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6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篇文章中介绍了目前国内排铅治疗机理和产品,建议拷贝成word文档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20 15: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铅中毒治疗药市场调研

  六十年代以前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停留在临床阶段,只有出现抽搐、惊厥和昏迷时才考虑铅中毒的诊断。此后的研究发现,铅中毒对机体的损害早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前已经存在,从而提出了亚临床性铅中毒的概念。

  一、我国铅污染的状况

  1、概况

  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和健康问题,儿童铅中毒即是其中之一。许多研究证明,当儿童血铅水平在100μg/L以上时,即能对智能发育产生不可回避的损害,而此时往往没有足以引起注意的临床表现。在大量临床科学研究的基础上,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制订新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100μg/L。无论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它血液生化变化,这一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接受。在1994年举行的第一届全球儿童铅中毒预防大会上为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司员和学者进一步认为,并被最新版(第15版)的《Nelson氏儿科学》引用。CDC将血铅水平分为5级,用以表示不同的铅负荷状态。I级:<10μg/dl;II-A级:10~14μg/dl;II-B级:15~19μg/dl;III级:20~44μg/dl;IV级:45~69μg/dl;V级:>70μg/dl。其中,I级是目前认为相对安全的血铅水平,而II~V级属于不同程度的铅中毒。

  2、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

  根据近10年来国内11个省市的18项初步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城市的工业区内,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多在200~400μg/L之间,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多在85%以上,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徐州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分级研究,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该市低铅污染地区2~6岁儿童血铅水平,结果I级482人(75.67%)、II-A级70人(10.99%)、II-B级38人(5.97%)、III级44人(6.91%)、IV级3人(0.47)、V级为0;总铅中毒发生率24.33%;各年龄组铅中毒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4岁组最高33.8%,3岁组最低18.63%。各年龄组血铅水平绝大多数在I~III级;铅中毒发生率与性别关系不大(P>0.05);用评分法表示铅暴露程序,II级儿童铅暴露得分值14~20分,III级以上得分18~32分,说明儿童铅污染因素较多。

  深圳市2001年10月对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联合开展“万人血铅检测行动”,检测结果显示:深圳市2/3青少年血铅水平超标!中国微量元素铅研究会专家指出:汽车尾气和含铅玩具的铅污染越来越严重,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祸首”。

  西安市市区141例2~6岁儿童血铅浓度范围在0.046~1.18μmol/L,算术平均值为0.479mol/L,调查对象中血铅浓度超出生物阈值者占45.4%。

  1996年7~8月对北京市9所幼儿园246名1~6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发现儿童血铅≥100μg/L者占68.7%。2001年5月~7月,北京市儿童保健所对北京市0岁到6岁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3的孩子血铅负荷已处于有损儿童健康的危险水平,但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无症状或轻度铅中毒。

1997年8~9月对上海地区1967例3个月~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儿童血铅水平平均数为96μg/L,其中高于100μg/L的比例是37.8%。

  1997年5~6月对江苏省11个省辖市市区托幼机构1101名2~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血铅平均水平为85.9μg/L,各地区(苏南、苏中、苏北、南京)≥100μg/L的发生率在25.3%~45.2%之间,总发生率为31.5%。1996年7月~12月对410名1~3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测定,铅中毒发生率为27.32%。

  3、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铅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多系统的。对神经、血液和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以及儿童的身体发育均有毒性作用,其中神经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对铅最敏感。

  铅是通过影响人体必需元素的正常含量,扰乱其生理组合及比例关系的平衡,扰乱机体内酶及生物大分子的生理活性。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不是铅单一的直接作用,而是铅及铅所致失调的必需元素,尤其是必需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使机体内酶系统失去正常生理活性及其它调节机体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紊乱而产生的。

  二、排铅机理调研

  (一)排铅的作用理理

  目前医学上对铅(重金属)的排泄作用机理研究可归纳为:

  1、络合机理

  (1)广谱络合作用

  驱铅药物在体内与包括铅在内的许多金属离子产生强大的络合力,与血液、肝、肾、脑等靶器官中的铅结合,随尿、粪等排出体外。

  (2)蛋白质、氨基酸络合机理

  金属硫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富含巯基与金属的内源性蛋白,化学结构极为特殊,并且直接参与一系列生理活动。金属硫蛋白,目前经生物诱导合成的主要有两种,镉金属硫蛋白(CdMT)和锌金属硫蛋白(ZnMT)。MT可以与铅(重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低毒或无毒络合物,起到消除重金属的毒害作用。如:ZnMT富含微量元素锌和巯基,对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ZnMT可以释放出锌离子,巯其与铅络合,形成低毒物,经肾脏排出体外,对肾脏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果胶等天然高分子络合机理

