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黄花菜1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玄真不错

[复制链接]
1301#
发表于 2009-9-23 02:58:5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da...

下面引用由daluobo发表的内容:


今天中午在家捣鼓着晚餐的汤,按照多多妹子的方法,烧了一锅大萝卜炖排骨汤,味道美极了!晚餐后萝卜全光光,骨头一大堆啊,担心长肥啊!咋学不到CAI ...


不能啊。大萝卜,你天天熬夜怎么可能长肥呢?我觉得熬夜是减肥最有成效的方法了。你骗我!萝卜实在,不打谎言滴。
不行,咱得换个法子折腾这个萝卜。这么着吧,咱凉拌。
萝卜切成细细的丝儿。越细越好。锻炼你的精细和耐心呀。
切好了,先稍微用点盐腌一会儿,主要是去掉点萝卜的辛辣味道。然后,挤去水分,放点白糖,虾皮,香菜,香油,白醋。左拌拌,右拌拌。齐活,开吃。咱天天不开油锅,我就不信抽油烟机能自己产油?一定向菜仙学习!看谁家的抽油烟机干净。嗯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2#
发表于 2009-9-23 10:43:04 | 只看该作者

re:明天捣鼓凉拌萝卜丝,不小心把人家的地弄成...

明天捣鼓凉拌萝卜丝,不小心把人家的地弄成养生天地了.儿子超爱吃,但有点辛辣,得多加点糖,我想还得买那种小得象圣女果的红萝卜,或者水果萝卜比较好,可惜还没有上市.

binfeng引经据典地把房前屋后院内不宜种的树给概况了一下.呵呵,又长见识了,原来在家门口种树还是有些讲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3#
发表于 2009-9-23 23:36:09 | 只看该作者

re:是啊,长见识了。

是啊,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4#
发表于 2009-9-29 17:14:03 | 只看该作者

re:仙女姐姐,7天不见了,想啊想!妹...

仙女姐姐,7天不见了,想啊想!

妹妹在北京遥祝姐姐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5#
发表于 2009-10-8 15:52:29 | 只看该作者

re:菜姐跑哪儿逍遥去了呢?看不到你的帖子,想...

菜姐跑哪儿逍遥去了呢?看不到你的帖子,想你了,眼皮跳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5:59:02 | 只看该作者

re:两位妹子,我来啦。眼皮没跳,就是猛打喷嚏...

两位妹子,我来啦。眼皮没跳,就是猛打喷嚏,是不是你们想的呀?[EM04]
终于回到这里了,真高兴。十几天不见,以琳多了好多好东西,逛到现在才来到菜地,呵呵,多谢你们惦记。
国庆到柳州、桂林转了一圈。我的一个多年好友,带着一双儿女与我们同行。飘飘然不知人间几何。

不到3岁的丫丫很灵,一上车就爬到我腿上和我玩。她的能力真让我惊讶:想象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分享和取悦别人的能力。她让我看到很多东西都是天然,若是过分强求我就可能会变成西绪福斯。小翌和玄差不多大,聪明而不世故,实在是我能找到的小玄最好的玩伴。两兄妹一路打打闹闹,热闹非凡。就是这样的强刺激,小玄还是漠然,我需要不断地轻声召唤,才能把他的思路带回到小群落中。

小翌会玩一种他们学校的孩子自己创造的游戏,有很多手势,很复杂。一上车他就要教小玄,玄全无兴趣。我让小翌教我。难为了我这把高龄,也难为小翌极其有耐心。到最后我不得不拿出笔记本,一步步记下各种招数和恶魔的名称,看着本子战斗。之后路上一逮到机会,小翌就比划手跟我开战。这么走了一条路,到了第六天,小玄终于开口让我们教他玩,并且拿着我记录的本子琢磨。他还是很笨拙,理解和记忆都很慢,但是他至少开始学。

这就是从小到大小玄学习东西的一个过程。对新东西,他的态度都是倾向于躲避而非充满热情和好奇。他会先感觉自己不行,然后逃开。他更多地沉入自己的天地,脑子里塞满熟悉的事和熟悉的句子:那些记牢的故事,那些他非常熟练的游戏,那些他闭着眼睛都能弹出来的曲子。把知识渗透到他的脑子中是困难的和被动的,但还不至于做不到。而人际关系,我更多想到的是他自己的能力。

高兴的是,小玄的阅读在缓慢进步中。对阅读的兴趣还是尔尔,但是能力却提升了一大块。就像ky说的,剑术先练熟再说。当那些字和句子对他来说都很亲切的时候,也许他就能够爱上书。一直想把ky的阅读建议整理发出来,一直拖到今天还没动手,汗~[EM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7#
发表于 2009-10-13 16:09:23 | 只看该作者

re:菜妹的上贴子,让我思绪回到9月中旬。其实...

