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459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 给最近迷上李安导演的朋友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1 10:0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最近迷上李安导演的朋友们。。。

2012-12-10 10:01:10

最近随着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热卖,导演李安再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这位看起来温文儒雅,柔和谦卑的低调导演,不仅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挑战和超越了自己,而且他的作品还引领了世界电影的潮流(超越3D电影的刻板印象,创下新的里程碑),让好莱坞众多导演望尘莫及。


或许有人会好奇,这位叱咤世界影坛的华人(至今他仍旧是手持中华民国护照)导演,他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的呢?


几年前,当李安因他的的作品[卧虎藏龙]轰动影坛时,有这样一篇故事题材的文章,也跃入了人们的眼帘。


岁月如梭,今天我再将这篇介绍李安的文章转登于此,与所有喜爱李安的粉丝们共享。


ZT:
李安与他的妻子的故事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湾,祖籍江西。 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家教十分严格。 1973年,李安考取了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 在国立艺专里,李安对演戏和电影制作越来越有兴趣,还曾获得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演员奖。
1975年,他毕业後前往美国留学,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获戏剧学士学位。
1978年,在一次留学生的聚会上,李安遇见了台湾留学生林惠嘉。初次见面,李安就被性格开朗的林惠嘉深深吸引了。 这次聚会之後,他主动约林惠嘉看球赛,对性格腼腆安静的李安也颇有好感的林惠嘉很爽快地答应了。


林惠嘉从小就非常聪明,台大毕业後以优异的成绩考到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跟林惠嘉在一起,李安就像找到知音一般,总有说不完的话。 认识两年之後,李安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每个礼拜他都要打很长时间的电话给林惠嘉,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他说,林惠嘉是自己最佳的倾听者,她虽然没有女性特有的娇媚,但声音有一股神奇的抚慰人的力量。 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听到林惠嘉的声音,所有的烦恼立刻烟消云散。


恋爱5年之後,李安和林惠嘉在纽约举行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婚礼。 他们的婚姻得到了双方父母的支持和祝福。 李安说,他拍的电影《喜宴》 里的很多情景都是他当时结婚实况的翻版。


婚後两人分隔两地,聚少离多。 李安在纽约大学念电影系,林惠嘉在伊利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可是两人的感情非常好,李安每次临走前总是会做好一冰箱丰盛的食物留给妻子,口袋里也总是随身携带著妻子的照片。 李安的温厚,搭配妻子林惠嘉的能干,他的感性遇上了她的理性,就好像一座天平,为这个家找到了一个最适合的平衡点。


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李安就显示出了他导演方面的非凡才华。1984年,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了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并取得电影硕士学位。


毕业後,李安留在美国试图开拓自己的电影事业。 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想在美国电影界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


最初有一家经纪人公司看中了李安的才华,答应做他的经理人,但李安一直没有适合美国人的剧本,经理人也只是空谈。 然後,李安在美国开始了长达 6年的等待。那段时间,李安失业在家,主要靠身为药物研究员的妻子在外工作,养家糊口。 李安每天在家除了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以外,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家里收拾得乾乾净净。 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後,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


『英勇的猎人妈妈带著猎物回家』 这常常令林惠嘉觉得很温馨很感动。


面对丈夫的失业,林惠嘉也曾有过伤心绝望的时候。 有一阵子她忙於上班接送孩子,由於家中只有一部车,李安常常一个人从租的住处走一个小时去打网球,打完球後再走一个小时回家,她看在眼里,心想自己真的要与这样的人过一辈子吗? 然後她打越洋电话向妈妈诉苦,妈妈听了很心疼,在电话中对女儿说∶ 『实在不行,你就离了吧。』 可是放下电话後,林惠嘉就忍不住嚎啕大哭,不断谴责自己∶ 【我怎麽变成这样的女人。】


夫妻本应该互相支持的,比起丈夫所受的苦,她觉得自己所做的根本算不了什麽。 这次之後,她就再也没有这样抱怨的念头出现。 许多亲戚朋友看不过去,就对林惠嘉说∶


『为什麽李安不去打工?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不都为了现实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吗?』 看见妻子肩上的负担那麽重,李安觉得过意不去,就偷偷地开始学电脑,那个时候会电脑比较容易找工作。 可没过多久,这件事就被林惠嘉发现了,她很生气地说∶ 『学电脑的人那麽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在妻子的坚决反对下,李安只好打消了出去找工作的念头。


