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游戏介入--武汉杨教授RDI讲座笔记...
游戏介入--武汉杨教授RDI讲座笔记
杨教授在讲课时提到,他妹妹管理的工作室,一个小孩每星期要做25小时以上的游戏。游戏是一个最好的介入的平台。可能我们的家长会有疑问:做这么多的游戏,那会不会耽误孩子呢?不会的。孩子的语言是发展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游戏可以创造情境,让孩子语言得到发展。在认知教学时,在语文教学时,我们都可以添加游戏的元素在里面。即使不是在做游戏,也可以做起来象在做游戏一样,让孩子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学习,可以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广泛性介入:目标要广泛;人员要广泛;要点要广泛;时间要广泛;游戏要广泛。
游戏分几种:
1、沟通性游戏
2、认知性游戏
3、社会性游戏
4、肢体动作游戏
5、规则性游戏
6、追逐性游戏
社会性游戏有5个层次
1、自己玩
2、旁观
3、平行游戏
4、共同交流,有互动,但没有共同的目标
5、共同目标的游戏
肢体动作游戏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游戏。随时随地可以跟我们的孩子玩最简单的游戏,以达到互动的目的,不要以为玩简单的游戏就是功能低而放弃。只要达到孩子与我们互动的目的就OK。要以孩子的兴趣点为,并扩大大。
游戏的几个层次
1、不玩
2、感官操弄(视、听、味觉去操弄玩具)
3、功能性游戏
4、假装性游戏
剧本游戏
[I]剧本:也可称做脚本,是一连串有先后顺序的行动表现,而些行动是在特定空间-时间情境中的适当表现,并且是环绕着目标组织而成的,而这些事件知识多半是由每日的例行性活动所组成(Schank & Abelson,1977)
剧本是一种心理架构,提供了可预测的行动、地点、角色和各种道具等过程之讯息的组成,最后组成一个事件(Hudson,1990)(施佳慧制作)[/I]----引自讲义
例如,
吃饭的剧本
在家吃:妈妈做饭--摆好碗筷--洗手--吃饭
去麦当劳:穿好衣服--出门打的(或坐公交车)--到达麦当劳--点餐--洗手--等候--吃饭
等等,吃饭可以有好多剧本,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构成剧本,洗澡、上学、假日旅游等都可以有剧本。剧本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蓝图,因为我们孩子的特性,结构性越强,孩子越容易适应。
剧本通常是由时间、地点、主角、事件过程、影响力组成的。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孩子不容易掌握,家长在做剧本时要注意,如果你的孩子程度不够,就先不要引进时间的概念,先把人,事,空间作为剧本的内容,最后再把时间引进来。
同一个主题,我们可以写好多不同的剧本,例如,“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孩子可以是警察,可以是小偷,可以是报案的人,另外的玩伴也可以是这样。不同的剧本可以让孩子接受变化,并且明白,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千变万化的。
剧本有助于孩子情节式的记忆,有助于孩子描述事件。如果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足够,每一件事都可以为孩子写一个剧本。
杨教授现场为我们放了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这些小孩子玩这个游戏呢,已经玩了一年多了,而小孩子的表现也已经很棒了,都争当警察,不当小偷,呵呵。是四个小孩子和老师一起玩的游戏。
希望哪天我也把这个剧本写出来,到时再放到网上跟大家共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