菜妹的上贴子,让我思绪回到9月中旬。其实,小玄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是与其它孩子不一样。只要他想做的,就会做得很好。那天,我特意请他来家看看钢琴。他好似调琴师,很专注地按了几下琴键,弹了曲子,很权威地说道:“音很准。这是个好琴!”这是他愿意做的,他做得让别人很放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8#
发表于 2009-10-13 19:12: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9#
发表于 2009-10-13 20:30:54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两天看小忘给大家的阅读方面的任务,都为...

这两天看小忘给大家的阅读方面的任务,都为小玄担心,尤其那些奥数,我们小玄千万不要去学那些破玩意。
外表懵懵懂懂的小玄,其实心如明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0#
发表于 2009-10-13 22:23:02 | 只看该作者

re:调律,在我们这个小城市的收费是200元一...

调律,在我们这个小城市的收费是200元一架钢琴。这可是个好职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4:15:25 | 只看该作者

re:方姐放心,我没给小玄加任何超出课本大纲外...

方姐放心,我没给小玄加任何超出课本大纲外的东东。 作业本里最后部分的能力拓展题,我替他做了,然后讲解给他听。听得懂不懂我也没所谓。所以他不怕数学。
语文就像把软刀子,一刀刀飞过来,我给他做的铠甲总是太小太薄些,检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4:18:4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su...

下面引用由[U]sundb_1130[/U]发表的内容:

菜妹的上贴子,让我思绪回到9月中旬。其实,小玄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是与其它孩子不一样。只要他想做的,就会做得很好。那天,我特意请他来家看看钢琴。他好似调琴师,很专注地按了几下琴键,弹了曲子,很权威地说...

孙姐,你总是能在细微处找到玄的闪光点,你比我们都更接纳他是这样的孩子,替玄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4:19: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ww...

下面引用由[U]wwg[/U]发表的内容:

调律,在我们这个小城市的收费是200元一架钢琴。这可是个好职业!

呵呵,力妈,一起做做梦也无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4#
发表于 2009-10-14 14:21:34 | 只看该作者

re:想念我的偶像啊,自从在星儿宾馆有幸遇到后...

想念我的偶像啊,自从在星儿宾馆有幸遇到后,你、何子姐、zouwen姐从容的态度就成了俺生活的楷模。
每次心情郁闷时,想想你们,哦,也没什么大不了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4:28:2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zx...

下面引用由[U]zxxaylf[/U]发表的内容:

菜姐,期待KY的阅读建议,呵呵

z妹妹,这就上菜,前面贴过一些了,这次合并了再贴一次,完整版。再次谢谢ky


Ky:   
     我曾经因为注意力的问题,阅读很困难。那个时候,我家里开始比起以前更注重我的学业。
     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做精读的工作。内容无所不包。以体育报纸为例,可以抽出当天的报纸的头版头条,然后开始分析题目,全家讨论,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然后各自看一遍文章,说说哪几段是围绕着关键词写的?这样的方法常常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是肢解文章,但其实它本身是一种基础训练。就如同画图和拼乐高要有图纸一样,看文章也需要题目和提纲。读到最后可以舍弃这个过程(因为已经内化成自己的),但是在初期是不可忽略的。
     对分析文章的内容分析,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顺着文章的内容深入,达到一定高度。这和我们已经推开了一栋楼的门继续沿着台阶往上爬,是一样的道理。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家长的准备,另一方面取决于小孩的悟性。家长在准备的时候需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和整体文化的背景(纵向),以及这个作家的同时代作家和这篇文章的比较(横向)。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但对于家长不来说,这个准备的过程也是自己充实的过程,是非常值得的。如果是很值得回味的文章的话,可以每隔一个月,就重新讲一遍。一是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的新的理解,而是看看小孩的理解力有没有一点点前进。
   做精读,每天阅读的字数不宜过多。在起步阶段,200字应该足矣。现在的阶段是个小孩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阶段。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中规中矩的报刊入手。但避免流水账式的和没有个人感情的叙述。
   阅读除了精读,还有泛读。这个目前阶段,找小孩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了。   
   任何小孩(无论多么多么优秀)都是不能“放养”的。需要天赋,也需要严格的训练。只有把他的天性和训练结合起来的时候,他才能自发地去完善自己。家长要做的不是教训,而是自己以身作则。
   我以前非常非常抗拒文字(因为我觉得文字是一个个扑过来的,非常“拥挤”,我的感官和注意力不能承受)。但是现在,我觉得不阅读就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完善自己。
   