林惠嘉知道李安真的只会拍电影,别的事物不会也不感兴趣。她对丈夫的才气十分肯定,她相信丈夫一定会成功的。 在此期间,大儿子李涵、小儿子李淳相继出世。林惠嘉个性非常独立,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大儿子出生时,林惠嘉半夜感觉羊水破了,於是自己开著快没油的汽车到医院生孩子,当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或亲友时,她说不用了,医护人员还以为她是弃妇。 李安直到第二天搭飞机回到伊里诺,这才知道自己已经做爸爸了。 二儿子出生时林惠嘉又赶丈夫走∶『你放心地去办你的事吧,我一个人能行。而且你又不能帮忙,又不能帮我生!』


那些年里,林惠嘉对李安最大的帮助就是“不理他”,让他去沉淀、去成长。 她认为一个人要清楚自己的方向,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李安清楚自己只喜欢电影也只会拍电影,他就应当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到底。 当年她决定嫁给李安时,她清楚电影是李安惟一的选择与爱,所以无论好的坏的她都必须接受。


生活中,林惠嘉是家中规矩的建立者,家里凡事她说了算, 只要是妻子的命令,李安绝对服从。 只要李安在家,加上两个儿子,这三个男人每天晚上都抢著跟她说话时,林惠嘉自己也感到困惑,老公和孩子对自己服贴,究竟是她真的懂得“经营”,还是他们本性太好了, 能包容像她这样的太太和妈妈?


多年的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不仅让李安练就了一手做菜的“绝活”,也磨练了他的性情。 1990年之前,李安一直处於怀才不遇的境况,不停地到好莱坞碰运气,但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外人都嘲笑他拍电影的热情是痴人说梦,但妻子林惠嘉始终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他。 他说∶ 『妻子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的独立。她不要求我一定出去工作。她给我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我去发挥、去创作。 要不是碰到我妻子,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电影生涯。』


经过磨练,李安的“中国功夫”终成正果。 1990年,台湾新闻局征选剧本,李安编写了《推手》,结果获得台湾 1990年的政府优秀剧作奖。之後很快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投资、纽约库德玛西恩公司制片开拍了。 这部电影是李安导演生涯的第一部长片,影片上映後好评如潮,获得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所有人都称赞这个突然杀出的青年导演,而李安此时已经 36岁了。


这次的成功,使台湾中影公司对李安更加有信心,决定投拍题材比较敏感的《喜宴》。


影片上映後又获得更大的成功,李安也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 1994年,李安执导了《饮食男女》,成功地完成了他的 “父亲三部曲”。 影片获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名列 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


在接下来的5年中,李安又拍摄了三部纯美国题材的影片∶ 《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 影片再一次大获成功,不仅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而且还在奥斯卡竞争中获得七项提名。


在李安开始一部片接一部片的拍摄,电影事业逐渐攀上高峰的同时,林惠嘉却并没有因此而成“跟班夫人”,反而更投入医学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更尽职地扮演母代父职的角色,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於李安取得的骄人成绩,她觉得这是他在电影这条路上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虽然身为亲密的伴侣,她始终不认为自己在李安拍电影这件事情上扮演过什麽关键的角色,李安的成就自然也应该归属於他本身。


林惠嘉经常被丈夫对电影的执著感动。 1999年暑假,电影刚开拍时她曾经带著两个儿子到大陆探过一次班,当她看到李安当时面临困境身心俱疲时,她心疼得直掉泪。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李安从来不在拍片期间向妻子诉苦,他是个会把许多压力放在心里的人。 不过拍完戏回家的李安,可就非常需要妻子了,跟家人在一起,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功夫不负苦心人。 经过两年的奋斗,李安拍摄的武侠片《卧虎藏龙》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一个曲折动人的悲情故事,赢得了东西方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很难打入的美国市场赢得一亿多美元的票房,取得华语电影绝对空前的骄人成绩。


2001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 李安接过朱丽亚·罗伯兹颁发的最佳导演奖时,幽默地调侃道∶『我的惊喜之情难以形容。我要感谢我强悍的太太,她是《卧虎藏龙》里除了碧眼狐狸之外所有女角的典范┅┅』


2001年的奥斯卡奖项情锺 《卧虎藏龙》。颁奖前,林惠嘉带著全家来到洛杉矶表示对丈夫的支持。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两个儿子说∶『爸爸很幸福,能够娶到像妈妈这样的女人,这是爸爸最成功的地方。』


《卧虎藏龙》终於不负众望,开创了华语电影的纪录,一下子就拿下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音乐、最佳外语片几个奖项,这是过去奥斯卡历史上所没有的。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李安在得奖感言中一再提到妻子∶『我老婆没有女主角俞秀莲漂亮,但有她的坚毅,她也有玉娇龙的离经叛道的个性,因为她有时候会令人吓一跳。』几乎在李安所拍的每部电影中的女主角都有妻子林惠嘉的影子。