  低甲氧基果胶(低酯果胶)系天然高分子物质,分子量15~30万,由几十个至几百个脱水的半乳糖醛酸组成,常与钙或镁形成巨大的网络结构,果胶与铅(重金属)形成不溶解的,不能吸收的复合物沉淀,对铅有强大的亲和力,它对铅的选择性络合半和力均大于其它元素,对人体代谢所必需的元素作用极小,曾被推荐给铅作业工人作为保健食品。动物实验证明,体内铅向胆汗的排泄很明显,铅在体内的转移十分强烈,对于重金属的排泄,肝脏具有一个极活跃的代谢机制。蓄积在骨和组织中的铅,随着血液循环不断地带到肝脏,经胆汗排到肠道,由于肝肠循环,排出的铅大部分又被重吸收。但在肠内如与果胶相遇,就成为不溶物而随粪便排出。

  (4)其它一些大分子物质络合(吸附)机理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系天南星科植物,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栽种和食用的悠久历史。魔芋精粉(Rifined konjac powder,RKP)是用魔芋块茎经物理过程加工精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葡甘聚糖(魔芋多糖),是一种难于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半纤维素,体外研究表明RKP与Pb有较强的特异性结合能力。

  摄入膳食纤维对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多有不利影响,其原因主要是膳食纤维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发生特异性结合和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从而降低其消化道吸收率。有研究表明,摄入魔芋精粉不影响Ca、Pe、Zn、Cu等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

  (5)维生素C等

  维生素C与铅结合成抗坏血酸铅盐,从肠道排出体外。

  2、排斥(拮抗)机理

  (1)钙、铁、锌等元素

  钙、铁、锌等元素与铅同属二价金属元素,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有竞争作用,在小肠中竞争同一运载结合蛋白,钙的补给能抑制铅的吸收。

  (2)特殊营养物质

  多食用茯苓、茅根、有机锗、硒、海带、茶叶、杭白菊、香蕉、猪红等以及富含钙、铁、锌和维生素B、C丰富的食物,因为这些营养素能或多或少地有在体内拮抗铅的作用或减少铅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铅和其它靶器官如肝、肾、脑等的含铅量。

  3、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铅在细胞内可与蛋白质的巯基和细胞壁结合,通过抑制磷酸化而影响能量的产生以及抑制ATP酶而影响细胞膜的运输功能,从而影响体内的氧化还原系统,降低机体的解毒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构成的三肽化合物,临床上使用GSH,巯基参与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它通过消除自由基和其它活性代谢产物而减轻细胞损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缓解铅毒性。

  (二)排铅保健品市场调研

产品名称                研究开发或生产单位

金属硫蛋白(MT)          北大升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低甲氧基果胶(低酯果胶)

魔芋精粉             四川省天府开发公司

真珠钙              广东省中山京祥营养补品有限公司生产

老来福SOD口服液         贵州老来福药业公司

营养性驱铅饮料          湖北医科大学卫生学教研室配制

智子颗粒剂            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

康达饮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研制

铁锌氨基酸口服液         江西南昌桑海制药厂保健品分厂生产

千果花降铅保健液         武汉千果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立得益片             三勒浆药业集团与北京医科大学中德联合实验室开发研制

奇果排铅补锌冲剂         深圳市泰合兴实业有限公司代理

生命Ⅵ号排铅保健食品

排铅解毒保健食品         广东省中毒急救中心研究开发

“好神采绿之源”片        广东医学微量元素学会研究开发

麓谷儿童排铅补锌口服液      湖南麓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

排铅颗粒

“派其安”胶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

“益寿清心饮”排铅冲剂

健康人牌排铅胶囊

华海排铅奶粉           青岛华海保健品有限公司

寿乐牌排铅冲剂          常州市红太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复方排铅口服液          广州军区后勤部药物研究所

儿童排铅益智口服液

N-葡萄糖基L-半胱氨酸

  三、铅中毒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调研

  当血铅水平在45μg/dl以上,并伴随与铅中毒有关的临床症状之一时,则需作为症状性铅中毒处理。对症状性铅中毒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

  依地酸二钠钙(EDTA) 目前对铅中毒主要采用EDTA等络合剂进行驱铅治疗,静脉滴注或肌注。虽然其驱铅作用较强,但对铅中毒引起的SOD降低、LPO增高及免疫功能下降等继发性病因无明显影响,且需长期静脉给药,排铅同时还排出了体内大量必需微量元素,用量大时可损害肾脏等器官,肾病患者慎用。部分患者还有短暂头晕、乏力、关节酸痛等不良反应。

  促排灵 有钙促排灵(CaNa3DTPA)和锌促排灵(ZnNa2DTPA),作用机理和副作用与EDTA相似,但疗效较好。

  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丁二酸 肌注或静脉缓注。本品水溶液为无色或微红色,久置后呈土黄色或浑浊且毒性增大,故应现配现用。副作用中占首位的是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上中腹胀痛、口中异味、头痛、恶心、四肢酸痛;另一副作用为药疹发生,女性多于男性。

  青霉胺、二巯基丙醇(BAL) 可口服,但驱铅效果不如EDTA和促排灵。

  二巯基琥珀酸 1991年,美国FDA正式批准二巯基琥珀酸(meso2,3-dimercaptosuccinic acid, DMSA)作为口服驱铅治疗药物应用于儿童铅中毒的治疗。DMSA的应用成为90年代儿童铅中毒治疗方面最主要的进展。