黄花菜 :
    ky,我真的非常感激你关于阅读的建议。我仔仔细细看了几遍,消化其中的内容。操作性很强。
今年小玄的阅读有了一些进步,他的理解力提升了很多,不过阅读还没有演变成他自己内心的需要,只要我不坐在旁边,他就毫无兴趣读下去——你很幸运有非常好的父母,我要向他们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而不是因为他的懈怠而放任。


ky:
    小孩(无论是“笨”孩子还是超常儿童)没有阅读习惯或者不喜欢阅读,真的是非常非常普遍的事情。习惯从现在培养,并不迟。
    人人都可以成“圣人”,但人和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是不是每天在努力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4:32:03 | 只看该作者

re:[size=3]ky: 谈语文...

ky:
    谈语文书的应用

   自从上次我们的站短之后,我想了很多。
   阅读,其实最离不开的,就是课内的语文书。可以每周选一篇比较容易的文章(比如写景色的,写家人的等等)在家做精读。
   比如这在小学课文中,有一篇《日出》。开头是这么一句话。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对于这两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两句之间的关系。一个是这句话在文章总体中起到的作用。
    两句之间的关系,可以这么讨论:这两句,哪句话更重要?或者:哪一个是因?哪一个是果? (早起是因,周围安静是果)。然后,可以让小孩再造一些类似的句子:比如说“暑假,为了去韩国,我早早就准备好了东西。
   接下来讨论整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句话呢?从基本的方法和结构说,题目是“日出”,作者肯定要写一个看日出的过程。而早起。显然是“看日出”整件事情的起点。
   然后还可以接着这个进行启发:那下面该写什么?(写看日出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对于初步进行阅读训练的小朋友,理解到以上这些应该够了。
   不必担心语文书的内容已经讲过一遍,因为很多老师(基于我看过的我的表侄女三年级的笔记)讲得可能很粗糙。从简单做起,把简单的阅读做好。将来才可以做难的阅读。
   祝小玄新学期进步。


黄花菜:
    ky,我把你的信都拷贝下来了,认认真真地读过,真的很有帮助。知易行难,现在我需要动手去做。
    小玄的新学期开始了,他有良好的情绪,也有一定的自觉性,这点令我开心。学业对他而言有些难,但还不是不可逾越。我看过他的数学书,还好,这个学期我们能过关。至于语文,我需要下更多的力气。
    他原先阅读常常会偏离文章的原意,字词的理解方面他的困难不大,整合成句子后,其中隐含的意思他就容易曲解。
    还有一点,他感知美的能力很弱,比如一篇散文,他看不到其中写得好的部分,读下去只是任务,这样阅读对他还是难事。有情节的文章稍好些,提醒之后他能看懂其中的故事情节。但同样的问题是他明显兴趣不足,能坐下来读书,都仅仅是任务——这点有时会令我灰心。是否这也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呢,只要坚持不懈的读书,总有一天他能够迷上阅读?
    他现在喜欢看的唯一的书是奥特曼的画册,是我不需要提醒就看的书。唉。
    谢谢你。