之後,李安开始执导耗资1亿5000万美元的电影 《绿巨人》,这是他拍摄的投资最大的影片,又是首次拍摄科幻片。很多事情都要摸索,他的家人都对他完成这部影片给予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帮助。林惠嘉是微生物学家,影片里有关遗传基因生化部分的情节┅┅都是她先帮助丈夫了解後,他再找人写剧本,便於观众看得清楚明白;电影里的人体细胞图片,也是向林惠嘉借来的;电影里有一场绿巨人与怪兽狗对打的戏,怪兽狗的图形是大儿子李涵画的。 因为电影中涉及了深层次的人性探讨,李怕年幼的观众看不懂,於是以小儿子李淳做测试。 李淳看後让老爸放心∶ 『没问题,现在年轻人很早熟。』


果然2003年6月20日,《绿巨人 上映一周之间便征服了美国影迷,夺得全美票房冠军。


丈夫出名後,林惠嘉则对於别人称她为导演夫人或李太太感到不习,要求别人直接叫她的名字或称她为李妈妈。她虽然认为拍电影很辛苦,电影人很需要家庭力量的支援,但她更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性,认为李安成名与否对她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她说∶『李安还不是导演的时候,我就是我,李安当导演以後,我还是林惠嘉。』


从当年默默无闻到今天全球最著名的华裔导演,李安在生活态度上同样没有任何改变。


以李安今日的成就与地位,外面诱惑那麽多,有很多人担心他的纯朴能维持多久? 林惠嘉笑著说∶『李安是很善良的人,而人的本质不容易改变,我一向的原则是只要我们自己能做的,绝不麻烦或增添他人负担,再说【恶婆娘】如我,随时耳提面命,李安大概还不会那麽容易被宠坏吧!』


在妻子眼里,声名显赫的大导演李安永远是一个听话的好丈夫。当年李安获得第一个金熊奖时兴奋地从柏林给妻子打电话,谁知林惠嘉为从睡梦中被吵醒感觉很不爽,怪他小题大做。 『她就是这麽酷,这麽多年来,这些外在的东西对她好像没有半点影响。』


成名後,李安只要有时间照样会在家下厨房给家人做饭吃。拿了奥斯卡小金人後,有一次李安和妻子到华人区买菜,有位台湾来的女人对林惠嘉说∶『你命真好,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买菜!』 不料当即遭到林惠嘉的抢白∶『你有没有搞错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来买菜的。』


现在李安去外面拍片,回到纽约的时候,无论多早多晚,即使公司安排车子接送,林惠嘉都尽可能自己开车去接丈夫,因为这段时间对他们很重要。 在车上,大导演还像个孩子般忙不迭地、絮絮叨叨地对老婆述说外面的一切。 然後,听老婆的赞美,也听老婆的教诲。他说,以前穷困时,靠老婆养,现在当导演,在外头耀武扬威,回家做收心操,像是煮煮菜,『求』老婆骂一骂。 被老婆修理一下,也好收收心,算是平衡一下。


2001年,《卧虎藏龙》没有得到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时,有记者问李安的感想,李安幽默地说∶『很想快点回家被老婆骂一骂。』


李安名满天下後,美国华裔社区的男女老少请林惠嘉主讲∶【牵手与推手 --- 谈家庭沟通和简易人生。】 林惠嘉穿著一身普通的裤装,不染头发、不施脂粉,浑身上下透著一种真实的本色。 她首先介绍自己是个“只有李安能够忍耐”的妻子,然後回忆起夫妻俩,在李安 6年时间与幸运女神无缘的日子里不慕财富的共识。 低调的她表示,作为李安的妻子,她和普通观众一样绝不去干涉他的创作,但自信虽然不常看见丈夫,却非常了解他在想什麽。


在谈及家庭沟通时,她认为相互之间的信任、宽容、耐心和避免斤斤计较。感恩过去┅ 把握当下┅创造未来┅





2#
发表于 2012-12-11 16:47:21 | 只看该作者

re:这样的搭配真好。对于感情细腻的艺术家来说...

这样的搭配真好。对于感情细腻的艺术家来说,能够“不理他”是对他的爱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2-14 08:06:33 | 只看该作者

re:加里波第的日记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P...

