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8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BA 的介绍和一些训练项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8 10: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BA 的介绍和一些训练项目
Helen McCabe(孟蔼宁)
        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与?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与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
ABA的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与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经典的教学方法是给孩子提供(看或讲)很多的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的“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比如两张动物的卡片和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是那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他们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的技能。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向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的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孤独症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需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ABA这种方法更强调对孩子指令后,孩子须马上做出反应。因此,提示的技术就更具意义。比如,教一个孩子学会完成两步的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者“站起来,把书放在桌子上”……)时,孩子很可能只听从第一项动作指令或后面一项指令,所以,给出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项动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孩子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了指令(那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是要对他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以强化。强化孩子做出的正确的反应就是“操作训练”的第三环节——结果。如果儿童反应是对的,马上给某种奖励,如果反应不对,说“不好!”。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他也能正确做出反应。强化的使用也是有区别的,一般在操作练习两天以后的技能,如果需要提示的反应,强化的方式就用赞赏(对、很对;好…),如果没有经提示就做出的正确反应,就要多给强化,包括更多的夸奖及给他喜欢的东西(好吃的、玩具之类)。
上面这个例子提到了ABA另外两个特点(除了把技能项目分解成很小的步骤和使用提示帮助以外),就是强化和反复练习的重要性。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孩子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的对他笑、并拥抱他,孩子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开始对孤独症孩子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以食物、饮料)时,也要失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
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的作用。教孩子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强化物可以放在放在使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但是不要说:“如果你听话,指出那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这样好像是在讨价还价。最好是通过孩子在完成了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的这种操作方式。强化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你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孩子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孩子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反复练习是ABA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孩子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因为反复进行练习,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有些从事训练的老师或家长往往容易出现如下的“错误”,就是在孩子对指令只做出一次反应或回答以后,就换做另一个题目了。他们给孩子提示,使孩子“正确”地做出了反应,并没有给孩子机会反复练习,以致达到能够无须提示也可以正确操作的机会。这样的训练是无效的。应该说,重复多次的练习,对孩子掌握技能是特别重要的。
在美国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孩子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每天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反应是正确的,有百分之几的是错的。比如,教孩子认识房间的作用(“我们在厨房里干甚么?”“做饭”),开始教这个项目时,选一个房间练习10次。不过,连续十遍问同样的问题可能没有意思。可以问几次后再问些不同的问题(比如,给他看一个房间或地方的图片,问他“这是哪里?“),然后再回到目标问题上。只是注意,在问不同问题前的最后一个目标问题的回答必须是没有提示的。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个项目中的几项内容后(比如学习“情感”的认识时,已经对“高兴”、“生气”、“难过”有了认识,下一步要求了解“不好意思”),除了增加和练习新的内容(反复给他出示一个孩子在做错事后而感到不好意思的图片,并问他觉得怎么样?)以外,还要随时穿插他已经练习过的话题。这样做有以下好处:①使练习不觉得单调(更有意思);②有助他记住学过的东西;③加强他对旧的和新的图片辨别能力。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孩子所学的技能够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孩子的兴趣。如果他在学《分类》,把不同分类的东西(水果,动物,交通工具,文具类等,或它们的图片 )排好,找好几个水果,也找好几个苹果,西瓜,等的例子。这样用不同的例子,反复练习,也是ABA最强调的一点。
