈妈的治学严谨和一丝不苟逼得我今天彻底把这事给整清楚了。摸底测试无论是在新项目正式引进前还是已经引进后都是可以做的,方法完全一样,就是用三次回合探底。只不过,如果是新项目正式引进前做,英文里叫做Baseline,如果是已经引进,孩子掌握了几个单项之后做,英文里叫probe。但操作上是相同的,没有分别。
跟考拉妈妈击下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3-23 00: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老枪一发言,就给人逗S。我再“补充补...

老枪一发言,就给人逗S。
我再“补充补充,修正修正”,因为发现我57楼的最后一句话欠“严谨”,不是“完全不必要再练了”。
即使孩子通过了摸底测试,证明有些项目没有做mass trial的必要,但另一方面,孩子已经掌握了的技能又要注意复习,通常是每三次训练温习一次,以免忘记。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孩子已经学会了的或已经通过了摸底测试不必学的过一段时间又不会了。这时就用到考拉妈妈说的no,no,prompt,有必要的话就得回炉重造。换句话说,今天通过了摸底测试,下次不会了,那么重来mass trial。
ABA里随处是辩证的方法。越是不了解,对它就越质疑,越深入就越能感到它的魅力和近乎无懈可击。
这么有意思的理论,要是不引起讨论和争论,那才新鲜呢。
个人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1 17: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