加里波第的日记
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Pi的三个故事
2012-12-03 14:55:43

在谈论少年Pi这部电影之前,需要预设若干个前提。这些前提就像是数学里的那几条公理,一切演绎,一切推理皆由此而来。如果我们不能在起点达成共识,那么只会分道扬镳,越行越远。

第一。少年Pi的小说属于扬马特尔,少年Pi的电影属于李安。李安的电影基于原著,但又不尽相同。他保留了故事框架,进行了改动增删,使之混杂入了李氏基因,从而变成另外一样东西。因此,我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会彻底抛开原著的干扰——不涉及原著情节,不涉及原作者用意,不比较两版之间的差异,总之就当是我们从来不知道这部电影还有原著——只专注于导演在银幕上给我们摆出来的东西。

第二。成年Pi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寓言性质的故事,里面的隐喻表现手法克制而简洁,彼此的映射关系十分明显。李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赋予了扬马特尔的故事框架一个“李安”灵魂。我们只有承认李安在这些细节上的处理是刻意的,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计,每句台词都有它的功能和指向,才能拼凑出他试图表达的意义。否认了这一点,就成了聆听云天明童话的三体人,听到的只是一个纯净、美好的故事。

第三。我一向认为,影评是一件主观的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观感,他们都没错,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不存在客观影评这种东西,自然也就不存在对错。对写影评的人来说,他唯一的责任,就是承认他的评价只是个人体验,不是妄议别人对错的客观真理。所以这篇东西,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它不涉及微言大义,不谈主题外延,只就电影本身的线索做一些分析。或许对,或许错,或许过度解读,或许牵强附会。如果得到大家的认同,我深感荣幸;如果你的意见与我大相径庭,那说明这部电影存在多重解读,更显出它的神秘魅力。

闲话少说,让我们从那次晚餐说起。

电影一开始,同时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Pi和他的父亲母亲在晚餐时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非常重要,它是整个电影主题的第一次预演。

少年Pi的父亲说:“如果你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等于什么都没信。与其如此,不如选择相信理性,相信科学……我宁可你经过深思熟虑否认我,也不要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凭记忆写出,只是复述其大意,以下同。)

而母亲则说:“科学解决外在的问题,而不是内在的。”实际上是在暗示理性和信仰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前者解决现实问题,后者解决心灵问题——要注意,母亲这句话,实际上成为了Pi后来一切行动的心理渊薮。

电影里提及了两人的背景:父亲被现代医学救了一条性命,所以他相信科学,代表着理性;母亲倾向于宗教,代表着信仰。电影里还特意强调,母亲舍弃家庭跟随父亲,信仰是她与过去唯一的联系。

父亲和母亲的说法不同,少年Pi面临着抉择。要理性还是要信仰,这是一个精神领域的经典困境,少年Pi最终做出的选择是:“我决定去受洗。”也就是说,他选择了后者,也就意味着他认同了母亲的话,

但信仰需要的是虔诚,Pi并非一个虔诚者,他是个泛神论者。成年Pi的一番论述表明,他需要的是一种超自然的、至高无上的力量作为信仰依靠。至于无论是上帝、安拉还是毗湿奴,并不重要。可以这么说,他的意识里,信仰的是信仰本身,而不是某种特定的神明。

对虔诚者,他选择信仰是去解决问题。而Pi这样的人,他选择信仰,只是为了逃避问题。信仰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具体膜拜的对象,而是一个寄托,一个可以逃遁的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Pi要讲两个故事。

两个故事的真假一直存在争论。可在我看来,第一个故事毋庸置疑是编造出来的。李安很狡猾,他从不公开谈论故事的真假,他知道保持一部电影的魅力就是让观众无限地争论下去。可他在电影里的安排,却表明了自己内心的态度。

一个幻想故事,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必须符合现实。第一个故事里有食人岛,这是一座深海中的热带密林,中间生存着无数沙漠中才有的狐獴。沙漠和大海,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象。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李安为什么不设置一个长满棕榈树爬满老鼠的正常海岛,使之看起来更加合理呢?可李安非但没这么做,反而煞费苦心地挑选了距离合理性最远的沙漠狐獴,这是刻意放大不合理,以此来暗示第一个故事的虚幻性,告诉所有观众,这只是幻觉,这只是想象。我们都希望第一个是真实,但没法说第一个就是真实的。

这有点像我们平时开玩笑。比如我调侃一个姑娘说:“你真漂亮我特喜欢你。”这句话有可能会被当成玩笑,也有可能会被当真。为了避免被当真的风险,我会故意夸大这句话“你比林志玲还漂亮我天天想着你连肉都不愿意吃了。”不合理的部分被无限放大,听的人自然明白这只是个玩笑。

所以,第一个故事是Pi所幻想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是真实的,是理性的。可Pi无法解决第二个残酷故事给自己内心带来的煎熬,他只能逃遁到第一个故事里去,把周围的遇难者幻化为各种动物,才能让自己平静——正如母亲晚餐时所说,理性解决外在的,信仰解决内在的。他那一句“我决定去受洗”,实际上就是自己决定逃遁的预言。

