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秋爸爸发表</b>。
关于DTT和ABA
我针对孩子的干预学习ABA,从窄义的角度上,多是仅指DTT,一对一的课堂回合教学。我们知道ABA是一门广义上对人类行为规律分析和干预的“大”科学,从这次会议上就可以看出,ABA应用非常广泛,许多MBA的课程中都可能要学习其理论,应用于商业管理。而DTT只不过是ABA“大”科学具体应用在发育障碍孩子的干预上,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的一套操作技术。我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对ABA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尽管一开始上学习班时六院的郭大夫就一再告诉我们这一点,也强调日常生活中训练时,利用ABA理论进行“随即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常常听到各位老师说的,把ABA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灵活”“及时”地对孩子施用。这一点,通过这次会议我理解的更深了。因为,会议很多内容不局限于DTT,还介绍了诸如体育课训练,游戏活动等等的教学经验。
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下规范的DTT操作的重要性,因为不规范的DTT不仅对教学不利,也常常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ABA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比如枯燥、刻板的印象),既然许多机构和家长在使用DTT,并以之强调自己在用ABA干预。仅仅靠DTT是肯定不行的,不面向日常生活的训练最终不灵。但是,如果对这个从已有的大量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操作的入门技术,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而过多地或者急于强调自己的“灵活处理”方式,这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也有问题。如同学习驾驶,标准规范的操作是最实用最有保障的,尽管是在教练场学习的,尽管最终要开上实际道路,但如果都不能保证自己正确掌握规范的驾驶技术,或者常常出错,就急于采用高技巧的花样操作,那出偏差的可能性就大。不要羡慕模仿老司机的随心所欲,新手就是新手,老司机是多年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支撑应付意外出现的情况。当然我还是很认同郭延庆在ABA家长培训班上说的话:ABA有效的但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在哪里?在家长的实际经验中。
我也是从一点不懂ABA和DTT,到开始学习理论,实践操作时错误多多,以至怀疑其有效性,到后来逐渐入门,现在也仅仅是入门的水平,也依然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这里举一个非常常见的DTT错误,下指令后孩子注意力转移了,或者没有反应,就反复发指令,甚至嗓门语气都变了。(正确:通常就发一遍指令)。这不仅在DTT中会出现,在日常其他时候也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操作,这一偏差可能导致孩子对指令越来越不敏感了。在学习DTT时矫正规范了我这个操作后,在日常干预中,也就能有意识地够减少犯这种错误的机会了。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秋爸爸非常有见地,我也是常犯同样的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