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开蒙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20:55:58 | 只看该作者

re:就是不开金口─谈「选择性不语症」 ...

就是不开金口─谈「选择性不语症」


约翰(化名)是个安静的华人小孩,就读公立初中一年级。开学没多久,老师就发现约翰在班上一句话都不说。不光老师提问不回答,跟同学也不说话。开始老师以为是因为他初到陌生环境需要时间适应。但两个月过后,约翰还是一句话不说,这把老师难倒了,老师没有办法评估约翰的学习情况。对于他的「金口难开」,老师很棘手,不知道怎么帮助他。

◆在家嘴不停 公共场合无语

学校社工请约翰的妈妈来学校,了解他在家里的情况。妈妈说,约翰在家里可是「嘴不停」一类孩子;但是一到公共场合,他马上沉默不言,这情况已经持续至少一年了。去年,约翰在班上就是一句话不说,但是没有引起重视。妈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约翰跟同龄的亲戚孩子会说话。但他在马路上或者游戏场见到同班同学,马上一句话不说,还会表现出特别紧张。显然,约翰的不语原因,是跟学校连在一起的。

通常,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在班上不说话,老师会认为是英语障碍;但是,如果小孩跟同族裔的同学也不说话,则可以排除英语问题。这学生可能得了一种心理疾病─选择性不语症(Selective Mutism)。

选择性不语症虽不常见,但这些年每年都会遇到一、两个案例。在笔者任驻校心理师的20年职业生涯中,遇到选择性不语症的孩子,全部都是华人,约翰就是以前曾辅导个案之一,当然,这跟笔者工作的学校华人孩子比例占多数有关,但仍值得华人家长重视。

选择性不语症不像其它的心理问题,需要详细的量表测验发现,孩子一句话不说,老师很容易发现。一旦老师发现班上有这样的学生,都会找学校心理师帮忙。美国所有的学校都有驻校心理师,纽约华人集中的学校,还有讲中文双语学校心理师和社会工作者。

笔者通过班级观察和跟约翰的个别互动,发现约翰是典型的选择性不语症。他在学校,无论是课室还是吃午饭的时候,都一句话不说;但是,他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那些不需要语言表达的课堂作业。心理师见他的时候,他也一句话不说,但是愿意配合画图画。

◆选择性不语症 复杂心理疾病

选择性不语症是复杂的心理疾病。通常在精神健康机构,因为这种病症求治的,不到全部病例的1%。选择性不语症的诊断在美国精神疾病学会的《精神异常诊断和统计手册》中有四条标准:一、虽然在家里和其他场合说话,但在学校不说话;二、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育和职业表现;三、持续超过一个月时间(不包括开学的第一个月);四、不是因为对讲话的内容或语言不熟悉。孩子因为说话口吃而不说话,不属于选择性不语症。孩子不使用标准的主要语言(在这里可能是母语),虽然可以用单词、点头、摇头、或手势表达,都属于选择性不语症。

伴随选择性不语症有过度害羞、畏惧社交场合、自我封闭、畏缩、情绪消极、易发怒等行为。这些行为一方面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学校学习,一方面容易使他们成为被同学欺负的对象,或者成为替罪羊。虽然美国精神疾病学会排除新移民是因为不熟悉新的语言环境,从而拒绝跟陌生人说话这种情况,但是,如果已经熟悉了语言环境,班上又有说母语的同学,新移民学生的沉默不言,则可能得了「选择性不语症」。

普遍认为选择性不语症是由多重原因引起的,目前对华人孩子的选择性不语症研究更少。可能引起选择性不语症的原因,有精神学界认为的个人气质原因和重大伤害事件的后遗症。但是,个人气质无法清晰界定;重大伤害事件无法事先预测,这些病理学的归因对于第一线儿童心理工作者如何帮助选择性不语症儿童,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

从社会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对于预防新移民孩子的选择性不语症,或者有更好的帮助。从社会学心理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对来到美国的孩子,有过度保护或者过度压抑的两种倾向,有时这两种情况结合在一起。新移民到了新的环境,担心周围的环境不安全,平常不带孩子串门,也不邀请别的孩子来家里跟孩子玩。这种情况如果遇到父母工作时间长,家里没有老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影响就更大。由于害怕犯错误,或缺乏同龄人应有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到了外面陌生的环境,往往选择退缩,而不是主动跟别人交往、交流。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家庭讲不同方言,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可塑的,在小的时候接触越多语言,越聪明,语言能力也越强。这种观点有两个前提,第一,家庭的教育水平要能够满足孩子学到的都是道地纯正的语言。第二,孩子要有一定的智力水平。这两种条件都不适合中国新移民家庭。也就是说,新移民家庭的孩子,接触的语言多和杂,不利于语言发展。选择性不语症是孩子跟语言有关的心理疾病,排除家庭语言混杂的因素,是有必要的。

在我们接触的案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孩子从小在讲西语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同时,学校也学英文;家庭的语言是普通话。几种语言混杂,让他没有形成任何一种娴熟的语言。几种语言都不是他的主要语言,他无法用任何一种语言跟同学流利的沟通。他的这种语言发展上的障碍,影响了他说话的意愿,乃至于在学校,选择性不语。

选择性不语症也会在兄弟姐妹中相互影响。几年前,见到一对案例,姐姐在学校不说话,后来,弟弟入学,也不说话。姐弟相互「支持」,谁也不开口,谁也不先开口。遇到这样的案例,要让他们在学校说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排除、降低心理焦虑症状

治疗选择性不语症要从几个角度一起入手,首先,要排除和降低心理焦虑症状;通过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小组辅导,用游戏治疗(play therapy)等方法,对孩子心理减压;其次,提高非语言沟通的能力,让孩子通过画画等方法,表达内心的感受,舒缓心里压力;第三,增加跟同龄儿童的社交交往,通过社交互动,增强表达的欲望; 第四,增加语言沟通;配合学校的语言治疗师的治疗, 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

紧张型的新移民家庭环境中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焦虑、缺乏自信心,导致孩子选择性不语。负面的家庭环境影响和学习造成的选择性不语症,可以从改善家庭环境开始。选择性不语症治疗需要家庭配合,家庭到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接受辅导,学习如何教导选择性不语症的孩子。

学校社工建议约翰的妈妈,从跟同学的「非学习性」的活动入手。安排孩子跟同班的同学在周末做一些没有心理负担的游戏活动。课余时间,尽量安排在约翰跟同班同学一起进行课外活动。叫上同龄的亲戚,同时邀请一个同班同学,一起玩游戏或到运动场活动,或安排他参加集体性的体育运动,比如篮球和足球。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让孩子跟同班同学游戏中建立友好关系,从跟同学通过游戏说话开始,消除他跟同学在一起的内心焦虑。

◆鼓励孩子 多结交同龄朋友

安排孩子在课余时间跟同学或邻居孩子互动,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许多美国家长特意安排孩子「去同学家过夜」(sleepover)。让同龄的、同性别的孩子经验跟同学的交往互动。这些课外活动,对孩子提高社交能力,有帮助;但如果缺少父母监督,则有害。可谓利弊参半。因为文化上的认知差距,新移民中国家长很少会做这种安排。如果孩子得了选择性不语症,家长应突破文化心理定势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尝试各种跟亲戚之外的其他同龄孩子交往,尤其是同班同学的课外互动,为孩子搭建一个在学校说话的「模拟环境」和桥梁。 (作者为纽约市驻校心理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7 20: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