具体操作方法步骤: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包括多种类型的操作。不论你想教甚么,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操作。他们包括模仿,理解和表达语言,认知概念,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玩(游戏)能力,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可以用回合式教学(DTT)来从最基本的能力去教。在美国,孩子一般同时学10至20个项目,包括刚提到的每种项目。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时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一开始,训练是以一对一为主,但是ABA也强调乏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操作练习课。开始训练时,需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环境。比如,找家里(睡觉房间 )的一个角落,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按照你的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选几项要教他的技能或概念(可以参照下面提及的一些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具体概念(名词:物品名称或图片里的物品;动词:自己的动作或图片里人的动作);比较抽象的概念(形容词:大小、颜色、长短,数字、情感…等)。训练技能项目的顺序的选择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开始应教与孩子自己有 关的内容(比如:身体的部位、对家中人的称呼、房间里的物品…),然后再教更广泛的内容(如:房间或社会场所性能,常识……在动物园里有什么?什么时候睡觉?医生是干甚么的?等等)。开始训练前,应该先简单地“测查”一下孩子对选定的练习项目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如果做几次,孩子都能够完成,这项联系技能就算通过了)。比如对《社会角色(医生、警察…)的认识和表达》的测查,先将几张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指给你看哪个是医生、哪个是警察、哪个是农民,……。如果这些他已经能够认识,再试他的表达能够,一个一个地问“他是谁?”如果他还不能讲出来,就可以给他安排《社会角色表达》的项目训练。
选择的项目应该包括模仿项目(一步模仿、二步模仿、声音模仿、口形模仿等等);理解语言/听指令(一步指令、二步指令、认识东西和图片,等等);表达语言(讲出物品的名称、描述图片或复述故事情节,回答有关对此问题的询问);认知概念(包括颜色、形状、形容词、代词、介词、性别、物品的作用、相同和区别、分类、回答“为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的问题等);社会交往(社交问题、交流社会信息…,学会问问题,转告语言等);生活自理(洗脸,洗手,刷牙、做饭等。都可以分解目标,分成很小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训练);休闲、游戏(排列积木、讲故事……等)。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几个例子去教:
项目: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① 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② 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 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
握双手 拍腿
摇头 点头
转身 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 跳
抱臂 拍肚子
踏步 伸手
敲椅子 插腰
拍头 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于强化。
④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
项目:摹仿口形的运动: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
张嘴 伸舌头
噘嘴 磕牙齿
吹的动作 笑
吻 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②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项目:配对、区别物体
A.配对(一双、一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主义力集中。
② 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放在桌子上面。
③ 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同时叫他配对,“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④ 提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了第一个物品的旁边--较近),给以强化。 
B.配对(两双、两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② 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两件东西要从形状上不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的距离孩子一样远。
③ 拿另外的一件东西(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给孩子,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
④ 如果他摆得不对,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说∶“不对”并且重复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地提示让他正确摆放。
⑤ 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以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强化。
⑤ 在孩子学会了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以后,再练习随意地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配对(两对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② 和B项操作一样,只是要随时把桌子上的东西位置变动。为的是不要使孩
子只是记住固定的摆放位置(比如∶杯子在左边;勺子在右边的放法)。
注意:在做好了A.B.C.三项操作练习以后,可以练习用三、四对物品相配,教他区别更多的东西。
项目:图片(领悟和表达)
A.领悟:认出图片里的物品
① 把图片放在孩子的面前的桌子上,确定他已注意。
② 说:“指出(图片上的)……”。
③ 用现实提示帮助他正确指出,并予以强化。
④ 强化和提示逐渐减少(如以上项目)。
B.表达:能够说出图片里的物品名称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已注意。
② 拿起一张图片给他看,问:“这是什么?”
④ 提示孩子正确说出物品的名称,给予强化。强化和提示和以上项目一样,逐渐减少。
项目:所属关系(领悟和表达)
A.领悟
① 在孩子的附近有熟悉的人(他能够见到),要求孩子:“去摸摸……(比如:去摸摸华华的手)”。
② 提示他正确的反应(去摸华华的手),给以强化。
③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表达
① 你指着一个孩子认识的人的衣服或身体的部位说:“谁的衣服(或身体某部位)”?
② 提示他作出回答(比如:“这是毛毛的衣服……。”),并给以强化。
③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项目:要、不要(比较喜欢,比较不喜欢)
A. 不喜欢的东西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
② 把一件孩子不想要的(不感兴趣)东西拿给孩子,问他:“你要不要……(某物品)?”
