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说语言训练

[复制链接]
34#
发表于 2011-11-16 11:11:2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方静...

下面引用由[U]方静[/U]发表的内容:

  


老师给我一个棒棒糖!
这样的句子也可看作是问老师要一个棒棒糖。
通常我会说:老师给我一个棒棒糖了!  这时语气和表情就可以很自然地出来了。

第二句:我的薯片掉在地上了!
我上...


第一句的情景是我给了某位孩子一颗糖,然后让他去跟别的孩子炫耀。
你的皇军加了“呀”就能发情,我的八路军加什么都发不了情。比不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11-16 11:06:11 | 只看该作者

re:嗯,说得对,带有表演的味道,即便是模仿也...

嗯,说得对,带有表演的味道,即便是模仿也很难做得到。所以,有家长建议我在语言课上给孩子们做角色扮演的内容,我否了。

在讲故事环节上,尤其是有对话内容的,他们就很难做到绘声绘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11-16 11:02: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张春...

下面引用由[U]张春华[/U]发表的内容:

T版棒极了!

我在语言课上遇到的瓶颈问题:语气、表情和讲话内容的适当配搭。
1、老师给我一个棒棒糖!----配上高兴的语气和表情。
2、我的薯片掉在地上了!----配上沮丧的语气和表情。
...



老师给我一个棒棒糖!
这样的句子也可看作是问老师要一个棒棒糖。
通常我会说:老师给我一个棒棒糖了!  这时语气和表情就可以很自然地出来了。

第二句:我的薯片掉在地上了!
我上语言课的时候很喜欢用语气词来助阵,所以这句我会说:呀!我的薯片掉地上了。   把在字去掉,有这样的词不利于发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0:52:4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张春...

下面引用由[U]张春华[/U]发表的内容:

我在语言课上遇到的瓶颈问题:语气、表情和讲话内容的适当配搭。
1、老师给我一个棒棒糖!----配上高兴的语气和表情。
2、我的薯片掉在地上了!----配上沮丧的语气和表情。
...


张老师这个项目在课堂的情境下可能会有些难度,如果孩子做得到,我感觉多少带有点“表演”的味道,是为了配语气和表情而配,不容易做到由衷。

这种项目可能更需要在家庭和其他生活场景中去落实。要是跟乐乐说“老爸今晚带你去游泳”,他即使在不高兴的时候,马上就乐成一朵花了。要是跟他说“老爸星期六要去单位写材料”,他马上就沮丧得不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11-16 10:52:12 | 只看该作者

re:好有营养的帖子,收藏啦

好有营养的帖子,收藏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11-16 10:43:47 | 只看该作者

re:T版棒极了!我在语言课上遇到的瓶...

T版棒极了!

我在语言课上遇到的瓶颈问题:语气、表情和讲话内容的适当配搭。
1、老师给我一个棒棒糖!----配上高兴的语气和表情。
2、我的薯片掉在地上了!----配上沮丧的语气和表情。
这个项目,我做过一节课,没有成功,要么缺了语气、要么缺了表情,还没有第二次尝试。大家给些建议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0:08:5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学生...

下面引用由[U]学生02[/U]发表的内容:

  
谢谢楼主,你辛苦了,这么长的路是慢慢爬出来的吧!呵呵
我的孩子7岁多,目前上二年级,日常对话没问题,因为卡片看得较多,识字也是班上最好的,还喜欢模仿课文内容与我表演,所以跟任何人对话都没问题。...


仔细看了看,你孩子的基本语言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要说欠缺的话,可能在组织、归纳、抓住表述的重点这些方面,还不够。但这已经是个“高级问题”了,对于一个二年级孩子来说。

这就好比给孩子做写作训练,怎么去组织句子,怎么详写、怎么略写。

我家乐乐也有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难以突破的问题,就是怎么组织描述。还是得靠练习。

乐乐喜欢“说新闻”,这个“说新闻”是幼儿园大班时候的一个项目,老师让孩子回家准备一段新闻,在班上说给小朋友听。我们给他组织10个句子以内的一段话,比如“上海到杭州的高铁开通啦”,简单说明高铁开通的这件事儿,从杭州到上海只需要多久,以后去上海玩就更方便啦...这么一段话。

经过几次下来之后,他想复述什么事情,就会说“我要说一段***的新闻”,比如“说一段国庆节回家喝喜酒的新闻”。

那天他坐在沙发上絮絮叨叨说国庆节回老家喝喜酒的新闻,简直吓我一跳。敢情他像个录像机一样,居然把回家的3天时间里,巨细靡遗地全部说了一遍。具体到“...吃完晚饭之后,我们去奶奶家,奶奶给我吃石榴....吃完中饭之后,我在姑姑家的阳台上玩鱼和螃蟹,把一只螃蟹从楼上掉了下去,摔死了.....大巴车开啊开,带到了杭州,下车喽,马上去厕所去解小便...”

