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呼吸...
下面引用由[U]呼吸[/U]发表的内容:
这两天我跟我老婆在争论,我认为训练过度了,是在休息中通过游戏孩子理解了,老婆则是说孩子还是坚持训练的结果,呵呵,其实冷静地想下,其实都是有作用的,ABA训练还是必要的,只是缺点摆在那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机构教的泛化,把学习融入到此情此境中让孩子理解,同时加强对孩子情感,爱心,这其实跟杨教授说的也不矛盾啊,
回想孩子这两周的情况,脾气急躁和不能控制的笑明显改善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他虽然暂时还不会语言表达,但是他学会用手替代了,用手跟我们表达了他的要求,所以他就不在急躁不再沉浸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同时我们加入了爱心情感,不再过度地指责,而是理解关心他,让他有了想走出来的想法,不再沉浸于自我,我自己的想法,或许偏颇了,希望各位老师大哥大姐们指正...
训练是有各种形式的,每种形式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必要性。比如对一些基础认知点,需要结构化的方式,桌面的方式,来让孩子理解。之所以要用这样的形式,是因为孩子较难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自然而言”地掌握。比如正常孩子,不需要桌面的方式教他颜色和物品分类,自然而然就会了。但我们的孩子通常都需要。
桌面练习的内容,也不能仅在桌面教学时段里教,更需要在生活中泛化,应用。从这些角度看,是可以消除“机构教的”、“生活中教的”这种隔阂了。
“我觉得应该是他虽然暂时还不会语言表达,但是他学会用手替代了,用手跟我们表达了他的要求,所以他就不在急躁不再沉浸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同时我们加入了爱心情感,不再过度地指责,而是理解关心他,让他有了想走出来的想法,不再沉浸于自我”
这段话说的对,但有些理想化。我的意思是,让孩子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大人及时地、合理地辅助他表达,是非常需要的。至于说“理解关心他,让他有了想走出来的想法”,这是你的美好愿望,我们希望是真的,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孩子是需要关爱没有错,但他的进步不是光靠关爱,还需要恰当的训练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