李安在这部电影里,有两种方式来引导观众巧妙地觉察到隐喻存在。一是预演。每一次大的行动之前,都会有一次小的行动作为预演;二是让本体和喻体反复出现,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然后通过构建喻体之间的关系,来揭示本体的命运。

晚餐谈话,无疑就是Pi讲述两个故事的动机预演;而基督教牧师对Pi说的那句:“you must be thirsty。”和父亲说“从它眼中反映出来的,是你自己的投影”,则是李安在不断在我们脑海里建立起Pi和老虎之间的本喻关系。

有人说老虎代表了恐惧,我觉得应该更进一步,代表的是Pi的本能情感。在第一个故事里,Pi把自己一分为二,自己代表着人性或理性,老虎是剥除了理性的原始本能——本能地发怒,本能地恐惧,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最粗粝的欲望。

换句话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影。Pi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只得一分为二,变成人与虎的奇幻漂流。这在许多影评里都有提及。

可是,不要忘了,我们否定第一个故事真实性,理由是它存在着不合理,而且李安保留了“不合理”的标签,以此提醒观众故事的虚幻。

但第二个故事,就真的合乎情理了么?

回想一下第二个故事的过程:Pi、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Pi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Pi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在这个故事里,各种元素和第一个故事完美对应,母亲=猩猩,厨师=鬣狗,水手=斑马,老虎=Pi的本能,看似完美无缺,合乎情理,连最理性的保险公司都快要认同,但其中却存在着两个破绽。

第一个破绽,是香蕉。

当Pi讲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说猩猩坐着漂浮的香蕉而来。保险调查员立刻指出,香蕉不会漂浮。当Pi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对这个细节居然没有修改,仍旧坚持说妈妈坐着漂浮的香蕉前来。
香蕉在现实里能否漂浮,并不重要。在电影的世界里,保险调查员指出香蕉不能漂浮,这代表了一种常识,它的功能是用来牵出Pi讲的故事里反常识的地方,内在逻辑是自洽的。

第二个破绽,是妈妈的死。

厨师是一个对食物很执着的人,他会吃老鼠,会把水手杀掉用肉做鱼饵。对他来说,每一块肉都是极其宝贵的。可是妈妈死后,厨子没吃掉她,扔到了海里喂了鲨鱼——这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厨师已经吃过了水手,对他来说,最大的心理障碍已经消除,没理由会做这种浪费行为。

第二个故事本身已经非常圆满,却多了这两个颇为醒目的蛇足。实际上,它们也是刻意被保留下来的标签,用来提醒观众——第二个故事也并非真实——至少隐瞒了一部分真实。

这两个破绽,都与母亲有关。毫无疑问,第二个故事隐瞒的真实,就是母亲的下落,

前面我说过了,李安喜欢用各种比喻反复强化本喻关系。少年Pi和老虎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对,但还有一对本喻很容易被忽略。

母亲与莲花。

莲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此之前已经有两次显著暗示。一次是在开头,母亲在地板上用粉笔画莲花给Pi和拉维看。一次是电影中段,Pi俯瞰海底,先是鱼形成莲花,然后又变成母亲的容貌(这里Pi父和拉维的脸都没出现,指向特别明显),最后叠加到了沉船。所以准确地说,莲花代表的是Pi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与此同时,李安还特意安排了阿南蒂给Pi讲解舞蹈,引出一个关于莲花的重要比喻:林中莲花。

在Pi问阿南蒂林中莲花是什么意思时,她没有回答。直到我们进入整个电影最关键的一段情节:食人岛,才恍然大悟。

Pi在夜晚的林中摘下一朵莲花,打开以后,里面是一颗人牙。于是“林中莲花”这个比喻和指向,在这里得以完成。

我们知道,第一个故事是Pi的幻想。那么他在岛上的动作,肯定是对各种现实发生的投射。莲花是Pi对母亲的思念;莲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亲的遗骸,也即死亡。而母亲的躯体,实际上就是整个食人岛。

岛是母亲,而岛下涌起的酸潮,则是母亲的下场。

酸潮是一个意义异常清晰也异常恐怖的比喻。如果想表达母亲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种办法,最简单的比如说潮水慢慢淹没岛屿,代表母亲的溺水;或者鲨鱼啃噬小岛的根茎,代表葬身鲨腹,等等……可李安选择的是一个非比寻常,几乎和海洋没有一点关系的比喻:酸。

