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2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辅导青少年情绪管理与行为问题的万用妙囊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9 14:5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辅导青少年情绪管理与行为问题的万用妙囊袋
国立屏东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助理教授 黄秋霞
所谓青少年时期始于11至12岁,终于19至20岁(或21至22岁),过去传统礼俗,世界许多国家或民族将此时期称为『过渡礼仪期』(rite or passages),所以,此时期的青少年得经过即将成为一个成熟成人的礼仪习俗洗礼后才能名正言顺称为一个真正的『成人』(引自杨坤堂,民89)。青少年正值生理或心理发展层次渐趋成熟阶段,以好奇、兴奋、惶恐等心态去营接并面对未来成人世界的考验与挑战,而心理调适与社会适应方面,他们难免都会有或多或少尴尬与不适应的问题。如果,教师与家长能在此过渡时期能实时伸出援手支持他们,或从旁辅导青少年如何处理棘手的情绪管理与心理适应等问题,相信未来他们定能更勇敢地接受成人世界的挑战,以资奠定未来成人良好生活的基石。如果,青少年在此过渡期,遇到个体本身无法能解决的问题,情绪反应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挫折与失落感,又碍于生活周遭长期性就缺乏亲友的倾听或关怀他们的话,如此会加速地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就陷入孤军奋斗或后援无助的死胡同里,他们也会一般人容易走入歧路如:滋扰生事以发泄无助情绪、抢劫或杀人以泄恨/寻找刺激、结盟帮派以求或建立社会角色认同感,步上不归路如:嗑药或酗酒以自我麻醉、自杀以求解脱,情绪反应经常出现过于冲动或过于忧郁等负面情绪,人格发展也比较容易出现反社会型、剧化型、心理病态型或自是型的人格异常、甚至于在思想或行为也会趋于极度偏激或暴戾凶残等。Engler (1991)认为青少年的经验会严重影响其未来的成人生活。故,教师与家长不可忽视此阶段青少年的情绪反应与行为问题;更应懂得针对此相关问题准备好如何防患未然的辅导与处理策略。
直至今,有些国家仍保存着该特有民族性的过渡礼仪,而现代教育或心理学家也以万花筒般的名称来形成此时期的个体,诸如『狂飙期』、『青涩苹果期』、『青少年难为期』、『骚扰、压力或紧张期』、『人生的第二诞生』、『叛逆/反抗期』、『似懂非懂期』、『情绪易冲动/不稳定期』、『思想或行为标新立异期『、『角色定位/模仿期』、『荷尔蒙过渡期』或『问题时期』等称谓。此时期青少年期个体,泰半会呈现出不稳定的人格特征与情绪行为反应,个体的情绪或行为表现也常会让人有意想不到/不按理出牌的错愕感或层出不穷状况出现。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多加关心并妥切地处理该时期个体的情绪与行为发展。
只要是人,无论孩童、青少年、成人、老人、身心障碍生或非身障生,都有情绪。孩子和大人一样有多变的情绪反应,而儿童或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方式多半源自父母的翻版居多,教师也是青少年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模仿的对象甚至于是公众人物(如民意代表、偶象歌星或影星)等。
美国政府向来针对严重情绪障碍学童的处理原则重点之一为:『一盎司的预防胜于一磅的治疗』的心理卫生的观点。2002年三月初教育部门曾精心设计透过『滑板溜冰体认营』活动成功地辅导一百六十多名情绪或行为异常的青少年,该实验结果显示成效非常好。美国教育局针对此问题的处理与辅导策略颇值得台湾教育当局作为参考之用,我们教育当局是否也应该透过更生动有趣且多元化的生活体验营活动,以结合教学、训育与辅导三合一的现代教育理念,让教师与家长从旁协助青少年学习如何面对与处理日以遽增/层出不穷的情绪困扰与行为问题?