③ 提示孩子摇头或讲出“不要”。
④ 孩子做到时,就立刻将东西拿开(最好是再看不到了),给孩子强化。
⑤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 喜爱的东西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拿给孩子看他喜爱的东西(玩具、食物等),问他:“你要不要……(物品的名称)?”
③ 提示孩子点头或者讲“要”。
④ 孩子表示后马上把东西给孩子
⑤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C. 要、不要的区别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随意交替地将孩子有兴趣及没有兴趣的东西拿给他,询问他:“你要不要……(东西的名称)?”
③ 提示孩子正确表达,并给以强化。
③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项目:社交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社交性问题,帮助孩子讲出正确的回答。
③ 给他强化。并逐渐地减少提示与强化。
可以问的问题包括:
• 你叫什么名字?
• 你几岁了?
• 你(今天)好吗(高兴吗)?
• 你住在哪里?
• 你的(兄、弟、姐、妹)是谁?
• 你喜欢玩什么?
• 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
• 你喜欢吃什么?
• 你在哪里上幼儿园(上学)?
• 谁是你的朋友?
• 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 你家住在哪里?
• 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 什么是你最喜欢的玩具?
•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 你的老师叫甚么?
项目:选择技能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拿两件他喜欢的东西(拿在你自己的手中)给他看。
③ 问他:“你要……还是……?”
④ 提示他指出或讲出他最喜欢的东西,马上给他。
④ 逐渐减少提示,他每次讲对时,都把东西给他(开始时,用来选择的两样物品应该一件是他十分喜爱的物品,另一件是他稍微有兴趣的物品。这样做有帮于他理解《分辨》和《选择》的概念)。
注意: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可以教他用手指点所选择的物品。他如果已经能够较快地选择出摆在他面前的物品时,可以让他对一些看不见的物品进行选择(比如:“你要苹果还是要饼干?……”)。还要注意,每次问话时要变换物品名字的顺序,避免他只是选择讲的最后的物品。
项目:描简单的画
①.把纸和笔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②.在纸上画一个东西(作示范),同时要求孩子同样地画一个。
③.提示孩子拿笔画出这件东西,并给予强化。
④.和以上项目一样,逐渐减少提示和强化。
所画的东西可以包括:
竖线 横线 +字 圆圈
斜杠 数字 各种形状 笑脸
花 车 房子 人 彩虹 ……
项目:孩子给你两件东西
① 把几个物体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要求孩子:“把------和---------给我。”
③ 提示孩子把那两件东西拿给你,并予以强化。
④ 和以往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你提示孩子最好是同时拿起两件东西(一手拿一件)。如果他的理解能力比较困难,可以将你的用语简单化。比如只说:“球、小车”。而不用:“把球和汽车给我”的表达方式。也要在日常的环境中很自然地要求他拿两件东西,(比如可以是:“去拿袜子和鞋子”之类的。)
项目:分类(配对,认出,说出名字)
A.配对
① 把几组(不同种类)物体的卡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拿出另外(卡片上面的东西和以上卡片中的一组是一类的)一张卡片,让他配对(放入相同种类的一组中)。
③ 提示他把卡片放在适合的一组中(比如:桌子上有白菜、汽车、椅子……等卡片,提示他将拿到的火车的卡片放在汽车上面──同属于交通工具一类)。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认出分类
① 在一堆卡片中将相同种类的卡片归为一组。
② 要求孩子:指出……(比如:食品/交通工具/……)的卡片组。
③ 提示孩子指出你要他指的卡片(分类)组,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C.讲出分类的名称
① 把卡片按不同分类组,分别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你指着其中的一组卡片问他:“这些是甚么?”
③ 提示孩子讲出那组分类的名称,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注意:如果你的孩子对相配(图片分类)有困难,可以使用实物来操作练习。
项目:代词(我的,你的)
A.领悟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② 让孩子(给他指令)摸摸(你的、我的)(衣服或者身体的部位)。
③ 提示(或手把手)或示范他正确地作出反应,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往的练习相同,逐渐减少给他的提示和强化。
⑤ 先教使用“你的”,再教使用“我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领悟)。
B.表达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② 你指着你自己或孩子身上的衣服或者身体的某一部位,问:“谁的…?”