这个酸,自然就是人的胃酸。酸潮扑上小岛,这个意象表明母亲是被吃掉的,被胃酸所消化,所以遗骸的代表物是牙齿。

Pi在岛上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了狐獴,这是食母的暗喻。有一种说法认为,根茎和狐獴代表尸体的肌肉纤维和蛆虫,代表了吃人,这两个比喻在电影里找不到可参照的点。李安如果要设一个比喻,一定不会只设一次,一定会重复多次,或者找另外一个参照点,所以这个猜想是否成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细致,有待商榷。但食母是确凿无疑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食母之前已经预演过一次。

Pi是个素食主义者,他第一次抓到一条大鱼,一边大哭一边用锤子把它砸死。砸死以后,Pi跪倒在筏子上,哭着对鱼的尸体说:“毗湿奴,谢谢你化身为鱼来救我。”他这么做,是因为自己面临着饥馑危机,理性告诉他只能吃鱼渡日,为了能够达成心灵妥协,Pi必须在信仰里找了一个借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关于道德的教义太过鲜明,没办法利用,于是Pi只能选择毗湿奴作为理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Pi的宗教观。

于是,鱼成了毗湿奴的化身,Pi有了一个可接受的理由,内心回归平静。

这次吃鱼事件非常重要,承前启后。

往前看,它与晚餐谈话相对照。父亲在晚餐时说了句话:“今天的羊肉很美味,可惜你们享受不了。”说明父亲是家里唯一一个肉食者,他代表着理性,理性是要吃肉的。母亲则告诉Pi,理性可以解决外在,信仰可以解决内在。这一点是食鱼事件里也得到体现,Pi理性地杀鱼吃肉,然后用信仰给自己内心找了个避难所,一个借口。这个很变通甚至有点狡猾的举动,与Pi在餐桌上轻松地说“我决定去受洗”的精神是一脉相承。

往后看,母亲就是鱼。鱼是毗湿奴所化,那么母亲也一定是毗湿奴Pi来的。Pi吃鱼是因为这是毗湿奴的化身,Pi吃母亲也是因为她是毗湿奴的化身。一个化成鱼,一个化成了海盗。食鱼事件就是食母事件的预演。

宗教变成了Pi的心灵庇护所,他给自己构筑了一个坚固的壳。对Pi来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太过清晰,对善恶的道德评判太过清晰,他唯一能选择的——同时也恰好是她母亲所信仰的——只有印度教。只有毗湿奴的神话特性,才能为Pi食母构造出一个合理的借口。

李安唯恐观众还搞不清楚这个比喻,还特意给出一个岛的轮廓特写。有人说这是毗湿奴的侧影,有人说这是一个女人,都没错。这个轮廓本来就兼具了母亲与毗湿奴两种特性。莲花是毗湿奴的象征,而母亲信仰的是印度教,毗湿奴的神话就是她讲给小Pi听的。从这个特写镜头,母亲-莲花-毗湿奴这三个元素的连接,得到了一次明白无误的强化。

这就是为什么岛的轮廓既像毗湿奴,又像是母亲,Pi为了给自己的食母寻找了个宗教理由,早视它们为一体了。

在这之前,Pi应该已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在幻想层面,鬣狗杀死了猩猩,老虎杀死了鬣狗,但很快鬣狗、斑马和猩猩的尸体全都消失了,全都被老虎吃掉了。投射到现实层面,厨师杀了母亲,Pi杀了厨师。然后面临饥馑的Pi吃掉了水手的剩余部分和厨师,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母亲的尸体。

食人是一回事,食自己的母亲又是另外一回事。Pi在吃水手和厨师时还能保持正常——食鱼事件里,Pi杀死了鱼自己却没吃,而是喂了老虎,表明他把吃人归咎为自己的兽性,自己的人性还保持着清醒——但面对自己母亲,他内心的惊慌和挣扎可想而知。

在登岛之前,故事一里有一场惊天动力的大风暴,老虎在瑟瑟发抖,Pi在呼天抢地。开始时Pi还呼叫着神明,但很快就放弃了。这说明他的人性和兽性同时遭遇大了现实中的大挫折,这挫折可能是真正的风暴,也可能是其他灾难,总之造成的结果是食物匮乏至极,陷入极度的饥饿。唯一的食物,只有母亲。

吃了,自己心理绝对无法接受;不吃,一定会饿死。

可这场危机太过强烈,于是Pi的人性和兽性不得不暂时达成统一,或者说妥协,把母亲当成毗湿奴的化身,重演吃鱼时的故事,并且构造出一个毗湿奴食人岛的幻象。正如电影开头讲述的,到了夜晚,我们都生活在毗湿奴的梦里。

然后,在幻想层面,人与虎同时登岛,Pi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了狐獴。不知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当Pi告别阿南蒂的时候,阿南蒂给他手腕系了绳子,代表了与最爱之人的告别。再回想起Pi一登岛便在岛上系了一段绳子,便会豁然开朗。Pi是在告别,与母亲告别,因为他即将要吃掉她。