近几年来,高雄市由一对原住民夫妇所创办的『南岛舞集』,却造福了不少因行为问题而失学的青少年原住民,学员们都能很专心认真地学习舞蹈技艺,他们原有血气方刚且爆躁如雷的习性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里改变了,他们精湛的舞技不仅得到台湾民间团体的肯定与好评,也得到不少外国人士的青睐。『南岛舞集』将于今年三月二十二日将应邀赴纽西兰等国巡回演出。笔者认为『南岛舞集』成功的团体辅导案例颇值得我们政府再多用点心力来规划与支持此类似的方案,以资辅导其他类似有情绪管理与异常行为问题的青少年们。
根据美国教育部(1994)指出情绪障碍与行为异常学生的特征乃是学业低成就、高辍学率、低毕业率、多住宿机构处遇、多数来自贫穷或少数弱势族群家庭,而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等。Walker, et, al., (1995)指出教师应更加重视与协助情绪困扰或行为异常学生能有机会并慢慢地学习如何面对他们长期性因严重学业低落、社交技巧缺乏、自我控制或情绪管理欠佳等问题而导致他们经常会出现情绪困扰或异常行为问题。每位教师与家长个体应透过家庭与学校两大生态教育环境观,以身教与言教的潜移默化示范过程来协助青少年能尽早学习如何勇于面对与处理自我情绪与行为问题,以资他们未来能快地融入居家、学校、小区或职场生活。
国内、外文献报告曾提及各种情绪或行为问题的辅导或教学策略,诸如咨商与心理治疗、认知疗法、沟通分析法、行为管理法、学校社会工作、同侪管理法、个案研究法、亲职教育、特殊教育、班级经营、及多元处遇法等(张世慧,民89;黄裕惠 & 洪俪瑜,民89;杨坤堂,民89;郑信雄,民89;Engler, 1991;Kauffman, 1993;Martin & Pear, 2000),以及其他方法,如鼓励孩子从事体能运动、涂鸦排泄心中怒气法、大喊大叫、用唱歌以排出除心中痛苦等法(游干桂,民 89)。
本文中,笔者只针对教师与家长如何透过家庭与学校生态环境来协助青少年有效地管理自我的情绪困扰与行为问题。
台湾正面临好逸恶劳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的冲击与挑战,诸如,时下如雨后春笋正猖獗掀起了一股全民运动的乐透彩、青少年成群共食摇头丸的校园歪风、笑贫不笑猖等不良社会风气、媒体光盘的色情泛滥、媒体经常以片面性的报导且只报忧不报喜、言论过于自由而肆虐地渲染事件或侵犯他人的隐私权、青少年流涟网咖忘返家门且翘家旷学、中辍生因父母离异或疏于管教而游荡街头巷尾、因课业一落千丈或衍生相关的情绪或行为等问题,以上林林总总的问题现象,正是目前台湾社会高犯罪率的乱源所在之一,也是现今道德观沦落至谷底与价值观大幅度歪曲或急转弯所致。
归其所因,教师与家长角色是位居要津的。试想,一个天真无知的青少年该如何在此多变且紊乱的生态环境明则保身或自求多福呢?笔者,认为家庭与学校生态教育环境的陶冶养成对青少年个体的情绪与行为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家长的角色可说是最具直接性的影响;家长也是青少年情绪或行为发展模式的主要学习或模仿对象;而青少年的情绪或行为表现方式也是家长平日自我情绪管理与行为问题处理策略最写实的翻版。例如:孩童与他人相处出现问题时,孩童会以恶言相向、口出三字经、摔/丢东西或甚至于是殴打他人来表达他心中即为不满或愤怒的情绪反应,儿童如此情绪反应,大多数是受到『家学渊源』所影响的,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或『有其母必有其女』的最佳写照。学校里的师长平日的言行举止,亦是青少年生活中会主动性去模仿的对象之一,故,家长与教师不可对己身的身教与言教有所忽视的。家长与教师应先学会如何好好的与自己的情绪相处,且勇敢地面对并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绪反应,再从生活体验里学习如何自我管理情绪与约束自我行为表现。如此,青少年便能在耳濡目染的良好生态学习环境发挥更多的启迪作用。
佛语:『 受想行识 ….』明显地已道出世间凡夫俗子的言行举止会受到个体内在心理历程的意象转化或深层潜意识的认知所左右的。情绪稳定性高者比较不容易受到外界的人、事或物所影响,此类者的情绪表现时时呈现出稳如泰山不动容的正常状态,生活也常常会呈现出惬意、知足或感谢的情绪反应,即便生活偶尔也会遭遇到恼人的困境时,他们却仍能悠然自得处之,且从容地面对现实并解决问题,所呈现出来的情绪与行为是积极且乐观的。反之,情绪稳定性低者,却经常且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人事物所影响而动容,所以,此类者的情绪是易冲动或愤怒,常呈现出愁眉不展、不知足、甚至于愤世嫉俗等负面的情绪反应。