根本没有重点和梗概这种概念的,纯粹的一本流水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9:41:3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学生...

下面引用由[U]学生02[/U]发表的内容:

谢谢楼主,你辛苦了,这么长的路是慢慢爬出来的吧!呵呵
我的孩子7岁多,目前上二年级,日常对话没问题,因为卡片看得较多,识字也是班上最好的,还喜欢模仿课文内容与我表演,所以跟任何人对话都没问题。...


你做得很不错,在你的悉心教导下,你孩子的能力也是蛮不错的。

我看不出你要我答复什么问题啊?在我看来,我前面说的这些,基本没有超出你已经具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11-16 09:02:4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一想起抽象词汇,心里就想着路途漫漫。我一下子想到的是啥时候孩子能懂“社会”这个词儿?

总是慢慢来吧。前面讲的是集合名词、类别名词。这个还算属于具象的。比如“水果”、“文具”、“交通工具”、“家电...

谢谢楼主,你辛苦了,这么长的路是慢慢爬出来的吧!呵呵
我的孩子7岁多,目前上二年级,日常对话没问题,因为卡片看得较多,识字也是班上最好的,还喜欢模仿课文内容与我表演,所以跟任何人对话都没问题。我现在努力的在突破描述,还有就是回家后学校发生的事要我问才会说,不会把一件事主动陈述,因为谁***所以***,班上的同学之间发生什么,不知是没看到,还是我在哪些方面要加强。可能是到了因果关系阶段了吧“社会”比如说新闻,哪个地方发生战争了,哪里又发洪水了,还有不同民族出现在新闻联播里,就可以跟他介绍一下。
   我孩子学校有一个学生病了,要捐款,QQ上老师跟我讲了,我就问下:听说三年级有个,然后停住,他就说******,要捐款。今天早上我给他20元,走在上学校的路上,他对我说:等下我先去食堂把钱交了,就不会丢。3年级的同学不能上学了吧,我说是,她要休学,病好了才能来读书。然后他又问:那她是要去城里了吧。我说:是。他又说:那她会去隔离区,不能看到老师,也不能看到同学,等病好了,就会出院,然后坐电梯下楼,再坐什么车子回去吧。
再回答了他一系列的问题后,我才明白早几天他一个JIU爹病了,我们去了好几趟,从手术中,再到病房,再到家中,都是他亲自经历了的。
  楼主,我孩子就是这个样子,说了个大概,也是从无语,到发A,O,E,到字,到词,到句,还有会认人,会区分你我他,等等。所以期待你的回复,我进步了,他也能上个台阶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8:43:40 | 只看该作者

反正我是随便写的,“就”和“也”是更基础的,刚才的“即使”要难多了。不考虑顺序,随便写的。

“也”表示状态或行为上的一致。照样也是用语气的强调,在具体的情景中去贯彻这个语感。

“左边是四块积木,右边是五块。现在左边加了一块。右边是五块,左边也是五块。” (“也”字突出、放慢语速)
“苹果是水果,香蕉也是水果。”
“今天爸爸要去上海,我也要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8:39:31 | 只看该作者

即使

“即使”是表示让步,后面的分句是一个“应该”或者“不应该”情形。用“即使”是为了凸显后面的“应该”或“不应该”。或者是后面分句表达的内容非常肯定或者非常否定,不会因前一分句发生的情况而改变。

为了让孩子完整地理解这个关系,可以把这个语感说的更加饱满,办法是在后面用“更何况”来重复前面“即使”中的内容。

“即使你杯子摔碎了,爸爸也不应该打你啊,更何况现在并没有摔碎,只是把水洒了。”
“即使你再哭,雨是不会停的,只能等雨下完了,才可以出去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8:31:49 | 只看该作者

连接词“就”,表达的是某个行为导致的结果、或者是什么状态或条件就绪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事、会发生什么事。

这个解释一般不容易这么将给孩子听,还是得靠语感的培养。用多次的重复、造句、生活中的运用来突显“就”的用法。

“天冷了,给宝宝带上手套,手就不冷了。”(行为之后的结果)
“下雨了,我们打着伞,就不会淋湿了。”(行为之后的结果)
“放了寒假,再玩几天,就要过春节了!”(某种条件就绪之后)
“爸爸开会开好以后,就可以回家了。”(某种条件就绪之后)

在说话、念故事的时候,语调和重音上突出“就”以及前一个分句里的关键词,和“就”形成呼应。也可以大人说前半句,然后说“就...”,停顿,让孩子接后面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11-16 00:31:47 | 只看该作者

re:我一边在看这个帖子一边在完成老师给我的任...

我一边在看这个帖子一边在完成老师给我的任务:打印“受伤”的图片,出鼻血啦,拄着拐杖,牙疼啊~ 并且写点简单句子说明,让他看和读以及理解。


我们目前发展语言用的比较多的是玩复杂一点的过家家,模拟各种状况(举手,回头,老师同意,迟到等) ,拗口的句子写下来反复读,组词,造句,一个字一个字手指着看比较简单的看图说话等等来逐步提高~

只能说路很长,只能努力!

