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仰望山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标题装老帖,不拉风、不显摆、不喜欢方舟子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0-10-15 16: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至于田松的文章,呵呵。中国做社会科学的,...

至于田松的文章,呵呵。中国做社会科学的,怎么就这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0-10-15 16: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仰望...

下面引用由[U]仰望山林[/U]发表的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不是一种凌驾?


先界定一下,“生产力”是否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情感、、、?

即使涵盖,说科学是第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凌驾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0-10-15 16: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仰望...

下面引用由[U]仰望山林[/U]发表的内容:

拉到在哪?你来写篇不拉到的。


田松这篇东西,先不说逻辑上,单从论据上就很多问题。不一一说,就说他提到的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就是虚幻的理想,是不切合大规模种植的实际的。关于这方面,三联袁越写的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文章(包括走访传说中的生态棉花种植大户),可供参考。

这种论据,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如果不谨慎核实,很容易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0-10-15 17: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田松的不靠谱文章很多。江晓原印象中总体靠...

田松的不靠谱文章很多。江晓原印象中总体靠谱,上面那篇文章只是奇怪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0-10-16 11: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overgame及其后的两个跟帖,都是我...

overgame及其后的两个跟帖,都是我删的。

也就在这儿扯点科学而已,别非要往说不清的方向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0-10-16 1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上星期,《科学》杂志主编和一大帮国...

【转】上星期,《科学》杂志主编和一大帮国内外科学家在武汉召开了一次关于转基因技术的研讨会,专门腾出半天时间和武汉市民互动,结果市民们问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我吃了转基因大米会不会长出翅膀?”,“我只想健康地活着,可你们为什么要害我?”等等,让科学家们啼笑皆非。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insider/2010/10/in-china-no-meeting-of-the-mind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0-10-17 09: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给山林看

棉花战争:http://www.immusoul.com/index.php/archives/1403.html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安金磊:http://www.immusoul.com/index.php/archives/1397.html

看看现代农业的挑战和所谓传统农业、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0-10-17 2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没有时间对上述文章中的内容做核实。仅第一...

没有时间对上述文章中的内容做核实。仅第一篇而言,就有几个疑问。一是大量牲畜死亡,这个和先玉的谣言类似;二是害虫对bt棉的抵抗性,应该不那么快出现,这是需要一个自然选择过程的,再者,大面积转基因作物种植时,是要求穿插少量面积非转基因作物来“喂”害虫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抵抗性的出现。

至于转基因作物反而增加农药的问题,以下文章供参考:http://xys4.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blog/transgenic10.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0-10-17 2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林可能没仔细看我上面帖的“棉花战争”一...

山林可能没仔细看我上面帖的“棉花战争”一文。其中对我国转基因棉花的种植、棉铃虫和盲蝽蟓等问题都说得很清楚。可以澄清“棉花危机:成也转基因 败也转基因”中提到的一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10-17 22: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250楼的文章下载半天还没完。由于时间精...

250楼的文章下载半天还没完。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在这类仅凭兴趣关心一下的问题上,我只选择性地看二手文章,到目前为止我只筛选看方舟子和袁越(土摩托)的。原因有二:(1)这两人在主要问题上基本不出错;(2)其他文章、作者不详、来源不明,无法认定客观合理性。

对于印度BT棉问题,我还真没看过什么材料。

对于你上面250楼的反问,我只想到三点:

(1)中国北方95%的棉花种植面积是转基因的了,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印度的大问题(比如N多人自杀);
(2)你把袁越采访所写的长篇报道,解读成挖苦高中学历农民搞“生态农业”的荒唐可笑,我也没有办法。再者,这篇报道的目的是简单否定生态农业么?
(3)对转基因的肯定,袁越根本没必要间接,他压根就是直接的支持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0-10-17 22: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你转的第一、二篇我已经看了,248楼就是...

你转的第一、二篇我已经看了,248楼就是疑问。有这样的疑问,导致我认为这样的文章客观性可能有问题。包括你246楼的几行英文的“事实”,在可靠的材料中有相左的结论。比如,bt棉种植过程中的确明显节省农药使用量;种植bt棉不意味着不用农药,因为还有非靶向害虫;bt棉的目标原本也不指望明显提高产量...。

如果我不想化时间的话,能否简单提示我一下:我国种植转基因棉花已有8年左右的历史,到现在北方地区95%种植的都是转基因棉,印度的问题在中国会出现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0-10-17 23: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是认鸡和认蛋的问题,而是这种文章,需要...