③ 提示孩子说出代词和相应衣服或身体部位的名字(比如:我的手。)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减少给他的提示和强化。
⑤ 先教使用“我的”,再教使用“你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
注意:你的孩子学会领悟代词以后,联系几个星期后再教他练习说出代词,这样会对他更为容易掌握,更明确。
项目:想出(猜出)/讲出你描写的物体(看得见或看不见)。
A看不见
① 把几件东西(苹果、香蕉)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使他注意。
② 说:“我在想吃一个长在树上的、红红的、可以吃的东西”。
③ 提示他指出苹果,并讲出它的名称,给他苹果以强化。
④ 和以上一样逐渐减少帮助和强化。
B看不见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着你。
② 说:“我希望有个(描述)园园的,可以踢的东西”。
③ 提示他(猜出你所描述的)说出东西(球),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一样逐渐减少帮助和强化。
注意:开始时,放的东西不要太多(2、3件),东西相互之间的特征要有显著的不同(颜色、形状、功能…)。以后逐渐选择比较有相近特征的东西。可以提示孩子按照地方、场所区别。
项目:回答关于物体和图片中的问题
A.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看一个物品,问他一个问题(见提示内容)。
③ 提示孩子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图片、照片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孩子看照片(比如爸爸在厨房里炒菜,…)询问他问题。
③ 提示他正确地讲出,并给他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询问和回答的范例:
A.关于物体:
Ⅰ.① 这是什么? 是香蕉
② 这是什么颜色? 黄色
③ 你拿香蕉干甚么? 我吃香蕉
④ 香蕉是甚么? 水果
Ⅱ.① 这是什么? 是冰棍/棒棒糖
② 这是什么颜色? 红颜色
③ 你用他可以干甚么? 我舔他
④ 你在哪里买冰棍儿? 在商店里
B.关于照片:
Ⅰ.① 这是谁? 妈妈
② 她在做甚么? 她在笑
③ 她在什么地方? 她在客厅
④ 她怎么样? 她很高兴
注意:开始时只要求他回答两个问题,然后再逐渐地教他更多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这个项目很困难,可以先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问问题,然后逐渐改变成不同的形式。
项目:简单句式
A.它是……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出示给他一件物品并问:“这是甚么?”
③ 提示他讲出:“这是球……书等。”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我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一张图片,并问他:“你看什么?”
③ 提示他回答:“我在看(图片中的物品)”。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C.我有……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一件物品,并问他:“你有什么”?
③ 提示他回答出:“我有一个(手中的物品名称)”。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注意:学会了B的项目以后,可以教他说出图片中的几样东西(如:我看到了一个房子,一棵树,一部汽车……等)。使用儿童画册的内容来泛化这项技能。
项目:简单地相互交流
A.我有……(物品)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把一件东西交给他,你自己手中拿着另一样东西。
② 举起你的东西说:“我有一个……(你的东西的名称)”。强调东西的名称,讲得慢些。
③ 提示(示范)孩子也说:“我有一个××(他的东西)”。他能够正确表示时就给以强化。
④ 几次练习后可以更换物体再练习。然后可以让他自己从盒子里挑选物体,练习句式。
⑤ 在他学会了表达“有什么”之后,教他其它表示(形容)物体的句式。
⑥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我看……(图片或书上的东西)
① 把两张图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你指着一张说:“我看……(图片上的东西)”。
③ 提示孩子指着另一张,说:“我看……(他指的东西)。并给以强化。
④ 练习几次后更换图片。
⑤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实际例子: 物体
① 我有一只鸭子。 我有一只牛。
② 我的鸭子是黄色的。 我的牛是黑色的。
③ 我的鸭子叫“呱呱”。 我的牛叫“牟牟(叫声)”。
④ 我的鸭子生活在水中。 我的牛生活在牧场。
图片/书
① 我看球。 我看花。
② 我看车,树。 我看人和蛋糕。
③ 我看红帽子。 我看蓝色的球。
④ 我看男孩在走路。 我看女孩在作游戏。
⑤ 我看汽车里的女孩。 我看滑梯上的男孩子。
项目:询问“……在哪里?”的练习
A.请孩子找回不见的东西
① 把5个孩子认识(能够叫出名称)的东西放在他的身后(不能直接看见),
让他看到物品在哪里(让他转身,并同时对他说:“看有球、汽车、书、铅
笔和帽子”。)
② 让他再次将身体转过去(又不能直接看见哪些东西了)。
③ 你说:“去拿来(上述物品中的一个)”。
④ 提示他找回那样东西,并给予强化。
⑤ 让三次找到了东西后,把其它的东西(比如铅笔)藏起来。
⑥ 要求孩子说:“去把……(比如说:铅笔)找出来”。
⑦ 孩子一到背后去找(铅笔)就提示他问:“铅笔在哪里?”