ky:
    偏离句子的意思和感知美的能力不足,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是在中高年级的时候的典型问题。无论是ASD的谱系还是其他人都有这些问题。但前者更明显。
    针对第一个问题(只懂得字面意思),应该不断地找出具体的语境。在哪一篇的(可以是三四年级用过的课文)哪两个句子间的联系他理解有困难?(大人此时需要把这个盲点记在一个本子上)小孩可能表达不出“不明白”,但是大人按照日常经验,是可以看出来的。接下来,大人再引导他找出这两个句子间的关系。之后立刻让他复述一遍。第二天,再把同样的句子拿出来,练习,先测试他是否还记得这个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大人说一个句子,和书上的逻辑关系相同,看看他是否能理解?如果能理解的话,就让他自己再造一个句子。如此往复,从两句话,过渡到三句话,四句话。。。直至一小段。我认为,在阅读练习的初级阶段,精读一篇文章,比泛读十篇文章更有利于提高。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是应第一个问题而生的,也就是有第一个问题,肯定要有第二个问题。因为只有理解了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可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要用那些优美的语句,那些优美的语句,是为了适应文章的结构才放上去的。它们只是“应该在那里”而已。否则的话,就不是优美而是赘述。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要借助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对句子间和全文结构的理解。
    孩子喜欢看奥特曼,自闭症的影响是一部分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他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没有进入轨道。
   这并不是“多读”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让他在实践中,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科学和美感不冲突)。只有掌握了方法,才可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能读得有数量也有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4:35:45 | 只看该作者

re:黄花菜: ky,谢谢你的指点,最近...

黄花菜:
  ky,谢谢你的指点,最近坚持在给小玄做阅读的训练。精读多些,每晚睡觉前还保留了一点泛读的内容。我很高兴,他的理解越来越好了,只是还依赖我在旁边提点,但是稍做解释,他便明白。
  现在我有了更多的信心。谢谢你:)希望继续给我们建议。

ky:
   昨天中午我也和zouwen QQ了几句,给她一些更深层的,关于宏观的体系化的建议。
   我想对于指导小玄应该也是有用的:
   人类认识事物其实都是由浅入深的,先观察是什么,然后是为什么,然后是怎么样(怎么办?)。接下来,是和其他事物的联系,最后是和万事万物的规律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无论是认知还是阅读,不能离开这个规律。在提问和互动环节的设置上,要抓住几个点:某个现象的特征,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何解决现象背后的问题。按照这个规律,教课的会觉得很容易提纲挈领,学习者也会觉得层次分明。
   练习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他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自己掌握这样的规律,最终,他所得到的是一个科学的思考方法,一套有体系的知识,而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点。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问题也是处理不完的。只有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剑法,才能在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更从容地处理。


ky:
    看了我们这几次的站短,再看了“求学荆棘路”中的帖子,我认为,小玄还可以有提升空间。
    首先,能在普通小学做到4年级而基本不掉队。说明他学习潜能不会很弱。
    其次,既然最近他在做正规练习的时候,在“被启发一下”的情况下,就有进步(而且不是那么畏难),那就说明对他来说,他的内在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更多地是需要引导,以激发他的能力。
    第三,先天因素到底有多重要?我最近见到了我一个亲戚的女儿,上四年级。算个好学生。和她交谈,我明显感觉到她是一个普通人——在对方转换话题的时候,她可以跟上别人的节奏,不会沉浸在刚才的话题里。在别人发表言论的时候,她会顺着别人的思路发问:你为什么要说这个?但是让我奇怪的是,她的父母认为她在学业上,反应很慢很不灵活。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的很多盲点,从来没有反复练习过。所有的东西,她都满足于看会了就可以了。而不是自己“会做了”。家长暗示孩子:聪明就是一遍就记住。不用练习也不会忘。我非常恼火:这完全是她的家长的误导。任何人,如果想熟练掌握什么技能,再有所创新的话,就必须需要一套科学的规律。都需要学而时习之,都需要反复思考。在我四年级的时候,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要比她差很多,但是所幸的是,我们从来不信什么“不学就会”这种谬论。亲戚们非常“羡慕”我在当年考高中的时候,进入了“天王”级的高中——那所中学,中科院科研人员的子弟占了将近一半。实际上,我的高中同学,之所以很多会做得不错,是因为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套方法,都以每天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为目的。而不是在追求“我比你反应快几秒钟”。
    第四,水到渠成。掌握一个科学的方法,比急急忙忙得到一个暂时的结果,有用得多。学习是一个过程,工作是一个过程,人生也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先天的东西)和外在的世界(reality)融合,最终达到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是结果,其实是很科学的一个东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每天努力地寻找一个正确的方法,更正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全家在精神上每日力求反省,更新。结果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这不是不追求结果,而是有了过程,自然有结果。
   第五, 君子坦荡荡
   担心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长远)但凡设立了目标之后,人能做到的,就是每天更新自己,每天按照科学的方法前进,最后上天会带来意外的惊喜——因为这是自然规律。着急和焦虑,只能造成这样的结果:走一步,退两步。所以,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每天要“三省吾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4:39:55 | 只看该作者

re:黄花菜: ky,我把你写的内容拷...