不是认鸡和认蛋的问题,而是这种文章,需要忠实于事实、细节和数据。而现在的很多文章,为了预设的目的,随意改动事实和数据,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化时间精力去鉴别和查证的,所以只能指望可靠的作者。方和袁两人,在这方面很少出错。

为了预设目的而改动数据和事实的,我前面转的文章中就是:http://xys4.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blog/transgenic10.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0-10-18 06: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Ea...

下面引用由[U]Ean妈妈[/U]发表的内容:

两位高人争论,看得我这没专业的只能天真的目瞪口呆,恨不能从新来过也好有个坚定的信念。
恰好今天和一DAN医生聊了一阵,他告诉我现在孩子们吃的东西大多是基因改造的食品,比如玉米,
他显然是环境论的,...


这位DAN医生,说孩子吃了转基因食品而出问题;国内反转基因的,又在说“外国人根本不吃”。这都是预设目标后的胡说八道。

任何事情,怀疑是容易的。非要一根筋怀疑到底,就无视科学的解释。比如现在的加碘盐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0-10-18 08: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传统杂交本质上也是基因重组,只不过是靠碰...

传统杂交本质上也是基因重组,只不过是靠碰、靠撞,随机,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转基因无非是定位更准确的基因重组手段而已。

参见科普文章:BT蛋白的故事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养蚕业就是一个代表。当时日本不仅是最大的蚕丝产地,还是最主要的蚕丝出产国。不过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种叫做猝倒病的细菌性疾病袭击了日本的养蚕业。被感染的病蚕突然停止进食桑叶,随后出现颤抖的症状,并且很快侧倒死亡。这种病传染迅速,来势猛烈,对整个产业形成了威胁。于是日本的科学家希望能找到对付这种传染病的办法。1901年,细菌学家石渡繁胤 (Shigetane Ishiwata)成功地分离出了猝倒病的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病原体细菌呈棒状,是一种杆菌。石渡将它命名为猝倒杆菌。不过石渡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下去,也没有及时发表研究结果。所以他的发现很快就被埋没了。

10年后,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一家面粉加工厂的老板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般来说,面粉在储存的过程中,免不了会被一些以此为食的昆虫糟蹋不少。比如一种叫做地中海粉螟的鳞翅目动物,就是让面粉厂最为头痛的害虫之一。不过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地中海粉螟的幼虫吃了面粉之后,出现了大规模死亡的现象。样品被寄到了德国科学家恩斯特·贝尔林纳 (Ernst Berliner)的实验室。经过仔细地研究,贝尔林纳像石渡繁胤一样成功地分离出了病原体杆菌。不过他并不知道石渡繁胤的发现,所以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苏云金杆菌(Bt)。

有意思的是,贝尔林纳不久之后就把培养Bt的培养基弄丢了。在当时,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Bt的使用价值,也许人类差点就要和这种日后对其造成巨大影响的微生物失之交臂了,不过幸运的是, Mattes在1927年重新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了Bt。

很快,科学家就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Mattes分离出的Bt有极强的特异性。它能杀死鳞翅目昆虫,对其它动物却没有什么影响。于是,Bt被用来控制有害生物。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政府试着用Bt控制森林害虫舞毒蛾,效果不错。欧洲也做了类似的尝试。法国在1938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个商业化的Bt杀虫剂,这种杀虫剂叫做Sporine。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Bt溶解到水中。到了50年代,Bt作为绿色有机农药,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应用。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的主要农药DDT被发现很难降解。DDT对哺乳动物毒性极低,但是特异性不强,不仅能杀死节肢动物,还能在鸟类的身体中积累。所以更有针对性的 Bt开始被大量用在森林和农业害虫的防治上。

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Bt作为生物农药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它的价格很贵。其次,它在自然环境中很不稳定。作为喷洒剂,Bt农药很容易被雨水冲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很快被分解。这就意味着农民需要多次喷洒Bt杀虫剂,不仅麻烦,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成本。随着更加便宜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的出现,Bt农药在市场上的份额大幅度下降,只有那些坚持用有机绿色方式种植作物的农民才会使用它。不过合成杀虫剂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且还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健康。所以如何改进更加环保的生物农药,让它们变得便宜、稳定,成了一个棘手却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得益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20世纪50中期,科学家发现Bt蛋白对鳞翅目动物的毒性来自孢子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晶体蛋白质。1981 年,美国科学家史涅夫(Schnepf) 和怀特利 (Whiteley) 成功地提纯了这种蛋白质并命名为cry。随后他们克隆出了cry的基因。几年以后,美国的科学家把Bt蛋白的基因转入玉米和棉花中,让它在植物中持续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不需要人工喷洒Bt蛋白了。转基因技术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它的可控性更好。打个比方,如果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盲目地将大量基因像一团乱麻一样塞入新品种的话,那么转基因技术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能够精准地切割我们需要的基因,然后把它接入新作物中。这样,培育新品种作物的不确定性就大大降低了。Bt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还有一个好处,因为Bt蛋白更加集中地出现在植物体内,所以误伤非农业害虫的几率变低了不少。经过了10年的检验后,1996年,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在美国成功地上市。从那时算起也已经有十多年了,还没有发现对人类健康有任何负面的影响。Bt转基因作物对于环境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美国,转基因抗虫棉让杀虫剂的使用量降低了82%。而在中国,转基因棉的种植也让叶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60%-80%。