⑧ 马上说:“……(铅笔)在这儿”。帮孩子拿出铅笔。并给孩子强化。
⑨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在活动中
① 设置一项要求孩子完成的活动项目(或程序),比如拼图或画画。
② 让孩子开始操作前,先把一件必须的东西(比如:拼图中的一块或者蜡笔)藏起来。
③ 开始让孩子操作这项活动。当他发现缺失的东西时(比如:拼图中的一块或者蜡笔)立刻提示他问:“……(拼图或者蜡笔)在哪儿”?
④ 马上回答说:“……(拼图或蜡笔)在这儿”。把东西给他,并且也给他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⑤ 减少提示的方法:在第一次他一找东西时,马上给口头提示。以后逐渐延长(在他发现缺失东西到你给他提示之间的)时间,每次可延长1秒钟左右。以致他能够自己主动地问“……在哪儿?”
注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泛化这项技能。如:在出门前把他的鞋子藏起来等。
项目:回答常识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③ 提示他正确地回答,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常识性的问题可以包括:
动物题目:
① 狗是怎么叫的?
② 什么动物“汪、汪”叫?
③ 狗可以做甚么?(看门)
④ 牛住在什么地方?
⑤ ……
颜色题目:
① 太阳是甚么颜色的?
② 什么东西是黄/红/绿/兰色的?
③ ……
社会职业题目:
① (救火员/医生/司机…)是做甚么的?
② 谁给我们看病?
③ ……
节日题目:
① (春节/儿童节/……)是甚么时候?
② (十月/五月/……)里有什么节日?
③ 春节时我们作什么?
④ ……
物理特性题目:
① (糖)有什么味道?
② 讲出什么东西是(酸)的?
③ 你摸(冰)有什么样的感觉?
④ (雪)是甚么颜色?
⑤ 什么东西是软的?
⑥ 什么东西大?
⑦ ……
季节题目:
① 四个季节是甚么?
② 哪个季节里有……(雪/很热……)?
③ ……(夏/秋/……)季节我们作什么(游泳/……)?
④ ……
幼儿园常识题目:
① 晚上天上有什么亮的东西?
② 每星期有几天?
③ 鸡可以生什么?
④ ……
注意:开始最好有图片或可能观看的图片,照片作教具。
项目:回答“……在哪儿”的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在哪儿?”的问题。
③ 提示让他回答出。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这类问题可以包括:
a) 你在哪儿睡觉?
b) 你在哪儿洗澡?
c) 你在哪儿吃饭?
d) 你住在哪儿?
e) 在哪儿买菜?
f) 炉子在哪儿?
g) 妈妈在哪儿上班?
h) 哪儿有滑梯?
i) 哪儿可以看到老虎?