笔者认为个体如果能懂得如何先和自己和平相处之后,也懂得接纳自己的弱势,更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如此乐意接纳自己且欣赏自我者,较能很融洽地与他人共处共事的,也懂得学习如何去接纳与欣赏别人的优点。此种懂得与自己或别人相处的能力与技巧并非都是与生俱来的,得靠个体用心从家庭、学校、或小区等生态教育环境中观察并习得而来的经验与技能,尤以家庭与学校教育环境是主要影响青少年情绪或行为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家长与教师可从青少年平日的情绪反应或行为表现就能稍微察觉到他们情绪或行为问题的求救讯号。青少年若出现异于常态的言行举止类似此种负面情绪反应时,探究其因不外乎如学业成绩欠佳被教师责罚或家长责骂而情绪欠佳、父母离异/感情不融洽而导致学童缺乏归属感而心存惶恐不安、课业或人际关系欠佳者,因长期受到同侪的排挤或耻笑而渐变得内向、退缩、焦虑或爆躁等情绪反应。以上连锁反应,泰半是家庭生态教育学习环境欠佳而间接地影响青少年有负面情绪反应与异常行为问题的出现率,学童有反常的情绪或行为反应是有迹可寻的,他们心中罕有与生具来莫名且能随时点燃就起火的情绪火种/苗,他们的不满、挫折与反抗等情绪都是事出必有因的。文献指出很少青少年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是因先天性基因遗传所导致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与家长教导青少年学习如何诚实地先去面对自我情绪问题,并找出自己为何情绪/行为异常的真正原因所在,诸如生气或打人的负面情绪反应是因自己、别人、事或物而引起的。然后,试着学习如何处理自我的情绪问题,最后,再去学习如何管理自我情绪的诀窍。
笔者认为以下几句古谚来形容自我情绪管理的层次相当贴切:先知先觉,谓之智者;后知后觉,谓之常者;不知不觉者,谓之愚者。一般而言,我们情绪发泄对象不外乎是人、物或环境三种基本要件,其中以对『人』或『物』是最常见的情绪发泄对象,而对『人』或『环境』的杀伤力也最为大。不严重的情况是:那个被你情绪所泼及者会自认倒霉或深感莫名其妙,该环境规律性的磁场却被你的情绪威力损毁而暂告混乱局面,而其余波残留会间接地影响周遭的人、事、与物。一旦,因你一时无理或完全失控的情绪余威而将环境的规则性震毁到惨不忍睹的局面,那么你也从此被众人列为拒绝往来户或有待追踪辅导的头号问题人物。严重情况是:那个被你情绪威力所重伤者从此不是对你避而不见就是恨你入骨,如此一来,你就少了个能替你解忧化愁的亲朋好友,却增添了个会扰乱你情绪的冤家仇敌了。
我们常常会在最短时间内并用最快速的方法解决情绪冲突与行为问题,往往这样的作法无论是对任何人、物、或环境来说,所散发出的杀伤能量是强猛而有力的。所以,每个个体应该如何诚实面对并学习感受或了解自己当下的情绪反应,进而学习如何以理智转移作以来缓和当下冲动的情绪反应。我们更应学习不轻易就受到别人负面情绪的冲击,而间接地让自己的情绪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我们常见的发泄情绪方法不是动口骂、哭泣或哭闹、就是动手打人、再不就是饮酒作乐或吸食毒品等居多。以上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以很理性态度去成熟面对个体的情绪问题,因为那些方法是一种既伤己也伤人的下下策。
根据笔者过去在张老师中心担任辅导过程中发现,个体的情绪发展一旦进入走火入魔的境界,情绪失控者就如驾驶着快车进入丛林山区一片雾茫茫,此际,路不转山不转,山不转人也不转,人不转而心也不转的死胡同里。个体似乎很难跳出作茧自缚的情绪深渊里,恶性循环的情绪反应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且越多。最后,个体不是终日借酒消愁,就是以毒品药物来麻醉忘忧。可惜,那些毒品、药物或烟酒只会让他们愁上加愁,而产生痛不欲生或轻生的念头,甚至想极力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复仇且将对方置于玉石俱焚的悲惨地步。一味地辱骂人、殴打人、推诿责任、自伤或了断生命等方式以发泄情绪,则是世上最差的情绪管理策略。所以,个体应学习了解自我的情绪并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应是为自我情绪找到宣泄出口 处的最佳情绪管理策略之一。
根据法务部犯罪问题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说明,少年犯罪的原因,以家庭因素居多,而又以父母管教态度不当而犯罪者居首。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与家长们无论以身教或言教协助青少年如何去面对自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是很重要的,而教导他们学习自我情绪管理的最佳黄金时期应从学龄前就开始着手。个体学习管理自我情绪的境界就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乐者,甚至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可谓天人合一的智者境界。成熟理智的自我情绪管理技巧得靠教育、学习、经验、与智慧等累积而成的万用妙囊袋,妥善储备策略,以资不时之需。