顶一下此好贴,鞭策我只能下功夫,不能偷懒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11-16 00:00:48 | 只看该作者

re:感谢T老弟,收藏了

感谢T老弟,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1-15 22:53:20 | 只看该作者

re:写得很好!受益匪浅!

写得很好!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51:3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fe...

下面引用由[U]fearless[/U]发表的内容:

谢谢!我儿子刚过五周岁生日,T版说的三个方面的能力,他的问题出在动机上面,感觉是很难通过外力去突破的一个方面,因为需求性的东西简单表达感受性的语言或是说一些他某阶段他感兴趣的话题他都没有问题,但怎么去主动发起交流,特别是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的主动交流的动机怎么去培养呢?现在“你,我”的转换还没有完全过关。接下来该怎么去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请教T版...


发起交流,特别是和同龄孩子一起时发起主动交流的动机,严格讲超出了本帖范围所及。呵呵。主要是我在这方面也感觉无力。的确不容易。

既然这一点比较难,那就先在能作为的方面多做一些。比如多和孩子互动式地讲故事,让孩子复述、问答,穿插起来。到他社会性能力提高后,能在生活中更好地泛化时,指望他自身语言的积累没有落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45:09 | 只看该作者

语感

语感的培养,想不出好办法,我只能认为是需要量的积累。先说浅层次的语感,举个例子:“....,才....”

“我走了很长很长时间,才走到家。”   “爸爸费了好大好大的劲儿,才把桌子搬下楼来。” 这里的“才”的用法,通过这样多个例子的造句,让孩子体会到“才”的前面,一般是有不容易的事情发生、付出了非同寻常的努力、花了长的时间,等等,“才”得到一个结果。

在念故事的时候,可以把“很长很长”“好大好大”拉长声调,把“才”突出,两者呼应起来,把语感传递给孩子。

现在孩子识字量不够,还不足以自主阅读,这样的阶段下,大人可多朗读好的文字给孩子,让孩子清晰地复述。语言的东西,还是得靠这么“灌”下去,指望他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语感的熏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1-15 22:42:08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我儿子刚过五周岁生日,T版说的三个...

谢谢!我儿子刚过五周岁生日,T版说的三个方面的能力,他的问题出在动机上面,感觉是很难通过外力去突破的一个方面,因为需求性的东西简单表达感受性的语言或是说一些他某阶段他感兴趣的话题他都没有问题,但怎么去主动发起交流,特别是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的主动交流的动机怎么去培养呢?现在“你,我”的转换还没有完全过关。接下来该怎么去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请教T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37:49 | 只看该作者

抽象词汇

一想起抽象词汇,心里就想着路途漫漫。我一下子想到的是啥时候孩子能懂“社会”这个词儿?

总是慢慢来吧。前面讲的是集合名词、类别名词。这个还算属于具象的。比如“水果”、“文具”、“交通工具”、“家电”、“蔬菜”。

不要光靠卡片教分类。带孩子去超市,一片是“水果区”、一片是“蔬菜区”、“服装区”、“鞋袜区”、“零食区”。多结合情境来表达,把“水果”这样的词嵌在不同的句子里。“我们去买点水果”“这一片都是水果,有桃子、苹果、香蕉”“你要吃水果还是吃饼干?”  慢慢地孩子建立起这种类别名词的概念。


巴巴爸爸的故事里,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房间里满是体育器材,他在房间里举哑铃。问“这个孩子喜欢什么呀?” 回答说“他喜欢举哑铃。” 尽管不错,但要引导孩子懂得归纳出“他喜欢锻炼身体”“他喜欢体育运动。”

巴巴爸爸有的孩子喜欢打扮,房间里很多装饰物,她在照镜子。问“这个孩子喜欢什么呀?” 回答说“她喜欢照镜子。” 尽管不错,但要引导孩子回答出“她爱打扮。”

巴巴爸爸有的孩子喜欢做科学研究,有显微镜、望远镜、墙壁上还贴着草履虫的解剖图。教孩子懂得这样子是“喜欢科学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24:3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mi...

下面引用由[U]mimin77[/U]发表的内容:

T版,求教,我这儿有个难题:典型的,六周岁,男孩,会用两三个词表达需求,语速快、声调平、且含糊,舌头可以添到上下嘴唇、嘴角,舌系带好像没啥问题,出现语言后持续几年都保持该语言水平,该如何改善?


语速快,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让他放慢,可以用非语言方式提醒他,比如他说“我吃饱了”的时候,大人用适当的节奏对着他微微颔首,提醒他保持正常的速度。

声调平,是否可尝试让他学拼音的四声?再加多听音频故事,大人也把语调起伏略夸张点。试试。

含糊,那就得细抠了,没啥好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7 05: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