人类使用Bt的历史已经有大半个世纪了。在此期间,科学家做了数不清的实验评估Bt中cry蛋白的安全性。检验一种物质是否有毒,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急性经口毒性检测。科学家用纯的Bt蛋白在老鼠身上做实验。对于老鼠来说,按照每千克体重口服3.8-5g cry蛋白的量是安全的。中国的转基因水稻中Bt蛋白含量不超过2.5微克/g,所以一个60kg的人吃120吨稻米也不会因为cry蛋白中毒。另一方面,Bt蛋白在人体内不能积累。如果把它加入胃液提取物中,所有的Bt蛋白会在0-7分钟内被分解,这是一种容易消化的蛋白质。而且它包含了全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对人类来说,Bt蛋白不但没有毒性,反而还挺有营养。

对Bt蛋白的毒理研究显示,Bt蛋白本身是无毒的,是一种原毒素。这种原毒素可以被某些昆虫体内的酶活化,随后能够结合在肠道的受体上,造成肠道穿孔。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既没有可以激活原毒素的蛋白酶,也不存在能和Bt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所以Bt蛋白质对人类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很多人对Bt蛋白的恐惧来源于“虫吃了要死,人吃了怎样”的担忧。这种担忧毫无道理,人类和昆虫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物种。番茄碱,辣椒素都能杀虫,但是并不妨碍番茄和辣椒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

还有一些人担心Bt蛋白会成为一种过敏原,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Bt蛋白在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上都和人类已知的过敏原相差很大,更关键的是,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说明它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Bt蛋白作为生物农药,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例有争议的过敏案例。其中一人有严重的食物过敏症,所以不能确定过敏原一定是Bt蛋白—-就算是Bt蛋白,也不能说明什么,要知道美国每年因为花生过敏死亡的人数就有约100人。

一些新的cry蛋白也成功地从Bt中分离出来,它们可以杀灭不同的昆虫种类,但是都具有特异度高的特点。某些cry蛋白可以抗鞘翅目昆虫。土豆的头号杀手科罗拉多甲虫以及我国的重要的用材树种杨树的天敌天牛都属于鞘翅目。另外一些cry蛋白则针对双翅目昆虫。虽然双翅目昆虫大多不是农业害虫,但是它们能传染疾病。蟠尾丝虫症(Onchocerciasis)又叫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仅次于沙眼之后的第二大致盲传染病。河盲症由一种叫做黑蝇的双翅目动物传播,一度在非洲非常流行。1974年开始,联合国卫生组织开展了蟠尾丝虫症控制计划(OCP),这一计划大量的使用Bt扑灭黑蝇。1985年以来,每年的Bt用量都在21万升至40万升之间。OCP计划最后大获成功,3000万人得到了保护。据估计,因为OCP计划直接避免盲眼的人数就有26万5千人。Bt作为控制疾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功不可没。

大自然不是为了人类而设计的。自从1万年前最原始的农业产生以后,人类就开始逐渐将天然的野生植物改造成适合人类食用的作物。开始是通过无意识的人工选择。上世纪产生的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让我们能够人为的改变作物的基因组。不过这种改变是随机的,掺杂了很多不定因素。转基因技术的诞生让人类能够更有效地使作物符合自己的需要。纵观人类历史,科学技术一再帮助我们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平均寿命。任何以“回归自然”为借口而反对现代技术应用的行为都是反智的。正是因为无数代人努力地改造这自然中野生的物种,我们货架上的食品才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可口,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0-10-18 10: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呵呵,俺是“菜市场边街头巷议的水准”,老...

呵呵,俺是“菜市场边街头巷议的水准”,老秋不是,他是专业滴。

不过呢,学术界有异见是很正常的,所以要看所谓的主流和共识。学术刊物刊登文章时,不可能核实文章的结论是否一定正确。这不,《纽约时报》报道,又一篇曾经引起轰动的《Nature》论文被召回了,是关于干细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0-10-18 12: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楼上说的是。我们这儿的人,特别是网络上,...

