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Reciptive Identifica...
Reciptive Identification是训练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且一般都是在训练初期就开始的.
楼主不用太担心孩子的反复,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我们的做法是,训练中已经掌握的东西就不断温习,如果孩子又不认了,就再训练.通常再训练花的时间很少孩子就可以重新掌握了.
一般情况下,训练时不要只教一个东西,一般一组可以教3个.
例如: 苹果、香蕉、黄瓜
把三个物件或三张图片并排放在孩子面前:
给指令前,确保孩子的注意力在自己身上。如果没有,先叫孩子看自己,并夸奖孩子。
指令:指苹果/香蕉/黄瓜
孩子动手指(给予辅助,不要让孩子猜,不要让孩子犯错)——当训练进行了几次后,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选(probe),如果孩子选对了,下一次就还是让孩子继续选;如果孩子选错了,下一轮的时候就直接辅助。
给夸奖和加强物。
下一轮,变动图片或物品的位置,给指令/辅助,给加强物,以此类推
如果一次训练为十五轮,每个物品/图片五次,图片的位置/指令的顺序要不断变化,以确保孩子学的确实是命名的东西,而不是其它因素(例如位置)。孩子如果能答对80%以上(12次以上),就把这组训练放到温习里面,并介绍下一组新的物品/图片进行训练。不要强求100%的正确率,否则孩子的表现会出现时上时下(兴趣所致,烦了当然就不想指了)。温习和训练都每天做,当已经学会的东西/图片越来越多,温习的部分就可以抽样(温习的部分不用做十五次那么多,每个物品/图片两到三次,既确保孩子学了不忘,也避免孩子被烦着)。
训练物品和图片的选择十分有讲究,不要从实用性开始,一定要从孩子的兴趣开始。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对卡通人物感兴趣,就从卡通人物开始认;如果孩子对吃的东西感兴趣,就从孩子喜欢的食物开始认。训练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最后,认图片和认实物的训练最好同时开始(不要是一样的东西,例如图片认卡通人物,实物认孩子喜欢的食物)。
图片对实物又是另一种训练,也可以同时开始,但选择与上两组训练不同的物品。在图片对实物的训练里,一样同上法则,不要一味追求实用性,要选择易认且易区分的物件放到一起训练(一组仍然以三个为好)。例如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物品与物品间一定要差异大。
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