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折翼天使 在離開醫院之後、入小...
折翼天使
在離開醫院之後、入小學前的兩年半中26,女兒開始了她的「遊學」生涯。所謂遊學是指換了不少家幼稚園,從外婆
家附近的成功國宅、到自家這一頭的景美、新店,最後是社區公寓一樓、只有園長老師二名教學者的迷你幼稚園。女兒
因為其實學不了什麼東西,去幼稚園半天不過希望藉著小朋友們的活力帶給她一些人際的刺激,也讓爸媽有喘口氣的機會
;但在融合教育還沒推廣、回歸主流也剛在討論的當時,連入學也得在園方經濟考量的夾縫中找尋機會-除了一些根本
拒收的學校,大型幼稚園可能只求平安而完全把她撂在一邊;到最後,是小到什麼學生都收、老師也不怎麼專業的幼稚園
收留她,而個性大辣直爽的老師也真的能接受這個小孩,就稀鬆平常把她當大號的扥兒班學生看待,和小班、托兒一起
「上課」,倒也差強人意。女兒其實是需要一對一學習的,因此下午除了時有家教,媽媽也得十八般武藝都上陣的和她
「玩耍、攪和」。但是隨著入學時刻的迫近,本來已經是背負著壓力、但尚能愉快好玩的相處形式漸漸蒙上了陰影,為了
希望至少縮短與正常孩子的距離,阿妞開始了「補習」生活,那時的特教單位不若現在普及,而凡舉台北區域能說得上
名號的感統工作室或特教中心,我們幾乎都帶她跑遍。但隨著入學期限的逼近,加上醫生鼓勵自閉兒全都回歸主流進入
普通班就讀27,自閉兒的媽媽們在這遠景的招喚下莫不抱著孩子也能進入普通班的希望,努力的加強算數、注音符號等的
教學,希望能爭取入學後教注音的前兩個月不給老師添煩,期孩子因而能在無學習壓力的狀態下傾力適應學校生活。但是
結果卻是阿妞還未面對學校的壓力已經得先因應學習的壓力,這使得本來就不怎麼溫馴的小姐脾氣變得惡劣。畢竟以目的性
為導向的教學方式,無論如何包裝、引誘,都替代不了「不以功能為目的」卻以「溝通互動為精神」的、屬人的學習方式,
而難逃孩子如鏡的反應。但是當時我們並不那麼清楚自己與孩子的處境,以致已經勉強,卻仍在以教育、醫療體為標竿的
前提下,被害怕落後主流的恐懼28 帶著走,而將這些沒去承擔、或承擔不了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阿妞開始出現了暴烈的
情緒,將她所遭遇到的不尊重、被強迫(無論它們包裝的多麼和氣)完全反映出來;當我們帶著無能的恐懼企圖操縱她照著
我們的道走,她反映的(甚至不能說是學會和回應)便是她所遭遇的對待。後來我漸漸明白,這樣的反應、連還擊都說不上,
而是輸入的感受正是情緒的建材,她所以如實呈現了她的處境而已。那時的阿妞沒商量的餘地,每次複習注音遇到瓶頸的時候
,便會當場回映、演出29翻桌子的戲碼30 ,如果桌子太重翻不了,她便一頭撞在90度的桌角尖上,成了個情緒障礙的小孩。
那一兩年阿妞的額頭上永遠掛著自己撞傷的大胞. 至今仍留著撞凹的印子.
阿妞入學的那年,家裡附近的國小剛好開張,因為鄰里的緣故,阿妞恰巧是一年一班一號、學校收到的第一名學生。
阿妞入普通班的第一個月我們安排了全程陪讀,先是媽媽出馬,兩個禮拜以後媽媽病倒、換家教上陣,當時學習的狀況
一團混亂幾乎失控. 雖然班導師處處寬容. 但是全班的家長反應激烈串聯要求學校排除阿妞. 而且阿妞的情緒完全失控
兩週後我不的不決定給她辦休學
,隔天家教老師也跟著病倒。阿妞便(也)成了這新小學創校以來第一個離開的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