楼上说的是。我们这儿的人,特别是网络上,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聚焦问题,直接跑开了抡棒子。

近日又看到方舟子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老兄在质疑“一夜白头”的不科学,呵呵,这个人真是有意思,他根本不会在意所谓政治正确这种问题的。

话说有则网络新闻,大意是遭到强拆的人家生活艰难,户主一夜熬白了头。方舟子解释了“一夜白头”的不可能后,说此类报道不能随便煽情。“中国文人的老毛病,就是不分幻想与历史,不分虚构与纪实,全搅在一起煽情,还觉得特有人情味。却不知魔鬼在细节中,力量在真实中。”

“魔鬼在细节中,力量在真实中”这句话说的是。

肯定有不少人会责怪他不同情弱势群体了。哪跟哪儿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0-10-18 13: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方舟子是如何造成舆论对立的作者:...

方舟子是如何造成舆论对立的

作者:沈彬
东方早报2010-10-14

肖传国雇凶伤害方舟子案一审已经宣判。因为本案中两名受害人都不构成法医学上的轻伤,于是肖的罪名被司法机关改定为“寻衅滋事罪”,拘役五个半月。其中的法律问题,已有专家论述于前。

窃以为,主要是方舟子逃得太快,如果“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那么肖传国就得判死刑了。这是方舟子给法院出了难题。

在网络上,此案的热议丝毫没有尘埃落定,大讨论还在直播中。按理说,知名教授雇凶伤人,没一毛钱的道理,没啥可辩论的。殊不知,网上反方的同盟是对人不对事的。某科学家(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傅德志)在微博上反复发言,指方舟子是汉奸,人人得而诛之。有女诗人撒娇:方舟子没被打残,警察居然立案,就是有背景的,就是有背景的啦!还有人把肖传国比成邓玉娇,认为甩锤子是肖对长年受方舟子诽谤的“正当防卫”……。在成人世界里,做出如此判断,是需要勇气的。

双方的舆论扒粪大战还在继续。先是肖派拿方太太的工作单位是新华社做文章,指其利用官方背景,搞司法黑幕。接着,方派指肖传国的亲戚是司法系统的领导。肖派又指方舟子是拿了美国的“卢布”,充当反华急先锋……。方舟子又是拿反华分子的钱,又有官方后台,他真是了不得的人物。

显然,在一个是非很分明的刑事案件上,方舟子以自身的争议性造成了舆论的分裂和对立。这背后的发生机制是如何的呢?原来,方舟子近十年的“学术打假”和追求真相的努力招惹了不少人,于是在“肖”字大旗下赫然站着方舟子曾经伤害和侮辱的人:中医支持者、气功爱好者、反进化论者、反转基因分子、“爱国”青年以及就是看他不顺眼的人。

细究一下,方舟子成为“准人民公敌”还是最近的事情,原因是他支持转基因食品引进中国,并批驳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说法。而在转基因问题上,很多“爱国者”将之视为帝国主义的阴谋。又由于转基因粮食在中国意外获得批准,于是,网上传说中的左右派,神奇地结成了反方舟子的神圣同盟。

事实上,虽然反转基因者讲出种种实验和段子,但欧洲没有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美国甚至不强制食品包装上必须标志转基因。而当绿色成为一种全球范围的政治诉求,当中国的食品安全频频告急、政府监管频频溃败之时,像方舟子这样不知进退的真相追求者就吃了大亏。

方舟子可能想不明白,十年前他揭露珍奥核酸,说“吃基因反基因”是胡扯,十年后,基于相同的理由,反驳“转基因食品破坏基因”,怎么就成了“罪人”。

其实,方舟子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参与决策的专家,中国转基因食品的决策,没有他一毛钱关系。反对者找错了发泄对象。方舟子是替决策机关顶了雷的,农业部和卫生部还真该慰问一下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0-10-18 13: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推:为什么我们离科学那么远 ----徐友渔

  为什么我们离科学那么远?

