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骑在我脖子上,发号施令:走,停,左边,走,停,右边,走,停,右边,不对,是左边,走... ...。我们是在玩一个游戏,儿子要骑着我,从自己的房间到门厅去照镜子,中间需要拐几个弯。开始,我会严格遵守命令,他在发现命令错了后会自己纠正。两天以后,他已很少发错命令,于是我故意转错,但我马上道歉,并自行纠正,再过一天,我故意转错后他会纠正,我就道歉而已。每次游戏最后,都是我们一起大喊着摔倒在床上,作为疯狂结尾。
坐车时,到转弯之前,我会说“左边”、“右边”(语气要有趣),很快儿子在熟悉的路上也会作同样的预告。
走在路上,我会说“嘿,左边有狗屎,小心!”
题外话:
我们其实在教,但孩子觉得在玩。关键:我们的孩子超级聪明,很快会识破我们的花样,结果对我们精心设计的游戏教学毫不买账。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利用作为成人的优势来强制进行,那么实际上在这场心智的角逐中,我们就是认输了。
上面是我引用的"山石爸爸"在"教育训练"里回答怎样教孩子左边右边概念的精彩片段.但我觉得我们更是可以把这个话题延伸到这里来,或许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一下"为人父母"之道的一个小小的方面.
我们常常可以在这里那里听见某个家长在气急败坏地控诉这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要么就火起来打一顿,要么就自己低下头唉声叹气.撇开种种原因不谈,这些家长中常常可以见到他们的"教",其实就是"训":老子教你怎么怎么,你孩子懂什么,就要听我怎么讲,必须怎么做.听话了给糖吃,不听话打板子.
这样的情况,如果你遇上的是一个平常的孩子,你这一套或许行得通,无论是甜蜜的诱惑,还是暴力的威慑,都能在短时间里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收敛,使你在表面上自以为你的那套"教训"方式是行得通的.
但是碰到了一个特殊儿童,他的思维,行为,感觉不一定能跟着你走,你就没辙了.
于是你困惑,你无能为力,你恼羞成怒,你气急败坏,你骂起了孩子,再打几下屁股,你老公(或老婆)奔出来,骂你有这样做妈(或做爹)的吗?你反骂回去,有本事你自己来试试?!你婆婆(或丈母)奋不顾身地把孩子搂进怀里,心里哀叹我怎么摊上这么个媳妇(或女婿)?
其实,你们家的这番鸡飞狗跳,罪魁祸首可能是中国人那个几千年的丑恶,你可以想象一下古代私塾里那个拿着尺子的老古董,其实你的身上有他的影子.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的伟大传统:"教"等于是"训",学而不会者,就是要受到教训的.
其实,"教"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尤其对孩子,更尤其是对我们这样的孩子.
"玩"就是其中的一种.
我过去有本书,叫"玩,也是一种语言",英文的,后来回国时,想想秋爸爸的两孩子还小,就送他了,其实里面有很多的玩具都是美国的,他也用不上,但是回味一下那个题目,应该是很有帮助的吧.
孩子们的很多知识,技能,心态,自信,等等,本来很多就是从玩中学到的.
别以为他们不学习,不读书,不练字,不做各种各样的训练,他们就是浪费时间.我们老祖宗还写了"业精于勤荒于嬉".前半句绝对真理,后半句却不分青红皂白.
西方人自古在这一点上就比中国人好.现在更不用说了,也难怪我们看了那些RDI,"地板时光","SUN_RISE"等等,会趋之如骛.
我想其中一点是:他们说"玩"是一个介入的楔机,"玩"是一间学习的课堂,"玩"就是一种交流,"玩"也在长知识,张学问,"玩"当然就是一种社交训练,"玩"也可以是一种行为训练,"玩"还可以是感统.
更重要的是,"玩"使得孩子高兴,也能让你高兴.
"玩"是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的.但是不容易,因为法无定法,学无可学,只能是自己琢磨.自己想的再好,你孩子不乐意,什么也白搭.
这方面好象我们爷们的力量要大的,网上那么多"婆婆","妈妈"们夜以继日抄录下无数篇的"训练宝典",功劳何其大也!但是一要她们来点出格的,创造性的,随机的,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妇女同志们干瞪眼,(我儿子以后会问,"干瞪眼"是什么意思,我会说:就是那些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性感的小眼睛,持续一分钟以上,并且不能用任何其他的语言和动作, 这下我儿子可能会明白)
这时候,我们男的就可以这样说,玩不起来就别玩,要玩就要玩个心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