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男孩,2012年12月4日出生,难产,产钳助产,经历心跳下降。
主要问题:语言——从新生儿时期就几乎不咿呀发声;与人互动——从新生儿时期就对人脸不敏感,逗引反馈差。
目前16个月。身高体重一直发育良好。大运动发育标准,13个月走,很快走稳。
母亲:陪伴孩子直到孩子8个月才上班。上班时间短,每天离开孩子的时间为8小时,其他时间都在陪伴孩子,晚上带孩子睡觉,目前仍在母乳喂养。母亲被人为造成难产,且孩子自幼腿部偏紧、与人互动和语言回应弱,造成母亲长期焦虑。
父亲:遗传了孩子奶奶羞涩的性格,据其父亲回忆,幼时直到幼儿园大班还哭泣不愿去,幼儿园全班上台表演,他更愿意在最后一排大家关注不到的地方,那能让他感觉更自在,他不需要引起别人注意;小学老师家访会异常紧张(尽管是好学生班干部),直到现在,在陌生人面前都不会主动说话。和大部分人相比,孩子父亲待人偏冷清,不热烈。但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如鱼得水,算得上上的了台面的。
外婆: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外公:话语很少(小时候环境造成,非天性)。
孩子语言/感情发育:
新生儿阶段对人反应较弱,极少主动发出声音。6个月之前,对其说话,几乎完全没有反馈,极少情况下,噢一声(每一天或者每两天才有一次反馈)。5个月的时候,主动发过mama清晰的音,整个月发了两次,之后回归静默。不容易笑,但能逗笑。期间一直在新世纪儿童医院体检,大夫反馈认为孩子各方面正常。5-6个月之后,常带出门去玩,对陌生人逗弄反应一般,不主动凝视别人、寻找别人的眼神。开始对亮的滚动红色广告字敏感,要求看,7-8月出门知道哪里有红色广告字。
母亲在孩子8个月时去上班(仍在母乳ing),孩子无任何不适。甚至母亲下班回来在楼下遇到孩子,走到面前打招呼,孩子都没有任何反应,完全无视母亲的出现。
孩子在9个月之前完全不认生,换照顾者不会引起任何不适。
孩子10个月带回老家,换了地点,孩子吃奶频率提高,但是,父母完全离开让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不会有任何不适
孩子13个月,换照顾人,孩子认生,粘父母,不时叫“ba”“ma”。20天后换回熟悉的照顾人,又逐渐不开口(一直不爱发声,诱导也不对答)。
15个月,用了1周的时间,每次他提需求都提醒他发ma,并且延迟满足,孩子逐渐开始发ma的音。即使mama不在家,为了得到某东西,会mama的叫——叫mama更多是为了让大人满足他的需求(可能认为叫mama是大人的要求?),而不像是为了呼唤妈妈、和妈妈沟通。同时,更多地诱导他发音,和他一应一达的发音对话。他能跟随我进行发音互动。除了mama,还能发b,p,g,d,y等辅音,无意识的发音为主。
除了发音以外的“语言”:
找东西的时候“咦~~~”,见到小狗咂嘴巴(模仿大人逗小狗吃东西时的口部动作),提到小猫学猫叫(尖尖的声音,但不是很像)。学咳嗽、放屁。。。
对语言的反应及与家人的交往:
1周岁时,问斑马在哪里,用手指(不用食指),问妈妈在哪里,要么没有反应,要么指斑马。到现在为止,问xx(家人)在哪里,从来不指,但可能起身找找(看心情)。几乎不配合指物,哪怕他肯定认识,只配合指斑马,问他其他的东西,什么苹果、西瓜(家里有挂图),看都不看我们一眼,哪怕东西就在他面前,也不予搭理——教他教得特别挫败感,我都教不下去了。
其他的指令,什么扔垃圾,给东西,纯看心情,有时候能配合,感觉能懂。
1岁左右学会再见,刚学会的时候,看见家人穿大衣,就主动挥手。现在让再见,很多时候,头也不回,自顾自的挥挥手。
叫名字,几乎不回头/应答,加上别的内容,可能有反应。比如,多多——(不搭理),再见,妈妈走了(回过头来拜拜手)。
