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LH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点成长日记

[复制链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21:53:00 | 只看该作者

re:红绿灯点点的程度不好,所以他的进...

红绿灯

点点的程度不好,所以他的进步或者说优点,真的像砂砾中的金子,那么令人兴奋,可是却实在是太少了。似乎,没有进步,进步缓慢,才是他的常态,他的真实写照。那就先记录一些流水帐吧。

今天的游戏课是做红绿灯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起做,看到红灯停,看到绿灯向前走。点点基本上对老师手里的信号灯只是惊鸿一瞥,其余的时间就不再关注了。我既要抓住他随时向前跑的身体,还要用手指着信号灯提醒他看老师,同时嘴里还得小声督促他看。可想我当时的沮丧。

其实类似的游戏他在音乐课上也作过。在音乐的伴奏下,他的表现要好得多。因为,音乐给了他提示,而我发现点点很多时候是靠听觉来学习的。真是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20:44:37 | 只看该作者

re:“晚饭吃了什么?”晚饭刚过不久,...

“晚饭吃了什么?”

晚饭刚过不久,我问点点:“今天晚饭吃了什么?”他很快地说了出来:“面条,胡萝卜,火腿肠。”都对了。

饭后在富源广场玩了大半个小时,回到家里我再问他,他先是回答吃药了(确实他刚刚吃了止咳糖浆)。我说不对,他稍微想了想,又回答对了。想想他几个月前还不能回答同样的问题,任何时候总是一脸无辜地回答“米饭”,这也算是个不小的进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20:42:15 | 只看该作者

re:“爸爸人”放学回家的路上,点点大...

“爸爸人”

放学回家的路上,点点大概肚子饿了,不停地嚷嚷:“吃粉条了!吃粉条了!”昨天晚饭阿姨做了粉条,他很喜欢,所以今天还想吃。

我赶紧说:“噢你喜欢吃粉条。你喜欢吃什么呀?”
“粉条。”回答总是那么“简洁”。
“我…”我拉长了腔希望他接出完整的句子。
“我喜欢吃粉条。”

好,明白“喜欢”的意思了。我接着问:“你喜欢吃粉条,那你喜欢什么人呢?”
“爸爸人!”
“啊,谁?”我提高了声音。
“爸爸!”他倒是立刻改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20:56:49 | 只看该作者

re:语言测评今天中午台湾来的语言治疗...

语言测评

今天中午台湾来的语言治疗专家郭乃钰女士给点点做了语言评估。

几天前我听她讲座时就感觉她讲得不错,周围的家长也有同感。今天一个小时的评估,她能够将点点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使他一直情绪平稳,愿意配合,竟然从开始比较简单的指认卡片一直做到了最后的看图复述故事(当然点点是根本做不到的,但是他还是在郭老师的鼓励下勉为其难地说了几句根本不对题的短句:“这是小弟弟;小朋友滑滑梯;他去买东西了”等等)。

一个感觉:郭老师的语言测评像极了托福GRE考试。有单考词汇的,包括同义词反义词,有拐弯抹角的句子(比如“小明比小亮还要胖,到底谁胖?”),有听短文回答问题,还有看图复述故事,等等。这使我再次地体会到,点点学母语,实际上就像在学一门外语。但愿借助好的学习方法,他的语言水平能够从初级不断地上升到高级。这样他即便是在说“外语”,他也是操着流利的外语,就像那位著名的加拿大人“大山”似的 (点爸说了,大山的中文比很多中国人的都好,开什么玩笑!)。

今天的测评点点也有几个闪光点。本来我一直觉得他声音小,口齿不清,但是郭老师认为他只要慢慢说,清晰度还是可以的。还有就是,我本以为他因为语言能力低,对听短文会很排斥,根本不会听进去,但事实证明他能够听到几个关键字然后回答对几个问题,但是词汇不够所以回答得不够完整贴切。比如有个问题问“xxx是个什么样的人?”(原文大概是个热心肠或者好心肠的人),他说“好孩子”,引得我们一阵大笑。

测评结果要过一阵才能出来,不过我还是抓紧时间和郭老师交流了几个问题。她建议我改变以往“发指令”式的做法,要增加句长,扩充点点的词汇量,在交谈中加入大量的形容词。比如,“你想不想吃甜甜的糖啊?”“想吃糖可以,但是你得坐到我对面的黄色椅子上”等等。没有主动语言,就需要设立场景,促成动机。理解是从生活中学到的,书本知识是死的。我还提到想通过点点背故事来拓宽语言,她认为不好,还是鲜活自然的语言比较好,否则太死板。

郭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确实是这个领域经验非常丰富的资深人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21:52:35 | 只看该作者

re:护士的夸奖在以琳学习的这一年中,...

护士的夸奖

在以琳学习的这一年中,我们成了附近浮新医院的常客,里面儿科的医生护士基本都认识点点。记得去年夏天第一次去看病,他们就问:“你们是来训练的吧?”从此,每次在医院的哭闹,都让他们对点点印象更加深刻。

但是随着他去医院次数的增多,对打吊瓶的恐惧逐渐减少,通常只是在家里哭闹几声,到了医院就能比较好地配合了。

上周点点又生病了,扁桃体炎,高烧三十九度多逼近四十度,只好又去医院打吊瓶了。几天来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今天碰到一位熟悉的护士阿姨打针,她问我:“你们来多久了?”我回答一年了。她说:“刘时雨进步太大了,这一年的钱真没白费。你看他现在的表现,根本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和去年比真是太不一样了!”然后对点点说:“唉呀,阿姨真想好好奖励奖励你呀,可惜没有什么玩具。。。”点点似乎听懂了,伸手去拿棉签,这是他非常喜爱的物品之一。我连忙叫他告诉阿姨,结果他蚊子似地说了声:“阿姨我要保健棉球擦(这是他给棉签起的名字)”,于是得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奖品。

当然护士的话是出于好意,也未必她真的认为点点“根本看不出问题”。但我想到的是,别人看我们的孩子是否进步,实际上主要是看他们的行为。就像一个成年人,他虽然满腹经纶,但如果满口脏话,没有公德,恐怕在社会上立足也是有难度的。护士的夸奖,让我再次体会到让孩子有好的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 08: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