  与CaNa2EDTA和BAL相比,DMSA给药方便,无需静脉或肌肉注射,易为患儿家长接受,治疗过程中无需住院治疗,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与传统口服驱铅制剂青霉胺相比,DMSA的最大特点是能选择性排铅,而不像青霉胺在驱铅同时也排出大量锌、铅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

  对慢性铅中毒主要采用驱铅治疗,药物剂量与给药方法相同时,用药以日尿驱铅量多少为标准,有肯定效果的络合剂驱铅作用强弱情况如下:

  CaNa3DTPA(钙促排灵)>CaNa2EDTA(依地酸二钠钙)>ZnNa2DTPA(锌促排灵)>NaDMS(二巯基丁二酸钠)、DMSA(二巯基丁二酸)。

  钙促排灵和依地酸二钠钙排铅效果最强,但有较强的肾毒性,且两者是广谱络合剂,用药时会由尿中排出大量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如锌、铜、锰、铁等,而这些元素与很多酶的活性有关。

  二巯基丁二酸钠对肾脏无毒性,选择性较前两者经,可口服,但吸收较慢,见效也慢。此外,不少食物、饮料中含有微量铅,口服进入消化道的DMSA可与之络合成为易于吸收的水溶性铅络合物,使消化道的铅转移到血液中,因此不适用于由消化道吸收引起的铅中毒。

  青霉胺也有驱铅作用,但远弱于钙促排灵和依地酸二钠钙,虽有可以口服的优点,但常引起过敏反应。

  四、排铅保健品市场拓展分析

  1、普通人群关于铅负荷对儿童危害性的认识程度

  许多研究证明,铅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多系统的。对神经、血液和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以及儿童的身体发育均有毒性作用。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制订新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这一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接受。根据这一诊断标准,现代概念的铅中毒和传统的铅中毒涵义不同,现代概念儿童铅中毒并不表示临床意义上的中毒,而是表示体内铅积蓄(即负荷)已经处于有损于健康的危险水平。由于有损于健康的铅负荷更多的是处于亚临床性铅中毒,没有出现典型的抽搐、惊厥和昏迷等症状,而我国对于铅中毒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有关的专业资料以及媒介对于铅负荷对人体的危害未能进行有力的宣传,因此,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更多的人未能认识到铅负荷对儿童健康具体有哪些危害及危害的严重性。

  2、排铅保健品与成熟型功能饮料差异性分析

  功能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已经很久了,从80年代初期的蜂王浆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市场上各种补铁、补锌、补充各种维生素、氨基酸等保健品已有上千种,经过医学媒介以及生产厂家的共同努力,普通大众对于该类保健品的功能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已有较明确的认识,它已是一种较成熟型的保健品,消费者较易理解和接受。而排铅功能饮料是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研究开发,至目前为止,进行研究的机构及企业也有数十家,但真正能有成熟产品出来的企业不过寥寥几个。由于产品数量少,医学媒介及生产厂家对于排铅功能以及铅负荷对人体危害性的宣传都甚少,普通大众对于该类型保健品还不熟悉,铅负荷对人体的危害性以及排铅对人体健康有何重要意义都不太清楚,此类保健品在消费者眼中是一个陌生的新生物,要消费者理解和接受它还需要一个过程,其市场还未成熟,需要医学媒介和生产厂家来共同培育这个市场,这意味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较大的宣传费用。这是商家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这类保健品所面临的阻力及风险。就像中国VCD行业一样,在90年代初,中国VCD市场还很不成熟,山共和、先科、新科、万利达等一批企业率先投资开发和培育中国VCD市场,当这些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努力,花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将中国VCD市场开发和培育成熟之后,跟着就有步步高、爱多、金正、夏新等全国几十个企业蜂拥而上,来共同分享受中国整个VCD市场这块大肥肉,使得率先开发这个市场的企业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排铅产品及消费市场还未能形成成熟环境时,谁都不敢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推广,这是不利的一面。另有资料报道,1996年10月~12月研究表明,含铅汽油与儿童血铅呈极好的相关性,说明含铅汽油的使用是造成城市儿童血铅升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该项研究结论可信的话,随着全国各大城市禁用含铅汽油实施,也许儿童铅中毒状况会有所缓和,可能对排铅产品的市场容量有所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预见排铅功能饮料市场容量相当之大,虽然控制工业污染和停止使用含铅汽油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根本办法,然而,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根据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制订的儿童铅中毒的标准,我国铅负荷儿童几乎占全国儿童总量的50%,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人群。但就保健食品的功能而言,已批准的有24个,产品却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等少数几个功能上,高达八成,而促进排铅方面的产品虽然有一些,但这些产品目前在排铅细分市场里均未形成品牌优势,只不过在进行区域销售,因此销售量均不大。这给诸多排铅保健品企业提供了做大市场和做好品牌的时机。

  国内关于儿童铅中毒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现有资料足以证明,铅中毒正威胁着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其普遍性和严重性远超过我们的预料,亟待引起关注。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5 04: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