黄花菜:
   ky,我把你写的内容拷下来了,仔细研读。其实这些对普通孩子来说都有意义。
   现在在按照你的办法给玄做阅读,坚持每天都做。每天找个正确的方法就难一点,呵呵,不知是不是我理解得太生硬。对玄来说,用一年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大进步了。比如,他现在没事的时候就自己抱着球乱跳,从来不想坐下来琢磨功课或者读书,顶多是弹弹琴。什么时候可以在我没有安排任务的时候也做有意义的事呐我相信总有一天“可以”。

ky:
   不要瞎担心哦。是孩子都特喜欢玩,这是肯定的——就连我在站短中提到我亲戚的那个“好孩子”。每次来我家,也禁不住和我家养的猫“眉来眼去”半个小时。
    而真正的目标是:玩要玩的开心,学的时候要学得进去。
    尽管小玄现在是“顶多”弹弹琴,但如果他弹琴的时候是用心的,不是似是而非的,那就说明他已经有了静心的能力。
    我相信小玄应该有一定的能力:普通小学的四年级,尤其是数学,真的是一个试金石。
    其实,掌握科学方法不难。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必然最后能融会贯通成自己的。
    但最难的问题是:多数时候,往往做着做着,就开始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了。 昨天我和zouwen说,一些科学的方法真的是最简单的(比如读书先看目录),但是,偏偏被现在的很多“砖家”忽略了。 如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孩子会很痛苦,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相反,如果把最基本的方法贯通的话,孩子终于有一天,会觉得“豁然开朗”。

    世界上,有暂时无法解决的事情,但没有永远无法前进的事情。有不完美的人,但没有不进步的人。


Ky:  
   以下是对于精读和泛读的关系的建议
   精读的目的是提高能力(如同数学书上的例题)。其最后的目的,必然是提高泛读的能力。所以,精读是一个模型和钥匙,并不是终极目的。目的是读更多的泛读。
    精读是一套剑法,泛读是实战演习。

     如何把精读扩展到泛读?
     注意泛读的材料的选择:一是和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相当。二是他的兴趣所在。三是泛读材料应该和精读的材料的内容和语言摆到有一定的重合。(这是一种巩固和强化,并且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巩固和强化。)
      泛读的几个“阶段”(level,stage):
      1.让阅读者随意去看。
      2.无意中提问一些关于主题或者句子用法的问题(这并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因为读任何文章,必须要对主题也就是“topic”或者subject有意识去把握。)
      3.自己融会贯通,甚至能阐发。(这个视孩子的综合水平而定)
      2和1我应该是结合的。是家长在一旁点一下。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在他似是而非的时候,指点一下(当然不是板着面孔提问)。家长要起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会让他的泛读变得也很有水准(主要不至于读了之后变成一堆碎片)。现在我们家必须讨论话题

      结合小玄的情况:总体认知能力不错,但是明显地过于“孩子气”。我认为操作如下:
      保留精读课程——如果课业太多,密度可以不太大。但是要精,做扎实。哪怕一周只有一篇,两篇短文。

     泛读的内容可以比精读简单一些,不仅仅是让他感知,而是很轻松地和他提一提:昨天晚上你读的那个,是什么来着?题目是什么来着?讲了什么事情来着?这几个回合的问答,对他是一个刺激。让他不得不去重复思考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
如果他没说出来。也没什么的。让他再翻翻书就是了。(忘了很正常,谁也不是神仙)

     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反复练习和强化在精读中学习的“剑法”。直到成为他自己的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9#
发表于 2009-10-14 15:01:42 | 只看该作者

re:我和越越爸这些天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谢...

我和越越爸这些天都在讨论这个话题。
谢谢KY的意见,对我一样有指导意义。

我也会发悄悄话来请教你。

谢谢黄花菜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0#
发表于 2009-10-14 16:04:57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KY,谢谢菜。

谢谢KY,谢谢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3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