会拿着故事书让我们讲,只喜欢没有情节的故事。喜欢躲猫猫,经常用手把大人推到角落,要求陪他躲猫猫。对大人正在做的一切事情都敢兴趣,喜欢模仿大人。6-7个月就模仿大人用遥控器对着空调按。8-9个月模仿大人拿抹布擦地。1岁后,大人拿着锅说煮饭,他会自己跑到米袋子旁边示意要舀米;会抢勺子和碗,像模像样的自己吃饭(几乎都洒了);教找朋友的儿歌,很快学会敬礼和握手,之后只肯握手不再敬礼;会拿着拖把模仿大人来回走;会自己拿着锅然后去找米袋子,用舀米的勺子在袋子和锅之间来回捣腾;会模仿大人用刷子刷锅;模仿用开水壶倒开水;模仿浇花。。。玩遥控汽车,能搭4层左右的积木,能自己玩串珠玩挺久的,能在熟悉的玩具上塞入三角形、正方形等,会踢球,会把玩具扔到沙发下面然后要求大人拿出来,会找藏起来的东西(甚至是前一天藏的,第二天到了藏东西地方附近,他会去把他想要的找出来)。
貌似不会食指指,要东西就伸出整个手,嗯嗯,有时手指来回的捏(似乎表示很迫切的想要)。“嗯嗯”提需求的时候,自顾自的恩,不会回头观察我们的反应,不会运用眼神引起我们的关注。平时生活中,倒是会看着我们。
在家自己玩耍时,如果没人陪在身边,会大声“啊”的喊人,没人就自己跑出来找大人(偶尔自己玩不喊人)。
会主动给些东西给我们,几乎都是他不要的东西,让我们帮拿着或者让我们帮放好。
在外,一门心思找滚动闪烁的广告牌看,即使很远很小也能发现。如果找到了,我们转移他到附近看不到广告牌的角落,会奋力抗议,挠痒痒逗笑都无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外,他几乎只给大人指过广告牌。熟悉家附近那几条路哪里有广告牌,还没到就扭着头等着看。看广告牌时,家人偷偷走远,他完全没有察觉。在没有广告牌的公园,可能就对别人手机/水壶等东西敢兴趣,我们想吸引他的注意力顺着我们指的方向看,有一定困难,要么失败、要么看一眼就扭头(感觉不像同龄孩子,和父母同步性很好)、除非是他很敢兴趣的东西,否则不太配合父母的引导。到了陌生的地方,追着飞起的塑料袋跑远了,也不会回头确认父母是否跟随。在外,叫名字完全没反应。
偶尔点脚尖走着玩,有音乐会“蹦”,即使没有音乐,也可能“蹦”,偶尔转两个圈。
对家人吵架不算太敏感。如果他困了,家人正常交流,即使声音稍微大一点,他会“啊”表示制止。更多情况下,即使家里吵翻天,他也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要么自己玩,要么很淡定的由我们中的一个抱着——似乎对他人的感情的敏感度不高。几乎感觉不到我生气,很少感觉得到我开心(几乎不会因为我的强烈的反馈而继续做让我开心的事,所以亲子中我太多太多挫败感)
与外人的交往:总体感觉,很自我,无视、不在意他人。
1、 与小朋友的交往、及比较
我对同龄孩子的印象是,会跟随父母的引导与同伴交换物品,或者父母与其沟通时,会在意父母的态度和语言内容,不时的用眼睛看看父母,打量打量陌生人(例如找陌生人要玩具)。
孩子的情况是,不在意父母在努力向其传递什么信息——比如,要小朋友的玩具,就哭闹着要,不配合大人引导他向小朋友借东西,哭闹过程中,谁的脸他都不看,不看家人的,也不看物品主人的,自顾自的指着要的东西哭闹。感觉不到他会(主动)打量陌生人。
一般情况下,无视(不会看别人眼睛)任何小朋友,不惧也无兴趣。如果小朋友在做的游戏正好是他敢兴趣的,例如捡石子放进袋子里,他会直接加入进去,不需要别人同意或者不同意(不看人家)。玩的过程中,会看一两眼别人。如果家人让他和小朋友握手,他可能会去握手,但转身就走。让给玩具,有可能给,给了就走。过程中,感觉不到他会去看看小朋友。
2、 与陌生成年人的交往
遇到陌生人,不会害怕,因为无视(我遇到的很多孩子,如果我看着他,他很快会发现我看着他,然后回看我,如果我笑,他也会笑。我家孩子,从小就对人脸不敏感,6-8个月常出门就能感觉到,他不会主动寻找别人的目光)。目前,如果陌生人友好的逗他,他可能会停下来看一会儿别人(看不出他很害怕),但可能很快又看别的去了(似乎没兴趣)。如果陌生人想抱他,他会拒绝。如果陌生人假装凶他,他也不害怕——他是不怕陌生人的,只是没兴趣。
从小,他的陌生人焦虑就不严重。14个月,换照顾人,他也仅是在父母在家时粘父母,父母走,哭一会儿,父母不在家能够接受新来的家人照顾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