) 到哪儿可以游泳?
k) 生病了到哪儿去看病?
l) 到哪儿去买书?
m) 到哪儿可以买到油条(汉堡包……)?
n) 你去哪儿理发?
o) ……
注意:除了口头提示(示范)以外,孩子可以使用照片、图片来作提示。
项目: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
A.用图片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出示一个人在做动作(在某种场所从事某种活动)的图片/或照片(比
如,一个小朋友在海滩游泳)。
③ 讲述图片中的故事〖有一天,阿毛去海边游泳〗。
④ 询问孩子关于故事中的问题(阿毛到那里去了?谁到海边去了?阿毛到海边干甚么?)
⑤ 提示他(口头)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⑥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B.简单地讲故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有一天,妈妈去商店买冰淇淋)。
③ 询问他关于故事中的问题。(如:谁去了商店?妈妈到那里去了?妈妈在商店里买了什么?……)
④ 提示他正确回答出,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C.简单儿童故事(书)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念儿童故事书中的一页(一、二句话)。
③ 询问他关于听到的故事内容的问题(不是要求他复述,而是回答询问)。
④ 提示孩子正确地回答,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D.讲比较难的故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讲一个四句话的故事(比如:“有一天,一个叫毛毛的小朋友到公园玩,他发现了一个红色的球。他把球带回家给了妈妈,晚饭后他玩了会儿球,就睡了。)
③ 询问孩子有关故事中的内容。
④ 提示他正确地回答的答案,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有困难,可以从更简单的故事开始。(如:“妈妈去了商店”。“谁去了商店?”)
项目:听从“问”和“告诉”的指令
A.问   
① 在遇见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问…… ……”(问“毛毛”他“多大”了)!
② 用实践提示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示范他询问“毛毛,你多大?”
③ 那个小朋友回答后,你马上给孩子一个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B.告诉
① 在“遇到”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告诉…… ………”(去告诉“毛毛”你多大了)!
② 用实践提示和口头示范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旁,并且说出(要求说的话):“毛毛,我六岁了”。
③ 孩子说完马上给以强化。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C.问、告诉随意练习
① 给孩子A项或B项的(第一)指令。
② 提示孩子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并给以其强化。
③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注意:可以利用小朋友进行这个项目的练习,教孩子在玩的过程之中怎么问和回答问题。
项目:解释(描述)话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让他注意你。
② 要求孩子:“给我谈谈(关于……)”(内容见下面的实例)。
③ 用示范帮助他说出有关题目内容中的三件东西,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可以选用的实例:
① 节日 春节:是一个节日。在冬天过。大家那天在一起吃饭。
② 地方 学校:我在拉萨路小学上学。我的老师是王老师。我的同学是王琨。
③ 家庭 妈妈:我的妈妈是马琳。她在学校里教书。
④ 运动 溜冰:我和爸爸去溜冰。我们在夫子庙溜冰场溜冰。我滑得很快。
注意:开始时先讲一句,逐渐地增加到二句、三句话。
项目:回答“为什么……?”和“如果……?”的问题
A.“为什么”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让他注意你。
② 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吃饭?”)。
③ 提示他作出正确回答(“又为我饿了”)。给他强化。
④ 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对他的提示和强化。
B.“如果”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让他注意你。
② 王一个“如果”的问题(比如“你如果觉得饿了,你会作什么?”)。
③ 提示他正确回答(我会吃饭或吃东西),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对他的提示和强化。
询问的内容可以包括:
① 吃饭/饿了
② 喝水/渴了
③ 睡觉/困了
④ 哭/难过
⑤ 笑/高兴
⑥ 看病/不舒服
⑦ 洗澡/脏了
⑧ 穿大衣/冷了
⑨ 打伞/下雨
注意:用日常生活的情况,比如孩子要喝水(或饮料)时,问他为什么要喝水?同时帮助他回答“因为我渴了”。也要教他从图片上回答问题的方式(比如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孩子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哭了。问“他为什么哭”,提示他说,“因为他从自行车摔下来”)。
家庭在自闭症儿童获得社交技能方面的作用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2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