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三组家长公开课时间:2013年0...
三组家长公开课
时间:2013年08月10日 周六
地点:二楼球技室
培训老师:张艳 范明凤 张兵 李国香
家长:三(2) ZZC妈妈
课题:
一、 视觉追视(从套杯下找薯片吃)
二、 六张卡片排序
三、 信息交换
孩子情况:
孩子是个比较聪明,学习知识比较快的孩子。
但是兴趣比较狭隘,仅仅喜欢几种东西。
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
简单说明:
这位妈妈为了上公开课,已经紧张好几天了,也请教了很多老家长,并且认真的准备了很多内容。为避免自己紧张的忘记流程,她以笔记的方式把上课的流程及内容都列了出来放在旁边,以此来提示自己。
开课时,孩子不配合。妈妈让孩子跟随,快速的做一步连续性模仿,孩子立刻集中注意,做的很好,然后妈妈奖励ipad,但是收走之后,孩子又哭闹,妈妈只好又做了一个一步连续指令,把孩子注意力抓回来之后,立刻开始上课。
一、 视觉追视(从套杯下找薯片吃)
(1)两个相同的套杯,让孩子看见薯片放到套杯下面,然后两手抓握套杯不动,多次快速互换位置,孩子找薯片吃。
(2)又做了一次相同的,孩子注意力很集中,找的很开心。
(3)三个套杯,这次双手多次交换并移动套杯,孩子看得非常认真,轻松的找到了薯片。
(妈妈换杯子的速度非常快,旁边听课的老师都找错了。妈妈说自己也忘记了在那个杯子下面有薯片,但是孩子能找到。)
二、六张卡片排序
(1)小朋友做面包的故事 妈妈提示孩子排列并讲述 奖励玩ipad
(2)小哥哥做饼的故事 妈妈不停的提示下,孩子排序并讲述故事 奖励玩ipad
做完后妈妈和孩子互动,玩小手爬,孩子很喜欢。
三、信息交换:
妈妈先让孩子选择强化物,薯片还是饼干,孩子选好要的薯片。
妈妈:我有老鼠 老鼠是白色的 老鼠吱吱叫
孩子:我有青蛙 青蛙是绿色的 青蛙呱呱叫
妈妈:我有葡萄 葡萄是紫色的 葡萄是小小的
孩子:我有西红柿 西红柿是红色的 西红柿是~孩子不太明白,妈妈手势辅助
比划大大的,孩子说出来
妈妈:我有西瓜 西瓜是绿色的 西瓜是水果类的
孩子:我有胡萝卜 胡萝卜是橙色的 孩子烦了,走神,没说出来。
妈妈等了一会,最后提示胡萝卜是蔬菜类的,孩子接词说了一遍,这时妈妈让孩子做了几个指令,回来又说了一次,孩子自己说对了。但已经开始有情绪、不配合了。
在上面一些镜像对话中,大部分的回答中都是妈妈不停得催促和提示孩子才能够完成的。
接下来的假想游戏,做了一点,孩子开始闹情绪,妈妈无法控制孩子的情绪是孩子配合完成任务,只好停在这里。
家长点评:
三(1)组 cgd妈妈点评,(cgd妈妈是本月刚入以琳的家长,刚刚接触自闭症干预课程):
1、感谢zc妈用心、用情、用力的呈现本节课,课程流程设置严密,环环相扣。
2、环节1孩子注意力集中,模仿速度快。
3、环节2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孩子容易接受,准确掌握指令,强化物应用巧妙。
4、由于个人情绪紧张影响发挥的缘故,环节3和环节4显得生硬不自然,孩子是被动接受,而不是参与其中的排序故事,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排序,没有真正的理解故事的本质是什么;
5、游戏环节过度不自然,像是特意安排的一个环节,孩子机械性的服从并参与,娱乐性不强。
Gd妈妈补充说,一家之谈,还希望老师及专家批评指正。因为我是一个刚到以琳的妈妈,刚刚接触自闭症,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特教知识非常匮乏,以后要多多参与以琳的活动及学习,让孩子成长进步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充实学习,减少在星星孩子成长过程的弯路,这次课程,我更多的是从家长身上学习到了一种精神,感谢以琳、感谢世间给予我所有的一切。
同组家长月月妈妈点评:非常肯定梓城妈妈的努力,同组的家长都知道她为了上好公开课,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上课的一些方法很也值得大家学习。像通过模仿、指令来抓回孩子的注意力;在进行课题时,减少提示,给孩子时间思考,做得都很好。
但是等待的时间确实不好把握,有时时间太长,孩子都走神了。
总结:
1、Zc妈妈很努力的学习,并且非常认真的备课,这是特别值得大家学习的!
2、但要提醒妈妈的是,在给孩子设置课题的整体思路上,有点偏。
3、孩子能力发展的极其不平衡,视觉观察能力已经超出成人。如妈妈杯子下放薯片的例子,妈妈来回快速的换三个杯子,以至于大人都找不到,但是孩子能准确的找到。孩子的视觉能力已经超出大人。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这些项目。
4、六张卡片排序,孩子能够在妈妈的提醒和催促下去完成,并且在提示下能够讲述六张卡片的内容。但是家长和老师很容易看出,这些卡片,孩子背过的可能性比较大。不是真正的理解,更无法独立的根据卡片的内容去完成一个任务。根据孩子的表现,孩子无法独立的去完成哪怕是简单的三张排序卡片。如“刷牙的卡片,能够根据图片的排列顺序,独立的排完,并根据图片内容完成整个刷牙过程。”
5、妈妈要做的一个情景的假想游戏,难度偏大,不太适合孩子,以至于课堂无法进行下去。
6、妈妈在设置课题时,不断的去追求课题的难度,不断的去加深一些单一课题的深度,而不是去根据孩子最缺乏的能力设置最适合孩子的课题。
7、我们需要做的是“带着孩子走出山洞”,而不是把孩子练成”山洞里的巨人”。课题设置方面,一定要找准方向,已经跟组长和个训老师沟通,希望老师们能够跟进。
最后, 祝福可爱的孩子们,也祝福我们努力的家长们,期盼我们共同的努力,让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
也欢迎大家能跟我们一起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