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我继续科普ABA。中阶。看我能不能说清楚...
我继续科普ABA。中阶。看我能不能说清楚。
通常,5楼说的情况,根据我的经验,多半就是我4楼说的有两种强化物在维持,一是事后得到的关注,包括被周围人的着急、混乱和谴责。另一种就是他直接获得的某种刺激,因为推人他有肢体运动和接触,也有别人倒下之类的视觉刺激等。
即便认真地对该行为做了功能评估,真的如此,那我们有哪些处理办法呢?
先说消退。也就是对此坏行为事后阻断其强化物。不过,这做法有多少可行性呢?
我觉得不多。一是周围人的惊慌是我们很难控制的,二是他的自我刺激我们也控制不了,换句话说,我们很难通过阻断强化物的出现来消退此类行为。
另一种减少行为的事后处理是惩罚。一听惩罚,很多人会心里起疑。认为那不能接受,不值得提倡。
是的,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运用阻断强化物的方案来消退行为,当然可以不必用惩罚,但如果不能,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呢?
如果你坚决地反对任何惩罚手段的话,那么,就按我一开始所讲的,在事前把功课做足吧,包括防范孩子出问题,也包括讲道理(这个通常不是在事后做,应该是在事前,日常生活中做才好,诸如社交故事等手段,但这很需要他综合能力的进步,是长期的)。
ABA用不用惩罚?当然会用,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代币制里面。例如在这个案例里,我认为可以使用罚时出局的方案。既然孩子在游戏中,比如在沙坑,在玩具房,在游乐场中,这个环境下有各种丰富的、他喜欢参与的活动,那么,一旦他出现推人的行为,大人就立刻将其抱开,比如坐到角落里去,无论他怎样不乐意,也坚持让他在那里被隔离1分钟,然后再让他回来。
这种柔和的惩罚方法,做得好的话,就能让坏行为与被隔离关联到一起,就可以减少坏行为。而且通常,惩罚的见效速度会比较消退来的快。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用那种方案,即便是强化鼓励正向行为的方案,有一条永远需要记住的,那就是一致性,如果对一个行为,有时执行惩罚/强化程序,有时候却有不去认真执行,或者家长执行,换个环境和大人,就不执行了。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乃至无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