  作者:徐友渔  2010年10月17日

随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指使他人暴力袭击方舟子案的发生和告破,在科学上打假的是非和命运问题再次引起传媒与公众的注意。肖传国涉嫌买凶犯罪而被公安机关抓捕,使得他与方舟子之间的是非恩怨有了一个明确的了断,但科学打假本身的正义性与必要性问题并未因此而解决。方舟子以前因为科学打假而吃官司并且遭到败诉的情况不止一次发生,今后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中国,倡导和捍卫真正的科学,辩清非科学、打击伪科学的道路坎坷而漫长,打假斗士往往陷于被重重包围、孤军奋战的境地,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虽然自“五四”以来科学和民主是我们大力追求的目标,但这种追求实际上是不断受挫、成效不大的。我们始终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不论是在“科学、民主”的口号叫得震天响的昨天,还是在把“科技兴国”作为国策的今天。

为什么我们离科学那么远?因为在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中,缺少科学的基因;因为我们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惯于介入科学事务,主观意志压倒科学精神;因为我们的政治家,以及名人、明星缺乏科学素养,没有辨别能力,出于个人爱好和偏听偏信支持非科学的“新生事物”,为不科学的东西流行泛滥推波助澜;因为我们的一些科学家不坚持原则,迎合权力或者大众心理;因为我们在科学上落后,想走捷径,靠“中国特色”迅速赶超。  (T:到底是徐友渔写的!这 5 个分句总结得清晰全面)

即使没有不良动机和利益考虑,即使是出于善意和热情,中国人也经常闹大笑话,把不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不顾一切地推销。在这方面,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可能对杨沫走火入魔地“为小人物打抱不平”事件记忆犹新。杨沫是著名作家,当时又当上全国人大常委,她偶然遇到一位年轻的微生物科研人员刘亚光,听他胡吹自己的创新成就和受科学界正统派打压的动人故事,由于没有科学基本知识,又没有判断力,贸然出来替刘鼓吹,利用自己的声望、地位和社会关系,给党中央主席、人大、科学院负责人写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全然不顾科学界的意见和科研机关的鉴定,一味替自己看中的“小人物”说话,向科学界宣战。她的活动影响了一些高层负责人,不断有批示意见,科研机关一再为已经证明不成立的“科学发现”做鉴定,浪费了极大的资源。但是,假的毕竟说不成真的,不论有多少领导、权威和外国人的支持,刘亚光的“科研成果”还是得不到实验验证。他在杨沫的大力帮助下出走美国,但他们两人的美梦——— 在国外成功,再回来扬眉吐气———并没有实现。杨沫的儿子,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老鬼对此有客观的态度和清醒的认识,他断定刘是骗子,在《母亲杨沫》一书中说:“如果离开了实验验证和具体专业的科学家的分析,那么中央领导人的支持,报刊的宣传,外国人的感兴趣,都不足以作为科研成果鉴定的依据。”

人们同样记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美籍华裔生物学家牛满江的生物遗传理论在中国红透了半边天,但很快就无疾而终。他之所以能在中国招摇撞骗,有两个原因,一是投合了左的意识形态,其“发现”的哲学意义与西方科学理论的哲学含义正相对立,二是满足了证明“文革”正确,结出重大科研果实这种宣传需要。当然,这不是为了政治需要糟蹋科学的最典型事例,更著名的例子是,某科学泰斗在“大跃进”年代用科学理论证明,说粮食亩产几十万斤是有根据的。

在瓦解科学的权威和作用方面,某些身在科学界的学者的言论起到了特殊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从西方传到中国,某些科学哲学和科技史专业人员皈依“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持质疑、批判、消解的态度,企图以所谓“人文”代替科学,以“怎么都行”的所谓多元论代替他们所谓的“科学一元论”或“科学的独尊、霸权”,抹消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老一代科学工作者对他们很是气愤又无可奈何,称他们的“科学中心”是“反科学中心”。

人们肯定还记得“文革”结束后“新时期”开始时的一件大事。著名报告文学家徐迟发表《哥德巴赫猜想》,颂扬数学家陈景润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研究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事迹。这篇传遍神州、洛阳纸贵的文章对于中国恢复科学的地位、威望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某些局限,也有一定的误导。该文称,“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个说法是简洁明快的,但也是简单幼稚的,给科学涂上了文学的浪漫油彩。此文使人认为,科学研究就是关在小房间里冥思苦想,科学家与古代皓首穷经的书生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理解,徐迟不懂,数学固然被列为自然科学,但它是其中特殊的一种,它是关于形式推理的科学,而不是面对世界的经验科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重视经验,不重视理论的经验验证,这是整个民族都需要补上的一课。

没有经历过启蒙洗礼和理性时代的中国人,不但需要在物质经济上奋起直追,而且需要在精神文化方面自我革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0-10-18 16: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陈一文还真是...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陈一文还真是方舟子的天敌哦,生来就是吃定方舟子的一位。

陈顾问义正言辞的“中国人民”吓得人肝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0-10-18 20: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哈哈,中国北方95%转基因棉,这些棉农是...

哈哈,中国北方95%转基因棉,这些棉农是否见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8 16: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