笔者提供以下几点自我情绪管理策略供青少年、教师与家长参考:
(1) 自省自觉:
个体对于自己的情绪蕴酿期与爆发期或多或少都有自觉能力意识到事出必也因,是因何人、何事、何物或何种场地让你情绪有高低起伏的反应。个体应学习如佛说:修身养性,便能观自在。
(2) 自制:
个体应学习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能尽可能的将爆躁脾气实时降温,且尽早化解情绪的无名火;并学习以理性『对事不对人』的理性态度来面对或处理情绪问题。养成自我激励的能力:学习接纳自我的弱点且适时犒赏自我情绪或行为表现不错时,因为自我激励是学习如何管理自我情绪问题的主要润滑剂之一。
(3) 同理心:
妥善地运用同理心『把你的脚穿自别人鞋里』,此种同理心的假设是将自我高涨且极不理性的情绪高温实时降低,并将高涨情绪转移趋至最崇高的情绪管理境界。同理心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不二法门,抱持着『以和为贵』的圆融胸襟与人相处,则人际关系便能融洽且持稳。成就高者不见得人际关系就很好,人际关系好者其成就也未必就高。如何求其两点的平衡则是每个个体应学习的重要课题之一。
(4) 善用有效且理智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效或理智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能产生双嬴局面,化敌为友并广结善缘的喜剧收场。无效或莽撞解决问题的策略亦产生两败俱伤,甚至会遭至玉石俱焚的悲剧收场。
世间许多错误归属问题常常是两方产生冲突的来源,归其因不外乎是我们的想法或情绪会因情绪暂时性被外界的诱因而呈现出非理性的颠倒状态。我们也常常被自己或别人的情绪,甚至是外界的环境所干扰,而弄得自己终日郁郁寡欢、愁眉深锁或将错误归疚于他人等不成熟理智的情绪反应,如此好像是情绪在驾驭我们,它变成了我们身心的主人,我们却往往忘了我们仍有自我控制能力学习如何去管理或驾驭情绪。事实上,情绪困扰的来源实非从任何人、事、物或环境那儿能得到公平响应的。在面对、处理与管理自我情绪的同时,个体应学习反诸求己与求人不如求己的修练工夫,因为人类最大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若心性易受动摇者,无论是会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或人事物的蛊惑,此蠢蠢欲动的贪瞋痴念会造成我们情绪上的冲动性与行为上的出轨性,最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是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及调整自我的心态。个体更应学习如何能适时将危机转化为契机或转机,此种万用妙囊袋是得靠心力、时间与经验累积而汇成的生活智慧。
若当下情绪即将发泄时尽量学习以『心象法』,不断地重复练习将情绪有效的降温降压,巧妙地运用『自我沙盘效应』原理,让大脑皮质能在最短期间里达到平衡点。个体如何运用此沙盘练习原理成为学习自我控制情绪与管理情绪的诱因呢?笔者认为个体首先要先放下身段,以慈悲情怀与反诸求己的观念来转移既高温又高压的负面情绪能量以尽快地缓和当下紧绷的情绪效应。
据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拥有高自我控制能力且懂得适时管理自我情绪者,在生气的当下,他们通常是没有时间生气的,因为他们总是忙着想如何去面对与解决问题,反观之,低自我控制或自我情绪管理欠佳者,他们的情绪比较容易受到外在的环境、人、事或物等刺激而牵动出爆发性的冲动行为或易动怒等负面的情绪反应。例如,当生气的负面情绪发酵时,个体应先深呼吸或暂时性离开现场以求缓和紧绷的气氛,而深呼吸是有助于注意焦点的转移、心跳脉博的持平、血压平稳、情绪降温、与大脑皮质较能保持理性功能等作用,最后,理性之余再进行『反躬自行』情绪管理的修练工夫。
教师与家长应协助青少年学习自我情绪宣泄或纾解压力的解套策略,胪列如下:

(1) 不伤人也不伤己的原则:
情绪宣泄若危及伤人是无济于事之举,其杀伤力既威猛且一发不可收拾,即有可能从此将两者关系弄得更僵或呈现破裂局面。若情绪纾解方式会伤及自我,长期下来,此种方式便形成了如心理学家所言『身心症』。根据医学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有惯性的情绪困扰者长期性有头痛、吃药、呕吐、莫名病痛就诊或到处求神问卦等方式以求得心安与情绪纾解。

(2) 化解问题的原则:
世间不如意之事常会发生,有智慧的个体懂得如何化解生活里不必要的问题发生率。个体应学习『有事化无事,无事化缘』;『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无事一身轻』的原则,如此,便能时常保持着欢喜心与好情绪面对人生。

(3) 自我观念的改变和熟练运用优质的情绪管理策略:
掌握自我情绪的输入与输出法则。当山不转时路转,路不转时人转,人不转时心转,心若不转则求助于专家学者,另寻前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通道。

