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 1、共同调控的目的是同时...
1、共同调控的目的是同时带出感同身受和动机,ASD的孩子是这两项都弱。
沟通的静态能力,比如模仿、视觉空间记忆、程序性记忆、专注、能看到人的动作、能听的指令、耐受性好等等;
沟通的动态能力, 包括孩子对世界的参考点以物为主还是以人为主?孩子与人互动的动机是物还是人?孩子对人的行为反应是思考后的产物还是直觉式的反射?
2、感受大于逻辑过程
在人际互动中, 让孩子的感受优先于让孩子思考因果的过程。
妈妈等孩子开门的时间比较长, 然后妈妈的各种可能反应; 有反应会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告诉孩子:等你过来开门时间太长了,妈妈不高兴了。
建议是:不要把原因和结果这个思维过程说给孩子。 否则一定是孩子会在脑子里过一遍这句话,而不是去感受妈妈不高兴,然后自己去想。
在此时此刻,普通孩子一定是要先感受到妈妈的感受,然后自己去想去判断。对人的感受接收需要优先于逻辑思维。一瞬间的事情。
感觉孩子对于这种说出来的原因和结果一定会干扰他的感受处理。
说起我们以前对于自己被碰疼的情况处理,比较失当; 当我们被碰疼时,孩子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会皱紧眉头,假装很疼得样子,摸着被撞的地方。
最初孩子的反应是惊讶的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会和他说:我被碰到了,很疼,帮我揉揉;他就找到了应对方式,帮我们揉揉,而不是去感受我们的感受。我现在觉得理想的反应是我们表现出很疼得样子,他会注意到我们;他作出自己的判断,或者询问我们。感觉这个时候他的出发点是人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