到了夜晚,酸潮涌动,莲花里只残存一颗牙齿。等到Pi夜晚打开莲花看到人牙时,林中莲花的暗喻发挥了作用,他的理性之火终于觉醒,意识到自己做下的极恐怖的事。

Pi自己说担心被食人岛吞噬,才决定离开,实际上担心的是食母这件事吞噬掉他的精神,让他疯掉,乃至死亡。所以他选择了逃离这个岛,也就选择了忘记。这同样也在阿南蒂的情节里得到了呼应:“我记得那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但是却忘记了是如何告别的。”

结果Pi把这件事彻底忘掉了。他给保险员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只讲到自己暗示吃了厨师,就停止了。他不是刻意隐瞒,而是自己也忘了,唯一残留的记忆,只有他自己编造出来保留在第一个故事里的食人岛。

阿南蒂的情节在整个电影里地位独特。如果把她的戏单独抽出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这段情节跟后面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女人也再没出现过。但李安从来不做无用功,他加入阿南蒂的戏,正是为了给后面食人岛的一系列活动建立比喻的对照系。

系绳子、忘记告别、林中莲花,这些都是食人岛中的重要暗喻,同时又与阿南蒂的故事要素全部照合。没有阿南蒂的故事,食人岛的行为就会让观众觉得不知所云。没有食人岛,阿南蒂则变得毫无意义。两者实际上是一个彼此呼应的隐喻体系的两端。

这就是充斥于细节中的各式隐喻所构筑出的第三个,也是真正的故事。

李安把第一个故事描绘的极为精美,对第二个故事却吝啬到一个镜头都没有,对第三个故事甚至只肯用隐喻来承载。他把现实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内,又在现实里放入残酷夹心,递给大家。作家和保险公司相信了第一个故事,Pi本人相信的是第二个,为了强化自己的信念,他甚至还多信了一个犹太教。至于观众愿意剥开几层糖纸,则取决于他们自己。

李安用这种极度不均衡的手法,把选择权出让给观众。他打开了许多条路,每一条都没有设置终点。《盗梦空间》里,陀螺是旋转还是倒下,主角究竟是在梦里还是现实,观众可以予以猜测解读,也可以随时出戏,起身走人,归根到底这是主角自己的问题,观众们是无关的客观者。但观众们在看少年Pi的时候,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我究竟该相信哪一个故事。这个选择权不再取决于故事的解读,而是取决于观众的内心。宗教者从中看到信仰的力量,无神论者从中看到对宗教的否定与稀释,心灵纯净者与疲惫于现实都市的人倾向于相信第一个故事,而内心黑暗的悲观主义者,则对背后隐藏的真相不寒而栗。

当李安在采访时被问起关于第二个故事,他的回答避重就轻,说故事拍完就交给观众了,这是个聪明的做法,他放弃了最权威的导演阐释权,让观众保持争论。莫衷一是是电影保持长久魅力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不必奢望从他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心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2-16 06:38:10 | 只看该作者

re:张雁的冷峻直指真相的核心。

张雁的冷峻直指真相的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16 09:11:59 | 只看该作者

re:看到Pi在老虎驯服时给鱼吃我就笑了。

看到Pi在老虎驯服时给鱼吃我就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16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re:超级aba是吧?这是一部看了感慨万千却不...

超级aba是吧?这是一部看了感慨万千却不大说得出来的片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2-16 17:49: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22:38:31 | 只看该作者

re:文 / 李安1978年,当我准备...

文 / 李安

1978年,当我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我列了一个资料: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的关係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但是,等我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所在。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从1983年起,我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


那时候,我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而我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怎麽办?继续等待,还是就此放弃心中的电影梦?幸好。我的妻子给了我最及时的鼓励。


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但她是学生物学的,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小研究室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大儿子李涵,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我每天除了在家裡读书、看电影、写剧本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还记得那时候,每天傍晚做完晚饭后,我就和儿子坐在门口,一边讲故事给他听,一边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生活费)回家"。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很伤自尊心的。有段时间,岳父母让妻子给我一笔钱,让我拿去开个中餐馆,也好养家煳口,但好强的妻子拒绝了,把钱还给了老人家。我知道了这件事后,辗转反侧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下定决心:也许这辈子电影梦都离我太远了,还是面对现实吧。



后来,我去了社区大学,看了半天,最后心酸地报了一门电脑课。在那个生活压倒一切的年代裡,似乎只有电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我有一技之长了。那几天我一直萎靡不振,妻子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反常,细心的她发现了我包裡的课程表。那晚,她一宿没和我说话。


第二天,去上班之前,她快上车了,突然,她站在台阶下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告诉我:"安,要记得你心裡的梦想!"