(4) 以专长或兴趣升华法来疏导并淡化负面情绪反应:
例如个体可透过观山涉水的例行活动,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如此既能将负面的情绪转移且淡化情绪的引爆能量,又能达到揽青山与掬绿水的修身养性效果,并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生活乐趣,让身心真正地维持长期性与适度性的调剂与平衡状态。

(5) 另类管理情绪解套策略:
数绵羊法、数数对象或数颜色(辨识当下情绪所处的环境场地里有何种物体或物体颜色的种类等)。数数的方法并非传统的1, 2, 3, 4, 连续数字的依序法,而是以隔空跳数法(1, 4, 7, 9…, 2, 4, 6, 8…, & 1, 3, 5, 7, 9….)、倒退顺序法(….9, 8,7, 6, 5….)或隔空跳数倒退法(…..9, 7, 5, 3 ….)等,这不仅可以训练大脑的记忆力、也可转移负面情绪的冲击压缩、更可降低欲势待发情绪爆发的机率。
心理学家证明说当个体运用这些较理性情绪管理策略的同时,大脑皮质区会渐渐出现理性的分子且间接地协助个体转移情绪低压或高温点,更能协助个体恢复理性的平衡状态。将情绪以『物归原主』的态度处理,了解每个人本能的性格、本能的想法及能力去评估。事实上,此种处理方式是较有智慧不伤人又不伤己的高EQ策略,因为,我们不做愚蠢的人。例如,别人恶言相告责骂你是个『白痴』、『无能者』或『懦者』等负面字眼,此时,相信最动怒且最生气的是那个骂你的人,如果你因他所言而生气的话,那你也随即跟着生气,那你等于自投罗网正中那人的圈套而跳入火坑却不能自拔,而你的情绪就会因为骂那个人的情绪而打乱你原有平静的情绪磁场,那不仅伤身且不值得的情绪管理法。如果,你因听其言后,却能表现出不动声色、不怒也不火、且怡然自得过你的生活,这岂非是利己之事,何乐不为呢。
青少年问题的处理策略有许多,教师与家长应用心考虑并选择较为民主、开放、督导或辅助等方式来协助他们在心智发展、学业表现、社交发展、情绪发展或行为发展等向度能有更正常、健康与快乐的平衡发展。笔者认为未来教师与家长在面对与处理青少年的问题时,应整合各种不同辅导原理与技术,如科技整合、教学辅助器、教材教法科技辅具、协同运用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生物学、科学或哲学理论与技术,防微杜渐,如此才能既治标也治本。教师与家长应多花点巧思、细心观察与用心关怀青少年在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更应同心协力作好青少年情绪与问题行为的预防与处置的辅导工作。尽量避免作自己情绪的奴隶,更不作别人情绪的罪人。
文献参考:
游干桂(民89)。孩子的心情地图。新苗文化。
张世慧(民89)。行为改变技术。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杨坤堂(民89)。情绪障碍与行为异常。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郑信雄(民89)。如何帮助情绪困扰的孩子。远流出版公司。
Engler, B. (1991). Personality theories: An Introduction (3 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Martin, C., & Pear., J. (2000):Behavior modification: what it is and how to do it, 6th ed.,黄裕惠译,洪俪瑜总校阅(民89):行为改变技术理论与运用。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Kauffman, J. M., (1993):Characteristics of emotii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of children and youth.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此文刊登于屏师特殊教育
黄秋霞(民91):辅导青少年情绪管理与行为问题之万用妙囊袋。屏师特殊教育,第三期,页34-40。国立屏东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中心发行,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组补助编印。


2#
发表于 2008-11-29 16:16:40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8 16:22: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2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