那一刻,我心裡像突然起了一阵风,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裡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射进心底。妻子上车走了,我拿出包裡的课程表,慢慢地撕成碎片,丢进了门口的垃圾桶。


后来,我的剧本得到基金会的赞助,我开始自己拿起了摄像机,再到后来,一些电影开始在国际上获奖。这个时候,妻子重提旧事,她才告诉我:"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电脑的人那麽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裡有梦想。"



如今,我终于拿到了小金人。我觉得自己的忍耐、妻子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在电影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因为,我心裡永远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2-28 07:59:08 | 只看该作者

re:82年的李安

82年的李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2-28 10:10:52 | 只看该作者

re:[IMG=0,absmiddle]htt...

[IMG=0,absmiddle]http://img001.photo.21cn.com/photos/album/20130227/o/F2894007EDD1CFC3B6F468D7967B80BB.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2-28 10:14:15 | 只看该作者

re:[IMG=0,absmiddle]htt...

[IMG=0,absmiddle]http://www.cyxxg.com/web/news/2007-10/11/07101113411377375.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2-28 10:34:41 | 只看该作者

re:提李安,我也能扯上方舟子,我很喜欢方舟子...

提李安,我也能扯上方舟子,我很喜欢方舟子转发的这张李安的照片。

方舟子:李安大啃In-N-Out汉堡包,In-N-Out可以用来做广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2-28 23:24:49 | 只看该作者

re:82年的那个旁边是他老婆?只能说变的太厉...

82年的那个旁边是他老婆?只能说变的太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7:06:58 | 只看该作者

re:為魚翅躲到廁所哭的李安《金山人語...

為魚翅躲到廁所哭的李安

《金山人語》黃美惠
  |
李安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二度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他的電影和他的人生都引起興趣和討論。
有關人生,最常講的是他六年靠妻子養活,是30多歲的「家庭主夫」。拍出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Argo)的班艾佛雷克(Ben Affleck)今年41歲。李安得以拍出第一部長片都已37歲了。他感念妻子林惠嘉一直鼓勵別忘了自己的夢想。

台上,李安說他和太太結婚已30年,並且對台下的妻說「我愛妳」。洋人整天掛嘴皮上的這句話,據說已是大導極致的表白。

走入時間的長廊,想起接觸過李安的往事。

李安和太太都低調,但那段漫長等待拍片機會的往事,竟使得科學家出身的林惠嘉成為最出名的導演之妻。

因為一個故事。

李安拍完第一部電影「推手」回到台北,有知遇之恩的中影徐立功帶他赴長官的宴會,當魚翅湯端上桌,李安想到自己在台灣大啖魚翅,妻小遠在美國;又想到妻兒和他走過的歲月,悲從中來,獨自躲到洗手間哭了一場。

徐立功上張小燕的節目「超級星期天」講出這事,台灣老老少少都有感,都記住了。在奧斯卡舞台講愛太太的人何其多,為「老婆孩子吃苦,我吃魚翅」而偷偷掉淚的導演有幾人?

1997年李安拍「冰風暴」(The Ice Storm)。彼時他已因「喜宴」和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編劇的「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兩度得柏林影展金熊獎,後者更獲金球獎最佳電影。「冰風暴」拍出1970年代美國中產家庭的崩解與失落,是花了1800萬美元拍的昂貴藝術電影,不賣座,但一直是我心中最愛。

演「異形」(Alien)出名的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被李安邀到台北打片。當時薇佛片酬高達1100萬美元,但為演李安電影,她願當配角,只拿不到行情二十分之一酬勞。

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請李安和薇佛用餐,我有了和導演圍桌吃飯的機會。我好奇,成名了的李安,世故了嗎?

因趕行程,他必須暫離席去電視台錄影,臨走叮嚀要留菜給他。一派自然。他回來時已經上水果,他不好意思獨食,連大家極力推薦的煎餃也放下。宴畢,都已走到電梯口,他忽然回頭:「有打包的菜是嗎?我忘了拿。」再回桌前,發現侍者已都清乾淨了。至今記得他訕訕的笑,挺不好意思地。是他的招牌。

他的得獎詞,我最喜歡這句:「謝謝你們和我一起相信了這神奇的故事」,少年PI是我步出影院還覺得並不全懂的一部電影。因親炙過李安的真誠,我願深深思索電影的真義,當作一段心靈旅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3-5 13:12:32 | 只看该作者

re:一个充满人性的人。

一个充满人性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7 03: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